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地质作用和地貌特征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图中沿110°E自北往南地表表层物质颗粒越来越 细,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风力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分选性,110°E自北往南 随冬季风的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形成了地表物质越来越细的现象。 (2)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 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今后区域 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环 境
土地盐碱化
水土流失
本质: 土地退化
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
四、晋陕蒙接壤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进行合理生态移民 过度放牧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退牧还草,减少沙化 植树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和
(内蒙古高原)
可再生能源
1、原因: 快行冷锋 A、自然原因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侵蚀力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景观图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B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2.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B ) A.台风雨 B.快行冷锋的暴雨 C.地形雨 D.准静止锋的阴雨 3.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B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原因:离风源地越远,风能越小,携 带物质的能力会下降.重的沙 质颗粒物就会先沉积,轻的后 沉积。
黄土高原的位置 与成因、分布规律
一、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农牧交错带的区域定位
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 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为农牧交错带,是农 业生产边际地带和生态脆弱带。
108°E
112°E
400mm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 半湿润区 地形: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黄土储备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区。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质特征、气候特征、土壤特征、植被特征、生物区系、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横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省区,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土地面积的7%。
二、地质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位于中国板块东段断裂、隆升和沉积活动的边缘,受三大山系和黄土高原内部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黄土丘陵、盆地和高原。
三、气候特征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旱少雪,春、秋季温差大。
气候特征影响了该地区植被分布、土壤结构等。
四、土壤特征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由黄色的淤泥状黄壤和灰色的粉状灰壤组成,土壤质地松散,易被风蚀、水蚀。
该地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水分含量不足,土地肥力差。
五、植被特征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多样,由林、草、灌丛、荒漠等不同类型组成。
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荒漠化和沙化现象。
黄土高原的植被结构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六、生物区系黄土高原的生物区系种类较多,有大量的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
而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七、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保持已成为该地区的头等大事。
原本缺水缺土的黄土高原如今,被称为全国最需要保护的区域之一。
水土保持突出问题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城市化的统筹协调。
以上就是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黄土高原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保护好黄土高原,减缓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要的贡献。
黄土高原的形成
黄土高原的形成1. 引言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西部,是中国最大的黄土集中分布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地区。
黄土高原的形成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漫长过程,是地球地质和气候变化的产物。
本文将从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
2. 地质构造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地球板块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生代晚期,黄土高原所在地区处于从大陆向海洋的板块边缘过渡带,大量的沉积物被带到这个海洋盆地,并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堆积形成了强大的沉积层。
随着地壳运动的演化,该地区逐渐由海洋向陆地转变,原本的沉积物被隆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地堑。
随后,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过程使得这些沉积层变得松散,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黄土高原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第四纪冰期,这个地区的气候变得非常干燥,降水减少,同时也出现了强烈的风蚀作用。
这些风暴将黄土地表的松散物质掀起并迁移,最终形成了丰富的黄土。
同时,气候变暖和湿润的时期也影响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这些时期的降水增加和植被覆盖的恢复导致黄土地表的侵蚀减弱,黄土层得以保留。
