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黄土高原》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
2. 了解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
3. 了解黄土高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珍爱情况。
4. 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导学内容: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1. 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东邻黄河,西接秦岭,南靠淮河,北依长城。
2. 地貌:黄土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土壤呈黄色。
二、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1. 气候: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 降水:黄土高原降水不足,干旱成为主要气候特征。
三、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1. 植被:黄土高原植被稀少,以草原和灌木为主,植被覆盖率较低。
2. 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四、黄土高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珍爱情况1. 资源开发:黄土高原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农业发达。
2. 环境珍爱:黄土高原环境珍爱工作重要,近些年来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生态修复。
五、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1. 历史文化: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 人文景观:黄土高原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兵马俑、华山等。
导学活动:1. 观看视频:观看有关黄土高原的地理、气候、植被等相关视频,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2.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土高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珍爱之间的干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感受黄土高原的魅力。
4.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黄土高原的报告,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植被状况、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珍爱情况等内容。
5. 教室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报告,分享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和感悟,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导学评判:1. 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理、气候、植被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认识。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黄土储备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区。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质特征、气候特征、土壤特征、植被特征、生物区系、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横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省区,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土地面积的7%。
二、地质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位于中国板块东段断裂、隆升和沉积活动的边缘,受三大山系和黄土高原内部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黄土丘陵、盆地和高原。
三、气候特征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旱少雪,春、秋季温差大。
气候特征影响了该地区植被分布、土壤结构等。
四、土壤特征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由黄色的淤泥状黄壤和灰色的粉状灰壤组成,土壤质地松散,易被风蚀、水蚀。
该地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水分含量不足,土地肥力差。
五、植被特征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多样,由林、草、灌丛、荒漠等不同类型组成。
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荒漠化和沙化现象。
黄土高原的植被结构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六、生物区系黄土高原的生物区系种类较多,有大量的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
而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七、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保持已成为该地区的头等大事。
原本缺水缺土的黄土高原如今,被称为全国最需要保护的区域之一。
水土保持突出问题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城市化的统筹协调。
以上就是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黄土高原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保护好黄土高原,减缓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要的贡献。
七年级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学科探讨的是地球的表面及其上的物质,其中涉及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黄土高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和青海省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61万平方公里。
二、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坡度陡峭,平均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
2. 地表覆盖着层层黄土,这种黄土不仅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而形成,而且还被因为人类的过度活动而加速侵蚀。
3. 河谷纵横、谷口喇叭状,因此产生了大量盆地和深沟壑。
4. 不同的山体上分布有各种类型的植被,其中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
三、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由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其气候条件多样,局地降水、温暖湿润,极端气温高,低温多见。
1. 干旱气候。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相对较多,夏季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2. 季风气候。
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充沛,而冬季干燥。
3. 寒冷气候。
高原山脉一般都在海拔2000米以上,会有雪、冰、寒风和低温等气候特征。
四、黄土高原的水资源黄土高原缺水的情况比较普遍,而且其降雨分布相对稀疏,使得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此外,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地表土壤上的植被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水资源管理的问题成为了黄土高原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环境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因素,但是人类却在这里繁衍了数千年。
这里的农民们以耕作和牧区为生,保持着特有的种植和畜养习惯,这种生产方式既呈现出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社会平稳发展。
综合来看,了解黄土高原相关地理知识点,对于中学生通过地理课学习地球生态和生产力等方面的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的确存在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人们重视,对于黄土高原内的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也需要我们作为公民尽自己的一份力。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北纬34°~40°,东经103°~114°。
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关中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中文名黄土高原外文名Loess Plateau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偏北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别称乌金高原位置北纬34°~40°东经103°~114°范围晋、陕、甘、青、宁、豫等省区矿产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1基本简介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种,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川。
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4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了重大成绩。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巨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西部,紧贴着南北绵延4000多公里的“横断山”(也被称为青藏山脉)。
其多数部分被定义为一个大自然保护区,由几个大的沙漠组成,其中最大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黄土高原参差不齐的地形丰富多样,有简单平原、矮山、陡崖、绿洲、湖泊、河流等地貌景致。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势较高,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最高点可达4600多米,这也是青藏高原的加拿大。
地形复杂,因此,它的气候变化也很大,冬天非常寒冷,夏天非常炎热,平均气温差异较大,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山顶处气温较低。
一年中几乎一切季节都有降雨,但具体局部地区则有区别,具有季节性变化,雨量也变化很大,一般在200-600毫米之间。
黄土高原的地质构造主要由基性及超基性岩石构成,岩性以砂岩和灰岩为主,其地壳厚度大约为20-25千米。
地表的主要土壤特征是红褐色的沙质壤土,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色黄土,岩石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较低,细菌营养不足,水质贫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黄土高原上有着许多古人类活动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
