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
分析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面临的难题。

分析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面临的难题。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下面分析其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作用:1.劳动力供给:农民工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满足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2.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融合,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得以发展,同时推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3.助力经济增长:农民工的就业和消费推动了内需,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工资收入也被很大程度上汇入了农村地区,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面临的难题:1.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不稳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待遇,面临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资源不均衡分配:农民工要面对城市居民的户籍限制、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
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常年在城市从事劳动,农民工在城市面临社会融入的问题,如获得公共服务、社会认同感等。
身份认同和文化冲突也是他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4.就业机会减少: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就业机会减少的问题,从而对农民工的就业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5.家庭分离:由于农民工常年在城市工作,与家人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对农民工和他们家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职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等。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以及改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和社会融入状态。
外出务工人员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外出务工人员现状调研分析报告县是高山地带农牧业结合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外务工经商,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1.6—1.8万人次,劳务输出已成为推动农村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关于坚决打赢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的战略决策部署,准确掌握我县结伴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提高服务精准度,着力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致富一批的目标,县人外出组织专门向心力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社局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初浅对策建议,供县委财政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现状。
我县地处州腹心地带,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44米,辖3镇14乡127个村(社区),全县总人口6.2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3.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1.6-1.8万人左右,实现劳务收入4.07亿。
(二)农村劳动力基本类型1、资源相对分散,总量分布不平衡。
我县农村劳动力82%分布在高半山上,住地迫近城乡地带,交通、通讯不便。
2、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带有的只占20%,80%农村劳动力只有小学文化。
3、就业观念相比滞后,转移就业意识尚需增强。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57%,少部分从事农业生产。
留在第一产业的1.3-1.6万人中,有转移求职意向的少。
4、劳动技能水平低,洞悉绝大部分劳动者没有掌握学有所成。
近年来,虽然通过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开展各种培训,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有所提高,但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劳动技能偏低且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实现稳定就业。
5、培训意向过于集中,且两级分化严重。
劳动力中有培训意向的仅占4%-5%左右,而且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只汽车驾驶、挖掘机、厨师工种有培训需求,对其它专业工种不感兴趣。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社会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两个方面。
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被认为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通常是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因此选择外出务工来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不同于城市居民,农民工通常缺乏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作,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条件较为艰辛。
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和名誉也往往较低,面临着缺乏保障、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也存在一定的社会流动性。
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提升技能,一些农民工能够逐渐摆脱贫困,改变自身的生活境况。
他们利用工作积累的资金,回乡创业或者转行就业,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或发展自己的技能,实现了小康甚至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农民工的下一代也存在上升通道。
随着中国农村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孩子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成为城市中的白领或者技术人员,改善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
然而,农民工现象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民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获得高技能的工作机会,导致他们在社会分层中长久处于底层。
其次,由于农民工的居住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城乡二元分割的现象比较明显,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
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很低,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问题依然存在。
为解决农民工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基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

