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讲课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第一课时)
![《小石潭记》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3eb5c996bec0975f465e2b3.png)
小结(略)
使学生更全面把握课文
扫清生字词
理解课文意思
讲授新课
6、个别读。
7、试背诵。
8、品读课文
⑴注意重点字词意思。
⑵尝试口头翻译。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
潭水:清澈欢快
潭中景物
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忧伤、悲凉
记录同游者
清晰展示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结
通过板书回顾本节课全文。
2、找出文章描写景物的句子,作者运用了那些方法?
巩固本学时所学内容,为下学时学习做准备
3、课文背景简介:柳宗元因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官永州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4、听范读,订正字音
5、齐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6、个别读。
7、试背诵。
8、品读课文
⑴注意重点字词意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小石潭记
教师
张自军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数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⑵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记叙的顺序。
⑶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诵读课文,理解作者贬后的孤凄悲凉的心境。
⑵学习作者生动细致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3、情感目标:领略文中自然风光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激情导入
讲授新课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人、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述文的范畴。
《小石潭记》第1课时示范教案
![《小石潭记》第1课时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1ae10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5.png)
《小石潭记》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作者的情感;2.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特别喜欢游历山水,寄情于祖国的大好风光,抒发自己的性情。
李白如此,柳宗元亦如此,他写了很多出名的山水游记。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名作——《小石潭记》。
二、自我研学1.作家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
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又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代表作有《渔翁》《捕蛇者说》等。
2.背景简介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
3.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4.字词正音篁竹(huánɡ)清冽(liè)坻(chí)珮环(pèi)嵁(kān)寂寥(liáo)俶尔(chù) 佁然(yǐ) 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三、整体感知1.欣赏情境课文,朗读指导: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a28b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e.png)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文言词语及有关文学常识。
3、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4、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2、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10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0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24f8396137ee06eef9182f.png)
10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文化名人。
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因此,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
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宗元:“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柳宗元,走进他的《小石潭记》。
(板书文题)二、预习过关,初步感知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篁.竹(huánɡ)珮.环(pèi)清冽.(liè)坻.(chí)嵁.(kān)参差..(cēn 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qiǎo)幽邃.(suì)3.示范朗读,读出节奏师:本文的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示范划分节奏,然后放声自由朗读,感受其韵味。
(播放朗读示范音频,见本课“扫码听朗读”二维码)三、疏通文意,积累词汇1.疏通文意(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师明确。
(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交流,师明确)2.积累词汇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示例: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一词多义:.为底(介词,把).出(连词,相当于“而”) .冽(形容词,清澈) .(形容词,凄清) 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③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倒装句:①如鸣珮环(谓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如珮环鸣”)②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小石潭记》第1课时精品教案
![《小石潭记》第1课时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27a5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e.png)
《小石潭记》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3.积累作者、文体等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背诵《江雪》。
大家把江雪的每句诗第一个字连起来:千。
万。
孤。
独。
这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期间的真实心境。
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在永州的十年,他不但创作了像《江雪》这样千古绝唱的诗歌,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散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小石潭记》,领略他笔下的小石潭美景,体会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动人情感。
设计意图:诗歌激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2.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悲愤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本文就为其中之一。
3.情境诵读欣赏情境课文诵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1)读音检测怡(yǐ)然不动为坻(chí)为屿为堪(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chù)俶尔远逝往来翕(xī)忽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幽邃(2)重点句节奏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https://img.taocdn.com/s3/m/190c819efc4ffe473368abed.png)
《小石潭记》教学内容:《小石潭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教材分析:《小石潭记》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中招考点2011年河南中考就已经考过这篇课文。
形式采用与袁中道《游青溪记》进行对比阅读,4道小题。
1题1考点: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迁移运用。
古诗词阅读考查点有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画面、词语指代义,其中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为高频考点。
4.学情分析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又应是本文学习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一二段,积累文言字词。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正确朗读课文。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结合手中工具书,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一二段;归纳这两段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词汇现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三)新课讲解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篁(huáng)竹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yǐ)然D、俶(chù)尔翕(xī)乎2、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9c0b7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3.png)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文本理解】本文作者原本打算寄情山水排遣内心的苦闷情绪,然而见小石潭环境凄清,岸势斗折蛇行,更触发了他内心被贬的迷茫、忧伤和痛苦,不得不“记之而去”。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巩固和检测文言字词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设计、比读、引读等方法体会小石潭景物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快乐和触景伤情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走进石潭1情境导入: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寄情山水,在山水中体悟着人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便觅得一处好山好水,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二.初读感知,预习检测4跟着古人游名胜,我们必须迈过字词的门槛。
