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发展趋势-19页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微处理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微处理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微处理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微处理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微处理器,通常简称为CPU,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

它们是电子控制单元,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如数据处理、逻辑运算和顺序控制等。

微处理器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持续影响着现代科技的整体进步。

微处理器的发展现状目前的微处理器已经进入了多核时代。

多核处理器能够显著提高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尤其在并行处理和高性能计算领域。

目前,Intel和AMD等公司已经在多核处理器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推出了多款具有高性能的多核处理器。

此外,微处理器的制造工艺也日益成熟。

目前,大多数微处理器都采用先进的CMOS工艺制造,这种工艺能够显著降低处理器的功耗,提高其能效。

同时,随着工艺的进步,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

在应用方面,微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消费电子产品、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的应用场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微处理器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趋势:1.异构计算:未来的微处理器可能会采用异构计算设计,即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CPU、GPU、FPGA等)将协同工作,以提高计算性能。

这种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处理器的优点,达到最佳的计算效果。

2.神经网络处理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神经网络计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专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将能够提供比传统CPU更高的计算性能,满足这种需求。

3.绿色计算:随着对节能和环保的关注度提高,绿色计算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微处理器将更加注重能源效率,如通过优化设计、使用低功耗工艺等手段来降低功耗。

4.可扩展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处理器性能的可扩展性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的微处理器将需要支持更灵活的扩展方式,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5.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处理器应用场景的扩大,对处理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

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

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迭代和进化。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从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和连接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处理器发展趋势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的“大脑”,其性能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未来的处理器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性能多核处理器:随着计算任务的复杂化和多线程应用的普及,多核处理器将成为主流。

未来的处理器将拥有更多的核心,同时还要提高每个核心的性能,以满足复杂计算任务的需求。

2. 低功耗处理器: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计算机硬件对功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处理器将采用更加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异构多核技术、功耗管理和动态电压调节等,以实现更好的能源利用效率。

3. 人工智能加速处理器: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对计算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处理器将专门优化和加速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任务,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

二、存储器发展趋势存储器是计算机硬件中存储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容量增大、速度提升: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对快速访问的需求,未来的存储器将追求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读写速度。

目前,固态硬盘(SSD)在存储器领域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其容量越来越大,读写速度也在不断提高。

2. 高速缓存技术: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未来的存储器将更加侧重于研究和应用高速缓存技术。

通过提高缓存命中率和减少延迟,可以显著提升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三、显示器发展趋势显示器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媒介,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辨率提升:随着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的进步,未来的显示器将实现更高的分辨率,以提供更加清晰和逼真的图像效果。

2. 透明显示技术:透明显示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未来的显示器将实现更高的透明度,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了解最新的CPU技术趋势

了解最新的CPU技术趋势

了解最新的CPU技术趋势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CPU(中央处理器)领域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对于科技爱好者和计算机专业从业者而言,了解最新的CPU技术趋势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CPU技术趋势,并对其影响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多核处理器的兴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复杂化和多任务处理的普及,多核处理器逐渐成为CPU技术的主流。

传统的单核处理器由于其处理速度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多核处理器通过将多个处理单元整合到一个芯片上,同时进行多个任务的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多核处理器的兴起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挑战。

例如,如何高效地将任务分配给各个处理单元,以及如何协调处理单元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CPU制造商不断改进多核处理器的架构和设计,提高处理器的并行计算能力和效率。

二、异构计算的发展异构计算是当前CPU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传统的CPU主要侧重于通用计算任务,而对于特定的计算任务,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传统的CPU处理效率有限。

为了满足这类计算任务的需求,CPU制造商开始引入异构计算的概念。

异构计算指的是将不同类型的处理器或计算单元集成到同一个计算系统中,以便进行更加高效和专门化的计算。

例如,将CPU和GPU(图形处理器)结合使用,利用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来加速特定的计算任务。

同时,还可以集成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专用芯片,以提供更灵活、高效的计算解决方案。

异构计算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未来,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异构计算有望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

三、新一代制程技术的应用制程技术是指制造CPU芯片的工艺和技术。

新一代制程技术的应用对CPU性能和能效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芯片制造商能够将更多的晶体管集成到CPU芯片上,从而提高计算性能。

当前,主流的CPU制造工艺已经逐渐过渡到了7纳米技术,甚至有些芯片制造商已经推出了更先进的5纳米工艺。

(完整版)CPU的发展趋势

(完整版)CPU的发展趋势

2016-2017年第1学期CPU的发展趋势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2 0 1 4 级1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6年10月CPU的发展趋势摘要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当然能够体现出现代化社会计算机的发展程度。

为了能满足计算机市场的需求,研究人员不断的对CPU进行更新迭代,来使CPU 的性能得以提高。

本文通过对CPU发展历史的研究,和对现状的分析来对CPU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健词 CPU 性能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一、CPU的概述CPU中文名是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位,在计算机的运行中主要负责对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在CPU 的内部由上百万个微型的晶体管共同组成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

