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马克思主义史____第一章

合集下载

马概第一章第一节PPT课件

马概第一章第一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
十月革命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模式的形成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苏联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联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 难,但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0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
1 2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由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成为欧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 重要指导思想,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
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欧洲建立了多个社会主 义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资本 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更加凸显。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前景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环 境,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推动社会进步。
01
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02 03
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民主集中制等原则,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 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丰富和发展。
创立背景
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 义的创立提供了历史条件和实践
基础。
创立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 总结革命实践经验,创立了马克
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发展特点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 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等重要理论成果。
辩证唯物主义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 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 认识。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 实践才能证明认识的正确性。
总结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 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新事物战胜旧 事物的过程。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02 03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 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的运动状态是多样的, 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是统一的。
总结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 2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 一。
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二。
3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三。
THANKS
感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 点,始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不断 吸收人类文明的新成果,指导着无产 阶级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从哲学上看,世上的万事万物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科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事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S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性质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

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7.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前提和条件,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③HR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8.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着重阐述了物质世界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强
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这一章的重要性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世界是物质的,意识
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其与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

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即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这一观点强调了认识的实践性和历史性,认为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相联系的。

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
基础,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章的内容,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对世界和认识的认识水平,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第0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工程

第0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工程

伊壁鸠鲁
恩格斯故居
•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于巴门市一个棉纺厂主家庭。他中学未毕业就被父亲 安排学习经商。在不来梅学习商业知识期间,他受到 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施特劳斯《耶稣传》反宗教思想的 影响,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历史 哲学》,认识到了历史向着自由发展的必然趋势。他 在柏林服兵役期间,旁听了柏林大学的哲学课程,受 到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发表了3篇批 判谢林启示哲学的论文。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开端
•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特里尔市,其父 亲是当地法律界有名望的律师。马克思是在自由的思 想氛围中成长的。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就把人类的 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作为选择职业的志向。他说:“人 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 才能达到完美。”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悠久的西方哲学传统, 广泛吸纳了其他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主要包括 古希腊哲学,近代欧洲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德国古 典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5—1830) 历史学家的观点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等。虽然这些理论 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们在不同 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以 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需要,蕴涵着许多合理的 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 料和理论渊源。
三、对物质利益关系的初步探索
• 在《莱茵报》工作时期,马克思主要围绕反对书报检 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以及摩泽尔河地区的贫 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使得他更加深入现实生活之 中,为他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提供了动力。
新《莱茵报》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一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个与古典时代彻底区分的时代,它体现在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要求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

现代历史降临的最大特征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该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连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连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结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于崩溃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根本特点.从最简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具体的结构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后,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2020/3/16
否认矛盾的观点
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三条基本规律 对 立 统
五对基本范畴 一
2020/3/16
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2、对立统一是事物





2020/3/16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系统、理论、自觉 一般世界观 零散、经验、自发
2020/3/16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怎样被明确的
③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一,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盾 的 普
从空间上看 无处不在 从时间上看 无时不有
事物的共性 绝对


2020/3/16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事物
盾 从空间上看 矛盾

方面 事物的个性 相对

事物
殊 从时间上看 过程

阶段
2020/3/16
2020/3/16
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思维——文化

社会——政治
自然——经济
2020/3/16
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述第一章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述第一章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坚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什么是运动?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与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实践是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了。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可是个超酷的东西呢!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诞生的。

当时的社会呀,贫富差距大得吓人。

工人阶级被压榨得喘不过气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大神就站了出来。

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想要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马克思可细心啦,他观察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发现资本这个东西很奇妙,它就像一个贪婪的小怪兽。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不断地追逐利润,根本不管工人的死活。

马克思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心里就想,这可不行啊。

然后马克思就开始深入研究,他写了好多好多厉害的著作。

像《资本论》那可是他的心血之作。

他在书里把资本主义的那些小秘密都揭露出来了。

比如说剩余价值,这就像资本家从工人那里偷偷拿走的宝藏一样。

工人每天辛辛苦苦干活,创造了很多价值,但是资本家只给工人很少的报酬,剩下的大部分都被资本家拿走了。

这多不公平呀!马克思主义可不光是说说而已。

它还鼓励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要反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就像一群小蚂蚁团结起来能搬动大象一样。

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的力量那可是超级大的。

马克思主义还有个很温暖的地方呢。

它希望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工作,然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获得东西。

这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全世界生根发芽。

在俄国,列宁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粉丝。

他带着俄国的工人阶级闹革命,最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可把全世界都震惊了呢。

后来呀,马克思主义又在中国落地开花。

咱们中国的革命者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能照亮中国前进的道路。

毛主席就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带着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

在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过时哦。

它还在不断地发展呢。

马克思主义就像一个智慧的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直在给我们现代人提供宝贵的建议。

它告诉我们要关注社会公平,要关心弱势群体,要追求人类的解放。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首先,作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时代条件。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重视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首先,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支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作者回顾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和指导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管理方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首先,作者解释了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包括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实践的重要性。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工具和指导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