基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作者:曹辉罡张家彬来源:《卷宗》2015年第05期摘要:当前我国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农民工在为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不凡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和遗留的社会问题也越发引人思考。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问题;分析1 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1.1 科技进步和国家政策致土地对劳动力需求锐减近几年由于化肥在农村的大量推广,使农村播种原料由传统动物粪便、植物秸秆转化为化肥,化肥相对动物粪便具有便捷、产量高、播种方面、对人力依附小等优点,而农家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粪便的搬运且产量低下。
故此广大农村在种植时主要以化肥为主、农家肥为辅,这一方式的转变使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加之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对农村人群的吸引,以及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土地对劳动力需求性进一步减少。
多余的农村劳动力在生活强大压力下不得不转化为农民工进成务工。
1.2 城乡收入差距、生活紧迫随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城市化的推进,在强大劳动力需求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需大于求的市场态势,促使原本城市劳动力价格较高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劳动力价格和需求,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原本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贫乏,全年农作物基本只能维持自给自足,而如今化肥的使用、国家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失业状态。
这个原本就没有经济收入的家庭再添压力;另一方面城市出现了庞大的需求缺口且城市工作一个月就等于农村家庭一年收入,为维持家庭生计、往来酒席、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等压力下,农村人口被迫进城务工。
2 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2.1 农村出现大量的空穴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大由于大量的年轻人都到一、二、三线城市务工,广大农村出现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农民工由于工作原因和出于路费考虑,一年基本只是春节回家小住几日又不能不再次踏上征程。
年迈的老人本身体弱多病,不得不撑起整个家庭。
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精选文档】

基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农民工在为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不凡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和遗留的社会问题也越发引人思考。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问题分析1.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科技进步和国家政策致土地对劳动力需求锐减近几年由于化肥在农村的大量推广,使农村播种原料由传统动物粪便、植物秸秆转化为化肥,化肥相对动物粪便具有便捷、产量高、播种方面、对人力依附小等优点,而农家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粪便的搬运且产量低下。
故此广大农村在种植时主要以化肥为主、农家肥为辅,这一方式的转变使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加之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对农村人群的吸引,以及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土地对劳动力需求性进一步减少。
多余的农村劳动力在生活强大压力下不得不转化为农民工进成务工。
城乡收入差距、生活紧迫随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城市化的推进,在强大劳动力需求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需大于求的市场态势,促使原本城市劳动力价格较高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劳动力价格和需求,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原本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贫乏,全年农作物基本只能维持自给自足,而如今化肥的使用、国家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失业状态。
这个原本就没有经济收入的家庭再添压力;另一方面城市出现了庞大的需求缺口且城市工作一个月就等于农村家庭一年收入,为维持家庭生计、往来酒席、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等压力下,农村人口被迫进城务工。
2.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2.1农村出现大量的空穴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大由于大量的年轻人都到一、二、三线城市务工,广大农村出现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农民工由于工作原因和出于路费考虑,一年基本只是春节回家小住几日又不能不再次踏上征程。
年迈的老人本身体弱多病,不得不撑起整个家庭。
孩子年幼本该享受无忧无论的童年,但却一夜成人,背负照顾老人、操持家政重担。
农村的农民工与外出务工

农村的农民工与外出务工农村是中国人口众多的基层社会组织形式之一,而农民工则是农村地区的重要一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外出务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农村的农民工与外出务工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现状与问题分析农民工主要指在农村地区没有稳定工作的农业人口,在外地务工谋生。
农村的农民工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职业选择受限:由于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工在城市中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如建筑工、清洁工等。
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他们的就业机会较少,待遇也较低。
2. 生活环境艰苦:农民工往往被迫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简陋的住所,生活条件比较差。
由于与家人分隔两地,他们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面临着较大的困扰。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缺乏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旦发生意外或者失去工作,他们很难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救助,增加了生活的不稳定性。
4. 子女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农民工的子女常常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二、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1. 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促使农民工选择在农村就业,减少外出务工的需求。
2. 加强职业培训: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增加他们在城市中的竞争力,提高工资待遇和生活质量。
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福利待遇,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4. 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平等发展。
5. 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建立农民工心理援助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惑。
农民工问题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农民工问题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纷纷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务工。
这一群体被大多数人称为农民工。
然而,农民工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们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关系。