CPU 在计算机中主要的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1)处理指令这是指控制程序中指令的执行顺序。

程序中的各指令之间是有严格顺序的,必须严格按程序规定的顺序执行,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工作的正确性工作。

(2)执行操作一条指令的功能往往是由计算机中的部件执行一序列的操作来实现的。

CPU要根据指令的功能,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发给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进行动作。

(3)控制时间时间控制就是对各种操作实施时间上的定时。

在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中,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操作均应受到严格的控制。

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

(4)处理数据即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或进行其他的信息处理。

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并执行指令。

在微型计算机中又称微处理器,计算机的所有操作都受CPU控制,CPU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CPU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供系统可靠性。

运作原理可基本分为四个阶段:提取、解码、执行和写回。

二、CPU 的发展历史1971年。

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在Intel公司诞生了。

CPU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CPU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CPU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文计081-2班李香 200890513216号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它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发展到现在的Pentium 4时代,只经过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

从生产技术来说,最初的8088集成了29000个晶体管,而PentiumⅢ的集成度超过了2810万个晶体管;CPU的运行速度,以MIPS(百万个指令每秒)为单位,8088是0.75MIPS,到高能奔腾时已超过了1000MIPS。

CPU的内部结构归纳起来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协调,对命令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算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

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 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正在酝酿构建的64位微处理器。

Intel 8086/8088: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6是第一个16位的微处理器.8086微处理器最高主频速度为8MHz,具有16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1MB。

1979年,英特尔公司又开发出了8088。

8086和8088在芯片内部均采用16位数据传输,所以都称为16位微处理器,但8086每周期能传送或接收16位数据,而8088每周期只采用8位。

8088采用40针的DIP封装,工作频率为6.66MHz、7.16MHz或8MHz,微处理器集成了大约29000个晶体管。

8086和8088问世后不久,英特尔公司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改进,他们将更多功能集成在芯片上,这样就诞生了80186和80188。

这两款微处理器内部均以16位工作,在外部输入输出上80186采用16位,而80188和8088一样是采用8位工作。

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

最早的i8086/8088是采用双列直插(DIP)形式封装,从i80286开始采用方形BGA扁平封装(焊接),从i80386开始到Pentiumpro开始采用方形PGA(插脚),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芯片,该芯片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

关于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CPU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摘要]:现在CPU处理器的发展真可谓日新月异,着重介绍中国的龙芯及国际的双核技术,并介绍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关键词:CPU 网络双核技术一、引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和信息家电产品将越来越普及,而CPU正是所有这些信息产品中必不可少的部件。

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我们翻译成中文也就是中央处理器。

CPU(微型机系统)从雏形出现到发展壮大的今天,由于制造技术的越来越先进,在其中所集成的电子元件也越来越多,上万个,甚至是上百万个微型的晶体管构成了CPU的内部结构。

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

二、中国CPU现状及发展趋势9月13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即龙芯2E)正式通过了“863”专家组的验收。

该通用CPU已经达到了奔腾4的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在通用CPU设计和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经专家鉴定,龙芯2号居国内通用CPU研制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中科院计算所也宣布了进一步的研发计划,即会在2008年左右推出龙芯3号芯片,用于将来的服务器市场。

根据中科院计算所公布的产品路线图,龙芯3号将会是64位16核的芯片,而到现在为止的龙芯1号和龙芯2号系列芯片都是单核(龙芯1号是32位,龙芯2号系列为64位)。

之所以龙芯3号会跳过双核、4核、8核,直接进入到16核的设计,首先是因为计算所已经具备了设计16核芯片的能力,其次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据中科院计算所介绍,“十一五”计划期间,中科院计算所将研制多核的龙芯3号,可用来研制生产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服务器,进一步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现在龙芯系列研发和推广的重点依然是龙芯2号产品,但与此同时也末放弃龙芯1号和3号的继续研发,龙芯家族的各号产品嵌入式系统(龙芯1号)、PC机(龙芯2号)和服务器(龙芯3号)研发将齐头并进。

cpu产业链发展趋势

cpu产业链发展趋势

cpu产业链发展趋势CPU(中央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CPU产业链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CPU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发展趋势1. 更小的制程工艺:制程工艺是CPU性能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制程工艺逐渐从14nm、10nm,到目前的7nm,并有望进一步发展至5nm及更小。

更小的制程工艺带来了晶体管规模的增加,使得CPU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集成度的提升:随着技术的发展,CPU内部集成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从最初只有运算单元和缓存,到现在的集成了显卡、内存控制器、加密引擎等多种功能,集成度的提升使得CPU在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方面更加强大。