首先,作者分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的第一章主要涉及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是马原第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思想和意识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

唯物论的观点与唯心论相对立,唯心论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是马原第一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方法和理论。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得以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不断性。

此外,马原第一章还涉及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唯心主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歪曲和片面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形而上学只关注事物的表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原第一章的知识点还包括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

马克
思主义强调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和社会变革,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

总之,马原第一章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涉及到唯物论、辩证法、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重点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重点理解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言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1920 年年 8 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译者为陈望道。

【背景知识】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

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1843 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

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知识链接】1.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观点和学说。

2.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链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固有矛盾,揭示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
•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 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世界统一于精神。唯物主义发展有三个阶段。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物质
•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出来的”。 • 理解恩格斯物质概念注意两点: A、物质不是 指的某个或某些物,而是“各种物的总和”; B、 物质这一概念是一种哲学的抽象,即物质本身是纯 粹的思维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它撇开了各种实物 的个性,抽取概括出其共性。所以,物质和具体物 质形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意识的本质 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即人脑是产生意 识的物质器官。 ②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达尔文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发展中具有决定的作用:
• 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人脑是思维的物 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为意识的产生、 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 劳动使语言产生,语言作为意识的外在 表达形式,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
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 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对世界如何存在这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 学标准。

0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0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第一,恩格斯通过对产业革命及其影响的分析,阐释了物 质生产及其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第二,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恩格斯揭示了无 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第三,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关系的研究,恩格 斯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必然的、合理的。
二、清算旧哲学影响,为新世界观的形 成奠定基础
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黑格尔集其大成。 德国古典哲学是它所处的欧洲资本主义,特别是德国资本
主义发展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康德
康德以其著名的“ 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 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建构了一个“真善美” 三者统一的哲学体系。
主要观点: “ 人为自然界立法” “ 人是目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初次公开阐述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创立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8 年欧洲革命的理
论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初次 公开阐述
马克思在其著作《哲学的贫困》中深入批判蒲鲁东错 误思想的同时,对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以及科学社 会主义思想作出了较《德意志意识形态》更为精确的 表述, 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获得了突 破性进展,为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 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标志。 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不仅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哲
学领域中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具体领域
就哲学来说,唯物 史观的伟大革命意 义就在于:它使马 克思主义哲学成为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 元论的世界观,克 服了历史上一切旧 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性, 以近乎完美的 形式修补好了唯物 主义整个大厦的上 层, 从而将唯心主 义从它的最后避难 所———社会历史 领域中驱逐了出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

——梅林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 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
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
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 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 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 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情境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动因
【开篇话题】
1 19世纪初的世界和德国是怎样的?
2 你认为成为一个伟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情境
• 1847.12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 敦)讨论并确认了马恩的观点,委托他们以宣言 形式制定同盟纲领。 • 1848.1—2 月 《共产党宣言》写成并出版。 • 1849—1883 在伦敦居住了34 年。 • 1883年3月14日,在书桌前平静去世。
(二)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基本素质
–1842.4—1843.3 为《莱茵报》撰稿,10 月任
主编。
–1843.3—夏天 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43.6.18 与童年女友燕妮· 冯· 威斯特华伦结婚。
• 1843.11—1845.1 在巴黎,写《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恩合写《神圣家族》 • 1845.2—1846 夏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写《政治 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马恩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未果)。 • 1847.1—6 月 写作和出版《哲学的贫困。答蒲鲁 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笔记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笔记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笔记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所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体现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在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危机所造成的严重破坏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其自身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容纳不下日益增长的生产力了。

第二节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与困惑●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其奠基者是康德,中经费希特、谢林,由黑格尔集其大成。

费尔巴哈则一反其先驱的唯心主义传统,高举反对和批判宗教神学的旗帜,直截了当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座,至此,德国古典哲学也就划上了终结的句号。

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的产物,德国资产阶级所具有的革命性和妥协性、软弱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德国古典哲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大变化,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而它所采取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辨的形式,又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的一面。

康德的哲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思想体系。

在基本哲学观点上,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

他一方面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另一方面又认为“上帝”、“心灵”等精神实体同物质世界一样都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亦即他所说的“自在之物”。

在认识论上,康德是近代哲学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之一。

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达到对存在于经验之外的“自在之物”的把握;但他同时又竭力将主体,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抽象的夸大,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并建立了一个先验主义的逻辑学说体系。

