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舌诊图谱指南(附图)

合集下载

舌诊图片较全ppt课件

舌诊图片较全ppt课件
21
(二)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
形成 气血亏虚,血不荣舌; 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舌失血充;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 脱血夺气则枯白舌。
22
淡白舌
淡舌、枯白舌。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 水湿内停。
淡白光莹, 或舌体瘦薄—气 血两亏。
23
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本。
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 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
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 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5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脾 舌为脾之外候,
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
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 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 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 的生化状况。
见底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薄苔 不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厚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应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
59
薄苔—正常舌苔,薄而均匀, 或中部稍厚,干湿适中, 提示胃有生发之气。
厚苔—胃气夹湿浊、痰浊、食浊、热邪熏蒸, 积滞舌面所致, 主痰湿、食积、里热等。
受阻侧舌肌弛缓,收缩无力 +健侧如常 →歪向健侧。
临床意义:多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所致。 多见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8
舌紫红势急者——肝风发痉; 舌淡红势缓者——中风偏枯。
49
(四)颤动舌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动,动摇不宁者。轻、重 形成:
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脉挛急┓ ┣颤动舌
常与舌萎软并见。
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色淡白、青紫+湿润━━ 寒凝经脉。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61张高清舌诊图谱珍藏版

61张高清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中医诊法图谱》顾亦棣、费兆馥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

提示阳气不足,血行不畅。

11、淡紫淤堵舌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舌苔薄白而润。

提示阳气不足,寒凝血瘀。

本图患素体阴虚,舌红少苔,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舌色紫而偏红,伴有发热、喘咳。

温病舌诊指南(下)[附图]

温病舌诊指南(下)[附图]

温病舌诊指南(下)[附图]编者按:此文为《陈老舌诊心得》之延伸阅读,主要为温病舌诊的内容,因内容较多,分为两篇发送,上篇为辨舌苔中白、黄苔内容点击温病舌诊指南(上)[附图]可查看。

本篇为灰、黑苔以及舌质,舌态内容。

三、灰、黑苔:《辨舌指南-灰色脾经》说:“如以青黄和入黑中则为灰色也。

”灰苔即浅黑苔,温病过程中出现的黑苔,大多数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来,标志着病情已经较危重。

黑苔所反映的病变,以热盛伤阴者居多。

一般而言,凡灰、黑苔焦燥的多为热邪极盛,或热灼真阴的征象,灰、黑润腻苔者的多兼挟痰浊内伏。

温病过程中多见如下灰黑苔:1、灰燥苔、黑燥苔1.1灰燥苔特征:苔灰而干燥意义:热结肠腑,阴液稍伤。

治疗:通腑泄热。

1.2黑燥苔特征:舌苔干薄,色黑而燥,舌红绛。

意义:多出现于温病后期,邪入下焦,耗伤真阴,心火亢盛。

治疗:育阴清热。

如症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脉细数等,可用黄连阿胶汤。

叶天士说;“舌黑而干,津枯火炽,急急泻南补北。

”章虚谷亦称“若黑燥无苔,胃无浊邪(王孟英:非无苔也,但不厚耳)。

故当泻南方之火,补北方之水,仲景黄连阿胶汤主之。

1.3黑苔焦燥起刺者意义:热结肠腑,肾阴耗竭,即所谓“土燥水竭”。

治疗:急下存阴,如症见潮热谵语,腹胀满,甚则硬痛拒按,大便秘结,可选用大、小调胃承气汤。

叶天士说:“若燥而中心厚者,土燥水竭,急以咸苦下之。

”2、灰腻苔:意义:温病兼夹湿、痰。

治疗:清热化湿、化痰。

症见身重、肢体酸楚、脘痞,心烦口渴,溲赤等,薄腻苔之湿热内郁气分者可用银翘散加三仁汤、厚腻苔之痰湿内阻重者可用黄连温胆汤治疗。

3、灰滑苔:意义:温病过用寒凉,中阳受损。

治疗:温中散寒。

如症见腹满不食,自利不渴,呕吐腹痛,可用理中丸加祛湿类药。

4、黑苔如烟煤隐隐特征:舌面无明显黑色苔垢,仅见薄薄黑晕,有如烟煤隐隐。

意义:图1为中阳不足,阴寒渐生,图2兼有阴津耗伤。

治疗:甘温扶中。

如图2兼阴津耗伤者, 兼以甘寒濡润。

如叶天士说:“若燥者,甘寒益胃;若润者,甘温扶中。

珍贵的舌诊图谱

珍贵的舌诊图谱

珍贵的舌诊图谱珍贵的舌诊图谱(1)身体表现:面部(眼皮)浮肿.油光.易生痤疮.腹泻.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急躁易怒。

(2)原因:气虚.运动少.饮冷饮,造成水湿留在体内。

(3)解决方法:红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钟,代茶饮,祛署湿,适合夏天。

冬天寒湿则适应用绿色的花椒,煮水泡脚。

(1)身体表现:善忘.喉咙发干.性情急躁.皮肤干躁.身体疼痛.面色晦暗.口唇发黑.眼圈暗黑.痛经。

(2)原因:血液流动不畅.外伤造成.生气(肝郁气滞就容易造成血瘀).气虚.寒冷造成。

(3)解决方法:三七与西洋参各0.5克,打粉用温水冲服。

(1)身体表现:记忆力差.思考力差.睡眠不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惫.怕风怕冷.天热手脚温.天冷手脚冰凉。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营养.思虑过多消耗心脾之血。

(3)解决方法:西洋参30克打粉,龙眼肉300克,搅拌均匀隔水蒸4小时,每天一勺用开水冲服。

(1)身体表现:眼干.口躁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躁.眩晕耳鸣.睡眠差.脉搏快.喜冷饮.心烦爱发火.腰膝酸软(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过多热性的食物.生大病。

(3)解决方法: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各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一节,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1)身体表现:怕冷.喜饮热饮.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

