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一节地下水的补给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补给研究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条件与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来源有天然与人工补给。天然补给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和来自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水补给有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人工补给(利用钻孔)。

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存在活塞式与捷径式两种(见图7-1):

活塞式下渗是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如图7-1(a)。

图7—1活塞式与捷径式下

渗(a)活塞式下渗;(b)捷径式与活塞式下渗的结合

图7—2 降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

—残留含水量;—饱和含水量

活塞式下渗过程:

a)雨季之前()时,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如图7—2(a)所示,近地表面水分出现亏缺。

b)雨季初期~时,入渗的降水首先补充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的亏缺部分,如图7—2(a)和所示。

c)随着降雨的继续,多余的入渗水分开始下渗,近地表面出现高含水量带,水分分布特征如图7—2(b)时的状况;如果连续降雨高含水量带将向下推进,如果此时停止降雨,高含水量带的水分向下缓慢消散(如图7—2(b)所示)。

d)停止降雨后,理想情况下,包气带水分向下运移最终趋于稳定,不下渗也无蒸发、蒸腾时,含水层获得补给,地下水水位抬升,此时均质土包气带水分分布如图7-2(c)所示。

活塞式下渗是在理想的均质土中室内试验得出的。实际上,从微观的角度看,并不存在均质土。尤其是粘性土,捷径式入渗往往十分普遍。

捷径式入渗:当降雨强度较大,细小孔隙来不及吸收全部水量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并沿下渗通道水分向细小孔隙扩散。存在比较连续的较强降雨时,下渗水通过大孔道的捷径优先到达地下水面。如图7-1(b)所示。

捷径式下渗与活塞式下渗比较,主要有两点不同:

(a)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先到达含水层;

(b)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通常情况下,砂砾质土中主要为活塞式下渗,而在粘性土中则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

(2)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

落到地面的降水,归根结底有三个去向:转化为地表径流,蒸发返回大气圈,下渗补给含水层,如图(7-4)。

由下渗过程可知,渗入到地面以下的水不等于全部补给含水层的水。其中,相当一部分水滞留在包气带中构成土壤水,通过土面蒸发与叶面蒸腾的方式从包气带水直接转化为大气水。

以平原地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水量表达式:

式中:——降雨入渗补给含水层的量,mm;

X——年总降水量,mm;

D——地表径流量,mm;

——包气带水分滞留量,mm;

则,α称为降雨入渗系数,即每年总降雨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常以小数表示。

图7—4 降水入渗补给含水层框图

由降雨入渗表达式,我们可以分析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气候(气象)、包气带的岩性和厚度、地形与植被覆盖等。

气候(气象)包括:年降水总量、降水强度与历时、降水频率,以及温度和蒸发强度。

包气带特征包括:包气带岩性的渗透性和厚度

其他因素主要有:地形坡度、地表覆盖程度以及覆盖物的储水-透水特征等。

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整体,不能孤立的割裂开来加以分析。

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沿着河流纵断面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具有分段性的特点(图7-5)。

山区河谷深切,河水位常低于地下水位,其排泄地下水的作用(图7-5a)。

山前由于河流的堆积作用,河床处于高位,河水常年补给地下水(图7-5b)。

冲积平原与盆地的某些部位,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随季节而变(图7-5c);在某些特殊的冲积平原中,河床因强烈的堆积作用而形成所谓的“地上河”,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图7-5d)。

(2)河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

河流与河床:透水河床的长度与侵水湿周的乘积(相当于过水断面),河床透水性(渗透系数)

河流与地下水: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影响水力梯度),河床至地下水位间的岩性的透水性。

河床过水时间:根据河床的过水时间,河流分为常年性和间歇性。

图7—5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基岩;2—松散沉积物;3—地表水位(纵剖面);4—地下水位;5—地表水位(横剖面)

间歇性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

汛期开始,河水浸湿包气带并发生垂直下渗,使河下潜水面形成水丘(图7—6a)。

汛期河水不断下渗,水丘逐渐抬高与扩大,与河水联成一体(图7—6b)。

汛期结束,河水撤走,水丘逐渐趋平,使一定范围内潜水位普遍抬高(图7—6c)。

图7—6 河水补给地下水

1—原地下水位;2—抬高后地下水位;3—地下水位抬高部分;4—河水位;5—补给方向

(3)河流渗漏补给地下水的水量的确定

简单的确定方法,可以在有渗漏的河段上下游,分别测定断面流量Q1及Q2,则河流渗漏量等于,其中t为河床过水时间。

三、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1)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在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量通常可用下式确定:

(7—2)

式中:——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m3/a);

——年降水量;

——入渗系数;

——补给区面积()。

确定入渗系数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