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王树作品总体介绍

合集下载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摘要】王澍是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其建筑作品以注重当地文化和环境的融合而著称。

本文将从王澍建筑风格特点、建筑作品赏析、建筑思想与理念、对当代建筑的启示以及未来发展展望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探。

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和思考,可以看出王澍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当代建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王澍建筑有望继续引领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思考现代建筑的多样性和价值,同时也体现了王澍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王澍建筑风格、特点、影响、作品赏析、建筑思想、理念、当代建筑启示、未来发展展望、总结、思考、价值、意义。

1. 引言1.1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王澍是中国当代知名建筑师,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建筑界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对王澍的建筑之根进行初探,探讨他的建筑作品背后的核心思想和原则。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当代建筑发展的一种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王澍的建筑之根,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将从不同角度解读王澍的建筑哲学,探讨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和贡献,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王澍建筑之根的初步探讨,可以更好地领略他的独特魅力和建筑风格,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2. 正文2.1 王澍建筑风格特点及影响王澍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回归本源:王澍的建筑注重回归自然,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他常常利用当地的材料和工艺,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让建筑与自然更加和谐统一。

二、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王澍的建筑风格简约朴实,但却不失美感和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形态,通过对光影的利用和空间的布局,营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建筑形态。

三、注重人文关怀:王澍的建筑作品不仅注重形式美感,更注重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文化和人文的温暖。

穿越曲径迷园——王澍作品解读

穿越曲径迷园——王澍作品解读

戏场

王澍常常把自己设计 建造的状态比拟为 造
现代理性宠坏了人们 告诉他们一切事物都有着
园 其实中国文人从 封神榜 中姜子牙的排兵布阵
清晰的内在逻辑 从生物到社会结构无不存在着从低
兰亭的 曲水流觞 赋诗行令 到明清文人诗画中藏 到高的进化线索 因此 在建筑中的空间体验也习惯
头去尾的谜题 都与一种不惜犯难涉险的心智竞赛有 性地给人一种幻觉 即总可以找到一条从开端到高潮
与实践 并融入了建筑专业血液之中的东西 骨子 宫中设下的令人迷惘和沮丧的亦真亦假的指示路标
里暗伏着一个极端的特征 游戏状态的神迷 王澍对 类似某种复杂的智商测验 一次次地考验着探险者的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2/5 4



记忆力与分辨力 类似的游戏状态也同样出现在顶层画廊 相对王1.3.4.5 王澍家源自 2. 王澍家园俯视图万方数据
一个人 他为自己提出描绘世界的重任 许多年 于一种心智层面上的游戏常常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过去了 他画满了一个空间 一个用想象的省份 王 王澍的写作则执着地传达着他对语词的着魔 并带
国 高山 海湾 船只 岛屿 鱼类 人家 农具 行 有罗兰 巴特那种让人迷失其中的强烈的个人风格
苏州文正学院图书馆是一个大尺度的公共建筑
在许多方面和画廊 王澍家园都不具有可比性 然而
这些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 将它们与这种掷骰子
的游戏联系起来 王澍几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都和
室内设计或多或少地有着关联 我猜想作为建筑专业
出身的王澍 一定不甘心只是在别人为他设定的空间
中搭搭布景 做些涂脂抹粉的脸面工作 此时一种可
同样 王澍虽然常常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写作,然 而他的文字与其说是在 解释 不如说是在 解读 差别在于自己在其中所扮的角色 解释 是权威的 理性的 却总是扼杀着可能性 而王澍则小心翼翼地

