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模式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高中地理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它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旨在使学生了解地球与环境的作用和互动,以及地球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地球的理解、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方式,在答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模板:第一部分答题方式1. 引出问题:首先,要在答题前阅读并理解问题。

2. 回答问题:根据问题的要求,回答问题。

可以按照不同的问题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回答方式,例如定义、解释、解释关系、举例、比较、分析等。

3. 关联问题:引用适当的地理概念、理论、原则来回答问题,并将它们与其他相关问题和主题联系起来。

这将增加回答的深度。

4. 完整回答:确保回答问题时,回答要点齐全、语法正确。

第二部分回答内容1. 学科基础:在回答高中地理简答题时,需要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例如地球形状、气候、水循环、地形地貌等。

2. 应用学科:高中地理应用范围广,可以用于阐述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独立思考:高中地理简答题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学生需要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在回答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解答。

第三部分答题技巧1. 注意详解关键词:在回答高中地理简答题时,需要注意完整理解和使用关键词,确保回答完整且相关。

2. 采用独具特色的语言:在回答高中地理简答题时,可以使用自我研究、笔记和作业中的独特语言,以创造性和巧妙的方式回答问题。

3. 明晰思路、逻辑性强:在高中地理简答题的回答过程中,需要具备逻辑性,因此需要有完整的、清晰的说明和连贯的,准确的语言。

4. 使用图表:高中地理与其他科目有许多不同,其中一点是它涉及到多种地图和图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在回答简答题时使用这些工具的技能。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简答题对学生集中和整理知识非常有帮助,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高中地理的常见的简答题的答题规范

高中地理的常见的简答题的答题规范

高中地理的常见的简答题的答题规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地理的常见的简答题的答题规范本店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的答题的规范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地理位置分析:1.海陆位置:描述该地处于陆地还是海洋边缘,对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2.经纬度位置:描述该地所处的经度和纬度,对气候、季节等方面的影响;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描述该地所处的大洲或国界位置,对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等对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影响;5.经济和军事位置:描述该地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影响;6.相邻地区:描述该地的相邻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区,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1.主要地形类型:描述该地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2.地势起伏:描述该地的地势高低起伏程度,如大、小、平缓、陡峭等;3.地势特征:描述该地的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如山峰、峡谷、河流、湖泊等。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描述该地的地势特点,如哪里高哪里低,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等。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该地的地形分布特点,如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如东部是平原,西部是山地等。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1.等高线的分布:通过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地形地势高低;2.河流流向:通过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地势高低;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等。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特征: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如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瀑布、丹霞地貌等;2.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如喀斯特地貌;3.流水的冲积作用:如平原、冲积扇、三角洲和冲积岛等;4.风力的侵蚀作用: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戈壁、雅丹地貌等;5.风力的沉积作用:如沙丘、黄土高原等;6.冰川的侵蚀作用:如挪威的峡湾、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等;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8.岩层断裂上升:如泰山、庐山、华山等;9.板块相撞:如高大山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等;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如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如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等;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如夏威夷群岛、XXX的列斯群岛等;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14.向XXX: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模式syp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模式syp