3. 多核心架构:为了进一步提升CPU的性能,多核心架构成为了主流趋势。

除了传统的两核、四核,现在已经有八核、十六核等更高核心数的CPU问世。

多核心架构不仅可以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多线程应用的需求。

4. 定制化和专用化: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的普及,对于特定领域的计算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就促使CPU产业链从通用型向定制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

例如,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的AI芯片已经开始涌现,这些芯片具有更高的计算能力和更低的功耗,能够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计算的需求。

二、市场发展趋势1. 移动设备市场的增长: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设备市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这就催生了对于低功耗、高性能的移动设备CPU的需求。

未来,随着5G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发展,移动设备市场的增长预计将会加速。

2. 数据中心市场的扩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的推广,数据中心市场也在迅速扩大。

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服务器来支持计算和存储需求,这就带来了对于高性能、高效能CPU的需求。

未来,数据中心市场将成为CPU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3. 物联网市场的崛起: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对于大量智能终端设备的需求,而这些设备中也需要集成CPU。

实用文档之CPU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

实用文档之CPU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

实用文档之"CPU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对物质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CPU作为电脑的核心组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1年只有2300颗晶体管的Intel 4004微处理器到现在的以亿为单位的Intel i7处理器,科技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随着对原有技术的升华和新技术的提出CPU会向着更高的空间发展!CPU,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他是计算机的核心所在正如同人的大脑一样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既然CPU的重要性如此高,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CPU的发展历史吧!由于在处理器方面Intel在各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我们就以Intel为代表来进行讨论。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Intel以数字命名的CPU类型:Intel 4004 微处理器发布时间:英特尔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场推出4004微处理器。

其晶体管数目:约为2千3百颗。

特征:·频率/前端总线 : 108KHZ/ 0.74MHz (4bit)·封装/针脚数量 : 陶瓷DIP / 16针·核心技术/晶体管数量: 10微米 / 2250·尺寸为3mm×4mm历史意义:4004只能称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处理器,而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

第一款微处理器应该是美国军方研制,用于F-14雄猫战机中由6颗晶片组成的中央空气数据计算机:CADC (CenterAir Data Computer),虽然它的构造比4004还要简单,速度只有9.15KHz。

4004 是英特尔第一商用款微处理器,当年Intel 4004处理器每颗售价为200美元。

为日后开发系统智能功能以及个人电脑奠定发展基础。

Intel还曾开发出4001(动态内存DRAM)、4002(只读存储器ROM)、4003(Register),三者再加上4004,就可架构出一台微型计算机系统。

CPU发展趋势

CPU发展趋势
2.生产工艺
在生产GPU的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各种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导线连接各个元件。其生产的精度以um来表示。早期的处理器都是使用0.5um工艺制造出来的,随后出现了0.35um、0.25um工艺,现在的CPU产品一般采用0.18um和0.13um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芯片内部作为导体的金属介质对CPU的生产与性能也有很大影响。几年前芯片内部都是使用锅作为导体,但是由于芯片速度的的提高,芯片面积的缩小,铝线已经接近其性能极限,所以芯片制造厂商必须找出更好的能够代替铝导线的新的技术,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铜导线技术。铜导线与锚导线相比,其导电性要优于铝,电阻小,所以发热量也要小于铝,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芯片的稳定性。此外,由于采用0.18或0.13um的制造工艺,CPU的面积进一步减小,故现在的锅导线技术已经全面地取代了铝导线技术。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外,还有针对不同市场和应用的80386SX、80386SL、
80386DL等芯片被开发出来。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
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且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2.外频
外频是CPU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外频时钟由电脑主板时钟电路提供,一般情况下CPU的前端总线(FSB)频率与主板提供的工作频率相同。由于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工作频率一般与外频同步,所以提高外频后可以间接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现在的主板外频已经提高到
533MHz。
正文:
引言:根据摩尔定律,CPU的速度应该每过18个月翻一番。在过去的几十年中,CPU的速度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上升,根据两位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John Hennessy和David Patterson的说法,在这当中每年性能的提升可以达到58%之多。可是自从1996年以后,CPU速度上升的步伐似乎慢了下来。根据专家们的分析,从1996年到2002年,CPU的提升速度只有41%,而从2002年至今,更是下降到25%。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这种下降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着CPU的快速发展?首先看看CPU的发展历史。

cpu发展新技术及趋势2

cpu发展新技术及趋势2

cpu发展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摘要】:未来的cpu预计会朝着多核、多通道、集成内存、集成显卡、节能、减小面积、提高集成度、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等方向发展。

CPU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计算机特别是微机的快速发展过程,实质上是CPU从低级别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

其设计、制造和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

CPU 发展到今天已使微机在整体性能、处理速度、3D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及通信等诸多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了小型机。

整合GPU图形核心技术虽然目前的处理器加入了睿频加速和集成显卡设计,但是这次SNB自带的GPU图形核心确实经过了大幅度的重新设计,拥有专门的视频转码硬件模块,性能大约是目前HD Graphics 的两倍,目前已经的测试也证明Intel所言非虚。