首先,农民工问题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低工资、无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缺乏保障等,使得他们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上都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民工对城市的不满情绪逐渐加深,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不稳定问题,如工人闹事、集体上访等。
其次,农民工问题也对社会秩序和谐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由于农民工多为外来人口,缺乏稳定的居住和工作条件,他们经常被排挤和歧视。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容易导致农民工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冲突,从而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同时,农民工在城市中集聚的现象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很多社会问题和不安全因素都与他们相关。
然而,农民工问题也与社会稳定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农民工的到来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他们用廉价的劳动力填补着城市中一些高端工作的人力缺口,帮助推动了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发展。
同时,农民工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和消费需求,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的维护。
解决农民工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关注和保护力度,推动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此外,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要积极推动融合发展,打破户籍限制,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减少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隔阂。
农民工问题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复杂而微妙。
它既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的现实问题。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够解决农民工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农民工潮流下的社会问题

企业 在雇用农 民工时必须依法签订 劳动合 同。进城农 民工所从 事的 多为城镇人 口所不乐意从事的工作 ,而且工资一般都 比较低 ,如果不进 步用劳动合 同规范用 单位 的行为 ,那么农 民工的收益就更没有保 障 了。这是 企业 ,农 民丁 以及政府都应该重视 的问题 。 ( 三 ) 实行 户 籍 平 等制 ,提 高农 民工 社 会 地位 。 虽然现今提倡 的是人人平 等的社会 ,但现实生活 中却相差甚 远 ,绝 对平等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 但 在具体操作 中可以 以此为 目 标 。从 古至 今 ,等级观念在 国人心 中根深 蒂 固,现代 社会 仍无 法彻底 清 除这些残 留, 农业是 国之根本 ,农民作 为社会底层 的劳动者 ,为社会发展 和稳 定 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当他们迈出脚步走 向城市时 ,却受到各种歧 视 ,传 统社会等级观念 、户籍制度的存在 ,把农 民工推向社会的边缘地位 。这 种差别化极大 的影响农民工积极性 的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也孕育着社会 不稳定因素。减少户籍歧视 ,提高农 民工社会地位成为 当务之 急。首先 是作为政府 ,应当大力推进户籍 制度改革 ,制定城乡一致 的政策 ,逐 步 消除影响城 乡和谐发展的因子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 民工社会 地位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 四 ) 发 展 农 民 工技 能 培训 ,提 高城 市农 民 工 竞 争 力 。 农民 受教育水平平均低 于城市工 ,一是农民本身没有接受足够 的 教育 ,还有就是环境的影响 ,没有适 当的教育条件及硬件设施 ,这 些导 致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农民工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参加多种 多样 而且实用 的技能培训。使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 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只 能从事一些下游职业。因此 , 农 民工技能培训既能提高新一代农 民的受 教育水平 ,还能切实增加农村劳动力 的竞争力 。 ( 作 者单位 :河南 师范 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
农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告通过对农村外出务工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旨在揭示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收入水平、子女教育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引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农村居民。
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经济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本报告力求通过真实案例和数据,全面展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
二、农村外出务工者的生活状态(一)工作环境农村外出务工者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建筑、制造、服务等。
他们通常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以建筑工人为例,他们在高空作业、高温作业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安全隐患较多。
案例:李师傅,45岁,来自河北农村,在北京市某建筑工地从事钢筋工工作。
他的日常工作是在高空作业,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李师傅表示,虽然收入尚可,但工作环境让他感到担忧。
(二)生活条件农村外出务工者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他们通常居住在集体宿舍或租赁的民房中,空间狭小,设施简陋。
此外,由于工作性质,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
案例:王女士,30岁,来自四川农村,在广东某电子厂工作。
她与五位同事共同租住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民房中,生活条件极为拥挤。
(三)社交圈子农村外出务工者在城市中往往形成封闭的社交圈子,与当地居民交流较少。
他们通常与同乡、同事交往,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案例:赵先生,40岁,来自河南农村,在浙江某服装厂工作。
他表示,除了与同事和同乡交往外,很少与其他人交流,感觉自己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
三、农村外出务工者的收入水平(一)收入来源农村外出务工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
根据行业、地区和个人技能的不同,收入水平有所差异。
此外,部分农村外出务工者通过从事兼职、经营小生意等方式增加收入。
案例:张女士,28岁,来自湖南农村,在上海市从事家政服务。
她的月收入为8000元,除了工资外,她还通过兼职赚取额外收入。
大龄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对策

大龄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对策一、主要问题和困难1. 就业难度大大龄农民工由于年龄、学历、技能等因素,相对于年轻人群,就业难度更大。
许多招聘单位对年龄有一定的限制,导致大龄农民工在求职市场上处于劣势。
此外,一些大龄农民工对新技术和新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弱,也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