(2)原因:过多吃寒凉的药.喝冷饮.体质弱.过份暴露在寒冷的环境里。

(3)解决方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煲汤服用。

(1)身体表现:神情抑郁.口苦口干.眩晕.胃口不佳.忽冷忽热.心烦火大.呕逆.胸闷肋疼.失眠多梦(2)原因:思虑重.压力大(七情内伤:喜则气散.怒则气上.优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3)解决方法:灯芯草.竹叶各3克,泡水喝,3-5天即可,主要用于突然上火需要疏肝理气。

长期肝气不疏主要需要调整“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

慈悲心是克制七情最有力的法宝,即仁者寿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1)舌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舌诊图解大全虽然不是中医,但在基层看病对舌诊也要略知一二,很有帮助的,建议大家仔细学习一下中医舌诊图解大全==========================================================================================================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中医舌诊图解大全裂纹舌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中医舌诊图解大全胖大舌图解: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主病及相关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胖大舌主病: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补腰健肾膏、肾炎温阳片、肾炎消肿片等齿痕舌图解: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主病及相关研究: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薄白苔图解: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主病及相关研究:薄白苔,舌色淡红清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辨舌指南中说“凡舌苔白润而薄,邪在卫分中医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个层次,卫分为最轻的层次;,可汗发汗法,......如麻黄羌活之类”常见的舌苔薄白而润滑,舌质正常,多属外感风寒症,若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头项强痛.无汗或少汗,脉浮紧,则可用散风寒解表的麻黄汤加减;若舌质红,苔薄白而润,属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冲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薄白干苔图解: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主病及相关研究: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苔势因失濡养而干燥;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润化燥,可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升阳益气之法;上述薄白干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症状可参考用药;常用的中成药有:清热养阴类——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冲剂、银黄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热解毒口服液、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宣肺益气类——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口服液、急支糖浆、止咳橘红口服液;厚白腻苔图解:厚白腻苔: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主病及相关研究:厚白腻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辨舌指南:“舌苔白腻,胸隔闷痛,心烦干呕;时欲饮水,水入则吐,此热因饮郁,宜辛淡化饮;”厚白腻苔主病:主湿、主痰、主寒;由外感寒湿之舌苔白腻,为感受寒湿之邪;寒则令色白,湿则主腻苔;因寒湿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腻,治当温散寒湿,方选羌活胜湿汤;由湿阻膜原之舌苔白腻,为感受湿热病毒所致,亦可因湿浊内蕴又复感外邪引发;湿热由表入里,蕴伏于膜原之间;阳气被郁,湿浊上泛而见白厚腻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积粉;治宣化湿辟浊兼清热,方用达原饮;由寒饮内停之舌苔白腻,为脾阳不振,水饮内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腻,或水滑;治宜温阳醒脾行水,方用温脾场;值得往意的是,热因饮郁,水饮湿浊之邪盛于外而上溢于舌,使舌苔白而厚腻,并不现黄苔;然毕竟中郁有热邪,故可见心烦干呕,时欲饮水,当辨这种病变不同于湿热郁蒸之现黄苔;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也可按证试用部分中成药;常用的此类中成药有:小青龙合剂、苏子降气丸、止嗽定喘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洋参保肺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脉散口服液、冠心生脉口服液、活心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养心丸等白苔燥裂舌图解:白苔燥裂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主病及相关研究: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白苔燥裂;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多见于急性温热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真阴将竭,而苔色尚未及转黄之时,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常见于暑温,暑热伤气,内夹湿浊;舌鉴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误服温补,灼伤真阴,无黄黑色者,真阴将枯竭舌,舌上无津,苔已干燥,故不能变显他色;”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紫雪散、羚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等;黄腻苔图解: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主病及相关研究: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病;热痰互结.中焦湿热;胃肠宿食;治宜清热化湿,涤淡导滞;——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阴盛于内,逼热上浮;素体内有瘀血.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迎;清热化池;活血化瘀;——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黄燥苔图解:黄燥苔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主病及相关研究:黄燥苔:成因有数种:1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5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未生之候;黄燥苔主病:邪热传里,治直泻热清里;气分热盛津伤,宜辛寒清气,泄热保津;实热里证,邪热结脏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热救阴;热退津伤,治宜甘寒生津;因黄燥苔多合并有复杂的主病,所以用药也要根据病情来定;常用的清热去火药中成药有:清热解毒丸、新清宁片、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等;黄苔图解: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主病及相关研究:黄苔正常人中所见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前所述,黄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种黄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黄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证、主热证;百鉴辨正·黄苔总论认为黄苔,表里实热症有之,表里虚寒证则无;邪热熏灼令苔现黄色,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外感病舌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而化热,在伤寒则属阳明;在温病则属气分;而表证、虚寒证亦可见黄苔:若薄白带淡黄苔,为风热表证或风寒在表化热,若淡黄厚苔,为胸腔湿热,气滞不宣;若舌谈胖嫩,苔黄滑润.为阳虚水混下化、因此说,黄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绝对的;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1黄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2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3黄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4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总之,研究者们认为,黄苔与感染炎症及发热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由干舌局部丝状乳头的增殖,口腔唾液腺体分泌减少.