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部分罗氏简况
罗氏春秋(五)柏林罗氏的起源和发展
罗氏春秋(五)柏林罗氏的起源和发展罗瑭公现今江西南昌县之柏林起源于我国历史上三国年代的东吴青州之北林。
从北林往西十余里是滔滔滚滚的赣江,过江后西北方向一大片地方就是豫章西山(现属江西新建县),古时之豫章郡大体上就是现今的江西省。
从北林往北二三十里,赣江的西面是豫章西山,赣江的东面是豫章城(即现今之南昌城),南昌城和南昌柏林之间直躺着一个象湖。
从北林往西十余里到达赣江后,再往南沿赣江上溯数十里,赣江两岸就是丰城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建县和南昌县列为南昌市的郊区,二十一世纪初南昌县柏林划归到南昌市小兰经济开发区,古时之豫章西山和南昌柏林现在都直属于南昌市。
豫章柏林罗氏的发源地就是我国历史上三国年代东吴青州之北林。
豫章柏林罗氏基祖瑭公祖居地是豫章西山,瑭公初次走上社会创业是在青州北林,北林因瑭公广种柏树成林而改名柏林。
柏林和瑭公是紧密相连的,罗瑭亦号罗柏林。
瑭公长期传道的基地是在丰城池山,后池山改名为罗山,有大罗山和小罗山。
一、柏林的诞生罗瑭公,字公秀,豫章罗氏十三世祖。
世代仕宦之家,祖父仕三国时代东吴的安城郡郡守,父亲令恭仕三国时代蜀汉刘备为折冲郎将。
兄弟四人,瑭公排行第二,兄长和胞弟皆仕晋为官,唯独瑭公是三国时代后期和晋朝的民间道士。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公元220年),瑭公出生于祖居地豫章西山之涂埠。
瑭公一生术道,号曰“九天道源”。
在《柏林大成谱》中谱系记载瑭公已经被神化。
西晋太康间,因梦中联语,云“柏移林北,瑭居南塘”。
及旦访道于宗大伯二伯,适至其地柏林,行及土名南池塘,即石池塘,今名官厅堂是也。
以为符梦,因改瑭名曰塘,遂自武阳赘居北林南池塘西岸黄向女,遗下柏种分种北林前后,垂七十年后柏俱成林,因号柏林”。
据豫章罗氏家谱,公元244年(蜀汉延熙七年甲子)瑭公24岁入居北林同黄氏成亲。
公元249年(蜀汉延熙十二年己巳)瑭公29岁时携原配黄氏及子女由青州北林迁居到丰城池山,再在丰城池山继娶学道师母之千金谌氏,以后瑭公数代都在丰城池山定居,从此丰城池山又名罗山。
豫章罗氏仕洪公世系流源概况吊线图
圖二 世
三 珠 公
立
文
官
四
子周 周 周周
周亮 信 礼高
龙 为 嗣
外 出 迁
外 出 迁
徙徙
未 未应 应应
世 外 外
出出
迁迁 系
周
周
吊 徙 徙
周 周周 周 周 周未 未
龙 外
义
仁 寿禄 福 陽 泰详 详 外外外外外
線
出
出出出出出
圖
迁 徙
迁迁迁迁迁 徙徙徙徙徙
三
未 应 应 应 应未未未 未 未
六
详 详珠 珍享 详 招 滨 湖 清详详详 详 详
縣 潭 東 鄉
寧 遷 江 西
筋 骨 由 廣
年 間 携 母
時 。 於 清
年 四 月 十
崇 禎 癸 未
堂
光 佑
坝 开 基 祖
仕 洪
仕 渶
良携 口父
二
1643 .
开筋
上
壩
珠 公
仕五 十
洪八
公世
世
国五
国四
惠子
元子
图 十 三
图 九
国三 信子
图 八
国次 宽子
图 七
基骨 迁
上
居壩
国长 万子
江仕 西洪
图 三
公
世
系
系
豫章罗氏仕洪公宗祠流源基本概况
宗譜序:天地生萬物,天之上也,地之下也,人為萬物之靈乎。其間綿綿延延,
承前啟後,似水源遠流長。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史者,國之譜;志者,地
之載;譜者,家之史也。山有脈、水有源,蓋源遠才能流長,身為後裔,豈能
忘其祖源所在,來龍去脈乎?追尋上祖根源,吾族世系,出於黃帝,顓頊後裔,
全国罗氏地人口分布及支系
全国罗氏的人口分布及支系全国罗氏的人口已达1500余万,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氏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增长达19倍之多,罗氏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氏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大约占罗氏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江西、云南、贵州、湖北、广西、重庆,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的罗氏人口。
广东居住了罗氏总人口的,为罗氏第一大省,有280多万。
在全省姓氏人口中排第九位。
四川为罗氏第二大省(因分出重庆,本人口最多),有230多万。
湖南为罗氏第三大省,有180多万。
都是在姓氏人口中排前十位。
贵州、重庆、广西罗氏人口近百万,也都是全省排前十位的姓氏。
川渝大部、粤桂、湘赣大部、云贵、福建西端,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1.4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3%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居住了大约63%的罗氏人群。
