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重点背诵古诗文句子解析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句
![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ab6208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6.png)
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句古诗词填写,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会出现,这10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一分不少的拿到的,总有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容易记不起前后内容,这就导致了无谓的丢分。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句资料,供您阅读。
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句(一)(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0 名句名篇默写 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0 名句名篇默写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cc878a941ea76e58fa04a2.png)
考点10 名句名篇默写1.[2018全国卷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解析:易错字:(1)矣;(3)纶,樯,橹。
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2.[2018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解析:易错字词:(1)蹴;(2)绡;(3)徘徊。
答案:(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2)五陵年少争缠头(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2018全国卷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解析:易错字词:(1)臾;(2)倾颓。
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2018北京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2018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古诗文详细注解
![2018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古诗文详细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05f03b3aa5e9856a561260e9.png)
C.鲁芝审时度势,进宫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 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 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履 lǚ (会意。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
悬车: 1、形容险阻。悬车束马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4.借指七十岁。5.指隐居不仕。
举哀: 1指办丧事时高声号哭,表示哀悼。2. 戴孝。
谥:古代,一般是朝廷给君主或重要大臣死后加个封号,叫谥号。比如 汉武帝的武,就是谥号.刘彻生前,是没人叫他武帝的。
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 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 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 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 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30 名句名篇默写-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30 名句名篇默写-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e259c34b73f242326c5f8f.png)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历年高考各地区必考的内容之一。
该考点实际上包括两个要素,即“名句”和“名篇"。
所谓“名句",是指那些语言凝练、含意深长,至今仍活跃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语句。
所谓“名篇”,是指那些具有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所指既有诗歌,也有散文,一般为初高中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该考点的考查以古代诗文为主,兼有个别现代诗文名句。
近几年来,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1.题型和分值基本固定,一般为填空题,赋分为4—8分。
2.考查的范围,基本上是古代诗词曲以及文赋中的名句,以课本上推荐诵读的名句名篇为主要考查对象,兼有课外的名句名篇。
3.考查形式基本固定,以理解性默写题为主、对上下句式默写题为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理解型填空题的考查频率有所增高,预计2018年高考本考点变化不大,考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备考即可得高分。
考向一对上下句式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识记要准确;第二,书写要工整;第三,笔画要清晰;第四,避免添字、漏字、错字等。
如(1)中易少写“也”“耳”这样的虚词,(2)中“乃反”容易写成“反乃”,(3)中“佛狸祠”容易写错。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1)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2)风之积也不厚, 。
(庄周《逍遥游》),羡长江之无穷。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cab19ab84ae45c3a358cd7.png)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必背名篇名句"诗词曲(30首)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屈原《离骚》)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5篇)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9ce1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3.png)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5篇)第一篇: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Ⅱ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2018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解析汇编
![2018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解析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be98ed44afe04a1b071dedb.png)
2018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解析汇编1 (2018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贺)弓,)。