建筑师王树作品介绍

建筑师王树作品介绍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
宁波美术馆--1
2005年10月,宁波美术馆落成,它是由轮船码头航运大楼改建而成,规模仅次于北京中国美术馆。整座美术馆外墙由青砖、木材、钢材构成,像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给人的印象是沉稳、内敛、厚实,又略带几分神秘。开馆以来,平均每天都有200人光临这个艺术殿堂。
鸟瞰图
沿街面
轮船码头
作为三江文化长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美术馆也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拥有码头的江边美术馆。据了解,该馆总投资1.2亿元,分大小展厅9个,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1万平方米,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艺术交流、艺术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化、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一座既有港口特色、富有现代气息,又具备中国气派的公共建筑。
王澍生平简介
■196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学士
■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1988至1995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2000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博士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
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檐、竹、木,让王澍的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错落有致。“你知道,南方诗歌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是下雨,以及下雨之后看到雨水从哪里下来。”他说,做瓦檐的时候,一直在想象学生们从窗外看着雨水从瓦檐上滴落的浪漫场景。另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实用价值。瓦片间充满了交叠出的缝隙,这是天然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地形成习习凉风;而冬天,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成自我调节。

王澍作品分析ppt课件

王澍作品分析ppt课件
走近王澍
——王澍建筑作品介绍
Introduction of Wang Shu's architectural works
1
王澍生平简介
• 196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 1985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学士 • 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 1988至1995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 2000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 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博士 •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
续性。
17
外立面的木墙和 钢柱,色调单纯, 尺度超常,带给 你视觉的冲击和 不同凡响的感受。 整个建筑的体量 在浑然不觉中增 大了许多。光线 的介入是打破单 调的一个重要因 素,也是让不同 材质更显柔和协 调的一个手段。 干净的线条,简 约的色块,光的 参与,影的投射, 人的渺小感…… 这一切竟让你凝
2
主要作品
•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已建成); •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并已拆毁): •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已建成); •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并将拆毁); •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并已拆毁); •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1991,建成并已拆毁); •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 •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已建成)。

建筑师王澍作品

建筑师王澍作品

建筑师王澍作品建筑师王澍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在王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王澍的作品充满了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他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秉承着传统中国建筑文化的价值观。

他在建筑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如流水、花园和树木。

他的建筑作品如同一个生命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中,王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天长地久”的双层小房子。

这栋建筑位于北京,是王澍和他的妻子的居所,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实验场所。

这栋小房子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阳台房的形态,它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材料,透明而轻盈。

王澍在这个作品中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

此外,王澍还通过他的作品传达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他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试图通过建筑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他设计了一个名为“雅平”的住宅项目,旨在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这个项目采用了天然材料和传统施工技术,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持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通过这个项目,王澍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还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建筑的认识。

除了以上两个作品,王澍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设计。

比如,他设计的“太阳便利店”是一座位于中国湖北省的小型建筑,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形态,完全由当地的麦草和竹子搭建而成。

这个建筑在设计中融入了灵感来自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同时也追求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除了以上作品外,王澍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设计,有些是建筑,有些是景观,有些是装置。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崇受推崇,在国际建筑界也非常有影响力。

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具有全球化的视野。

综上所述,建筑师王澍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在建筑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通过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自然共生、人文兼容的理想建筑空间。

王澍简介及作品介绍

王澍简介及作品介绍

王澍简介——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系主任、教授。

其建筑创作以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自主创新方式引起国际建筑学界广泛关注,处于全国建筑创作与研究的领先地位,在一系列国际大展中被国际学术评论界评价为中国当代新人文主义建筑方向的代表人物。

1.建筑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获“03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奖";2.“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获"2003年十届全国美展银奖";3.“五散房”获“2005年“Holcim可持续建筑奖亚太区奖”;4.“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05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5.“以“衰变的穹顶(Decay of Dome)”获得2010年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6. 2012年2月,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宁波博物馆介绍——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

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同时,充分体现“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在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审中,对于该建筑,做出了如下评价:不仅照片上看很震撼,置身其中更令人感动。

博物馆已成为城市的坐标,存封着历史,也吸引着游人的到来。

广阔的空间感,不论从外还是从内体验,都是非同寻常的。

这座建筑将力量、实用及情感凝结在了一起。

王澍

王澍

王澍简介:王澍1963年生于新疆,在西安生活。

他于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1997年在杭州创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他喜欢箫管,擅长书法和山水画,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美誉。