4. 黄土高原的特点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赋予了它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貌起伏不平,呈现出丘陵、沟壑和河谷的形态。
由于松散的黄土土层容易被风和水侵蚀,形成了很多深刻的沟壑,这也是黄土高原丰富的地质景观形成的原因之一。
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的土层疏松,水分保持能力较差,植被相对脆弱。
尽管如此,黄土高原仍然有一定的植被覆盖,包括草地和灌木。
这些植被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黄土高原的土壤,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5. 黄土高原的保护和治理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区,其保护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修复通过森林的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得到了改善,土壤侵蚀得到有效地控制。
水土保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梯田、植被带、沟壑拦蓄等来减缓水流速度,保持土壤。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具有浓厚的地质和地貌特征。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黄土高原的形成、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汇总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沉积、压实、风积和水蚀等多个环节。
1. 沉积过程:在古老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曾是一片浅海,海底的沉积物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2. 压实过程:随着地壳的抬升,海底变成了陆地,并受到岩石和土壤的压实作用,沉积的物质逐渐变成了黄土。
3. 风积过程: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风力较大。
细小的黄土颗粒在风力作用下翻飞和聚集,形成了黄土高原的特有地貌。
4. 水蚀过程:在某些地区,水的冲刷和侵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黄土高原的地貌更加多样化。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貌、水文和气候三个方面。
1.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貌以平缓丘陵和沟壑深切的塬地为主。
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给人一种波浪状的景观,被誉为“黄土马蹄”。
2. 水文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水资源匮乏,大部分地下水属于矿泉水,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特征:黄土高原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干湿季节的对比。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均降水量较少。
三、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1. 植被覆盖: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植被覆盖严重破坏。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土壤保护: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但也容易流失。
土壤保护是保障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大力实施梯田改造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论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浅析水土流失现状: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
堆积之后,又受流水和块体运动影响,可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
而今黄土高原广大地面被为数众多的沟谷切割的十分破碎。
在黄土堆积最厚的中心地区,泾、洛河中游、马连河和蒲河间有几片相对平坦的塬面,如董志塬、洛川塬等巄、陇中祖历河中游、延水关到禹门口的黄河两侧,晋东南漳河中游等地保留部分窄条的“黄土残塬”。
塬的顶面比较平整,坡面坡度一般为1°—3°四周受沟谷侵蚀,形成陡峻的边坡。
目前平整的黄土塬已残存不多,塬面已不及黄土覆盖面的1/10。
目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分割成千沟万壑的丘陵沟壑区,称为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其面积约占黄土总覆盖面积的9/10,梁峁分布区地面非常破碎,丘陵顶部面积小,梁的面积很少超过2平方公里,峁的面积仅有0.25平方公里,顶部坡度3°—5°,或8°—10°,坡面的坡度大到15°—35°。
梁与峁在地域分布上无法划定其分带,大体上,陇中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大,那里较多出现具有大面的凹斜坡的长梁。
陕北与晋西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小,那里则以较大面积的凸斜形坡的短梁居多。
在延水关以北的黄河沿岸及其较大的支流的下游,梁峁面积大致相等。
黄土高原受现代加速侵蚀,被切割的程度和速度十分惊人。
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原因:这是由于黄土的结构、地质、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结构的易侵蚀性:表面覆盖着身后的黄土。
黄土质地疏松,雨水崩解,极易侵蚀。
当水易集中、一定强度运动时,就能产生侵蚀—水蚀。
光热变化大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加之强烈的大陆季风,在西北部干旱地区,产生了另一种侵蚀—风蚀。
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加上本区大面积且厚度较深的黄土覆盖,使地表物质很不稳定,一遇外力,很容易引起侵蚀和崩塌。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资源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点。
一、形成原因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缺乏,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使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黄河中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9°,东经103°~114°之间。
2. 土地类型:黄土高原主要由黄土构成,分为林黄土、耕地黄土、草地黄土和沙化黄土等几种类型。
3. 地势起伏: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可达3400米。
三、土地利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比较困难。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旅游业等。
1. 农业:黄土高原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为主。
2. 林业:在部分较为湿润的区域,适宜发展林业,主要种植柏树、杉树等。