)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心不穷,))。
寒风又变为春柳,)。
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桑树的一种,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周礼·考工记》中说,干材以柘木为上,次有檍木、柞树等,竹为下。
其中的柘木又名桑柘木,即文中的山桑) 口衔芦草的大雁。
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雁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缯缴。
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芦长数寸,以防缯缴焉。
”)旧时平民所穿的麻布衣,与锦衣相对。
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衣饰是有严格规定的,包括衣服的材质、颜色、纹饰、样式和长短等。
从材质而言,地位高贵者穿绫罗绸缎,无身份地位的黎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
就算是举子,在没有通过进士考试获得功名前,一般也身着麻织物衣服。
所以王琦说:“唐时举子皆着麻衣,盖苎葛之类。
”)谓麻衣肮脏宽大。
古人对不同地位的人的衣服颜色是有规定的,唐代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对民间衣服颜色,《旧唐书·舆服志》是这样描绘的:“贵贱异等,杂用五色……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皂”即“黑”。
一说此处应为“黑帊”,即平民所戴的黑色头巾) 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屈:不伸。
穷:困窘) 草木的盛衰。
比喻人的得志和失意) 生气发怒) 老天) 随即,转眼) 形容柳叶初生,一片嫩绿,看起来像轻烟笼罩一般)首联表面上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的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折桂。
其中“箭”“弓”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
诗人要仰望的“天”是京都,要射落的“鸿”是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
然而,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进士”考试。
2018年全国卷语文知识点归纳
![2018年全国卷语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adf39fabed5b9f3f80f1cba.png)
2018年全国卷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常被误读的十大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要了解这句话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
对此,宋代吴曾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
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
”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
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
而最近从日本的藏本来看,孤鹜的“鹜”是“雾”,是由于读音相同而被误写的。
依据日藏唐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
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
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惟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
雾、鹜音近,正伪难分。
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阁诗序》面世不足32年,应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
“屋漏”其实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
《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2018年全国卷语文知识点归纳(二)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诗的下联“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句写八卦石阵与诸葛亮英名不会被江水所淘尽冲走,必将永留人间,一语双关。
对句突接“遗恨”,不知是说诸葛亮之憾恨,还是诗人之憾恨,“失吞吴”,不知是指诸葛亮生前没有把吴国吞掉,还是指诸葛亮没有能阻止刘备进攻东吴,打破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
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纲规定背诵篇目(64篇)
![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纲规定背诵篇目(6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4fabc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f.png)
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纲规定背诵篇目(64篇)2018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语文必背古诗文汇总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中,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有64篇!高考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考察越来越重视,考生多读读古诗文,不仅有利于直接拿到高考默写分,对培养语感,提升传统文化涵养也很有帮助。
新课标语文高考背诵篇目(初中50篇,高中14篇,共64篇)高考初中建议背诵篇目1、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重点解析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重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d09e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9.png)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重点解析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部分已成为考生备战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对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重点解析和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1. 试题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任务。
山羊之畏人也,犹惕惧;房危之畏人也,不犹亦惕惧。
故曰:前革不若;恢恢乎,其于蹈动也,不如丘壑之穷也。
反腾而不达,進逼而不止。
动抟而加之水,则轻于羽矣。
故曰:括乎。
若然者,其于水也亦远矣。
任务:请分析以上古文中“羊”“房危”与“水”的关系,并引用正确句子证明你的观点。
解析:古文中的“羊”和“房危”都被用来比喻人与岩石、水的关系。
其中,“羊”表示人畏惧的程度相对较低,“房危”表示人畏惧的程度相对较强。
通过句子“山羊之畏人也,犹惕惧;房危之畏人也,不犹亦惕惧。
”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比较两者的畏惧程度来说明人对危险的感知程度。
另一方面,句子“动抟而加之水,则轻于羽矣。
