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泌乳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ppt课件

PRF PIF MRF MIF
PRL增加 PRL下降 MSH增加 MSH下降
(二). 下丘脑分泌肽分泌的调节 1. 上控: 调节:(1)肽类:脑非肽、P物质、VIP (2)单氨物质:DA、NE、5-HT
规律:1)都增加GHRH分泌 2)DA除增加GHRH外,抑制其余四种 3)NE与5-HT除增加GHRH外,均相反
可以明显地看到蝌蚪变态成蛙,蛙的体积只 有苍蝇一般大小。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可促进中枢神经的发育,提高中枢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
四 、甲状腺的功能障碍
〈一〉缺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缺 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从而使甲状腺增 生、肿大,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患者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
(二)神经垂体(Eeurohypophysis)的结构
下丘脑视上核 ,室旁核中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 , 轴 突末梢和特化的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 ,它没有分泌 功能, 只起到把下丘脑的激素储存在这里的作用
(三 )神经内分泌和神经激素
下丘脑基底部的一些细胞 ,除具有神经细胞的特征 外 , 还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位置 : 位于颅腔底部的蝶骨鞍内 , 倒悬于间 脑的下面。
形态 : 体积小, 呈横椭圆形 ,大小:成人的 0.5---0.6克。
一、垂体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为腺垂体和 神经垂体
垂体的结构
垂体
腺垂体
前部 <远侧部>
结节部 <腺垂 体的漏斗部>
中间部 <中叶>
神经垂体
后部 <神经部> 漏斗部 正中隆起
除以上的cAMP、Ca2+、IP3 、DG 可作为第二信使外,还有cGMP及PG
泌乳ppt课件

第二节 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
一、乳 腺 的 发 育
• 幼畜的乳腺尚未发育,雌雄两性的乳腺无明显的差别。
• 初情期以前:随着雌畜的生长,乳腺生长很慢,主要是间
质的发育。
• 初情期开始: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乳腺的导管系统开始
生长,形成分支复杂的细小导管系统。
• 性周期出现:乳房继续发育,乳房的体积逐渐增大,但腺
(二)排乳反射的传出途径
(1)传出神经纤维存在于精索外神经和交感神经中,直接 支配乳腺平滑肌的活动。
(2)通过下丘脑一垂体的神经一体液途径。
挤乳时,5S潜伏期后出现纯粹是神经的节段反射,由于 乳导管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刺激,使乳从乳导管排出。
CNS控制 → 神经垂体 → 催产素 → 血液。 牛 :经20~25s后引起腺泡和细小乳导管周围的肌上皮收
泡一般还没有发育。
• 妊娠初期:卵巢、胎盘开始分泌孕酮,由于孕酮和雌激素 的共同作用,乳腺组织生长比较迅速,
• 乳腺导管的数量继续增加,并且每个导管的末端开始形成
没有分泌腔的腺泡。
• 妊娠中期:腺泡渐渐出现分泌腔,腺泡和导管的体积不断
增大,逐渐代替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乳房内织的分泌细胞,从血液摄取营养物生成 乳后,分泌入腺泡腔内的这一生理过程称之。
• 一、初乳
母畜分娩后最初3~5d所产的乳称为初乳。初乳色黄而浓 稠,稍有咸味和特有腥味,煮沸时凝固。
特点:初乳内各种成分的含量与常乳相差悬殊,干物质含
量明显高。
(1) 蛋白质含量高,达10-20%,内含有丰富的球蛋白和清 蛋白;
• 再次妊娠:完成乳腺的改建工作,所以母牛需要40~6
0d的干乳期。
二、乳腺发育的调节
乳腺的发育既受内分泌腺活动的控制,也受中枢神经系 统的调节。 1.激素调节
第十二章 泌 乳

第十二章泌乳一、单项选择题[12.001]促进母畜性成熟期乳腺发育的主要激素是()。
A. 生长素B. 生乳素C. 雌激素D. 催产素E. 甲状腺激素[12.002]分娩前没有乳汁分泌是由于()。
A. 血中催乳素浓度过低B. 血中孕激素浓度过高C. 血中孕激素浓度过低D. 乳腺细胞的生乳素受体发育不足E. 缺乏催产素的刺激[12.003]哺乳动物垂体柄切断后生乳素的分泌将()。
A. 停止B. 减少C. 增加D. 先减少后停止E. 不变[12.004]下列哪种激素与乳腺的发育及乳汁分泌和排出无关()。
A. 雌激素B. 孕激素C. 生乳素D. 催产素E. 前列腺素[12.005]催产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刺激输卵管收缩,促进卵子运行B. 刺激催乳素分泌,促进乳汁分泌C. 刺激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排出D.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E. 分娩时使子宫剧烈收缩,娩出胎儿[12.006]与乳汁生成和分泌有直接关系的激素是()。