在海南、台湾、闽浙大部、湘赣北部、川渝北端、安徽南部、河南东南角、陕宁南部、甘肃、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和北端、黑龙江西北角,罗氏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8%—1.44%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6%,居住了大约23%的罗氏人群。
江西罗氏从汉至今二千一百余年,绳绳继继,瓜瓞绵延。
考其源,大都是珠公长子居厚儿孙,也有为数不多的珠公次子宣礼、三子子成、六子成通后裔。
纵观全省罗氏,目前已形成星罗棋布,枝繁叶茂之态势。
就其分布人数多寡而言,被《江西通志》列为“著姓”的有三十二个县,“较次姓”的廿二个县,“稀姓”的七个县。
江西豫章罗氏,渊源于湖南长沙,南昌是豫章罗氏的发祥地,西山是豫章罗氏的摇篮,柏林罗氏由瑭公奠基,人丁兴旺,古迹甚多,进贤、临川分别是北岸、高田报本堂大成宗谱谱局所在地。
丰城罗山罗氏支分企、遵两房。
吉水是庐陵始祖罗崱、罗拯故里,熂下是罗氏的集散地,吉安为秀川支系根据地,永丰瑶田系从寅公落脚点,南城磁龟,分宜江边、恩桥、赣县湖边、崇义良田是罗通后裔聚居地,泰和云集遵生两房,赣南罗氏融“内迁”与“倒迁”于一体。
寻根问祖:罗氏家谱通考(二)燕子回迁
寻根问祖:罗氏家谱通考(二)燕子回迁江西罗氏,从汉至今二千余年,绳绳继继,瓜瓞绵延。
考其源,大都是豫章罗氏珠公后裔。
豫章罗氏,渊源于湖南长沙,南昌是豫章罗氏的发祥地,西山是豫章罗氏的摇篮,柏林罗氏由瑭公奠基。
纵观全省罗氏,目前已形成星罗棋布,枝繁叶茂之态势。
有一部分上祖从江西迁出,事隔若干年,其后裔又象燕子一样飞回江西来,安营扎寨,敦宗睦族,共创辉煌。
南康上坝罗氏开基始祖:仕洪公清康熙年间从广东兴宁迁南康。
堂号:锡恩堂。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潭东镇上坝村上坝罗氏仕洪公祠。
仕洪公生明崇祯癸未(公元1643 年)四月十三日戌时。
于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县迁江西南安府南康县潭口堡东乡小培甲上坝开基立祠丁山癸向立民籍至坪图七甲罗永昌户(锡恩堂))。
殁清雍正癸卯年七月十三日巳时。
寿八十一,葬赣县西水一都坪路高祥云捧月形,又云叶里藏瓜形,干山巽向,附母刘氏墓茔。
民国甲寅年冬月重修乙山辛兼辰戍,康熙五十七年其子国万兄弟五人所买赣邑张友贞友贵兄弟地一块作葬山(郭家屋背))东南西北至田边立石灰墙为界横十七丈直二十四丈四,,安葬筋山地块内并无异姓墓穴;;嗣孙于斗首坝子塅置有祭田一亩半,嗣孙又与赣县江口河坑蚁公长坑正坑山田桃树坑黄沙坑牛皮垅苍前等处宗人合凑捐银建成六合公堂注册立籍赣邑大由乡正市一二都一图五甲罗开仕户,,其堂九十余名科考粮除完外余银存置田在长兴乡新陂坝车尧下田四亩大小共三坵田租谷六担,,三板塘租谷五担,黄土坵田租一十二担,烂泥塘田租三担,河坑本族斗首田租五担,石下陂田租一担,河埠山米塘坳下田租六担七斗五升,每年八月十二祭期收租载谱不朽。
仕洪公【锡恩堂】上源世系企生公后裔,崱公十三世裔孙,珠系四十七世昭远公,名世,行七十三郎,万公次子。
原籍江西吉水熂下,后徒福建宁化石壁。
公任福建安溪县尹,解组后游粤东,见兴宁山川秀丽,遂举家迁居兴宁大坪洋田社下,为大坪罗氏开基一世始祖。
发派友明、友亮、友忠、友绅、友臣、友信(居博罗)六大房。
罗氏字辈排行
大成谱派衍 (全国通行班次)旧派珠公43世〈盛>字辈起ﻫ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ﻫ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ﻫﻫﻫ新派ﻫ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江西ﻫﻫ江西南康中边等派行ﻫﻫ①中边(太□)派衍建考拱蕃洙,昌表尧舜,禹茂文兴国,士美盛天开。
ﻫ忠孝昭来许,诗书业绍先,象贤能耀祖,德泽庆均延。
ﻫﻫ②马山迳(朱坊)派诗ﻫ文永仲宣,声明洗朝嘉,清宗禹世传,荣亨家光泰。
忠孝昭来许,诗书业绍先,象贤能耀祖,德泽庆均延。
ﻫ③南坪房新编世派衍扬徽念典,慕圣希贤,承宗衍绪,绍德光先。
ﻫ④龙泉绍溪房新编世派诗子怀亲大德,上继祖宗光,诗礼传家宝,文名振泽长。
ﻫﻫ⑤南□、石璞、犹川、茶潭房新编派诗ﻫ世有仁能定永昌,显承礼学焕云章,恢宏先生良才士,安富尊荣绍祖光。
ﻫﻫ湖南ﻫﻫ湖南道贤公娄底房派衍诗邦彪房道邦游梦世,继灌允彦宗,祖庭国正天,心定名登朝ﻫ邦富房道邦文才应,志永景万兴,朝干守仁义,礼智信长春ﻫ邦贵房道原祖宗朝,承钦应仲志,景廷思时大,添文安邦定邦庆房ﻫ添焕成子孝,福灌胜应廷,崇万星再元,享大开安运邦凤房ﻫ先义应梦良,忠庭富贵多,伟安定广仁,道德开昌运。
ﻫ道贤公隆回房派衍ﻫ原派衍ﻫ开基祖字起根源,政允嗣承汝字样,ﻫ洪武安登必户立,应公五位定房传。
ﻫﻫ仕文思廷宗生彦,一十二代祖蝉联,ﻫ今将崇字从头起,仲继仁才学们添。
ﻫ德至本朝恢先绪,廿四瓜瓞广绵绵。
ﻫ新议派衍: ﻫﻫ绍、铭、清、业、耀、培、钟、淑、荣、辉、均、锡。
增议派衍: ﻫ锦、隆、显、泽、湘、黔、定、坤、伟、华、兴、旺。
隆回石门派衍原修派衍ﻫ道千同祖子,应仕思宗永,廷文才仁义,礼智天运洪光耀徵先德,农桑毓栋梁,乘联亲谊笃,奕叶喜丛芳。