”表明作者认为,即使是最轻的东西,若遇到水的阻碍,也会因为受到水的阻力而变得更加轻盈,这说明水具有一种变动和无处不在的特性。
因此,通过以上句子的引用以及总体的文意和上下文的联系,可以得出结论:古文中的“羊”、“房危”与“水”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比喻加以论证的,表明了人对危险的感知和水的特性。
总结:以上是对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重点解析和解答。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重对古文的理解和识别,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分析,通过引用正确的句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8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2018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78963c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8.png)
2018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课本上的古诗词要求大家牢牢的背诵和默写。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掌握语文必背古诗词,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8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一)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9、《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18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二)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6973d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0.png)
2018全国卷⾼考语⽂必背知识点 ⾼考语⽂背诵记忆的内容很多,对知识点进⾏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全国卷⾼考语⽂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全国卷⾼考语⽂必背知识点⼀:成语 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蓬勃茂盛的样⼦。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模糊⼀⽚,不分明。
3.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4.⼆三其德:形容三⼼⼆意。
5.载笑载⾔:边笑边说话。
6.信誓旦旦:信誓:表⽰诚意的誓⾔:旦旦:诚恳的样⼦。
誓⾔说得真实可信。
7.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8.杨柳依依:古⼈送⾏,折柳相赠,表⽰依依惜别。
⽐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
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10.瞻前顾后:看看前⾯,⼜看看后⾯。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1.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与众不同。
易误⽤为形容⼈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相处。
12.⽇⽉不淹:⽇⽉飞快地运转,⼀刻也不停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3.楚楚可怜: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娇弱的样⼦。
14.坚如磐⽯。
象⼤⽯头⼀样坚固。
⽐喻不可动摇。
15.去⽇苦多:已经过去的⽇⼦太多了。
⽤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16.天下归⼼:形容天下⽼百姓⼼悦诚服。
17.少长咸集: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了⼀起。
18.群贤毕⾄:很多有才能的⼈都来了。
19.曲⽔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在弯曲的⽔流旁设酒杯,流到谁⾯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20.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21.游⽬骋怀:纵⽬四望,开阔⼼胸。
22.放浪形骸:指⾏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4.沧海⼀粟:⼤海⾥的⼀颗⾕粒,形容物体⾮常渺⼩。
25.正襟危坐:使⾐襟端正,使⾝⼦端正,这⾥是使动⽤法。
形容⼈物严肃或拘谨的样⼦。
26.遗世独⽴:脱离社会,独⾃⽣活,不跟别⼈往来。
2018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
![2018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c46963570029bd64793e2cb5.png)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一)《蜀道难》1、《蜀道难》中通过鸟儿悲啼、森林幽静来渲染蜀道苍凉孤寂的环境气氛的诗句是: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蜀道难》中激荡着读者心弦的主旋律(主题)的诗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蜀道难》中突出了蜀道高耸的山峰和陡峭的石壁,以及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的诗句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蜀道难》中用行人穿越星辰,抚着胸膛的情状来渲染蜀道的高和险的诗句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一手抚膺坐长叹。
5、《蜀道难》中说明了蜀道的艰险,强调飞禽走兽都难以越过和攀爬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劝学》1、《劝学》中强调活到老,学到老,开篇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劝学》中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的语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劝学》中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语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劝学》中强调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劝学》中借助描写“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劝学》中用蚯蚓比喻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语句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逍遥游》1、《逍遥游》中用来比较聪明智慧多少和寿命长短的语句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逍遥游》中描述鹏鸟到击水南海乘风高飞的语句是: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逍遥游》中强调水不深不能负载大船,风不大不能承载翅膀力量的两句是: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5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5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4f06346f1aff00bfd51e49.png)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2。
