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香山静宜园
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
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是一处古老而美丽的园林景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园林遗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使用三维数字信息模型来进行建构研究。
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其建筑与景观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布局和美感。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人为破坏,园林的原貌逐渐模糊,许多细节已经难以辨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运用三维数字信息模型技术,通过对园林进行精确测量和建模,还原出园林的原始面貌。
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园林进行全面扫描,获取园林的三维点云数据。
然后,根据点云数据,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园林进行三维重建,生成园林的三维数字模型。
在建模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园林的各个细节,如建筑物、湖泊、草坪、花木等。
最后,研究人员对生成的三维数字模型进行优化和修复,使其更加真实和完整。
通过三维数字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可以实现对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的全面保护和传承。
首先,通过对园林的精确测量和建模,可以还原园林的原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次,通过模型的建构,可以对园林进行虚拟导览,使游客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游览,并了解各个景点的详细信息。
此外,三维数字信息模型还可以为园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通过模拟不同的管理措施,评估其对园林的影响,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总之,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对于园林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还原园林的原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可以为园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三维数字信息模型技术将为园林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香山静宜园造园艺术研究
香山静宜园造园艺术研究香山静宜园是一座位于中国北京市香山风景区内的一座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
它是一座集造园艺术研究、观赏和休闲于一体的园林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专家学者前来探索和研究。
造园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美学艺术,更是一种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智慧。
香山静宜园的造园艺术研究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探索园林艺术的内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香山静宜园的设计师们注重细节和整体的结合,他们借鉴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如“远近有致”、“假山真水”、“借景”等,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构筑物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园林景观。
他们注重园林的空间布局和景观的主题表达,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元素的安排,使游客在园中感受到宁静、和谐和美的享受。
造园艺术研究除了关注园林的设计和布局,还关注园林的植物配置和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
香山静宜园的研究员们在植物配置方面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保证园林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他们还研究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效果,通过合理的植物组合和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此外,造园艺术研究还探索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景观雕塑、水景艺术、石景艺术等。
香山静宜园的研究员们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丰富多样和具有艺术性。
香山静宜园的造园艺术研究不仅仅是对园林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它通过研究和实践,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智慧和美学理念传递给后人,使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它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体验园林艺术的场所,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和舒适的净土。
