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课件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课件
模型的因变量有坡度,树径,树高,蓄积量,树木缺 矢量。公式如下:
Y 2 .4 1 9 .6X 0 1 7 0 .4 0 X 2 2 0 .0 4 X 3 0 1 .1 7 X 4 2 5 .0 0 X 5 90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分析目的: 对某林场砍伐木材时木材毁坏量进行预测。 约束条件: 预测公式模型 数据(公式中各因子): 数字高程模型(坡度),树径,树高,蓄积量,树木缺矢量 具体步骤: 1)提取各因子 2)进行要素叠合运算(栅格运算):注意权重
Marsh层; 5)将Marsh层和zones进行多边形空间叠置分析(相交分
析或裁剪分析),得到zones内的土地利用区域Zmarsh; 6)将Stream层与Zmarsh进行空间叠置(相交分析) 7)查询输出所选中的区域。查询“土地利用类型=‘1’ ”
且“河流等级=‘2’”的区域,该区域即为公园建立的 候选地址。
所需数据: 交通图 水系图(带有分级属性的水系图) 土地利用图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具体步骤: 1)对交通图中的公路分别建立0.8,0.2公里缓冲区 2)将两缓冲区进行空间叠置(擦除分析)得到公园候选区
域---zones 3)通过赋属性再分类,将土地利用图分成沼泽地及非沼泽
地两类(1为非沼泽地,0为沼泽地); 4)合并土地利用图中属性相同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得到
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 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GIS应用模型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2 GIS应用模型分类
1.2.1 按照表达对象不同,可分为 1)理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 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理化规律。 例如地表径流模型、海洋和大气环流模型等 2)经验模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和大量观测实验建立的模型。 如水土流失模型、适宜性分析模型等 3)混合模型:既有基于理论原理的确定性变量,也有应用经 验加以确定的不确定性变量。 例如位置选择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论1.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和图像也是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2.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善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3.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等操作。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4.矢量数据:是面向地物的结构,即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直接赋有位置和属性信息以及目标之间的拓朴关系说明。

但在空间表达方面没有直接建立位置与地物的关系。

5.栅格数据:是面向位置的结构,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直接联系到某一个或某一类地物。

但对于某一具体的目标,没有直接聚集所有信息,只能通过遍历栅格矩阵逐一寻找,它也不能完整地建立地物之间的拓朴关系。

6.空间数据(或地理数据):是指地理实体或现象的空间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的总称。

7.TIN数据结构:表示和存储曲面要素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便于连续现象在任一点的内插计算,经常采用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称为TIN数据结构。

第三章空间数据处理8.数据变换:是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和地图投影转换等等,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9.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数据转换、格式转换、类型替换等等,以实现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和融合。

10.数据提取:是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条件的取舍,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要求。

11.投影转换:投影转换是指当系统使用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形数据时,需要将该投影的数据转换为所需要投影的坐标数据;12.空间数据的内插:通过已知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数据的方法就称为空间数据的内插。

(GIS)第六章__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GIS)第六章__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三、应用实例——XX省XX市土地定级信息 系统
第三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适宜性分析是指土地针对某种特定开发活动的分析,这些 开发活动包括农业应用、城市化选址、作物类型布局、道路 选址、选择重新造林的最适宜的土地等.
因此,建立适宜性分析模型,首先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其 次选择其影响因子,然后评价某一地域的各个因子对这种开发 活动的适宜程度,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依据.
➢ 评价过程 ➢ 评价对象生态条件调查.评价对象玉米属于禾本科,为一年
生草本,其主导生态条件例如:性喜高温,需水量大,要求 土壤肥沃和土层疏松,其根系伸展要求防止土壤侵蚀等. ➢ 确定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和因子.根据将玉米作物生长有 关的生态条件与土地质量相比照,除了温度可通过季节调 节外,其他影响因评价素对和象因的影子响如因图素和所因示子:体系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 的应用模型
主要内容
第1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 第2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第3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第4节 发展预测模型(自学) 第5节 区位选择模型(自学) 第6节 交通规划模型(自学) 第7节 地球科学模拟模型(自学) 本章重点:一般的GIS应用模型及其构建过程和方法
第一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
〔三应用模型建模的方法——制图建模
➢ 通过作用于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一组顺序的、交互的空间分析操作 命令,对一个空间分析过程进行的实现模拟.
➢ 制图建模的结果是一个应用模型,它是对空间分析过程及其数据的一种 图形或符号表示,目的是帮助分析人员组织和规划所要完成的分析过程, 并逐步指定完成这一分析过程所需的数据.制图建模也可用于研究说明 文档,作为分析研究的参考和素材.
供水Q1
供肥Q2
供氧Q3
土壤侵蚀Q4