借助第二代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SNB的CPU、GPU两部分可以相互独立地动态加速。

如果你正在玩的游戏更需要GPU资源,那么CPU部分可能会运行在原始频率甚至降低,GPU则在功率允许范围内尽量提速。

超线程和Turbo Boost动态加速技术SNB移动版全部开启了超线程和Turbo Boost动态加速技术,而且官方内存频率最高提至1600MHz。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NB移动版所集成的图形核心都会有12个执行单元,两倍于桌面版,而且频率方面也不低,默认均为650MHz,动态加速最高1300MHz或者1150MHz。

已知的测试可以证明,Intel集显的性能已经相当惊人,照此推算移动版甚至还会更狠,移动独立显卡的生存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压。

通过英特尔官方对睿频加速技术的解释。

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 10%~20% 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技术发展及趋势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技术发展及趋势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技术发展及趋势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技术发展及趋势摘要:国际上现阶段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发展速度已经逐渐减缓,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市场也主要由Intel和AMD占据,两大公司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发展一定程度上便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总结归纳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发展历史,同时对现阶段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核心技术、频率、工艺、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发展现状作出阐述,另外针对国内外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发展遇到的问题,指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发展应该注意的关键方面。

关键词:中央处理器、发展、核心、技术、工艺Computer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trendAbstract:The r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is gradually slowing down. Intel Corp. and AMD Corp. is dominating the main share of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market. These two cooperations guide the trend of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volution. This paper will summarise the history of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development and then analysis nowday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core technology, frequency, craft and matters. Thus make some description towards the circumstance of CP 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today. And the paper will point out the trendency of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technique development and some key parts of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development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development's problem.Key Words: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development、core、technology、technique1引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和信息家电产品将越来越普及,而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正是所有这些信息产品中必不可少的部件。

关于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CPU,经典芯片的发展历程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叫中央处理器,是一种经典
的集成电路芯片,是一台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

CPU能够与其他计
算机系统部件进行简单或复杂的交互来完成其中一特定任务。

CPU发展至今,已经进化了许多层次。

1951年,已经开发出了最早的“原子计算器”,其芯片尺寸曾达到了4.5英寸,耗能也非常大,其运行
速度只有一秒钟几个指令。

随后,在1960年代,技术已经发展至可以同
时处理多个指令,同时处理的指令数量比较少。

此时的CPU芯片尺寸缩小
到2英寸,而电数据处理的能力也比起当时出现了质的飞跃,运行速度也
比1秒几条指令的速度快了很多。

后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CPU芯片的大小缩小到了1964年
出现的1英寸,而其处理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开始出现了可以支持操作系
统运行的CPU。

到了1970年代末期,CPU尺寸又被缩小到了1/3英寸,性
能也比发展初期大大提升。

此时,CPU开始拥有可以安装在主板上的特征,当时的CPU性能也足以支撑个人电脑的运行。

在198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CPU的大小被缩小到
了1/5英寸,性能也被极大提升,处理速度也从1970年代的几千次/秒提
升到了1980年代的数十万次/秒。

电脑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脑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脑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脑处理器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从最早的单核处理器到现在的多核处理器,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电脑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摩尔定律的挑战摩尔定律是指每隔18个月,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会翻一番,性能也会提升一倍。

然而,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摩尔定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晶体管的尺寸越小,面临的散热和功耗问题就越严重。

因此,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不再依赖于摩尔定律,而是寻找其他的突破口。

二、多核处理器的兴起为了解决摩尔定律的挑战,多核处理器成为了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多核处理器将多个处理核心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了处理器的效率和性能。

多核处理器的兴起使得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应对多线程和多任务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三、异构计算的发展异构计算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同时使用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CPU 和GPU。

GPU在图形处理方面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而CPU则在通用计算方面表现出色。

将CPU和GPU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异构计算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处理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四、人工智能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处理器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进行模型训练和推理,因此处理器技术需要不断提升计算能力和效率。

为了满足人工智能的需求,处理器技术将会朝着更高的并行性和更低的功耗方向发展。

五、新型材料的应用为了解决摩尔定律的挑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

例如,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电子传输性能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小、更快的晶体管。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其他的二维材料和自旋电子学等新兴技术,以应对处理器技术发展的挑战。

六、量子计算的崛起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方式,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