总之,香山静宜园的造园艺术研究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试论香山公园(静宜园)牌楼的特点
混 凝 土牌 楼等数种
、
砖牌楼 木 石混 合 在这 些种 类 中 按其 间
、 、
,
数
楼数 又 可 分 为若干 种 二 式 与 不 出头
、
柱数
,
依 外形 则有 出头
作 者 简介
级
工
,'
f J M ,is / 男 /
-
19 4 8
年 生 / 北 京市香 山 公 园 高
程师
。
。
维普资讯
北 京 园 林 /第 2 4卷 ,总 第 8 4期 / O 8( ) 2 0 2
楼柱不 出头木牌楼一座 ;西北入 口建有 “ 霞”“ 栖 停 楼只有一座砖牌楼和一座琉璃牌楼 ,占总数的 8 6 %。 .9 霭 ”二柱 一楼 冲天式 悬 山木牌 楼一 座 。
一
在众 多 的牌 楼 中 ,没有 三 问四柱 七楼 和 四柱九 楼 、 五 间六 柱十一 楼等豪华 型牌 楼式样 。而且 所有木 牌 ( 6)洪光寺前 建有四柱三 楼冲天式 悬 山木牌 楼 座 ;寺后有 “ 蕙心 ”“ 芝采 ”二柱一楼冲天式 悬山 楼没有 一座饰琉 璃瓦 ,全部 饰黑 瓦 ,这在 作为皇 家 园林 的三 山五 园 中也是 不 多见的 。 由以上 统计可 以
2 期/
008
(2 )
试 论 香 山 公 园 ( 髀 宜 园 夕牌 楼 的 特 点
叶培 伟
张玉 香
( 北 京 市 香 山公 园 管 理 处 北 京 1 0 0 0 9 3 )
静宜 园 的牌 楼 不 但 数 量 多 种类丰富 而 且 具 有 简朴 平 实 的 风 格 与 周 围 的 山 林 环 境 协 调 统
、
。
,
侯 年表 所 云 之
北京香山(文化资料)集结
北京香山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
香山红叶驰名中外,是我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中国最著名的赏枫胜地有四处,并称中国四大赏枫胜地,它们是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
)一.树种:1.枫树:枫树得名于风:枫树,叶片较大,与人的手掌大小相近,叶柄细长,使得叶片极易摇曳,稍有轻风,枫叶便会摇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给人以招风应风的印象。
高大乔木,树高达24米,冠幅可达16米。
所有枫树的叶子都是对生。
适合在面积较大的庭园或开阔地域内做观赏树种。
2.黄栌树种植的多是黄栌树。
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
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
灌木,高3-5米。
在园林中适宜丛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
叶倒卵形或卵圆形。
1).叶子具有观赏价值。
秋季,黄栌叶子变红,色泽鲜艳。
2).花梗也漂亮:黄栌开花后,花梗呈淡紫色,形状象羽毛,并且能在树梢存很久。
成片栽植时远望宛如万缕罗纱缭绕林间,故有“烟树”的美誉。
3)药用价值:枝叶入药有消炎、清热的功效。
4)木材可提取黄色染料,并可制作家具或用于雕刻。
3.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色:原来,叶子里除了含有绿色的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
通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最多,其他色素的含量少,其他颜色完全被绿色掩盖住了。
于是,叶子就显现出绿色来。
变黄色的原因:到了秋天,叶绿素忍受不了气温一天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得很快,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它们终于在秋天”重见天日”了。
秋天叶子变黄,就是这个原因。
黄栌和枫树等的叶子:在气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的时候,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地转变花青素,花青素是红色的,于是叶子就变红了。
二.香山红叶:霜降时节上山。
此时的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枫树黄栌,红艳似火,远远望去,会误以为是飘落的花瓣,走近看才辨清是椭圆的树叶。
香山红叶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红霞。
香山公园的景点介绍
香山公园的景点介绍
香山公园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香山公园的景点吧!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郊,面积有800多公顷,被称为“北京第一山”。
香山是西山的一部分,它也是北京十景之一。
山上松柏密布,层林叠翠,以“红松为主”,有“万寿山”之称。
山上还建有御碑亭、八角亭等建筑。
香山公园由静宜园和畅春园组成。
其中,静宜园为一处清代皇家园林,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把“静”字去掉一竖而改为“宜”字,取“宜于安居”之意。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春建成,分东、西两部分。
东为花园;西为宫苑。
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池沼、树木繁多,景色秀丽。
香山公园共有景点一百余处,分为五个区:玉华山庄区、紫霞洞区、碧云寺区、卧佛堂区和香山寺。
香山公园的著名景点有:香泉、玉华洞、碧云寺、双清别墅门楼等。
—— 1 —1 —。
北京三山五园
