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
中国远征军 课件讲解
中国远征军 之
第一次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的概念界定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 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 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 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 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 赫战功,1942年以后称为中国驻印军。
原因(缅甸的战略地位)
大撤退
史迪威与罗卓英撤到印度
1、撤回国内的滇西,在怒江东炸毁了惠通桥,与日军隔江对峙,并成 为后来滇西反攻的主力,其中包括著名的松山战役;
2、戴安澜一部在撤退的过程中遭到日军的埋伏,戴安澜身受重伤,不 久牺牲,其部转到腾冲、云龙;
3、杜聿明一部则在野人山迷路,加之森林茂密,虫蚁成群,疫病流行, 连日降雨,伤亡惨重
其它军队的撤退情况。
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人数约10万,到8月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 西的仅有4万。至此,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失败,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 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 亡1.3万余人。缅甸失守。
戴安澜
外辱需人御, 将军赋踩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熊威;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集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补给困难,我军被迫撤出浴血坚守12天的同古阵地。
仁安羌大捷
日军为夺取缅甸西部重要的大油田----仁安羌拟定了作战计 划,并与英缅军队发生了激战(事实上,英军正准备从仁安 羌撤出),致使英缅军第1师全部及坦克营一部被包围于仁 安羌东部地区,水源断绝,粮食殆尽,英军向我军连续发出 求救信号。为解救英军的危机,已经抵达前线的远征军新编 第38师师长孙立人,立即调整部署,以第113团逼近日军阵 地,发起进攻并击溃日军,将油田全部收复,救出被围困的 英军7000余人,汽车100余辆,战马1000余匹,以及被俘的 英、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接着又掩护英缅第一 师向宾河北岸陆续撤退。“三天的苦熬,已使他们狼狈不堪, 他们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眼眶中竟都含着感激的 泪水”。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以少胜多、击溃优势日军, 轰动了英伦三岛,英国政府特向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第 113团团长刘放吾等人颁发勋章。
由《中国远征军》论国共两党抗日战争之贡献
由《中国远征军》论国共两党抗日战争之贡献姓名:班级:学号:专业:201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在七十多年前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历史大搏斗中,中华民族率先举起反法西斯的义旗,奋起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最早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的主战场。
其中,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
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支七十多年前的英勇部队就是中国远征军。
看过《中国远征军》这部四十五集电视连续剧,我对这段悲壮的历史产生了极大兴趣。
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我了解到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军队。
它于1942年三月组建,经过缅北出战的惨败,后撤整训,最后重返缅甸,到1945年1月返攻取胜,历时四年,转战中缅印三国,与英美盟军协同对日作战。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国外作战的惟一战例,也是中、英、美三大国联合作战的首次战例。
中国军队人缅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
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
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
中华民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中华民国为了援助正在缅甸对日作战的英军,保卫滇缅公路这条国际运输大动脉,于1942年3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未到任,后改派罗卓英),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
浅析两次抉择--《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浅析两次抉择--《中国远征军》观后感]浅析两次抉择--《中国远征军》观后感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前半部中,有两处关于决定的故事.,一个是当缅甸战局因英军的退守印度使我军处于被包抄状况,须要立时转移时,身为高等批示官的杜聿铭和孙立人,对所属部队所作的撤退线路的选择.,这一选择,不只关乎几万官兵的生命,也对他二人往后的命运,带来了关键的影响;另外一个是戴安澜在接到撤退的敕令后,代表所总揽的200师对来自两个不合偏向的敕令所作出的选择.,这个选择,决定了200师所有官兵的生命,也铸成了他小我的悲剧结局.,之所以对这两次选择如此有爱好,是因为决定计划的背后,是两种文化背景在起决议感化.,这是两种截然不合的不雅念的较劲,中西文化的差别在这里取得了很好的表现,值得拿出来讲说.,先说说杜聿铭和孙立人的较劲.,本来远征军就是个军令不一的产品,中美英三方各有各的算盘,在退却的时刻,如许的抵触加倍凸起.,杜聿铭是黄埔学生,天然会以领袖的意志为意志,当最高统帅希看他向国内撤退时,固然如许的敕令有些不切实际,因为向云南偏向撤退面对的是千难万险,但他照样尽不迟疑地履行校长的命令,不吝扔掉落所有机械化妆备,进进鬼蜮般的野人山.,最后在付出重大年夜伤亡的价值后,按照统帅部的新命令,终究撤到印度.,孙立人的选择和杜完全不合,他走的是一条价值小,伤亡小的线路,带领所部退入印度.,虽然他也接到撤退回国的命令,但作为指挥官,他按照战地现实情况,做出了本身的剖断.,根据是:兵士的命高于一切.,电视剧中,安排了一个两位指挥官出色对话的场景,我的感到是,编导是站在孙立人的立场上的.,不知道真实的杜聿铭在那一时刻的设法主意是什么,但电视剧中的他,用军人的庄严来证实本身的选择