地理信息系统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第六章
举例:土
壤类型图与 城市功能分 区图叠置, 可得出商业 区中具有不 稳定土壤结 构的地区有 哪些.
根据叠加结果最后欲保留空间特征的不同要求,一般 的GIS软件都提供了三种类型的多边形叠加操作,如 图所示:
以ArcGIS为例,提供的多边形与多边形叠置 分析功能,包括:
(1)Union。进行多边形叠置,输 出层为保留原来两个输入图层的 所有多边形。如上图的并。 (2) Identify。进行多边形叠置, 输出层为保留以其中一输入图层 为控制边界之内的所有多边形。 如上图的叠和。 (3)Intersect。进行多边形叠置, 输出层为保留原来两个输入图层 的共同多边形。如上图的交。 另外还有Erase、Update、clip等 功能。
6.2 空间数据的叠置分析
从几何运算上看,两个多边形通过不同的叠加运算可以 得到不同的结果:
叠置分析
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 对象的图层进行叠置,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 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叠置分析又叫叠合分析、叠加分析。按数据结构分类: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基于栅格数据的叠置分 析。
(4) Update 。进行多边形叠置,输出层为一个经删除 处理后的多边形与一个新特征多边形。
(5) Erase 。进行多边形叠置,输出层为保留以其中一 个输入多边形为控制边界之外的所有多边形。
(6)Symmetrical Difference 。对称差、反相交。它和 逻辑交的运算是相反的,逻辑交是保留要素的相交共 同部分,而对称区别是去掉相交部分,保留各自不相 交的部分。
第六章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空间查询 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 泰森多边形分析 统计分析 网络分析 空间分析

第六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PPT课件

第六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PPT课件
第二步: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及因子
通过对开发活动的分析、论证后,确定: 影响因素:项目评价目标所涉及的因素。 参评因子:影响每个因素的因子 因子属性:每个因子所涉及的属性
第三步:选择某种评判方法,对各个因子进行适宜程度评价
第四步:将评价结果(方案)提交用户,供用户选择。
2020年1月12日星
17
期日
二、一般形式
实体 医院 病床数 记录 等级 (张)



将已经形成的模型逻辑结构与GIS
从数据出发:
技术相结合,从各类数据开始,一步
数据导向操作
步地将数据转换为问题的答案,必要
时还需要进行反馈和修改。
2020年1月12日星
4
期日
1、构建步骤
① 明确分析的目标和评价准则 ② 准备分析数据 ③ 空间分析操作(叠加、缓冲区、网络。。。) ④ 结果分析 ⑤ 解释、评价结果 ⑥ 制图输出
应用目的 分析地理现象及要素相互作用的格局
评价应用目标的变化影响 预测研究目标的时间、空间动态演变及趋势
2020年1月12日星
3
期日
二、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将要解决的问题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从目的出发: 目的导向分析
从问题开始,一步步地推导出解决问 题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精度标准、模 型的逻辑结构和方法步骤。
重值和为1;(2) 不同因素对评价目标影响程度不一样,应按实际情 况选取相应权重。
定级因素定权方法:调查方法和多元回归等模型方法
(1)特尔菲法 (Delphi法) (2)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 (3)因素成对比较法 权重精度: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 算法复杂度: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

