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城市发展史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PPT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唐代的城市管理
• 唐前期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城市建设有常 设的商业区,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在时间 和空间上突破了坊市制的限制。 • 长安先后建有3个市:东市、西市、中市。 • 洛阳城内设有3个市:丰都、大同、通远。
• 商店只能在市内开设,居民坊内很少有商 业活动。市的交易也有定时,中午打鼓300 下,交易开始,日落打钲300下,交易停止 。 • 中叶以后,坊与坊之间,出现了流动小商 贩。到晚期,开始出现夜市。
第二节 唐代城市的发展
• 唐代城市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广泛。唐代前期有 城市1400余个,到天宝年间,城市数量增 加到1551个。新增的城市多处于我国东南 和西南地区。
• 2、出现了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等城 市数量也增加不少。长安有“世界之都” 之称。洛阳的城市人口在武则天时代达到 了14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 • “扬一益二”
第四讲 隋唐时期的城市
•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时期。这 次统一是建立在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和 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统一事业的完成 使中国封建经济文化出现飞跃发展,中国 进入封建时代的全盛时期,城市发展也进 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节 隋代的城市
• 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30余年,但却是 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城市发展影响很 大。隋朝在总结前代各种制度,继承革新 的基础上,开创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583年
493年 1421-153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20年 800年
84.10
73.00 60.32 50.00 45.20 43.00 57.00 30.44
罗马
拜占庭
300年
447年
13.68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86页)
地理位置特殊
城市规模不同 城市职能特殊 城市性质特殊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地理位置的变化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深圳市位置图
福州市
泉州市位置图
泉州市 厦门市
烟台市位置图
城市地理位置是绝对个性化的特点。
•只有地理位置相似的城市,没有地理位置相同的城市。 •地理位置的个性化,造就了个性不同的城市。
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
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 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
城等
自学第四节内容,要求掌握:
➢ 不能忽视对自然地理位置的关注,并赋予其经 济意义
➢ 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城市交通地理位置 ➢ 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
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 ➢ 城市地理位置要用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
加以分析 ➢ 对若干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三种类型 ➢ 中心地型城市 ➢ 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位置: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 在的东西的总和。 ——(БapaHckun )
–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数理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因素(山、海)
自然地理位置
–具有经济意义的内容
经济地理位置
–国际关系方面内容
政治地理位置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概念: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 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必然 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导论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城市人口比例在总人口中逐渐增加,城市
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中心。
3
•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古代城市之 多、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
4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
2000多年中国城市建设的布局,即:突出 政治中心,强调中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 划布局。城市中出现专门的交易中心—— 市。
38
• 3、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 赵国的邯郸城。
• 4、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
39
第二章 秦汉的城市
•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和初步发 展的时期。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的建立,对中国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而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高度发 展,城市建筑也有着重大的进步,使中国 城市文明屹立于世界城市文明的前列。
32
殷墟特点