3. 牧业: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适宜养殖牛、羊等牲畜。
4. 旅游业:黄土高原的奇特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发展起了旅游业。
四、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和环境破坏,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1. 水源短缺: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源短缺问题。
2. 土地退化:长期的过度人类开发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包括水土流失、沙化等问题。
3.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4. 灾害频发: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形陡峭,地质条件脆弱,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总结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地貌,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
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经纬度:北纬40°左右气候:基本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多暴雨),可能会有少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黄土高原是平均海拔2000米的高原.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土质: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风力方面不是很清楚但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和风力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坡的地貌情况总体情况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
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
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分区论述山地区黄土高原西部涅水与黄河谷地之间的拉脊山、马衔山等海拔3000-4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的石质山地。
黄土高原中部的六盘山、白于山、唠山、子午岭、黄龙山、关中盆地北侧的北山等主要为石质或土石中山。
六盘山主脊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东西两侧地貌差异较大,是黄土高原中西部之间-条重要的地形界线。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10 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 (解析版)
类型10 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1.(2022·福建龙岩·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1)依据地形剖面线和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画出该沉积岩层顶部的剖面线。
(2)假设在①②两处开凿隧道,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应选择哪一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1)(2)②处,因为②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背斜为拱形构造,不易塌方。
【解析】(1)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可绘出同一沉积岩层剖面线,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用地形剖面线上各点的海拔减去其地下垂直对应的已知沉积岩埋藏深度,即为该沉积岩顶部的实际海拔高度,得到该岩层在剖面图上的实际位置及形态。
如图所示:(2)由上题分析可知,②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而①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
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处,原因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储存地下水,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且便于施工;背斜岩层呈拱形结构,能保证工程的稳定,不易塌方;而且背斜岩性较疏松,易开凿,节约成本。
故选②处。
2.(2022·浙江杭州·高一期末)下图是某校地理学科小组做的地理实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该小组用玻璃制成中空箱体,在风的入口侧附近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箱体中部放置少许阻挡物。
使用电动吹风机向箱体内送风以模拟自然界的风力作用,尝试分析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实验中风力不同,观察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
(2)当停止吹风时,察看沙粒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3)简单绘制阻挡物前形成的沙丘平面和剖面形态。
(4)指出沙丘坡度与风向的关系。
【答案】(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越多,粒径也越大。
(2)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颗粒大的沉积近,颗粒小的沉积远。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地理区域,位于华北与西北的交界处。
它是中国最大的黄土丘陵地带,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地貌丰富多样,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下面将重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形成原因、以及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
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高原地处内陆,地势起伏较大,呈阶梯状分布。
地表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形成了丘陵和沟壑密布的地貌。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被生长条件艰苦。
在地貌形成过程中,由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变化,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黄土地貌。
2.黄土的形成原因黄土主要是由黄色的风成粘土和黏土矿物组成的,它是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水力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黄土的形成需要沉积物的堆积和各种地质力量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