自古以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与河谷地带形成极为丰富的生态环境,对黄土高原的居民来说是生活的源泉。
此外,黄土高原的地形多变、气候宜人,也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构成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众多,其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
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在西部诞生,黄土高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资源基地,及其古老的文明遗存。
由于历史文化价值、自然资源丰富及生态环境完善等特点,使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人民的温暖家园和资源发掘的重要基地。
黄土高原的位置是中国西部,多数部分被定义为一个大自然保护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大的沙漠,地形丰富多样,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上,最高点可达4600多米,气温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地质构造以基性及超基性岩石构成,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色黄土,是众多古人类活动遗址所在地,历史文化价值、自然资源丰富及生态环境完善等特点,使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人民的温暖家园和资源发掘的重要基地。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资源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点。
一、形成原因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缺乏,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使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黄河中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9°,东经103°~114°之间。
2. 土地类型:黄土高原主要由黄土构成,分为林黄土、耕地黄土、草地黄土和沙化黄土等几种类型。
3. 地势起伏: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可达3400米。
三、土地利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比较困难。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旅游业等。
1. 农业:黄土高原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为主。
2. 林业:在部分较为湿润的区域,适宜发展林业,主要种植柏树、杉树等。
3. 牧业: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适宜养殖牛、羊等牲畜。
4. 旅游业:黄土高原的奇特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发展起了旅游业。
四、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和环境破坏,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1. 水源短缺: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源短缺问题。
2. 土地退化:长期的过度人类开发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包括水土流失、沙化等问题。
3.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4. 灾害频发: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形陡峭,地质条件脆弱,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总结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地貌,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
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经纬度:北纬40°左右气候:基本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多暴雨),可能会有少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黄土高原是平均海拔2000米的高原.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土质: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风力方面不是很清楚但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和风力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坡的地貌情况总体情况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
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
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分区论述山地区黄土高原西部涅水与黄河谷地之间的拉脊山、马衔山等海拔3000-4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的石质山地。
黄土高原中部的六盘山、白于山、唠山、子午岭、黄龙山、关中盆地北侧的北山等主要为石质或土石中山。
六盘山主脊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东西两侧地貌差异较大,是黄土高原中西部之间-条重要的地形界线。
地理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各 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 现为地址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 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 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 发生地频度增大。
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 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 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 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小测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西至_____,南连_____, 北抵_____。 2.黄土高原经过以下哪些省区? 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湖北、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青海省、四川省 3.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哪些?
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 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 集中在________月份,而且多 ______雨
不同类型的 地貌显示出 了侵蚀的不 同程度。
人们利用黄土高原复杂的地貌种植了许多 农作物,如小麦、谷子、糜子、油料作物、 棉花、烟叶和甜菜播种面积最大,是黄土 高原主要作物。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 夏秋季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总 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北部为 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 湿润区。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总结。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 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 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②降雨。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 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 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 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 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黄土高原知识点总结手写
黄土高原知识点总结手写
以下是黄土高原知识点总结手写:
1.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地跨多个省份,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
2.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覆盖为主的地区,黄土厚度一般在50-200米之间,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3. 黄土高原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贫瘠。
5. 黄土高原经济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同时发展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6. 黄土高原历史文化遗产:黄土高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7. 黄土高原治理与保护: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强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1.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一)黄土高原1.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
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3.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4.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5.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②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③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二)长江沿岸地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③自然资源丰富。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沿江地带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2.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高中地理 【二轮冲刺】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和考点总结
【二轮冲刺】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和考点总结黄土高原经纬度位置:33°41′N~41°16′N,100°52′E~114°33′E。
