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为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重要科技计划之一。

为了指导和规范这一计划的实施,国家科技部于2016年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

该指南为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以确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够得到有效推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项目申报范围和要求:指南明确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范围,包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指南还对项目申报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研究目标、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方面。

2. 项目申报流程:指南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流程,包括申报单位的资格审核、项目申报书的编写和评审流程等。

指南还对项目申报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明确,以便申报单位按时递交申请材料。

3. 项目评审和资助:指南详细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评审和资助程序。

指南明确了评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

同时,指南还对资助方式和资助额度进行了说明,以便申报单位了解申请资助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4. 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指南强调了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指南明确了项目管理的要求,包括项目经费管理、项目进度和成果报告等方面。

指南还鼓励申报单位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的发布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指南的发布为申报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帮助申报单位准确把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指南的发布还有助于提高项目申报和评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项目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够得到有效推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指南的发布,国家科技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科技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相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的指导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促进。

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国科办资〔2018〕107号

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国科办资〔2018〕107号

附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期满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以下简称专业机构)应立即启动综合绩效评价工作。

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须申请延期的,项目牵头单位应于项目执行期结束前6个月提出延期申请,经专业机构提出意见报科技部审核后,由专业机构批复。

项目延期原则上只能申请1次,延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

综合绩效评价重点包括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等方面。

有关工作分为课题绩效评价和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两个阶段,在完成课题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一、总体要求1. 课题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对本单位科研成果管理负主体责任,要组织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成果进行真实性审查,并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进行审查;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 1 —人,要对本项目或课题的相关成果进行审核把关,检查科技报告完成情况和科技成果填报情况,不得把项目承担单位之外的成果,或项目任务之外成果,纳入综合绩效评价材料。

2. 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中,任务完成方面主要考核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成果效益、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等;经费管理使用方面主要考核承担单位项目资金拨付及到位、预算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经费开支合规性等。

项目牵头单位负责组织课题绩效评价并对绩效评价结论负责;专业机构负责组织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3. 突出代表性成果和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不将“人才项目”“头衔”“帽子”“论文数量”“获得奖励”等作为评价指标。

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的重大原创性和科学价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支撑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效果、代表性论文等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以国际国内同行评议为主。

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重点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关键部件等的创新性、成熟度、稳定性、可靠性,突出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其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支撑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5.11.12•【文号】国科发资〔2015〕384号•【施行日期】2015.1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3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司,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下设项目,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课题),指南以项目形式进行征集。

按照国发64号文件关于先期启动5-10个试点专项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凝练形成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6个试点专项,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现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并附上各试点专项的指南编制专家名单,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组织管理探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组织管理探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组织管理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本次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整合情况,从项目申请环节、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和信用体系机制四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对科研组织模式的影响。

其次本文从申请前期、研究中期和验收后期三个阶段探讨重点专项项目的管理措施,以推进科研管理体系的健全、促进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

标签: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计划;科研管理;管理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科技体制和管理方式与政府职能转变、经济体制发展、国际科技发展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和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集中表现在:战略决策和过程管理的只能均由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存在行政意图主导科研方向的现象;科研项目多头管理,分散重复,数量多,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突出;科研项目立项程序复杂,立项不够透明;预算过细过研,预算调整手续繁琐,结余资金管理一刀切;项目管理制度不相同,项目支出口径不一致等。

因此,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1、科技计划改革1.1 目标当前,科技计划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

该科技计划体系重构针对的是所有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它不包括哲学等社会科学和对中央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实行稳定支持的专项资金。

1.2 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在设定时限内进行集成式协同攻关。

(3)国家重大研发计划。

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研究,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将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农业部、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形成一个国家重点研究计划。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01.22•【文号】国科发资〔2019〕45号•【施行日期】2019.0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正文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45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127号)的要求,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现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1. 整合精简各类报表。

系统梳理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综合绩效评价等环节,优化管理流程,整合项目申报书、任务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等材料中的各类报表,按照减量不减质、满足管理基本需求的原则,将现有项目层面填报的表格,整合精简为6张;课题层面填报的表格,整合精简为8张,实现“一表多用、一表多能”。

2. 减少信息填报和材料报送。

从项目申报到综合绩效评价各环节,全面推行信息化方式,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材料。