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以及产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黄苔;由于黄苔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薄黄苔图解:舌上苔呈黄色,薄黄苔薄白中带有浅黄苔,色淡黄;主病及相关研究:薄黄苔: 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常见的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薄黄苔多由白苔转来,示病变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热.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长;伤寒论本旨中说:“凡现黄苔浮薄色谈者,其热在肺,尚未入胃;”其中,言肺,指肺气所主之卫分中医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个层次,卫分为最轻的层次;即病犹在表表浅;言胃,指里深层证;——若薄黄而润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热不甚不严重,津液未伤;治当清热透表把病邪从表浅的卫分通过发汗驱逐出去;——若薄黄而干苔,则当辨分辨病人不恶不怕寒反恶热反而怕热,为伤寒外邪初入刚刚进入阳明胃之里,或温热之邪欲入要进入气分,为胃家热而未实胃中有热但并不太重,热邪伤津之证;宜甘寒轻剂以濡养津液;——若薄白而带浅黄苔,为风热在表或风寒化热,当辛凉解表;上述薄黄苔有伴有:1发热头痛、咽干乏力、咳吐黄痰等可试用清热透表类药;常用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冲剂、银黄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热解毒口服液、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2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咳吐黄痰等可试用甘寒轻剂类药;常用的中成药有:抗病毒口服液、金莲清热冲剂、银翘解毒冲剂等;3上述症状较重者除可适用上述药外,还可试用清肺抑火丸、竹沥化痰丸等药;灰苔图解:灰苔:舌上苔色呈现灰中带黑者,称“舌苔灰黑”;主病及相关研究:灰苔严格说,舌苔灰与舌苔黑之色泽、主病不尽相同;然苔色渐黑即为灰;苔色深灰则为黑,苔灰主病略轻,苔黑主病较重,随病情发展与转归,两者又密切相关;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黄苔同时并见,辨舌指南·辨舌之颜色:“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轻也;加以青黄和入黑中,则为灰色也,当与黑苔同治;”一般主里证,但尚有寒热之分;伤寒指掌,察舌辨症法:“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阴中寒证也;……宜理中汤主之;如杂症而现黑滑苔者,必是湿饮伤脾,宜温中和脾逐饮治之;”可见灰苔湿润,多为痰饮内停,寒湿内阻;若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见于外感热病.或为阴虚火旺,见于内伤杂病;邪热传里,时疫,郁积,蓄血等,均可见灰苔;总之灰苔主病:灰苔干燥,主阳明腑实,阴液已伤,若腑实证在,治直苦寒攻下;若无腑实证候,脉细数,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腻,主痰湿内阻,温病兼挟痰湿之证,或伴其他险恶证候,还当细辨;治宜温中燥湿,芳香清化;灰苔滑润,兼吐利脉细,主阳虚有寒之阴证,治宜温阳祛寒,如四逆,理中等;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热、淡湿之不同,临床还需结合舌质、舌面润燥及其它证候审察辨证;焦黄苔图解:焦黄苔:舌象为苔色老黄而焦,或厚而色深黄,黄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为甚;主病及相关研究:焦黄苔为胃家实热内结之象;国医舌诊学“黄而干者,胃液伤也;老黄焦裂者.热甚也;老黄甚而黑者、火极似水也,宜急治;黄而燥刺,中黑通尖.或利臭水者,肠胃腐败也;”若细分舌质辨,则分淡白舌,根焦黄苔,为舌体较大,舌质谈白,舌尖致舌根满布黄苔夹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黄色;黄苔乃胃热炽盛之象,多由病邪入里化热而发;亦或热邪直入阳明,温邪进入气分,根部焦黄乃胃、肾阴液大伤,故主病:阳明腑实证,脏腑三焦实热,或温热病后期,胃肾阴亏,及多种发热症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泻下,清热生津;又绛舌,焦黄苔,舌质红绛,两侧绛而发紫,舌根部焦黄色苔,燥而少津,为外感邪气,化火入里,灼伤营血,津液耗损,胃肠实热,肾阴亏损,从而使阴津不足;邪热与糟粕结于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质由红到绛,令苔色由黄转焦而无津;主病:温热病邪入营血,或兼阳明燥实证,各种感染性疾病,各种长期发热不退;治宜清热通里,凉血解毒;由于焦黄苔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淡白少津舌图解: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没有津液;主病及相关研究:淡白少津舌多因阳气虚损,不能生化津液,或阳虚水停,津液敷布不利,不能上承舌体所致;舌色淡白少津,津液由水谷精微经过阳气温煦而化生,复经阳气运行而输布全身,若中、上焦脾肺阳气虚弱,则脾阳不能生津,肺气无以布津;如腹中停水患者,口舌反而干燥,即是一证;阳虚,则既不能化水成津,荣润诸窍,又不能散布津液而致舌淡白少津;淡白少津舌主病:阳气虚损,津液不足;治宜扶阳益气,生津润燥;临床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贫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肢体沉重,舌苔白厚而腻,脉缓者可试用健脾燥湿类药;脾胃虚寒——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软弱者可试用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类药;常用的中成药有:平胃丸、香砂枳术丸、香砂养胃丸、理中丸、黄芪建中丸、香砂六君子丸等淡白夹瘀舌图解:舌苔薄白,舌质淡白,有瘀斑;主病及相关研究:淡白夹瘀舌:前人关于淡白含文献中,较少论及淡白夹瘀斑、点舌象,临床确有此类舌象,分析其形成原因,当与血虚兼瘀有关;现代舌微循环研究发现,淡白白舌之凿状乳头内微血管充盈不足,且血流缓慢,血管口径变细,而导致局部血流瘀滞,红细胞聚集,引起局部血瘀而即见淡白舌,边尖可见瘀斑、瘀点;主病:气虚血瘀;血虚血瘀;临床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各类重度贫血病人的舌象;治宜:养血益气活血;常用的中成药有:——气血两亏:归芪茸血晶、八珍丸等;——脾肾阳虚:血速升冲剂、再障生血片、生血丸等;淡白光莹舌图解: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脱光,颗粒全无,平滑如镜,舌质似新剥皮之鸡肉;主病及相关研究:淡白光莹舌由于脾胃损伤,气血两虚,久久不能恢复,造成营养不良,舌质的不到足够的营养,使舌苔逐渐脱落,又无新苔续生,使全舌淡白而光莹;另外当辨淡白光莹舌与纯熟白舌和淡白透明苔舌之区别;伤寒舌鉴·白苔舌总论:“舌见白苔如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可见亦有白苔厚积之象,为阳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气血双亏;有淡白透明首舌,为全舌明净,被覆一层极薄的透明苔,好似浮胖,淡白湿亮,舌鉴辨证:“淡白透明舌,不论老幼,见此者即是虚寒,宜补中益气汤加姜、桂、附……;”即认为此舌由于中阳不振,水湿之气反而上显,出现骤视无苔的透明薄苔,当温补脾肾之阳;当予鉴别;在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和水肿的病人多见此舌;治宜养胃健脾,补气生血;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等;淡白湿润舌图解:淡白湿润舌:舌色淡白,舌上润,或湿润多津;主病及相关研究:前者淡白舌为气血两虚,其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气虚则不能生血,或血虚而后又气虚,最终气血两虚;不能上荣舌面,多由于疾病久延,失血过多所致,治宜气血双补,以十全大补汤之类,缓缓图功;后者湿润舌为脾虚寒湿淡白舌,其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多因脾阳亏损,脾虚化源匮之,脏腑经络无以滋荣,则舌淡白无华,脾虚无以制水,水湿失于运化,浸润于舌,则舌体湿润胖嫩;治宜温脾助阳,祛寒逐湿;临床多见于虚证、妇科大失血后气血两虚证病人的舌象;常用的补气养血类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苁蓉补肾丸、全鹿丸、乌鸡白凤丸、人参养荣丸、安坤赞育丸等;鲜红裂纹舌图解:舌色鲜红,舌中有裂纹,如人字形等状;主病及相关研究:鲜红裂纹舌属心火播灼,热毒熏蒸;若舌色深红,苔白而分布不均或无苔,舌面有很多裂纹如刀切状深沟,多见明虚火旺,不济火,或真阴耗竭;若舌中碎裂,属血枯液涸;如裂纹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为热盛伤津,胃液灼伤,或肾水攻心所致;鲜红裂纹舌主病:阴虚发热,邪入营血,胃阴不足,痰热凝结;治宜清心泻热,滋阴养液;临床多见于发热、脱水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慢性肠炎,肝硬变等病人的舌象;由于鲜红裂纹舌兼证较多,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鲜红舌白点图解:舌色鲜红,舌面有散在白色小点,鼓起于舌面,为热毒炽盛,舌将糜烂之兆;或散在白点,凹陷而低于舌面;主病及相关研究:鲜红舌白点是由于脾胃气虚,不堪热毒攻冲之象;。

