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文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和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和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

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淮河流域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最高峰()。

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3. 以下哪座城市是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

A. 北京B. 长安C. 南京D. 成都4. 以下哪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5. 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体是()。

A. 小篆B. 隶书C. 楷书D. 行书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

答案:造纸术2. 古代最早的诗集是()。

答案:《诗经》3. 中国古代北方最早的朝代是()。

答案:夏朝4. 中国古代最盛行的宗教是()。

答案:道教5. 古代中国的士人阶层主要从事()。

答案:文化、政治、军事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造纸术的出现使知识的传播更加便利,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为航海、探险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火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也影响了工业和社会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加速了书籍的印刷速度,使知识的普及变得更加容易。

2.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描绘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上层生活的繁华与虚浮,以及人性的善恶矛盾。

小说同时也通过对贾府由盛转衰的描写,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腐败堕落的现象。

3. 请简述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文书石鼓文的意义。

答案:石鼓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文书,出土于广州附近的南越国墓地。

石鼓文以楚国的方言文字刻制而成,记录了南越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信息。

2021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专题复习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

2021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专题复习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

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卷1.?醒世恒言?写道:“那相公是个老实头,不知利害,一径奔到非空庵前,东张西望。

〞?红楼梦?也有同样的表述:“珍大奶奶不是我说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今天河南方言中还广泛运用这个词,如:也是个老实头,干点啥事也不容易。

这反映出A.古今方言在表述方式上存在共性B.现代方言保存了古代遗风C.古代小说中的语言运用有失严谨D.河南方言的进化相对缓慢2.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

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

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

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B.商品经济开展,城市繁荣C.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3.甲骨文中的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

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B.古代社会生活的开展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4.“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

“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

这说明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严密结合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5.乾隆帝热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程度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参以下图〕。

以下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构造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6.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

高考 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测评(1)(含答案)-word文档资料

高考 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测评(1)(含答案)-word文档资料

18—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1)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2、在中国古代,诸如祭祀、田宅、租赋、户婚、立嗣等民事纠纷与轻微的刑事伤害,或由族长亲断,或由族长召集宗族会议解决,一般都不赞成个人擅自发起诉讼。

这说明()A.中国古代不重视国家立法B.家族法对社会秩序起调整作用C.中国古代法制观念深入人心D.家族法盛行推动民事法律制定3、《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材料表明()A.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B.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C.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突出D.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A.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5、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宗法制()A.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B.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C.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D.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6、“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史上最早的朝代?a) 春秋时期b) 商朝c) 唐朝d) 西周答案: b) 商朝2.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a) 孔子b) 慈禧太后c) 毛泽东d) 佛陀答案: a) 孔子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王朝更替?a) 战国时期的纷争b) 古代的「勾践战史」c) 商朝与周朝的更迭d) 成功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答案: c) 商朝与周朝的更迭4.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下列哪个事件是春秋时期的标志?a) 秦国统一六国b) 儒家学说的兴起c) 秦始皇统一全国d) 周朝开始衰落答案: b) 儒家学说的兴起5. 文物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源,下列哪个文物是中国古代文明中著名的青铜器?a) 兵马俑b) 金缕玉衣c) 大禹治水图d) 古代青铜器鼎答案: d) 古代青铜器鼎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阶段。

最早的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时期,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为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最后,金文又演变为小篆,成为秦朝统一文字的标准。

2. 解释「天人合一」的意义和起源。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源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味着君子应该与天地、人民保持和谐的关系,顺应天地万物的法则。

这一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观念,强调个体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以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第三部分论述题中国古代文明造就了灿烂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明不仅在科技、艺术、哲学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对全球贸易、外交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全球科技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高中历史文化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文化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文化史练习题及答案1. 请简述齐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其疆域广阔,人口众多。

齐国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推行个人的贵族制度,不依赖于血缘关系来控制权力。

这种改革使贵族在政治上地位提高,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军事方面,齐国非常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擅长水战。

齐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打败了其他国家的军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这对于后来的海上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在文化方面,齐国积极推动文化的繁荣。

齐国的学者居多,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齐国还建立了学校,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齐国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化等方面,齐国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简述秦朝的统一战争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

秦朝的统一战争是其夺取天下的关键一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朝的统一战争开始于秦国发动的击败残余六国的战争。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和军事行动,削弱了六国的实力,最终消灭了其他六个封建国家,确立了秦朝的统治地位。