• 城市的中心是商朝的王宫建筑群,这时的 宫殿已由单体建筑发展为主从组合的建筑 群。王宫分为三区,北区是王室居住区, 中区是宗庙和处理政务的区域,南区是祭 祀区。三区的宫殿建筑大体上分布在纵轴 线上,初步形成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布 局方法。
• 殷墟未发现城墙。
33
34
周代的城市
周代的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3、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
拜占庭
建设年代 583年 493年 1421-153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20年 800年 300年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宫殿 ) • 雒阳城内有南宫、北宫两座主要宫殿。南宫面积约1.3平 方公里,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南宫是皇帝 议政和受群臣朝贺的地方。北宫位于雒阳城北,略为偏西。 北宫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面积约1.8平方 公里,大于南宫。是皇帝和嫔妃寝居之所。南北两宫均设 四门,二宫之间以复道相连。 4)园林 ) • 芳林苑,位于城北部,与宫城相连。汉灵帝刘宏在宫中建 “裸游馆”,绿苔被阶,引渠绕流,乘船以游。 5)街道与市场 ) • 雒阳城有24条大街,长衢夹巷,四通八达。大街最长达 3000米,宽度一般约40米。城内多树木,桃李生路旁,花 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 雒阳有三市:南市,位于城东外;马市,位于城南外;金 市,位于西城中,此市最大。
第二阶段 确立期 1.时间:约相当于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2.社会特征:共主支配下的广域王权国家。青铜时代。 3.城市类型:王朝都城;方国城;周边邦国部族城。 4.城市特征: • 宫庙一体,以庙为主构成这一时期宫室建制的一大显 著特色。 • 城垣的有无尚未形成定制 • 城市总体布局较为松散和缺乏统一规划
6.吴都建业 吴都建业
• 建业,今南京市。原名秣陵,后孙权改名建业, 取“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之意。 1)吴都建业的原因 ) • 地理位置方面,北依覆周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 淮,东凭钟山西麓,西有冶城和石头城相护,位 置十分险要。 • 吴以水军立国,这里的环境正适合水军的建设。 • 周边地区土地肥沃,水利发达。 • 政治上,东吴统治集团多为吴郡、会稽的名门望 族,在江东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军队。 • 民意方面
盘龙城
安阳殷墟
第三阶段 转型期 1.时间:约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年~前221年) 2.社会特征:列国分立、兼并战争频繁,社 会经济长足进步。 3.城市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促进城 市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功能与性质的巨 大转变。这种变革可归纳为大规模的筑城 运动和城郭布局的形成两大方面。 • 筑城运动:两种形式 • 城郭之构:城郭相连的两城制形式
罗马城市发展史课件
章节重点: 章节重点: 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建设思想 罗马共和时期、 罗马共和时期、帝国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
小结: 小结: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国 1 ) 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 关于理想国 城市) 家(城市)的探求 ① 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的分 类来重整城市秩序。 类来重整城市秩序。 城市居民分阶层, 哲学家、 ② 城市居民分阶层 , 哲学家 、 武 工匠、农民和奴隶。 士、工匠、农民和奴隶。 城市形态为“圆形+放射状” ③ 城市形态为“圆形+放射状”。 城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④ 城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3)庞贝城
庞贝城--古罗马广场
朱庇特神庙
庞贝古城公众生活的中心: 庞贝古城公众生活的中心: 由宏伟的政治、 由宏伟的政治、宗教与商业 建筑物围绕中心广场
长方形会堂与法院的柱廊
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
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 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
2、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4)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P46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 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 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城址选择。必须占用高爽地段, ① 城址选择 。 必须占用高爽地段 , 不占 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 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 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 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 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建筑物选址: ② 建筑物选址 : 应确定建筑物的性质与 城市的关系以及地段四周的现状、街道、地形、 城市的关系以及地段四周的现状、街道、地形、 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城市布局:提到城内用地的划分, ③ 城市布局 : 提到城内用地的划分 , 街 道的布置,并且研究了街道的风向、朝向的关系, 道的布置,并且研究了街道的风向、朝向的关系,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PPT 42张)
图1 古埃及金字塔
图3 乌尔山岳台
由此可见,在城市成为人类永久 性固定居住点之前,它最初只是古人 类聚会的地点。
图2 雅典卫城复原图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形式延续化、永久化,并以能预见和控制某种 规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形式。较之一些小型人口聚落形成的松散的、游 动性的联合形式,它能为人类的繁衍、哺育和防御提供最方便的条件。出身和 住处的基本联系血统和土地的基本联系,这就是村庄生活方式的主要基础。 而人类改造大地正是后来形成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先于城市进行