虽然目前量子计算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力巨大。

CPU发展趋势

CPU发展趋势
回顾整个计算机架构发展史,从大型机到x86架构的PC,发展趋势从来都是以分布式的多核运算替代高主频的单核架构,因此相信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也将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
MIPS34K内核是目前业界唯一可公开授权得到的多线程CPU内核。MIPS中国区市场总监费浙平认为多核处理器和多线程技术是未来嵌入式处理器的一个方向,因为多线程处理器在一个CPU核上对软件模拟出两个逻辑处理器,以极小的硬件代价获得相当比例的总体性能和吞吐量提高。这可以算是MIPS的一个构架方面的优势,因为它的主要对手ARM还没有支持同时多线程技术的内核产品。
从上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诞生以来,性能、功能和功耗表现一直按照摩尔定律在提高。但是从大型机时代一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的应用对各类处理器提出了非常不同的需求,由此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微处理器。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具体应用的需求变化,处理器的发展有点纷繁复杂的味道。
以多核提升性能功耗比
Tensilica亚太区销售总监Sam Wang声称,多核技术将是未来处理器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同构和异构多核技术,而不是一味追求更高的处理器主频。
多核和多线程技术的联合使用是目前处理器理论和实践中能实现的最强并行处理技术,多核和多线程技术的软件基础是多线程编程,如何分配和管理任务的线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性能开销都是整个计算机科学最核心的研究课题。
超标量超流水线技术闯进嵌入式领域
超标量和超流水线技术现在广泛用于高性能通用处理器上。在嵌入式市场,功耗从来是重中之重,这些技术应用的相对较少。但是随着半导体生产工艺的提高和对高性能的个人家庭娱乐信息终端的巨大需求,嵌入式处理器的主频和性能都在大幅增长,其中最大的代表就是ARM的Cortex A系列,原来的ARM11处理器一般主频只能达到500MHz左右,而现在高端手机使用的Cortex A8已经达到了1GHz主频,A9更上层楼,最高可达1.5GHz,最新发布的A15内核可以达到2.5GHz。提高主频的方式主要靠两个方式:制造工艺的改进和拉长的流水线。这种主频倍增的情况显然是两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肯定也加入了大量的分支预测电路做到乱序执行,否则新的内核也不可能达到原来内核的3~5倍性能。而MIPS的费浙平也自豪地宣称,仅使用普通设计流程和物理IP,MIPS74K 主频在TSMC 40nm 工艺下能达到2.4GHz以上的主频。MIPS74K正是双发射不对称乱序执行超标量处理器,拥有业界最高单核全速性能。

电脑硬件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电脑硬件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电脑硬件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脑硬件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文将就电脑硬件的当前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展望进行探讨。

一、CPU的发展趋势CPU作为电脑硬件中的核心部件,其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主流的CPU架构为x86架构,但由于功耗和性能瓶颈的限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功耗和性能的平衡。

这意味着未来的CPU架构可能会采用更低功耗的设计,以提高电脑的续航时间。

其次,新一代CPU可能会集成更多的核心,以支持并行计算和多任务处理。

此外,针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的需求,未来的CPU 可能会加强对向量计算、深度学习等任务的支持。

最后,未来的CPU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和指令执行效率,以满足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二、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存储技术在电脑硬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固态硬盘(SSD)作为新一代存储设备,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机械硬盘,成为主流存储设备。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聚焦在提高SSD的容量和读写速度,并降低SSD的成本。

其次,未来的存储设备可能会通过新的材料和技术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

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的发展,有望实现更大容量和更快速度的存储设备。

再次,云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存储设备更加强大和可靠。

未来的电脑可能会更多地依赖于云端存储,并通过分布式存储实现更高的数据冗余和可用性。

三、显卡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电脑应用的需求不断增加,显卡作为处理图形和图像的关键部件,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

首先,未来的显卡可能会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帧率,以满足更逼真的游戏图形和更平滑的视频播放需求。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兴起,显卡将承担更多的计算任务。

未来的显卡可能会强化对浮点计算、矩阵计算等任务的支持,以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性能。

最后,显卡的功耗和散热问题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新的显卡可能会采用更高效的散热设计和更低功耗的芯片架构,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CPU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及信息安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而CPU 作为信息产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件,支撑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以及信息化产业的生产需求,研究者不断对CPU的内部构造进行改善,提升自身的性能。

本文介绍了CPU的功能和使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CPU 现状发展趋势一、CPU的概述CPU中文名是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位,在计算机的运行中主要负责对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在CPU的内部由上百万个微型的晶体管共同组成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

CPU在计算机中主要的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指令顺序控制。

在计算机系统中程序的发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的,必须有严格的顺序要求,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的完成工作。

②操作控制。

计算机内部发出一序列的指令,CPU可以对指令进行分析,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控制的部位,完成了对指令的操作控制。

③时间控制。

程序的进行是有时间上的限制的,当一条指令在执行的过程中,CPU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操作,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共组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④数据加工。

CPU 从存储器中将所执行的指令取出来,通过对指令的译码,就可以实现计算机系统对指令的微操作,最终对指令的数据进行逻辑的运算和处理。

二、国内外CPU现状在2008年由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3号芯片成功的推向市场,标志着我国与国外先进的CPU水平缩小了差距。