A. 孕激素B. 雌激素C. 肾上腺皮质激素D. 甲状腺激素E. 催乳素[12.007]排乳反射中枢的基本部位在()。
A. 脊髓B. 延髓C. 视上核和室旁核D. 中脑E. 大脑皮质[12.008]排乳反射的最高级中枢在()。
A. 视上核和室旁核B. 中脑C. 延髓D. 大脑皮质E. 脑桥[12.009]关于初乳的确切描述是()。
A. 母畜分娩期乳腺产生的乳汁B. 母畜分娩期最初3~5天乳腺产生的乳汁C. 母畜分娩期或分娩当天乳腺产生的乳汁D. 母畜分娩期或分娩后最初3~5天内乳腺产生的乳汁E. 母畜分娩期或分娩后最初一周内乳腺产生的乳汁[12.010]常乳中哪些成分是体内其它部位所没有的()。
A. 乳脂和水解酶B. 水解酶和某些激素C. 激素和某些维生素D. 白蛋白和球蛋白E. 乳糖和酪蛋白[12.011]下列哪种成分常乳中含量很少,应注意向哺乳仔畜补充()。
A. 蛋白质B. 铁C. 维生素A和CD. 维生素B族E. 乳糖[12.012]性成熟期乳腺发育主要是由于()。
12泌乳(动物生理学)

第五节 乳的排出及其调节
• 排乳:乳腺容纳系统的乳转入乳池最终排出体外 的过程。
• 排乳对泌乳的作用:随着乳腺乳生成量的增多, 容纳系统的内压升高,压迫乳腺血管和淋巴,导 致乳生成减弱。排乳后,容纳系统的压力下降, 泌乳重新加快。排乳对泌乳的重新进行是必须的。
• 乳的排出顺序:乳池乳-反射乳-残留乳 • 神经-内分泌调节:排乳反射-神经垂体催产素分
泌-排乳(是合理挤乳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乳腺的功能结构
乳腺是由皮肤腺体衍生 而来,为哺乳动物特有。 不同动物的乳腺个数与分 布部位有所不同,每个乳 腺都是一个完整的泌乳单 位。(鸭嘴兽例外,卵生, 孵化12d)
第二节 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
•
雌激素:乳导管发育 雌激素+孕激素+催产素:乳腺泡发育 催乳素:乳导管和乳腺泡充分发育
乳分泌的调节
泌乳启动的调节: 1.孕酮↓,对泌乳的抑制解除; 2.胎盘生乳素↓,解除了对乳腺上皮细胞上催乳素
受体的封闭; 3.催乳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泌乳维持的调节: 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 1.催乳素依赖型 人、兔、鼠依靠PRL维持泌乳 2.非催乳素依赖型 反刍类 依靠GH维持泌乳
第四节 乳及其成分
乳腺发育的体液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乳腺发育也有影响
乳腺发育的神经调节
第三节 乳的分泌
• 一、乳腺上皮细胞从血液中选择性吸收原 料
• 二、除某些无机盐、激素、蛋白质外,腺 上皮对原料进行加工,分别合成乳糖、乳 脂、乳蛋白。
• 三、乳组分靠近腺泡细胞膜顶端,借助不 同方式排到腺泡腔形成乳。(顶浆分泌)
第十二章 泌乳
泌乳概述
1.泌乳的意义:母乳为幼畜提供易消化的全价营养。 妊娠时,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营养物质等,而出生后 这条渠道切断了,仔畜一时未发育成完善的消化机能,同时代谢 水平高,需求旺盛,就需要有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母乳。 2.是哺乳动物与其它动物最大区别之一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产出足够大的卵,其子代在孵 出时已相当成熟,能利用环境中的食物。 3.泌乳的消耗: 泌乳(占母畜进食净能的近80%)比妊娠(占母畜进食净能 的10%)消耗的能量多得多。未经特殊选育的动物,泌乳专供哺 乳幼畜,泌乳期即哺乳期;人工选育的乳牛泌乳期长达300天左 右。
第十二章+生产瘫痪(产后瘫痪、产乳

弯曲姿势。有时病畜能站立,但步态不稳,
行走困难,体温正常或偏低(37-37.5℃)。
非 典 型 病 例 : 颈 部 呈 状 呈 弯 曲
S
陷入昏睡状态的病牛
㈢昏迷阶段
病牛昏睡,软弱无力,卧地不起。体温下 降,(最低可达35-36℃),心跳快(120/分)
(正常:60-70次/分)而弱(有时几乎听不到
生产瘫痪
Parturient paresis or milk fever
一、概述
㈠定义
生产瘫痪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
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知
觉丧失、四肢瘫痪。
发生的时间
本病主要发生于奶牛,尤以产乳量高、 营养良好、舍饲的奶牛,以5-9岁(3-6胎)的 母牛居多,2胎和初产母牛较少,发生。 除奶牛外,乳山羊、水牛也能发生,猪少 见。
认为患生产瘫痪的母牛,连续两次 使用钙剂仍不能痊愈者即为“爬卧母
牛”综合症。
爬卧母牛
左趾关节的指关节样弯曲
本病的原因复杂,常因患生产瘫痪的母牛初期
或恢复奶牛。
⒈挣扎引起后肢肌肉、韧带及骨胳损伤。
⒉助产不当引起韧带和N损伤。
⒊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等,与生产瘫痪同时或
相继发生,使有些生产瘫痪的母牛的治疗效果
六、治疗
㈠静脉注射钙剂
Ca2+ 的作用
1、促进心肌的兴奋性收缩。 2、维持N肌肉的兴奋性。 3、抗过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4、骨骼钙化。
处方1 10%葡萄糖酸钙800-1500ml(8-15g)
iv 50kg体重1g纯钙计算;
处方2 20-25%硼葡萄糖酸钙500ml(400-800)
4、维生素D .