•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 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
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职能随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而变化。现代化大城市常具有多种职能, 小城镇或不发达地区城镇职能则相对简单。城市的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行政、 文化、教育、科学等企事业是城市职能形成的基础。 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由专业化部门、智 能化强度、职能规模三个要素组成。
• 城市是如今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的世界。城市从无到有,从简 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 同样的发展历程。然而我们从未探究过,它是从何而产生,最初是 怎样的形态,是如何逐渐走到了今天这样的面貌,又是如何与人类 自身息息相关。
• 起源
人类最早的礼仪性汇聚地点,即各方人口朝觐的目标,就是 城市发展最初的胚盘。
的。
图4
半坡遗址
芒福德用磁体来比喻聚居的精神性本质。古人类定期返回一些礼仪性 的聚会地点(墓地、洞穴)进行一些神圣活动,因此,“这些地点是先具备 磁体功能,然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显然,如果把容器隐喻主要当做一 种物质形态意义上的城市隐喻的话,那么磁体隐喻则是纯精神意义上的了。 将磁体功能置于容器功能之上,使得这里的容器隐喻脱离了具体的形态学 特征,而进入一个更符合人类聚居点特性的双重隐喻:磁体—容器隐喻。
[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
“对于一个想要探索欧洲文明的基础的人来说,了解中国的过去乃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城市发展史》的作者,城市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想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938年他在《城市文化》中为世界呼吁城市规划的人文思想因素,几乎整个欧洲的城市设计规划,因他的思想而重新确定方向,而他没有到过中国。
1961年66岁的他写出了《城市发展史》的时候,坚持亲身经历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令他为自己仍然没有到过中国,无法描述东方城市文明而遗憾。
26年后,目光敏锐的中国学者把《城市发展史》引介中国的时候,92岁的芒福德先生已经谢绝笔墨了。
没有东方城市文明的城市历史,不能不说是一部缺憾的历史。
1990年芒福德先生逝世,《城市发展史》在中国正式出版。
1995年纪念芒福德的百周年诞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也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方兴未艾之时。
又过了10年,当75万字的中文版《城市发展史》再版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已然进入令世界震惊的40%以上发展速度,芒福德先生在67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竟然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
”在我们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重读芒福德对非理性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领会他倡导生态保护运动的思想,不禁慨叹。
20世纪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规模空前的灾难和创伤。
1914至1945年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大约有12亿人死于战争,超过了以往历史上全部战争牺牲者之和。
现代技术一方面千方百计避免死亡,一方面又血腥杀戮,让人们苦苦思索人类和谐共处的文。
[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
“对于一个想要探索欧洲文明的基础的人来说,了解中国的过去乃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城市发展史》的作者,城市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想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938年他在《城市文化》中为世界呼吁城市规划的人文思想因素,几乎整个欧洲的城市设计规划,因他的思想而重新确定方向,而他没有到过中国。
1961年66岁的他写出了《城市发展史》的时候,坚持亲身经历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令他为自己仍然没有到过中国,无法描述东方城市文明而遗憾。
26年后,目光敏锐的中国学者把《城市发展史》引介中国的时候,92岁的芒福德先生已经谢绝笔墨了。
没有东方城市文明的城市历史,不能不说是一部缺憾的历史。
1990年芒福德先生逝世,《城市发展史》在中国正式出版。
1995年纪念芒福德的百周年诞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也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方兴未艾之时。
又过了10年,当75万字的中文版《城市发展史》再版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已然进入令世界震惊的40%以上发展速度,芒福德先生在67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竟然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
”在我们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重读芒福德对非理性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领会他倡导生态保护运动的思想,不禁慨叹。
20世纪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规模空前的灾难和创伤。
1914至1945年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大约有12亿人死于战争,超过了以往历史上全部战争牺牲者之和。
现代技术一方面千方百计避免死亡,一方面又血腥杀戮,让人们苦苦思索人类和谐共处的文。
第一讲 城市的起源PPT课件
在某种角度下,一个城市可以象征一个世界, 一个世界也可以浓缩成一个城市。
历史中的城市
城市是什么? 它是怎么产生的? 经历了什么过程? 有什么功能?起什么作用? 我们知道的究竟有多少?未知的又有多少? 城市有一天会消失么? 我们现在的城市出现了哪些问题?