假山是由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1764~1827)所堆。 所叠假山既有远山之姿,又有层次分明的山势肌理。正面山形颇似苏州西郊的狮子山, 主峰突起于前,次山相衬在后,雄奇峻峭,相互呼应。主山以东北方的平冈短阜作起势, 呈连绵不断之状,使主山不仅有高耸感,又有奔腾跃动之势。至西南角,山形成崖峦, 动势延续向外斜出,面临水池。山体以大块竖石为骨架,叠成垂直状石壁,收顶峰端, 形成平地拔起的秀峰,峰姿倾劈有直插江边之势,好似画中之斧劈法。山脚与池水相接, 岸脚上实下虚,宛如天然水窟,又似一个个泉水之源头,与雄健的山石相对照,生动自 然。
现状: 静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次焚毁。辛亥革命后,一度开办玉 泉山汽水公司,时亦开放游览。1949年后,为国家机关使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 绿化。民国后曾作为公园对外开放,解放初期由某中央单位使用。1957年公布为北京 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静明园作为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
名称:畅春园 现状: 目前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大资源中学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 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北京修建北四环路时曾发现了园门地基遗址。恩佑寺及 恩慕寺山门于1981年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说法一:五园——静宜山、圆明园、静明园、畅春园、颐和园
名称:静明园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
五园——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
名称:静明园 朝代、时间:金代始建芙蓉殿(亦名玉泉行宫)。明正德年间(1506~1521)建上下华严 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行宫,初名澄心园,三十一年(1692)更名静明园。乾隆年 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明清皇家三山五园——静宜园
明清皇家三山五园——静宜园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
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自然景观。
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散布着十五处景点,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
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
内垣的西北区黄栌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香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
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
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南、北侧岭的山势自西向东延伸递减成环抱之势,景界开阔,可以俯瞰东面的广大平原。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仍以香山寺最为宏丽,香山因此而成为北京西北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
乾隆十年(1745)加以扩建,翌成竣工,改名“静宜园”。
这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的大型园林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占地约153公顷。
当时京城西郊的'三山五园'名闻天下,所谓“三山五园”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
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仍以香山寺最为宏丽。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加以扩建,翌年竣工,改名“静宜园”。
静宜园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
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南、北侧岭的山势自西向东延伸递减成环抱之势,景界开阔,可以俯瞰东面的广大平原。
内垣接近山麓,为园内主要建筑荟萃之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
静宜园
陈飞 10-12-06
简介
• 静宜园位于香山东坡,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 址而建成的行宫御园 •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 佛寺建成,但仍以香山寺最为宏丽。香山因此而 成为北京西北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清康熙年间 (662~1722),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 宫”。乾隆十年(1745)加以扩建,翌年竣工,改 名“静宜园”。这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 的山林野趣的大型园林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 部分,面积达140公顷,园内的大小景点共50余 处,经乾隆皇帝命名题署的有“二十八景”
玉华寺
外垣其它景点
复建后的香雾窟
芙蓉坪
隔 云 钟
• 别垣建置稍晚内有见心斋和昭庙两处较大的建筑 群。园中之园见心斋始建于明代嘉庆年间(1522~ 1566),庭院内以曲廊环抱半圆形水池,池西有三 开间的轩榭,即见心斋(见彩图)。斋后山石嶙 峋,厅堂依山而建,松柏交翠,环境幽雅。昭庙 是一所大型佛寺,全名“宗镜大昭之庙”,乾隆 四十五年(1780)为纪念班禅六世来京朝觐而修建 的,兼有汉族和藏族的建筑风格。庙后矗立着一 座造型秀美、色彩华丽的琉璃砖塔-万寿琉璃塔。