“爬卧母牛”综合症 (downer cow syndrome)
(生理学)第十二章内分泌技术介绍

分泌调节
降钙素(CT)
甲状腺C细胞
1,25-二羟 维生素D3
维生素D3可从食物摄取, 也可由皮肤合成,在肝 25-羟化酶作用下形 25-羟维生素D3,在肾脏 1a-羟化酶作用下, 形成1,25-二羟维生素D3
升血钙 (1)促肠钙吸收 (2)促骨钙入血也促骨钙 沉积 (3)促肾钙、磷重吸收
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促垂体 区,分泌下丘 脑调节肽(9 肽),经垂体 促甲状 腺激素 释放激 素 (TRH) 促肾上 生长素释 生长抑素 腺皮质 放激素 (GHRIH) 激素释 (GHRH) 放激素 (CRH 促性腺激 素释放激 素 (GnRH) 催乳素释 放因子 (PRF), 催乳素释 放抑制因 子(PIF) 促黑激素释 放因子 (MRF), 促黑激素释 放抑制因子 (MIF)
激素的概况 概念 信息传递(作用)方式 分类(按结构分)
由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分 泌经体液传递 信息的生物活 远距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 神经分泌 ①含氮激素 胺类:NA、NE、 甲状腺激素 肽类:下丘脑调 节肽、神经垂体 激素等
作用机制
含氮激素 细胞膜受体 激活G蛋白 类固醇激素 细胞浆受体 激素-受体复合物
一般特性
特异性
信息传递 生物放大 相互作用 协同 拮抗 允许
性物质
激活效应器酶 蛋白质:胰岛素、 (如AC,PLC) 生长激素等
入核,与核受体 结合
②类固醇:肾上 第二信使生成增 调节DNA转录 腺皮质皮质激素、 多或减少(如cAMP,IP3) 性激素 特异蛋白质合成增 多或减少 ③固醇类:1, 效应 25-二羟维生素D 效应 ④脂肪酸:前列 腺素
门脉系统到达
腺垂体,调节 其内分泌活动。 腺垂体 促甲状 腺激素 (TSH) 腺垂体 促肾上 腺皮质 激素 (ACTH) 腺垂体 生长激素 (GH) 腺垂体 黄体生成 素(LH), 卵泡刺激 素(FSH) 腺垂体 催乳素 (PRL) 腺垂体 促黑激素 (MSH)
第十二章 生殖

(3)初乳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白细胞及大量 )初乳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 免疫抗体、 维生素、 菌素等。 免疫抗体、酶、维生素、溶 菌素等。幼畜摄 食初乳后, 食初乳后,主要依靠初乳中的免疫物质获得被 动免疫,以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动免疫,以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含量较常乳高。 (4)初乳中维生素 、C、D含量较常乳高。 )初乳中维生素A、 、 含量较常乳高 5)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 (5)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其中特别富含镁 盐和铁。镁盐有轻泻作用, 盐和铁。镁盐有轻泻作用,可促使肠道排除胎 铁有利于造血。 粪。铁有利于造血。 (6)分娩后 )分娩后1-2d内,其化学成分接近于初生幼畜 内 的血液, 后成为常乳, 的血液,6-15d后成为常乳,初乳成分的逐日变 后成为常乳 化使初生幼畜逐渐适应新的营养方式。 化使初生幼畜逐渐适应新的营养方式。
(二)影响性成熟(或初情期)的因素 影响性成熟(或初情期) 1.下丘脑 腺垂体 性腺轴 下丘脑—腺垂体 下丘脑 腺垂体—性腺轴 2.动物的种类和品种 动物的种类和品种 3.气候因素(温度的影响) 气候因素(温度的影响) 气候因素 4.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 5.群体因素 群体因素 6.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填空: 填空: 在排乳时最先排出的是( 随后排出( 在排乳时最先排出的是( )乳,随后排出( )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择:促进乳腺导管发育的主要是( 选择:促进乳腺导管发育的主要是( 腺腺泡发育的主要是( 腺腺泡发育的主要是( )。 A PRL B 雌激素 C 孕激素
),促进乳 ),促进乳 D OXT
思考题: 何谓初乳 初生幼畜为什么要喂给初乳? 何谓初乳? 思考题:*何谓初乳?初生幼畜为什么要喂给初乳?