南北向跨跃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东西向包括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带,属于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相对位置: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
它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总面积约64平方千米,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的黄土分布面积占我国黄土总面积的72.4%,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矿物质丰富、利耕作的特点也为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提供了条件。
20世纪初,中国乃至世界地学界对黄土高原的成因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和多种成因说等多种学说。
其中以风成说的历史最长,影响最大,拥护者最多。
黄土风成说认为,像亚洲中部(包括我国北方地区在内)的黄土,是由内陆干旱荒漠地区强大的反气旋(高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的黄土物质吹到周围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而形成的,故称荒漠黄土。
在黄土高原形成的初期,亚洲内陆已经处于干旱的状态,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广泛分布着沙漠、戈壁以及沙化土地,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由于高空西风急流以及近地面东亚季风(主要是西北风)的吹拂,黄土物质被带向远处,再加上太行山等地形的阻挡,黄土最终沉积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黄土高原。
而黄土颗粒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小这一特征也正好符合风力搬运堆积的特点。
(黄土高原风成说示意图)水成说认为,在一定的地质、地理环境下,黄土是被各种形式的流水作用搬运堆积(包括坡积、洪积、冲积等)后形成的,故称水成黄土。
但是水成说只能解释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不足以概括全部黄土的成因。
风化残积说则认为,黄土是当地各种岩石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风化作用,而后逐渐变化(如有机质的聚集和分解,矿物质的形成和破坏等),最终形成土壤(我们称作成土过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课件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6、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
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
7、下列景观图位于黄土高原的有(双项选择)
8、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内___蒙__古__高__原__(高原) B太___行__山______ (山脉) C__秦__岭_______ (山脉) D__黄__河_______ (河流)
2、黄土来源——风成说
水成说
风成说
3、黄土高原特征
沟谷
黄土林
黄土柱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
完成P90讨论活动题。
降水特征 夏秋多,冬春少,
夏季多暴雨
植被特征 植被稀少
土质特征 直立性强,土质疏松
水土流失
人类活动
• 开发历史久 • 人口增长快 • 不断开荒种地 • 过度放牧
4、水土流失的危害
三、黄土高原丰富的矿产资源
1、“乌金三角” 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
2、特点 • 煤质好 • 埋藏浅 • 可露天开采 • 开采成本低
出现的问题
有些地方的小煤炭开发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业内人士痛 惜地称之为“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数以百亿吨计的资 源在挑肥拣瘦的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扔掉。
2020/6/29
黄土高原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位置 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
陕西、河南、宁夏、甘肃、青 海等省份。
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乌鞘岭
古长城
秦岭
太
1、范围
行
东起太行山脉,西
山
脉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包括整个山西省、陕西省北部中间、甘肃省中部和东南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青海省东北部、河南省西北部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和河北省西北部。
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大。
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降水为600毫米~800毫米以上,干燥指数为1.0~1.5;中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干燥指数1.5~2.0;西北部干旱区降水在300毫米以下,干燥指数为2~6。
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的地区,发展旱作农业基本可行;降水量为300-400毫米地区,旱作农业便不稳定;年降水量为200~300毫米及其以下,发展旱物农业不可能,需要灌溉条件。
黄土高原降水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最多,冬春最小,7、8月多暴雨,9月多连阴雨,暴雨是产生水土流失、黄土侵蚀地貌、洪涝、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
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也经常出现春旱和伏旱。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什么?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什么?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之一。
其地理特点十分鲜明,成为了人们研究和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窗口。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地貌多样。
主要地貌类型有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其中,黄土丘陵是最为典型的地貌形态,高约50-200米,坡度0.3-3度,呈波浪状分布。
此外,黄土高原还有大量沟壑和峡谷,其中典型的有壶口瀑布、峪口风景区等。
雨季时期,显得格外壮观。
二、黄土高原气候特征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年平均气温8-15摄氏度,气温高峰出现在7-8月份,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冬季较为寒冷,尤其是北部地区更是如此。
由于年降水量不足,造成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三、黄土高原地质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土壤分布面积最广,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是黄土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基础土壤。
黄土属于松散紧密两种类型,松散黄土是丘陵、山地地区的重要土质,紧密黄土主要分布在高原和盆地等区域。
黄土层厚度一般在20-50米,最厚达200米以上,是中国及世界范围内最为典型的黄土地貌自然景观。
四、黄土高原植被特征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丰富,尤其以草原为主。
草种主要有旱作牧草、禾草、鼠麴草、垂穗雀麦等。
此外,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也很常见。
植被的分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
由于水土流失、退化等问题,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五、黄土高原人类活动特征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农牧区,古代就有许多渠道进行水利开发和农田建设,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过度开发,黄土高原遭受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的困扰。
政府加强环保宣传和治理,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要努力。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保护好这片独特的自然资源。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范围为北纬32°-40°,东经105°-115°之间。
黄土高原的面积约为61.6万平方公里,属于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特征:黄土高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地势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一般在200-1000米之间。
整个地区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状,西北部海拔较高,东南部海拔较低。
2.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区地貌多样,主要有黄土丘陵、黄土台地、黄土沟壑、峡谷和河流等地貌型态。
黄土丘陵地带沟壑纵横,丘陵连绵起伏,具有较强的侵蚀和崩塌现象。
黄土台地地带地势平坦,较少有陡峭的地貌。
整个地区的地貌形成主要是由于黄土的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
3.气候特征: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对该地区的土壤形成和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水系特征:黄土高原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大部分河流属于干流和支流发育不全,河流水量较少,河道悬淤比较严重。
黄河是黄土高原最重要的河流,它经过该地区并向东流入黄海。
此外,还有诸如鄱阳湖、洪泽湖等湖泊。
5.土壤特征: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是黄土,具有较高的肥力和保肥性。
黄土的颜色呈现出红黄色或浅紫色,质地紧实,排水性差。
由于气候原因,黄土高原的土壤受到了较大的侵蚀和崩塌,形成了丰富的沟壑和土壤流失现象。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土豆、棉花等作物。
另外,该地区还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保护和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十三章 黄土高原的娄土、黑垆土和绵土
第四节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和土壤改良途径 一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1. 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①夏季多暴雨,春季则干旱多风,造成土壤的 水蚀和风蚀. ②黄土本身的特性有关,黄土质地疏松,并且以粉砂 为主,有机质和粘粒含量较低,胶粘土粒作用,大 部分依靠CaCO3,而碳酸钙容易溶解在雨水中(含 CO2)这样造成了黄土在雨水中容易分解和冲失特 性.