是精确的,看起来有些脆弱无力,被孙立人庄严在心里,他人谁也拿不往一句话就给压住了.,并且接下来孙又跟上一句,话里话外责备杜不爱兵生命.,这或许都是后人的设法主张,昔时的他们未必如此针锋相对.,我倒是感到,汗青上的杜聿铭很有可能用军人要尽对服从命令来应对一切,这符合他的格,那批人都是有愚忠情节的,不像孙立人,受西方影响太深,推敲标题标方法都是洋化的.,在中国这块地盘上,要在宦海中站得住脚,思惟,行动必需要中国特点.,对杜而言,忠于领袖,忠于国度是第一名的,士兵的生命,包含他自己的生命,都是第二位,乃至第三位的.,军事上成功还是掉败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场,这是路线标题.,他昔时的选择,今天参军事上看有些好笑,被很多人责备批驳.,但我认为我们不该该嘲讽他,由于今天我们的身上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影子,只是表示方法和70年前的他们有所不同.,杜做了这样的选择,他的士兵逝世了大半,但他回国后,深受看重,由于这样的情形才是考验一个人最好机会,杜聿铭成功地经由过程测验.,相反,孙立人虽然全身而退,他的部队在印度接收了优胜的演习,随后,重返缅甸,把日本人打的萎靡不振,为中国武士大大地挣回了面子,博得了尊严.,但这一切看在最高统帅的眼里,不只没给他加分,反而加重了对他的排斥.,其实孙将军的终局,早在缅甸撤退这一时刻就已注定了.,这不只是孙立人个人的悲哀,也是我们平易近族的悲痛.,杜聿铭是个典范的儒家信徒,逝世要面子不要命,不但自己不要命,还搭上了几万名他人的性命.,这样的忠,有效吗?孙立人,也是个典型的受西方思惟教导出来的人,他不畏威望,有自力思虑才能,爱护生命,但这样的人在中国社会中,很不被主流承认.,会有很多人认为他背抗军令擅自作主撤退到外国事失节,不像个中人.,当年军中主流不会赞成他,乃至非议他,即就是今天,面对一样情况,也还是会有很多人不赞成他的思虑方式.,两种文明,两种价值不雅的冲突依然在持续.,再说说戴安澜.,电视剧中特别安排了个远征军参谋部的谢孝彰中校来提示他,清楚地,明白地告诉他面临的题目.,并催促他按照顾问部的建议,和孙立人一样,选择一条风险小,代价低的撤退之路.,但作为杜聿铭的亲信爱将,他的选择和他的杜长官一样,都是带有愚忠色彩的服从命令.,没有自己的思虑,也不让他人参与决策,凭一腔对长官的忠诚,就把手下带入尽境,最后连自己的生命也赔了进往.,对戴安澜和200师的命运,我感到很可惜,但也不是不克不及懂得.,作为一个从小接收中国传统文化教导的人来讲,舍身殉难是军人的最高境地.,戴安澜不是傻子,他不是不知道疆场的态势,也不是不知道自己选择的命运,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老长官的号召.,在贰心里,没有其他,只有忠义二字.,对电视剧那两个主角,韩绍功和谢孝彰,来说,跟随戴安澜是他们个人的决定,个人的命运自己掌控,选择和老友一路大方赴逝世也是一件人生快事,这样的行动,我们不但不克不及批驳,还应当歌唱,它表现了人道最美好一面.,但对戴安澜,一个控制浩瀚官兵命运的指挥官来说,仅仅完成自己的忠孝仁义是远远不敷的,他应当推敲士兵的生命.,当年他选择成仁,也是不雅念的问题,贰心里没有士兵的生命.,在我们的文化中,永久没有个人的份额.,戴安澜自己取义成仁后,他身后褒奖无数,至今仍受亿万同胞敬佩.,但他的200师的战死官兵们呢?有谁知道他们的名字?永久的默默无闻.,又有谁知道他们家人的磨难?作为一个指挥员,面临如斯选择时,在推敲自己名节的同时,不该该也考虑一下部属的生命吗?假定讲成仁,我以为,就义自己的个人好处,成全人人的生命,这才是最大的忠,最大的仁.,像孙立人那样,虽然他没把忠义挂在嘴上,但他的行动,就是最大的忠义.,他用自己的一切,换取了切切弟兄的生命.,还能有什么比这样做更有价值的?做军人当学孙立人,历史上的今天:2011-02-07萨尔瓦托勒菲拉格慕优雅燃情配饰2011-02-07。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事迹报告及现存问题的研究
目录一、中国远征军的组建 (02)二、远征军在缅甸的主要战役 (03)1 )远征军第一阶段 (03)1.1同古战役 (04)1.2仁安羌大捷 (05)2 )远征军第二阶段 (08)2.1激战胡康谷地 (09)2.2孟拱谷追穷寇 (10)2.3密支那战役 (11)3.4强渡怒江战役 (12)3.5松山战役 (14)3.6腾冲国殇 (15)3.7三战龙陵 (16)3.8反攻之战 (18)三、关于大学生对远征军的了解程度的调查及数据分析 (19)四、对于远征军纪念碑、纪念馆的问题 (25)五、梦之队的关于远征军问题的建议 (25)六、远征军问题解决后的深远意义 (26)七、相关书籍推荐 (26)八、结束语 (27)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事迹报告及现存问题的研究近些日子,随着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热播,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日事迹,逐渐为人所知!电视剧里国民党部队——“中国远征军”的奋勇抗日的形象似乎与我们熟知的历史差异很大,炮火纷飞的惨烈搏杀中,钢铁与血肉的绞杀中远征军的顽强不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笔,壮哉中国军人,壮哉中国远征军!一、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说到中国远征军,就不得不说一条公路——滇缅公路。
1937年8月,云南省长龙云提出了建设滇缅公路的计划,由国民党行政院拨款建设的滇缅公路,征用20万各族民工(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历时九个月,以每公里三条人命的代价建成通车,全长1146公里。
在抗战初期,自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后,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几乎全部沦陷,由苏联、海外华侨、英、美等提供的援华物资主要经过西北国际交通线、中越国际交通线、中缅的滇缅公路运往中过抗日后方,特别是1941年6月之后,随着西北、中越两条国际交通线由于各种原因被切断,滇缅公路变成了中国抗战的唯一的输血管道!自1939年到1942年三年之中,滇缅公路共运输约50万吨军用物资,15000多辆汽车,以及其他难以统计的各类物资,均被运送到敌后和正面战场上,源源不断的为中国抗战提供动力!为了掐断滇缅运输线,日军出兵缅甸,威胁英法和滇缅公路,同时由于英法在东亚的防卫力量严重不足,于是请求国民政府出兵,组建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抵御缅甸日军以保障滇缅公路的运输!1942年2月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中国远征军
3
3、怎么作战?
4
一、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背景
1、概况与简介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第5军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 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 师长:廖耀湘
第6军 军长:甘丽初 第66军 军长:张轸
新编第38师 师长:孙立人
5
史迪威
蒋介石
6
7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3—1942.8)
兵员 野战炮 迫击炮 坦克车 3辆(其余留 在腊戍待运) 空中支援
11000人
75毫米:20门 100门
无
15