第六章—第八章GIS的应用模型、设计及产品PPT课件

第六章—第八章GIS的应用模型、设计及产品PPT课件

26
网格表面构造举例
27
真实感图形与纹理贴图举例
28
2020/1/13
29
12
第八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 输出设计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系统设计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13
§1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
一、地理信息系统产品及其分类
常规地图
全要素地形图;
各类专题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
统计图表与数据报表。
统的设计;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业务 化的运行系统,以实现业务操作的手工模式向信
息化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管理和决策的高效率
和科学化。
系统设计的模式
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理论的应用。
系统设计的流程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系统运行与维护。
6
§2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任务; 中国标准化组织的任务。
11
§4 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系统评价的概念:指将运行着的系统与预期目标 进行比较,考察是否达到了系统设计时所预定的 总体目标、功能需求及技术和经济指标。
系统评价的内容 ① 系统效率; ② 系统可靠性; ③ 可扩展性; ④ 可移植性; ⑤ 系统的效益
8
三、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按照详细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 和方法,分阶段完成系统开发的过程;
系统实施的内容包括: 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引进和调试;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质量控制; 应用模块开发和建立用户应用界面; 应用系统联调、测试和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按照计划任务书进行系统的验收及技术鉴定。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60
次干道
35
支路
权重系数
0.4
0.3
0.3

第二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道路通达度级别图
第二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3、公交便捷度 (1)调查内容
交通条件调查表(公交便捷度)
序 站点名称 号 站流量 人流量 备注
第二节
(2)整理资料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交通条件调查表(公交便捷度)资料整理
序 号 站点名 称 站流量 现状值 标准 (辆/小时) 化值 人流量 现状值 标准 (人/小时) 化值 综合规模 调整后规模 指数 指数 服务半径 (m)
第二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基础设施——供水级别图
第二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基础设施——排水级别图
第二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6、公用设施状况 (1)调查内容 分析在此次基准地价更新范围内,对 影响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的中小学、 幼儿园、医院、银行、娱乐设施、公园、 文体设施等公用设施的变化。
第一节
二、GIS应用模型的分类
GIS应用模型概述
1、根据所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分为: 理论模型,经验模型,混合模型。
模型分类 理论依据 应用领域 模型
理论
经验
物理或化学原理
数理统计+观测实验 用理论原理确定的确定性
地表径流
水土流失
运动方程
统计、回归
混合
变量+用经验确定的不确定 性变量
资源分配
运输方程
第一节
方法比较
GIS应用模型概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运行比较慢,但实 充分利用GIS软件 现软件嫁接,无需 即利用GIS提供的 本身所具有的资源, 在GIS环境中再编 功能,又具有一定 模型建造和开发的 分析软件,具有广 灵活效果 效率比较高。 泛的适用性。

gis应用模型的建立

gis应用模型的建立
数据更新与维护
GIS数据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但 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数据缺失、不完整或不一致的问题。
数据质量评估与处理
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和校验, 以提高数据质量。
计算性能问题
1 2 3
大数据处理
GIS涉及大量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计算性 能要求高,需要高效、稳定的计算环境和算法。
自20世纪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GIS)诞生以来,GIS应用模 型经历了从二维地图制作到三维建模、从静态分析到动态模 拟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GIS 应用模型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未 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GIS应用模型将 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复杂地理空间数据的 处理和分析需求。
详细描述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逼真的地理环 境,实现三维场景的实时渲染和交互操作。 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 相结合,提供更丰富、直观的地理信息展示 方式。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GIS应用
模型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
THANKS
感谢观看
集成测试
将各个模块集成测试,确 保整体运行正常。
优化调整
根据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 优化和调整,提高性能和 准确性。
模型部署与维护
部署环境准备
配置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模型部署
将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中。
持续维护更新
定期检查和维护模型,确保其持续稳定运行。
03
GIS应用模型的类型与实例
空间分布模型
详细描述
GIS应用模型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帮助决策者快速了解地理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通过GIS应用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趋势,提 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讲义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讲义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代码:总学时:72 学分:4适用专业: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先修课程:地图学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经跨越了40多个春秋,却始终发展迅猛。

地理信息系统不但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相结合,构成三S集成系统,而且与CAD、多媒体、通信、因特网、办公自动化、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综合的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公共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地理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制作;了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得基本概念:如数据和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等。

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如数据结构、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常用的应用模型等。