3.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虽然黄土对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大量的降雨和风力容易造成土壤的腐蚀和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流污染、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此外,黄土高原还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4.黄土高原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植被的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其次,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护岸、梯田、防风林等,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它的地貌、形成原因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通过加强保护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土高原的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旱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貌特点:黄土高原的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平坦,呈现出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
这些黄土丘陵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形成于数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和地表风蚀作用。
2. 地质条件:黄土高原地层中的黄土是由风化后的黏土沉积而成,因此具有很强的透水性。
然而,由于地表植被稀疏,降雨时黄土表面很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 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多风。
降水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干旱。
这种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措施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问题,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态修复措施:1. 植被恢复:通过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侵蚀。
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提高空气湿度。
2.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止和减缓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修筑沟渠、架设护坡、建设防护林等措施,以阻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进程。
3.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建水库、水利灌溉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4. 生态补偿政策:政府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农民和牧民进行补贴和奖励。
这可以激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并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 【二轮冲刺】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和考点总结
【二轮冲刺】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和考点总结黄土高原经纬度位置:33°41′N~41°16′N,100°52′E~114°33′E。
南北向跨跃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东西向包括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带,属于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相对位置: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
它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总面积约64平方千米,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的黄土分布面积占我国黄土总面积的72.4%,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矿物质丰富、利耕作的特点也为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提供了条件。
20世纪初,中国乃至世界地学界对黄土高原的成因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和多种成因说等多种学说。
其中以风成说的历史最长,影响最大,拥护者最多。
黄土风成说认为,像亚洲中部(包括我国北方地区在内)的黄土,是由内陆干旱荒漠地区强大的反气旋(高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的黄土物质吹到周围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而形成的,故称荒漠黄土。
在黄土高原形成的初期,亚洲内陆已经处于干旱的状态,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广泛分布着沙漠、戈壁以及沙化土地,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由于高空西风急流以及近地面东亚季风(主要是西北风)的吹拂,黄土物质被带向远处,再加上太行山等地形的阻挡,黄土最终沉积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黄土高原。
而黄土颗粒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小这一特征也正好符合风力搬运堆积的特点。
(黄土高原风成说示意图)水成说认为,在一定的地质、地理环境下,黄土是被各种形式的流水作用搬运堆积(包括坡积、洪积、冲积等)后形成的,故称水成黄土。
但是水成说只能解释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不足以概括全部黄土的成因。
风化残积说则认为,黄土是当地各种岩石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风化作用,而后逐渐变化(如有机质的聚集和分解,矿物质的形成和破坏等),最终形成土壤(我们称作成土过程)。
第九章风的地质作用和地貌特征
2、风的沉积作用
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aeolian sediment)。
风积物的特点
(1)碎屑物主要由砂、粉砂以及少量粘土级的物 质组成,粒度在2mm以下。
水平岩层分
B、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具有陡壁 的风蚀垄槽 。干旱地区湖积和冲积平原常
因干缩而产生龟裂,主要由定向风沿着裂隙
不断吹蚀,使裂隙逐渐扩大而成沟槽,沟槽 之间形成高可达5—10米的垄脊。这种地貌 在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地区最为典型。
新疆之沙漠景象——魔鬼城景象
雅丹地形(玉门关雅丹魔鬼城)