温病舌诊指南(上)[附图]

温病舌诊指南(上)[附图]

温病舌诊指南(上)[附图]编者按:此文为《陈老舌诊心得》之续延伸阅读,主要为温病舌诊的内容,因内容较多,分为三篇发送,本篇为辨舌苔中白、黄苔内容。

温病舌诊的内容有辨舌苔和舌质两个方面,主要是从其状态、色泽、润燥等变化的观察,为温病的辨证施洽提供重要的依擦。

一、白苔白苔有厚薄之分。

薄者主表,候卫分之邪,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候气分之邪,多因于湿热为患。

根据舌苔厚薄、润燥程度不同,分为下列6种。

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为外感温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病初起。

风寒表证亦可见到苔薄白,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以此为别。

(编者按:现诸多舌诊书或中医书中,常有以薄黄苔对应风热表证之舌苔,在温病学教材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大都以薄白苔作为温邪在卫表之舌征,黄苔为入气分之征兆,学者宜察之。

)治宜辛凉解表。

如症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偶咳嗽,脉浮数,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如证见干咳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用桑菊饮。

若苔薄白而干燥较为明显,系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多见于素体津液亏损而外感风热者,或感受风热病邪较重而津液耗伤者;或见于燥热病邪初犯肺卫者。

如《温热论》:“若苔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银花露、芦根汁等”2、苔白厚而粘腻苔白满布,质地较厚,板贴不松,垢腻润泽意义:湿热郁阻气分,湿浊偏盛。

治疗:开泄化湿。

常症见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

(编者按:卫表证明显常用三仁汤、吐泻为著可雷氏芳香化浊法,夹食滞可用一加减正气散,水湿重者可藿朴夏苓汤)叶天士:“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

”即指此种舌苔而言而言。

3、苔白厚而干燥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即胃津不足无以上承,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治疗:先当养津,而后降湿浊。

如叶天士说:“再舌苔白厚而千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

【珍藏】舌诊图谱,图文对照

【珍藏】舌诊图谱,图文对照

【珍藏】⾆诊图谱,图⽂对照⾆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定参考意义。

⾆尖候上焦⼼肺的病变;⾆中部候中焦脾胃;⾆根候下焦肾;⾆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 察⾆辩证法》还有“⾆尖属上脘,⾆中属中脘,⾆根属下脘”的说法。

⾆⾊篇1、正常⾆正常⾆象的特征是:⾆⾊淡红鲜明,⾆质滋润,⾆体⼤⼩适中,柔软灵活;⾆苔均匀、薄⽩⽽润,简称“淡红⾆,薄⽩苔”。

正常⾆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线状,绝不粗胀。

⼤多为单枝⼲,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多不超过⾆尖与⾆下⾁⾩连线的3/5。

2、淡⽩⾆淡⽩⾆多见于阳虚寒盛、⽓虚⾎少之证。

本图⾆⾊淡⽩,⾆苔薄⽩⽽润,提⽰⽓⾎两虚。

3、枯⽩⾆⾆⾊及龈、唇皆⽆⾎⾊,称为“枯⽩”。

本图⾆⾊枯⽩,⾆⼲皱缩,⽆⼒伸出,是⾆⽆神⽓的表现。

提⽰精⽓衰败,病情危重。

4、红⾆红⾆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旺之证。

本图⾆⾊较红,⾆苔薄黄,⾆质纹理粗糙,提⽰⽓分热盛。

5、⾆尖红⾆尖红多见于⼼⽕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尖红⾚起刺,其余部位淡红⽽润。