代表作品有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等。

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

王澍是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也是年龄倒数第四的最年轻获奖者。

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奖金10万美元和一枚铜质勋章。

发起这一大奖的凯悦基金会(Hyatt Foundation)主席普里兹克(Thomas J. Pritzke)27日宣布王澍获奖消息。

他说,选中48岁的王澍是因为承认中国将在发展建筑理念中的作用。

普里兹克指出,有关现在和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王澍提出的非常及时,因为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争议: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

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产生没有时间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

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奖金10万美元和一枚铜质勋章。

这是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辛蒂(Cindy)发起,凯悦基金会(Hyatt Foundation)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

今年的颁奖仪式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1、王澍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坐落在杭州南部群山东部边缘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二期工程设计,是确立王澍在中国建筑界地位的代表作品,特别是象山二期工程,无论是体量和建造规模都是惊人的。

建筑作品赏析 ---- 宁波博物馆-精选文档

建筑作品赏析 ---- 宁波博物馆-精选文档

• 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城市文化的核心与窗口。它是以展示 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
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
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 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同时,充分体现 “独特
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 区位 项目地段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新规划的行政中 心区。依据规划,宁波博物馆处在区政府大楼以 南,市民广场以西,与广场东侧的文化艺术中心 遥相呼应。地段为南北约260 m、东西约”110m的 长方形,北面地界沿道路,宽65米,高24米, 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 下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
• 山体建筑 •水 •船 • 码头
设计理念
深入设计
• 交通流线的深入设计 • 造型的深入设计 • 空间的深入设计 • 景观的深入设计 • 结构的深入设计
交通流线
造型
空间
•桥 •径 •廊 •院 •台
结构
建筑特点
• 造型独特 • 材质分析:
宁波历史博物馆外里面的大部分都是用周围 拆迁工地上搜集来的碎砖烂瓦建造而成。这 些碎片通过一种名为“瓦爿”的技术被集中 在一起,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 片、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 来的明清以来的旧物。
• 而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 凝土墙,用毛竹做成特殊模板,留下一片
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仿佛置身古老街巷,神游江南竹林,这正 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的表达。
宁波博物馆概况
• 历史文化背景 宁波历史悠久,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 要的商业城市。依水而居的宁波,以甬江为名而 简称“甬”,由西向东的姚江和白南向北的奉化 江,在三江口处注入甬江向东流入杭州湾。我国 江南新石器时代最悠久丰富的文明河姆渡文化便 发源于此。自唐宋以来,宁波就是我国对外交 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城市,被称为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中国新建筑师——王澍

中国新建筑师——王澍

中国新建筑师——王澍196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85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毕业1997年,在杭州创办"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博士,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并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及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营造研究中心主任王澍作品1989年海宁青少年宫1991年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1997年自宅1997年陈默工作室2000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2000年上海顶层画廊2000年墙门(雕塑)2001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2001年一分为二(雕塑)2002-2003年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2002-2003年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2002-2003年浙江台州路桥古镇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2003年拆筑间2003年 HZ093—7282003年三合宅/南京2004年三合宅/杭州2003-2004年浙江宁波慈城古建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理解象山校园,先要理解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感情。

2002年,杭州南山路开始改建,杭州市政府想把这条路建成上海的衡山路,西湖边上的很多民居就开始拆毁。

为了阻止这一切,王澍沿西湖拍了400多张幻灯片,一张一张地讲给负责改建的官员看:每一幢房子,都带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他说:你们知道南山路的历史有多久吗?从你们改建完成那天起,南山路的历史就只有1年了。