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如空间数据的处理、产品的制作与显示。

总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和软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导论(8学时)掌握数据与信息、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功能。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和基础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7523094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英文名称: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总学时:54(讲授36学时实习实验18学时)学分:3开课单位:地探学院遥感与GIS系授课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前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课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及专业特色课,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特点、方法、过程和实现技术;掌握应用型GIS在系统分析、总体设计、功能设计、GIS数据库详细设计、应用模型分析、输入与输出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进行应用型GIS的设计。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应用型GIS的设计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应用型GIS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一)GIS的类型(二)GIS应用(三)GIS设计的内容与过程第二章应用型GIS系统分析(一)需求分析的内容(二)可行性分析的方法第三章应用型GIS总体设计(一)系统目标的确定原则(二)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三)模块或子系统设计方法(四)代码设计方法(五)了解人机对话设计方法。

第四章应用型GIS功能设计(一)总体模块的功能(二)属性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方法(三)图形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方法(四)功能设计的原则第五章应用型GIS数据库详细设计(一)GIS数据库设计的概念(二)应用型GIS数据库设计目标(三)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连接的方法(四)空间数据库的管理方法第六章应用型GIS应用模型分析(一)模型的概念(二)应用模型的作用(三)掌握模型建立方法第七章应用型GIS输入与输出设计(一)输入设计的内容(二)输入设计的方法(三)输出设计的内容(四)输出设计的方法第八章应用型GIS实施(一)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二)程序编制方法(三)系统评价方法(四)系统实验过程第九章应用型GIS管理与维护(一)应用型GIS系统管理的内容(二)应用型GIS系统维护的一般方法第十章应用型GIS设计实例(一)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二)电力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三)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第十一章应用型GIS应用范例(一)系统建库和图形管理(二)地籍管理流程(三)地籍信息查询(四)地籍信息统计(五)地籍数据输出(六)系统日常维护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主要介绍GIS设计的特点、方法、过程和实现技术,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和形象化语言和多媒体,密切联系生产科研实际,着重讲清应用型GIS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以及应用型GIS的应用示范。