提⽰上焦热盛。

6、红绛⾆(1)⾆⾊深红,称为“绛⾆”,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深红偏暗,⾆⾯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热盛、⽓⾎壅滞,正⽓已伤。

7、红绛⾆(2)本图摄⾃慢性胃⽕患者,⾆⾊红绛,⾆⼲⽆苔,⾆⾯上有浅裂纹。

提⽰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伤。

8、红绛⾆(3)⾆⾊红绛,⾆⾯苔少,⾆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提⽰邪热炽盛,⽓阴两伤。

9、青紫⾆⾆⾊青紫,由⽓⾎运⾏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管炎继发感染、肺⽓肿、⼼⼒衰竭,⾆⾊紫暗,苔⽩腻。

提⽰痰饮内停、肺肾⽓虚,⾎⾏瘀滞。

10、淡紫⾆淡紫⾆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脏病,⾆淡紫,苔薄⽩⽽湿润。

提⽰阳⽓不⾜,⾎⾏不畅。

11、淡紫淤堵⾆本图患者⽉经不调(痛经),⾆⾊淡紫,⾆上有较多紫⾊瘀点,⾆苔薄⽩⽽润。

中医舌诊图谱ppt课件

中医舌诊图谱ppt课件
• 舌淡红,尖有红点。苔白厚腻而干。
完整版课件
29
淡红舌白滑根灰苔
• 舌淡红偏暗。满布白厚滑腻苔,根有灰苔。
完整版课件
30
淡红舌白滑腻苔
• 舌淡红而嫩。苔白腻水滑,如涂米汤,中根部厚腻而 有裂纹。
完整版课件
31
淡红舌白滑苔黄心
• 舌淡红。苔白滑腻,中根部淡黄。
完整版课件
32
淡红舌白积粉苔
• 舌淡红略胖,白苔厚腻满布,如积粉堆铺舌面。
完整版课件
45
淡红舌边黄灰腻苔
• 舌淡红胖嫩。苔黄厚腻,中根部转灰。
完整版课件
46
淡红舌边黄中灰苔
• 舌淡红略胖。苔黄厚腻,中部转灰。
完整版课件
47
淡红舌薄白滑润苔
• 舌淡红,前部有小红点。苔薄白滑润。
完整版课件
48
红舌薄白滑苔
• 舌红质嫩。苔白极薄,滑润如涂米汤。
完整版课件
49
淡红舌薄白黄润苔
• 舌淡红。苔薄白淡黄,较湿润。
完整版课件
50
淡红舌薄白灰干苔
• 舌淡红,有红点。苔薄白满布,淡灰干裂。
完整版课件
51
淡红舌薄白腻苔
• 舌淡红,有纵裂。苔薄白而腻。

完整版课件
52
淡红舌薄白润苔
• 舌质淡红而嫩,胖瘦适中。苔薄白而湿润。
完整版课件
53
淡红舌薄白苔
• 舌淡红而嫩。苔薄白少津。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71
淡红舌类剥水滑苔
• 舌淡红而胖。苔白腻水滑,右侧剥脱,并非光剥。
完整版课件
72
淡红舌类剥苔
• 舌淡红而胖,尖有红点。苔黄厚腻花剥,剥脱处已生 新苔。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3瘦红舌——缺乏营养舌色偏红代表体内有热,或有炎症发生,热久伤津,体内营养被消耗。

舌头偏瘦是身体缺乏营养和水分的证明。

4瘦淡舌——气血两虚瘦淡舌上如有明显的苔垢,大多伴有轻度感冒或者是消化大良,提醒患者体质虚弱。

主要反映气血两虚,机体营养不良的病理状态。

5老舌——正邪对峙舌苔颜色黄白、灰黑,病多主实证、热证。

老舌常见于正邪双方相持阶段,即病邪的气势很凶,但是机体本身的抵抗能力也很强。

6嫩舌——代谢功能低下多主虚证、寒证、湿证。

最全版:舌诊图解大全集!(收藏)

最全版:舌诊图解大全集!(收藏)

最全版:舌诊图解大全集!(收藏)舌诊,诊断学名词,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观指标。

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本文是最全版的舌诊图解大全集,我们一起来看!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诊属于望诊,通过对舌质、舌苔的颜色、形状来辨别分析判断病情,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有力方式,与其他诊法相互补充,起到准确判断病情的作用。

这里有临床常见的舌诊图谱,热爱中医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收藏,欢迎分享给你的好友,让更多人受益。

1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doc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doc

珍中医舌解大全!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了望舌舌,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

望舌体主要察舌神、舌色、舌形、舌以及舌下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活、,运灵敏自如。

【床意】荣舌是有神,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 辨舌之神气》曰:“凡舌有光有体,不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神气荣者,病皆吉。

” ( 二 ) 无神 ( 枯舌 )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失灵。

【床意】枯舌是无神,属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乏,气血大,精神衰。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若舌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色。

一般分淡、淡白、、、青、紫六种。

(一)淡舌【舌象特征】舌体色淡,白中透。

【床意】淡舌气血和的征象,常于正常人。

疾病之多属病。

【机理分析】淡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血之色,明光胃气之,正如《舌胎志》:“舌色淡平人之候,⋯⋯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 。