ﻫﻫ续修派衍ﻫ昭千同祖子,应仕思宗永,廷文才仁义,礼智天运洪,光耀徵先德。
欣逢改革春,族强民裕启,科峰泰斗登,ﻫ全通肇进基,清源固枝荣,治世沿勤俭,志坚乐有成。
江西高安十大世居族姓
高安十大世居族姓之一:陈姓第一大姓便是陈氏。
</p><p>南北朝陈时,陈畛一支陈叔明的后人陈旺,举家迁居江州(今江西省德安市太平乡),在此繁衍生息,形成并营造了19代人一脉相承、3700余人同居共炊的奇迹。
由于陈氏人丁兴旺、家风醇厚,唐宋时期朝廷一方面赐与殊荣,褒之为“义门”、“真良家”;另一方面又畏惧陈氏家族势力太大,不易控制,于是多次劝谕分家。
宋朝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仁宗皇帝专门派员为陈氏12个行派155房系(留居德安者除外)分家,以拈阄的形式,分迁到全国16个省(此时并没有“省”这一行政区划,只是相对于今天的省份区域而言,编者注)291处庄园,其中分至高安的即是瑞州庄、赤土官庄、高安庄等。
高安陈姓就多由此而来。
</p><p>据《陈氏偓公大成宗谱》记载,有陈炎赏者,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自泰州移典筠州,期间归葬夫人夏氏而回江州义门。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复典筠州,士感其德政,“请于朝,因留居焉”。
今锦水陈家湖就是其故居。
延赏的三个儿子倜、傥、偓随父迁高安,分居于椒坊、陵和,子孙繁衍,分支分派于善坊、大田、松湖、东保、荷山等地。
</p><p>又据《高安米峰陈氏宗谱》记载,“80世祖知成公开始迁入”,“83世祖仁爱公由陈家湖迁杨林,95世祖谦公为照管产业,再由杨林迁至米峰石牛垅定居,是为米峰第一始祖。
”时在明朝初年。
至清道光己亥年,“吾高安之有陈氏散处于南北各乡,文人伟士相继而起,无俟予侈言之。
然在南乡者荷山陈为大,在下北乡者赤土陈为大,在上北乡者则米峰陈与马埠陈为大。
” </p><p>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高安有陈姓人口54298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1%,陈姓村庄294个,分布于各个乡镇中。
其中,聚居百户以上的陈姓村庄有筠阳街道的新湖里村、小湖村、大城镇赤土村、龙潭镇北陵和村、独城镇八景村、八景镇观上村、田南镇大成村、相城镇新村等。
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罗(繁体字:羅):源自于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
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
祝融氏的子孙逐渐南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汩罗地区,遂以国名“罗”为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罗姓姓氏源流关于罗姓的来龙去脉,历来许多有关姓氏学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的考证,譬如:《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指出:“祝融之后,ㄆ姓国,初封宜城,徙枝江,周末,居长沙,汉有梁相罗怀,襄阳记有罗蒙。
”《姓氏考略》:“世本,熊姓,广韵,本自颛顼末胤,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
”《通志氏族略》:“罗国之后,一曰祝融之后。
”《魏书》:“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来,罗氏是源自火神祝融氏,祝融氏名黎,是颛顼帝的儿子,祝融的后裔,到了周朝的时候,被封于宜城,称为罗国,当时的宜城,就是现在在湖北省的襄阳,在汉代曾被置为宜城郡。
后来,由于该地为楚国所有,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于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县),至周末定居于湖南长沙,最后还繁衍到现今江西的南昌一带,成为长沙和南昌两地的望族。
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曾经提到罗氏是一个“ㄆ姓”国,所谓“ㄆ姓”,就是历来姓氏学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一个古姓,据《说文通训定声》的记载,鄢、郐、路等姓,都是古时的ㄆ姓国,则论起家世渊源来,罗氏与这五个姓氏,自然也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
始封于周朝初年的罗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子孙才“以国为氏”的?根据史书的记载,其始封于宜城,是在周武王得天下后大行封建之时,到了距今约2200年前的春秋末期,宜城为当时的强楚所并,子孙失国南迁,才开始以罗为姓的。