象山校园正是建立在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理解之上。

一个外来者对象山校园的惊奇,一定是从大门开始的。

象山校园的大门不是“门”,而是“墙”。

是没有围合的墙的自然延伸,墙身矮得经常让人有翻过去的冲动。

但这是一堵砖砌的墙,那砖也不是普通的砖,而是从乡下拆房现场收上来的老砖。

在象山校园的空地上,这样的砖瓦堆成一座小山。

事实上,整个象山校园就是建立在这些旧砖瓦上面的。

在整个中国都在“拆”的时候,王澍的象山校园却使用了大量的旧建筑材料,所有的砖头、瓦片、石头都来自浙江省的拆房现场。

王澍作品研究

王澍作品研究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三、建筑作品分析——宁波博物馆
二层平面图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三、建筑作品分析——宁波博物馆
三层平面图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三、建筑作品分析——宁波博物馆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三、建筑作品分析——宁波博物馆
建筑外墙由“瓦爿墙”和 “竖条毛竹模板清水混凝土剪 力墙”构成,凝聚了宁波传统 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江南水乡的 特点。瓦爿墙由瓦片、砖石、 碎瓷片等材料的堆砌而成,这 些砖瓦来自宁波及附近地区的 老城区拆迁改造,拥有着悠久 的历史,承载着弥足珍贵的岁 月见证。瓦爿墙通过旧的工艺 展现新的思路,将逝去的文化 历史呈现给大众。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目录
• 王澍简介 • 设计理念解读
• 建筑作品分析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一、王澍简介
王澍在某种意义上讲 并不能算是一个传统意义 上的现代主义职业建筑师 。他解构式的建筑形式和 对游戏状态的神迷也给现 代主义建筑师做了新的诊 释。按王澍自己的话说, 他把自己称作“业余”建 筑师,一个很建筑的“文 人”。而在设计风格上, 王澍眷恋传统,强调气氛 ,突出事件,趋向简朴。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二、设计理念解读
1、对传统文化、老建筑的 执着
王澍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地 方特色。他比较注重本民族的、 传统的元素,结合东方艺术,将 旧砖、假山石等,运用于现代的 建筑中。他的建筑具有民族乡土 特色。然而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死 板,而是不断的创新和改变。他 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 式融入现代建筑中来,使其具有 独特的功能和审美感。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二、设计理念解读
3、对建筑雕塑感的塑 造
王澍不只是做设计,而 是设计一件建筑雕塑。王澍 将自己的雕塑作品,做成了 一座座会表达感情的房子。 它的建筑的雕塑感很强,仿 佛都有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感 情的传递,具有很强的审美 王澍家园 性。 他的建筑,往往内部的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灯的极强的线条感、 屋顶的水泥质感、管道和线路的裸露;又给人一种其他的感受,王澍的 房子,因为当做了雕塑来做,所以总是让人百看不厌,有一种厚重大气, 又略带温柔的感情气质流萦其中。

王澍作品赏析

王澍作品赏析

宁波五散房——画廊
画廊背丘面湖,屋顶一波三折,横 向展开,具有典型江南建筑的特征。
外墙的外层是各种砖块堆砌而 成,建筑前后各设两条砾石干 铺带,可以作为户外盆景的展 示场地。 钢筋条做垂帘,地面是各 种碎砖的铺砌。
画廊室内
宁波五散房——咖啡厅
主入口的坡道通向屋顶
咖啡厅屋面地面均为曲面,柱子微微 倾斜,桌椅均根据地面的变化特殊设 计。
漏窗
进门的小路是序厅,两旁由竹篱围绕,上方悬挂着十二个音罩,代表了十二个节气,对应 录制了鸡啼、牛哞、蝉吟、蛙鸣、小雨淅沥、微风吹拂等声音„„ 。
在这个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还原出三维的效果。“滕头馆”里种植有水稻、 草莓等植物,生态屋顶有一米五厚的覆土,种上六七米高的乔木。场馆的外墙则 进行“垂直绿化”,整个墙面都是植被,对墙体温度进行调节,既达到了节能的 效果,又节省了土地。
图书馆面向城市的界面
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屋顶的水泥质感、 管道和线路的裸露。
5、垂直院宅——“钱江时代”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 融会贯通,将江南庭院元素搬到了空中, 在二十多层的高层住宅上实现了合院住宅 的感觉。
独特的双层“盒子”结构设计、罕见 的空中庭院花池、大面积的公共活动空 间,带来高层住宅与自然声息相通的踏 实感受。
狭窄悠长的廊道
宁波五散房——茶室1
茶室采用合院形态,6米高的院子中围着一个3米高 的青砖台,种着两棵大树,树影随风移动,建筑的 灵感来自民间的花格窗和瓷器中的冰裂纹。
通往窗的开启
茶室室内
宁波五散房——茶室2
另一个茶室的屋面由钢构玻璃建造,南面有一小 荷塘,经一小桥直入。
象山校园,建筑占一半,自然景观占一半。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山脚下一弯流水, 建筑顺着水势面山而建,建筑群随山体扭转、断裂。王澍说,“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 与一座不大的山的共存,因为那山是先在的”。 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开工之前,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稻田。但王澍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 “平地起坡”技法,顺着山势和水势做出坡度。王澍说,中国人盖任何房子都会讲究一个势。