杜绝科研单位基本信息、科研人员基本信息、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等各类信息的重复填报,减少联合申报协议、诚信承诺书等材料的重复报送,实现项目全周期“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报送”。

合并年度报告和预算执行报告,不再单独编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减少纸质材料报送,一般情况下,项目牵头单位报送的纸质材料(除任务书外)不超过2套。

除共性要求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不得额外增加半年报、季报等材料和表格报送,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第三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

项目可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课题。

课题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按照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完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开发任务,服务于项目目标。

第四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遵循以下原则:(一)战略导向,聚焦重大。

瞄准国家目标,聚焦重大需求,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当前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和突出问题,发挥全局性、综合性带动作用。

(二)统筹布局,协同推进。

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地方、各类创新主体在总体任务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实施与监督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强化需求牵引、目标导向和协同联动,促进产学研结合,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部管理制度模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部管理制度模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部管理制度二〇XX年X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项目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约定项目牵头单位、各子课题承担单位、各参加单位的主体责任、任务分工,项目特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第二条项目以???为项目牵头单位,下设子课题。

子课题1承担单位为???。

子课题2承担单位为???。

子课题3承担单位为???。

第三条项目聘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成立项目专家委员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大科技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由项目负责人和各子课题负责人组成项目推进协调小组,对项目和课题的研究任务、考核指标、经费使用和成果产出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

第四条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强化项目牵头单位法人责任。

主要职责是:(一)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组织实施项目,履行任务书各项条款,落实配套条件,完成项目研发任务和目标;(二)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项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科研、财务、诚信等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国家激励科研人员的政策措施;(三)按要求及时编报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信息报表、科技报告等;(四)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需要调整的事项;(五)接受指导、检查并配合做好监督、评估和验收等工作;(六)履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责任和义务,推动项目成果转化应用第五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负责各子课题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强化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

主要职责是:(一)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和签订的各子课题任务书完成课题的研发任务和目标;(二)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项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科研、财务、诚信等内部管理制度;(三)按要求配合项目牵头单位编报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信息报表、科技报告等;(四)接受指导、检查并配合做好监督、评估和验收等工作;(五)履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责任和义务,推动课题成果转化应用;(六)各课题承担单位须接受项目牵头单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对项目牵头单位负责。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20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20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2017)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有关单位:为了保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我们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财政部2017年6月2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第三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

项目可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课题。

课题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按照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完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开发任务,服务于项目目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35页PPT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35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算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算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算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办公厅,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4.18•【文号】财办教[2016]25号•【施行日期】2016.04.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算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财办教[2016]25号根据《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以下简称11号文)、《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64号文)和《财政部科技部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过渡期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教[2015]154号,以下简称154号文),为加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管理,加快建立适应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科技创新规律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机制,现就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编报、评估、资金拨付等有关管理规定通知如下:一、项目预算管理主要流程项目预算管理流程一般包括预算编报、预算评估、提出预算安排建议、签订项目任务书(预算书)、资金拨付等环节。

其中预算的编制、评估、项目任务书(预算书)签订等工作将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和提交。

专业机构应按照《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立项管理工作流程的通知》(国科办资[2016]6号)的要求,做好项目立项与预算管理的紧密衔接。

具体如下:二、项目预算管理要求1.预算编制。

专业机构完成重点专项项目预评审后,组织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项目申报单位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在预算编制时,项目申报单位应组织各任务(课题)牵头单位编报任务(课题)预算,并汇总形成项目预算。

任务(课题)预算的开支范围按照11号文、《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等制度规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保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的预算编制和评估,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科教〔2016〕113号),以及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我们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编报指南》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评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2017年8月2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编报指南第一节项目(课题)预算的概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组成,重点专项下设项目,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下设课题。

重点专项项目实行预算管理。

经过批复的项目预算,将作为任务书签订、资金拨付、预算执行、财务验收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由课题预算汇总形成。

负责项目预算申报工作的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参与单位(以下统称“承担单位”)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协调各课题承担单位编报课题预算,课题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课题参与单位以课题为单元编报课题预算,在此基础上,由项目牵头单位审核、汇总提交项目预算。

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由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构成。

收入预算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来源资金(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

对于其他来源资金,应充分考虑各渠道的情况,不得使用货币资金之外的资产或其他中央财政资金作为资金来源。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来源分别编列,并与项目研究开发任务密切相关。