2. 社会保障不足许多大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但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一些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导致大龄农民工无法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一些大龄农民工在面对疾病和养老等问题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往往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3. 心理孤独感大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务工,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往往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长此以往,大龄农民工容易产生心理孤独感和失落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4. 子女教育问题许多大龄农民工的子女随同他们来到城市生活,但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难度较大。
一些城市的教育资源紧张,加上大龄农民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子女在就学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5. 健康与安全问题大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面临着各种健康和安全问题。
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他们的身体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住房条件差等安全问题也给大龄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对策与建议1. 加强职业培训与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大龄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和教育。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免费职业教育、职业介绍等措施,为大龄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
通过职业培训和教育,大龄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将得到提高,就业难度也将相应降低。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于农村和城市的影响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于农村和城市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一群体的流动,给农村和城市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对于农村来说,农民工进城务工首先带来了经济上的改变。
外出务工的农民通过辛勤劳动,赚取了相对高于农村务农的收入。
这些收入一部分被用于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比如修建新房、购买家电、提升饮食质量等。
另一部分则被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多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望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然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挑战。
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
在一些农村地区,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使得农村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农田可能被荒废或者耕种效率降低。
同时,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老人缺少子女的照顾和关怀,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下降。
在社会层面,农民工进城务工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模式。
传统的邻里互助、家族关系等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农村的社会凝聚力有所下降。
从文化角度看,进城务工的经历让农民工接触到城市的现代文化和观念,他们回到农村时会带来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但也可能导致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冲击。
再来看看城市方面,农民工的涌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付出,他们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城市道路的拓展延伸、环境卫生的维护等,都离不开农民工的汗水和努力。
在经济领域,农民工的存在为城市提供了丰富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城市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他们的消费也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为城市的商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压力和问题。
在社会保障方面,由于部分农民工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完善的社保体系,他们在面临失业、疾病等风险时往往缺乏有效的保障。
农村务工人员对农业劳动力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农村务工人员对农业劳动力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流,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务工。
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乡村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务工人员对农业劳动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务工人员的流出现象农村务工人员的流出现象在近些年变得越来越普遍。
许多农村年轻人看到城市生活的机会和前景,纷纷离开农村家乡,到城市找工作。
这种现象导致了农村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二、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对农村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农田的管理和耕作工作需要人手进行,但由于劳动力的流失,许多农田处于荒废状态。
农业生产的地力逐渐下降,产量减少,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减少。
此外,农民缺乏劳动力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限制了农民创收的机会。
三、农村务工人员的特点农村务工人员在乡村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技能。
他们通常愿意从事较为简单的工作,比如农田管理、耕作、畜牧养殖等。
此外,农村务工人员往往在流动中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经验,使得他们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四、对策之一: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待遇为了留住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待遇来吸引他们回归农村。
农业劳动力的待遇不仅包括工资待遇,还包括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
五、对策之二: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农业技术的培训对于农村务工人员的回归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提供农业生产的前沿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的效益,也可以吸引农村务工人员回归农村,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
六、对策之三:提供创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创业机会和就业环境是吸引农村务工人员回归农村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创业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村务工人员回归农村创业。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社会影响分析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社会影响分析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浮现。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到个人生计问题,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一、经济影响1.1 经济发展农民工的大量流动就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为建设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制造业等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助力。