保护卵泡 分泌E 分泌 基 膜 泌雄激素) (泌雄激素) 颗粒细胞 泌卵泡液和E 泌卵泡液和 卵黄膜
12第十二章 繁殖的营养需要

母猪妊娠时间为114天,总妊娠产物增重为22.8kg。窝产仔10头, 每个胎儿对应的人身产物增重为2.28kg,折合后的日增重为20g 妊娠产物中蛋白质含量为10.8%,脂肪含量为2.0%,每克增重沉 积净能3.67 kJ,妊娠产物重的代谢能(MEs)需要,通过母体脂肪和蛋白质沉 积量进行估计。
因此一般采用析因法估测妊娠母猪的蛋白质需要。
1. 美国NRC(1998)
① 妊娠期间母猪蛋白质需要析因为维持、母体增重、妊娠产物增重; ② 估计这三部分的回肠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TDLys); ③ 参照维持和蛋白质沉积的氨基酸理想模式推算其它氨基酸需要量; ④ 按典型饲粮中回肠真可消化Lys含量与CP含量间的回归关系计算妊娠 母猪CP需要量。 ⑤ 维持的回肠真可消化Lys需要,按照每日每千克代谢体重0.036g计算。 ⑥ 每个胎儿对应的妊娠产物平均日增重为20g(蛋白质含量为10.8%)。 ⑦ 母体蛋白质日沉积量同样用母体瘦肉组织增重进行估算。母体自身 和妊娠产物沉积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为12.9%。 已知玉米豆粕型饲粮赖氨酸回肠真消化率为85%。 应用回归公式求CP饲粮含量(%) = 5.22 +15.51×真可消化Lys(%)。
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对蛋白质梯度饲粮反应不够敏感,妊 娠期间蛋白质营养需要很难通过综合法准确测定。
① 饲喂低蛋白质饲粮时,“孕期合成代谢”强度显著增加,部分补 偿了妊娠母猪的蛋白质需要; ② 在妊娠期间,母猪可以通过体蛋白的大量降解满足胎儿生长发育 的需要。 ③ 适量的妊娠母猪增重对于分娩后母畜泌乳能力和体况恢复具有重 要作用,妊娠期间负增重或增重数量不足可能导致其使用年限减 少和淘汰率增加。
kg
母体每日脂肪沉积量=F/114=5.1/114×90%=0.0403 kg/d×1000=40.3g/d 母体每日蛋白沉积量=L/114=17.1/114×23%=0.0345kg/d×1000=34.5g/d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机体内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溶质称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稳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5.体液调节:机体内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输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细胞膜呈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膜中镶嵌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镶嵌的蛋白质与磷脂双层分子交替排列。
2.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简单扩散。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易化扩散。
4.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5.钠泵: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性质,是Na+—K+依赖ATP酶。
活化的钠泵可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通过构型的改变来转动物质,不断地将Na+泵出细胞,同时又将K+从细胞外转运入细胞内,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衡分布,完成对其他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6.受体:受体是细胞拥有的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与配体结合后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引发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根据其位于细胞的位置不同,分为膜受体、胞浆受体和核受体。
第三章血液l.血浆:取抗凝血注入分血管(又称比容管)中离心,压紧后分成两部分,上层为血浆。
血浆的成分复杂,除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有血浆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和非蛋白含氮物。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糖皮质激素具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大剂量则引起思维不能集中、烦 燥不安和失眠等症状。
.
4.抗炎症和抗过敏作用:
糖皮质激素增强白细胞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减 少蛋白水解酶进入组织液,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和炎 症局部的渗出 + 抑制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抗炎症。
慢,甚至发生水中毒。
.