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

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

提示病情危重。

淡白舌▽枯白舌▽(三)红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

温病常用诊法-舌诊

温病常用诊法-舌诊

遍舌黑润: 其舌遍体黑润而无明显苔垢,为温病兼夹痰 湿征象。每见于胸膈素有伏痰而复感温邪者,多 伴有发热、胸闷、渴喜热饮等症状而无其他险恶 症象。
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 湿温病湿随热化深入营血,灼伤阴络,大量 下血,气随血脱时每见此种舌象。虽属虚脱之证, 但由于病变发展迅速,苔未及转化而色仍黑,但 又因气随血脱而舌质变为淡白无华。
(2)黄苔:
在临床上,黄苔也有厚、薄、润、燥之 分,同时还应观察是否兼有白苔,并与舌 质情况相结合。
薄黄苔: 苔薄黄而不燥者,为邪热初入气分,里 热不盛而津伤不著;如苔薄黄而干燥,为 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黄白相间苔:
指黄苔微带白色或有部分白苔未转黄色。 其中有邪热已入气分,但表邪尚未尽解所致,其苔 一般较薄而干燥;也有黄白相兼而较厚腻之苔,其白色 为湿甚之象,黄白相兼是湿热开始化热所致,属邪在气 分而非表邪未除的表现。
苔白厚而粘腻 多伴见口吐浊厚涎沫,其苔白厚布满全舌,垢腻润 泽,其上多有粘涎附着。 为湿热相搏于气分、浊邪上泛的征象,多见于湿温 病湿重于热阶段,湿阻气分而湿浊偏盛的病证。
苔白厚而干燥: 为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气 不化液之证,即胃津不足不能上承,而肺气又受伤,气 不能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白苔主表、主湿:白而薄者主表,白而 厚者主湿;白而润者主津未伤,白而燥者主 津已伤;白而厚浊粘腻者主湿痰秽浊,白而 干硬粗糙者主里热实结。 在温病过程中见白苔者,一般病情多较 轻,预后也较好。但白苔中的白砂苔、白霉 苔却为危重证的表现。此外,还要结合舌质 状况,如苔白如积粉又见紫绛舌质者,主瘟 疫凶险之证。对这些特殊的白苔表现,在诊 断病情和判断预后时应予注意。
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一般属气分病变,为湿遏热伏之征象,是由湿热病 邪在气分,湿邪阻遏而致热邪内伏不能外达所致。此外, 热邪已入营分而又兼有湿邪未化者也可见到此种舌象, 同时在临床上会有营分证的其他表现,应结合全身表现 进行鉴别。

舌诊与舌诊图谱(134页)

舌诊与舌诊图谱(134页)

(1)痿软舌
➢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 旋。
➢形成:气血虚极,阴液亏损─→舌肌筋脉失 养─→痿软。
➢临床意义 :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 痿软舌-┏舌痿而红绛少苔━━多属热盛 伤阴,或阴虚火旺。 ┗舌痿而枯白无华━━多属气血虚衰
(2)强硬舌
舌象特征:舌体失其柔和,板硬强直,屈伸不便或不能转 动。
舌诊与图谱
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 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 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1、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2、掌握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 常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尤其是舌色和舌苔的 主病。
舌的组织结构
舌乳头:根据乳头形态不同,分为丝状乳头、蕈 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
临床意义 :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是全身营养 不良的一种表现。 ┏舌淡而裂者━━ 是血虚之候。
裂纹舌┫ ┗舌红绛而裂者━━ 多属热盛伤津。
4 望舌态
舌态,即舌体运动时的状态。舌体活动灵 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气血充 盛,经脉通调、脏腑健旺。常见的病理舌 态有舌体痿软、强硬、歪邪、吐弄和短缩 等。
③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多属瘀血内阻, 络脉瘀滞之证。
3望舌形
▪ 舌形,即舌体的形质,包括荣枯、老 嫩、胖瘦、点刺、裂纹等方面特征。
(1)荣枯
舌象特征: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 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
临床意义: 荣舌——提示正气充盈,病轻。 枯舌——提示正气虚衰,病重。
(2)老嫩
舌象特征 :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 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舌质浮胖娇嫩,纹理 细腻,舌色淡白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 苍老舌 ━━ 多属实证。 娇嫩舌 ━━ 多属虚证。

舌诊高清彩色图谱(收藏版)

舌诊高清彩色图谱(收藏版)

舌诊高清彩色图谱(收藏版)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观察舌头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舌形和舌面二、舌头的大小三、舌苔的厚度四、舌苔的颜色几种常见体质的典型舌象1、气虚体质典型舌象2、阳虚体质典型舌象3、阴虚体质典型舌象4、痰湿体质典型舌象5、湿热体质典型舌象6、淤血体质典型舌象7、气郁体质典型舌象8、特禀体质典型舌象一、舌形和舌面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二、舌头的大小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消耗。

舌头偏瘦是身体缺乏营养和水分的证明。

实用中医舌诊彩色图谱

实用中医舌诊彩色图谱

舌苔辩证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

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

观察舌苔的方法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中医根据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疾病。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

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

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

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

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

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

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

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

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有痰湿或湿困于脾。

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

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

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

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

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

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蕴。

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

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阻,或痰饮停。

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

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

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

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

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

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

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

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

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

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舌苔一、白苔白苔有厚薄之分。

薄者主表,候卫分之邪,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候气分之邪,多因于湿热为患。

稂据舌苔厚薄、润燥程度不同,分为下列几种,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为外感温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病初起。

风寒表证亦可见到苔薄白,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以此为别。

(编者按:现诸多舌诊书或中医书中,常有以薄黄苔对应风热表证之舌苔,在温病学教材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大都以薄白苔作为温邪在卫表之舌征,黄苔为入气分之征兆,学者宜察之。

)治宜辛凉解表。

如症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偶咳嗽,脉浮数,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如证见干咳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用桑菊饮。

若苔薄白而干燥较为明显,系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多见于素体津液亏损而外感风热者,或感受风热病邪较重而津液耗伤者;或见于燥热病邪初犯肺卫者。

如《温热论》:“若苔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银花露、芦根汁等”2、苔白厚而粘腻苔白满布,质地较厚,板贴不松,垢腻润泽意义:湿热郁阻气分,湿浊偏盛。

治疗:开泄化湿。

常症见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

(编者按:卫表证明显常用三仁汤、吐泻为著可雷氏芳香化浊法,夹食滞可一加减正气散,水湿重者可藿朴夏苓汤)叶天士:“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

”即指此种舌苔而言而言。

3、苔白厚而干燥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即胃津不足无以上承,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治疗:先当养津,而后降湿浊。