(完整版)王澍作品分析

(完整版)王澍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李深
为什么他 能获得普利兹克?
灵隐寺飞来峰
杭州,浙江
这就是大学。
它会有高低起伏的道路,这些道路尽管是交通的,同时它 带有一定的含义。
一、建筑语言
1、光的运用
2、古典符号的运用
该建筑虽然使用的是集成木材这 样的现代材料,但仍很好表达了东方建筑中 斗拱的构成 “我很感兴趣地看到单纯的几何形式是如何与 具象的历史因素相联系的”
建筑语汇——“翠玲珑”
谢谢观看!
3、墙面上任何地方都能开洞,这个开口会带来两种与时间有关的变化: 一是每天不同时刻及一年四季的变化,另一种则是人的感情的变化。
“我所热衷的不是“数寄屋”实际的形式本身, 而是其精神和感情内涵,正是“数寄屋”的精神 对促进日本传统建筑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安藤忠雄
双生观,茶室,1975
“枯山水”
与“枯山水”庭院 相似的气质。
在这样的环境中, 生机与沉寂、 历史与未来, 它们带给人们更多 的是心灵的沉思 而非感官的愉悦。
李邸之庭院,1991 Lee House
李邸之庭院,1991 Lee House
安藤忠雄:如果以一种合适的抽象 手法对待自然,便可以显示其固有 的力量,远远胜过写实地表达自然
——安藤忠雄
“缘侧” 与
“数寄屋”
缘侧
“缘侧”是日本式 传统居家在客厅和 后庭园之间设置的 木廊
“非连续”的连续性
模糊空间
中转作用
六甲山集合住宅,1989
住吉的长屋,1976
“数寄”一词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方格推拉门。数寄屋即茶室。
1、数寄屋极力追求与自然的联系,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墙尽可能做到又轻又薄,成为一种丧失了重量感的抽象的存在, 墙的目的只是要呼唤出“空间”。

王澎作品

王澎作品
南京三合宅(已建成)
宁波五散房(2003-2006,已建成 瓦园(200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2007-2009,已建成) 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第二期
宁波美术馆(已建成)
南宋御街陈列馆(2009,已建成) 2010年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已建成)
王澎作品
在经历改革开放与数年的财富积累后, 中国成为最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国家。经 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不动产建筑业的大规 模投入以及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大量的地标性建筑在古老的京都屡见 不鲜,似乎当权者认为那代表着国际化 的都市与世界的前沿,大量的破坏性拆 迁、改建使原本已经面目全非的文明古 国再不复昔。
作品及多篇专业论文陆续发表如下国内书刊:
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 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回望中国传 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 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 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 的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宁波五散房】
五散房为分布在宁波鄞州公 园各处的小公建,总面积 2000余平方米。它们有着艺 术的概念,却不奢华,在一 个广袤的田野里产生,却与 城市贴切地交融在一起,形 成闲趣、随适005年10月落成, 美术馆是由轮船码 头航运大楼改建而 成,建筑面积23100 平方米,规模仅次 于北京中国美术馆。 美术馆于2008年10 月11日正式开馆, 开馆以来,平均每 天都有200人光临这 个艺术殿堂。
士生导师。王澍喜欢阅读、箫管,擅长书法和山
水画,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
国最具文人气质的建筑家”美誉。代表作品有世
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等。