香 山 寺 全 貌 图
香山永安寺牌楼遗迹Fra bibliotek买卖街庆春楼遗址
香云入座牌楼夹杆石
接引佛殿遗址
• 外垣是香山静宜园的高山区,虽然面积比 内垣大的多,但只疏朗分布着大约15处景 点,其中大多数属于纯自然景观性质,外 垣更具有山岳风景名胜区的意味 • 外垣最大的一组建筑群是玉华寺。坐西朝 东,正殿,配殿及附属建筑均保持古刹规 制 • 此外尚有阆风亭,隔云钟声等一些单体的 亭榭点缀于山间岩畔,则是外垣的小品点 景
平面图
• 内垣在园的东南部是静宜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荟 萃之地,共有二十景,其中包括宫廷区和著名的 古刹香山寺。宏光寺 • 宫廷区坐西朝东紧接东宫门之后。
品读清乾隆时期香山静宜园的人文生态之美
品读清乾隆时期香山静宜园的人文生态之美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石刻、特色植物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
情景交融是园林美欣赏的最高境界。
园林意境是产生于园林意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境外意。
意境是中国千年来园林设计名师巨匠们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内在魅力。
纵观香山作为皇家园林萌芽、形成及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构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的老庄、禅宗及儒家三大哲学理念,已早为金元、明清历代帝王及文人墨客所运用。
特别是清乾隆皇帝在其园林设计与营造中因借香山特有的自然、原生、乡土的环境,创作出一个与周围环境(尤其是自然生态环境)相统一、人与自然万物相亲和、凝聚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居园林环境,宛似天开地表现出香山真山真水的自然美,表达着人与天地万物相和、相亲的艺术境界。
可以说具有诗人画家气质的乾隆皇帝使香山在有限的山水空间中创造出无限之美的园林意境,使静宜园成为建筑与园艺构思的完美结晶,成为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巅峰融合,体现了峰含画境、谷壑流清、古木繁花、鸟依客语、鹿鹤相伴的极致意境,营造出集赏玩憩居于一体、人与自然共和谐的完美境域。
一、峰含画境、势育空灵,尽显丹青之美《易经说卦》以“润万物者,莫润于水。
终万物者始万物者,莫盛于山”的朴素生态观概括出自然山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生长于斯的人,又有谁不留恋坐看云起时的山光水色呢。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室庐》中感慨道:“居山水间为上,村居次之,郊区又次之林”,峰回水绕,自是景中上佳。
而位于京城西郊的香山静宜园,正是这样一处得天独厚的营囿奇地。
香山为太行山余脉,位于西山东坡腹心,是西山山梁东端的枢纽部位,主峰神秀,三面环山,向东延绵的南北二脉,围合形成静宜园区的主体地貌,“万山突而止,两岭南北抱”,形成“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山互盘,祖峰乃厚”的形貌,林茂泉丰,丘壑皱伏,望之蔚然、深邃而神秀,地貌形胜势育空灵,为西山其他地区所不及,《长安客话》中曰:“香山流泉茂林,一屐即有轩轩白雪之气,于西山中当据上座”。
北京深度(51)香山公园:众知静宜园28景,有谁一一走过(下)
北京深度(51)香山公园:众知静宜园28景,有谁一一走过(下)香山占“三山五园”一园一山,静宜园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皇家行宫,钦定“静宜园二十八景”。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不一定都走过!静宜园将整个园林空间分割成内垣、外垣和别垣三大部分,二十八景中内垣占二十景,外垣占八景。
接上篇继续其后的14景!二十八景之十五:唳霜皋沿香山寺通往十八盘的大路,上到平坦处,在洪光寺后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座六角攒尖顶亭,名白松亭。
旧时附近的山坡上曾养海鹤一群,霜天月夜,群鹤长鸣,如入月宫仙境。
有次乾隆皇帝到此,看到海鹤在笼中吃食,对着他“弹舌声声叫,其情似相诉”,于是将它们放归山林。
第二年又来到此处时,看到自由后的鹤群并未离去,于是题名以念。
由此上山,是观红叶佳地。
二十八景之十六:香岩室(洪光寺)唳霜皋对过即洪光寺后门,现仅存遗址。
洪光寺建于明成化元年,由太监郑同仿朝鲜金刚山毗卢阁修建,由观音殿、毗卢圆殿、香岩室等组成。
因乾隆皇帝“寺据层岩室号香”而名。
二十八景之十七:霞标磴十八盘原是洪光寺正门前一段迂曲磴道,由明太监修建洪光寺时建成。
霞标蹬原为“九曲十八盘”蹬道间的三间敞亭,在此可观霞起,因乾隆有诗“踏蹬看霞起”故名。
二十八景之十八:玉乳泉玉乳泉在雨香馆下方,原有三方石潭,皆为乾隆年间人工开采,山泉流入潭中,不溢不竭故名。
现从玉乳泉顺坡而下,泉池流淌,涓涓细流,仍有人在此取水,致佳亭旁还留有一段清代石槽。
二十八景之十九:绚秋林从洪光寺后大路前行,接近雨香馆时,有一亭子名绚秋林,是乾隆皇帝心目中理想的秋色。
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彩,此处正对十八盘路口,也是观赏秋色的绝好景处!二十八景之二十:雨香馆绚秋林稍前行,是雨香馆,是内垣二十景中的最后一景,建筑群由翠微山房、洒兰书屋、林天石海、揽秀亭等组成。
曾为私人别墅,京剧名家梅兰芳常在此小住,他与好友游香山时,曾留有“梅石”一景。
雨香馆前行阆风亭处,可见到内垣墙址。
还有一条古御道,经山神庙,通向外墙和顺门,清代帝后们常从此门去往八大处。
北京深度(50)香山公园:众知静宜园28景,有谁一一走过(上)
北京深度(50)香山公园:众知静宜园28景,有谁一一走过(上)雪后再次来到香山公园,不觉已走过四季。
香山占“三山五园”一园一山,静宜园是清乾隆在香山建造的皇家行宫,钦定“静宜园二十八景”。
静宜园二十八景中,内垣占二十景,外垣有八景。
内垣是皇帝读书、理政、礼佛、休息之地,外垣则是游玩和狩猎的地方。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不一定都一一走过。