在目前龙芯系列的推广主要依靠龙芯2号产品,同时也继续研发1号芯片和2号芯片,龙芯3号芯片主要是以64位16核的芯片为主,在目前使用的龙芯1号芯片和2号芯片都是单核的形式,所以推广的龙芯3号要与现在的计算机处理能力相接轨,直接进入到16核芯片设计,这标志着中国CPU的跨越式发展。

在国外最大的CPU制造厂AMD和Intel的实力非常雄厚,但是都会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就是如何提升频率,频率作为衡量处理器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高频率就代表的处理器性能高,所以设计者解决完处理器内部缓存容量以及数量等问题后,放弃了对单核处理器的继续研发,在双核技术上不断的找寻新的创新。

CPU的发展趋势【精选】

CPU的发展趋势【精选】

CPU的发展趋势1.技术发展趋势(1)工艺的影响。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高性能微处理器基本上都是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在发展。

根据世界半导体行业共同制订的2003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及其2004年更新,未来15年集成电路仍将按摩尔定律持续高速发展。

预测到2010年,高性能CPU 芯片上可集成的晶体管数将超过20亿个(到2018年超过140亿个)[4]。

半导体技术的这些进步,为处理器的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无论是晶体管的数量和种类)来实现更高性能的芯片,从而有可能在单个芯片上创造更复杂和更灵活的系统。

随着晶体管集成度的越来越高、频率和计算速度的越来越快,芯片的功耗问题、晶体管的封装、芯片的蚀刻等越来越难以处理。

这些因素使得摩尔定律本身的发展及其对处理器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

首先,根据上述的路线图,摩尔定律指出的发展趋势已经变缓,由原来的1.5年一代变为2-3年一代。

除了技术本身的难度增加以外,集成电路生产线更新换代的成本越来越昂贵,生产厂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收回生产线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处理器主频正在和摩尔定律分道扬镳。

摩尔定律本质上是晶体管的尺寸以及晶体管的翻转速度的变化的定律,但由于商业的原因,摩尔定律同时被赋予每1.5年主频提高一倍的含义[4,5,6]。

事实上过去每代微处理器主频是上代产品的两倍中,其中只有1.4倍来源于器件的按比例缩小,另外1.4倍来源于结构的优化,即流水级中逻辑门数目的减少。

但目前的高主频处理器中,指令流水线的划分已经很细,很难再细分。

例如,Pentium IV的20级流水线中有两级只进行数据的传输,没有进行任何有用的运算。

另外,集成度的提高意味着线宽变窄,信号在片内传输单位距离所需的延迟也相应增大,连线延迟而不是晶体管翻转速度将越来越主导处理器的主频。

功耗和散热问题也给进一步提高处理器主频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因此,摩尔定律将恢复其作为关于晶体管尺寸及其翻转速度的本来面目,摩尔定律中关于处理器主频部分将逐渐失效。

CPU的发展史及其未来趋势

CPU的发展史及其未来趋势

CPU的发展史及其未来趋势研究报告高一(11)班谢丹琪44号第一篇第二篇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人的大脑。

CPU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发展到现在的Pentium 4时代,只经过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

从生产技术来说,最初的8088集成了29000个晶体管,而PentiumⅢ的集成度超过了2810万个晶体管;CPU的运行速度,以MIPS(百万个指令每秒)为单位,8088是0.75MIPS,到高能奔腾时已超过了1000MIPS。

不管什么样的CPU,其内部结构归纳起来都可以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协调,对命令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算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

CPU从最初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正在酝酿构建的64位微处理器,可以说个人电脑的发展是随着CPU的发展而前进的。

Intel 4004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四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

随后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由于运算性能很差,其市场反应十分不理想。

1974年,8008发展成8080,成为第二代微处理器。

8080作为代替电子逻辑电路的器件被用于各种应用电路和设备中,如果没有微处理器,这些应用就无法实现。

由于微处理器可用来完成很多以前需要用较大设备完成的计算任务,价格又便宜,于是各半导体公司开始竞相生产微处理器芯片。

Zilog公司生产了8080的增强型Z80,摩托罗拉公司生产了6800,英特尔公司于1976年又生产了增强型8085,但这些芯片基本没有改变8080的基本特点,都属于第二代微处理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U的发展趋势1.技术发展趋势(1)工艺的影响。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高性能微处理器基本上都是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在发展。

根据世界半导体行业共同制订的2003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及其2004年更新,未来15年集成电路仍将按摩尔定律持续高速发展。

预测到2010年,高性能CPU芯片上可集成的晶体管数将超过20亿个(到2018年超过140亿个)[4]。

半导体技术的这些进步,为处理器的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无论是晶体管的数量和种类)来实现更高性能的芯片,从而有可能在单个芯片上创造更复杂和更灵活的系统。