农民工的就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需求,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促进了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同时,农民工的收入也部分流入农村,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轻了农村贫困的程度。
1.2 收入分配然而,农民工的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的一个痛点。
由于农民工多数为底层劳动者,他们的工资待遇较低,福利保障不完善。
在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的同时,农民工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
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不仅导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社会影响2.1 家庭稳定农民工长期在城市打工,常年离家,往往无法陪伴家人,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许多农民工子女由于长期无人照看,教育资源匮乏,面临较高的流失和失学率。
在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上,城市农民工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家庭的不稳定也会对下一代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社会安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与社会的安全密切相关。
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固定住所和社会保障,他们容易受到欺诈和违法犯罪的侵害。
另一方面,农民工居住条件简陋,暴露在各类安全隐患中,例如工地事故、火灾等。
这些安全问题不仅给农民工个体带来了伤害和损失,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安和恐慌。
三、政策引导针对农民工就业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支持,提高农民工就业的收入、保障和福利待遇。
农民工就业问题与现状的深度分析

农民工就业问题与现状的深度分析农民工是指在农村户籍的劳动者,他们为了生计而流动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和现状。
本文将从农民工就业的背景和现状、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一、农民工就业的背景和现状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工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选择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已超过两亿人,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越来越大。
然而,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首先,农民工普遍面临着低薪、长工时以及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或简单劳动,工资水平较低。
此外,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间过长,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劳动强度大,加班常态化。
同时,农民工也面临着缺乏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等问题,一旦遇到意外或生病,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救助。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原因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这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或简单劳动,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
其次,城市对于农民工的就业政策存在一定的限制和歧视,如户籍制度限制、就业歧视等,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此外,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导致他们在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和技能,使他们具备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其次,应完善城乡户籍制度,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使他们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和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机制,保护他们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2006年XX市启动了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
XX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9.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达到了960.8元,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45%,比XX市水平高6.2个百分点。
截止2006年6月底,全县已有33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共创办企业33个,累计投资840万元,企业总产值1217.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00.4万元,同时还解决了346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劳务经济已成为XX县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笔者分别在山区、丘陵和平坝地区抽选了30户农村家庭,并对这30户农户110名常住人口中的26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典型调查。
一、外出务工人员的现状1、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留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占了较大比重。
26名外出人员的年龄,16-20岁的劳动力1人,46岁以上的2人,21-45岁的有23人。
2、数量逐年增多。
2001年、2003年末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分别为179844人、和196600人,从2001年末到2003年末的2年时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16756人,平均每年增加8378人。
调查的30户农户中,2001年末有外出务工人员25人,占常住人口的22.7%;2003年末有外出务工人员26人,占总人口的23.6%,外出人员较2001年增长4%,平均每年增长2%。
3、平坝地区外出比重较高。
30户农户中,山区、丘陵、平坝各10户。
2003年末外出务工的26人当中,山区有8人,平坝有10人,占平坝调查对象38人的26.3%,是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5%。
从外出人员占当地调查对象的比重看,平坝比山区高5.2个百分点,比丘陵高2.8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一是平坝地区的耕地比较集中,所需劳动力较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
农民工流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农民工流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大量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工作。
这股农民工潮汹涌而来,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农民工流动对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农民工流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民工的涌入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
这使得一些传统工业以及制造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同时,农民工的流动还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他们在城市购买日常生活所需品和服务,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经济增长。