0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0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首先,马克思指出,蒲鲁东关于交换价值起源的观点是脱
离了历史真实的先验性虚构。
其次,马克思着重批判了蒲鲁东价值论的核心——“ 构成价
值” 说,指出“ ‘构成’ 价值是经济矛盾体系的基石”。
总之,在《哲学的贫困》和稍后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两 本著作中,马克思已初步完成了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变革, 这也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研究政治经济学所 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产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大机器生产替代分散的小规 模的手工劳动,从而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生产力发展相对迟缓的状况。
大机器及其生产方式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在生 产中的广泛运用。
瓦特-蒸汽机
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革命,同时也是生 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它所造就的以机器生产体系和雇佣劳 动为标志的工厂制度,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从而使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
第一,恩格斯通过对产业革命及其影响的分析,阐释了物 质生产及其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第二,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恩格斯揭示了无 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第三,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关系的研究,恩格 斯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必然的、合理的。
二、清算旧哲学影响,为新世界观的形 成奠定基础
1.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阐述马克思 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首先,在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的过程中丰
富了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
其次,马克思还批判蒲鲁东研究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方法
,阐述了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蒲 鲁 东
2.批判蒲鲁东的经济理论,初步阐述科学的劳 动价值论
蒲鲁东经济学思想的中心是他的价值理论,他认为“ 价值 是经济结构的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 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 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 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 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 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 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 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 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 者的辩证同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建立了科学的、 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因此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著有 《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等。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威廉·配第(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 人,统计学家。主要著作有《赋税论》(1662)全 名《关于税收与捐献的论文》),《献给英明人士》 (1664),《政治算术》(1672),《爱尔兰政治 剖析》(1674),《货币略论》等。
资料私人占的矛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预示了未来 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工人阶级数量的增加 组织性、觉悟性和战斗力的提升 两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三大工人运动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在法 国里昂相继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第二次
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特别是 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开始了很大发展,并且很 快进入了工业革命。
德国:这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乡,与英国法国 相比,德国在经济上远为落后,但在30—40年代 开始的工业革命中,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 速发展。以铁路为例,183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 到1850年总长度就达到5826公里。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 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家。 1828年在柏林大学毕业,曾任教于埃尔兰根大学,
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 早年入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1826转入埃尔兰根大学学习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 学,后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后因发表反对神学 的著作被辞退,
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一直居住到1764年,这使他有可能长期实地观察 这个工业中心的经济生活。1764年,他辞退了大学教授的职务,担任布克莱 公爵的私人教师。1767年,他辞去私人教师职务,返回家乡克科第埋首于 《国富论》的写作。
1776年《国富论》问世。此书一出,极受英国资产阶级的欢迎与褒誉, 因为它为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1.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运动规律。 2. 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3. 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 值,在一定意义上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 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 2.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 三、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1.工业革命飞速发展
英国:棉纺织工业是当时英国最重要的工业部 门,1771—1795年期间输入英国的籽棉平均 每年不到500万吨,而到19世纪40年代初的 输入量就达到了6亿磅。
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克科第的一个海关官 员的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 学,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他毕业后,于1748年到 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1751年返回格拉斯 哥大学讲授逻辑学,次年担任道德哲学讲座。他的 伦理学讲义后来经过修订在1759年作为《道德情操 论》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
《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概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形成阶段 的理论成就,它最早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它的出版标 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是英国产业 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 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
第一章 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二、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三、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三大革命运动充分说明: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达到一个新阶段,无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 大动力。但是无产阶级在实践中仍具有一定自发性,理论上 未达到科学水平。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系的时代 要求
第二节 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李嘉图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资产阶级犹太移民家庭,在十七个 孩子中排行第三。14岁时,随父亲从事券交易活动,21岁独立开展证 券交易活动,25岁时已拥有200万英镑财产。在经济生活有了保障以 后开始自学。1799年,他偶然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从此,开始研究经济问题。1819年,他在英国议会 上院购买了一个代表爱尔兰的席位。他占据此席位直到去世。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解决社会矛盾多方案的破产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1.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性、妥协性 的表现——辨证法的思想与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辩的形式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1804年)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二元论”哲学。政治上高举“理性” 与“启蒙”。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
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质变,也引起生产方式重大 变革,以机器体系和雇佣劳动为标志地工厂制度取得统治 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2.生产关系的变革
工业革命使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 益明确地显现出来。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迅速地开拓 和扩大了世界市场。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 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 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 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 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 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总之,工业革命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 大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革为马克思主 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
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激化,其具 体变现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表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第一章 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
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体条 件,把握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代表性文本 及其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内在逻辑。
学习重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 批判大纲》。
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 要 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 。
他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 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 基本形态。
亚当. 斯密 ( Adam Smith,1723~1790),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 代表作《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早已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全球发行。 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因此成 为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1819年,他被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 他不仅揭露旧法规的弊病,主张进行议会改革,还提出一系列经济主 张,如反对谷物法,宣传自由贸易,建议币制改革等。 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 中心的理论体系。他坚持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批评了斯密价值论中的二元 观点。他第一个提出了决定价值的劳动不是实际的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他还指出了决定商 品价值的不仅有直接投入生产的活劳动,还有投在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李嘉图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它在三个阶级(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 之间进行分配。工资由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 以上的余额。由此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 级对立的经济基础。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 51岁那一年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去世。
起义中工人们明确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 使这次起义具有了鲜明的政治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