未来城市
历史中的城市
自动化天堂和精神家园
当城市走进科技进步、信息发展布下的自动化陷阱, 被不断的人口爆炸所威胁的同时还有战争、贫困、饥饿、 环境恶化在等待着它。
当设想城市可以被取代,而我们不再需要城市——过 去的城市可以被缩小到一个地下控制中心的规模,我们的 许多精神需要为了适应控制和自动化的需要渐渐消逝。
加泰土丘Çatal Höyük没有街道,所有房子的入口均在屋顶上 面,看来是出于防卫的需要。在顶峰时期,数万平方米内估计有数 千人聚居,有人干脆称之为城市。Anatolia的牛崇拜蔓延到了伊拉 克、埃及、爱琴海、印度、乃至印尼,其象征符号甚至传到了中国, 对于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Çatal Höyük遗址只有一小 部分已经发掘。目前发掘工作由著名的英国后过程主义 (postprocessual) 考古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Ian Hodder主持,相信新 的发现会不断改写西亚农业社会的史前史。
长江流域——浙江余 姚河姆渡聚落遗址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二、原始的居住形式 墓地和圣祠
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穴居: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 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这种大自 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 式。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 建筑也开始出现。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 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 然洞穴。
南昌城市发展史PPT
城市全景沙盘
城市面貌
•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江西省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 重要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 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 地。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 获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 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球十大动感 都会,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 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天香园
谢谢欣赏
Goodbye
作为江西省省会的南昌市是 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 由于历史原因,南昌市的交 通设施没有一个合理有序的宏观布局,城区建筑密集,没有足够的空间。改革 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南昌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缓慢,交通基础设施严重不 足,交通阻塞现象十分严重,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城市建筑
八一起义纪念塔 八一广场中的标志性建筑,高53.6米
南昌火车站 建设于1935年,1936年建成 2006年重建
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汉族建 筑史上无与伦比的的杰作。
•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部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因 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 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流芳后世。
• 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1926 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现在的滕王阁 主阁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是国家级重点风景 名胜区,位于南昌沿江北路与叠山路口的南边, 也是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
世界级 都市候鸟天堂 国家4A级景 区,距市中心八一广场仅4公里,园外 街道上车来车往,天香园内的鸟儿安然 栖息。是南昌人引以为骄傲的自然家园,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园内以江南民 宅艺术为底蕴,集鸟趣、园艺、禅佛、 书法等于一身,湿地、湖泊、沼泽串通 成片,野生候鸟群落共有132个品种, 18万余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的 有关专家一致认定为,这里的鸟类之多、 密度之大、与人之近堪称世界城市之第 一。04年天香园侯鸟被确定为“世界侯 鸟保护研究中心”,被载入“吉尼斯世 界纪录”。这里还是盆景之国,6000株 树桩盆景,它们大多是树龄在100-900 年间的森林古树,赏于园中,总能给人 一种拥抱绿色,回归自然的感觉。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违背客观规律,城镇化大起大落。“大跃进”,各地盲目扩大基本 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上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 家通过行政手段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8年)
3.2 按职能分类
首都、直辖市(北京、重庆) 省、自治区中心城市(成都、长沙) 工矿城市(鞍山、大庆) 交通枢纽、港口城市(郑州、武汉、大连) 特殊职能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 一般县市
3.3 按布局形式分类
块状布局城市(北京、成都) 带状布局城市(兰州) 星座状布局城市(巴黎) 组团状布局城市(宁波、重庆)
(资料来源:沈玉麟,1989《国外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陈双 贺文《城市规划概论》(修订版) 科学出版社 2008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 沙尘暴
智 力 测 验 : 有 几 处 不 同 ?
