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复习:思修必背内容(五)
政治考 思修常用原则精神解析(5)

政治考研:思修常用原则精神解析(5)考研政治的思修主观题一般给的案例都非常具体和生活化,这一点与马原是高度接近的,这样案例选择就决定了考查内容不会是特别空泛的考点,也不可能考查某项制度。
一般会经常出现“原则精神”一类的考点,下面我们就把这些考点总结一下。
1.自由平等观念(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虽然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规范,但并不意味着对人们的自由的限制与取消。
自由并不等于为所欲为。
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都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
为了保障他人同等的自由,法律一般都要给当事人的自由确定合理的界限,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
这些合理的界限和约束是保障所有人自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任意地限制或取消人们的自由。
一切进步的法律约束人们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废除或压制人们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们的自由。
大学生在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时,应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
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的。
这一观念是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特权制度的否定,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及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因而法律上的真正平等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奠定了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不仅被社会主义法制所承认,而且得到充分体现,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第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思修大一第五章知识点汇总

思修大一第五章知识点汇总思修是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大一的思修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热议的话题。
而第五章内容的知识点也是思修课程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对大一思修第五章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哲学、成功哲学、婚姻伦理、家庭伦理、人际关系、公民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最为关键的问题。
下面分别进行展开介绍。
1. 人生哲学:人生哲学是研究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的科学。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追求和目标。
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更应该包含精神、道德和社会价值的追求。
对于年轻人来说,人生哲学的核心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成功哲学:成功哲学是研究成功的原因和方法的学科。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努力、奋斗和付出。
成功也不应该仅仅被定义为名利双收,更应该包括对事业、家庭、社会的贡献。
成功哲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目标、制定计划,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3. 婚姻伦理:婚姻伦理是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学科。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事情。
婚姻伦理教导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婚姻关系,如何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争执。
婚姻伦理也告诉我们婚姻的真正含义是相互关爱、支持和理解。
4. 家庭伦理:家庭伦理是研究家庭问题的学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起点和归宿。
家庭伦理教导我们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如何照顾父母、抚养子女,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伦理也告诉我们家庭的真正意义是互相扶持、相互依存。
5.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人际关系教导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和纠纷。
人际关系也告诉我们精诚合作、互相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6. 公民伦理:公民伦理是研究公民道德和责任的学科。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相应的道德和责任感。
思修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什么是道德1.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2.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
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入们崇德向善。
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二)道德的作用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入的白我完善、推动人的全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不是千古不变的。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其他阶级的道德则处于从属地位。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这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2019考研政治冲刺思修高频考点:崇尚精神