二十八景之一:勤政殿香山公园东门,原为静宜园之正门。
清代时,在门前宽阔的广场上,曾建有关城、月河、石桥、牌坊及六部房等。
现“静宜园”三个大字,仍高悬于门檐之上!进公园大门后,正对勤政殿。
勤政殿为二十八景之首,是接见王宫大臣及处理朝政之所。
殿内有乾隆御笔“与和气游”横匾和金銮宝座,殿后是假山。
殿前两棵硕大的枫树,秋季如火似锦,极为壮美!建筑群由月牙河、勤政殿正殿及南北配殿、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等组成。
北配殿现是游客服务中心,南配殿为皇家礼品店。
殿后右行几十米,即致远斋,曾是乾隆皇帝日常理政及读书之所,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组成,史载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80余次来香山,在致远斋驻留时间达253天。
二十八景之二:丽瞩楼穿过勤政殿后的假山,上行约百米即丽瞩楼,原为乾隆圣母皇太后的寝宫。
史载丽瞩楼座西朝东,宫门“太和宫”,正殿横秀馆,其后有木牌楼一座,牌楼后一座两层五开间楼阁,檐下悬“丽瞩楼”匾。
园中松柏长青,春来杏花飞雨,只可惜原建筑群已成过往。
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央专用电话局,现开设红色展馆。
二十八景之三:绿云舫绿云舫在丽瞩楼稍后,仿避暑山庄之“云帆月舫”而建。
形若舟舫,实为斋室,舫外绿荫浓郁,取泛舟烟波意境。
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改建的学校图书室,俗称小白楼。
曾为中央图书馆,与北侧山坡思亲舍与多云亭,同为红色展区。
二十八景之四:虚朗斋虚朗斋即现在的香山饭店。
原是一片宏大的建筑群,四周设有围墙及宫门,分三路院落,有画禅室、学古堂、储芳楼、聚芳图、郁兰堂、延旭轩及曲水流觞等建筑,为乾隆皇帝在香山的居所,又称中宫。
北京香山景点介绍
北京⾹⼭景点介绍 清代著名的“三⼭五园”之中的⼀⼭⼀园便是⾹⼭静宜园。
⼤家对⾹⼭公园的了解有多少呢?下⾯,让店铺来告诉你们吧! 北京⾹⼭景点介绍推荐 静宜园曾有⼆⼗⼋景: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臬、⾹岩室、霞标蹬、⽟乳泉、绚秋林、⾬⾹馆、芙蓉坪、晞阳阿、栖⽉崖、重翠崦、⾹雾窟、⽟华岫、森⽟笏、隔云钟。
⾹⼭寺 位于双清别墅上⽅。
始建于⾦⼤定⼆⼗六年,原是西⼭⼀带历史悠久的规模最⼤的寺庙。
旧名永安寺,亦称⽢露寺。
元、明、清时都曾扩建修葺。
此座⽂化、艺术价值极⾼的古庙,被英法联军、⼋国联军先后两次洗劫⼀空,现仅存正殿前的⽯屏、⽯坊柱、⽯阶、⽯础。
唯寺内的娑罗树歌碑、听法松、寺前的知乐濠等尚保存完好,成为历史的有⼒见证。
宗镜⼤昭之庙 昭庙是静宜园时别垣⼆景之⼀,昭庙全称宗镜⼤昭之庙。
始建于乾隆四⼗五年(公元1780年)七⽉。
它是为了迎接班禅六世来京向乾隆皇帝祝贺七⼗⼤寿⽽建的,故世称之为班禅⾏宫。
乾隆四⼗五年九⽉⼗九⽇,宗镜⼤昭之庙开光。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于乾隆四⼗五年九⽉⼆⼗⽇到⾹⼭静宜园,在其⾏宫内游览休息。
乾隆四⼗五年⼗⼀⽉初三⽇,班禅额尔德尼由于⾝染痘症,系毒⽕太盛,于戌时圆寂西黄寺内。
昭庙是⼀座藏汉混合式的⼤型喇嘛庙,是仿六世班禅所居住的⽇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形制⽽兴建。
昭庙与承德须弥福寿之庙是出于同⼀⽬的同时建于异地的姊妹建筑。
1912年冬,马良等⼈利⽤昭庙在⾹⼭开办静宜⼥校。
1920年,⾹⼭慈幼院落成后,熊希龄夫⼈朱其慧领衔在昭庙开办"红⼗字会"分会。
1948年底,昭庙为中共中央秘书处利⽤。
东宫门 东宫门为⾹⼭公园之正门,坐西朝东,两侧有铜狮。
乾隆所题“静宜园”⾚⾦⼤字匾额悬在门檐上。
此门是改造后的⼤门,原静宜园⼤门是城关式建筑,门⼝有牌坊三座。
洪光寺 洪光寺,始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太监郑同建洪光寺。
香山静宜园诗句
香山静宜园诗句嘿,你知道吗,香山静宜园那可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啊!“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
”这句诗多妙啊,就好像把香山静宜园的那种静谧和美丽一下子展现在你眼前。
想象一下,漫山遍野的红叶和灿烂的黄花,可不就是自成一川美景嘛!就像我有一次去静宜园,走在山间小路上,那景色,啧啧,真的是太美啦!我还记得那次和朋友一起去,我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谈论着那些和静宜园有关的诗句。
朋友说:“你看‘秋来公事少,终日掩柴扉’,这是不是很像这里给人的感觉呀。
”我连连点头,可不是嘛,在静宜园里,真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
我们就那样漫步着,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这句诗又何尝不是对静宜园的一种生动写照呢!那古老的寺庙仿佛依偎着仙鹤,空灵的潭水映照着龙的影子。
在静宜园里,真的有很多这样充满诗意的角落。
我曾经在一个古寺前驻足良久,看着那斑驳的墙壁,想象着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还有“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中自著书。
”哎呀呀,这简直就是在描述我在静宜园里的感受呀!听着那潺潺的泉水声,走在满是黄叶的树林里,真的有一种想要著书立说的冲动呢!我有时候就会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听听鸟叫,听听泉水声,那感觉,真的太惬意了。
香山静宜园,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每一句诗都好像是为它量身定制的,每一处景色都能让人联想到那些优美的诗句。
它不是那种张扬的美,而是一种内敛的、需要你慢慢去品味的美。
你难道不想去感受一下吗?反正我是觉得,这里真的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每次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所以呀,还等什么呢,赶紧去香山静宜园寻找属于你的诗句吧!我的观点就是:香山静宜园是一个充满诗意和魅力的地方,那些诗句让它更加富有韵味和内涵。
