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考点大全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doc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doc

1、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 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 等名称和本子, (年代)的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 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 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 语音(1)唐睢( 免冠徒xian(4) 以头抢_地o ___ 素(7)秦王色挠 _______3、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不说 (3) 仓鹰击于殿上4、 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 (3)其许寡人: (5) 甚善: (7)弗敢易: (9)请广于君: (13)非若是也: (15)岂直五百里哉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着脚 (19) 以头抢地耳:撞;罢了(20) 庸夫之怒:(22)休複:(23)若士必怒: (25) 、长跪而谢之(26) 、寡人谕矣: 者,徒以有宪生也5、 理解性默写 )不辱使命 (2)秦王f u 然怒(3) (5)休jin ______ 降于天 (6)天下ga (8) hui 星袭月 (2)故不错意也 (4)轻寡人与 (2)易安陵: (4)大王加惠 (6)虽然,受地于先王: (8)因使唐雎使于秦: (10)轻寡人与: (14)虽千里不敢易: (16)怫然怒: (18)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 (21)非士之怒: (24)天下编素: (27)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岀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2)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币占彳五右n笊1引彳孚"(1)箕犬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 弗敢易!(3)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要点(精华版)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要点(精华版)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二、基础知识(一)字(1)唐睢不rǔ ____使命 (2)秦王怫 ___然怒(3)免冠徒跣 ____(4)以头qiāng ____地(5)休祲____降于天(6)天下缟 ___素(7)秦王色nao ____ (8)hui ____星袭月(二)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2、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经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生字注音】唐隋不耻(J)ū(fū)使团秦王(fū)愤怒,光头(Xiǎn)用头(QI)ā(g)夺取土地休息(Jìn)下降到(g)每天ǎo)苏秦国王塞诺(nóo)[关键词的句意]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同义词:长跪致谢(古意:道歉,现代意:谢谢)3。

灵活使用词性:① 轻视少数人(轻视,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用法,“轻视”,低估)② 请广宇君(宽,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用法,“make expand”)③ 天下元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履行你的使命?易安玲(交易所)?有多少人(句子中用来强调语气的助词)(承诺)?陛下?好主意?因为唐居公使被派往秦国(当时)(被派去)(作为公使被派去)?反对寡妇?如果不是(那么)?虽然千里迢迢都不敢轻易(哪怕)?(只有)(只有)(只有)(只有)(1)秦王愤怒(愤怒)(2)布衣(平民)的愤怒(3)公爵也尝到了天子的愤怒(先生)(一次)(4)用他的头抢劫了地球的耳朵:打;(5)平庸之人(平庸无能之人)的愤怒⑹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⑺休:吉凶的征兆⑻秦王色挠(屈服)⑼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⑽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 我想把安陵改成500英里的地方。

安陵王有很多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 国王的恩惠很好;虽然俞先生得到了这块土地,并最终愿意保留它,但傅先生敢不敢!*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生字注音】唐隋不耻(J)ū(fū)使团秦王(fū)愤怒,光头(Xiǎn)用头(QI)ā(g)夺取土地休息(Jìn)下降到(g)每天ǎo)苏秦国王塞诺(nóo)[关键词的句意]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同义词:长跪致谢(古意:道歉,现代意:谢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多义词:① 光头和光头(空,这篇文章可以解释为裸体)学徒有一个绅士(只有,只有)② 得利于国王,得利于你的缺点(智慧)③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这位先生也会生气。

其他关键词的解读:?不辱使命(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大王加惠(给予恩惠)?故不错意也(所以)?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逆寡人者(违背)?非若是也(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⑴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⑵布衣之怒(平民)⑶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⑷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⑸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⑹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⑺休:吉凶的征兆⑻秦王色挠(屈服)⑼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⑽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 我想把安陵改成500英里的地方。

安陵王有很多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国王的恩惠很好;虽然俞先生得到了这块土地,并最终愿意保留它,但傅先生敢不敢!*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 秦王非常生气,他打电话给唐炬说:“你也听到天子的愤怒了吗?”唐炬对他说:“我没听说过。

专题34《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4《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27.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妖气。
28.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29.若:如果。必:将要。怒:发怒,动词。
30.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缟,白绢。素,白绸。
3、轻寡人与。“与”“通“钦”,吗。
4、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古今异义
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浸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 / 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22.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23.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4.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精选13篇)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精选13篇)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精选13篇)九班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学问点整理篇1【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每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兴奋)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赔礼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慧)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假如)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赐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访)⑺逆寡人者(违反)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莫非)(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凡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赐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非常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情愿始终守护它,不敢(任凭)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集锦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集锦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集锦答案一.16.(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17.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二.9.逆:违背谢:道歉10.C 11.(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12.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三.(一)6、〔1 )通“措”,置。

(2 )道歉7 、B 8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9.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二)10.( l )完成(2 )热水11、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12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言之有理即可)四.18、①撞②道歉(2分。