其次,农民工流动对城市就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民工主要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岗位,他们的流动不仅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供应缺口,也使得城市劳动力结构朝着高技能、高收入方向调整。
农民工的流入使得城市的劳动力结构更加多样化,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向高端产业升级。
同时,农民工流动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第一,农民工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这是因为他们的户口并未转移到城市,很多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只对本地户籍学生开放,而农民工子女则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其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这使得农民工家庭的子女在城市求学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
第二,农民工流动导致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加大。
很多农民工没有享受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待遇,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往往以本地户籍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无法完全覆盖农民工。
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最后,农民工流动也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农村地区因为农民工集体外出工作,产业和人力资源流失的问题愈发凸显。
农民工流动加大了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缓慢,经济活力不足。
综上所述,农民工流动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
它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且调整了城市的就业结构。
然而,农民工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育和社会保障问题。
xx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

XX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XX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去年启动了“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
2004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3.92万人,占全区劳动力资源总数的17.23,其中省外2.39万人,省内区外1.53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96亿元,人均年收入在0.5万元以上。
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在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从事生产加工、服务业和建筑业。
劳务经济已成为XX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外出务工人员现状(一)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年劳动力为主,目前留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占了较大比重。
从被调查的26名外出人员的年龄构成看,16-20岁的劳动力1人,占3.9,46岁以上的2人,占7.7,21-45岁的有23人,占88.5,均为青壮年劳动力(见表一)。
表一: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组年龄分组合计16-20岁21-30岁31-45岁46岁以上数量(人)26113102比重()100.003.8550.007.69(二)外出数量逐年增多。
2002年、2004年末全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分别为34500人和39200人,从2002年末到2004年末的2年时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4700人,平均每年增加2350人。
调查的30户农户中,2002年末有外出务工人员25人,占常住人口的22.7;2004年末有外出务工人员26人,占总人口的26.6,外出人员较2002年增长4,平均每年增长2。
(三)素质普遍偏低。
一是文化素质低。
典型调查资料显示,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仅占外出总人数的7.7,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为20人和4人,分别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6.9和15.4,绝大多数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
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一方面,普九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教育事业虽经长期的努力,但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效果不明显。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影响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影响与解决途径农民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一问题涉及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差距、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影响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对农民工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影响1. 城乡差距拉大随着农民工大规模进入城市就业,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农民工在城市聚集的现象导致了城市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城市的发展重心偏向于满足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忽视了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2.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集中居住和工作,形成了社会的特定组群。
然而,由于农民工群体收入相对较低、社会保障匮乏,他们面临的社会风险较高,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3. 农民工家庭破裂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工作,许多农民工无法和家人团聚。
这种长时间的分离对农民工的婚姻和家庭关系造成了压力,导致家庭破裂的现象逐渐增多。
4. 农村经济压力减轻农民工外出工作,带来了一定数量的外汇收入,对农村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农民工工资的回流也为农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生存保障,减轻了农村经济的压力。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工回流家乡就业,减少城乡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包括工资支付保证、劳动合同保障、个人社会保险等。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3. 提升农民工技能和教育水平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机会,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农民工维权机制,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加大对违法用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民工能够享有合法权益。
结语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
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增加收入、增长见识、学到技术,从农村到城市,外出务工农民开始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许多人不喜欢从事农业,不愿留守土地一辈子务农,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在农村,人多地少,农民的收入仍然很低。