静宜园历史文化概述(一)
静宜园历史文化概述(一)静宜园历史文化概述香山位于北京西山东麓,占地2400亩。
这座“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古老山林,东晋时就有仙人炼丹求道,唐代建置寺庙为佛家追求佛法的宝地,辽金伊始被摄入帝王视线成为射猎、游幸、驻跸之所,元代形成西山风景之精华的观赏圣地,明代出现“西山佛寺累百”的禅林盛况。
清朝康乾盛世,西山开发进入颠峰,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园”和西山大园林区。
香山静宜园成为集皇家栖居林泉、避喧听政于一体,融天地人、儒释道文化于一堂的园林经典。
中华民国成立后,静宜园成为办学基地。
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筹备新中国解放,为香山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篇章。
第一部分历史溯源香山拥有千年历史。
东晋时仙人葛稚川就在此炼丹,有“丹井”于香山,唐代出现了寺院景观,《宛署杂记》载“香山永安寺创自李唐,沿于辽金,兴废莫详,而遗址仅存……妙高堂在香山寺右,唐以来有之,即今东方丈处。
”辽金时期,帝王投资进一步建置香山皇家园林,《帝京景物略》曰:“山多名迹,葛稚川井也。
金章宗之台、之松、之泉也,曰祭星台、曰护驾松、曰梦感泉”。
元代香山以景取胜,有香山八景和碧云十景。
明代宦官擅权禅林逐胜,兴修了洪光寺、玉华寺,扩修了香山寺、碧云寺等。
几经建设,香山已成为集不同朝代之风格、禅林与自然山林景观完美结合的风景区,为日后香山静宜园的形成和西山园林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辽代香山遗迹辽代香山建有永安陵、仁王佛阁。
永安陵在蟾蜍峰东侧,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此。
仁王佛阁在香山寺后,为辽时游玩之所。
另从辽开泰九年(1020)“舍利舌塔”拓片和乾统三年(1103)“□□禅师残墓”幢拓片看,尽管文字不清或失损,但仍可见证辽时已经大力开发香山。
辽开泰九年(1020)“舍利舌塔”拓片辽乾统三年(1103)□□禅师残墓幢拓片辽代永安陵址二、金代建设香山金代帝王非常看中香山,不仅投资营建香山行宫及佛舍,而且把香山作为游幸、射猎之所。
《金史.世宗本纪》载“大定中诏匡构与近臣同经营香山行宫及佛舍……大定二十六年(1186)三月癸巳香山寺成,幸其寺,赐名大永安寺,给田二千亩,栗七千株,钱两万贯”;金章宗在明昌五年(1194)至泰和元年(1206)的十三年中曾七至香山游幸、射猎,并留有“祭星台、会景楼、梦感泉、护驾松”等景观,钦定了享誉京城的燕京八景之“西山积雪”。
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分类:古建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从静宜园东宫门入园后,绕过勤政殿大殿,顺着崎岖的山路向西北走50余米,看见在高台上有一组建筑,就是致远斋庭院。
致远斋庭院属于勤政殿建筑群,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三处殿宇和围廊组成。
庭院占地面积3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23平米。
1860年,1900年,致远斋两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浩劫,成为残垣断壁。
2015年8月致远斋恢复历史原貌,並免费向游客开放。
这标志着静宜园二十八景中的首景——勤政殿建筑群历经12年修复(注:因是在残垣断壁上复原,故名“修复”不是“重建”)完工。
修复后庭院正门垂花门,为悬山建筑。
修复后的致远斋庭院,中部的游廊隔开了院落,形成东西两个院落,东院开阔宏大。
修复后的西院精巧雅致,有古建,有游廊,有泉石和池塘,古香古色,环境宜人。
修复后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错落其间,三者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高屋大厦,倒是有几分玲珑可爱,像似老四合院里的大北屋。
致远斋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与勤政殿、虚朗斋及丽瞩楼同为静宜园皇家宫殿区。
致远斋主体建筑为一殿两卷式硬山建筑,面阔五间,筒瓦过垄脊屋面,前后抱厦为悬山卷棚顶,抱厦面阔三间,建筑面积268平方米的致远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致远斋》其名取自“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的重要场所。
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80余次来到香山,在致远斋驻留时间长达253天,乾隆“十全武功”中绝大部分决策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致远斋殿堂中部为乾隆宝座,堂中立柱的对联是:静宜园中资政处, 驻兹清晓所必临;致远拒为玩山景,九州四海在一心。
致远斋殿堂东为一坐床,两侧对联为:“我到香山如读书,日新境会领徐徐”。
横批是“宁静致远”(注:对联在床的的前柱上,因距离太近无法拍摄。
)对联选自乾隆(1747年)的《夏日香山》诗,全诗如下:雨足心怀得少闲,轻舆乘兴到香山。
静听玉乳淙新脉,爱看烟萝濯翠鬟。
御园自是湖光好,山色还须让静宜——浅析香山静宜园28景经营意向
Designing Idea of Jing-Yi Garden's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作者: 殷亮[1];王其亨[2]
作者机构: [1]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72;[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出版物刊名: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56-559页
主题词: 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景观设计;经营意向