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8.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9.不过数仞.而下 仞:古代长度单位。
一仞为八尺。
10。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语文重点背诵古诗文句子解析汇总!【可领word版《劝学》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
(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至”不要误写成“致”)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特别警示:“锲”的左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木”;“镂”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6.筋骨之强,下饮黄泉。
(特别警示:“黄”字不要误写成“皇”)《逍遥游》1.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特别警示:“抟”是较生僻的字)3.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特别警示:“芥”的上半部分不要误写)4.而后乃今培风,而莫之夭阏者。
(特别警示:“培”的左半部分是“土”;“阏”是较生僻的字)5.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犹”不要误写成“尤”)6.蟪蛄不知春秋,上古有大椿者。
(特别警示:“蟪蛄”是较生僻的字)7.翼若垂天之云,且适南冥也。
(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8.德合一君–而征,国者。
(特别警示:“合”不要误写成“和”)9.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特别警示:“沮”不要误写成“阻”;“辩”不要误写成“辨”或“变”)10.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
(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师说》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
(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孰”不要误写成“熟”)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特别警示:“庸”不要误写)3.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特别警示:“道”不要误写)4.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耻”不要误写成“齿”)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特别警示:“遗”不要误写)6.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
(特别警示:“齿”不要误写成“耻”;“欤”不要误写)7.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特别警示:“攻”不要误写成“功”)《阿房宫赋》1.覆压三百余里,骊山北构而西折(特别警示:“覆”不要误写成“复”;“骊”不要漏掉左半部分的“马”;“折”的右半部分是“斤”)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特别警示:“蜂”的左半部分是“虫”)3.春光融融,而气候不齐(特别警示:“融”不要误写成“溶”)4.开妆镜也,渭流涨腻(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5.尽态极妍,缦立远视(特别警示:“妍”的左半部分是“女”;“缦”不要误写成“漫”)6.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特别警示:“砾”的左半部分是“石”;“逦迤”不要误写成“迤逦”)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特别警示:“锱铢”是较生僻的字)8.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特别警示:“呕哑”的左半部分都是“口”)9.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特别警示:“拒”不要误写成“距”或“据”)10.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特别警示:“暇”的左半部分是“日”)《赤壁赋》1.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特别警示:“属”不要误写成“嘱”;“窈窕”的上半部分都是“穴”)2.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特别警示:“斗牛”不要误写成“牛斗”)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特别警示:“溯”不要误写成“朔”;“渺”不要误写成“缈”)4.如怨如慕,余音袅袅(特别警示:“慕”不要误写成“幕”)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特别警示:“蜉蝣”的左半部分都是“虫”;“渺”不要误写成“缈”;“粟”的下半部分是“米”)6.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特别警示:“瞬”的左半部分是“目”)7.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特别警示:“清”不要误写成“青”)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特别警示:“藉”不要误写成“籍”)《氓》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特别警示:“匪”不要误写成“非”;“愆”的下半部分是“心”)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特别警示:“泣涕”不要误写成“涕泣”)3.其叶沃若,于嗟鸠兮(特别警示:“嗟”的左半部分是“口”)4.士贰其行,士也罔极(特别警示:“罔”不要误写成“惘”)5.至于暴矣,咥其笑矣(特别警示:“咥”的左半部分是“口”)6.不思其反,亦已焉哉(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离骚》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特别警示:“哀”不要误写成“衰”)2.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未”不要误写成“末”)3.宁溘死以流亡兮,鸷鸟之不群兮(特别警示:“溘”“鸷”都是较生僻字)4.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特别警示:“尤”不要误写成“犹”;“付”不要误写成“服”)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特别警示:“芰”不要误写成“技”)6.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特别警示:“常”不要误写成“长”;“惩”不要误写成“成”)《蜀道难》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特别警示:“尔”不要误写成“而”;“塞”的最下部分是“土”)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特别警示:“摧”不要误写成“催”;“栈”的左半部分是“木”)3.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特别警示:“萦”“膺”都是较生僻字)4.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特别警示:“规”不要误写成“归”)5.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特别警示:“倚”不要误写成“依”;“砯”是较生僻字6.