gis自考习题-整理单选+多选学生用

gis自考习题-整理单选+多选学生用

第一章绪论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 世纪____ ?A.50 年代B.60 年代C.70 年代D.80 年代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___ ?A.属于属性信息B.属于共享信息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属于空间信息3、“3S”技术指的是?A.GIS 、RS、GPSB.GIS 、DSS、GPSC.GIS 、GPS、OSD.GIS 、DSS、RS4、下列属于GIS 输入设备的是___ ?A.主机B.绘图机C.扫描仪D.显示器5、把GIS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按___ ?A.数据容量B.用户类型C.内容D.用途6、从历史发展看,GIS脱胎于?A.地图学B.地理学C.计算机科学D.测量学7、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___ ?A.美国地理信息系统B.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日本地理信息系统D.奥地利地理信息系统8、有关地理系统的论述错误的是 __ ?A.地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B.地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依据C.地理系统就是统一地图学D.地理系统是以哲学思维和高度现代化的技术为支撑的科学体系9、GIS 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是20 世纪?A.60 年代B.70 年代C.80 年代D.90 年代10、GIS 的主要工作方式是?A.批处理方式B.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C.模拟方式D.增量方式11、GIS 与机助制图的差异在于?A.是地理信息的载体B.具有存储地理信息的功能C.具有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D.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12、有关信息的论述错误的是 ___ ?A.信息具有传输性B.信息具有共享性C.信息具有适用性D.信息具有主观性13、下列哪些属于GIS产品的输出设备?A.键盘B.硬盘C.主机D.显示器14、下列GIS软件中哪一个不是ESRI公司的产品?A.ArcViewB.ArcSEDC.MapXtremeD.MapObject15、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___ ?A.属于属性信息B.属于共享信息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属于空间信息16、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是?A.绘图仪B.打印机C.图形显示终端D.图形数字化仪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A.大B.小C.相当D.无法比较2、有一点实体其矢量坐标为P(,),若网格的宽与高都是2,则P__ ?A.P (5,8)B.P (8,5)C.P (4,7)D.P (7,4)3、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4、矢量结构的特点是___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点栅格化的行列坐标为 __ ?5、下列栅格结构编码方法中,具有可变分辨率和区域性质的是___A. 直接栅格编码B. 链码C. 游程编码D. 四叉树编码6、用数字化仪数字化一条折线,合适的操作方式为___ ?A.点方式B.开关流方式C.连续流方式D.增量方式7、描述地理实体本身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的数据为___ ?A.属性数据B.几何数据C.关系数据D.统计数据8、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A.几何数据B.关系数据C.属性数据D.统计数据9、地理数据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是___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10、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是___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D.以上三者11、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表示点、线、面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是?A.矢量结构B.栅格结构C.拓扑结构D.多边形结构12、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C.改变栅格形状D.减少栅格总数13、对同一幅地图而言,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___ ?A.图形精度高B.图形精度低C.图形精度相当D.无法比14、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是 ___ ?A.打印机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C.主机D.硬盘15、GIS 所包含的数据均与___ ?A.地理空间位置相联系B.非空间属性相联系C.地理事物的质量特征相联系D.地理事物的类别相联系16、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属于____ ?A.拓扑邻接B.拓扑包含C.拓扑关联D.以上都不是17、栅格结构的特点是___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18、下列既是获取矢量数据的方法,又是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是 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扫描仪法C.数据结构转换法D.分类影象输入法19、矢量数据量与表示地物精度之间的关系是___ ?A.数据量越大,精度越高B.数据量越小,精度越高C.数据量越大,精度越低D.以上三者都有可能20、栅格结构与矢量结构相比____ ?A.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小B.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大C.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小D.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大21、下列栅格数据编码方法中,接近矢量结构,不具有区域性质的编码方法是____ ?A.四插树编码B.块码C.游程编码D.链码22、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____ ?A.结构紧凑,冗余度小B.结构紧凑,冗余度大C.结构松散,冗余度小D.结构松散,冗余度大23、在GIS中,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A.邻接关系B.关联关系C.包含关系D.拓扑关系24、下列给出的方法中,哪种可获取矢量数据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扫描法C.遥感信息提取D.手工网格法25、在多边形矢量编码方法中,由点索引与边界线号相联系,以线索引与各多边形相联系的编码方法是__ ?A.多边形环路法B.树状索引编码法C.拓扑结构编码法D.四叉树编码法26、决定了栅格数据的精度A.网格边长B.网格数C.顶点数D.像元27、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___ ?A.手工方式B.扫描方式C.投影方式D.数据通讯方式28、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A.几何数据B.关系数据C.属性数据D.统计数据29、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___ ?A.属性数据B.地图数据C.影象数据D.DTM 数据30、栅格数据表示地物的精度取决于___ ?A.栅格尺寸的大小B.编码方法C.地物的大小D.数字化方法31、为了唯一标示每个记录,必须有记录的标识符,这个标识符是___ ?A.代码B.主关键字C.辅关键字D.记号32、对于游程长度编码而言,图形程是度与压缩比的关系式 __ ?A.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高B.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低C.图形越复杂,压缩比越高D.二者间无关系33、__ 是数据组织的基本对象。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数据(data)是信息(information)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

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基本构成:GIS一般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1)GIS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其中各种类型的工作站∕服务器成为GIS的主流。

(2)GIS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如图形数字化仪、图形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等)和输出设备(如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l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定义于二维区域上的一个有限项的向量序列,它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
l 数字高程模型(DEM):当数字地面模型的地面属性为海拔高程时,则该模型即为数字高程模型。
l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DTA技术是各种与地形因素相关空间模拟技术的基础。
l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l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l 边界代数算法:边界代数多边形填充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算法,它适用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它不是逐点判断与边界的关系完成转换,而是根据边界的拓扑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代数运算将边界位置信息动态地赋给各栅格点,实现了矢量格式到栅格格式的高速转换,而不需要考虑边界与搜索轨迹之间的关系,因此算法简单、可靠性好,各边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复计算。
l DIME文件:美国人口普查局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双重独立地图编码文件。它含有调查获得的地理统计数据代码及大城市地区的界线的坐标值,提供了关于城市街道,住址范围以及与人口普查局的列表统计数据相关的地理统计代码大纲要图。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TIGER取代了DIME文件。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思考题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思考题

《地理信息系统》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4、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5、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6、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

7、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地理信息系统》思考题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都包含哪些?2、通过实例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3、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4、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5、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结构都有通用标准吗?请说明。