一座基督教城市在1440和1840年的面貌
(资料来源:[意]L. Benevolo, 2000《世界城市史》科学出版社)
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
城市环境污染 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 居住环境不好 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 交通状况堪忧 堵塞、停车、事故 城市灾害严重 地震、火灾、洪水 社会问题很多 就业、刑事犯罪
3.现代城市问题的特点
参考书目:
陈锦富 《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06
谭纵波 《城市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1出版) 陈友华、赵民 《城市规划概论》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01出版)
缺点:各城镇定义标准相差远,缺乏可比性。
郑州城市发展史 ppt课件
——大郑州的发展
1
概述
PPT课件
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 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 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 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 的工业城市。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 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氧化铝产量占全国总 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 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14
PPT课件
铁路的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兴起
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将郑州 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 发展进程。
1904年3月,卢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1906年2月,陇海铁路郑县段也修建完成,此
时纵横南北的卢汉铁路和连贯东西的汴洛铁路 交会于郑县这个小城,仿佛一夜之间,郑县成 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15
PPT课件
铁路的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兴起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莅临郑州车站视 察,对郑州车站建设作出指示,从此,国家对 郑州车站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站舍不断更新, 站场逐步扩容。
16
PPT课件
铁路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形成
★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京汉铁路改为平汉铁路。 ★ 1945年8月,陇海铁路连云港——天水全线建成。 ★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中原陇海、平汉铁路联合管理委员会成立,建立联合
委员会党委。12月,陇海、平汉铁路职工总会筹委会成立。 ★ 1949年1月31日,郑州成立陇海、平汉铁路管理局,同时成立中共陇平铁路管
理局委员会。3月11日,郑州铁路管理局成立,管辖区东至徐州北,南至汉口,西 至天水,北至石家庄。同时,成立郑州铁路管理局政治部。 ★ 1950年8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郑州铁路局工作委员会。 ★ 1953年2月,成立郑州局纪律检查委员会。 ★ 1954年7月,郑州局接管宝兰线并成立天水分局。12月天水分局划归兰州局管 理。 ★ 1957年6月15日,铁道部郑州铁路管理局改为铁道部郑州铁路局。11月,京汉、 粤汉两条铁路联接,命名为京广铁路。 郑西高铁 一线横连东西 2010年2月6日11时25分,满载旅客的G2003次国产CRH2“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 车,作为郑西高铁郑州的首发列车,从郑州火车站徐徐开出,郑州至西安高速铁 路正式投入运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28张PPT)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
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cn/critique2005-7-29 12:48:15来源:中国房地产报作者:宋俊岭[美] 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2月第一版定价:98.00元ISBN7-112-06973-4目录刘易斯·芒福德的主要作品中文第一版序言原序中文第一版译者序言中文第二版译者序言第一章圣地,村庄,要塞第二章城市的逐步形成第三章先古的形式和典范第四章古代城市的本质第五章城邦的出现第六章市民与理想城市第七章希腊化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都市状况第八章大城市变为死亡之城第九章修道院与社区第十章中世纪的城市状况与城市规划第十一章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第十二章巴洛克的权力结构第十三章宫廷,广场和首都第十四章商业的扩张和城市的解体第十五章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第十六章郊区及其前途第十七章特大城市的神话第十八章回顾与展望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 and its prospects)久被奉为城市科学高级学者必修的经典论著,1989年翻译出版后立即销售一空。
许多读者热切希望再版,今已再次校订完毕,即将由建工出版社出版。
刘易斯·芒福德是西方知识界一位久负盛誉的学者,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纽约长岛的符拉兴镇,1990年元月29日在纽约州达琪郡的阿米尼亚村的家中平安去世,享年95岁。
芒福德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极其关注人类命运和文明的未来质量。
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刚度过灯红酒绿的20年代,许多迹象表明社会进程可能进入萧条。
就在这个时刻,已入“而立”之年的芒福德,以积极干预现制度的誓言开始了自己人文科学理论的研究生涯。
此后的60多年里,他撰写了近千篇论文,30多部专著,对城市、人工环境和历史文明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两届美国总统都曾经为他颁发过大奖。
北京城市的变迁ppt课件
北京城市变迁
1
2
北京城的历史演变图
3
金中都
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金中都占有承上启下的特 殊地位,它是在以莲花池为主要水源的古蓟城旧 址上发展起来的,是北京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即 首都的开端。将大定、贞祐年间的金中都图与今 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 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 区的一部分。其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一带, 西北角在军事博物馆南的黄亭子,东南角在今北 京南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 街。图上金中都城呈正方形,辟十三门,其中会 城门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据载,当时金中 都城墙周长37里余。图中清晰显示了都城、皇城 与宫城嵌套的金中都平面格局。中都的中心位置 是皇城,皇城分宫城和同乐园两个区域。宫城内 有美丽的皇家御用花园鱼藻池。今白纸坊桥往西 的青年湖,乃皇家园林同乐园内的太液池遗址。 自西湖发源的一条小河叫洗马沟,不过数千米, 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湖一河,却维持了金中都 及其前身蓟城近2000年的生存。现在此建有莲花 池遗址公园。
17
和商业中心逐步发 展起来。
场地处于四环与五 环之间,靠近奥运 中心区,具备便利 的城市交通和环境 条件。
如右图,北京城市发展至 今仍依照城市中轴线和长 安街这两条重要轴线进行 扩展。依照这两条重要轴 线,中心区的重要政治文 化
18
12
明清北京城