3.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 (1)血细胞:
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血小板↑。当 糖皮质激素增多时,病人红细胞↑,加上皮肤菲薄, 常有多血质外貌。
能抑制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促进淋巴细胞的 凋亡→淋巴细胞↓。
通过促进附着血管壁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循 环→中性粒细胞↑。
通过增加肺和脾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贮留→嗜酸 性粒细胞↓。
— 下丘脑
? CRH
腺垂体 ACTH
—长 负 反 馈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三、肾上腺髓质
.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 1.对代谢的调节 • 促使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 都能动员脂肪
•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可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 • 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交感-肾上腺髓
(二)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氯的重吸收和胃酸 的分泌。
(三)抑制1,25-(OH)2-D3生成,降低血钙。
.
PTH激活肾1α-羟化酶,促进25-OH-D3转变为有 活性的1,25-(OH)2-D3,其作用:
①促进肠粘膜重吸收钙和磷; ②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维生素D3也称胆钙化醇,主要源自皮肤和动物性食 物。 皮肤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化成维生素D3,再经过 羟化酶合成活性很高的1,25-(OH)2-D3。 1,25-(OH)2-D3,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促进肾小 管对钙的重吸收。 缺乏1,25-(OH)2-D3,可导致儿童佝偻病或成人骨质 疏松
第13章 泌乳-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1,挤压或吮吸乳头时 , 对乳房感受器的刺激
2,外界环境的 , 各种条件刺激
排乳至少包括两个先后出现的反射. 挤乳或吸吮乳头时,大约经过5秒的潜伏期后,就出 现第一个反射,表现为乳池和大导管周围的平滑肌强 烈收缩,使乳池和大导管的乳汁开始排出.这是单纯 的神经性阶段反射. 20~25秒后,出现第二个反射.这时腺泡和细小乳导 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排出腺泡乳.这是以催产素为 媒介的神经-体液性反射 .
泌 乳
乳蛋白——胞吐; 乳蛋白 胞吐; 胞吐 乳的分泌: 乳的分泌: 胞吐; 乳 糖——胞吐; 胞吐 质膜包裹的脂肪小球; 乳 脂——质膜包裹的脂肪小球; 质膜包裹的脂肪小球 无机盐——被动扩散,钠泵,氯泵等. 被动扩散,钠泵,氯泵等. 无机盐 被动扩散 乳分泌的调节: 乳分泌的调节: 启动泌乳——催乳素,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催乳素,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启动泌乳 催乳素 PRL,GH,ACTH和TSH; , , 和 ; 维持泌乳 乳腺导管系统内压; 乳腺导管系统内压; 乳的排空. 乳的排空.
乳的生成过程 选择性吸收: 1,选择性吸收:
球蛋白, 球蛋白,酶,激素,维生素和无机盐类由乳腺分泌上 激素, 皮细胞对血浆进行选择性吸收和浓缩而成. 皮细胞对血浆进行选择性吸收和浓缩而成. 生成1升乳汁 需要400-500升的血液流过乳房. 升乳汁, 升的血液流过乳房. 生成 升乳汁,需要 升的血液流过乳房
乳房结构图
泌 乳
1,乳腺泡和导管的 收缩功能: 收缩功能:
腺泡和细小乳导 管外层有一层星状的 肌上皮细胞. 肌上皮细胞. 较大的乳导管和 乳池具有由平滑肌构 成环形的括约肌. 成环形的括约肌.
泌 乳
乳腺的血液供应: 2,乳腺的血液供应: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前言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动物生理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主干基础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动物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除了研究动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外,还研究其与生产和经济性状紧密联系的生理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生理学也在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动物生理学与各学科,特别是临床兽医学关系十分密切,只有充分正确认识和理解动物体各种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才能区分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