16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8万人 中国驻印军:1.8万人 日军:21057人 中国远征军(滇西):67403人
29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
意义:1、中国远征军英勇善战打出军威,提高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挫败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粉碎了日、德中东会师的战略图谋; 3、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国内 的抗日战争。(中印公路打通了,增加了密支那为空运航线的 中转基地,使中国的外援增加了。)
10
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11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远征军》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远征军的组建、缅甸战役、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贡献以及远征军士兵的生活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战斗历程和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背景和战斗历程;2. 掌握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役中的英勇表现;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背景、战斗历程和缅甸战役;难点:中国远征军士兵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历史地图;3. 相关历史资料;4. 学生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中国远征军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远征军?为什么要组建远征军?2. 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背景、战斗历程和缅甸战役,让学生了解远征军的历史地位和英勇事迹。
3. 例题讲解: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役中的具体战斗为例,分析远征军的战术特点和战斗精神。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教学拓展:介绍中国远征军士兵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后的个体命运。
6. 板书设计:中国远征军组建背景→ 战斗历程→ 缅甸战役7. 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背景和战斗历程;2. 描述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役中的英勇事迹;3. 讨论:中国远征军士兵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对其战斗力有何影响?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相关历史资料,拓宽视野。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通过学习《中国远征军》这一章节,我对我国远征军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远征军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英勇奋战,为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作者:寇琳琳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1期摘要:中缅两国自古以来有着密切联系,在反帝反侵略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与帮助,从而结下深厚情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实现其称霸目标,向太平洋和东南亚扩张,缅甸成为盟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
面对共同的威胁,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和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
三年多时间中,中国先后投入兵力总计约40万人,伤亡约14万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之后撤回国内。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战大后方;国际地位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1-0117-07A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Process and Impact ofthe 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s Fight in BurmaKou Linlin(School of History,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Abstract: China and Burma have had close contact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in modern time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similar historical encounters, in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invasion struggle to support and help each other, thus forming a deep friendship.