6、栅格数据组织有哪些方法?7、栅格与矢量数据结构相比较各有什么特征?8、矢量与栅格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有什么好处?9、属性数据的编码是必须的吗?10、简述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及其对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有何重要意义?《地理信息系统》思考题第三章空间数据的处理1.GIS的数据源有哪些?2.请举例说明GIS对数据的质量要求。

3.纸张上的地图如何进入计算机系统?4.从地图上能得到GIS需要的所有数据吗?请举例说明。

5.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6.一般从扫描仪上直接得到的地图有什么问题?如何改正?7.如果两个作业小组各自从数字化仪上得到两张相邻图幅的地图数据在GIS中不能准确对接该怎么办?地图接边相关知识8.空间数据几何纠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9.假设一条矢量等高线上的点太过于密集了,如何减少占用系统的存储空间?你能给出多少方法?各有什么适用范围?10.栅格地图数据如何减少硬盘存贮空间?11.请简要说明通过扫描仪得到矢量地图数据的原理和过程。

12.空间数据的插值算法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复习资料(要点)陈诗吉(编)《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复习资料(要点)第一章GIS概述第一节GIS概念一、数据、信息和地理信息1、数据(1)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2)数据项可以按目的组织成数据结构。

但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2、信息信息源自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目前,学术界对信息尚未形成一致的定义。

广义的认为,信息是物质运动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它通过数字、语音、图像、文本、图形等媒体形式来表现,它蕴含着事物相互间联系、发展趋势、过程规律等。

3、信息的基本属性包括客观性、传输性、共享性、适应性、等级性、可压缩性、扩散性、增殖性、转换性等。

信息最主要的特点:(1)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的,这是信息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2)传输性:信息可以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传输,既包括系统把有用信息送至终端设备(包括远程终端)和以一定的形式或格式提供给有关用户,也包括信息在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流转和交换。

(3)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以传输给多个用户,为多个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

(4)适用性:可为决策提供支持。

4、信息与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信息是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2)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由一种数据形式转换为其他数据形式,但其中包含的信息的内容不会改变。

(3)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并不就是信息。

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对数据做出解释,才能提取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4)数据是原始事实,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信息必须是有意义或有用的;使用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精确、相关和及时的。

(5)人的知识、经验作用到数据上,可以得到信息,而获得信息量的多少,与人原有的知识水平有关。

GIS应用模型的建立

GIS应用模型的建立
基于网络数据集进行最短 路径、最佳路径等分析, 用于交通、物流等领域。
可视化技术
地图符号化
01
将地理数据通过符号、颜色等视觉变量进行表达,形成易于理
解的地图。
三维可视化
02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将二维地理数据转换为三维立体场景
,提供更直观的空间认知。
虚拟现实技术
03
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沉浸
知识表示与推理
将专家的知识以某种形式表示出来, 如规则、框架、语义网络等,并通过 推理机制实现知识的运用和问题的解 决。
基于统计学的建模方法
回归分析
通过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回归方程,探究它们之间的相关 关系,并预测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
时间序列分析
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进行观 察和分析,揭示其随时间变化的 结构和规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 势。
GIS应用模型的数据来源
A
地图数据
通过数字化或扫描纸质地图获取基础地理信息 ,如地形、地貌、水系、交通等。
遥感数据
利用卫星或航空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 图像信息,用于提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 等空间特征。
B
C
测量数据
通过地面测量或GPS定位技术获取精确的空 间位置信息,如建筑物轮廓、道路走向等。
属性数据
GIS应用模型能够对空间 数据进行清洗、转换、 整合等处理,以满足分 析需求。
利用GIS应用模型可进行 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 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 等,揭示空间数据的内 在规律和联系。
GIS应用模型能够为城市 规划、土地管理、环境 保护等领域的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GIS应用模型,可将 空间数据和分析结果以 地图、图表等形式进行 可视化表达,便于理解 和交流。