坚持创新、注重实践、提高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目标,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针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需求、特定的限制”,以形态和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进化和发展的观点来教授动物生理学,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动物生理学基本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动物体动物生理学教学总学时为60学时,其电理论讲授30学时,实验30学时。
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组织】本课程在学部教务处和畜牧兽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任课教师按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要求,成立教学小组,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1.备课: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要求,认真备课,分清主次,区别难易,合理分配时间,书写教案等,根据情况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
2.理论讲授:理论讲授采用集中授课形式,严格按大纲要求与进度进行讲授。
授课目的明确,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应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
3.实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多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4.自学与辅导: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教学内容的自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第十二章 泌乳

第十二章泌乳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2.001] 促进母畜性成熟期乳腺发育的主要激素是()。
A. 生长素B. 生乳素C. 雌激素D. 催产素E. 甲状腺激素[12.002] 分娩前没有乳汁分泌是由于()。
A. 血中催乳素浓度过低B. 血中孕激素浓度过高C. 血中孕激素浓度过低D. 乳腺细胞的生乳素受体发育不足E. 缺乏催产素的刺激[12.003] 哺乳动物垂体柄切断后生乳素的分泌将()。
A. 停止B. 减少C. 增加D. 先减少后停止E. 不变[12.004] 下列哪种激素与乳腺的发育及乳汁分泌和排出无关()。
A. 雌激素B. 孕激素C. 生乳素D. 催产素E. 前列腺素[12.005] 催产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刺激输卵管收缩,促进卵子运行B. 刺激催乳素分泌,促进乳汁分泌C. 刺激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排出D.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E. 分娩时使子宫剧烈收缩,娩出胎儿[12.006] 与乳汁生成和分泌有直接关系的激素是()。
A. 孕激素B. 雌激素C. 肾上腺皮质激素D. 甲状腺激素E. 催乳素[12.007] 排乳反射中枢的基本部位在()。
A. 脊髓B. 延髓C. 视上核和室旁核D. 中脑E. 大脑皮质[12.008] 排乳反射的最高级中枢在()。
A. 视上核和室旁核B. 中脑C. 延髓D. 大脑皮质E. 脑桥[12.009] 关于初乳的确切描述是()。
A. 母畜分娩期乳腺产生的乳汁B. 母畜分娩期最初3~5天乳腺产生的乳汁C. 母畜分娩期或分娩当天乳腺产生的乳汁D. 母畜分娩期或分娩后最初3~5天内乳腺产生的乳汁E. 母畜分娩期或分娩后最初一周内乳腺产生的乳汁[12.010] 常乳中哪些成分是体内其它部位所没有的()。
A. 乳脂和水解酶B. 水解酶和某些激素C. 激素和某些维生素D. 白蛋白和球蛋白E. 乳糖和酪蛋白[12.011] 下列哪种成分常乳中含量很少,应注意向哺乳仔畜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泌乳乳腺(mammary glands)是类似皮脂腺和汗腺的一种皮肤腺。
虽然在所有哺乳动物中乳腺是基本相似的,但在腺体形状和合成、分泌等方面有明显的种间差异。
也只有雌性动物才能充分发育而具备泌乳功能。
泌乳(lactation)包括乳的分泌和排出两个独立而相互制约的过程,乳腺在初次妊娠过程中达到完全发育,在分娩后开始分泌乳汁。
雌性动物在每次分娩后,乳腺持续分泌乳汁的时期称为泌乳期。
各种动物的泌乳期长短不一,猪约60天,黄牛和水牛约90~120天,乳牛约300天。
在分娩后,猪约14天,牛约21~42天可达到泌乳高峰,此后便逐渐下降。
从乳腺停止泌乳到下次分娩为止的一段时期,称为干乳期。
第一节乳腺的结构乳腺的位置和数量有明显的种间差异。
牛、绵羊、山羊、马和鲸的乳腺位于腹股沟区;灵长类和象的乳腺位于胸部,猪、啮齿类和食肉类动物的乳腺沿着胸腹部分布。
正常情况下,牛有4个功能乳头和腺体,绵羊和山羊有2个,每个乳头有一乳头管及隔离腺区。
猪和马的每个乳头通常有2个乳头管,每一导管连有才独立的分泌区。