外出打工虽然辛苦,但大多仍选择外出务工经商。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xx农民工劳动就业与生活存在的问题(一)克扣、拖欠农民工报酬问题依然存在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报酬支付总体情况大有改善,但少数企业仍然存在克扣、拖欠农民工报酬的现象。
1、农民工被克扣过报酬情况在调查的农民工中,被克扣过报酬的有376人,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两成,其中经常被克扣的占被克扣过报酬农民工的6.18%,偶尔被克扣的占80.09%。
在被克扣过报酬的376位农民工中,有49.26%的农民工被克扣的报酬属于工资收入,有29.33%的农民工被克扣的报酬属于其他补助、津贴、奖金等,还有21.41%的农民工被克扣的报酬属于加班报酬。
2、农民工被拖欠过报酬情况在调查的农民工中,被拖欠过报酬的有397人,占被调查总农民工数的两成,其中经常被拖欠的占被拖欠过报酬农民工的11.69%,偶尔被拖欠的占88.31%。
在被拖欠过报酬的397位农民工中,有69.86%的农民工被拖欠的报酬属于工资收入,有13.18%的农民工被拖欠的报酬属于其他补助、津贴、奖金等,还有16.96%的农民工被拖欠的报酬属于加班报酬。
据调查,农民工被拖欠报酬时间最短的有2个月,最长的达到10年之久,平均是被拖欠了3个月。
被拖欠过半年以下的农民工有359名,占被拖欠农民工数的95.48%。
(二)农民工权益受保障程度明显偏低一是农民工所在单位提供工作待遇较低。
农村劳动力现状与应对

农村劳动力现状与应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现状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到城市找工作。
农村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应对这些现状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现象。
农村年轻人对农村的发展前景不看好,更愿意到城市去谋求发展。
他们外出务工可以改善家庭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外出务工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经济收入来源。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渐加剧。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
农村家庭由于劳动力外出而出现留守儿童问题。
父母常年不在家,导致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受到影响。
家庭的稳定性也受到威胁。
劳动力外出的农民工也面临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待遇不公等。
针对农村劳动力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确保他们的工资和待遇得到保障。
要加强农村家庭的教育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照料和教育。
农村地区应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村公共服务,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发展。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农村地区应注重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农村公共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治理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农村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留守儿童等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农民工在为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不凡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和遗留的社会问题也越发引人思考。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问题分析
1.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
科技进步和国家政策致土地对劳动力需求锐减
近几年由于化肥在农村的大量推广,使农村播种原料由传统动物粪便、植物秸秆转化为化肥,化肥相对动物粪便具有便捷、产量高、播种方面、对人力依附小等优点,而农家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粪便的搬运且产量低下。
故此广大农村在种植时主要以化肥为主、农家肥为辅,这一方式的转变使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加之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对农村人群的吸引,以及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土地对劳动力需求性进一步减少。
多余的农村劳动力在生活强大压力下不得不转化为农民工进成务工。
城乡收入差距、生活紧迫
随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城市化的推进,在强大劳动力需求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需大于求的市场态势,促使原本城市劳动力价格较高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劳动力价格和需求,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原本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贫乏,全年农作物基本只能维持自给自足,而如今化肥的使用、国家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土地中
分离出来,出现了失业状态。
这个原本就没有经济收入的家庭再添压力;另一方面城市出现了庞大的需求缺口且城市工作一个月就等于农村家庭一年收入,为维持家庭生计、往来酒席、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等压力下,农村人口被迫进城务工。
2.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
2.1农村出现大量的空穴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大
由于大量的年轻人都到一、二、三线城市务工,广大农村出现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农民工由于工作原因和出于路费考虑,一年基本只是春节回家小住几日又不能不再次踏上征程。
年迈的老人本身体弱多病,不得不撑起整个家庭。
孩子年幼本该享受无忧无论的童年,但却一夜成人,背负照顾老人、操持家政重担。
2.2 留守儿童监护薄弱,问题青年多、犯罪率高
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农村最为常见的监护方式为年幼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老年人由于体力、种土等对孩子管理薄弱;有的孩子甚至独立生活,基本处于无人监管。
致使监管薄弱,而孩子由于年幼对父母做法无法理解,造成对父母的不满甚至憎恨;另一方面年幼孩子对社会行为和人群好坏缺乏比较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法律的畏惧性,易受社会不良行为和不法分子利用,而父母不在,无法及时的察觉孩子心理、行为的异常,造成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
2.3 夫妻间长时间分居,易造成婚姻危机
在西部农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孩子,由于丈夫的呵护、繁重的家务有时需要他人的帮助,加之一些不法分子的
刻意行为,使农村妇女易受到性骚扰。
丈夫的不在、不理解和不能述说,长此以往将造成婚姻的危机。
2015年央视《普法栏目剧》推出一期类似的事件,其发生地就在西部农村云南;其二,夫妻双方都在城市务工,但很多的都没在同一单位,普遍来说男性多在建筑安装业、女性很多在加工业,夫妻之间为节约和省下房租多半实行分居,夫妻正常生活和沟通极少;再次就算在同一建筑单位由于房屋有限,寝室基本不分男女,这给正常的夫妻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3.关于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建议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村商业化现阶段农村公路、学校等基础设施薄弱,加大其建设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提升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引导农民有现在种植单一转向多样化、经济作为种植。
实现农业产品商业化,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鼓励相关企业到农村投资,引导就地就业
通过税收、政策优惠、补贴等渠道引进外资到农村投资和引导农民创业带动就业,一则可以让农村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二也能为村民带来收入。
完善对用人单位监督,提高农民工住宿条件
对农民工进城后的用人单位进行相关行政监督,鼓励企业建立适当的夫妻房,让农民工夫妻能够拥有一个相对私密的房间。
参考文献:
瑞雪·墨菲著《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
黄平《农民工反贫困:城市问题与政策导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