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等级分值
![绿色建筑评价等级分值](https://img.taocdn.com/s3/m/9925171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b.png)
绿色建筑评价等级分值
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是一种对建筑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体系,通过对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考核,综合给出等级评价。
其分值一般在60分至100分之间,共分为三个等级:金牌、银牌和铜牌。
绿色建筑评价等级的分值主要包括建筑节能、环保、健康、可持续性等方面。
其中,建筑节能方面考察主要包括建筑隔热、采光、能源管理等内容;环保方面考察主要包括减少污染、资源可再生利用、噪音控制等内容;健康方面考察主要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量、光环境等内容。
可持续性方面考察主要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变化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等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的计算需要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标准同时也会不断更新。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中,应始终把绿色建筑评价等级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进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的品质和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db76d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69.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立和运用过程中,须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立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立和运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和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爱惜环境和削减污染,为人们供应健康、适用和高效的运用空间,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将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探讨,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探讨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探讨和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动身,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爱惜环境的角度,提动身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爱惜,留意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和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样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峻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料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特别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阅历,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主动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等级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e4c89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e.png)
绿色建筑等级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标准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七类指标组成: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
每类指标都包含控制项和评分项。
绿色建筑应该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能低于40分。
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会被分别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此外,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2022年度第一批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公示,能够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可以视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标杆。
请注意,具体评定标准和要求可能会因地区或特定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需获取更详细和最新的信息,建议咨询相关机构或专业人士。
绿色建筑五大指标内容
![绿色建筑五大指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5d1c1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5.png)
绿色建筑五大指标内容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如今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五大指标是对建筑物进行评估和设计的关键要素。
这些指标帮助确保建筑物的节能、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程度。
1. 节能:绿色建筑的首要目标是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优化建筑布局和使用节能设备,绿色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需求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此外,使用智能系统和技术来监测和调节能源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
2.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应该注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避免浪费。
这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使用低流量的水龙头和淋浴头、安装节水设备以及采用高效的灌溉系统来实现。
3. 材料选择:在绿色建筑中,选择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材料至关重要。
应优先选择回收材料和可再生材料,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因此,选择无毒、低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的材料也很重要。
4.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要关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清洁度、光线质量和舒适性。
这可以通过使用空气过滤器、采用自然通风和照明系统以及提供宜人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来实现。
5. 社区与环境整合:绿色建筑应当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积极融入社区。
这可以通过创造可持续的景观、提供共享空间、鼓励可持续出行、改善建筑外观和周边环境等方式来实现。
总之,绿色建筑的五大指标是节能、水资源管理、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和社区与环境整合。
这些指标旨在确保建筑物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员舒适度和最大程度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7大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7大项](https://img.taocdn.com/s3/m/4dc851f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6.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7大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根据各国不同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情况,制定适应本国情况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建筑的环保、节能、健康等方面的绩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7大项:1. 能源与水资源利用能源与水资源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指标。
评价标准通常要求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减少能源与水的浪费,采取节能、节水技术措施,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与水资源的消耗。
2. 室内环境品质室内环境品质是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
评价标准通常要求建筑内部空气质量良好,光线充足,温度适宜,湿度适宜,噪音低,建筑材料没有有害物质,经过适当的处理和过滤。
3. 材料和资源利用材料和资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指标。