一.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主要地形类型及地形单元
3.地势高低状况
4.地势起伏状况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二.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1.适宜的温度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3.有液态水
4.安全的宇宙环境
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5.大气污染状况
四.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五.航天器返回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高中地理必背简答题答题模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高中地理必背简答题答题模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方法总结一、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①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临近山川、河流、湖泊、国家、交通线、城市等)②绝对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热量带)、板块位置等2.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①分布均匀状况②分布总体趋势(**多**少;由**向**递增/递减)③分布规律(沿河、沿海、沿交通线等)④数值范围与极值状况(**区域为极大/极小区域)3.影响航天器发射与降落地选址的因素(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2)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①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④地质条件好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4.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①地形以**地形为主(最多写出2种)②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及延伸方向③地势**高**低④起伏大小(地势落差)⑤海岸线曲折/平直/漫长;(特殊地貌描述:如喀斯特地貌)5.影响(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的因素①天气:阴雨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晴朗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②大气:洁净、稀薄、干燥的大气条件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反之则较少③纬度: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路径越短,能量集中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④下垫面:颜色越浅的下垫面(如冰雪),反射较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6.气温特征的描述方法①最热月气温(>28℃为炎热,22-28℃为高温,10-22℃为凉爽)②最冷月气温(<0℃为寒冷,0-10℃为低温,10-22℃为温暖)③年较差(>15℃,年较差大,大陆性强;<10℃,年较差小,海洋性强)④年均温(寒带、亚寒带、热带地区需描述;区域年均温有明显差异时需描述)7.降水特征的描述方法①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丰富,400-800mm为多雨,200-400mm为少雨,200mm以下为稀少)②最大/最小月降水量(大于100mm为丰富,100-50mm为多雨,50-10mm为少雨,10mm以下为稀少)③降水季节变化④雨季长短(大于100mm持续的月份)①纬度(奠定全球气温格局):影响太阳高度(继而影响太阳辐射能量集中度与大气削弱路径)、昼长②大气环流:季风环流、气压带与风带③地形:当地地形:阴坡、阳坡与海拔;周围地形:高大山脉、低缓山地、盆地、平原等④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差异⑤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⑥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云雨削弱太阳辐⑦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⑧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9.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降水形成的条件:水汽、降温、凝结核)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④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⑤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⑥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10.河流补给类型及其特点①季节性积雪融水:多出现于春季,多与分布于山区于寒温带、亚寒带、地区,水量补给较稳定,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②永久性积雪与冰川融水:多出现于夏季,多分布于高山、高原、高纬地区,水量补给较稳定,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③雨水:多出现于雨季,水量补给较大④地下水:河流枯水期时补给河流,水量较小,稳定⑤湖泊水河流枯水期时补给河流,水量稳定1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描述方法①水量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②汛期(是否有汛期;汛期时间;汛期长短;是否有凌汛)③结冰期(是否有结冰期;结冰期长短)④含沙量(大/小)⑤流速与水能(快/慢;丰富/贫乏)12.河流水系特征及其描述方法①流程与流向(长/短;自**向**流)②水系形态(扇形、树枝状、羽毛状、向心状、放射状等)③流域面积(大/小)④河道形态(宽/窄;曲/直;深/浅)⑤河网密度与支流数量(大/小;多/少)13.影响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1)自然条件①水量大,水位高且季节变化小②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③含沙量小④流速慢⑤流程长⑥流域面积宽阔,支流众多⑦河面宽阔,河道平直(2)社会经济条件①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②河流流向与人口、资源流向一致③支流与人工运河交织成网(1)来水量①河流补给量(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雨水)②支流补给③调入水源(2)去水量①蒸发(光照强,气温高、风力强、气候干旱、液体表面积大,蒸发较旺盛)②下渗(土质疏松,无地下冻土,下渗较快)③径流(地形平坦,径流排水较慢;地形起伏大,径流排水较快)④为人引水(生活、生产用水)15.影响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多且集中,雨水冲刷地表严重②地形:地形起伏大,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作用弱④土壤: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土壤易被侵蚀⑤支流众多,来沙量大(1)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工程建设、开矿活动等16.影响内流区形成的因素①海陆位置与分布:离海远,河流无法入海;陆地面积广阔②地形:受地形阻挡,河流无法入海③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少④土壤:土质疏松,河流下渗量大⑤人类活动(生产、生活用水)17.渔场形成的条件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②上升流海区: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③河流入海口: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④浅海大陆架:大陆架海区,光照充足,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18.海雾形成的洋流条件①寒暖流交汇处多雾:暖流提供充足水汽,寒流带来降温条件②中高纬暖流多雾:暖流流经带来充足水汽,中高纬海区气温低,水汽遇冷凝结成雾。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模式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模式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 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利用好现有草场);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根本是植被的恢复)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控制载畜量; 营造“ 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答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答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答题答题模板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⑪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⑫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⑬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⑭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⑮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⑯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⑪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⑫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⑪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⑫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⑬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⑭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⑮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⑪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⑫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⑬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⑭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⑮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模式3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模式3

高考地理常見簡答題答題模式1. 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⑪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⑫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⑬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⑭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⑮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⑯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2. 海洋資源小專題:⑪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⑫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⑪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⑫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⑬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⑭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⑮ 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单题答题方式及公式计算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单题答题方式及公式计算