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特别警示:“嵬”不要误写成“巍”;“匪”不要误写成“非”)7.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特别警示:“青”不要误写成“清”;“咨嗟”都是较生僻字)《登高》1.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特别警示:“渚”是较生僻字;“清”不要误写成“青”;“萧”不要误写成“潇”或“啸”)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特别警示:“作”不要误写成“做”;“繁”不要误写成“烦”;“霜”不要误写成“双”)《琵琶行》1.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特别警示:“惨”不要误写成“残”)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3.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掩抑声声思(特别警示:“拨”不要误写成“拔”;“抑”不要误写成“仰”)4.大珠小珠落玉盘,幽咽泉流冰下难(特别警示:“幽”不要误写成其他同音字)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特别警示:“幽”不要误写成“忧”)6.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特别警示:“帛”不要误写成“绵”)7.血色罗裙翻酒污,秋月春风等闲度(特别警示:“秋月春风”不要误写成“春风秋月”;“度”不要误写成“渡”)8.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特别警示:“鞍”的左半部分是“革”)9.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阑干”不要误写成“栏杆”)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沦”不要误写成“沧”)11.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特别警示:“鹃”不要误写成“娟”;“哀”不要误写成“衰”)12.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特别警示:“坐”不要误写成“座”)13.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特别警示:“座”不要误写成“坐”;“州”不要误写成“洲”)《锦瑟》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特别警示:“鹃”不要误写成“娟”)2.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特别警示:“蓝”不要误写成“篮”;“惘”不要误写成“罔”或“枉”)《虞美人》1.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特别警示:“春花秋月”不要误写成“秋月春花”)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特别警示:“恰”不要误写成“洽”)《念奴娇·赤壁怀古》1.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特别警示:“郎”不要误写成“朗”;“壁”的下半部分是“土”)2.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特别警示:“豪”的下半部分是“豕”)3.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特别警示:“乔”不要误写成“桥”;“纶”的右半部分是“仑”)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特别警示:“华”不要误写成“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特别警示:“仲”不要误写成“中”)2.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特别警示:“住”不要误写成“驻”)3.赢得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特别警示:“皇”不要误写成“惶”;“扬州”不要误写成“杨洲”)4.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特别警示:“颇”不要误写成“波”)《孔子语录》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警示:“愠”是较生僻字)2.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3.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特别警示:“焉”不要漏掉)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特别警示:“己”和“已”要分辨清楚)《鱼我所欲也》1.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特别警示:应注意句中的“者也”连用)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特别警示:不要漏掉“可以”中的“以”)3.所恶有甚于死者,贤者能勿丧耳(特别警示:“勿”不要误写成“匆”)4.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特别警示:“蹴”是较生僻字)5.万钟于我何加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特别警示:“乏”不要误写成“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特别警示:“志”不要误写成“智”;“忍”不要误写成“任”)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特别警示:“喻”不要误写成“谕”)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特别警示:“法”不要误写成“发”)《曹刿论战》1.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特别警示:“肉食者”不要误写成“食肉者”)2.弗敢专也,民弗从也(特别警示:“弗”不要误写)3.齐人三鼓,齐师败绩(特别警示:“绩”不要误写成“迹”)4.登轼而望之,遂逐齐师(特别警示:“轼”的左半部分是“车”)5.一鼓作气,彼竭我盈(特别警示:“竭”的左半部分是“立”;“盈”不要误写成“赢”)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特别警示:“靡”的最下部分是“非”)《邹忌讽齐王纳谏》1.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特别警示:“昳”的左半部分是“日”)2.吾孰与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特别警示:“孰”不要误写成“熟”)3.妾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之蔽甚矣(特别警示:“廷”不要误写成“庭”;“蔽”不要误写成“弊”)5.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特别警示:“谏”不要误写成“见”)6.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特别警示:“廷”不要误写成“庭”)《出师表》1.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特别警示:“弊”不要误写成“敝”或“蔽”)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特别警示:“妄”的下半部分是“女”;“薄”不要误写成“簿”)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特别警示:“刑”不要误写成“邢”)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特别警示:“倾”不要误写成“顷”)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遂许先帝以驱驰(特别警示:“驰”不要误写成“弛”)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特别警示:“付”不要误写成“负”;“明”不要误写成“名”)8.以咨诹善道,深追先帝遗诏(特别警示:“诹”是较生僻字;“诏”不要误写成“召”)《桃花源记》1.