本指南主要规范中央财政安排的重点研发计划资金,其他来源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会计制度和相关资金提供方的具体要求编列。

第二节项目(课题)预算的政策依据和编报原则、总体要求。

一、政策依据和编报原则1.项目(课题)预算的政策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113号)、《关于落实的通知》(财科教〔2017〕6号)等相关制度。

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工程院•【公布日期】2024.09.13•【文号】•【施行日期】2024.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各工作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院机关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规范中国工程院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管理,保障专项组织实施,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24〕28号),现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工程院办公厅2024年9月1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科技委决策部署,加强和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程序,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24〕28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由中国工程院作为主责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以下简称“重点专项”)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国工程院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为国选题、为国立项、为国攻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重大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和能够引领未来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核心科学问题,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第四条中国工程院负责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对重点专项实施绩效负总责。

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重点研发项目的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项目研发效率,缩短项目周期;2. 提升项目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3. 降低项目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三、实施方案。

1. 项目立项阶段。

在项目立项阶段,需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

同时,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预算,明确项目的资源需求和风险评估,为后续的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2. 项目组建阶段。

在项目组建阶段,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精心组建项目团队。

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确保团队的高效运转。

3. 项目执行阶段。

在项目执行阶段,需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预算进行管理和控制。

同时,要加强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4. 项目评估阶段。

在项目完成后,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总结项目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提供借鉴。

同时,要对项目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实现项目的最大化价值。

四、实施保障。

为了确保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同时,要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五、总结。

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项目的研发效率和成果质量,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落实,能够为企业的重点研发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一、引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国家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所设立的重大科技项目,其评价工作对于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实施,制定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

二、评价对象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包括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情况、技术创新的成果和应用效果,以及项目管理和合作成效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指标体系1.综合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应包括技术创新指标、项目管理指标和合作成效指标等,旨在全面评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综合绩效。

2.技术创新指标技术创新指标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创新能力指数、论文和专利数量等,用于评估项目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水平和成果产出。

3.项目管理指标项目管理指标包括项目进度、质量管理、经费使用效率等,用于评估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情况。

4.合作成效指标合作成效指标包括国际合作成果、产学研合作效果、人才培养等,用于评估项目在合作方面的成果和影响力。

四、评价方法和程序1.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数据支撑和专家评审等方式,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包括评价准备、评价指标确定、数据收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和意见反馈等环节,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五、结果运用和改进措施1.结果运用评价结果应作为项目绩效考核和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用于优化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等。

2.改进措施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项目组织者和参与者,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项目的改进和发展。

六、评价报告和结果公示1.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目的、方法、过程、结果、意见和建议等内容,是评价工作的重要成果和总结。

2.结果公示评价结果应进行公示,征求广大群众和相关方面的意见,提高评价结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七、监督和评估1.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评价监督机制,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防止评价结果的滥用和歪曲。

2024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4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4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前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简称为“国家计划”)是由我国政府设立的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大计划,旨在促进我国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提升,推动中国经济从“速度”向“质量”转变。

2024年国家计划将继续以引导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多领域的研发支持。

二、申报范围与要求申报范围:申报项目须属于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专项或重大研发专项。

申报分类:分为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前沿技术研究、工程研究与技术研发、创新集体等五大类别。

1.基础研究:对当前科学领域的未解决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和提升科技人才,实施革命性研究。

2.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围绕关键技术需求和行业需求,进行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前沿技术研究:聚焦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颠覆性技术,推动科技方向的战略性突破。

4.工程研究与技术研发:为重大项目、设施和系统的研发提供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

5.创新集体:以团队为单位,针对科研团队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资助支持。

申报要求:项目申报者需具备中高级职称及以上,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

申报项目需要明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在预期成果、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三、申报流程1.申报准备阶段:(1)制定项目研究计划: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项目负责人及团队制定研究计划,包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

(2)报告科研基础:对项目的科研基础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等。

(3)确定项目预期成果:明确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技术创新水平、经济效益等。

2.申报材料准备阶段:(1)编写申报书:按照指定格式编写申报书,包括项目的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等。

(2)准备相关材料:申报者需提交相关的资质证明、研究成果证明材料、项目预算等。

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第三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