历史背景 明朝的建立恢复了汉人的地 位,人没有官方等级划分,居住、交易 没有严格限制。清朝同样也是少数民族 建立政权的朝代。宗教信仰浓厚,兴建 寺庙、喇嘛庙。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 家,宗教寺 庙种类比较多,并且由于元 朝的胡同制限定占用地块,新建寺庙没 有严格规划限制,选址不限,随意插入
[课件]城市发展史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PPT
大都市,城市孕育出大量文明成果;重大发现、发
明和创造几乎都与城市有直接关系;城市收藏、保
存、积累、传播、继承、发展人类文明成果。
(4)城市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城市要求其成员参与社会分工,遵守组织规章
制度,实现宏大目标。城市成员既享受城市高品质
生活,又牺牲农耕社会中的自由。
6、城市的基本特征
(1)空间上的聚集性或集中性(根本属性之一) 城市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聚集地。
中石器(1~1.5万年),
生活以渔猎为主,渔民为了 便于捕捉鱼类、贝壳等食物, 渔民大都滨水而居。
居点的特征: (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 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 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 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 等级关系; (3)辟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新石器(5千~1万
年),农业与畜牧业分 离开来,产生了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人类进入 永久定居生活
2、原始的居住形态
• 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 穴居:
•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 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 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 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进入氏族社会 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 始出现。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 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 取代了天然洞穴。
城市通常呈现出与其周围地理与社会环境截然不 同的特征。这种领域的界定确定了我们讨论的所有 问题的对象和范围。
(5)公共的人工环境与人工景观 城市中的所有环境都是人造的或是按照 人的意志改造过的(包括按照人的意志未改
造的)。取代原始自然环境的是:密集的建
筑物、承载车流人流的道路以及间或期间的 广场和绿地。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为分析的方便起见,本节仅讨论前三个阶段,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将放在下一节讨论。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公元前3500到3000年间,先是在尼罗河流域,然后是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早一批城市。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定都在提尼斯,以后又建新都孟斐斯。
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开始了最初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很多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拉伽什等。
这些早期城市国家是由几个地区围绕一个中心城市联合而成的。
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文明共同影响之下,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的赫梯和地中海东部沿岸的腓尼基也开始出现城市。
公元前19与18世纪之交,赫梯人已建有设防城市,以库萨尔、涅萨和察尔帕为最重要。
腓尼基则与两河流域相似,出现很多城市国家,最重要的有乌加里特、阿瓦尔德、毕布勒、西顿、推罗等。
腓尼基诸城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与埃及、克里特等地发生商业往来。
约在同时,东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上也开始出现城市文明。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发源地。
1922年,先是在信德地区的摩亨卓达罗,后在西旁遮普的哈拉帕发现古城遗址,它们统称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的存在时期,估计为公元前2500—1500年,但也有一说上推至公元前3500年,从而使这两个城市成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城市。
哈拉帕时期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但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当发达。
城市有又高又厚的城墙,并占据相当大的面积,如摩亨卓达罗占地达260公顷。
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这两个城市进入繁荣期,人口估计为2万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2500—2000年,出现城市的雏型,公元前2000—1600年间出现城市,我们将在第三节详细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石器(1~1.5万年),
生活以渔猎为主,渔民为了 便于捕捉鱼类、贝壳等食物, 渔民大都滨水而居。
居点的特征: (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 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 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 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 等级关系; (3)辟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新石器(5千~1万
年),农业与畜牧业分 离开来,产生了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人类进入 永久定居生活
故,才能知新二、城市Fra bibliotek起源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提出了4 种有关城 市起源的理论:
• 水力论或环境基础论 • 经济论或市场起源论 • 军事论或防御据点起源论 • 宗教论或宗庙起源论
1、聚落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1.5~50万年),
人类完全以依附狩猎与采集生活, 居住方式主要是穴居、巢居、树 居等,没有固定的居民点,主要 工具为粗制的石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与“市” 逐渐融为一体,演变为当今所谓的城市 ——开放的无“城”的市。
城市定义
地理学: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 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经济学: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 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政治学: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 式相联系的聚合体。
城市的类型(按规模划分)
城市类型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100万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50~100万
20~50万 <20万
城市的类型 1. 王权城市
2. 神权城市
3. 商业城市 4. 军事城市
城市是什么? 它是怎么产生的? 经历了什么过程? 有什么功能?起什么作用? 我们知道的究竟有多少?未知的又有多少? 城市有一天会消失么? 我们现在的城市出现了哪些问题?