评价标准通常要求建筑材料和资源的使用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鼓励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适用的材料和资源,以及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
4. 可持续环境质量可持续环境质量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指标。
评价标准通常要求建筑设计与施工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能为周边环境提供积极的贡献。
5.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指标。
评价标准通常要求建筑设计与使用应合理规划跟好土地利用,充分考虑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充分利用建筑地块的空间,开发出最多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的建筑。
6. 社会和文化环境质量社会和文化环境质量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指标。
评价标准通常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需求,建筑应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及方便的配套设施。
7.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指标。
评价标准通常要求建筑设计与施工应充分考虑到成本、效率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经济因素,采用经济适用的节能和环保措施,以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建筑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公共利益和市场需求。
绿色建筑评估一般项、优选项
![绿色建筑评估一般项、优选项](https://img.taocdn.com/s3/m/76de2d0cbed5b9f3f90f1cd5.png)
一般项节地与室外环境:1.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2.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3.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
4.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5.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6.根据陕西省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 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7.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8.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覆绿。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节能和能源利用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居住建筑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及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2.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
集中采暖系统锅炉额定热效率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陕西省实施细则》(陕DBJ24-8)的规定;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3.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比现行《陕西省建筑节能设计导则(试行)》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智能型节能控制装置。
5.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6.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节水和水资源利用1.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da1f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a.png)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一、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要求和限制,以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1 一级绿色建筑一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具备开放式的技术平台和共有共享的资源配置基础的标志性建筑。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和新材料,以实现更高的节能效果。
同时,一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二级绿色建筑二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高效的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二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3 三级绿色建筑三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具备一定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但可能没有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基本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三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判定标准2.1 节地与室外环境绿色建筑在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
应制定合理的用地指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室外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自给率。
同时应考虑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和水资源管理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27485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b.png)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评价建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2. 能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的能源利用情况和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包括建筑能耗、采用的能源系统、节能设备等。
3. 水资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水资源利用情况和节水技术应用情况,包括用水量、水质管理、雨水收集利用等。
4. 材料和资源利用:评价建筑采用的材料是否环保、可持续,评价建筑设计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5.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内部环境对居民健康和舒适的影响,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声学等。
6.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建筑从设计到拆除或改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常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绿色建筑领导性评价标准(Three Star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评估标准(Three Star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等。
这些标准具体规定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的绿色性能和可持续性。
(改进版)绿色建筑评估项目及评估标准
![(改进版)绿色建筑评估项目及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6ce6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b.png)
(改进版)绿色建筑评估项目及评估标准一、前言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旨在通过对建筑环境、能源、资源、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为建筑提供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改进版的绿色建筑评估项目及评估标准,以期为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评估项目改进版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共包含以下五个评估项目:1. 环境质量评估环境质量评估主要关注建筑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自然环境状况,以及周边的交通、噪声、绿化等人文环境状况。
评估指标包括:- 空气质量指数(AQI)- 水污染指数(WPI)- 土壤污染指数(SPI)- 交通噪声水平(TNL)- 绿化覆盖率(GC)2. 能源利用评估能源利用评估旨在评估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评估指标包括:- 能源消耗总量(EET)-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RER)- 能源利用效率(EUE)- 节能措施得分(ES)3. 资源利用评估资源利用评估关注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包括水资源、建材资源等。