摘要:香山静宜园是著名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乾隆朝,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涵纳的造园意象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系统地研究静宜园28景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总结出香山静宜园建筑设计和景观经营意向,有助于深入探索自然山水园的思想精髓,对当今的建筑环境以及景观设计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三山五园诗句
三山五园诗句摘要:一、三山五园简介二、三山五园诗句欣赏三、诗句中的地理景观与文化内涵四、结论正文:一、三山五园简介三山五园是我国北京市的一组著名园林景观,位于海淀区,占地约2900公顷。
三山指的是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则包括颐和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和畅春园。
这些园林建筑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壮观,又有私家花园的清雅秀丽,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二、三山五园诗句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三山五园的美丽景色赞誉有加,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佳作:1.香山:香山红叶艳如花,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白居易《香山寺》2.玉泉山:玉泉遥望翠云间,楼阁玲珑五色间。
——明代王之涣《玉泉山》3.万寿山:寿山如凤舞,蜿蜓千里来。
——清代乾隆皇帝《寿山诗》4.颐和园:何处桃花依旧开,颐和园里春常在。
——清代慈禧太后《颐和园诗》5.圆明园:一片废墟千古恨,沧桑岁月谁为传。
——清代王闿运《圆明园》6.静宜园:静宜园中春欲醉,碧桃花下学堂开。
——清代王士祯《静宜园》7.静明园:静明园里水波纹,杨柳青青垂岸边。
——清代纳兰性德《静明园》8.畅春园:畅春园中赏春色,绿杨芳草远相连。
——清代曹寅《畅春园》三、诗句中的地理景观与文化内涵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三山五园的美丽景色,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园林景观的独特审美观。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地理景观与文化内涵:1.地理景观:诗人们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三山五园各自的特色。
如香山的红叶、玉泉山的翠云、万寿山的蜿蜓、颐和园的桃花、圆明园的废墟、静宜园的碧桃、静明园的水波、畅春园的绿杨等。
2.文化内涵:诗人们在赞美园林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如慈禧太后的“何处桃花依旧开,颐和园里春常在”,传达了人生无常,珍惜眼前的道理;王闿运的“一片废墟千古恨,沧桑岁月谁为传”,则表达了历史变迁中,繁华终究成空的悲凉。
四、结论三山五园诗句是对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瑰宝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美丽的地理景观,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香山静宜园
香山是北京人最为熟悉的京城景观之一,其地处西山东坡之腹心,也是西山山梁东端的枢纽,峰峦层叠、涧壑交错、清泉甘冽适口,所谓“香山流泉茂林,一屐即有轩,白雪之气,于西山中当据上座”。
自古以来,香山便是礼佛胜地,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壮美的寺宇建筑,《宛署杂记》载有“妙高堂”,《香山永安寺记》则记载“永安寺创自李唐,沿于辽金”。
关于香山的得名,历来有许多说法,与其自然景观、佛教渊源有着深刻联系。
至清代,香山更成为京城西北郊重要的皇家园林,康熙时便建成了“香山行宫”,乾隆帝更是十分青睐香山美景,不仅题诗多首,还大规模扩建香山行宫,并将其定名为“静宜园”。
静宜园体现了乾隆时期皇家园林艺术的杰出成就,也承载了乾隆帝修身养性的情致、治国理政的才略……
“香山”之名的三个由来
可能与异石、花香、佛教有关
香山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据《香山永安寺记》中载:“以山有大石如香炉,故名,盖胜境也。
”《宛署杂记》中曰:“在香山,一曰香山寺,以山有巨石如香鼎,上干云霄,重岗叠翠,来朝皇阙。
中有古场曰香山,上有二大石,状如香炉、蛤蟆,有泉水自山腹下注溪谷,一号小清凉。
”这二块独特的巨石,位于现双清别墅上端,好似两只蛤蟆坐南向东北引首翘望,在明代文献《宛署杂记》中有元代诗人萨都刺的诗文,又把二石称之为“乳峰”,此山名为“乳峰山”,原诗曰:“山腹双双翠出尖,游人原不厌观瞻。
露和石髓沾苔腻,雨带泉花溅齿甘。
雾幛轻笼遮隐隐,云襟半袒露纤纤。
儿童月下欢相指,天姥开怀照玉奁。
”诗人用比拟手法,使二石更耐人寻味。
关于“香山”之名的来历,一说源于花香。
据明代文献《帝京景物略》中载:“山所名也,曰香炉石。
或曰:香山,杏花香,香山也,
香山士女,时节群游,而杏花香,十里一红白,游人鼻无他馥,经蕊飞白之旬。
”香山名称起源于杏花的说法,在香山脚下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香山附近住着一位石匠,家贫如洗,没有生计。
一次上山打柴,路遇仙人,赠杏两枚,食后将核种到山上,经若干年繁衍,杏树遍山,如云如雪,约有十万株,甚为一大奇观。
人称这一带为杏花山,又因香气飘溢四野,沁人肺脾。
久而久之,杏花山被称之为香山。
也有来自佛经的说法。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又称父城)附近有山名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入香山修道,后不断有佛教徒入山成道,故《华严经》把香山名列第二,成为仅次于须弥山的佛教名山,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多处以香山而得名的山,而京城的香山便是其中之一。