随着晶体管集成度的越来越高、频率和计算速度的越来越快,芯片的功耗问题、晶体管的封装、芯片的蚀刻等越来越难以处理。

这些因素使得摩尔定律本身的发展及其对处理器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

首先,根据上述的路线图,摩尔定律指出的发展趋势已经变缓,由原来的1.5年一代变为2-3年一代。

除了技术本身的难度增加以外,集成电路生产线更新换代的成本越来越昂贵,生产厂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收回生产线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处理器主频正在和摩尔定律分道扬镳。

摩尔定律本质上是晶体管的尺寸以及晶体管的翻转速度的变化的定律,但由于商业的原因,摩尔定律同时被赋予每1.5年主频提高一倍的含义[4,5,6]。

事实上过去每代微处理器主频是上代产品的两倍中,其中只有1.4倍来源于器件的按比例缩小,另外1.4倍来源于结构的优化,即流水级中逻辑门数目的减少。

但目前的高主频处理器中,指令流水线的划分已经很细,很难再细分。

例如,Pentium IV的20级流水线中有两级只进行数据的传输,没有进行任何有用的运算。

另外,集成度的提高意味着线宽变窄,信号在片内传输单位距离所需的延迟也相应增大,连线延迟而不是晶体管翻转速度将越来越主导处理器的主频。

功耗和散热问题也给进一步提高处理器主频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因此,摩尔定律将恢复其作为关于晶体管尺寸及其翻转速度的本来面目,摩尔定律中关于处理器主频部分将逐渐失效。

此外,虽然集成度的提高为处理器的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来实现更高性能的芯片,但处理器复杂度的增加将大大增加设计周期和设计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芯片设计越来越强调结构的层次化、功能部件的模块化和分布化,即每个功能部件都相对地简单,部件内部尽可能保持通信的局部性。

(2)结构的影响。

在计算机过去60年的发展历程中,工艺技术的发展和结构的进步相得益彰,推动着计算机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提高。

工艺技术的发展给结构的进步提供了基础,而结构的进步不仅给工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也是工艺技术发展的动力[3]。

在过去60年的发展历程中,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每20年左右就出现一个较大突破,已经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又由简单到复杂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最早期的处理器结构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不可能做得很复杂,一般都是串行执行;后来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处理器结构变得复杂,流水线技术、动态调度技术、CACHE技术、向量机技术被广泛使用,典型的代表如IBM 360系列的机器以及Cray的向量机;RISC技术的提出使处理器结构得到一次较大的简化;但后来随着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多发射技术的实现,RISC处理器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

以Intel 和HP为代表研制的EPIC结构的实现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处理器结构进行本质简化。

在上述过程中,每一次由简单到复杂的变革都蕴涵着进一步简化的因素,例如在早期的复杂处理器CDC 6600以及Cray向量机中,已经有了只由load和store进行访存的概念,IBM 360/91中的Tomasulo算法被后来的RISC处理器普遍使用。

同样,每一次由复杂到简单的变革,也蕴涵着再次复杂的基础,例如RISC结构的特点使得它可以充分利用多发射以及乱序执行来提高性能,而多发射和乱序执行又会增加处理器的复杂度。

以近年来RISC微处理器结构没有大的突破为标志,RISC结构已经成熟。

现在的RISC微处理器普遍能允许几十到上百条指令乱序执行,如Alpha 21264处理器的指令队列最多可以容纳80条指令,MIPS R10000为32条,HP 8700为56条,POWER 4为200多条,PIV为106条(PIV 处理器虽然指令系统是CISC,但内部的微操作则具备了很多RISC的特征)[7,8,9,12,13]。

目前,包括超标量RISC和EPIC在内的指令级并行技术使得处理器核变得十分复杂,通过进一步增加处理器核的复杂度来提高性能已经十分有限。

同时,由于以下原因,通过结构的方法细分流水线来提高主频的方法将来很难再延续下去:一是不可能使用少于6-8个FO4(等效4扇出反相器)产生出波形好的时钟脉冲;二是随着流水级的增加流水线结构的效率会越来越低;三是由封装承受能力引起的热包封限制使得难以实施很深的互连流水线结构;四是结构和电路的创新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减轻给互连RC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不太可能直接改善频率响应。

目前的高主频处理器中,一级流水级只有10-15级FO4的延迟,考虑到控制流水线的锁存器本身的延迟,实际留给有效处理工作的逻辑只有6-9级FO4,已经难以再降低。

因此,传统的高主频复杂设计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障碍,需要探索新的结构技术来在简化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摩尔定律提供的片内晶体管,以进一步提高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

(3)功耗问题。

随着主频的不断提高,功耗问题越来越突出。

现代的通用处理器功耗峰值已经高达上百瓦。

例如,Alpha 21364为100瓦,AMD Opteron是90瓦,Intel的安腾2已超过100瓦。

相应地,主板上向CPU 供电的电流已接近100安培,跟发动汽车时蓄电池需要供出的电流差不多。

最近,Intel公司利用90nm工艺重新实现了Pentium 4(简称P4)。

但新的P4竟然和原先用0.13微米工艺制造出来的P4跑一样高的主频(不超过4GHz)。

这主要是因为Intel没有办法把芯片在高频工作时的功耗降下来,如果进一步提高主频,芯片的功耗太大,芯片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片内温度升高,反过来导致芯片的性能和芯片的稳定性下降。