三、黄土区的地貌和水文特征
1、黄土区地貌 (1)沟间地貌 1)塬 2)梁 3)峁 (2)冲沟系统 1)细沟与浅沟 2)切沟与冲沟 3)河沟 (3)黄土岩溶地貌
1)黄土塬
概念: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 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 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特征: 从平面上看,黄土塬常呈花瓣状。黄土 塬顶面平坦,坡度多为1~3°,边缘可达5° 左右,周围为沟谷深切,黄土塬代表黄土的 最高堆积面。现代侵蚀微弱,是黄土高原地 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因受沟谷侵蚀影响, 塬面的面积正在缩小。
黃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黃河為骨幹,發源於黃土 高原的河流約有200條,較大的河流有渭河、 汾河、洮河、祖厲河、清水河 、北洛河、黃 甫川、窟野河、無定河等,那裡的河流水量不 豐,年徑流量只有185億立方米(黃河幹流除 外),河流受汛期影響較嚴重,洪峰急漲急落, 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以上,高原淺層地 下水貧乏,大部分地區地下水的埋藏很深,多 在50~60米以下。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经典实用
(二)中国黄土的岩性
1.黄土的粒度成分
黄土主要由0.05-0.005mm粒径颗粒组成,其中以0.050.01mm为主。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黄河中游•风黄力地土貌和颗堆积粒物与粗黄土细分带图
2.黄土的矿物成分
黄土中的矿物以石英(占50%)、长石(20%)和碳酸盐 类矿物为主,碳酸钙含量占10%左右。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黄土桥两个陷穴之间或从沟顶陷穴到沟壁之间由于地下 水作用使它们沟通,并不断扩大其间的地下孔道,在陷 穴间或陷穴到沟床间残留在顶部的土体就形成黄土桥。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一)黄土的分布和厚度
1.黄土的分布
从全球来看,黄土覆盖面积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0%,集中分布在温 带和沙漠前缘的半干旱地带,即分布于北纬30 ° -50°左右和南纬30 ° -40 °左右的地带内。从黄土的生成环境来看,黄土主要分布在两种区 域: • 古冰盖的前缘 • 荒漠或半荒漠区的边缘
➢ 风是气体介质,多无固定的流动路线,风速和风向变化大等。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二) 风蚀地貌
1 概念—— 风蚀作用(aeolian erosion):风以其自身 力量和所挟带的沙石对地表岩石、松散物的破坏作用。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2 风蚀作用的类型
➢ 吹蚀作用(deflation):风将地表松散物质吹离原地的过程。 对象主要为粘土— 粉沙级的松散物质。
粘土矿物含量占10%左右,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伊利石、 高岭石和蒙脱石。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3.黄土的化学成分
以SiO2占优势,其次为Al2O3、CaO,再次为Fe2O3,MgO、 K2O、Na2O、FeO和MnO。由于黄土中易溶的化学成分含 量很高,对黄土地貌发育有很重要的影响。
(学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 (5)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思维脉图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3.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培养分析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1)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和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含义: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3.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1.在我国,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因素是( )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B.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解析】选A。
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动力是流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趋势【解析】选C。
水土流失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并不是不能建设水利工程。
4.填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类型具体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兴建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红漠化发生在江南丘陵及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分布区的水土流失(江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现象。
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归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开发与治理:旅游,绿洲,植树种草。
5.黄土地貌:在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1)形成过程: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塬粱峁。
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粱: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峁:孤立的黄土丘。
(2)开发利用
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于作物生长。
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冰川搬运:搬运物质随冰川缓慢悬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漂砾、飞来石
海浪搬运:波浪搬运较粗的沙砾,潮流和其他海流搬运粉沙和淤泥。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产物,在外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被搬运物质逐渐发生沉淀堆积的作用。
(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发育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孤峰
(3)开发与保护:旅游价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作者:杨秀梅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
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