此外,牛可能有额外的副乳头(supernumerary teats),每一副乳头与一小腺体相联系,为正常腺体或者缺少分泌区。
大约40%的母牛可能会有副乳头1~4 个不等,在绵羊、山羊、猪和马也发现有副乳头。
乳房主要有两种组织,一种是由乳腺腺泡和导管系统构成的腺体组织或实质;另一种是由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的间质,保护和支持腺体组织。
乳房的外面被覆盖着柔软的皮肤,皮下有浅筋膜,其下面为深筋膜。
深筋膜与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包围整个乳腺。
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还进入腺体内部将乳腺分为若干小叶,各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可随着乳腺内乳汁的积蓄而使整个乳房扩张。
乳腺腺泡和导管系统是乳腺的基本结构。
腺泡是分泌乳汁的部分,由一层分泌上皮构成。
每一个腺泡类似一个小囊,有一条细小的乳导管通出,腺泡的数目决定乳腺的泌乳能力,腺泡越多,泌乳能力越强。
乳导管系统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管道,起始于与腺泡腔相通的细小乳导管,相互汇合成中等乳导管,再汇合成粗大的乳导管,最后汇合成为乳池。
位于乳房下部及乳头内贮藏乳汁的较大腔道,分别称为乳腺池(gland cisterns )和乳头池(teat cisterns),又叫做乳窦或乳槽。
乳池经乳头末端的乳头管向外界开口,牛、羊的每个乳腺各有一个乳池,马每个乳腺有前后两个乳池,猪、猫、狗、兔等乳池不发达或缺少。
乳腺腺泡和细小乳导管的外层,有一层基状的肌上皮细胞围绕,并相互连结成网状。
当这些细胞收缩时,可使腺泡中蓄积的乳汁排出。
较大的乳导管和乳池由平滑肌构成,其收缩参与乳的排出过程。
乳头管周围的平滑肌纤维在乳头末端排列成环形,构成乳头括约肌,使乳头管在不排乳时保持闭锁状态。
乳腺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
每个腺泡都被稠密的毛细血管网包围着,因此,血液可以充分将营养物质和氧带给腺泡,以供乳腺生乳的需要。
马、牛、羊的乳腺,其动脉主要来自左右阴部外动脉的分支。
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乳腺,其动脉除来自阴部外动脉外,还来自肋间动脉和胸外动脉的分支。
乳腺中的静脉系统比动脉系统发达得多,静脉的总横断面比动脉大若干倍。
因此血液缓慢地流过乳腺,为腺泡生成乳汁提供有利条件,乳腺中的血液主要沿着左右腹壁皮下静脉及阴部外静脉流出。
乳腺还具有一种广泛的淋巴管网循环。
在牛是通过乳房淋巴结离开乳房,乳腺淋巴结输出管通过腹股沟管到达外侧骼淋巴结,然后经过深层腰干乳糜池,经过胸导管进入前部腔静脉附近的静脉系统。
正在泌乳的动物,乳腺淋巴管的流量显著性增加。
乳腺中有丰富的传入和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主要为感觉神经纤维,来自第一和第二腰神经的腹支,腹股沟神经和会阴神经。
这些神经的分支进入乳腺,并在各腺泡间形成稠密的神经丝。
猪、狗等的乳腺还接受肋间神经和胸外神经等的分支支配。
乳腺的传出神经属于交感神经,其纤维支配乳腺内的血管、乳池和大乳导管周围的平滑肌,其兴奋时引起平滑肌收缩。
乳腺内的平滑肌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极其敏感。
刺激交感神经使乳腺内的血液循环量显著减少,泌乳量也相应下降,这是泌乳母牛受到惊扰时泌乳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但是乳腺的腺泡上皮及其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乳腺各部分有多种内、外感受器。
乳房特别是乳头皮肤及乳腺内的腺泡、血管、乳导管等处有着丰富的机械、温度感受器和化学、压力等内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对泌乳的反射性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一、乳腺的发育幼畜的乳腺尚未发育,雌雄两性乳腺也没有明显的差别。
随着幼畜的生长、乳腺中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逐步增加,犊牛到初情期时,乳腺的导管系统开始生长,形成分支复杂的细小导管系统,但这时腺泡一般还没有形成,乳房的体积开始膨大。
随着每次发情周期的出现,乳房继续进行发育。
母牛妊娠后,乳腺组织生长比较迅速,乳腺导管的数量继续增加,并且在每个导管的末端开始形成没有分泌腔的腺泡。
到妊娠中期,腺泡渐渐出现分泌腔,腺泡和导管的体积不断增大,逐渐代替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乳房内的神经纤维和血管数量也显著增多,到了妊娠后期,腺泡的分泌上皮开始具有分泌机能,乳房的结构也达到了活动乳腺的标准状态。
临产前,腺泡分泌初乳。
分娩后,乳腺开始正常的泌乳活动。
经过一定时期的泌乳活动后,腺泡的体积又重新逐渐缩小,分泌腔逐渐消失,与腺泡直接相连的细小乳导管重新萎缩,腺组织被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所代替,乳房体积缩小。
乳腺的这种生理变化过程,叫做乳腺的回缩(involution)。
乳腺的回缩通常是在泌乳后期出现的渐进性过程,最终致使乳腺活动停止,进入干乳期。
在干乳期内,乳牛的腺组织能最大限度地重新形成,体内的脂肪储备也可以较好地得到补充。
母牛的干乳期平均约40~60d,年轻母牛的干乳期常需70d 以上。
母牛一般在第6~8个泌乳期中,乳腺的发育达到最大程度,泌乳量也达到最高峰。
以后随年龄增大,每次乳腺的发育程度逐渐减退。
泌乳量也逐年降低。
乳腺的生长发育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与性周期中卵巢的发育和妊娠期内分泌腺的活动密切相关。