评估指标包括:- 水资源消耗量(WRC)- 水资源利用效率(WUE)- 建材资源消耗量(BRC)- 建材资源利用率(BUR)- 废弃物处理与利用(WM)4. 生态影响评估生态影响评估主要评估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等。
评估指标包括:- 生物多样性指数(BI)-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值(ESV)- 生态影响得分(EIS)5. 社会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关注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的影响,包括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
评估指标包括:- 健康状况指数(HGI)- 教育资源指数(EDI)- 就业机会指数(JOI)- 社会效益得分(SBS)三、评估标准每个评估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分值,满分为100分。
各项评分标准如下:1. 环境质量评估(满分:100分)- 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0-50分),良好(51-100分)- 水污染指数(WPI):未受污染(0-50分),轻度污染(51-100分)- 土壤污染指数(SPI):未受污染(0-50分),轻度污染(51-100分)- 交通噪声水平(TNL):低噪声(0-50分),较高噪声(51-100分)- 绿化覆盖率(GC):高覆盖(0-50分),中等覆盖(51-100分)2. 能源利用评估(满分:100分)- 能源消耗总量(EET):低消耗(0-50分),较高消耗(51-100分)-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RER):高利用率(0-50分),中等利用率(51-100分)- 能源利用效率(EUE):高效率(0-50分),中等效率(51-100分)- 节能措施得分(ES):满分100分3. 资源利用评估(满分:100分)- 水资源消耗量(WRC):低消耗(0-50分),较高消耗(51-100分)- 水资源利用效率(WUE):高效率(0-50分),中等效率(51-100分)- 建材资源消耗量(BRC):低消耗(0-50分),较高消耗(51-100分)- 建材资源利用率(BUR):高利用率(0-50分),中等利用率(51-100分)- 废弃物处理与利用(WM):满分100分4. 生态影响评估(满分:100分)- 生物多样性指数(BI):高多样性(0-50分),中等多样性(51-100分)-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值(ESV):高功能(0-50分),中等功能(51-100分)- 生态影响得分(EIS):满分100分5. 社会效益评估(满分:100分)- 健康状况指数(HGI):高健康(0-50分),中等健康(51-100分)- 教育资源指数(EDI):高资源(0-50分),中等资源(51-100分)- 就业机会指数(JOI):高机会(0-50分),中等机会(51-100分)- 社会效益得分(SBS):满分100分四、评估流程1. 收集数据:根据评估项目要求,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050705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c.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doc-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doc-](https://img.taocdn.com/s3/m/aae20f67561252d380eb6e1d.png)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公共建筑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1、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2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3、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4、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5、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6、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7、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8、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优选项1、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2、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3、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3、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514a5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c.png)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发布的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证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绿色建筑的整体评价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境质量、建筑资源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2. 节能评价:评估建筑的热工性能、采光性能、空调制冷系统效能等方面的能耗情况,推广使用节能建材和节能设备等。
3. 节水评价:评估建筑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的用水情况,提倡采用节水设施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4. 环境质量评价:评估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照明质量、噪音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资源利用评价:评估建筑的材料利用率、建筑设计的可拆卸性和可再利用性等方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资源循环利用。
6. 创新评价:评估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创新性,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https://img.taocdn.com/s3/m/6fd5ca4ebcd126fff7050bc3.png)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建评分标准
![绿建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12380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a.png)
绿建评分标准
绿色建筑评分标准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自然环境、能源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利用和节约、材料和资源利用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等。
1、自然环境:评价建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2、能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的能源利用情况和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包括建筑能耗、采用的能源系统、节能设备等。
3、水资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水资源利用情况和节水技术应用情况,包括用水量、水质管理、雨水收集利用等。
4、材料和资源利用:评价建筑采用的材料是否环保、可持续,评价建筑设计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5、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内部环境对居民健康和舒适的影响,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声学等。
绿色建筑评分标准主要内容
重构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06版和2014版的指标体系均以传统的四节一环保为基础,2019版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创新重构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
重新设定评价阶段,引导绿色技术落地实施。
2006版规定绿色建筑的评价为运行评价,2014版规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
价和运行评价。
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此次修订时研究确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取消设计评价,但在设计阶段可以依据相关技术内容进行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97108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6.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突出,在建筑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趋势,即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营中,对环境、人类健康、资源利用、节能等因素进行优化,实现对自然环境友好的一种建筑形式。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提高建筑品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探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和评分方法。
一、 LEED评价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于1998年创立的一个评估标准,旨在评价建筑物的环境友好性和节能性。
LEED评价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可持续性场所选择、水资源效率、能源与大气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等。