经过漫长的奋斗,罗姓人士在秦汉之际开始崭露头角,当时以迄于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史书上出现的罗姓名士,绝大多数都是襄阳、长沙和豫章三个地方的人,譬如,三国时曾任蜀汉为太子舍人的罗宪是襄阳人,晋朝曾任武陵太守的罗企生是豫章人,晋室再迁以后深受桓温器重的襄阳太守罗友也是襄阳人。
罗姓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祁县。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珠:字怀汉,号灵知,称大农令,又称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黄帝一百0八世孙,郐公四十一世孙。
生于湖南浏阳,后徙豫章(江西南昌),卒于汉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南昌新建县大平乡西山大岭山。
为罗姓始祖。
罗友:两晋时期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晋室南迁后深受器重,任襄阳太守。
罗企生:晋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
多才多艺,曾任武陵太守,为官刚正为人忠直,“企生尽忠”为一代佳话,与其弟的罗遵生被世人称“忠孝一门”,是最早为罗氏赢得巨大声誉的人。
罗士信:唐代军事家,即隋唐演义中的罗成,济南历城人。
少年英雄,隋唐之际的一大虎将,在演义评书中,将罗士信描写成可与神人般的李元霸打个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后人对罗士信这名少年虎将的喜爱程度之深。
罗通:唐朝军事家,隋朝镇守辽东名将罗艺之孙,为唐抗击外敌立下赫赫战功,传下“罗通扫北”的佳话,赠封护国舍人,一生故事多编剧为中国各地方戏武戏表演,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
罗隐:唐代文学家,余杭人。
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著〈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罗从彦:宋代理学家,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南沙剑州剑浦人,闽学四贤之一。
罗存:宋代画家,今河南开封人。
喜作小景山水画,极有韵致,时人评价他的画作,"披图便知登高望远,鱼鸟往还,浩然有江湖之思"。
罗点: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
官至代理兵部尚书。
淳熙二年(1175)举进士第二名,即谓“榜眼”。
初授定江军节度推官,受到漕运使赵汝愚的赏识,荐为太学博士。
中华豫章罗氏宗祠
中华豫章罗氏宗祠”,位于江西南昌市“江南古镇”罗家集的文化景区,是中国宗亲血缘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
“中华豫章罗氏宗祠”建筑群仿照古代“孔庙”布局,采用汉代建筑风格。
坐北朝南,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
“中华豫章罗氏宗祠”呈半璧形,古典形式,现代结构。
6栋纪念馆环立其后,犹如众星拱月。
“宗祠”一楼陈列内容:豫章罗氏分流概况、罗珠公功绩介绍、“罗氏二十四先贤”塑像及简介、历史文物、历史资料。
“宗祠”楼上数十展厅根据“豫章罗氏”分流(如豫章堂、柏林堂、明德堂、世德堂等)及海外罗氏划分,各自介绍其历史发展、现代概貌。
关于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前言罗姓是中国人口比较多的姓氏之一,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罗姓人口分布广泛,不仅仅在中国,还有很多罗姓人在海外定居。
本文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对罗姓进行了探究,旨在揭示罗姓的文化特点和现状,以期更好地了解罗姓群体。
二、罗氏家族的起源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最早的罗姓出现在周代,他们是西岐之后的一支贵族,居于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
据《左传》所说,罗姓和九黎氏族一样,都是西羌的后裔。
在春秋时期,罗氏在晋国是有很高的地位的,他们曾经出了很多重要的官员和将领。
汉代,罗姓人口逐渐扩散到了南方地区。
根据史料记载,汉代罗氏的始祖是罗章,他是今天江西省南昌市人。
在唐代,罗姓的地位越发尊贵,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领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时期,罗姓文化达到巅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成为世界文化的贡献。
