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10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l.2005 Vol.12 No.7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崔剑巍,胡义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 201203)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5304(2005)07-0102-03 古代医家对饮酒引起的机体损害有较为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并将其归纳在“伤酒”、“酒病”、“饮酒中毒”、“胁痛”、“酒癖”、“酒疸”、“酒臌”等论述中。
现代研究证实,酒精在人体内主要由肝脏代谢,其造成的损害也以肝脏损害为多,故将其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轻症酒精性肝病[1],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
由于酒精性肝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其后期肝硬化的难治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也是研究的热点。
1 病因病机中医理论认为,酒为大热有毒之品,过饮之必伤及脾胃肝胆而引发疾病。
《本草纲目》曰:“少饮则和气血,……多饮则杀人顷刻。
”《诸病源候论》认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
”《景岳全书》曰:“少年饮酒无节,多成水臌。
盖酒为水谷之液,酒入中焦,必求同类,故直走血分。
”《症因脉治》有“酒胆之因,其 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胆之症成矣”;《张氏医通》曰:“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之湿热伤脾。
胃虽受谷,脾不运输,故成痞胀。
” 综合历代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的病因可概括为:过量饮酒之后,湿热毒邪蕴结体内,损伤肝脾,致肝之疏泄与脾之运化功能失职,肝郁脾虚,气血不和,痰浊内生,气血痰湿相互搏结,停于胁下,形成积块(酒癖)。
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特征、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进展

C ne r o —netu i r i ae, 0 opt f I B in 0 0 9 C ia etro n Ifc os v s ss 3 2H si l A, e ig10 3 , hn f N i L eD e aoP j
孙 颖, 田 辉, 李保 森 , 正升 邹
【 摘要】 酒精性肝炎 的诊 断有 赖于长期 、 大量 饮酒史 , 出现黄疸并且除外其 他可能弓 起肝炎 的病 因。笔者对酒精性 肝炎的 I 临床 特征 、 断 、 诊 预后判 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 关键词】 酒精性肝炎 ; 临床特征 ; 诊断 ; 预后 ; 治疗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7 55 【 文献标 志码】 A
o t e o sb e c u e fh p tt . h sr v e o u e n t e p o r s fa c h l e a i si l ia r s n ain d a o i, r — foh rp si l a s so e ai s T i e i w f c s so r g e so o o i h p t i n ci c p e e t t , ig s p o i h l c t n l o n s g o i n h r p . n ssa d t ea y
乃 至 死亡 的临近 。
资料显示, 成人群体 中酒精性肝炎 患病率为 4 %~ . 3 65 ” . 。酒精 性肝 炎 占同期 肝 病住 院 患者 的 至 19 . 2 9 6年 的 2 - ; 1% 3 在 我 国 因酒 精 所 致 的肝 损 害 已经 成 为 一个 不 可 忽 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酒精 性肝炎的临床特征、 诊 断 、 后判 断和 治疗进 展进 行 综述 。 预
最新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酒精性肝病治疗含药物治疗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是: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1.戒酒完全戒酒是酒精性肝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侧。
戒酒可改善预后及肝组织学损伤、降低门静脉压力、延缓纤维化进程、提高所有阶段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生存率。
主动戒酒比较困难者可给予巴氯芬口服。
乙醇(酒精)依赖者戒酒过程中要及时预防和治疗乙醇(酒精)戒断综合征(可用安定类镇静治疗)。
2.营养支持: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67 69]o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主要补充蛋白质热量的不足,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应考虑夜间加餐(约700 kcal/d),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骨骼肌容量。
韦尼克脑病症状明显者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
3.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28 d的生存率,但对90 d及半年生存率改善效果不明显。
(2)美他多辛可加速乙醇(酒精)从血清中清除,有助于改善乙醇(酒精)中毒症状、乙醇(酒精)依赖以及行为异常[72-74]从而提高生存率。
(3)S一腺苷蛋氨酸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可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双环醇治疗也可改善酒精性肝损伤。
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及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4)抗肝纤维化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常伴有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故应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