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封建时代的结束和中央集权政权的建立。

秦朝的统一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统一和稳定,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秦朝的统一战争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能力,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模式。

最后,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其后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法律等制度,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1.练高考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

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

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

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

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古代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 夏朝2. 春秋时期的霸主国家是()A. 楚国B. 齐国C. 鲁国D. 秦国答案:A. 楚国3. 战国时期的七雄不包括()A. 秦国B. 楚国C. 赵国D. 燕国答案:D. 燕国4.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种制度()A. 封建制度B. 丞相制度C. 三公九卿制度D. 县制答案:C. 三公九卿制度5.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罗盘答案:D. 罗盘二、填空题1. 古代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______》。

答案:左传2. 汉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______。

答案:皇帝3.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这是由于国内的______和______的影响。

答案:动荡不安;文化交流4. 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被确立,这一制度通过______来选拔官员。

答案:科举考试5. 由于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_____成为了元代中国的国际贸易港口。

答案:泉州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七雄争霸。

各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竞争。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思想的鼎盛时期,有孔子、荀子、墨子、老子等各种思想家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奠定了中国未来几千年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基础。

2.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统一中国,包括取消了诸侯的封号,建立三公九卿制度来代替封建制度,推行统一的货币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

此外,秦始皇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征服了周边的六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3. 请简述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专题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考试卷与答案

专题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考试卷与答案

专题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1.(2022·湖南·高考真题)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

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2.(2022·1浙江·高考真题)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

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2·江苏·模拟预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将领土拓展至甘肃、四川、广东等地。

目睹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的诸侯国君,深切地意识到战争中新增长的土地继续授予卿大夫的后果,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在此时逐渐萌生。

上述现象A.为国家走向统一奠定基础B.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表明分封制开始走向解体D.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集权控制4.(2022·6浙江·高考真题)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5.(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据右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6.(2022·河南·模拟预测)《春秋·公羊传)记载:(周)宜公十五年(公元前59年)民不背尽力于公田”,陈国也出现了“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的问题。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人教版必修模块中国古代史专练试卷及答案一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人教版必修模块中国古代史专练试卷及答案一

1.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解析:选A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 项正确。

2.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有学者认为,从秦到清依次经历郡政、州政、省政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其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选C先秦时期主要实行分封制,地方由诸侯国统治,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属郡政阶段,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州已经成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属州政阶段,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沿袭元以来行省,属省政阶段,故D项错误。

3.622~661年,通过科举进士及第的共290人,其中贞观年间年平均录取9人,永徽、显庆年间年均录取14人。

而当时全国九品及以上官员约5 000人。

据此可知当时()A.进士科考最为显要B.门荫取士仍是主流C.官僚制度日趋成熟D.冗官现象极为严重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科举入仕的只占唐朝官员的少部分,故A项错误;唐朝仍然沿用魏晋时期的恩荫做官,故B项正确;科举取士远远少于恩荫做官,反映了官僚制度还没有成熟,故C项错误;材料与冗官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4.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

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挽留。

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

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衰落B.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挽留”“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中国古代史知能专练(一)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含解析)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中国古代史知能专练(一)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含解析)

知能专练(一)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李雪山先生全面梳理了甲骨文中有关方国、封国名称,用青铜器铭文等材料与甲骨文对勘,以及卜辞同版或关联的记载推定方国、封国的具体地方;通过对甲骨文中所见的侯、伯、公、男、田、卫、亚、子、妇等诸称是否为爵称的缜密分析,判断封国应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2.王国维评价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动;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

”该材料反映了()A.官吏选择和任命的出现B.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C.嫡长子继承制结束D.王位世袭制出现3.(2014·威海一模)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活跃的市场经济……不管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已经非常完善。

当时中国的文明不仅在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上领先于西方,而且在制度层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制度层面走在世界前列B.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C.编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D.小农经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2014·常德质检)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5.(2014·保定模拟)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

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D.“仁”的思想、郡县制6.(1921年梁启超语)“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A. 西周B. 春秋时期C. 秦朝D. 战国时期答案:C2.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A. 仁B. 理C. 道D. 心答案:A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哪一个?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B4. "唐宋八大家"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是什么?A. 诗B. 散文C. 戏剧D. 小说答案:A5. 下列哪个古代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A. 周朝B. 商朝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朝答案:A二、判断题1.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全国统一。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科举制度。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正确答案是宋朝。