三、现代罗姓的地理分布在现代,罗姓人口分布主要在华南、华东、中南等地区,其中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罗姓人口较多。
数据显示,广东省是罗姓人口最多地区,达到了超过900万。
其次是湖南省、福建省等地。
此外,台湾、海外等地区也有不少罗姓人居住。
四、罗氏文化罗氏文化内涵丰富,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的传统和文化习俗。
其中,罗氏宗祠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罗氏宗祠是罗氏家族公共宗祠,主要是祭祀祖先。
罗氏族人从夏商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宗族制度。
罗氏宗祠规模宏大,分布广泛,出现于古代汉族中,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意义。
此外,罗姓文化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书法、吟诗、绘画等艺术形式。
罗姓人在这些领域中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代表性人物如唐代书法家罗闹、宋代画家罗芳、现代国画大师罗勤等。
五、现代罗姓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罗姓逐渐走出了传统的家族模式,走向了现代化。
罗氏宗祠虽然仍然存在,但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场所,现代罗姓主要依靠社区文化中心、商业活动、互联网等方式来维系联系。
习水罗氏
罗氏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泰和镇。
元至正年间,罗氏入蜀祖罗祥胜从江西迁湖北麻城。
元末因红巾兵乱再迁蜀之永川松溉(今重庆市)落业,因祠堂建在松溉,故称松溉罗氏。
松溉罗氏后裔在明、清不同期入籍习水。
分别定居习酒镇官寨、马临工业区签口、隆兴镇花地沟、良村镇茶园、土城镇铜鼓溪、永安楠木、桑木上坝、东皇镇黄木坪等地。
入习始祖罗威(入蜀祖罗安道八代裔孙),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 入籍仁怀厅赤水土城里四甲唐朝坝(今同民镇唐朝坝)。
至今已繁衍裔孙21代10000余人(县内人口6000余人)。
官寨罗氏入习后又分为习酒官寨、隆兴、马临三小支。
1、习酒镇官寨罗崇龙支。
现有裔孙1600余人、主要分布在习酒镇官寨、水田坝、石梯坎、桃竹溪;回龙镇洞湾小坛、堰沟坎;桑木镇场口;东皇镇自岩、九龙山、仁家沟等地。
2、隆兴镇罗崇魁支。
现有裔孙300余人,主要分布在习酒镇石林村石道厂;隆兴镇柑田汪家嘴、隆兴臂箕湾等地。
3、马临罗崇蛟支。
现有裔孙2500余人,主要分布在马临梯子岩、沙坝、坪子、锅圈岩、石板田、马临街上、拴牛岩、火石土、野猫洞、自腊坪、向家寨、岩脚、生基坪、岗上、柏香树、东皇镇黑洞坝、览槽沟、温水梨元坝等地。
入习祖罗端治(字端漠,入蜀祖罗安道八代裔孙),于明末从永川松溉先迁遵义府杨柳街。
清初,罗端治第三子罗青海从遵义迁桑木镇地名乌泡林落业,并生二子。
即登邦、登国。
后登国转迁马临签口。
签口罗氏自端治起至今,已繁衍裔孙16代600余人。
主要分布在今县马临五一村签口,隆兴镇柑田汪家咀,民化乡土地坝等地。
入黔祖罗一龙(松溉罗氏后裔)。
因避乱从永川松溉迁仁怀河西里暂居,后迁仁怀土城里花地沟落业。
至今已衍16代裔孙1000余人。
主要分布在隆兴镇花地沟、朝阳,马临工业经济区尚华村邓家山、临丰村左鸡山等地。
入黔始祖罗仁富,松溉罗氏后裔。
于明末避战乱迁居仁怀土城里核桃山。
至今已衍17代裔孙1810人。
主要分布在良村镇大安、茶园、鸭坝、官渡河、菜籽枉、羊久等地。
罗氏字辈排行
大?成?谱?派?衍?(全国通行班次)旧派???珠公43世?<盛>字辈起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江西江西南康中边等派行?忠孝昭来许,诗书业绍先,象贤能耀祖,德泽庆均延。
③南坪房新编世派衍扬徽念典,慕圣希贤,承宗衍绪,绍德光先。
④龙泉绍溪房新编世派诗子怀亲大德,上继祖宗光,诗礼传家宝,文名振泽长。
世有仁能定永昌,显承礼学焕云章,恢宏先生良才士,安富尊荣绍祖光。
湖南湖南道贤公娄底房派衍诗?邦彪房道邦游梦世,继灌允彦宗,祖庭国正天,心定名登朝邦富房道邦文才应,志永景万兴,朝干守仁义,礼智信长春邦贵房邦庆房邦凤房仕文思廷宗生彦,一十二代祖蝉联,今将崇字从头起,仲继仁才学们添。
德至本朝恢先绪,廿四瓜瓞广绵绵。
新议派衍:绍、铭、清、业、耀、培、钟、淑、荣、辉、均、锡。
增议派衍:锦、隆、显、泽、湘、黔、定、坤、伟、华、兴、旺。
隆回石门派衍原修派衍??续修派衍?缵述寻源日,欣逢汉鼎兴。
贻谋垂矩范,佩服乐书绅。
谟烈昭来许,湘支克壮遒。
俊英连拨萃,纪度荷前修。
居室宜勤俭,和平备致祥。
务滋基作圣,哲嗣普芬芳。
‘缵’字辈为罗珠公68世安化罗氏(杞公)派衍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数敷泽,蔚焕益明新。