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expanded into the Pacific and Southeast Asia in order to realize its hegemonic goals, and Burma became a strategic location hotly contested by the Allies and Japan. Facing the common threat,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British army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fascism in Yunnan-Burma and to defend China’s southwestern rear, China set up the 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 (CEF), which went into Burma twice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forces. In more than three years, China had put in a total of about 400,000 troops and suffered about 140,000 casualties, which dealt a heavy blow to the Japanese army, accomplished the task of opening the Yunnan-Burma Highway, and then withdrew to the country. The 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 is a model of direct mili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ts allies, and is also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hinese army has fought abroad since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y wrote an extremely tragic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with their blood and lives.Keywords: 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s (CEF); fight in Burma; the rear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international status抗日戰争时期,为保护中国的西南大后方及国际交通线,同时支援盟军作战,国民政府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中国远征军详解
廖耀湘
• 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 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 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 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 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 10月辽沈战役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 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遭到打击,于1968年12月2 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戴安澜
•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 ,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 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 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 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 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 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 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 )、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 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 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赋诗:“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 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1943 年3月,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 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 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事迹报告及现存问题的研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况》报告报告题目: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事迹报告以及问题研究学生姓名:1413121015 欧玉洁1413121048 任佳兴1413121051 贾羽1413121052 郭余琴1413121053 朱文丽1413121054 颜万福1413121055 雷敏1313121047 吴发威教师姓名:孙中仪完成时间: 2016年11月14日报告成绩: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事迹报告及现存问题的研究一、情况概述(一)、调查背景去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各地也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其中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日事迹,也逐渐为人所知!那就是中国第一支主动对外出击日本侵略军的国民党部队——“中国远征军”。
而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形象似乎与我们熟知的历史差异很大,在炮火纷飞的惨烈搏杀中,这支国民党军队用钢铁与血肉的绞杀了无数妄想侵略我中华大地的日本侵略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笔。
然而,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已经逐渐对这些名族英雄逐渐淡忘乃至毫不知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对此漠不关心,情形令人堪忧。
(二)调查目的大致了解合肥学院大学生对于中国远征军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
进一步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对于民族历史的熟悉度、历史观和对于当前抗战老兵生活状况的关心度。
并以此得出结论,提出有用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的时间地点及调查的对象时间:11月10日至11月14日地点:合肥学院调查对象:合肥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四)、经过以及人员组成1、经过:(1)11月10日中午我组成员到四个年级女生寝室楼下找人填写,晚上又分别到四个年级男生寝室发放问卷调查。