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
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由县作为构造 单元
大都市带: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
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
城市群(都市圈):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
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 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 市区的联合体
区域。其首要作用——防御功能。
《古今注》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市的定义
• “市”是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 《说文解字》:“市,买卖所也。”
• 最早的市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固 有“市井”之称。 • 后来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 了集市。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上的方便,市逐渐吸 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并 有固定的位置,这时真正意义的城市才产生。
一、城的定义
• 在中国,“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 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最早 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等一般城市所具 备的物资要素。 • 在国外,“城”最早是一种神祠建筑,用于供奉神灵, 后来演变为用于储藏物品、保护安全的场所。如城堡。 • “城”是指四周有城墙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
原始聚落产生的主要因素:
农作物栽培和家畜驯化(经济)
祭祀活动(文化) ——刘易斯·芒福德
黄河流域——河南新 郑裴李岗聚落遗址
这是一个斜坡式门道 双间式房址,由门道、东 室、西室三部分组成。门 道西南向,房屋分东、西 两间。画面上方较小的圆 坑为储藏室,下方左侧为 灶台,右侧为卧室。在当 时,这应是一座“豪宅”。
城市定义
•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 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 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的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 的社区——亚里士多德 • 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 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也可能是一种气氛, 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其它地域概念
未来城市
自动化天堂和精神家园
当城市走进科技进步、信息发展布下的自动化陷阱, 被不断的人口爆炸所威胁的同时还有战争、贫困、饥饿、 环境恶化在等待着它。 当设想城市可以被取代,而我们不再需要城市——过 去的城市可以被缩小到一个地下控制中心的规模,我们的 许多精神需要为了适应控制和自动化的需要渐渐消逝。 我们可不可以给城市找到一种新的秩序,让其二者朝 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们回顾历史在城市的作用、塑造之下的发展进程, 回溯到城市的起源中去,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温
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 原始社会的固定居民点不同于城市,也并不 是必然会发展成城市。 但是可以从中探索到城市最初的形态,城市 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
这些固定的居民点即初步具有集中的特征 (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资料集中和 剩余产品集中)。
由于定居生活和村庄、聚落的出现,才为城 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部分居民点成为城市 的基础。
学会制作陶器,房屋设计 的造型,吸取了容器塑造 的构思。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聚落的形成因素
1.生产力的因素:生活
出现了农业
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聚族而居、固定的居住点
2.精神和文化因素:
地点固定的行祭祀活动
原始聚落形成
原始社会末期的聚落的特点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选址:背山面水 (农业、渔牧业,非交通;二级台地) 2、功能:分区 (住宅、墓葬地、手工业、仓库) 防御 (壕沟、夯土墙、石墙) 3、布局: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 (以大房子为中心、木骨泥墙、干栏) 4、规模:大小不等 (一般范围较大,最大的20多万平方米)
城市发展史 第 一章 城市的起 源
第一章 城市与文明
• 城市的概念 • 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什么?
城 市?
历史中的城市
两百年以来的欧美文学、一百年以来的中国文 学中,都能找到一种侵入并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 式和精神人格嬗变进程的怪兽,那就是城市。 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城市给了人们一 切新奇和新生活,同时也破灭着原始的田园牧歌 式理想。 在某种角度下,一个城市可以象征一个世界, 一个世界也可以浓缩成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