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特别警示:“夹”不要误写成“加”)2.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特别警示:“俨”不要误写成“严”)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特别警示:“髫”是较生僻字;“怡”不要误写成“贻”)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特别警示:“率”不要误写成“帅”)5.乃不知有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特别警示:“具”不要误写成“俱”)《三峡》1.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特别警示:“亭”不要误写成“停”)2.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特别警示:“御”不要误写成“驭”)3.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特别警示:“漱”不要误写成“嗽”;“峻”的左半部分是“山”)4.常有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特别警示:“长”不要误写成“常”)《马说》1.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特别警示:“常”不要误写成“长”)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特别警示:“骈”的左半部分是“马”)3.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特别警示:“与”不要误写成“于”)4.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特别警示:“材”不要误写成“才”)《陋室铭》1.有仙则名,斯是陋室(特别警示:“名”不要误写成“明”)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特别警示:“鸿”不要误写成“宏”)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特别警示:“牍”的左半部分是“片”)4.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特别警示:“陋”容易写成同音别字)《小石潭记》1.卷石底以出,青树翠蔓(特别警示:“蔓”不要误写成“曼”)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特别警示:“依”不要误写成“倚”)3.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特别警示:“俶”是较生僻字)4.潭西南而望–其岸势犬牙差互(特别警示:“差互”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特别警示:“寥”不要误写成“廖”)《岳阳楼记》1.百废具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2.横无际涯–朝晖夕阴(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晖”不要误写成“辉”)3.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特别警示:“览”不要误写成“揽”)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特别警示:“萧”不要误写成“潇”)5.皓月千里–静影沉璧(特别警示:“皓”的左半部分是“白”;“璧”的下半部分是“玉”)6.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特别警示:“忧”不要误写成同音别字)《醉翁亭记》1.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特别警示:“尤”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2.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特别警示:“寓”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3.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特别警示:“暝”的左半部分是“日”)4.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特别警示:“幽”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5.溪深而鱼肥–杂然而前陈者(特别警示:“鱼”不要误写成“渔”)6.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特别警示:两句中的“而”容易漏写)《爱莲说》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特别警示:“淤泥”不要误写成“污泥”;“濯”是较生僻字;“涟”不要误写成“莲”)2.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特别警示:“逸”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3.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特别警示:“予”不要误写成“余”)《记承天寺夜游》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特别警示:“起”不要误写成“启”)2.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特别警示:“盖”不要误写成“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2.不敢稍逾约–余因得遍观群书(特别警示:“逾”不要误写成“愈”;“遍观”不要误写成“观遍”)3.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特别警示:“辞”不要误写成“词”;“侍”不要误写成“待”)4.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特别警示:“叱”不要误写成“斥”)5.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特别警示:“衾”的上半部分是“今”;“覆”不要误写成“复”)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特别警示:“缊”是较生僻字;“敝”不要误写成“弊”或“弊”;“慕艳”不要误写成“艳慕”)《关雎》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特别警示:“窈窕”“逑”均是较生僻字)2.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特别警示:“寤寐”是较生僻字3.左右芼之–钟鼓乐之(特别警示:“芼”是较生僻字)《蒹葭》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特别警示:“谓”不要误写成“为”)2.道阻且跻–宛在水中坻(特别警示:“跻”不要误写成“挤”或“济”;“宛”不要误写成“婉”;“坻”的左半部分是“土”)3.白露未已–在水之涘(特别警示:“已”不要误写成“己”;“涘”是较生僻字)《观沧海》1.以观沧海–水何澹澹(特别警示:“沧”不要误写成“苍”)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特别警示:“萧”不要误写成“潇”)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特别警示:“里”不要误写成“理”)《饮酒》1.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特别警示:“喧”的左半部分是“口”)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特别警示:“气”不要误写成“汽”;“夕”不要误写成“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特别警示:“宦”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特别警示:“歧”不要误写成“岐”)《次北固山下》1.