(2)11月11晚,统计数据,分析数据。
11月12日至13日撰写报告并制作ppt。
2、人员组成:欧玉洁、任佳兴负责制作表格以及ppt,贾羽、郭余琴负责撰写报告,朱文丽、颜万福负责统计数据,雷敏、吴发威负责分析数据以及思考结论。
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
探究
说谜语,话抗日
在重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上,有人以 “抗战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为谜面出了一则谜语。谜底 是打一历史人物。结果,在场的中外记者纷纷给出谜底。 美国记者:屈原 苏联记者:苏武 ——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关东军
《中央日报》记者:蒋干 ——蒋介石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华日报》记者:共工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及世界一切 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 ……还有人说:毛遂 ——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华佗 ——中国的抗战拖垮了日本
战略反攻阶段(1945、8—— 1945、9、2)
全
抗
抗日
中国—国—民族—
战 统一 战线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四次会战 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抗
国内意义
战
胜
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
利
国际意义
—
分析:1945年初的国际国内形势。
1945年初,盟军对日本本土作最后总攻击。 图为美军战机轰炸日本重要港口大阪市
周恩来题写了:“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蒋介石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 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 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彭德怀的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英 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当时整个战斗形势,就盟军方面来说:左翼为国军 第6军,当面之敌为敌第18师团;正面为国军第5军,当面之敌为敌第33师团。 新38师在曼德勒,无形中有东西策应的任务。 • 然而,英军第1师防守马圭吃紧,危及盟军右翼在这危急的情况下,新三十八 师师长孙立人下令前往仁安羌解救英军。孙将军巧妙运用各种战术,通过设 置疑兵,虚张声势,又用小部队进行扰乱突击,主攻部队利用山炮,轻重迫 击炮及轻重机关枪的掩护,反复肉搏冲杀。使得日军狼狈不堪最后竟以800多 人的兵力,击败数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从中国军队入 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 万人,日本投入兵力总计30余万,被歼灭18万5千余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 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笔。 • 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 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 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 赫赫战功。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33页PPT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寻找飘荡的忠魂:中国远征军
寻找飘荡的忠魂:中国远征军江淳按:1942年到1944年,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
此战中,由美国装备、训练的中国远征军大放异彩,日寇望风披靡。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200师师长戴安澜:敌军据险阻击,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当时又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进军至茅邦时,流尽最后一滴血,5月26日下午5时40分与世长辞。
年仅37岁。
全军闻之,无不泪下。
——以下正文上联: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明无此壮下联:集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横批:抗战——衡阳抗战纪念城牌坊楹联敬录于此来源:大公网/作者:陈永新自从十年前开始参与关爱抗战老兵活动,关注国军正面战场抗战历史以来,我一直认为:大至国家民族,小至黎民百姓,能享受现在安逸祥和的生活,那是拜七十多年前那场全民抗战胜利所赐,365万忠勇将士的牺牲(其中作战伤亡3227926人,军中病亡422479人),才使中华民族与亡国灭族之灾擦肩而过。
七十多年来,中华大地上一定有飘荡的忠魂在保佑着我们,当年,英勇的父辈舍命搏杀,如今,他们化作飘荡的忠魂,一定在天上深沉地注视着自己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
我们,世世代代欠他们还不完的恩情!所以,这十来年中,我心心念念,想去几个抗战最为惨烈的主战场,凭吊忠魂,祭拜英烈。
但人到中年,忙碌为稻粱所谋,终难成行。
此次觉得不能再拖,抛却一切杂务,一行六人自驾,历时十四天,行程八千公里,带足纸钱、香烛和特意从茅台镇国军忠良之后处定制的中国远征军纪念酒,凭吊六处当年抗日血战地,烧香、洒酒、叩拜英烈,看望老兵,拜会远征军将领后代,终于一偿夙愿。
石牌5月6日,我们日行1000多公里,清晨从浙江诸暨出发,晚上到了湖北宜昌石牌。
观看抗战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的感想
XX支部XXX关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忆峥嵘岁月·惜和平年代”——观看抗战纪录片《中国远征军》(1——7集)的活动心得2015年10月9日“中国远征军”一个或许不为众人熟知的名称,关于它却有一段值得所有人永远铭记的历史,有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
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节目的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共有12集,前7集分别讲铁血远征、解围仁安羌、兵败野人山、整军蓝姆伽、绝地反击、钳形攻击、密支那绞肉机等内容。
其中收集了大量当时的历史纪录片,并穿插当事人的讲述和专家的评论,生动地再现了74年前“中国远征”在缅甸英勇抗击日寇的那段充满悲壮历史。