有的发烧友通过提高芯片电压并在芯片上加了异常复杂的散热和冷却装置后,已经把P4超频工作到6.5GHz了(当然这种工作状态是不能持续太长的时间的)。

事实上,超过150瓦的功耗,无论是目前芯片的封装还是主板的供电能力,都已经难以为继了。

在移动计算领域,功耗更是压倒一切的指标。

因此如何降低功耗的问题已经十分迫切。

CMOS电路的功耗与主频和规模都成正比,跟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而主频在一定程度上又跟电压成正比。

降低功耗需要包括工艺技术、物理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共同努力。

如果说传统的CPU设计追求的是每秒运行的次数(performance per second)以及每一块钱所能买到的性能(performance per dollar),那么在今天,每瓦特功耗所得到的性能(performance per watt)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

因此,必须探索新的结构,通过包括工艺技术、物理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共同努力来降低功耗。

(4)应用的变化。

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处理器性能的提高主要是为了满足科学和工程计算的需求,非常重视浮点运算能力;而且主频不是很高,功耗的问题不是很突出。

随着Internet和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服务和移动计算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计算模式,这一新的计算模式迫切要求微处理器具有响应实时性、处理流式数据类型的能力、支持数据级和线程级并行性、更高的存储和I/O带宽、低功耗、低设计复杂性和设计的可伸缩性;要求缩短芯片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周期。

此外还应该看到,以个人电脑(PC)为主要应用模式的桌面应用已经逐渐趋向饱和。

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桌面用户(如上网、办公、家庭应用等),目前的PC性能已经足够,再通过定义新的应用来提高PC机的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象Intel和Microsoft一直做的那样)已经有较大难度。

另一方面,使用PC机的人群已经趋向稳定,如果需要大幅度增加计算机的使用人群,就需要通过使用模式等的革命大幅度降低计算机的购买和使用成本。

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科学计算计算机已经不是市场的主流产品,但人类对科学计算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在航空航天、石油勘探和开发、大范围气象预报、核爆炸模拟、材料设计、药物设计、基因信息学、密码学、人工智能、经济模型、数字电影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性能计算机可以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数值模拟和动态显示,获得实验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结果,从而产生了除了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以外的第三类科学,即计算科学。

在上述情况下,需要处理器的结构充分利用集成度的提高带来的海量晶体管资源,在满足新型的网络服务和媒体的应用的同时兼顾传统的科学计算的应用。

根据上述工艺、结构、功耗、应用等几个方面的趋势,需要对处理器的微体系结构进行突破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应该是一场由复杂到简单的变革,应该面向网络服务和媒体的应用,应该考虑低功耗的要求,应该采用层次的结构简化物理设计的复杂度。

目前,片内多处理器及多线程技术作为较好符合上述趋势的处理器结构技术正在成为处理器体系结构设计的热点。

2.国内外现状目前国外高性能微处理器的研制有两个明显的趋势。

一是研制高性能处理器的公司在市场的洗牌中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家;二是单处理器性能的继续提高在主频、结构、功耗等方面都碰到了明显的障碍,因此各微处理器公司都纷纷推出多核结构的微处理器。

在九十年代末生产主流通用处理器的厂家很多,如Intel、AMD、IBM、HP、SUN、DEC、SGI等公司,形成了在通用处理器市场群雄逐鹿的局面。

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市场洗牌,很多公司由于市场原因退出了通用处理器领域。

目前,DEC、HP、SGI已经逐渐退出了处理器设计的角逐。

最早退出通用处理器市场的是DEC 的Alpha处理器。

Alpha处理器无论从结构设计还是物理设计的角度都堪称技术的经典,甚至被很多教科书所采用,尤其是Alpha 21264采用0.35um的工艺实现四发射乱序执行的结构达到了600MHz的目标,现在也很难找到另外一支队伍能做出来。

但在处理器市场中一个经验的规律是:技术越先进的公司,越没有市场。

在DEC 公司实现把同时多线程结构做到极致的Alpha 21464过程中,DEC公司就在1998被Compaq收购了。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Alpha处理器的最早收购者,Compaq公司却比它更早消失。

惠普公司在经过一笔富有争议的交易中合并了Compaq公司(这次的交易甚至导致了惠普管理层与包括惠普家族在内的部分股东的长时间的剧烈冲突)却马上面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即在扩展基于新的64位构架(IA64)系统生产线的同时,是否还要生产正在走下坡路的另外两个系列的产品(PA-RISC和Alph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