目前有多种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或方剂,今后应根据循证医学原理,按照新药临床研究规范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并重视肝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客观评估其疗效和安全胜。
(5)并发症处理积极处理酒精性肝硬化的并发症(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发性细菌陛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细胞肝癌等)侧。
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则伤神耗 血 , 胃亡精 , 损 生痰 动火 。 。梁卫 等[ 提 出酒 味苦 、 ” 2 ] 甘、 , 辛 大热有毒 , 嗜酒 日久 , 损及脾 胃, 伤及肝 胆 , 热毒 内生 ,
酿湿生痰 , 阻气 滞 , 行不 畅 , 痰 血 酒毒 、 湿热 、 血 、 瘀相 搏 气 痰
21 年第3 卷第 2 00 1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6 7
酒精性脂肪肝 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雷晓梅 ,龚 枚 ,董洪娟 ,唐 苗 苗
( 成都中医 1 . 药大学2 7 0 级研究 0 生。 四川 成都 6 0 ; . 1 7 2 成都中医 学附 05 药大 属医 化内 院消 科, 川 成 6 05 四 都 1 7 0 )
关键 。刘喜民等_ 研究显示 湿热 内蕴是 其发病 的原 因 , 5 ] 瘀血
枳术汤主之 。所述的证候类似脂肪肝 。故 根据其临床表 ”
阻络是其发病 的关 键。贾静鹏 等_ 提 出长期嗜酒 必致 酒毒 、 6 ]
湿热 、 痰浊 、 瘀血蕴结 于肝 , 累及脾 胃, 即本病的共 同病理 并 此 基础。综上所述 , 多数医家认为 AF L的 主要 直接 病因是过量 饮酒 , 湿热 、 痰浊 、 气滞 、 瘀血是 为其发 病 的关 键环 节 , 病位在
轻、 中度肠上皮化生 1 9 1 例临床 观察 [] 河北 中医药学报 ,0 7 J. 20 ,
2 ( ) 9 2 2 :.
11 病 因病机 .
本病因为长期持续性或短期 的大量饮酒 。结合其病 因与发病
[2李 琦 , 13 沈俊 . 性 萎缩 性 胃炎伴 肠 上皮 化 生 18例 的辨 证 治 慢 0 疗 []上海 中医药杂志 ,9 7 ( 1 :7 J. 1 9 , 1 )2 . [ 3张子理 . 1] 中医辨 证治疗 胃癌 前期病 变临 床观察 E ] 北 京 中医, J.
酒精性肝病治疗进展

酒精性肝病治疗进展徐亮(综述);宓余强(审校)【摘要】酒精性肝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肝病之一。
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
过量酒精摄入是导致人体疾患的主要原因,重症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为该病治疗的重点和热点。
Child-Pugh分级、Maddrey判别函数、MELD模型、GAHS评分、年龄-胆红素-INR-肌酐(ABIC)评分及Lille评分可较好地预测预后,评判疗效。
肝移植仍为终末期酒精性肝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liver diseases.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SAH)and the control of alcohol abuse are the hot spots in this field. Child-Pugh class,Maddrey discriminate function, the 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Glasgow alcoholic hepatitis score,age/bilirubin/INR/creatinine(ABIC)score,and Lille score system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AH.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still the major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LD at end-stage illness.【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肝功能评价模型;糖皮质激素;治疗【作者】徐亮(综述);宓余强(审校)【作者单位】300192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二科;300192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二科【正文语种】中文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肝细胞内的脂肪沉积,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1],是西方国家晚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
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从病因病机研究、肝病机制研究、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这几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对于延缓酒精性肝病的进展,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更高质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1]。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
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
笔者对近几年来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研究尽管临床指南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但酒精性肝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却经常与饮酒量不成正相关。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并且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其病因病机显得十分必要[2]。
《黄帝内经》记载“酒性苦热”,《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以酒为浆,半百而衰”,《新修本草》指出“酒,味苦,大热有毒”,《诸病源候论》认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症因脉治·内伤黄疸》有:“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疸之证成矣”,指出了酒疸的成因及病理。
酒精性肝病治疗进展