我们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已经完成这个工作,下面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来填空朗读,谁愿意试试看?请一生朗读,生齐读并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作的?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
三.朗读设计25从同学们的朗读来看,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若想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这显得还远远不够,下面让我们来开展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设计的方式,品味小石潭的山水,走近柳宗元。
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开展这个活动,老师先来抛砖引玉。
老师出示的是课文第一句话,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根据文言字词的理解设计了停顿处,因为初来小石潭游山玩水的诗人定会慢慢欣赏小石潭的风光,所以在这一处老师认为该读得慢一点。
当作者听到水的清越声的时候心情又一下子变得愉悦起来,所以这里老师认为应该都得欢快愉悦些。
哪位同学愿意按照老师的这个示例来读一读?听老师来读一读这句话。
2.相信同学们的设计肯定比老师的要出彩,下面时间交给你们,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朗读设计。
同学们讨论得都非常热烈,下面让我们分享一下大家的朗读成果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家的选择情况,选择第一段的请举手?哪一小组愿与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朗读设计成果?请学生上台展示【预设1】第一段学生朗读,学生点评,老师引导推进一:【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老师发现这一小组同学特别关注了描写石头的这句话,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你们为什么这么处理?或:老师在想:此处的四个“为”似乎太多了一点,可否简洁些?如果学生起来没读好,请一个学生点评一下,并询问这一小组愿不愿意根据同学的点评再来完善一下自己的朗读。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优质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d17e41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4.png)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石潭的景色特点。
1.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2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2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石潭的景色特点。
2.教学难点2.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小石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石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感知小石潭的美景。
3.课堂讨论(1)请学生分享自读课文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小石潭的景色特点。
(2)讨论小石潭的景色如何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借景抒情手法。
4.品词析句(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挑选部分句子,让学生进行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小石潭的景色进行描绘。
(2)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6.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课下熟读并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景色描绘,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五、课后反思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较好地把握小石潭的景色特点。
2.学生在品词析句环节表现积极,能够发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师:同学们,请你们在自读的时候注意小石潭给你什么样的第一印象?你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小石潭?生(举例):我觉得小石潭非常幽静,水清见底,周围绿树环绕,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10 《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3.10 《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75370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3.png)
第10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把握作者的游览踪迹,感受小石潭的景色特点。
教学重点1.识记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把握作者的游览踪迹,感受小石潭的景色特点。
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感受小石潭的景色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猜诗歌。
冰雪之地,飞鸟绝迹。
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学生猜测。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诗歌《江雪》,提问:你还知道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吗?教师鼓励学生回答。
我们今天来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看看有什么不同的风景。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信息。
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作为补充。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并补充讲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
二、诵读课文【活动内容】1.听《小石潭记》的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把握朗读节奏。
2.自由朗读《小石潭记》,感受作者营造的氛围和情感变化。
学生听范读音频的时候,留意文章的停顿处,根据范读音频在课本上做标记;再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做出的标记,读准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知文言特点,培养文言语感;在朗读中感受小石潭的景色特点。
三、疏通文意【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学生先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出疑难词语。
本课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词语较多,教师提醒学生重点识记。
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之间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如果还有疑难点,在全班提出,由其他学生或教师帮助解决。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81137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4.png)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课方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课方案【课前学习准备】查阅资料,认识作者状况,准备绘图用品、工具。
【学习目标】2、能利用页下说明或工具书疏导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讲堂教课过程】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读一读由祖国江山多娇导入课文学习,检测课前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征修业生建议。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4、评论学生朗诵。
明确任务,回答。
学生发布建议,明确学习目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
自我评论朗诵。
二、想想1、导入想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状况。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4、组织沟通、评论。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讲话反应。
读文作画。
沟通、评论。
三、比一比1、导入活动二教课环节组织学生背诵竞赛。
2、组织竞赛、评论。
3、组织检测。
背诵、准备竞赛。
参加竞赛。
达成检测。
四、课后学习研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绘一处你熟习的( 或常州的) 旅行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光景的 ' 特点和你的感觉。
1、能用一般话顺畅地朗诵课文。
2、能利用页下说明或工具书疏导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讲堂一读一读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省2明确学习目标,征修业生建议。
学生发布建议,明确学习目标。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4评论学生朗诵。
自我评论朗诵。
二想想1导入想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状况。
讲话反应。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读文作画。
4组织沟通、评论沟通、评论。
三比一比1导入活动二教课环节组织学生背诵竞赛。
背诵、准备竞赛。
2组织竞赛、评论参加竞赛3组织检测达成检测课后学习研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绘一处你熟习的( 或常州的 ) 旅行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光景的特点和你的感觉。
八年级下册 语文《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语文《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7a99e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3.png)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柳宗元,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而《永州八记》尤享盛名。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示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我们今天学习的《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了解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是记的对象。
我们刚刚学过的《桃花源记》以及之前学过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都是这种文体。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听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2、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嵁()翠蔓()佁然()俶尔()翕忽()犬牙差互()()参差披拂()()()悄怆幽邃()()()五、再读课文,梳理文意注意:1、充分利用课下注释。