现在已经是2019年考研的冲刺复习阶段,考生们的重心应该都转移到了政治上。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了一篇“2019考研政治冲刺思修高频考点:崇尚精神”文章,把零碎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追求。
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在理欲观上主张导欲、节欲,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是中国古人崇尚精神的典型体现。
儒家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墨家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理想。
无数志士仁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实现理想而上下求索。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中国古人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认为教化的目的是“明人伦”,是培养有道德的人。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关于理想人格,儒家把“君子”、“圣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道家推崇逍遥于天地之间的“真人”、“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呼吁“新民”的理想人格。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以上为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冲刺思修高频考点:崇尚精神"的相关内容,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相关内容尽在考研思修与法基频道!。
2019考研政治 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背诵版)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绪论(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配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坚定理想信念(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1)理想: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2)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信念分为低层次的信念和高层次的信念。
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
最高层次的信念(即信仰)具有最大统摄力,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理想信念的实现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此,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研政治思修高频考点必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2019考研政治思修高频考点必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
基本要求包括:①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循;②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上下有序、内外协调、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原则,立改废释并举,实现从粗放立法向精细立法转变,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③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
重点内容包括:①健全宪法实施制度;②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④着力培育公民和社会组织自觉守法的意识。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指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建立的有效的法治化权利监督网络。
它以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等为主要任务,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重点内容包括:①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②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③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④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合力,推进法治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⑤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政治和组织保障,人才和物质条件保障、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保障等。
重点内容包括:①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②加强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③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的守法社会氛围。
思修第五章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原因是: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整个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
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
才能实现市场主体的自己利益。
这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
第三,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是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正确认识处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
1.第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不能分割的。
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每个人正当利益又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二、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难免发生冲突时,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原则以大局为重。
同时,集体利益要求个人为国家社会做出牺牲并不是随意的。
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要求个人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做出牺牲。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第五章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第五章知识点梳理相信考生们对考研政治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复习了,但是要注意知识的温故,在闲散时间重新将知识点复习一遍,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下面是勤思考研政治辅导名师梳理的思修与法基第五章这部分的知识点。
五、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法律的产生: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律的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3.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制定、认可。
5.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法律体现:(1)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整体意志。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7.奴隶制法律主要特征:(1)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2)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3)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4)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8.封建制法律基本特征:(1)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2)封建等级制度。
(3)维护专制王权。
(4)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9.资本主义法律根本任务: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和自由,但仍是以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为依归的法律制度,仍然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
10.资本主义法律基本特征:(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1.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
(2)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的。
12.社会主义法律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019考研政治冲刺思修高频考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现在已经是2019年考研的冲刺复习阶段,考生们在政治上的复习力度会加大。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了一篇“2019考研政治冲刺思修高频考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文章,把零碎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传统道德中的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其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
“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者自爱”;“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五教”的思想,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四大德目等。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修身”,“修己”,“克己”和“慎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善养吾浩然之气”;“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我们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鉴别,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发掘出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德目、观点进行新的诠释和激活,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五章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五章一、核心理论·社会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对应产生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特征有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及手机移动客户端发展迅猛,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生活中广大考生也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造谣、诽谤、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
二、高频考点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3.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4.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5.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历年题型对这一章的考察,在2011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单选题型,在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多选题型,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材料分析题型。
2010年的材料分析题型考察的内容非常简单,第一问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阐述理由的时候可以先说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及意义,再阐述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保障。
考研政 治思修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这一科目,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考生来说,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取得理想的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特征。
信念具有执着性、多样性和支撑性等特点。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二、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其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三、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
要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四、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具有阶级性、共同性、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
道德的功能主要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考研政 治思修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理念,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增强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思修部分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表明了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而人生价值则探讨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3、正确的人生目的应当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这是高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生目的。
它能够引导我们在为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坚定理想信念1、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信念具有执着性、多样性等特点。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它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
我们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在为实现共同理想的奋斗中朝着远大理想迈进。
三、弘扬中国精神1、中国精神的内涵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包含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考研政治思修15个必看考点集锦

考研政治要背诵的知识点很多,冲刺阶段,大家要强化巩固要点重点,在此小编特别梳理思修与法基相关高频考点,大家要好好背一背。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向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主要是指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善且为人们所崇敬、模仿的先进人物。
学习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有利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大学生要向道德模范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1)含义: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作用: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
②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个人品德决定着一个人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直接显示出个人境界和素质的高低;另一方面,个人品德又为自我整体素质的修养、锻炼和完善规划目标指明方向,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引和调控。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个人品德的提升,不但直接成为社会道德水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和带动,为社会道德更大程度的发展进步开辟道路、提供动力。
2.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1)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考研思修重点

考研思修重点考研政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其重点内容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下考研思修的重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思修这门课的性质和目标。
它旨在培养考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在思想道德部分,理想信念是一个关键考点。
要理解理想的类型、特征,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也是重点,需要清楚什么是人生价值,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此外,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包括爱国主义的内涵、时代价值,以及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道德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必须牢记。
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以及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都需要重点掌握。
法律部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特征要清楚。
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和法律遵守,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不能忽视。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其地位和作用、主要内容都要熟记于心。
同时,对于其他部门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思修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通过分析社会热点事件,运用所学的思修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关注最新的时事动态。
考研试题往往会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来考查思修的相关内容,所以要保持对时事的敏感度,将时事与思修知识点相结合进行学习和思考。
对于记忆知识点,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等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最后,要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题型和命题规律,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
总之,考研思修的重点内容涵盖了思想道德和法律两个大的方面。
考研政治思修部分纯知识点(下),看会这些就足够

2019考研政治思修部分纯知识点(下),看会这些就足够摘要:考研政治里的思修部分相对其他部分算是比较简单又好理解的部分,因此很多人不够重视,其实正是因为简单才更应该将分数牢牢把握住!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自己看教材总结知识点太费时间了,不用担心,已经为大家整理了一份2019考研政治思修部分纯知识点汇总!这次是下集啦,文末会有上集链接的奥~十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①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②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③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3.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十分重要和紧迫,因为: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
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统一,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靠发展。
③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
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这一路线有四个方面的完整内容:①中国共产党市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全国各族人民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主体。
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
④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考研政治复习:思修必背内容(五)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一、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基础;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动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升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
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②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
③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④保护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人民未来;
⑤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①准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实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二、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①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
②诚实守信;
③办事公道;
④服务群众;
⑤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目标指向。
第三节
三、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①道德认知、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和④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
①实践性;
②综合性;
③稳定性。
(3)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的主题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