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特别警示:“潮”不要误写成“朝”)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特别警示:“生”不要误写成“升”)《使至塞上》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特别警示:“蓬”不要误写成“篷”;“胡”不要误写成“湖”)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特别警示:“圆”不要误写成“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特别警示:“与”不要误写成“于”;“郎”不要误写成“朗”)《行路难》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特别警示:“箸”是较生僻字;“拔”不要误写成“拨”)2.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上(特别警示:“渡”不要误写成“度”;“钓”的右半部分是“勺”)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特别警示:“沧”不要误写成“苍”)《望岳》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特别警示:“割”不要误写成“隔”)2.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特别警示:“眦”的左半部分是“目”;“凌”不要误写成“陵”)《春望》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特别警示:“惊”不要误写成“警”)2.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特别警示:“白头”不要误写成“白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特别警示:“渡”不要误写成“度”;“罥”是较生僻字)2.忍能对面为盗贼–唇焦口燥呼不得(特别警示:“燥”的左半部分是“火”)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特别警示:“衾”的上半部分是“今”)4.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特别警示:“脚”不要误写成“角”)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特别警示:“俱”不要误写成“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特别警示:“忽如”不要误写成“忽然”)2.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特别警示:“控”不要误写成“空”)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特别警示:“阑干”不要误写成“栏杆”)4.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特别警示:“掣”的下半部分是“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特别警示:“酥”不要误写成“苏”;“却”不要误写成“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特别警示:“吟”的右半部分是“今”)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特别警示:“畔”的左半部分是“田”)《观刈麦》1.妇姑荷箪食–相随饷田去(特别警示:“箪”不要误写成“单”或“担”;“饷”不要误写成“响”或“晌”)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特别警示:“暑”的上半部分是“曰”)3.岁晏有余粮–尽日不能忘(特别警示:“晏”不要误写成“宴”)《钱塘湖春行》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特别警示:“莺”不要误写成“鹰”)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特别警示:“迷”不要误写成“眯”)《雁门太守行》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特别警示:“摧”不要误写成“催”)2.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特别警示:“报”不要误写成“抱”)《赤壁》自将磨洗认前朝–铜雀春深锁二乔(特别警示:“磨”的下半部分是“石”;“雀”不要误写成“鹊”;“乔”不要误写成“桥”)《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特别警示:“庭”不要误写成“廷”)《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特别警示:“涨”不要误写成“张”)《无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特别警示:“蜡炬”的左半部分分别是“虫”和“火”)2.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特别警示:“蓬”不要误写成“篷”)《相见欢》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特别警示:“钩”不要误写成“钓”;“清”不要误写成“青”)2.剪不断–理还乱(特别警示:“理”不要误写成“里”)《渔家傲·秋思》1.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特别警示:“角”不要误写成“脚”)2.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特别警示:“勒”的右半部分是“力”)《浣溪沙》1.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特别警示:“亭”不要误写成“停”)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特别警示:“燕”不要误写成“雁”)《登飞来峰》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特别警示:“升”不要误写成“生”;“畏”不要误写成“为”)《江城子·密州出猎》1.老夫聊发少年狂–锦帽貂裘(特别警示:“貂”的右半部分是“召”)2.亲射虎–看孙郎(特别警示:“郎”不要误写成“朗”)3.酒酣胸胆尚开张–何日遣冯唐(特别警示:“遣”不要误写成“谴”)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特别警示:“挽”的右半部分是“免”)《水调歌头》1.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特别警示:“阙”是较生僻字)2.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特别警示:“清”不要误写成“青”)3.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特别警示:“绮”不要误写成“奇”或“倚”;“圆”不要误写成“园”)4.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特别警示:“圆”不要误写成“园”;“婵”的左半部分是“女”)《游山西村》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警示:“山重水复”不要误写成“山重水尽”)2.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叩门(特别警示:“拄”不要误写成“柱”)《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特别警示:“麾”是较生僻字;“炙”不要误写成“灸”)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特别警示:“生前”不要误写成“身前”)《过零丁洋》1.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特别警示:“寥”不要误写成“廖”)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特别警示:“汗”不要误写成“汉”)《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山坡羊·潼关怀古》1.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特别警示:“潼”不要误写成“童”)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特别警示:“阙”不要误写成“阕”)《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特别警示:“作”不要误写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