对于每个方面,LEED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评分方式,对符合标准的建筑给予相应的评分。
LEED总评分为100分,评分级别包括:认证(40-49分)、银级(50-59分)、金级(60-79分)和白金级(80分以上)。
二、 BREEAM评价标准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评价标准源自于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建筑物的环境评估标准。
BREEAM标准覆盖了建筑物的多个方面,包括管理、能源、交通、水、材料、健康与舒适等等。
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评分方式,最终得分分为五个等级:不合格、及格、良好、很好、卓越。
三、 WELL Building Standard评价标准WELL Building Standard是首个注重人类健康和舒适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该标准在针对环境、能源和资源利用方面,更加注重人类的健康和舒适因素。
WELL评价标准主要涉及空气、水、光线、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3293e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8.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持续性的一套标准,用来评价建筑项目是否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
它是建筑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而制定的有关规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过程、材料选择、能耗管理、室内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改善建筑物的能源效益、水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1.建筑设计:评价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案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包括建筑形态、采光设计、隔热和保温设计等方面。
2.能源效益:评价建筑的能源使用和效益,包括采用哪种能源形式、能耗目标、能源管理系统的设置等。
3.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利用效率,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水冷却系统、节水器具的使用等。
4.材料选择:评价建筑使用的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包括原材料是否可再生、能否回收再利用等。
5.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光照条件、噪音控制等。
6.废物管理:评价建筑施工过程中废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情况,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利用等。
7.立地与交通:评价建筑所处的位置和对交通的影响,包括是否靠近公共交通、是否促进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
8.创新与技术:评价建筑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创新技术和绿色建筑方法。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可能包括对其他方面的评估,例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社会经济影响等。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出现和应用,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规范,推动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建筑师、工程师和业主应积极关注和应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22](https://img.taocdn.com/s3/m/a70b391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c.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2
3.2.5 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
7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3.2.6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2.7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7按表3.2.7取值。
ΣQ=w1Q1+w 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3.2.7)
表3.2.7 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注:1、表中“——”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2、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各类评价指标权重取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对应权重的平均值。
3.2.8 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
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关键评估指标
![绿色建筑关键评估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36f458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e.png)
绿色建筑关键评估指标Ⅰ碳排放控制4.2.1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源自《京都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排放的简称。
建筑碳排放指建筑全寿命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一般以二氧化碳当量(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量,用于比较不同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影响的度量单位)进行表征。
近年来建筑碳排放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业内的关注,鉴于其对环境的影响愈加凸显,本标准也将其作为评估性指标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于建筑的碳排放计算方法都是将建筑视为产品,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的,因此绿色建筑碳排放计算应覆盖建筑全寿命期,应包括建筑运行阶段、建筑施工及拆除阶段、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
但本标准的评估对象为处于运营状态的绿色建筑,因此碳排放的计算不涉及拆除阶段。
建筑在运营后持续进行碳排放量统计及披露并根据建筑总体碳排放的情况提出减排措施,继而达到建筑碳减排的目标,提出本条要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在建筑碳排放计算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有了较为成熟的计算方法和一定量的案例实践,编制了有关标准。
目前《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 – 2019、《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 – 2018以及我省住建厅发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对于建筑碳排放的计算进行了详细规定,可参考以上标准要求进行碳排放量计算。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条的绿色建筑碳排放评估指标为单位建筑面积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单位为kgCOzeq/m2。
本条涉及的碳排放计算范围主要包括建筑运行阶段、建筑施工段和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为各阶段单位建筑面积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之和。
本条实施步骤及评估方法:查阅申报建筑提交的碳排放计算报告的计算过程、数据选取和计算结果,能源消耗台账、结算凭证等相关佐证资料。
对于实施了建筑碳排放改进优化措施的项目,还应查阅相关的改进优化措施报告,体现优化效果。
Ⅱ能耗4.2.2建筑运营期间的能耗强度是对建筑各类节能技术措施的综合实施效果的体现,本标准以此指标考量建筑节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1.节能性能:该指标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的措施,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隔热和通风系统的设计等。
2. 水资源管理:该指标考虑建筑的节水措施,包括收集雨水、
回收废水和使用低流量设备等。
3. 室内环境质量:该指标评估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噪声和光
线等环境因素,以确保住户的舒适和健康。
4.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该指标考虑建筑在土地利用和生
态系统保护方面的影响,包括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土地污染和绿化等。
5. 废物管理:该指标评估建筑的废物管理方案,包括废弃物的
分类和回收、减少废物产生和安全处置等。
6. 可持续交通:该指标考虑建筑周围的交通设施、交通方式和
可持续性,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
7. 社会责任:该指标评估建筑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福利、社
区关系和贡献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