5.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封建农民起义的影响。

答案:封建农民起义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起义军的崛起使得封建王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引发了朝代更迭。

其次,封建农民起义的发生导致了农民的觉醒和意识觉悟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民阶级的发展和士农工商阶级的分化。

此外,起义军成立了一些独立政权,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解释什么是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它通过举行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经典文化和政治理论,考试通过者可以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行让士人具备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再仅依赖出身和家族背景。

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也使得士人的地位得到提升。

3. 解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答案:"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念。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200道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200道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200道1.正确答案为C,因为古人以十为计量单位,而非九。

2.正确答案为A,因为古代的五音确实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3.正确答案为B,因为古代宴席的四面座位中,东向最尊,南向次之,西向再次,北向为侍坐。

4.正确答案为A,因为河和江在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而河北、河南则是指黄河以北和以南的地区。

1.西汉时期的XXX所著的《过秦论》和宋代XXX所著的《六国论》被誉为历史和论述方面的双重经典。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中的“XXX”指的是月亮。

3.XXX最近将QQ签名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这是因为他的妻子生了个男孩。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这里的“XXX”指的是酒。

5.在中国文化中,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将左手放在外面,以示尊敬。

6.京剧脸谱的颜色具有丰富的含义,红色通常表示忠勇侠义,白色通常表示阴险奸诈,而黑色通常表示忠耿正直。

7.《三十六计》是一部体现中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兵书,而“反戈一击”不属于其中。

8.XXX的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井上的围栏。

9.在1932年的XXX招生考试中,有一道对对子题,“孙行者”和“XXX”是最合适的下联。

10.描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适合用水墨画来表现的是“孤舟蓑笠翁,独钓XXX”。

11.成语“破釜沉舟”与XXX有关,而《百家姓》中没有“XXX”这个姓。

23.京剧中的行当包括“生旦净末丑”,其中“净”是男角色的代表。

24.“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25.如果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每字5元的标准计算稿费,那么应该得到100元的稿费。

26.“戊”是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五位的字。

27.典故“白马非马”能够体现名家注重逻辑辩证的特点。

28.古人的婚礼通常在傍晚举行。

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相似。

3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训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训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20分)1.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②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④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经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22·金华十校一模)某文化遗存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该文化遗存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有着丰富文明遗产的伟大国家。

下列项中,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有()①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骨镰②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的绢片和丝带③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蚕④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质地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下图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大汶口文化大墓、小墓和乱葬坑遗址。

从中可以得出的直接历史信息是当时已经()A.达到了经济繁荣B.出现了贫富分化C.建立了国家政权D.进入了阶级社会5.如图是河南巩义出土的“河洛古国(距今5 300年前后)”中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

北斗九星作为帝王象征,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

该遗迹表明()A.早期都城建设趋向完备B.天人合一和早期王权出现C.早期国家已经基本形成D.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6.(2023·绍兴模考)夏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国家,《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夏王是最高统治者B.中央设立机构与职官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夏王直接统治夏部族7.(2023·温州十校联考)《殷周制度论》记载:“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山东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山东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山东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一、秦汉时期的贵族礼仪秦汉时期,贵族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贵族礼仪体现了尊重、秩序和社会地位的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下面是山东地区历年高考真题中与秦汉时期贵族礼仪相关的题目及详细解答:(1)2018年山东高考真题题目:秦汉时期的人们如何表达彼此之间的尊敬之情?解答:秦汉时期,人们表达彼此之间的尊敬之情主要通过礼仪来展示。

贵族之间拜访时,一般会遵循特定的礼节,如鞠躬行礼、呈献礼物等。

这些礼仪举止都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2)2017年山东高考真题题目:秦汉时期贵族以何种方式表示自己的高贵地位?解答:秦汉时期的贵族通过穿戴特定的服饰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地位。

他们通常会穿戴华丽的衣袍、戴着宝石首饰、佩戴玉带等。

这些服饰的选材和造型都体现了他们的高贵身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较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各地的文化在南北朝时期互相交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山东地区历年高考真题中与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相关的题目及详细解答:(1)2016年山东高考真题题目:南北朝时期,民间文化的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解答:在南北朝时期,民间文化融合的表现较为明显。