康熙年间落成行宫乾隆兴建静宜园
专设员外郎管理园务
清朝康熙中叶,朝廷启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的营造工程。
康熙十六年(1677年),建成游赏、临幸、驻跸的行宫,并命名为“香山行宫”。
其址选在香山永安村地,其地背山面水原有五色金莲池,范围是后来乾隆皇帝寝宫,即虚朗斋、学古堂一带,建筑质朴,殿堂、房舍、楼阁、院落、亭台俱全。
行宫正门面东,两侧建有朝房,因其跨沟涧而建,故宫门檐额为康熙皇帝御题曰:“涧碧溪清”。
香山名胜古迹众多,康熙皇帝多次游幸香山,留下“涧碧溪清、
绿筠深处、璎珞岩、香山寺、洪光寺、光明三昧、来青轩、普照乾坤”等御题题额及御制《洪光寺盘道》《来青轩临眺》《驻跸碧云寺》《碧云寺临泉望月》等诗作。
《来青轩临眺二首》其一为“摇拂烟云动翠旗,登临翰墨每相随。
山河景象无穷意,俯瞰人情因物知。
”
乾隆皇帝在御制《静宜园记》曰:“昔我皇祖於西山名胜古刹,无不旷览。
游观兴至,则吟赏托怀。
草木为之含辉,岩谷因而增色。
恐仆役待从之臣或有所劳也,率建行宫数宇於佛殿侧。
无丹雘之饰,质明而往,信宿而归,牧圉不烦。
如岫云、皇姑、香山者皆是。
而惟香山去圆明园十余里而近。
”说明了康熙皇帝建造香山行宫的目的。
乾隆八年(公元1743)初夏,33岁的乾隆皇帝第一次来到香山,就对香山这座拱卫帝都的山林胜境所吸引,共写下六题十二首诗赞誉香山的美景。
御制《寄题香山禅房》诗曰:“从来不识香山面,一见还如遇故人。
总是依空成幻翳,亦知耽静即根尘。
”《初游香山》诗曰:“西山卫帝都,胜迹由来久。
兰若何纷多,永安斯为首(香山寺名)。
我来揽景概,正值新晴后。
……为境清且幽,远睇见窣堵,近却蔽林籔。
”
乾隆从香山回到宫中,当年就传谕为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增定皇上驻跸香山时守卫和清跸等职责。
乾隆九年(1744)又降旨:成立香山工程处。
并设置员外郎一名专司管理园务。
开始筹备建园工作,又从静明园、西花园两处的副总领内各选一名官员,“在香山行宫行走”。
乾隆十年七月(1745)便正式动工,大规模修建香山的皇家园囿了。
乾隆十一年三月(1746年)建成,历时九个月。
乾隆十一正月谕旨:
“十一正月奉旨:香山行宫命名为静宜园。
钦此。
”
就园林修建的技术而言,静宜园工程的突出特点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静宜园记》中记载:“即旧行宫之基,葺垣筑室。
佛殿琳宫,参错相望。
而峰头岭腹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揽结之奇者,为亭,为轩,为庐,为广,为舫室,为蜗寮,自四柱以至数楹,添置若干区。
越明年丙寅春三月而园成,非创也,盖因也。
”即是在旧行宫的基础上砌院墙、建殿宇,佛殿和宫室高低错落而又能相望借景,而在山峰、山岭腹地,凡是可以占据山川之秀和可观览奇特景观的地方,皆修建了亭、轩、庐、广、舫室和蜗寮。
这座园林并不是创造新建之园,而是因借了康熙行宫、原有寺院和自然景观而建成的,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技巧。
乾隆帝为何青睐静宜园
即可修身养性亦能阅武强国
不论是在修建过程中,还是日后的实际使用,乾隆帝都将自己对于修身治国的理念融入到了静宜园中。
因此,他对香山静宜园的青睐,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
一是致虚极,守静笃。
感悟山和水、一静一动的智慧,以智仁山水德,体会作为圣君智与仁的圣德与修为之道。
据御制《静宜园记》中记载:“动静有养,体智仁也。
”庄子说:“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天德之象也。
”“莫动”,不动是山的特点。
《淮南子·说山》以水为喻:“水定则清平,动则失平。
故唯不动,则所以无不动也。
”水的智慧,是大智慧。
二是观揽名胜,散志澄怀。
如《静宜园记》中曰“游观兴至,则吟赏托怀。
草木为之含辉,岩谷因而增色。
……盖山水之乐不能忘於怀,”即是乾隆皇帝对自然山水之德陶养情操的渴望,及置身香山通过游览、观赏山林胜景,实现心与物游、澄怀观道。
三是勤政务本、问农观稼。
《静宜园记》曰:“殿曰勤政,朝夕是临,与群臣咨政要而筹民瘼,如圆明园也。
山居望远村平畴,耕者,耘者,饁者,种者,敛者,历历在目。
”即在静宜园中,亦如圆明园一样设立勤政殿,与群臣一起探讨国家大事、筹化民生疾苦,勤于政务,不忘农桑。
四是宁静致远、阅武强国。
“游园不废政务”,是康熙、乾隆皇帝游赏御苑、巡幸外出的重要原则。
乾隆皇帝一生82次驻跸香山静宜园,从驻跸实录及所作御制诗文中,可以知晓其园居理政、阅武强国、治国安邦是营造静宜园主要目的之一。
致远斋是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勤政殿的重要组成,命名源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在告诫后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要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乾隆皇帝来香山驻跸,检阅犒赏香山健锐营将士也是重要的目的之一。
健锐营又称健锐云梯营、飞虎健锐云梯营。
香山健锐营驻地在京城西北香山脚下,常规编制2000人左右,依照旗份分为左右两翼,
营内士兵主要由满族子弟构成,是清八旗禁卫军中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
乾隆十四年(1749)平定金川,将西山鲍家寺葺新赐名曰“实胜”,立健锐营。
《大清会典》记载“朕思我满洲兵向用云梯攻城,因命八旗于前锋护军内,选择年壮人才勇健者千人,特命大臣监视操演。
所选兵丁,各奋勉学习,不数月间,皆已精练,随征金川,功成凯旋。
”
乾隆十五年(1750年)御制《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食即席得句》诗序曰:“朕于实胜寺旁造室庐以居云梯军士,命之曰健锐云梯营,室成居定。
兹临香山之便,因赐以食。
是营皆去岁金川成功之旅,适金川降虏及临阵俘番习工筑者数人,令附居营侧,是日并列众末俾预惠焉。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御制《阅武》诗又描述了记述了前此平定回部时,健锐营士卒所至奋勇先登,屡奏攻坚陷阵之捷,遂成大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