相比较中国远征军的抗日战场,抗日战争中的国内战场更多地为人熟知,但我们不应该忘记抗日战争中这支为保证抗日战争胜利打下坚实的中国远征军。
他们的伟大举动应该得到认可与肯定,他们同样是英雄,他们的壮举不逊色于国内抗日的主战场。
中国远征军是民国政府为保卫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并支援英军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军队而组建、出国作战的国民革命军部队。
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
这次战争有20万的伤亡代价,大批优秀军官阵亡在远征的过程中,但是它取得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为它的胜利保证了抗日战争中交通的通畅、物资的充足。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向西屛卫英属印度,北部接壤着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日本进攻缅甸试图孤立中国,并且希望以之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在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中国的十万精锐部队开进缅甸以此拉开了远征的序幕,刚出征中国远征军就开始了残酷的战斗,同古战役刚出征就打出了中国军的威风,虽然最终失败,但在戴安澜将军的率领下歼灭日军5000余人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孙立人将军在仁安羌解救了被困日军7000多人也极大地轰动了海内外,这些英勇的中国军队打出了中国人的勇气和信心。
然而毕竟装备质量有限,好景不长就拉开了失败的序幕,英军的节节溃败给中国军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是去了扭转战局的机会,中国军队的大溃败开始了。
中国远征军评论资料,
作为战争戏,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战争场面自然是不容忽视的精彩,此次剧组还请来了《太平洋战争》的特效团队为《中国远征军》打造战争场面。
所以,战争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与画面感都做到了质量的保证。
战争是残酷的,远征军的故事曾经是段被人忽略的历史,纵观全剧,可以看出《中国远征军》展现的更多的是在枪林弹雨血腥的背后,与战争相关联的人性与爱与情。
腾讯娱乐独家解读《中国远征军》的台前幕后战争所衍生的点点滴滴。
够人性,战场见真情《中国远征军》在剧集一开始,并没有落入战争戏的俗套从阐述战争开始,而是用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在第一集就把主角韩绍功军人的高大形象成功地竖立了起来。
在毛淡棉,韩绍功为营救城里两名教师和九个孩子,毅然决定带领士兵冲进日军的包围圈,那一刻,血肉横飞,枪弹如雨林,地崩山裂……韩绍功最终成功营救出孩子,也牺牲了三位战友,他因此被降职发配。
这样的故事开端,点亮了整部戏。
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人性是《中国远征军》中最主要的发展线路。
对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之情的重笔墨,也是《中国远征军》最突出之处。
姚二林的师哥为救他而死的那一场戏,让人潸然泪下,姚二林把分给自己的烟不忘用来祭奠死去的师哥,生与死,一线之距,铁骨铮铮的军人汉字,也不乏人性散发出来的温情。
当杨文排长身中剧毒之后,韩绍功并有因为条件艰苦而放弃他,而是竭尽全力展开了营救。
为了将杨文送回国治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不让放行的机场人员怒目四对用冷枪开路。
即使已经看不到生机,韩绍功仍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他的坚持打动了罗星,最终在罗星的真诚之下,让原本打算远离缅甸的洋医生最终留下来为杨文治疗。
《中国远征军》对战场上的人性之情的把控,远超其他战争片。
够细腻,以小见大剧情催泪一块巧克力,金尼森中校把它递给钦慕已久的罗星小姐,罗星小姐瞅了它一眼,交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韩绍功,韩绍功看了看,把它传给沧桑的工头老郑,老郑以前没见过这玩意儿,趁没人注意偷偷咬掉一小口,再递给正休息的小工甲,小工甲是乡巴佬,带点儿羞涩,把它窝在手心小小地舔了一下,再继续传下去……这一切都发生在印缅交界,营救工人的行动中。
《中国远征军》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远征军分集剧情介绍中国远征军第1集云南滇西:殷殷的红土,坚硬的岩石。
莽莽群山之中,历时十月有余,近二十万妇孺老幼为主的筑路大军,用她们苍老、稚嫩、柔弱的双手和肩膀,创造了世界路桥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上千公里滇缅公路(中国段)的全面贯通。
源源不断的国际援华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运往中国境内,分散到内地的抗日战场。
在上世纪的1938年代,对于积贫积弱的中国而言,这是一条坚持抗战的生命线。
但是,1942年初,随着美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进攻缅甸,这条事关中国抗战成败的血线,却蓦然处在了被彻底切断的危机关头。
中国远征军第2集韩绍功和谢孝彰是一对中年男人,同在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服役。
韩是上校团长,谢是师部中校参谋。
故事开始的时候,远征军已经准备出征缅甸,韩与谢刚刚从缅甸与英军协调联合作战回到昆明。
两人“合谋”,为穿了几年草鞋的韩团官兵私下搞了一千双皮鞋和两千双棉袜,此时谢已经接到调令,将赴重庆军令部战略研究处任上校副处长。
没想到皮鞋、棉袜一事却捅了个大娄子:一是因操作不当,本团某士兵开枪自杀未遂,二是韩绍功们截留的是驻守西北胡宗南部队的军需,所以主导此事的韩绍功面将面临严厉的纪律处罚。
韩与谢虽然性格不同,但多年生死与共(一起参加过两年前的昆仑关血战),让二人情同手足。
为了让谢顺利去重庆上任,韩毅然扛下了所有责任。
谢不情愿连累韩绍功,但最终还是顺从了韩,虽然同是铁血军人,但与韩绍功不同,谢对战略研究有着极高的天分,而谢认为,这一天分只有在重庆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与挥洒。
春节的前一天,谢孝彰启程重庆,韩得到了保留军衔降职为“连长”的处罚。
这可以看做是师长戴安澜对韩的保护,戴安澜亲自向韩绍功宣布了处罚,同时将一支大有来历的“中正”式步枪送给了他的爱将。
中国远征军第3集春节来临,韩绍功上至母亲下至儿子,全家人过了一个团圆除夕。
韩绍功的妻子一年前牺牲,一年来,韩妻的好友、同事何玉姝一直为韩照顾着儿子小桐。
韩母看出端倪,准备在春节为韩绍功和何玉姝订下婚事,但出乎所有人意料,韩绍功却拒绝了何玉姝。
中国远征军的书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远征军的书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第一兵团),是指二战期间中国国民政府与盟军合作组建的军队,旨在抵抗日本侵略者并解放中国。
该军队由训练有素的中国军队和盟军顾问组成,经过严格训练和武器装备的增援后,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
中国远征军的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