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相互借鉴、交流,广州的木板年画和洛阳的太平谷泥塑就是一个例子。

此外,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也积极借鉴彼此的文化艺术成果,以丰富自己的创作。

(2)2014年山东高考真题题目: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山东地区的传播对当地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解答: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山东地区的传播对当地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山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艺术带来了新的元素。

例如,佛教造像艺术的兴起,促进了当地雕塑艺术的发展。

三、宋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科举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

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34分)1.(2022·湖州高三模拟)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

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D.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答案B解析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后期,据不同墓葬的显著规模差异可以看出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由此推断良渚文化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故选B项。

2.(2022·济南模拟)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他意在说明()A.诸子百家彼此借鉴学习B.对百家思想研究尚有不足C.儒学走向正统的必然性D.法家集各家思想之大成答案A解析据图示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间大都存在师徒或熟识关系,这种关系明显有利于他们思想的相互传承与联系,故选A项。

3.(2022·绍兴高三月考)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立国号为“汉”,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并声称“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

材料反映出西晋末年()A.匈奴族与汉族关系较好B.司马氏的统治遭到士族反对C.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D.蜀汉政权的影响较为巨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匈奴人刘渊宣称自己与汉朝皇帝的关系以及将国号定为“汉”,体现了他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晋末年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故C正确。

4.(2023·温州模拟)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

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

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B.民族交融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C.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高考历史压轴题专项练习:中国古代文化 含答案

高考历史压轴题专项练习:中国古代文化 含答案

高考历史压轴题专项练习:中国古代文化含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建都迁都了许多次?-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唐朝- C. 五代十国时期- D. 宋朝正确答案:C2. 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是由谁编纂的?- A. 杜牧- B. 孔子- C. 鲁迅- D. 屈原正确答案:B3. 以下哪位名人是唐朝时期的诗人?-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正确答案:A4. 下列哪个朝代曾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A. 春秋战国时期-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正确答案:D二、判断题1. 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和绘画。

-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2.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3. 元朝时期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

-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4. 《红楼梦》是明朝时期的一部经典小说。

-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

答案示例: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影响,封建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存在,文人雅士的兴起和文化精英的崛起,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和诗词的发展等。

2. 请简单描述一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答案示例: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由宋朝发明家毕昇创造。

这项技术利用可拼组的活字,通过油墨和纸张的印刷,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制作速度和复制精度,对后来的印刷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请简述古代中国绘画的特点。

答案示例:古代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的表现力和意境的抒发。

传统绘画多以水墨为主,注重墨色的浓淡、笔画的粗细以及墨迹的纵横变化。

古代绘画强调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并常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同时抒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四、解答题1. 请从文学、宗教和科技方面,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答案示例:中国古代文化在文学、宗教和科技方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高考历史知识点题库及解答

高考历史知识点题库及解答

高考历史知识点题库及解答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特点?解答: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夏朝已经有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解答: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影响是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后期诸侯势力过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混战。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解答: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么?解答: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断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也容易导致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3、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带来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解答: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和作用是什么?解答:运行机制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作用是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解答:内容是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意义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解答: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解答: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19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文化专练 含解析试卷

2019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文化专练 含解析试卷

专题检测(三)“中国古代史”文化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安庆调研)据传尧去世后,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

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

这说明( )A.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B.孟子倾向于恢复王位禅让制C.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D.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解析:选A 诸侯朝见舜,民众歌颂舜,说明舜即位天子是顺应民意,而孟子认为这是天意,说明孟子的天命思想和民本思想是相通的,故选A项。

材料中并未体现孟子的政治倾向,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孟子对禅让制的认识,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周天子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

2.在儒家传统里,一个思想性的人物,支持他生活的一个最强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的探索,而是历史文化的使命和社会风教的责任。