?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远期立达,教迪久同遵。
辅佐昭梁栋,仪型重玉金,安化乾隆三十二年罗洞派衍湖南江华派衍融睿超虞舜,勋猷冠禹汤,军民皆颂戴,欧亚尝安康。
勤俭储珍宝,农桑毓栋梁,乘联亲谊笃,奕叶喜丛芳。
宜章金朝山罗氏派衍:通宗永远昌,先攀丹桂香,福禄加增寿,世代振朝纲,孝友为国政,仁义安定帮,祖德钟贤才,善承度荣光,诗书启后裔,万年绍芬芳。
邵邑友进世系仲祥房班次:仲才文碧子,永思志朝添,春景生伯万,忠孝世代传,道德开昌运。
仲先房班次:仲才文必字,永思廷添仕,宗祖承尚用,忠孝世代传,道德开昌运。
罗氏字辈
罗氏字辈一.大成谱派衍 (全国通行班次)旧派:从珠公43世“盛”字辈起: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二.江西省1.中边(太窝)罗氏字辈:建考拱蕃洙,昌表友尧舜,禹茂文兴国,士美盛天开。
忠孝昭来许,诗书业绍先,象贤能耀祖,德泽庆均延。
2.马山迳(朱坊)(即现在南康市朱坊乡李姑村马山镜罗氏字辈)罗氏字辈:‘泰’字辈为罗珠公68世。
文永仲凤宣,声明洗朝嘉,清宗禹世传,荣亨家光泰。
忠孝昭来许,诗书业绍先,象贤能耀祖,德泽庆均延。
3.南坪房罗氏新编字辈:扬徽念典,慕圣希贤,承宗衍绪,绍德光先。
4.龙泉绍溪房罗氏新编字辈:子怀亲大德,上继祖宗光,诗礼传家宝,文名振泽长。
5.南埜、石璞、犹川、茶潭房罗氏新编字辈:世有仁能定永昌,显承礼学焕云章,恢宏先生良才士,安富尊荣绍祖光。
6. 南康县朱坊乡李姑村马山镜罗氏字辈:文永仲凤宣,声明洗朝嘉,清宗禹世传,荣亨家光泰。
忠孝昭来许,诗书业绍先,象贤能耀祖,德泽庆均延。
7.吉安市泰和县苏溪三居(即古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灌溪里)潞国公淼公后罗氏字辈:宜彦应定立, 京言宣宾章。
育齐亦竟良,襄宸官宗方。
8.江西吉安府十三都罗氏字辈:学、士、显、家、惟、礼、义、华、国、有、文、章。
9.江西省清江府临江县花栗树戥子街枇杷树屋场罗氏字辈:盛朝庭显景,罗宗之应启。
世代必联芳,绍祖培先德。
家声万载长,诗书开科举。
经纶辅帝邦,为善克裕后。
积福定发祥,继述希远大。
诒谋可卜昌,忠孝泽永久,本源承豫章。
10.泰和及赣州(始祖兆昌公系)罗氏字辈:万升天子,志绍贡廷,世裕经时学,名成华国文,宏财开泰运。
11.丰城县罗氏字辈:大丹廷应国,家传锦绣衣。
世守文宗吉,学博(溥)仕朝仪。
12.庐陵永和西坑罗氏字辈:子仕应贵,时敷以春;维天之命,绍祖继宗;德善余庆,允执厥躬;世泽绵远,万福攸崇;勤学贤良,博才笃义;长富舆盛,国泰繁民。
豫章罗氏的发源地南昌西山
豫章罗氏的发源地南昌西山前言:众所周知,南昌是天下豫章罗氏的发源地。
那么,它最早又起源于南昌哪里?目前我们所熟知的柏林罗氏,是已知罗氏家族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个村庄,它是由珠公第十三世孙塘公开基。
由此可知,柏林也并非豫章罗氏最早的发源地。
据江西《罗氏大成谱》载:“罗族出豫章西山祖”。
综合大量的族谱资料分析可以发现,自始祖张、傅氏卜葬西山,几百多年来,子孙数代大多环墓而居,有的在仕满之后,又大多返迁西山,始终难以忘怀这块难以割舍的故土。
按郡志:“会城西界赣河为新建,其山总名为西山脉”。
从字面的大致意思可以看出,以赣江为分水岭,赣江以东为豫章城,赣江以西就是广袤的西山山脉了。
也就是说,古时的豫章西山,包括今新建县大部及周边县区少部分地区。
而本文《豫章罗氏的发源地-西山》中所指的西山,即今天的新建区西山镇,行政上旧属新建尽忠乡(一说忠孝乡),如按地理范围界定,属西山逍遥山;因此,将其统称为西山,也自然不为过了。
珠公隐居西山,子孙数代环墓而居参天古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豫章罗氏,是江西的大姓和望族,若要追溯其源,始至西山矣。
至始祖珠公奠基豫章西山,西山遂成为了豫章罗氏最早的发迹地。
子孙大多环墓而居,在西山一带繁衍生息,成为了罗氏儿孙致仕还乡,归隐田园的理想去处。
他们把自己的最终归宿选定在这里,长眠于西山地下,始终眷恋着这块先祖的故地。
汉高祖刘邦离逝,吕氏掌权,因珠公刚正不阿,乃弃官归隐于豫章西山;卒后葬于西山南岭的九节蜈蚣山。
珠公去世后,其子居厚、宣礼、子成、知正、祗德、成通等六子曾环墓而居三年。
齐建武时,珠公二十二世孙名玳迁居墓前,生子二:厚谊、厚政,皆奉公茔。
再如,唐末,三十三世孙天典、天明,战死草寇,其地又名曰:大罗头、小罗头。
再传至珠公四十三世孙盛得公,字经臣,南宋吏部侍郎,公主修珠公坟茔,卒后亦葬南岭珠公墓之右,内分二穴,外合一冢……他们中,或环墓而居,或归葬始祖墓旁,以尽孝悌。
珠公墓位于西山大岭山巅九节蜈蚣山,其六子曾环墓而居三年。
中华罗氏的历史名村——江西南城的磁圭村
中华罗氏的历史名村——江西南城的磁圭村在南城县的西南约四十公里,那里群山绵绵,就在那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有一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磁圭。
磁圭居临川、宜黄、南丰、南城交界处,也是南城罗姓的集居地,今属南城县株良镇。