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总面积为64万km2,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
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
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
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
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
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一、引言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
这个省份拥有广阔的黄土高原,连绵的山峦,深邃的峡谷,以及壮观的喀斯特地貌。
这些地形特点形成了陕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农业、生态以及人类活动。
本报告将对陕西的地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二、地貌类型1、黄土高原:陕西的黄土高原是黄土覆盖最广的地区之一,地势高亢,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然而,水土流失问题在这些地区仍然严峻。
2、秦岭山脉:秦岭山脉贯穿陕西,形成了天然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山脉的山势雄伟,生物多样性丰富,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陕南盆地:陕南盆地以汉中平原为中心,周围环绕着秦岭和大巴山。
这里的地貌特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河流密布,是陕西的重要粮食产区。
4、陕北高原:陕北高原的地势北高南低,地表崎岖,黄土层深厚。
这里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但近年来通过生态治理,情况有所改善。
三、地貌形成原因陕西的地貌形成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秦岭和陕北高原的隆起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
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表现在温度、降雨和风力的差异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分布。
外力作用包括侵蚀、风化和沉积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地质构造,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
四、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土高原和陕北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秦岭山脉和陕南盆地的地形地貌为农业、交通和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陕西的地貌特征还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结论陕西的地貌特征具有多样性,包括黄土高原、秦岭山脉、陕南盆地和陕北高原等。
这些地貌类型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
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地貌特征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发育,是由多种自然原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其主要原因包括水文地质作用、风沙侵蚀作用和流体力学作用。
首先,水文地质作用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发育的最重要原因之-O这种作用包括河流、雨水和冰川水主导的勘探作用,如湖泊、山谷、河谷等的发育;以及地下水的物理化学作用,如矿物质的分解、石英晶粒的溶解等。
水文地质作用的存在,可使黄土的颗粒被水搬动、移动和沉积,形成大小不同的地貌,从而促进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发育。
其次,风沙侵蚀作用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风沙侵蚀作用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由气候变化、气流变化或人为活动引起的空气流体中的细小粒子,如土、砂、沙,经过力学和气动效应的作用,侵蚀黄土高原单层或多层的地表。
侵蚀过程是平原、山地、河谷等等地貌形成的关键步骤,也是地表形态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流体力学作用也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体力学作用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压力、加速度和稠度,以及湍流、阵性、分层等特征下的流动现象。
流体力学作用,在黄土高原地带可促进地貌形态的发展,如沿水流方向形成河谷,以及流体的垂直流动可导致山坡的形成。
总之,水文地质作用、风沙侵蚀作用和流体力学作用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黄土高原地表的形态发育,使它具有独特的地貌形态,同时也促进了当地
环境的多样性与生物活动。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阅读理解
标题: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 位于我国中部,东临黄河,西靠秦岭山脉,是我国六大干旱区之一。
2. 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土地肥沃。
二、黄土高原的地质构造1. 由秦岭及大别山、太行山抬升形成巨厚的黄土。
2. 地质作用造成地表向下沉降,地下水不断升高。
三、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1. 再造运动:新生代地壳运动抬升了太行山和秦岭山。
2. 风蚀作用:强风侵蚀经长期积累,形成大量沙尘。
3. 水力作用:降雨侵蚀山地,产生大量黏土颗粒,随黄河水流沉积。
4. 盐湖作用:盐湖水从黄土高原西部淹没,形成盐碱地。
5. 地表水侵蚀:植被破坏,地表水侵蚀土壤,形成深刻沟壑。
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1. 沟壑纵横,土壤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 生物多样性丧失,草原退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匮乏。
五、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1. 防风固沙: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防止风沙侵袭。
2. 水土保持:修建水利设施,加强土壤保护。
3. 生态恢复: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动植物。
六、结语黄土高原的形成是地质、气象、水文等多种自然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人们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保护好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七、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1. 地貌:黄土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呈人字形分布,有着明显的阶地地貌特征,山地与丘陵起伏不平,沟壑纵横。