第章GIS应用模型PPT课件

第章GIS应用模型PPT课件
图6.9 福建GDP空间相关显示图
息 方法的复合,是为解决专门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系 (2)空间分析模型是联系GIS应用系统与专业领域的纽带,
统 必须以广泛、深入的专业研究为基础。
导 (3)空间分析模型是综合利用GIS中大量数据的工具,而数
论 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主要又通过模型来实现。
GIS (4)空间分析模型是分析型和辅助决策型GIS,这是区别于 管理型GIS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解决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问
• 预测方法通常分为定性、定量、定时和概率预测。
• 在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定量预测方法,它利用系统存储的多目标统 计数据,由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来预测或控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
• 这种数量预测常用的数学方法有移动平均数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分 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及灰色系统理论等模型的应用。 用GIS模型可以解决区域时空历史变化的布局问题。
④ 重力模型,建立在吸引力与到潜在市场的距离呈反比这一基础上构建
GIS 的经济地理模型。
⑤ 改进扩散模型,在流体扩散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地理空间跟踪动植物
运动,以空间验证思想,构建扩散模型,如今已广泛用于地理生态群落
研究。
6
地 6.2.1适宜分析模型
理 1.一般介绍
信 • 适宜性分析在地学中的应用很多,如土地针对某
题的核心。
3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导 论
GIS
6.1.3 GIS 应用模型的构建
• 构建GIS应用模型,首先必须明确用GIS求解问题的基本流程;其次 根据模型的研究对象和应用目的,确定模型的类别、相关的变量、参 数和算法,构建模型逻辑结构框图;然后确定GIS空间操作项目和空 间分析方法;最后是模型运行结果验证、修改和输出。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1 、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性和状况。

2 、信息: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3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4 、地理数据: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5 、地理信息的特征:(1)空间特征:分布性,使信息具有空间维。

(2)属性特征:专题性,具有专题属性(属性维)。

(3)时序特征:动态性,使信息随时间动态变化(时间维)。

6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7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数据输入设备:卫星遥感影像接收机、GPS、扫描仪、数字化仪数据处理设备:大型机、图形工作站、服务器、个人计算机(PC)数据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大屏幕(2)系统软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GIS 功能软件:分为GIS基础软件平台和GIS应用软件基础支撑软件:包括系统库软件和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软件(3)空间数据:地理数据是GIS的操作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

①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其数据称为空间数据,分为矢量数据(点、线、面)和栅格数据(平面、曲面),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