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亟需国际援助来对抗日本侵略。
为了强化对日抗战的力量,中国国民政府与美国、英国等盟国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领土上与日军进行战斗,推进日军的防线,并为其他盟军的进攻提供支援和配合。
这支军队在许多重要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缅甸战役、印度作战以及中国南方的战斗等。
在这些战斗中,中国远征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远征军的影响和意义不仅在于其在战场上的表现,更在于其象征着中外合作、团结抗战的精神。
该军队的存在不仅加强了中国与盟国的关系,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抵抗外侮的意志。
至今,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记载和传承仍然存在。
许多书籍详细记录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战斗经历以及个人英勇事迹。
这些书籍不仅是抗战时期的珍贵资料,也是后人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参考。
同时,中国远征军的传承也通过纪念活动、教育教学等形式持续进行,以激励后人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
总而言之,中国远征军是中国国民政府与盟军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军队。
他们勇敢地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并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一笔。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主要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组织:2. 正文部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和组成、任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3. 结论部分:对中国远征军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讨论其记载和传承的重要性。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每个部分的内容:2.1 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本部分将回顾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包括远征军的成立背景、发展过程、起源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剖析 共32页
悲壮
这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一段连历史书上都没有只言片语的历史 一段连他们保卫过的土地上的人们都不了解的历史
他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中国军史上写下了自甲午战争以来最绚丽的篇章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场被淡忘的铁血远征
无论是何种原因 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段用血写就的历史
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第二军 王凌云 第六军 黄杰 史鸿烈 第七十一军 钟彬 第三十六师 李志鹏 第二百师 高吉人
第20集团军 总 司 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五十三军 周福成 赵镇藩
第五十四军 方天 第 八 军 何绍周
驻印军指挥体系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 第1军 (军长) 郑洞国
白 朗 上 校 (战车 指挥官)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返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回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史迪威
蒋介石
蒋介石命令:退回国内(缅甸以东), 大部分经高黎贡 山回国。
在抗日战争后 期中国为了打通滇 缅公路,远征军于 1944年6月4日进攻 位于龙陵县腊勐乡 的松山,同年9月7 日占领松山。
日军工事
远征军反攻缅甸图
远征军入缅作战伤亡对比
第一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时间:1943.4—1945.3 1、作战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返 回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3.总结:
同古保卫战
时间:1942.3.20 地点:同古 作战部队: 中国:第5军 第200师 日军:第55师团
返回
意义:它在军事上
取得的意义不大, 但却改善了盟军以 及对手日本人对中 国军人的重新认识。
日军为实现与德军会师中东的既定 作战计划,占领缅甸全境,切断缅 北中国运输线,威胁印度东海岸。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11集团军
第20集团军
总 司 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 杰
总 司 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二军 王凌云
第六军 黄杰 史鸿烈 第七十一军 钟彬 第三十六师 李志鹏 第二百师 高吉人 第五十三军 周福成 赵镇藩 第五十四军 方天
第 八 军
何绍周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卫立煌指挥反攻缅甸的措施? 1、安抚龙云 2、拜访土司 3、视察江防
卫立煌
(1897.2.16~1960.1.17 ),字俊如,抗日爱国将 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汉族,安徽省合肥人。 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 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
远征军入缅作战伤亡对比
第一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8万人 中国驻印军:1.8万人 日军:21057人 中国远征军(滇西):67403人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
意义:1、中国远征军英勇善战打出军威,提高了
• 200
戴 安 澜 ︓ 黄 埔 之 英 民 族 之 雄