项目可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课题。

课题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按照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完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开发任务,服务于项目目标。

第四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遵循以下原则:(一)战略导向,聚焦重大。

瞄准国家目标,聚焦重大需求,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当前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和突出问题,发挥全局性、综合性带动作用。

(二)统筹布局,协同推进。

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地方、各类创新主体在总体任务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实施与监督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强化需求牵引、目标导向和协同联动,促进产学研结合,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三)简政放权,竞争择优。

建立决策、咨询和具体项目管理工作既相对分开又相互衔接的管理制度,主要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遴选资助优秀创新团队,发挥市场配置技术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尊重科研规律,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研发创新自主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编报指南》解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编报指南》解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编报指南》解读为落实《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以下简称11号文)、《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50号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113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文件精神,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算申报工作,使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预算申报要求,避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变形,我们制订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算编报指南》(以下简称《预算编报指南》)。

现将《预算编报指南》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预算编报指南》的制订原则《预算编报指南》是以原“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申报使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和课题预算编报指南》(国科发财字〔2007〕241号)和2016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算编制要求(以上统称“原预算编报指南”)为基础,全面梳理了新的改革要求以及预算编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在制订起草过程中重点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细化实化政策的原则。

根据国家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的改革精神,在劳务费支出范围、间接费用分配、差旅会议费管理权限等方面,对11号文、50号文和《办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细化说明和解释。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

聚焦科技界反映原预算编报要求“过细”的问题,按照新的改革要求,进一步简化预算说明有关内容,调整和完善预算申报书和预算表;针对科研人员反映具体预算支出中的“热点”问题,如科考活动中的车辆租赁费、计算机机时费、项目(课题)结题财务审计费、临床试验费等,予以详细解释。

三是更加契合科研实际需要的原则。

通过对预算科目支出内容解释和例举,强调预算支出应与项目(课题)任务目标密切相关,体现“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原则。

另外,考虑到重点研发计划处于初步实施阶段,随着各项任务的深入开展,在预算支出内容和资金管理方面还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预算支出具体内容将会随之做适当调整,今后还会对《预算编报指南》进行动态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
过程检查更加严格 责任专家参加项目重要节点(年度、中期、示 范线考察等等)的检查,并做出 阶段评估。针 对关键指标,由专业机构现场取样,并委托第 三方检测。监督检查发生的费用由监督主体支 付。 考核评估,分等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特别关注宣传 重大事件:重要节点的会议与学术 活动。 重要成果:取得的理论与技术突破, 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建立全过程嵌入式的监督评估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注重 关键节点目标考核和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绩效。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职责
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强化法人责任。 主要职责: (一)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组织实施项目,履行任务书各项条款,落实配 套条件,完成项目研发任务和目标; (二)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科研、财务、诚信等内部管理制度, 落实国家激励科研人员的政策措施; (三)按要求及时编报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信息报表、科技报告等; (四)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需要调整的事项; (五)接受指导、检查并配合做好监督、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六)履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责任和义务,推动项目成果转化应用。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4、专业机构管理项目的新方法
成立重点专项专家组,每个项目分配责任专家 责任专家代表专业机构全程参与项目的监管,并就项目的执行情况与成果水平向专 业机构建议。针对执行不好的项目,有权利向专业机构建议停止或撤销。 任务书填报的评审确认 专项专家组审核项目任务书,确保目标落地、细化、具体、可考核,能够真正检验 项目实施效果。
坚持“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基本原则”,明晰项目(课题)研究和管理各 方的责权关系,保障科研活动顺利进行。 加强申报立项阶段的组织和指导 加强预算编制阶段的咨询和服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有关单位:为了保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我们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财政部2017年6月2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第三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