每格1分。

)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分。

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五.15.(2分)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换只(仅仅) 道歉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休祲”1分,翻译通顺1分) 18.(2分)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19.(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17.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见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复习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具体作者已不可确考,普遍认为不像是出于一人之笔,也不像是出于一时之作。

全书按国别编辑,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共33篇,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战国初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约有24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2.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3.写作背景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

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

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

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本文作者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梳理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和辞说。

2、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安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3)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3、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出使)(2)于:受地于先王(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3)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文: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很好;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5、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中考语文第28篇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2

中考语文第28篇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2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故不错意..也(置意) ⑤请广.于君(扩充) ⑥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⑦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⑧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⑨布衣..之怒(平民) ⑩以头抢.地耳(撞) ⑪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⑫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⑬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⑭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⑮秦王色挠.(屈服) ⑯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⑰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③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与“为”连用,表示把……当作)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之⎩⎪⎨⎪⎧愿终守之.(代词,代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天子之.怒(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怒⎩⎪⎨⎪⎧怀怒.未发(愤怒)天子之怒.(发怒)⑥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在)受地于.先王(介词,从)请广于.君(给)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❹古今异义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使⎩⎪⎨⎪⎧古义:派遣今义:让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使,“然”,这样、如此今义:转折连词,常与“但是”搭配使用③休.祲降于天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⑤非若是.也 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⑥徒.以有先生也 徒⎩⎪⎨⎪⎧古义:仅仅,只今义:徒弟❺词类活用①亦免.冠徒.跣(动词的使动用法,免,使……脱去;徒,使……光着) ②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④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⑤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⑥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通假字:
* “说”通“悦”,表示高兴。

* “错”通“措”,表示施行。

* “仓”通“苍”,表示青色。

2. 古今异义词:
* “长跪而谢之”中“谢”在古文中表示道歉,而在现代汉语中则表示感谢。

3. 词类活用:
* “轻寡人与”中“轻”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轻视。

* “请广于君”中“广”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扩大。

* “天下缟素”中“缟素”为名词用作动词,表示穿戴丧服。

4. 一词多义:
* “徒”在“免冠徒跣”中解释为空的,光着;而在“徒以有先生也”中可以解释为仅仅,只。

* “惠”在“大王加惠”中解释为恩惠;而在“汝之不惠”中可以解释为聪明。

* “若”在“非若是也”中表示像;而在“若士必怒”中可以表示如果。

5. 特殊句式:
* 判断句:“非若是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受地于先王”、“仓鹰击于殿上”。

* 状语后置(倒装句):“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受地于先王”。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到你。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唐雎勇敢地承担使命,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故事。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的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文章。

1.唐雎:唐雎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

他年轻时出入名家,学识渊博,善于谏言,深得司马相如赏识。

后来,他奉命出使匈奴,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坚决完成了使命,为国家争得了和平。

他的品质和勇气感动了天子和世人,被封为昌文君。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代朝臣,出使匈奴的使者。

他曾和唐雎一起学习,深知唐雎的才能和品质,因此推荐他出使匈奴。

他鼓励并支持唐雎,希望他能够为国家立下战功。

3.出使匈奴:出使匈奴是唐雎的重要使命,也是他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在他出使的期间,他要充实自己的谋略和智慧,与匈奴的首领进行接触和交流,争取匈奴的支持和合作。

同时,他还要面对匈奴的种种考验和威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4.名将种莫:在唐雎出使匈奴的过程中,匈奴的首领种莫对他进行了多次考验。

种莫担心唐雎来带去汉朝强大的武力,使匈奴处于劣势,因此多次试图杀害唐雎。

唐雎凭着机智和勇气,成功地化解了种莫的威胁,并最终取得了种莫的信任和支持。

5.反向思维:唐雎在面对种莫的考验时,采取了反向思维的策略。

他不仅要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还要争取种莫的支持。

唐雎用智慧和勇气回应了种莫,向种莫表达了汉朝的诚意和善意。

这种反向思维帮助唐雎成功地应对了种莫的考验,并赢得了种莫的信任。

6.奇智谋生:唐雎是一个富有智慧的人。

在使命中,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识破匈奴许多阴谋,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并赢得了匈奴首领种莫的支持。

他的奇智谋生帮助他不辱使命,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7.身份转变:在使命期间,唐雎的身份发生了转变。