化, 在严 重酗 酒 时可诱 发 广泛 肝 细胞 坏死 , 甚 至肝 功 能衰 竭【 1 ] , 是西方 国家晚期肝病 的最 主要原 因。我 国成人群体 酒
精性肝病 患病率 为 4 - 3 %~ 6 . 5 %[ 2 . s l , 呈 逐年上 升趋 势『 4 I 。 已成
为我 国一个 不可忽 视的 问题 。 本 文对 A L D治疗 的研究进 展 情 况介绍 如下 。
判别 函数 、 ME L D模型 、 G A H S评分 、 年龄 一胆 红素 一 I N R 一肌酐( A B I C ) 评分及 L i l l e 评 分可较好地 预测 预后 , 评 判疗
效 。肝移植仍 为终 末期酒精 性肝病的主要 治疗 手段 。
【 关键词 】 酒精性 肝病 ; 肝功能评价模型 ; 糖皮 质激素 ; 治疗
h e p a t i t i s( S AH)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o f a l c o h o l a b u s e a r e t h e h o t s p o t s i n t h i s f i e l d .C h i l d — P u g h c l a s s , Ma d d r e y d i s c r i m i n a t e f u n c t i o n ,
【 摘要 】 酒精性肝病是影 响人们 健康 的常见肝病之 一。 积极预防 、 合理治疗可 以有效地控制病 情进展 。 过量酒
精摄 入是 导致 人体 疾患的主要原 因 ,重症酒精性肝病 的治疗 为该病治疗 的重点和热点 。C h i l d — P u g h分级 、 M a d d r e v
实用 肝脏病杂志2 0 1 4 年 1 月第 1 7 卷第 1 期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方案

酒精性肝病诊断指南酒精性肝病诊断指南2006 年 2 月订正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是因为长久大批喝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早期往常表现为脂肪肝,从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引发宽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有的肝脏疾病之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壹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于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本《指南》。
此中介绍的建议所依照的凭证等级共分为 3 个级别 5 个等次,见表 l ,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表 1 介绍建议的凭证分级凭证等级定义I随机比较试验II-1非随机比较试验II-2分组或病例比较剖析研究II-3多时间系列,显然非比较实验III专家、威望的建议和经验,流行病学描绘本《指南》旨于帮助医生对酒精性肝病诊治作出正确决议,且非强迫性标准;也不行能包含或解决该病诊治中的全部问题。
所以,临床医生于针对某壹详细患者时,应充足认识本病的最正确临床凭证和现有医疗资源,且于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向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拟订合理的诊断方案。
因为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快速,本《指南》仍将依据需要不停更新和完美。
壹、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1.有长久喝酒史,壹般超出 5 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批喝酒史,折合酒精量> 80g/d 。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要素的影响。
酒精量换算公式为: g= 喝酒量(ml)×酒精含量(%) × 0.8 。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跟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谷氨酰转肽酶 (GG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均匀红细胞容积(MCV) 等指标高升,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显然降落,往常 4 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AST/ALT>2 ,有助于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1-06-23T11:21:36.09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丹1于浩2 [导读] 高热量饮食可减少酒精性肝炎死亡率[4]。
所以,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提供良好的营养治疗。
张丹1于浩2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54-02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过度饮酒,乙醇及其衍生物乙醛使肝细胞造成反复的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引发酒精性肝病(ALD)。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嗜酒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日益上升,在饮酒中已达6.1%[1],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2]。
据统计,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病率超过50%。
因此,如何防治酒精性肝病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本文对近年来ALD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ALD的治疗原则:戒酒和营养支持,减少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并发症。
1戒酒
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3]。
轻度脂肪肝戒酒可明显促使肝细胞修复,戒酒数周后可使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完全恢复;对酒精性肝炎及轻微肝纤维化可阻止其发展,可降低门脉高压,对其恢复逆转具有关键作用;但对已发展肝硬化者,戒酒也难逆转。
在戒酒过程中,应注意戒断综合症的发生,出现戒断综合症时,可减量应用安定类药物,患者狂燥时可静脉给予镇静剂,但需维持有效的心血管呼吸功能。
2营养支持治疗高热量饮食可减少酒精性肝炎死亡率[4]。
所以,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提供良好的营养治疗。