据此,儒家更关注( ) A.得君行道B.著书立说C.历史研究D.世界影响解析:选A 据材料“一个思想性的人物,支持他生活的一个最强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的探索,而是历史文化的使命和社会风教的责任”可知,儒家更关注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历史使命,也就是积极入世,得君行道,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3.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该变化反映出( )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解析:选A 由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儒学兴盛,而魏晋时期儒学遭到质疑,这是因为魏晋时期动荡战乱,儒学不适应时代需要,故A项正确;魏晋时期儒学虽然受到冲击,但正统地位并未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冲击着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材料并未反映这一变化,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学地位受冲击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并非门阀世族的喜好决定的,故D项错误。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3广东湛江联考)在西夏尚未建国时,党项首领李继迁“潜设中官,全异羌夷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夏毅宗即位后,用本土的马匹换取中原的《九经》《唐史》《册府元龟》及宋正至朝贺仪等,重新修订国家礼乐。

这反映了西夏( )A.扩大汉族官比例B.借鉴西周礼乐制度C.与北宋友好往来D.深受汉族文化影响2.(2024山东部分学校摸底)南宋学者叶适认为:“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这表明叶适主张( )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节度使制C.扩大地方权力D.崇尚重文轻武3.(2024河北衡中调研)战国时,有思想家指出:“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悌,有廉有辩。

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用《诗》、《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

”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礼乐社会B.严格控制臣民C.讲究师出有名D.实行军功爵制4.(2023广东江门一模)隋末唐初名将秦琼在《旧唐书》《新唐书》中被塑造为勇武可嘉的代表,而在明代讲史小说书写中,则被描绘成关羽式的忠义双全典型,实现了由乱世骁勇向开国儒将的形象转变。

这一角色转换反映出( )A.历史人物价值不断提升B.人物评价缺乏客观标准C.民众的历史认知被颠覆D.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5.(2024湖南部分学校联考)汉武帝扩充乐府机构的规模,乐府的任务包括搜集民歌、制作歌词、重视采纳民间的“新声变曲”等。

乐府在采风时十分注意搜集反映民意的诗歌,并根据这些诗歌对地方官员的执政情况和为官品行来进行评判。

这( )A.折射出政治的民主化B.缘于王国问题的解决C.有助于国家吏治建设D.维持了地方社会安定6.(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古代中国文化一、选择题1.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这表明韩非子()A.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B.具有民本思想C.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D.强调忠君思想2.“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有所为有所不为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格物致知,自我修行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进步意义是()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私有制C.倡导民主自由D.反对中央集权4.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梁启超认为:“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这说明两者()A.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B.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C.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D.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5.孟子主张“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材料表现了变革时代()A.知识分子信仰体系的混乱无序B.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C.儒家思想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D.暴政统治导致了系列社会问题6.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C.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D.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7.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

天复儒仇,儒祀而家。

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8.《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文中的“原则”不包括()A.“爱人者,人恒爱之”B.“兼爱、非攻”C.“春秋大一统”D.“无为而治”9.自汉代儒学成为统治之学后,儒学就成为“上上之学”并持续了几千年。

但明代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赞()A.反对孔孟之道B.倡导平均主义C.抨击皇权专制D.批判发展儒学10.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11.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己。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12.山东博物馆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ǐ)(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

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

该青铜器()A.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B.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C.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D.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13.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

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

以上现象说明()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14.《金台纪闻》载:“近日(明弘治末至正德年间)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版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

”清人著《壹是纪始》记述:“今又用铜、铅为活字。

”这说明()A.活字最初一般为金属材质B.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于印刷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15.“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

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这说明中国画()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二、非选择题(2题=40分)16.“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材料一兴起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

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

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材料二突破与创新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

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中山选集》材料三联系与区别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

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选择材料三中的任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

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

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

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

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

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古代中国文化答案一、选择题1~5.ACADB 6~10.DDCDC 11~15.DDDCD二、非选择题16.【答案】(1)主张:仁(德政);仁政;惠民、重民。

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分封制瓦解,社会转型(或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统治者吸取教训,维护统治。

(2)突破: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民主制、以立法保证民权。

体现:美国独立战争,发表《独立宣言》;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建立总统共和制。

(3)区别:民本思想是为专制制度服务,民主思想是为民主政体服务;民本思想根植于小农经济,近代民主思想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认识:示例1俞可平观点:片面的,强调了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区别,但没有看到两种思潮都重视人民作用的相似之处。

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示例2钱穆观点:具有片面性,只看到民本和民主思潮的联系,没看到二者的实质性区别。

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两个答案任意选一个,不重复给分)17.【答案】1.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

②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

⑧“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

⑨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

2.相似性: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

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古代中国文化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韩非子2.【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