重点推荐:高中地理常见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及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公式总结内容简介:本文就高考地理最常涉及到的23个简答题进行分析,详细列出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⑪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⑫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⑬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⑭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⑮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⑯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⑪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⑫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⑪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⑫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⑬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高中地理简答题(综合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简答题(综合题)答题模板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怎样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描述河流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较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及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及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及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高中地理答题模式

高中地理答题模式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一):地理计算专题1.经纬度计算:①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③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④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⑪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⑫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⑪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⑫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⑬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⑭日期界线有两条:①时间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②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⑮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模式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模式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模式地理常见简答题模式高地理简答题规范答题系列(三):能源专题⑪我国能源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A. 存在的问题①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量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③能源消费构成不尽合理,④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杆等作为燃料。

B. 我国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⑫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例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①排出SO2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②排放大量CO2气体,使温室效加强,全球变暖;③产生废渣,污染环境;④废弃物污染水源。

例2:以薪柴(秸秆)为主的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①破坏植被(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②秸杆不能还田,减少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③使畜饲料减少,不利于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②大力建设薪炭林;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⑬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分布少;②人口集,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③核电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⑭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⑮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利用乙醇汽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答题系列(三):能源专题⑪我国能源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A. 存在的问题①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量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③能源消费构成不尽合理,④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杆等作为燃料。

B. 我国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⑫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例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①排出SO2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②排放大量CO2气体,使温室效加强,全球变暖;③产生废渣,污染环境;④废弃物污染水源。

例2:以薪柴(秸秆)为主的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①破坏植被(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②秸杆不能还田,减少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③使畜饲料减少,不利于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②大力建设薪炭林;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⑬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分布少;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③核电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⑭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⑮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利用乙醇汽油。

⑯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⑰(某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②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⑱重要的能源工程:A.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a. 对西部的意义:①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②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中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③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④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b. 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①改善东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②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压力;③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④推动东部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B. “晋煤外运”工程:①大力修建运煤铁路线(大秦线、焦作-兖州-日照线、神骅线等),增加煤炭的外运量;②因地制宜在煤矿附近建坑口电站,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⑲简述区域(武夷山)发展小水电建设的有利条件及环境效益。

有利条件: ①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2分)②低山丘陵地形,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2分)③工农业生产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2分)环境效益: ①水电为清洁能源,发展水电可以减少大气污染;(2分)②解决农村能源不足,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保持水土;(2分)③有利于防止或减轻洪涝灾害。

(2分)⑳简要分析珠江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条件:①流量大,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

②离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距离较近。

影响:珠江流域的水能主要分布在西江中上游,水能的开发:①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④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⑴有人建议立即上马修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坝,蓄水发电,试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诸多方面考虑是否可行?为开发利用大峡谷,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什么?A.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边陲,周边地区人口稀少,沿途没有发达的工农业,能源需求并不迫切。

B. 从工程技术看: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活动频繁,加上交通闭塞,工程技术难度大,C. 从生态角度看:这里地质灾害频繁,加上这里是巨大的水汽通道,水热因素活跃,因而生态环境脆弱,若建立巨型水库,有可能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D. 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广泛的对峡谷进行科学考察研究,逐步制订合理保护和利用的规划。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七):农业专题⑪北方冬季农田为什么可以用烟幕来防霜冻?答:烟幕主要是CO2,它具有吸收地面辐射的作用,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⑫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变式一: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影响: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③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④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变式二:孟加拉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①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②(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

形成旱灾。

⑬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是: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质的转化;③高寒低温,生命活动弱,生长周期长,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积累;④夜雨较多,有利于减少蒸发,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产较高,请分析其主要原因: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夏季晴朗天气多,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例: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是什么?①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②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③土壤肥沃,多黑土与黑钙土表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问题措施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①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提高黑土肥力;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保护黑土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降低、质量下降、破坏严重①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现有湿地;②“退田还湿”;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D.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E.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a、区位因素分析:区位优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农业制约因素:①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灾害;②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③红、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④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b、综合开发整治和发展方向:①走立体农业道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产业;②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改革耕作制度和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封山育林、育草,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④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F.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区位优势分析: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G.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区位因素分析: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

②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H.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