养分钾含量丰实,N、P缺乏,土壤物理 性质较好,土体疏松多孔,质地适宜易耕作。 黑垆土通透性能良好,又具有较强的保水 保肥能力,是黄土高原上肥力较高的土壤, 但北部受风沙影响,多形成砂盖黑垆土。 (垆:黑色坚硬的土壤)质地稍粗吸热散热 性强,苗期发苗快,水分养分不足。另外, 黑垆土抗蚀力小春天风大干旱,易造成风蚀 而夏季暴雨则易造成水蚀,水土流失严重。
三、
黄绵土
黄绵土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上是黄土高 原面积最大的农业土壤其气候特点是干旱少 雨,蒸发强烈过去自然植被以干草原和旱土 森林草原为主。
黄绵土是由黄土母质经耕种而产生的它 一方面受旱耕熟化影响,另一方面水土流失 作用又非常强,上部腐殖质别冲走,腐殖质 层不明显,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发育程度浅, 剖面层次不明显,具耕作层和心土层。
二、
黑垆土
分布于娄土与褐土的北部(山西、 陕西的北部,甘肃的东部,中部及内 蒙古南部)塬地上分布较多,侵蚀程 度低,过去曾被称ee灰褐土、栗钙土 型黑钙土栗钙土等,黑垆土以具有深 厚的黑色垆土层而得名,它是我国农 业最悠久的地区。
黑垆土的土壤剖面与娄土比较表 现为粘化层不明显而钙积层比较明显, 即它的粘化作用弱而且粘化为残积粘 化(气候较干旱)而石灰淋溶淀积明 显
3、母质:黄土母质,为第四纪沉淀物,该区 是世界上厚度最大、范围最广的黄土分布 区。黄土一般为棕黄色、灰黄色、棕红色, 疏松多孔,无明显层理,质地均一,以粉 砂为主(占50%以上),由西北→工业区 南,由粗→变细,厚度则厚→薄,同时含 有大量CaCO3(10~15%),有明显的垂 直节理,不易倒塌。 4、植被:黄土高原过去植被较茂盛为旱生阔 叶林, 灌木草原以后破坏殆尽。
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新ppt
黄土堆积厚度
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厚度一般在50-80米之间。 在黄土高原的东部和中部,黄土堆积厚度较大,甚至达到100米以上。
黄土物质来源与组成
黄土物质的来源主要是风力搬 运和沉积作用。
黄土的物质组成包括石英、黏 土、粉砂等,其中石英的含量 最高。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还包含一 些碳酸钙和石膏等成分。
2023
《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 积区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 篮风吹来的黄土新ppt》
目录
•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 黄土高原的文明发展 • 黄土高原的未来展望
01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
东经100°24′~110°15′,北纬33°42′~41°15′ 面积约66万平方公里
06
黄土高原的未来展望
生态环境治理
植被恢复
加强天然林、草地、灌丛等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高黄土高原的 生态功能。
水土保持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挖沟排水、种树种草等,有效 防止水土流失。
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地质年代
前第四纪地质时期
黄土高原的基底岩石形成,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化 。
第四纪地质时期
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和形成,以及黄土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风力沉积作用
风吹来的黄土: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主要由风力从远处搬运 而来,经过沉积和压实形成了黄土堆积。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主要由风力从远处搬运而来,经过沉积 和压实形成了黄土堆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46 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 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 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黄土面积覆盖最大的高原。
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但由于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冲蚀作用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地表支离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
最厚达150~180米。
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
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
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
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
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黄土高原广布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陕北厚达150米,最厚的地方达200米。
由于历代战乱、盲目开荒放牧及乱砍滥伐导致高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黄土的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
平坦耕地一般位于沟谷或小型盆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但是,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1]
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
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
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
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
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