2. 气候:黄土高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日照充足,降水不足。
气候干旱、风大、雨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 土壤:以黄色粘土为主,因其呈黄色而得名,土层深厚,贫瘠。
土壤肥沃,种植业得天独厚,但也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八、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演化1. 古生代:海陆交错,受海洋侵蚀隆起而成陆地,形成了今天秦岭、太行山局部区域的基底岩石。
2. 中生代:地壳运动造成了大规模的断裂和抬升,太行山、秦岭山相继上升。
形成黄土高原北部及东部山地。
3. 第四纪:风蚀和水力作用逐渐剥离山体表层,形成沙土和黄土,随降雨洪水冲刷,被大量泥沙淤积,经长时间形成巨厚黄土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磨蚀作用(abrasion)
风力扬起的碎屑物对 地表的冲击和摩擦以 及碎屑物质颗粒之间 的冲撞和摩擦。
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 蚀成多个磨光面,而 且边棱清晰鲜明,这 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windcut stone)。
哈密奇石-风棱石
新月型砂丘
纵向砂丘
横向砂丘
神秘的五彩沙漠库姆塔格
3)泥漠
三、风沙的危害及防治
本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3万吨,人均2公斤!
北京2002年3月18日
北京2002年3月20日
防治风沙危害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降低风 速,保护地表沙屑及 土壤,抵抗风蚀,固 定流沙。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 方面:营造林带、工 程固沙、合理利用土 地,改进耕作方式。
雅丹地形(玉门关雅丹魔鬼城)
2)石蘑菇(aeolian mushroom)
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地形 称为风蚀蘑菇。其形成 是因气流在近地面部分 所含的砂粒较多,一些 突出地面上的孤立岩石, 下部受风蚀较甚所致。 如果下部岩性较上部岩 性为软,或因水平节理 发育,在差异风蚀下, 更易形成风蚀蘑菇。
3)风蚀洼地
6)蜂窝石(alveolar stone)
神奇的蜂窝石
二、风积作用及沙丘
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沉积作用 风积地貌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1、风的搬运作用
1)悬移:当风速达5m/s时,就能使粒径小于0.2mm的 砂粒悬移。而粒度小于0.05mm的粉砂粒一旦进入悬 浮状态就不易降落而长期随风飘扬。
2、风蚀地貌
风蚀巨型地貌
风蚀巨型地貌主要有 岩漠和石漠;
北疆--古爾班通古特的岩漠
1)岩漠又称石荒漠, 干旱地区地势较高地 带,因风的作用,再 加上强烈的物理风化 作用和暴雨的洪流冲 刷作用,形成基岩裸 露,地形起伏不平, 植物稀少的地貌景观。
2)石漠,砾漠(蒙古语叫戈壁)
风蚀微地貌
1)岛状山﹑风城,雅丹地形
风的地质作用和地貌特征及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风的地质作用 风成黄土及其地貌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与水土保持
第一节 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剥蚀作用及风蚀地貌 风积作用及沙丘 风沙的危害及防治
一、风的剥蚀作用及风蚀地貌
1、风的剥蚀作用简称 风蚀(aeolian erosion)。包括吹 扬和磨蚀两种方式。
3)推移:当风速较小或者地面砂粒较大(粒径大于 0.5mm)时,砂粒沿着地面滚动或滑动,简称推移。 其动能来自于其它跳跃砂粒的撞击。
2、风的沉积作用
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aeolian sediment)。
风积物的特点
(1)碎屑物主要由砂、粉砂以及少量粘土级的物 质组成,粒度在2mm以下。
(6)颜色多样,但占优势的是红色色调。
3、风积地貌
(1)砂堆 :风砂流遇到障碍时,因能量消耗而沉积下 来,把障碍物埋没形成砂堆,呈舌状,高度小于 10m,内部具交错层。
哈密鸣沙山 当人们从鸣沙山顶向下滑 动时,由沙粒相互挤压碰 撞产生的压电能可以转变 为弹性能,再由弹性能转 变为音响能,该音响能经 柳条河共鸣箱共振放大后 便可发出“嗡嗡嗡”、 “嘶嘶嘶”似轰炸机掠空 般的轰鸣声。
(2)分选性较冲积物高,这是由风力搬运的高度 选择性所决定的。
(3)碎屑颗粒即使是很细的粉砂(成分主要是石 英),也具有较高的圆度。
(4)碎屑中可以存在较多的铁镁质及其它化学性 质不稳定的矿物,如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方 解石等,这些性质不稳定的矿物在由水力搬运的 沉积物中较少存在。
(5)具有规模极大的交错层理,其形成是由于风 积物作大规模移动的结果。
2)砂丘(sand dune)
风积物形成的砂质丘岗。它是从砂堆演化而来。 (1)新月型砂丘(barchan dune) 平面上呈
月牙形或新月形,高度一般<15m的砂丘称新 月型砂丘。 (2)纵向砂丘(longitudinal dune) 又称赛 夫(阿拉伯语,意为长剑)砂丘,呈互相平行 的长条形砂岗。 (3)横向砂丘(transverse dune) 砂丘总的 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直交。 (4)星状砂丘(star dune) 具有较高的顶, 从顶点向四周呈放射状射出三条以上砂脊,仿 佛金字塔形,故又称金字塔型砂丘。
2)跃移 :砂粒在气流中以跳跃方式前进,简称跃移。 跃移物往往是粒径0.2—0.5mm的砂。当风速达到某 一临界速度时,砂粒开始以滚动或滑动方式移动, 移动的砂粒相互撞击,两个碰撞颗粒或其中之一粒 在冲击力与弹力的作用下跃入空气中。如果地面岩 石硬,则砂粒撞击地面后会跳回空中,继续向前移 动;如果地面是松散的砂,则降落下来的砂粒就撞 击地面的砂粒使之跃起,并以抛物线形式向前移动。
A、风蚀城(aeolian castle) 布地区
水平岩层分
B、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具有陡壁 的风蚀垄槽 。干旱地区湖积和冲积平原常
因干缩而产生龟裂,主要由定向风沿着裂隙
不断吹蚀,使裂隙逐渐扩大而成沟槽,沟槽 之间形成高可达5—10米的垄脊。这种地貌 在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地区最为典型。
新疆之沙漠景象——魔鬼城景象
因风蚀而形成的洼地。洼地的底面如达到地下 水面,这里就会成为沙漠中的绿洲 。
4)风蚀柱
垂直节理发育的岩石经长期风蚀后,易成为 柱状,称为风蚀柱。
5)风蚀谷(aeolian valley) 风蚀残丘(aeolian monadnock)
由暴雨和洪流的强烈冲刷所产生的并因风蚀而 扩大的谷地称为风蚀谷。
第二节 风成黄土及其地貌
一、黄土的成因和我国 的黄土地层
二、黄土的理化性质
三、黄土区的地貌和水 文特征
黄土【loess】指的 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 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 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 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 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一、黄土的成因和我国的黄土地层
黄土是一种颗粒很细的粉砂质或亚粘土,它们主 要是随风飘落沉积而成的。形成黄土的这些细小 颗粒被碳酸钙松散地胶结并堆积起来,这就是我 们看到的黄土。黄土覆盖了地球陆地表面大约 10%的面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广大地区都 有黄土覆盖。我国的黄土高原经过考察得出的年 龄是240万年。黄土很均匀,没有分层的结构, 内部多孔而且有很多垂直的孔隙。这就会使黄土 堆积过程中可能发生断裂,形成一些垂直陡峭的 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