2、重点词语第一段:西乐下尤清冽以为(底)以(出)为(岩)第二段:可许空所依下澈布佁然俶尔翕忽第三段:西南而斗蛇犬牙其第四段:寂寥凄寒悄怆邃以乃记之而去第五段:隶而从小生3、重点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6e441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6.png)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佁.然不动(yǐ)水尤清冽.(liè)悄.怆幽邃(qiāo)B.为坻.(chí)参.差披拂(shēn)往来翕.忽(xī)C.如鸣珮.环(pèi)寂寥.无人(liáo)犬牙差.互(chā)D.俶.尔远逝(chù)蒙络摇缀.(zhuì)日光下澈.(ch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不可.久居D.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游.者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B.参差披拂..C.凄.神寒.骨D.其岸势犬牙..差互4.【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B.崔氏二小生..C.不可知其源.D.以其境过清.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译文: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在和游人一同玩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潭向西南方向看去,北斗星和蛇曲折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得见。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能力提升全练6.(2023重庆江津实验中学等金砖四校期中改编,7—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教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教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d2ace05cc7931b765ce1562.png)
可:许:皆:若:空:所依:。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文:
下:“影布石上”即佁然:
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俶尔:似:相: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而:斗折:蛇行:明灭: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其:犬牙:差互:可: 其源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为(1)全石以为底()以(1)卷石底以出 ()
(2)为坻,为屿()(2)以其境过清 ()
(3)或异二者之为()(3)全石以为底 ( )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隶而从者 ()
乃(1)乃记之而去 ()差(1)参差披拂()
(2)乃不知有汉 ()(2)其岸势犬牙差互()
词 类活用词解释:(8分)
1、听课文范读,排除字词障碍
悄怆()篁()竹清洌( )为坻( )
为屿( )翕( ) 忽为嵁( )差( )互
寂寥( )幽邃( )
2、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倾听,并指出其朗读存在的问题
4、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八__年级__语文__学科学教案
课题
小石潭记
第__1___课时
总第____1____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签发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班级检测目标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4de53d59eef8c75fbfb355.png)
1.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写景的文言文有哪些,回忆一下!
2.给出时间让学生整理自学成果,进行展示。
3.展示学生收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补充
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图像音乐的帮助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祖国自然山川的美和对于作者感情的理解。
教学设计表单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章,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的所在!
3.情感与价值:通过精彩的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还是能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本课时是《小石潭记》的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为: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自主学习生字词,包括字音、文言知识的归纳,文言知识归纳中包含重点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的学习。3.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4.利用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5.扩展延伸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章,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描摹的能力和鉴赏力
学生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了自己一定得方法了,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这类的学生,需要以启发引导为主,让他们在教师的点拨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心境,并且能够学会作者这种观摩的能力和鉴赏力。对于后进生,第一课时的内容就是需要他们全部掌握的,读准字音,能够翻译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识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349e2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b.png)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通晓文意并背诵课文,理解借游记寄予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教学设想: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丰富,细致生动,多用短句形成剧烈的节奏感,读起来动听悦耳,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文章以巡游为序写景,条理清晰,引导同学理清思路,把握题旨。
紧紧扣住教学重点;引导同学理解好文中的乐(难点)。
词语、生字结合预习当堂解决,个别晦涩语句、文言活用现象,只要能大体把握即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闻名作家,与《马说》的韩愈提倡了唐代古文运动,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了解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闻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闻名的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他的山水游记经常把自己的身世遭受、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妙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受,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走进文本(一)读一读1、同学齐读2、师生评议后老师范读(二)译一译同学口头翻译课文,老师留意纠错和补充,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三)议一议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发觉小石潭的?写发觉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精确的动词?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隔-闻-伐-取-见(动词精确)移步换景的写法,从音、形、色三方面入手。
2、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潭水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描写的?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潭水特点:清亮。
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写潭水。
写法:动静结合心情:开心写鱼,动静结合,侧面衬托水的清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洛浦县第二中学吴建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以“乐”衬“忧”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5、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 、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部编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具准备:U盘,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掌握“记”这种文体。
(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准确翻译课文第一段。
(难点)
3、归纳总结常见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代表作《永州八记》、《捕蛇者说》、《黔之驴》等。
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介绍背景,解题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整体感读
1、试读。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揣摩句子节奏。
摇缀(yáo zhuì)差互( cī hu )
篁竹(huánɡ zhú)清冽( qīnɡ liè)
为坻( wéi dǐ)为屿( wéi yǔ)
为嵁( wéi kān )佁然( yǐ rán )
俶尔( chùěr )翕忽( xī hū)
参差( cēn cī)寂寥( jì l iáo )
悄怆(qiǎo chuànɡ)幽邃( yōu suì)
2、范读,放录音
3、仿读。
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翻译
㈠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翻译,学生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理解词义;
㈡师生共同疏通第一段文意。
㈢重点字词
(见课件)
古今异义
1.闻:古义:听到、听闻。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2.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从:(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
2.清:(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
3.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
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
5.以:(1)连词,而。
(卷石底以出)(2)介词,用、把。
(全石以为底)(3)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4.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心乐之。
(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五、小结
六、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在作业本上抄写并翻译第一自然段。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