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终审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心理咨询师个人

成长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个人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立足心理咨询师,围绕从事心理咨询的基本条件,从个人成长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第一部分,着重从自我的成长经历对人格特点的影响,以及这些特点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帮助与牵绊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个人的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准备以及如何处理在咨询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希望通过对自己粗浅的分析,对自己的职业成长产生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心理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当时选择这个陌生的专业时,并没有太多的考量,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意识到,这么多年的理论学习,在还没有对别人产生帮助前,先让自己有了改变,这种改变是我所乐见的。她让我变得开放,悦纳自我,情绪稳定;也让我渐渐收敛起偏激的处世观,曾经听过一句话:和谐的人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深刻的内省有关[1]。我们不可能生就一个完美的适合心理工作的人格,但是通过深刻的内省,通过潜心的改变,我们肯定能让自己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提升。

一、自我成长分析

当我健康的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就从父母身上继承了作为人类的基本属性,具备了发展的各种潜力,拥有了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无限可能。而在成长过程中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长

的环境、经历和重要人物的影响决定的。回顾自己27年的生命历程,其中有太多的人和事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因为这些影响,成就了现在的“我”。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平静的农村家庭。从小我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好养的孩子,与主要抚养者爸爸妈妈和奶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没有很强的认生现象。学龄前,一直由奶奶带我,周围热情善良的邻居们在我身上中下了信任、真诚、友好的种子。由于家人的照顾关爱,妹妹的出生,我非但没有产生失落、嫉妒等负性情绪,反倒因为是头生子,使我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更稳定的情绪。总之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我开放、安全的心理环境,让我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实现与他人的良好沟通。

当我进入心理学专业学习,开始更多的审视自我时,我也发现了幸福的童年生活留给我的深刻影响。在与以父母为代表的权威的相处过程中,我的反应模式似乎会退行到童年期。对他们产生敬畏,容易受他们思想、观点和情绪的影响。就像小时候一样,自我中心,觉得他们产生这些情绪,都是由我引起的,不自觉地产生退缩行为。一旦自己的想法遭到否定,马上放弃自我。自从我认识到这个未完成情结后,我一直在努力克服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的非理性的想法和由此产生的负性情绪。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肯定自己的成熟,相信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成熟。

学龄期的优秀和青春期的敏感,让我形成了自信与自卑、张扬与低调并存的性格特点。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这一阶段自我的成功和重要他人的肯定与赞扬,使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养成了开朗、活泼、自信的性格。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飞速发展,“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这些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在我的心中。我开始变得安静、内秀。初中后,面对了更广阔的天地,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与他人的差距,小小的自卑开始在我的心中发芽,但是也是因为这份自卑,原来属于自己的“我”,渐渐开始以别人眼中的“我”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学会了更全面的分析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我。

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共情,学会了理解,收起了了原来张扬的性格,自我的处世态度[2]。

大学四年的心理学学习,引导着我更客观更科学的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我重新回顾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剖析了他在我身上留下的或深或浅的印记。卡特尔16PF等问卷结果显示,我情绪稳定,性格上内外向得分中等,多血质气质特征明显,有时会有为了博得大家的好感,而附和众议的倾向。这些结果基本符合我的自我认知。他人对我的评价多是热情,平和,有较强的责任感,合作良好,人际交往良好,适应环境快。我的亲密朋友和亲人对我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情绪,遇事容易退缩等。

二、职业行为分析

从师范院校的心理专业毕业,成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似乎是我最理想最自然的选择。我喜欢这个工作,站在讲台上,坐在咨询室里,面对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面对一个个真实的心灵,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岳晓东博士曾经说过,一个心理咨询师如果能养就水之“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德行,则必将能带领来访者抵达水一般的自由价值[3]。“上善若水”一直是我一心向往的人生状态,也许我做不到这种善,但是至少能给自己一份安宁的天空。可以说,成就这种结果是我最终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原因,也是我所追求的职业理想。

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学上除了对从事咨询的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素质要求外,更要求咨询人员必须通过教育、训练、研修等积蓄咨询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神圣性、严肃性和有效性。什么样的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呢?不同的学派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个人认为咨询师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外,人格上的培养更为重要。

从我自身角度分析,热情,稳定的情绪,理智的看待问题的态度是我从业过程中的有利因素,我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缺乏成就动机,缺乏领导力等却对我的咨询过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辅导和咨询工作中,我常常失去自己控制的方向,以至于使这次的咨询偏离目标。正是因为认清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我更加注重日常咨询过程中对咨询(辅

导)目标的控制,每一次咨询结束,都及时总结归纳本次咨询的短期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争取下次别犯同样的错误。虽然还不能说完全达到了要求,但是自认为有了一定的改善。事物都是两面的,有弊端就肯定有有利的一面。作为一名教师,在咨询过程中,我既是一个老师,又是一名咨询师,双重身份下,很多人都会产生困惑,不自觉地跨过咨询师的角色,试图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引导学生朝着老师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恰恰违反了心理咨询的原则。也许因为没有过强的控制欲,也许因为我一直以来接受的理论就是来访者中心。我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也就是我的学生。通常对我来说,倾听并且引导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情绪都不是难事。我只是时常需要提醒自己一切为了咨询目标服务。

在学校心理辅导一线工作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中,我与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经历挫折,感受成功,他们的喜怒哀乐纠结着我的情绪,伴随着我的生活。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够快速的从咨询过程中脱离出来,是我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这时,社会支持就显现出了自己的作用。每当觉得自己不能从那些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不堪重负的时候,我的同学也是同仁们,总能为我提供最好的发泄途径。我们一起探讨自己的心理状态,解答彼此的困惑,放松心情。同时,我也喜欢看一些温暖的小散文,来沉淀自己的心情。当我沉静在三毛、刘墉、余秋雨等的文字中时,总能找到安静的港湾。

从第一天学习咨询心理学的那天开始,我们就被告知,不能对心理咨询的效果报有绝对化的,过高的期望。怎么处理咨询效果不显着,来访者症状反复的问题,一直实实在在地摆在我的面前。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考试焦虑的案例,在她高三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似乎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曾经,这个案例深深地困扰着我,也正是因为这一份份困惑,激励鞭策着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准,和抗挫折的能力。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只是我漫长职业道路的开始和一个提高的契机,接下来还有很多路等着我去走。我将在这来得有点早的冬天里,静听花开……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