如叶天士说:“再舌苔白厚而千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

”章虚谷亦说:“苔白而厚,本是浊邪,干燥伤津,则浊结不能化,故当先养津而后降浊也。

”临床对此类病证,养阴化湿浊常同步进行。

并根据阴伤和浊结程度,养阴、化浊治疗有所偏重。

4、苔白腻而舌质红绛此为湿遏热伏之象。

一是气分邪热为湿浊阻遏不达;二是热毒内伏营分,兼有气分湿邪郁阻不化。

治疗:当先泄湿透热。

如吴坤安说:“热因湿邪遏伏,宜泄湿以透热”,如用水牛角、滑石、茯苓皮、猪苓、米仁、茵陈、黄柏之类。

叶天士说:“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

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矣。

”5、白苔滑腻厚如积粉此为湿热秽浊郁闭膜原之象,病多凶险。

治疗:开达膜原。

如症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者,可用达原饮,或雷氏宣透膜原法,以冀病邪出表而解,如邪不出表,舌苔变黄,为邪气驱入胃腑,当用下法。

附类似苔:白苔如碱状(编者按:应是较积粉苔更为干者);为温病兼胃中宿滯挟秽浊郁伏。

叶天士称:“若舌上苔如碱者,胃中宿滞夹浊秽郁伏,当急急开泄,否则闭结中焦,不能从膜原达出矣。

”可与厚朴、槟榔、草果、藿香、佩兰、石菖蒲、杏仁等加减。

6、白砂苔(水晶苔)苔白干硬如砂皮,系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未及转黄而津液被灼的征象。

治疗:通腑泄热。

吴又可:“白砂苔:舌上白苔,干硬如砂皮,一名水晶苔,乃自白苔之时,津液干燥,邪虽入胃,不能变黄,宜急下之。

”常用方用大、小调胃承气汤。

二、黄苔黄苔多由白苔转变而来,标志邪热已入气分。

临床上须区分其厚薄、润燥、兼白、不兼白等情况。

黄苔主里,属实、属热。

薄者病浅,厚者病深。

润泽者津液未伤,干燥者津液已伤。

黄厚焦燥者为阳明腑实,黄腻厚浊者为湿热蕴阻。

若黄白相兼,则为邪虽入里而表邪未尽,卫气同病的征象。

1、薄黄苔:苔薄黄不燥,为邪热初入气分,津液未伤;苔薄黄干燥,为气分热甚,津液已伤。

治疗:轻清宣气。

如症见身热,心烦、坐卧不安者,可用栀子豉汤。

吴坤安:“黄苔虽主里,如苔薄而滑者,是热邪尚在气分,津液未亡,不妨用柴、葛、芩、翘,或栀、豉、翘、薄之类,轻清泄热透表,邪亦可外达肌分而解也。

”2、黄白相兼苔:为邪热已入气分,表邪尚未尽解。

量其表里湿热邪气偏盛不同,又可细分为白多黄少,黄白相参,黄多白少三种。

3、 老黄苔: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阳明腑实之证。

4、黄腻苔:主湿热内蕴。

湿热或暑湿病邪流连气分多见此种舌苔。

三、灰、黑苔:《辨舌指南-灰色脾经》说:“如以青黄和入黑中则为灰色也。

”灰苔即浅黑苔,温病过程中出现的黑苔,大多数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来,标志着病情已经较危重。

黑苔所反映的病变,以热盛伤阴者居多。

一般而言,凡灰、黑苔焦燥的多为热邪极盛,或热灼真阴的征象,灰、黑润腻苔者的多兼挟痰浊内伏,温病过程中多见如下三种:1、灰燥苔、黑燥苔1.1灰燥苔特征:苔灰而干燥意义:热结肠腑,阴液稍伤。

治疗:通腑泄热。

1.2黑燥苔多出现于温病后期,为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背阴的征象。

多见舌体枯痿,绛而不鲜。

其苔薄而不厚,且中无芒刺,与腑实证的黑苔自有不同。

意义:邪入下焦,耗伤真阴,心火亢盛。

治疗:育阴清热。

如症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脉细数等,可用黄连阿胶汤。

叶天士说;“舌黑而干,津枯火炽,急急泻南补北。

”章虚谷亦称“若黑燥无苔,胃无浊邪(王孟英:非无苔也,但不厚耳)。

故当泻南方之火,补北方之水,仲景黄连阿胶汤主之。

1.3黑苔焦燥起刺者意义:热结肠腑,肾阴耗竭,即所谓“土燥水竭”。

治疗:急下存阴,如症见潮热谵语,腹胀满,甚则硬痛拒按,大便秘结,可选用大、小调胃承气汤。

叶天士说:“若燥而中心厚者,土燥水竭,急以咸苦下之。

”2、灰腻苔:意义:温病兼夹湿、痰。

治疗:清热化湿、化痰。

症见身重、肢体酸楚、脘痞,心烦口渴,溲赤等,薄腻苔之湿热内郁气分者可用银翘散加三仁汤、厚腻苔之痰湿内阻重者可用黄连温胆汤治疗。

3、灰滑苔:意义:温病过用寒凉,中阳受损。

黑润治疗:温中散寒。

如症见腹满不食,自利不渴,呕吐腹痛,可用理中丸加祛湿类药。

4、黑苔如烟煤隐隐特征:舌面无明显黑色苔垢,仅见薄薄黑晕,有如烟煤隐隐。

意义:图1为中阳不足,阴寒渐生,图2兼有阴津耗伤。

治疗:甘温扶中。

如图2兼阴津耗伤者, 兼以甘寒濡润。

如叶天士说:“若燥者,甘寒益胃;若润者,甘温扶中。

”临床可予小建中汤之类加减。

5、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湿温病深入营血,灼伤阴络,大量下血,气随血脱时,每见此种黑苔。