他从一个汉朝的使者,成功地获得了匈奴首领种莫的信任,成为了匈奴人眼中的朋友。

这种身份转变不仅需要唐雎的智慧和勇气,更需要他对自身使命的坚守和忠诚。

8.使命担当:唐雎作为一个使者,肩负着国家的使命。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一、知识点积累:1、通假字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②仓鹰击于殿上(“仓”能“苍”,青色)2、词类活用: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原意为“多”,这里指“扩充”)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原意是与“重”相对,在这里意为“小看”“看不起”“轻视”)③公亦闻天子之怒乎(怒,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原意是“发怒”,这里指发怒的后果)④天下缟素(缟素,名词活用作动词,原指白色的丝织品,在这里意为“穿丧服”)⑤与臣而将四矣(四,数量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意为“成为四个人”)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伏”;“使……流”)3、一词多义怒①秦王怫然怒(生气、发怒,动词,下文“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之怒”、“此庸夫之怒”、“非士之②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徒①免冠徒跣(光着,动词)②徒以有先王也(只、仅仅,副词)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动词)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使”是出使,两个“使’’均为动词)亦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也,副词)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不过,副词)虽①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让步连词)夫①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名词)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义)4、虚词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介词)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③以君为长者(把,介词)④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介词)⑤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②愿终守之(代词,它,指安陵)③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助词,用于主谓间,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④长跪而谢之曰(代词,他,指唐雎)于①受地于先王(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③仓鹰击于殿上(在)而①而君逆寡人者(但是,表转折)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接)5、指称人的名词归类:①先王——死去的老一辈国君②天子——国君、皇帝③朕——皇帝自称④先生——对知识分子的称呼⑤庸夫——平庸无能的人⑥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⑦布衣——自己的谦称⑧陛下——对皇帝的尊称⑨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二、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专题27《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专题27《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专题27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唐雎不辱使命》考点: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也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由西汉刘向编定,共三十三篇。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考点:课后注释(1)[易]交换。

(2)[其]表示祈使语气。

(3)[加惠]施予恩惠。

(4)[错意]在意。

(5)[错]同“措”。

(6)[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7)[广]增广、扩充。

(8)[岂直]哪里只是。

(9)[怫然]愤怒的样子。

(10)[公]对人的敬称。

(11)[伏尸]横尸在地。

(12)[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3)[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

(14)[徒]裸露。

(15)[跣]赤脚。

(16)[抢]碰,撞。

(17)[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18)[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9)[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2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21)[仓],同“苍”。

(2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23)[休祲]吉凶的征兆。

这里偏指凶兆。

(24)[休]吉祥。

(25)[浸]不祥。

(26)[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27)[必]一定。

(28)[缟素]白色丧服。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1、正音唐雎(jū)怫然(fú)跣(xiǎn)抢地(qiāng)谕(yù)韩傀(guī)休祲(jìn)缟素(ɡǎo)色挠(náo)庸夫(fú)2、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5)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3、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6)与臣而将四矣(四: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7)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

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4、一词多义(1)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2)虽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B、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3)徒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夫A、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5)以A、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C、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D、以大易小(以介词,用)(6)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7)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8)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9)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10)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11)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12)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5、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1、正音唐雎(jū)怫然(fú)跣(xiǎn)抢地(qiāng)谕(yù)韩傀(guī)休祲(jìn)缟素(ɡǎo)色挠(náo)庸夫(fú)2、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5)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3、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6)与臣而将四矣(四: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7)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

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4、一词多义(1)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2)虽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B、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3)徒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夫A、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5)以A、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C、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D、以大易小(以介词,用)(6)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7)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8)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9)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10)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11)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12)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5、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推荐学习]浙江中考语文第28篇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

[推荐学习]浙江中考语文第28篇唐雎不辱使命复习素材

第28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故不错意..也(置意) ⑤请广.于君(扩充) ⑥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⑦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⑧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⑨布衣..之怒(平民) ⑩以头抢.地耳(撞) ⑪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⑫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⑬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⑭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⑮秦王色挠.(屈服) ⑯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⑰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③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与“为”连用,表示把……当作)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之⎩⎪⎨⎪⎧愿终守之.(代词,代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天子之.怒(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怒⎩⎪⎨⎪⎧怀怒.未发(愤怒)天子之怒.(发怒) ⑥于⎩⎪⎨⎪⎧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在)受地于.先王(介词,从)请广于.君(给)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❹古今异义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使⎩⎪⎨⎪⎧古义:派遣今义:让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使,“然”,这样、如此今义:转折连词,常与“但是”搭配使用③休.祲降于天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⑤非若是.也 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⑥徒.以有先生也 徒⎩⎪⎨⎪⎧古义:仅仅,只今义:徒弟❺词类活用①亦免.冠徒.跣(动词的使动用法,免,使……脱去;徒,使……光着) ②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④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⑤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⑥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考点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词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三、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

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

今:增加)《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汇编09年1.(天津市)“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2.(新疆·乌鲁木齐市)“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徒以有先生也。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3.(四川省凉山州)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易:岂直五百里哉直:长跪而谢之谢: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分)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年1.(浙江·湖州)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①以头抢.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谢.之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年1.(烟台)【甲】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B .或异二者之为. 何为.者也C. 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2分)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2分)2.(黄冈)【甲】 秦王谓唐雎曰……徒以有先生也。

”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 [卒]“猝”,突然。

○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②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汇编答案09年1.(天津市)1.D (选项D中“谢”的意思是“道歉”。

)2.C (三个句子中,选项A是一个一般疑问句;选项B、选项D都是一般陈述句。

只有选项C是反问句。

)3.B(选项B中,第一自然段,唐雎在抵制秦王的骗局时,先采用的是委婉拒绝的方法。

第二自然段,唐雎与秦王关于“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争执是全文故事情节的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