②属性特征:表示地理现象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等,其数据称为属性数据。

③时间特征:指地理现象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其数据称为时态数据。

8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数据的处理和变换(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抽取),空间分析和统计(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数字地形分析),产品制作与演示,二次开发和编程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9 、 Roger Tomlinson从1963年开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即加拿大信息系统(CGIS),Tomlinson被誉为地理信息系统之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2 GIS应用模型分类 1.2.2 按照瞬间状态和发展过程,可分为 ❖静态模型 用于分析地理现象及要素相互作用的格局 ❖半静态模型 用于评价应用目标的变化影响 ❖动态模型 用于预测研究目标的时空动态演变及趋势
二 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1 应用模型建模的步骤: 1)明确分析目的和评价准则 2)准备分析数据 3)空间分析操作 4)结果分析 5)解译、评价结果 6)结果输出
分析目的: 确定植物的适种区域 评价准则: 坡度在15°-- 25°间 碱性土壤 交通线两侧500米范围内 数据源: DEM; 土壤分布图; 交通线图;
具体步骤:
(1)利用DEM生成坡度图,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将坡度图分为两类(1 为15°-- 25° ,0为其他坡度)
(2)通过赋属性再分类,将土壤分布图分成碱性及非碱性两类(1为碱性, 0为非碱性);
7)查询输出所选中的区域。查询“土地利用类型=‘1’ ” 且“河流等级=‘2’”的区域,该区域即为公园建立的 候选地址。
具体步骤(部分操作):
1)建缓冲区 将交通图层添加到新的Map中,点Layers的Properties,在
General栏中的Unit设置为meters1)建缓冲区Fra bibliotek 2)空间叠置分析
结合上述两种方法.尽可能利用GIS提供 的功能,又具有外部建模的灵活性
应用模型建模的方法——制图建模
可视化的GIS建模辅助工具
1)启动ArcToolbox; 2)右键单击Toolbox, 选择New toolbox,生 成Toolbox1 3)右键单击Toolbox1, 在New中选择Model, 则生成model;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2 GIS应用模型分类
1.2.1 按照表达对象不同,可分为 1)理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 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理化规律。 例如地表径流模型、海洋和大气环流模型等 2)经验模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和大量观测实验建立的模型。 如水土流失模型、适宜性分析模型等 3)混合模型:既有基于理论原理的确定性变量,也有应用经 验加以确定的不确定性变量。 例如位置选择模型
水管网
具体步骤: 1 将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壤类型图进行叠置分析(合并
分析或相交分析); 2 按给定距离建立距离为300米的排水管道缓冲区; 3 利用合并后的图层与排水管道缓冲区进行叠置分析
(裁剪分析); 4 SQL查询满足“土地利用类型=灌木林地”且“土
壤类型=湿地”的区域,所选择的区域即为适合建 立实验室的候选区域.
2 应用模型的构建途径
空间数据库
宏语言建立 专业模型
(1)GIS环境内部的模型建造
利用GIS软件的宏语言, 将 其模型部件进行有机组合
GIS空间 数据库
数据通讯
高级语言建立 专业模型
(2)GIS环境外部的模型建造
自行开发或用其它系统的 软件构造, GIS用于空间数 据操作(I/O)
(3)混合型模型建造
实例二:
某市准备建立一公园,请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确 定适合建立公园的区域.要求该公园必须相对安静 (离公路0.2公里之外)且交通方便(离公路0.8公 里之内),公园最好依附在大小适中的天然河流上 (即河流分等级,河流分为1-3等,等级为2的河流 才适合建公园),要避免沼泽地.
分析目的: 确定建立公园的合适区域 评价准则: 1)相对安静(离公路0.2公里之外)且交通方便(离公路
可视化的GIS建模辅助工具
2 GIS应用模型举例
实例:
某一单位准备建立一个养殖试验室,请利用 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适合建立养殖试验室 的侯选区域.需参考的条件是,距离排水管道在 300米之内,是灌木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且是 湿地(土壤类型).
分析目的: 解决养殖试验室的选址问题,即确定合适的区域 评价准则: ①土地利用类型为灌木林地; ②适宜开发的土壤类型为湿地; ③距离排水管道在300米之内。 所需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类型图、排
3)查询 选择Selection菜单下的Select By Attributes,在弹出 的对话框中输入查询语句如下图
图上显示的即为满足条件的备选地址,即距公路0.2— 0.8km的区域(inside值为2表示),穿过非沼泽地 (type值为99),分类级别为2的河流(class为2)
实例:
设某药用植物的优势生长条件是:(1)地 面坡度在15°-- 25°间、(2)土壤为碱性土壤。 请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某流域交通线两 侧500米范围内的适种区域。
(3)合并土壤分类图中属性相同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 ; (4)合并后的土壤分类图进行矢量转栅格; (5)建立交通线周围500米宽的缓冲区; (6)交通线缓冲区进行矢量转栅格; (7)将1、4、6进行栅格叠加; (8)满足“坡度=1”且“土壤=1”且“缓冲区=99”的区域,即为适合植
第6章 地理信息系统 的应用模型
主要内容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1 定义 1.2 GIS应用模型分类 1.3 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2 GIS应用模型举例
1 GIS应用模型的概述
1.1 定义:
❖ GIS应用模型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GIS自身 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 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3)通过赋属性再分类,将土地利用图分成沼泽地及非沼泽 地两类(1为非沼泽地,0为沼泽地);
4)合并土地利用图中属性相同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得到 Marsh层;
5)将Marsh层和zones进行多边形空间叠置分析(相交分 析或裁剪分析),得到zones内的土地利用区域Zmarsh;
6)将Stream层与Zmarsh进行空间叠置(相交分析)
0.8公里之内) 2)依附在大小适中的天然河流上,即等级为2的河流才适
合建公园。 3)公园选址要避免沼泽地,即土地利用图中非沼泽地的适
合建公园。
所需数据: 交通图 水系图(带有分级属性的水系图) 土地利用图
具体步骤:
1)对交通图中的公路分别建立0.8,0.2公里缓冲区
2)将两缓冲区进行空间叠置(擦除分析)得到公园候选区 域---zon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