由于病变迅速发展,舌苔未及转化,故苔色仍黑,但因阳气随血而耗,故舌质变为淡白无华。

二、辨舌质辨舌质由于舌为心之苗,而心为血之主,故通过对舌质的色泽、形态等观察,可以辨热入营血的病候。

温病舌质的变化,主要有红舌、绛舌、紫舌等不同。

(1)红舌:多为邪渐入营分的标志。

这里所说的红舌,比正常人舌色稍深,应注意区别。

温热病邪在卫分、气分,由于热邪亢盛,舌质亦可变红,但多局限在舌的边尖部位,且多罩有苔垢,与热在营分全舌纯红而无苔者有所不同。

1、舌尖红赤:意义:热入营分,心火上炎,气分邪热尚未净解。

治疗:清心凉营。

如症见发热,日轻夜重,心烦不寐,口干,小便短赤热痛,可用导赤清心汤2、舌红中有红点:特征:舌质红,有散在红点,罩有少许苔垢意义:热入营分,热毒乘心。

治疗:清心凉营解毒。

如症见全身高热不退,神昏谵狂,肢厥,脉数,可用清营汤加牛黄等。

3、舌质光红柔嫩特征:舌红柔嫩,望之润泽,扪之干燥无津。

意义:营分邪热初退,津液未复。

治疗:增液生津,方如增液汤。

4、舌色淡红而干,其色不荣:意义:心脾气血不足,气阴两虚。

主要见于温病后期邪热已退而气阴未复之证。

治疗:滋养阴血,补气生津。

叶天士说:“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色不荣者, 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不可用寒凉药。

”临床还可以归脾丸、八珍汤等加减。

5、舌红上罩黏腻苔特征:舌红荣润,上罩少许片状黏腻苔垢。

意义:邪热已入营分,卫气分之邪尚未尽解。

治疗:泄卫透营,清气化湿。

可用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佩兰等。

此多见于伏暑卫(气)营同病,因外有表邪,故用银翘散辛凉透表;中夹秽浊,故加佩兰芳香逐之;邪热内舍营分,故以生地、丹皮、赤芍凉营滋液。

6、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或舌中生有红点:均系心营热毒极盛。

温病过程中的红舌,其类型虽有多种不同,但所反映的病变性质不外虚实两端。

实者多为热在心营,舌色红赤鲜明;虚者属气阴不足.舌色淡红而不荣。

(2)绛舌:绛指深红色。

绛舌多由红舌发展而来,绛舌与红舌所候病变基本相同,只是反映的病变更深重。

临床所见绛舌主要有如下几种:1、纯绛鲜泽:意义:为热入心包征象。

治疗:清心凉营,可用清营汤,若兼昏谵,语謇,胸腹灼热,四肢厥冷,为热闭心包,宜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

叶天士说:“纯绛鲜泽者,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连翘、郁金、石菖蒲等。

延之数日,或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非菖蒲、郁金等所能开,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恐其昏厥为痉也。

”吴坤安称:“如见舌苔鲜红绛舌,此疫邪入于营分及包络之间,汗下两禁,惟宜清营解毒,逐秽开闭,如犀角、银花、菖蒲、郁金、西黄、金汁、人中黄之类,与温热暑症治法相通。

”(按:西黄即牛黄之产于陕西、甘肃省,入药最胜;今金汁、人中黄已不用;犀角用水牛角替父2、绛而干燥:意义:火邪劫营,营阴受损。

治疗:凉血清火,滋养营阴,方如王晋三犀角地黄汤加玄参、花粉、紫草、丹参、莲子心、竹叶之类。

叶天士说:“若舌绛而干燥者,火邪劫营,凉血清火为要。

”3、绛而兼有黄白苔:意义:气营(血)两燔。

邪热初传入营,而气分之邪未尽。

治疗:气营(血)两清。

症见壮热、烦渴、斑疹,可用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或用化斑汤方;气血两燔证情严重者可用清瘟败毒饮。

4、绛舌上罩粘腻苔垢:4.1舌绛鲜泽上罩黏腻苔意义:湿邪留恋气分,邪热由气入营血,挟痰湿秽浊之气,蒙蔽心包。

治疗:化湿清气,凉营清心,或兼以开窍。

可用水牛角、生地、丹皮、银花露、鲜菖蒲等,若兼神昏痉厥,可加至宝丹清心开窍,山羊角、钩藤凉肝熄风。

4.2舌绛不荣上罩黏腻苔特征:舌绛不鲜,上罩厚腻苔垢意义:热人营分,兼夹痰浊中阻治疗:当先化痰逐秽,如兼痰浊蒙蔽心包,兼以宣窍涤痰。

方如导痰汤加菖蒲、郁金、牛黄、天竺黄、苏合香丸。

邵仙根称:“舌绛黏腻上浮,暑湿酿蒸,痰浊蒙闭心包也,急用芳香逐秽,宣窍涤痰之法,痰多可用西黄、天竺黄之属。

”5、绛舌光亮如镜(镜面舌):特征:舌质光亮如镜,舌面干燥无津意义:胃阴衰亡。

治疗:甘寒养胃。

如症见口渴, 但欲饮不欲食者,可用益胃汤。

叶天士:“舌绛而光亮,胃阴亡也,急用甘凉濡润之品。

”王孟英:“光绛而胃阴亡者,炙甘草汤去姜、桂,加石斛,以蔗浆易饴糖。

”吴坤安:“若舌色红泽而光,其色鲜明者,属胃阴干涸,犹可滋养胃阴,甘凉纯静之品主之,如鲜生地、鲜石斛、蔗浆汁之类。

”6、舌绛不鲜,干枯而痿:意义:邪热深入下焦,肾阴枯竭。

病情多危重。

章虚谷说:“其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肾阴将涸,亦为危证。

”治疗:填补真阴叶天士:“其有绛而不鲜,干枯而萎者,肾阴涸也,急以阿胶、鸡子黄、地黄、天冬等救之,缓则恐涸极而无救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