王澍作品解析

王澍作品解析
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浮华的世风下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发现建筑的本质;王澍 是睿智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作品设计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 深见解,并贯穿始终。
说王澍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 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 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 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 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 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 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 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 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 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
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方 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 明显地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
不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取胜。 如果亲临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的 廊道,你会发现“木墙”原是一 扇扇通高的“巨门”。在许多扇 门板的脚下,细心的你还会发现 长长的插销,当你得知这些“巨 门”竟然可以一扇扇打开,定会 另有一番惊喜。二维的平面转而 成了通向另一个未知空间的通道。 显然,设计师对艺术空间的创造 往往需要观赏者的体验和阅读来 完成。所谓移步换景,空间的知 觉,是在时间的向度上完成的。 有人说这些巨幅的门象征着古老 店铺的“门板”,此意象不妨看 作是对宁波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 的一种暧昧的隐喻。这种“文脉 主义”式的解读,使这个实体空 间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

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

王澍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摘要:王澍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向当代建筑语言转化的建筑师,致力于将当代艺术、人文思考、建筑学、特别是建筑的营造问题铸为一体,反思人文价值的“建筑艺术”和致力于中国本土建筑学复兴的“历史建筑与造园学”作为若干线索,以批判的地域性视角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建筑语言探索及建筑创作实践,范围涉及公共建筑、大学校园、集合住宅、造园、传统城市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及当代艺术装置展览等。

关键词:王澍建筑材料风水环境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

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人气的。

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尖锐看法的人之一。

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气,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另类。

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

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狂妄的建筑师,一直以来却又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根。

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

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

一、材料的应用1.1砖瓦1.1.1瓦园“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

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

”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

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

(王澍瓦园杭州 2006)1.1.2世博会宁波滕头馆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

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

“瓦爿墙”是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

王澍作品解析——宁波博物馆通用课件

王澍作品解析——宁波博物馆通用课件

王澍作品解析——宁波博物馆通用课件一、宁波博物馆概述宁波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设计。

这座博物馆于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

宁波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展览内容和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我国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博物馆。

二、王澍设计理念解读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王澍在设计宁波博物馆时,充分考虑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他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元素,如马头墙、青砖、瓦片等,将这些元素与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新颖的建筑风格。

2. “新乡土主义”理念王澍提出了“新乡土主义”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应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相融合。

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当地材料,如鄞州石、宁波青砖等,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3. “山水城市”构想王澍认为,城市建筑应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形成“山水城市”的格局。

宁波博物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周边的山体、水系,使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三、宁波博物馆建筑特色1. 独特的建筑形态宁波博物馆的外观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态,仿佛是一座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建筑。

其屋顶采用斜坡式设计,寓意着“山峦起伏”,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呼应。

2. 绿色环保理念宁波博物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参观者的需求。

展厅、报告厅、休闲区等功能区域分明,为参观者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参观体验。

四、宁波博物馆展览内容1. 宁波历史陈列: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场景复原,展示宁波地区从史前时期至近代的历史变迁。

2. 宁波民俗陈列:以宁波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展示宁波人民的生产生活、民间信仰、节日庆典等。

3. 陶瓷专题展览:展出宁波地区出土的历代陶瓷精品,反映宁波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

4. 书画专题展览:展示宁波地区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历代名家作品及当代书画家佳作。

五、王澍设计手法的具体体现1. 材料的运用与质感表达王澍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对材料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完整版)王澍的建筑作品