项目可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课题。

课题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按照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完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开发任务,服务于项目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赵平
2017.8.21
主要内容
一、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及原则 二、国家相关的管理办法解读 三、实施总体要求与注意事项Biblioteka 一、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及原则
管理原则:坚持“法人负责、分层管理、双线并行”
法人负责
项目/课题牵头单位
➢ 责任主体。 ➢ 坚持“服务支撑与管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组织实施
(5)项目撤销和终止的情况 ✓路线不合理不可行,无法实现规定进度,且无改进办法的; ✓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知识产权纠纷; ✓所需资金、原材料、人员、支撑条件等未落实导致无法完成任务的; ✓组织管理不力或者发生重大问题导致项目无法进行; ✓严重违纪、严重科研不断、不按规定进行整改或拒绝整改; ✓任务书规定的其他需要撤销或终止项目的情况。
变更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项目(含课题)负责人、项目实施周期、项目主要研 究目标和考核指标等重大调整事项,由项目牵头单位提出书面申请,专业机构研究形成意 见,或由专业机构直接提出意见,报科技部审核后,由专业机构批复调整;
变更课题参与单位、研发骨干人员、课题实施周期、课题主要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等重要 调整事项,由项目牵头单位提出书面申请,专业机构研究审核批复,并报科技部备案;
课题承担单位:应强化法人责任,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完成课题任务 目标;课题任务须接受项目牵头单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对项目牵头单位 负责。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项目实施中各单位职责
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切实履行牵头责任,制定本项目一体化组织 实施的工作方案,明确定期调度、节点控制、协同推进的具体方式,在项 目实施中严格执行,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为各研究任务的顺利推进 提供支持。对可能影响项目实施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专业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职责
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强化法人责任。 主要职责: (一)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组织实施项目,履行任务书各项条款,落实配 套条件,完成项目研发任务和目标; (二)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科研、财务、诚信等内部管理制度, 落实国家激励科研人员的政策措施; (三)按要求及时编报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信息报表、科技报告等; (四)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需要调整的事项; (五)接受指导、检查并配合做好监督、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六)履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责任和义务,推动项目成果转化应用。
撤销或终止项目:牵头单位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 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经专业机构核查批准后,依规完成后续相关工作。
对于因非正当理由致使项目撤销或终止的,专业机构应通过调查核实或后评估明确 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纳入科研诚信记录。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监督与评估
评估对象:涉及项目监督评估的,应主要针对事关重点专项总体实施效果的重大项目; 实施机制:建立全过程监督,对重点专项总体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 组织单位:由科技部、财政部会同其他专项参与部门组织开展; 监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科技计划相关管理部门管理科技计划的科学性、规范性,科技计划的实施绩效; (二)专业机构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履职尽责和绩效情况; (三)参与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监督工作的专家,以及支撑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 (四)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落实情况、项目执行情况及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五)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科研诚信和履职尽责情况。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 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 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 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
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管理方式: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
实施原则:
战略导向,聚焦重大 统筹布局,协同推进 简政放权,竞争择优 加强监督,突出绩效
建立全过程嵌入式的监督评估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注重 关键节点目标考核和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绩效。
机构并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课题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应积极配合项目牵头单位组织开展的督导、协调 和调度工作,按要求参加集中交流、专题研讨、信息共享等沟通衔接安排, 及时报告研究进展和重大事项,支持项目牵头单位加强研究成果的集成。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该办法还阐明了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项目申报和立项程序
项目组织实施及验收
✓ 院科技管理:包含技术管理 和财务管理人员;制定适合 国家要求的院科技和经费管 理办法;提供技术和财务双 重指导服务,监督和检查。
✓ 项目管理办、课题负责人及 承担单位:组成技术和财务 两套班子,各负其责,相互 协调。
二、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解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2017.6.22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113号 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国科发政[2015]471号 4.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国科发政〔2016〕97号 5.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技报告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创〔2016〕419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 86号 7.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规定—国科发创〔2016〕70号 8.国家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国科办创〔2017〕25号
理监督并重”的基本 原则。 ➢ 明晰研究和管理各方 的责权关系,建立自 查自纠机制,保障科 研活动顺利进行。
分层管理
项目管理办公室呈上启下
✓ 按照组织架构,各层 级各司其职,充分发 挥权限内的管理作用。
✓ 课题按照项目管理办 的要求,完善管理制 度,确保沟通顺畅, 管理高效。
双线管理
技术管理、财务管理
监督与评估
组织实施
(1)中期检查制度:专业机构组织项目
中期检查,形成中期执行报告。
(2)年度执行报告制度:项目牵头单位
每年11月底前向专业机构报送。
(3)必须调整的,需按程序由系统报送, (4)项目验收应在项目到期后6个月内完
专业机构报科技部审核后,专业机构批复。 成,不得无故逾期。具体要求后面详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