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东阳在《复古亭记》中对磁圭的位置是这样描述的:“北阻芙蓉峰又北为临川,西厄连珠峰又西为宜黄,南连军峰属于南丰之境,东则灵峰北迤,中通一径达于南城,四达之会也”。
整个磁圭村四周翠峰怀抱着一块开阔的谷地,一条清溪(磁圭河)自西而东蜿蜒流过。
人们依照山势走向、形态归纳为五景:麒麟狮象、狮子滚球、双龙抱珠、五马团槽、将军插剑,形态逼真,好一块风水宝地。
磁圭古名磁龟,因河中有石如龟,因其石又为磁石,故名。
明代罗玘致仕后觉“龟”字不雅,更为“圭”,于是磁圭一名沿用至今。
磁圭,历史悠久,至今已逾一千一百余年,早在唐光启二年(公元886),罗氏三十二世孙罗袍(字德称谥号文庄)始迁居于此,据载,罗袍任侍御史,因直言进谏,屡遭奸臣嫉恨,担心有旦夕祸患,于是携九妻十四子隐居于此。
自此,罗氏子孙在这里世代繁衍,人丁兴旺。
当然,后世罗氏子孙也有外迁现象,如迁往天井源乡的罗坊村、本镇的祥岗村。
明代著名思想家罗汝芳就是罗坊村人,近代著名的桥梁专家罗英就是祥岗村人。
唐、宋以来,磁圭村“街延四里,屠肆至七十只,市列两廊,雨无张盖行者,亭台楼观拟城邑”。
“吏部选除赍县令牒者尝一日至二十余”,磁圭之盛可见一斑。
当时,人们把街景美称为石岭歌舞、楼前丹桂、阁上书灯、花园迭翠、龙门浪苑、台上喝戏、官街夜鼓、龟石波停、塔岭晨钟、莲塘并蒂等十景。
可惜,到了元朝,整个磁圭毁于兵火,“蓁莽丛积,虎豹行于道,杳绝人迹”。
明代永乐年间,罗氏四十九世孙罗中(字大矩,号耕隐),率众罗氏子孙,历时近二十年,披荆斩棘,兴复磁圭,于是磁圭又现昔日繁荣景象,“土著者,侨寓者、贩商者、旅游者源源相续”,各类建筑也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如鼎新亭、复古亭、青云楼、迎晖楼、东明楼、驻骖馆、寅宾堂、御书楼、迎月楼、解元坊、圭峰书院、济川楼、龙门桥、迎恩亭等等,这些在明代的《正德建昌府志》有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罗氏简况吉水罗氏罗崱由戡村迁至吉水。
十四世罗志大,与吉水谷村的氏结婚,从此在谷村橙溪定居。
到了明代,罗循为兵备副使,罗洪先官居左春坊左赞善,谥号文庄公(据胡直《罗念庵先生行状》)。
由印冈迁至桃林,再由桃林迁到吉水竹溪的罗氏,叫“竹溪罗氏”。
宋代罗大经和弟弟罗应雷,都是宋理宗时的进士。
罗大经著有《鹤林玉露》流行于世。
他的父亲号“竹溪老人”,是品格高尚的读书人(据士奇《翠筠楼记》)。
由印冈迁至分宜白芒的罗氏,宋代末年有罗弘正,官任吉水主簿。
因为印冈是旧族所在地,而硐谷家甚盛,遂前往省视,途经吉水东池,暴病而亡,就葬在东池,至今那个地方还叫“主簿塘”,他的子就在吉水澄溪定居。
弘正的子罗通,以知兵闻名于世,官至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据萧鎡《罗恭神道碑》)。
由抚州宜黄迁徙到吉水的有罗录,元朝初年任吉水州学,就在吉水东坊安下家来(据十奇《湖广按察使罗铨墓志》)。
由襄阳迁往吉水的罗氏,其先有罗拯,宋代景祐年间进士,任吉州知州,就定居在河口下浪鼓鸣冈。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罗宣,取白珏太傅齐之女为妻,于是迁居白珏的完塘,以后官至秘书监。
罗拯曾罗棐恭,知武冈军事,所到州县,皆著能声。
罗棐恭又从完塘迁至螺坡的枫山。
他的予罗如川任黄陂县知县,开始定居螺坡的山原(据解缙《山原罗氏族谱序》和万里《知武冈军事罗公行状》)。
泰和中团里罗氏唐临清郡王罗弘信之后,七世罗崇勋迁至江州,罗崇勋之子罗琉迁至吉州,罗珫之子罗延迁至中团。
其后罗仲晦迁至书院,罗坦迁至洲下(据士奇《书院罗氏族谱序》、萧鎡《罗氏谱序》)。
同邑还有出自清湖世系的一支罗姓,原为庐陵的世家大族,其后人迁徙至泰和的梅溪(据士奇《泰和罗氏梅溪书屋记》。
丹山罗氏后唐冠军大将军罗光远,因为对“儿皇帝”石敬瑭的不义行为感到气愤,南下迁居筠州。
传至罗恭,迁至洪州的市汊,再迁至庐陵。
传至罗安强,迁徙于仙槎,这就是丹山罗氏的始祖(据崧《丹山罗氏谱序》)。
邑中最著名的是罗钦顺整庵先生,官至吏部尚书,著有《困知记》一书,对后世影响较大,后从祀孔庙(据《明史·儒林传》)。
永丰水东罗氏出自豫章西山,系绪最久,传至二十七世罗仪真,是唐末进士,官至盐铁使,到了宋代建隆初年,才迁居吉州永丰藤田水东磴泉院,子就在此安家落户。
永丰严原的金龙冈、平田,龙泉的高桥,宁都的大布瑶,吉水的梅林渡、土坪、旱龙、乱石、下罗傍、田圳口,都居住着水东罗氏的同族(据解缙撰《永丰水东罗氏族谱序》)。
由豫章迁至永丰湖西的,在明代有翰林院修撰文毅公罗伦(据材《罗氏谱序》)。
崇义扬眉寺罗氏据1998年编印的信丰县《桃江罗氏六房七修族谱》记载,这支罗氏系唐代著名诗人罗邺之后裔。
罗邺是罗珠之后,唐代大诗人罗隐的堂弟(一说儿子),号“诗中虎”,流传下来的100多首诗,反映了唐朝晚期的社会真实现象。
罗邺生有两个儿子:罗恭和罗淼;罗恭生子罗琉;罗琉生有三子,次子罗勋又生有三子;其中罗延传至第二十九代罗华,已是罗珠第六十四世,字君茂,清顺治乙未年(1655)生,康熙戊戌年(1718)卒,子从此居住崇义县扬眉寺罗屋坝。
罗邺后裔现在散居在信丰、龙南、全南、赣县、崇义和南康、等五县二市,分支为崇仙、江、南门、龙下、安西、西乡等六大房,人口近四千人,繁衍最快的芳字辈,已是罗邺的第四十九代,崇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言清,是罗邺的第四十二代、扬眉寺罗氏开基祖罗华的第九代。