乳腺的发育呈明显的年龄特点:1.出生到初情期:雌激素水平低下,乳腺只有简单导管,以乳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2.初情期:雌激素作用下,乳腺开始发育,快速增长,并伴随有脂肪聚积聚,主要特点:乳导管系统生长迅速。
3.妊娠期:此时是乳腺发育最明显的阶段,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使乳腺迅速生长、发育,如乳腺导管系统扩展、分支,形成腺小叶间的导管,每个导管的末端开始形成没有分泌腔的腺泡;至最后2个月,腺泡明显增大,并充满大量脂肪球分泌物,具有泌乳功能,临产前可以分泌初乳。
4.泌乳期:乳腺细胞数目增多,乳腺组织发育完全。
二、乳腺发育的调节乳腺发育既受内分泌腺活动的控制,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乳腺的发育和泌乳是由多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对乳腺的发育均有调节作用。
起关键作用的是两者在乳腺发育时期的比例。
如:在雌激素和孕激素1:1000的情况下,牛的乳腺能很好地发育。
在动物性成熟以前摘除卵巢后,单独注射雌激素,大多数动物只能引起乳腺中乳导管系统的生长发育,但不能引起腺泡的生长,如果再周期性地注射适量孕激素,才能引起乳腺泡的正常发育。
在促进乳腺小叶一腺泡的发育上,除了雌激素和孕激素外,还需要多种腺垂体激素的存在,如:催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几种激素。
在对兔和大鼠应用三重手术(切除脑垂体、卵巢、肾上腺)的研究表明,手术后如果适当注射雌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刺激乳腺导管系统的充分发育,在此基础上,注射孕激素和催乳素可引起小叶一腺泡生长。
山羊切除垂体后配合上述激素,可使乳腺发育到妊娠中期水平。
在妊娠期胎盘分泌的激素也参与刺激乳腺的发育。
乳腺的发育还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刺激乳腺的感受器,发出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一垂体系统或者直接支配乳腺的传出神经控制乳腺的发育。
按摩初胎母牛、怀孕母猪的乳房,可增强乳腺发育和产后的泌乳量。
此外,神经系统对乳腺的营养作用也很重要。
在性成熟前切断母山羊的乳腺神经,可中止乳腺的发育;在妊娠期切断神经,则乳腺腺泡发育不良,不形成腺泡腔与小叶;在泌乳期切断乳腺神经,大部分腺泡处于不活动状态。
1.激素调节①导管系统的生长:妊娠期胎盘分泌的雌激素是引起乳腺导管生长的主要原因,GH、催乳素(PRL)、糖皮质激素、胰岛素也参与调节;②腺泡系统的发育:孕酮与雌激素协同作用引起腺泡的进一步发育,GH、PRL、甲状腺激素也参与。
2.神经调节①刺激乳腺的感受器,发出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一垂体系统或者直接支配乳腺的传出神经控制乳腺的发育。
②神经系统对乳腺的营养作用也很重要。
三、乳腺回缩泌乳动物经过泌乳高峰后,腺泡的体积开始逐渐缩小,分泌腔逐渐消失,导管系统萎缩,腺组织被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代替,这一生理过程称为乳腺回缩(involution of gland),表现为乳房体积缩小,泌乳量减少,最后泌乳停止。
第三节乳的分泌乳腺组织的分泌细胞,从血液中摄取营养物质生成乳汁后,分泌入腺泡腔内,这一过程叫做乳的分泌(milk secretion)o一、乳汁乳汁主要由乳腺腺泡上皮细胞所分泌,高度发育的细小乳导管管也能分泌极少量的乳汁。
乳汁中含有仔畜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物质,是仔畜理想的营养物质。
乳可分为初乳(colostrum)和常乳(normal milk)两种。
1.初乳在分娩期或分娩后最初3~5天内,乳腺产生的乳叫初乳。
初乳较粘稠,浅黄,如花生油样,稍有咸味和臭味,煮沸时凝固。
初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常乳显著不同,其中干物质含量较高,可超出常乳数倍之多。
初乳内含有丰富的球蛋白和白蛋白。
初生仔畜吸吮初乳后,蛋白质能透过肠壁而被吸收,有利于增加仔畜血浆蛋白质的浓度;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抗体、酶、维生素及溶菌素等,特别是由于各种家畜的胎盘不能转送抗体,新生幼畜主要依赖初乳中的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形成体内的被动免疫,以增加仔畜抵抗疾病的能力。
初乳中的维生素A和C的含量比常乳约多10倍,维生素D比常乳多3倍。
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其中的镁盐有轻泻作用,促进肠道排出胎便。
所以,初乳几乎是初生仔畜不可替代的食物。
喂给初生动物以初乳,对保证初生仔畜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家畜初乳成分如表12-1。
2.常乳初乳期过后,乳腺所分泌的乳汁,叫做常乳。
常乳中的一些成分与血浆中的成分以同样的形式存在,但乳中的酪蛋白及乳糖是体内其它部分所没有的。
各种动物的常乳,均含水、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酶和维生素等。
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其次是白蛋白和球蛋白。
乳中的脂肪是油酸、软脂酸和其它低分子脂肪酸的甘油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