(完整版)王澍的建筑作品

世博会 宁波滕头案例馆
世 博 会
宁 波 滕 头 案 例 馆
世 博 会
宁 波 滕 头 案 例 馆
世博会 宁波滕头案例馆
世 博 会 宁 波 滕 头 案 例 馆
竹 子 做 的 墙 壁
世博会 宁波滕头案例馆
注意看上面的包装物用的是什么。
世博会 宁波滕头案例馆
王澍: “建筑是有生命的, 刚建好的时候肯定不是这个建筑 最好的状态,但它一定有可持续 发展的最佳状态。你可以想象一 下,10年以后,瓦爿墙上青苔满 布,屋顶的植物郁郁葱葱,那时 的建筑才真正融入了自然,美轮 美奂。”
建筑奖获奖名单时,给出了对王澍和中 国建筑的评价:“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 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 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 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 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 非常重要。
(续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 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 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 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 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 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苏 州 大 学 文 正 学 院 图 书 馆
王 澍 作 品
苏 州 大 学 文 正 学 院 图 书 馆
白 格 子 方 框 造 型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宁波五散房 王澍作品
与宁波博物馆隔路相望的鄞州公 园内,有5座小建筑,名为五散房。 五散房分为茶室、画廊、咖啡厅、管 理用房等,分别用了5种不同的建筑 类型和建造方法。
五散房 画廊
中 国 美 术 学 院 象 山 校 区
王 澍 作 品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 环境保护,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 模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 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 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旅游要求的 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展记录:
■ 2005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第二十二届世界建协大会中国建筑展,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 2005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意大利帕尔玛国际建筑节中国新建筑展 ■ 2004 作品《垂直院宅-钱江时代》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银奖, 中国美术馆 ■ 2004 作品《瓷屋1》,应邀参加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国际小型公共建筑展” ■ 2004 作品《三合宅/南京》,应邀参加南京“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 ■ 2003 作品《HZ093—728》,参加“地之缘”亚洲艺术展,中国美院美术馆 ■ 2003 作品《拆筑间》应邀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 ■ 2003 作品《拆筑间》应邀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广州,广东美术馆。 ■ 2003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篷皮杜艺术中心“Alos La Chine”中国当代艺术展 ■ 2002 作品《六分之一》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都市营造—上海艺术双年展” ■ 2001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德国柏林依德斯美术馆“土木--中国新建筑展” ■ 2001 作品《不断建造的》应邀参加 “梁思成建筑艺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 2001 作品《一分为二》应邀参加“2001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孤山 ■ 2001 作品参加“变更通知—中国房子五人建造文献展”, 上海顶层画廊 ■ 2000 作品《墙门》应邀参加“2000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太子湾 ■ 1999 作品应邀参加第二十届世界建协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八人展”,北京
王澍之建筑观
“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 业余的建筑是无限接近自发性秩序的建筑,在它的视野中,自发的
建造,违章的建造,临时的拼接有着和专业建筑学平等的地位。 业余的建筑只是不重要的建筑,专业建筑学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之一就是把建筑
看的太重要。但是,房子比建筑更基本,它紧扣当下的生活,它是朴素 的,通常是琐碎的。在做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建筑只 是我的业余活动。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 要的是朴素建构手艺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
说王澍
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 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
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 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 尖锐看法的人之一。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气, 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 是因为他的另类。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 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当年, 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对着老先生说,“如果 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 导师,一个就是我。”
中国当代建筑师 ——王澍
王澍生平简介
■196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学士 ■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1988至1995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2000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博士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
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狂妄的建筑师, 一直以来却又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 根。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 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 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 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 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
主要作品-1
业余的建筑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批判性的实验建筑态度,但它可 能比任何专业建筑学的实验更彻底,更基本。在我看来,没有彻底性, 任何建筑实验活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说王澍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 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 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 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 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 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 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 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 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 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
主要作品-2
■杭州墙门(雕塑)(2000年,已建成); ■杭州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2001年,已建成); ■杭州一分为二(雕塑)(2001年,已建成);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2002-2003年,已建成); ■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2002-2003年,已建成); ■浙江台州路桥古镇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2002-2003年,方案); ■广州、北京拆筑间(2003年,已建成); ■杭州HZ093—728(2003年,已建成); ■南京三合宅(2004-2005,已建成); ■杭州三合宅(2004-2005,已建成); ■浙江宁波慈城古建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2003-2004,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2002-2005,已建成); ■宁波五散房(2004-2005,已建成); ■宁波博物馆(2005年,在建)。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已建成);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并已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并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并已拆毁);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1991,建成并已拆毁);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已建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