除有禁忌症(肝性脑病、腹水、水肿等)外,均给予高蛋白(100g/d),高热量(2500~3000kcal/d)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C、K和叶酸。
可通过调整饮食成分减轻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3药物治疗 3.1皮质类固醇激素:激素可抑制乙醛所引起的免疫损伤。
荟萃分析提示类固醇激素在严重酒精性肝炎中能改善短期生存率。
但并发消化道出血、急性感染、胰腺炎和糖尿病未控制时禁用,而当患者伴有脑病、凝血障碍、WBC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和腹水时可适当应用。
激素对轻中型病例无明显效果,而对是否延缓肝硬化进展及改善长期生存率尚不明确。
3.2秋水仙碱(colchicine):秋水仙碱抑制白细胞游走,可减轻实验性动物的毒性肝损伤。
在酒精肝病的治疗中,临床观察需要长期(>30个月)才有效果。
3.3丙基硫氧嘧啶(PTU):可以抑制机体的高代谢状态,减少肝细胞的氧耗,理论上PTU对急性酒精性肝病有益,但是一项荟萃分析未能显示对重症酒精性肝病的生存率、肝脏病发症及组织学有任何效果[6]。
3.4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每日静滴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12小时治疗3周,肝功能可有改善,但需监测血糖,防止发生致命性低血糖。
3.5抗内毒素剂:酒精性肝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内毒素血症。
酗酒的患者肠道革兰阴性菌增加,这是内毒素的主要来源,造成肝脏的损伤。
同时激活的库普弗细胞使肝细胞对氧的吸收增加,肝细胞表面的氧张力下降,使肝组织缺氧,加重肝脏的损伤。
肠道抗生素(如多黏菌素B和新霉素)用于酒精性肝病可抑制肠道菌群的数量,使内毒素血症减少,库普弗细胞激活减少,可改善肝功能,使肝病理学评分下降。
3.6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苷肽、牛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r-月见草、硒有机化合物等,有能可减少氧应激损害及脂质过氧化诱致的肝纤维化,可解决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毒性。
3.7S-腺苷蛋氨酸:通过质膜磷脂和蛋白质的甲基化影响线粒体和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微黏性,通过转硫基化增加肝内谷胱苷肽,硫酸根及牛磺酸水平。
在脂质饮食中,添加外源性的S-腺苷蛋氨酸可部分纠正和减轻酒精性的肝损伤。
主要是改善线粒体的损害。
缪锟等报道,S-腺苷蛋氨酸对酒精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应用时间较长,价格较昂贵。
3.8多不饱和卵磷脂/磷脂酰胆碱:酒精性肝病中肝细胞线粒体磷脂缺乏,提供足够的磷脂可减轻酒精所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有研究表明多不饱和卵磷脂不能阻止肝细胞中乙醇所致的线粒体异常,但能明显减轻肝纤维化。
其似乎可能通过增加肝胶原降解而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3.9降脂药:目前对降脂药在酒精性肝病中的治疗价值有争议。
许多降脂药可能趋使血脂更集中于肝脏进行代谢,反而促使脂质贮积并损伤肝功能。
最新研究发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丁可抑制肝Ito细胞的增殖,且可改善持续饮酒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代谢紊乱。
3.10抑制肝纤维化的中药:我国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慢性肝病已有悠久历史,如桃仁、丹参、当归、汉防已甲素、何首乌、姜黄、枸杞子、泽泻、黄芩、黄精、大黄等,经临床验证有改善肝功微循环,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胶原纤维的产生或增强胶原酶活性等作用,有助于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
4其他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后期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其治疗与其他原因肝硬化类同。
5肝移植终末期酒精性肝病应考虑肝移植。
移植前需戒酒3~6个月。
还需评估特异性酒精性诱致的其他疾病和并发症。
在欧美,酒精性肝硬化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之一,术后1年生存率为66%~100%,与非感染性良性肝病患者无明显区别,术后死亡的并发症主要是脑病。
总的来说,严格终身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首要措施,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愈后良好,戒酒和高蛋白饮食治疗可完全恢复;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如能及时戒酒,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多数可使临床和病理表现明显改善,近年死亡率由30%降至15%~8%,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硬化愈后较差,应以预防为主。
终末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缺乏特效治疗,病死率较高,推荐肝移植治疗。
参考文献
[1]鲁晓岚,陶明,罗金燕等.饮酒与肝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杂志.2002,10(6):467-468
[2]江正辉,王泰龄。
酒精性肝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11
[3]张福奎,张俊勇,贾继东.酒精性肝病的治疗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72-873
[4]张尚文.高热量饮食减少酒精性肝病的死亡率.国家医学情报.1994,15(12):6
[5]Nanji AA,Sadrzadeh SM,Yand EK,et al.Dietary saturated fatty acids:a novel treatment for alcoholic liver disease.Gastroenterology,1995,109:547-554 [6]Ram baldi A,Gluudc,colchicine foe alcoholic and nonalcoholic liver fibrosis and cirrhosi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w,2001, (3):CD002148
作者单位:124000辽宁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1 124000辽宁省盘锦市中医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