返 回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关于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是在2009年。第一幕是主持人 和摄影师在街头询问,问题都只有一个,“你知道中国远征军吗?” 从十几岁的学生到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的回答都是同样的“不知道”,直到他 们在一个广场上问到一个老人,老人说,“我知道的,但时间太久,忘得也 差不多了。” 就如同这段历史,时间太久,已经没入遗忘的尘埃里。正统的教科书里没有 中国远征军的只言片语,文献也不会有关于老兵凄凉晚年的记载。很多年之 后,在他们回国的路上,后人建起了一座博物馆,一座纪念碑,用来纪念, 他们用血书写出的,悲壮乐章。 再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蒙冤而死时都会说,历史将还我清白。 之后便慷慨赴死。如果他们地下有知,历史也会死去,他们还能死得那么从 容吗? 如此爱修墓的一个民族,如此对祖宗崇敬有加的一个民族,是否该为那成千 上万的殉国者,为那些六十多年前让我们民族免于灭顶之灾的前辈英烈留下 一部完整一些,准确一些的历史和一块石碑呢。 老兵们与历史无冤无仇,而我们的社会如果能有一点微薄的老兵救助基金, 就能让这些风烛残年的衰老军人,在以身捍国六十八年之后真正体验到来自 后代同胞们的些许温暖,让这些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我们的感恩之心带给先 死的殉国者,让他们用最后的微笑原谅偏见给他们带来的创伤。
中国驻印军在进行训练
中国驻印军在进行训练
训练中的中国士兵
训练中的中国士兵
三、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
时间:1943.4—1945.3
1、作战地点:
高黎贡山、松山、龙陵、 腾冲等
2、结局 全面反攻,胜利会师。
1944.2,即将反攻的中国军队在保山阅兵
中国远征军(滇西)指挥系统表(1943.4—1945.3)
第二次远征主要战役
• • • • • • 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是滇 西缅北战役中的一 部分。 在抗日战争后 期中国为了打通滇 缅公路,远征军于 1944年6月4日进攻 位于龙陵县腊勐乡 的松山,同年9月7 日占领松山。
日军工事
远征军反攻缅甸图
孙立人
(1900.12.8— 1990.11.19) 中华民国陆军 二级上将。 仁安羌一战赢 得了国际声誉被 欧美军事家称作 “东方隆美尔”。 被视为国军中相 当另类的鹰派。
返 回
新38师 师长
牺师戴 牲长安 澜 将 年军 中 月将 ︵ 日追 ︐授 在︶ 缅︐ 甸第 茅 邦 村师 1942 5 26
史迪威
蒋介石
蒋介石命令:退回国内(缅甸以东), 大部分经高黎贡 山回国。
史迪威命令:退守印度(缅甸以西),新编第38师退入 印度,接受美式训练,掌握美式装备,改名中国驻印军。
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天时:远征军没有在最佳时间入缅,1941年12月23 日,中英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形成对 日军事同盟。蒋介石多次提出入缅作战,英方不 接受,直至42年2月,日军攻陷毛淡棉,进逼仰光, 英方才请求中国出兵。 地利:缅甸多原始森林,树木高大且遮天蔽日,中 国远征军没有接受过丛林战的训练。 人和:盟军不合作(英只顾撤退,美瞎指挥,缅甸 人的抵触。) 返回
兰姆伽集训
• 兰姆伽小镇位于远离雷多的印度中部,属比哈尔邦兰溪市管辖, 处在加尔各达到新德里铁路的途中,交通便利但人烟不稠密, 用作训练营地十分合适。这里原是英国当局为安置从非洲战场 捉来的意大利俘虏而修建的战俘营,范围达30平方公里,各种 设施相当完善。镇内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军用卡车可以任意开 到野外训练场任何一个角落,还有游泳池、电影院等,可见西 方发达国家的士兵所享受的生活质量,与中国士兵有多么大的 差距,即使只是座战俘营,也远比中国的军营豪华气派。基地 里密密麻麻地建造了二十多座军营,床位多达三万多个,轮训 史迪威想象中的10万中国军队绰绰有余。基地的四周有成串的 起伏的小山,也有成片的茂密森林,夜间还有群狼出没,但很 快就被一天比一天激烈的枪炮声赶跑了。 • 担任训练中心主任的是美国麦凯布准将,总教官阿姆斯上校, 下面有一大群美国军官在负责方方面面的工作。决心在缅甸报 日本人一箭之仇的史迪威,甚至把自己的儿子小乔和女婿布鲁 克也都调到了兰姆伽,参加到火热的训练高潮里来。
时间:1942.3——1942.8
作战地点:同古(东瓜)、叶达西、仁安羌、棠吉 (东枝)、腊戍、密支那、惠通桥。 参战部队:中国:第5军 第6军 第66军 日本:第55师团 第56师团 第33师团等 1、战役: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2、结局:
以失败而告终,远征军被迫全部撤退。一部分退入印度, 大部分经野人山和高黎贡山陆续撤退到滇西。
缅 甸 的 重 要 性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 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 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 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 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二、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挫败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粉碎了日、德中东会师的战略图谋; 3、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国内 的抗日战争。(中印公路打通了,增加了密支那为空运航线的 中转基地,使中国的外援增加了。)
抗日英雄
• 孙立人
• 戴安澜 • 等等
——相关资料 【小说】 《怒江之战》——南派三叔 《青囊尸衣》——鲁班尺 《雾隐占婆》——天下霸唱 ……………………………… 【纪实类】
《中国远征军史》
《虎出南亚》《入缅战记》 《血祭野人山》《驼峰航线》
………………………………
【记录片&电视剧】 凤凰大视野· 中国远征军
探索发现· 中国远征军
我的团长的团
Keywords 被遗忘的历史
悲壮
这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一段连历史书上都没有只言片语的历史 一段连他们保卫过的土地上的人们都不了解的历史 他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中国军史上写下了自甲午战争以来最绚丽的篇章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场被淡忘的铁血远征 无论是何种原因 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段用血写就的历史
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古来征战几人回——勿忘中国远征军
驻印军指挥体系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 第1军 (军长) 郑洞国
白 朗 上 校 (战车 指挥官)
黑 格 准 将 (中美 混合 突击队)
( 5307 混成旅) 梅 利 尔 准 将
新编第6军 (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30师(师长) 潘裕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