新喻、崇仁、金溪、赣县等地罗氏新喻(余)罗氏的始祖是唐代庐江的罗垧,左迁京兆时,与其子罗让途经新喻,纵观林壑,顿生退隐之心,于是解绶去官,在此安家。
罗让累官观察使,宋代子多进士(《新喻志》按:《唐书·循吏传》载罗垧是会稽人)。
崇仁罗氏系宋代罗兴由豫章迁至崇仁的高垧,罗琢又迁至五星源,他的子是端明学士签枢密院事文恭公罗点(据袁燮《絮斋集·罗公行状》)。
金溪罗氏,宋代有罗达观,庆历二十八年捐2500斛粟赈饥,诏赐县三十一都佃田200顷。
熙宁八年,由金溪迁往,号“罗舍居士”,在住舍西边抚大河畔修建渡口,名为“罗舍渡”(据《府志》)。
赣县罗氏,其先世随从明太祖朱元璋征伐,因隶卫籍为赣人,定居在赣城东坊天竺山下,七世同居(据世宁《罗贯墓志》、《罗槐堂墓志》)。
进贤罗氏,宋代建炎初年有一位罗俊臣,是少保岳飞帐下的保义郎。
他就是直宝章阁罗必元的祖先(据克庄《直宝章阁罗必元墓志》)。
乐安大井罗氏,迁自吉水湖西。
明代有侍御罗德润(据材《罗氏谱》)。
兴国罗氏,元代有罗斗明,善为文章,宋濂为他的文章作序,说他的文章“明以缜,温以达,束规矩而不轻纵”。
其他各地的罗氏,出现在省志列传及“选举表”上的,还有丰城、新建、高安、新昌、上高、、、万安、、广昌、南丰、乐平、雩(于)都、瑞金等支。
罗姓省內分布概述至于罗姓在各县的具体分布情况,在民国时期所编《通志稿》,其中曾列有专门篇幅,介绍“各县著姓及代表人物”,以及“较次姓”和“稀姓”等。
据此可知罗姓在各地分布甚广,被列为“著姓”的有31个县,列为“较次姓”的有22个县,“稀姓”有7个县,另有棚民一支。
著姓31县:、新建、上高、宜丰、新喻、、、吉水、永丰、泰和、万安、遂川、宁冈、安福、、宜黄、崇仁、南城、南丰、广昌、铅山、永修、武宁、修水、、大庾、寻邬、南康、宁都、瑞金、石城;较次姓22县:高安、清江、新淦(干)、峡江、、分宜、金溪、黎川、、玉山、弋阳、波阳、乐平、万年、余江、星子、都昌、安义、德安、泽、上犹、崇义。
另据《棚民始末记》所载:“庐陵有三关,与泰和连界,有罗、篮、雷三姓:负竹箩者即姓罗,负竹篮者即姓蓝,负竹*者即姓雷。
”这里的罗姓,是棚民的一支。
迁往外地的罗姓唐代长庆年中,豫章罗氏中有一位担任汝县县尉的,死于任所,他的子就定居在汝县。
宋代罗畸任右文殿修撰,罗博任和州知州(据朱熹《承议郎罗博行状》)。
宋代翰林学士罗孟郊,由迁往兴宁县(据《宋史》)。
部分罗氏简况吉水罗氏罗崱由戡村迁至吉水。
十四世罗志大,与吉水谷村的氏结婚,从此在谷村橙溪定居。
到了明代,罗循为兵备副使,罗洪先官居左春坊左赞善,谥号文庄公(据胡直《罗念庵先生行状》)。
由印冈迁至桃林,再由桃林迁到吉水竹溪的罗氏,叫“竹溪罗氏”。
宋代罗大经和弟弟罗应雷,都是宋理宗时的进士。
罗大经著有《鹤林玉露》流行于世。
他的父亲号“竹溪老人”,是品格高尚的读书人(据士奇《翠筠楼记》)。
由印冈迁至分宜白芒的罗氏,宋代末年有罗弘正,官任吉水主簿。
因为印冈是旧族所在地,而硐谷家甚盛,遂前往省视,途经吉水东池,暴病而亡,就葬在东池,至今那个地方还叫“主簿塘”,他的子就在吉水澄溪定居。
弘正的子罗通,以知兵闻名于世,官至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据萧鎡《罗恭神道碑》)。
由抚州宜黄迁徙到吉水的有罗录,元朝初年任吉水州学,就在吉水东坊安下家来(据十奇《湖广按察使罗铨墓志》)。
由襄阳迁往吉水的罗氏,其先有罗拯,宋代景祐年间进士,任吉州知州,就定居在河口下浪鼓鸣冈。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罗宣,取白珏太傅齐之女为妻,于是迁居白珏的完塘,以后官至秘书监。
罗拯曾罗棐恭,知武冈军事,所到州县,皆著能声。
罗棐恭又从完塘迁至螺坡的枫山。
他的予罗如川任黄陂县知县,开始定居螺坡的山原(据解缙《山原罗氏族谱序》和万里《知武冈军事罗公行状》)。
泰和中团里罗氏唐临清郡王罗弘信之后,七世罗崇勋迁至江州,罗崇勋之子罗琉迁至吉州,罗珫之子罗延迁至中团。
其后罗仲晦迁至书院,罗坦迁至洲下(据士奇《书院罗氏族谱序》、萧鎡《罗氏谱序》)。
同邑还有出自清湖世系的一支罗姓,原为庐陵的世家大族,其后人迁徙至泰和的梅溪(据士奇《泰和罗氏梅溪书屋记》。
丹山罗氏后唐冠军大将军罗光远,因为对“儿皇帝”石敬瑭的不义行为感到气愤,南下迁居筠州。
传至罗恭,迁至洪州的市汊,再迁至庐陵。
传至罗安强,迁徙于仙槎,这就是丹山罗氏的始祖(据崧《丹山罗氏谱序》)。
邑中最著名的是罗钦顺整庵先生,官至吏部尚书,著有《困知记》一书,对后世影响较大,后从祀孔庙(据《明史·儒林传》)。
永丰水东罗氏出自豫章西山,系绪最久,传至二十七世罗仪真,是唐末进士,官至盐铁使,到了宋代建隆初年,才迁居吉州永丰藤田水东磴泉院,子就在此安家落户。
永丰严原的金龙冈、平田,龙泉的高桥,宁都的大布瑶,吉水的梅林渡、土坪、旱龙、乱石、下罗傍、田圳口,都居住着水东罗氏的同族(据解缙撰《永丰水东罗氏族谱序》)。
由豫章迁至永丰湖西的,在明代有翰林院修撰文毅公罗伦(据材《罗氏谱序》)。
崇义扬眉寺罗氏据1998年编印的信丰县《桃江罗氏六房七修族谱》记载,这支罗氏系唐代著名诗人罗邺之后裔。
罗邺是罗珠之后,唐代大诗人罗隐的堂弟(一说儿子),号“诗中虎”,流传下来的100多首诗,反映了唐朝晚期的社会真实现象。
罗邺生有两个儿子:罗恭和罗淼;罗恭生子罗琉;罗琉生有三子,次子罗勋又生有三子;其中罗延传至第二十九代罗华,已是罗珠第六十四世,字君茂,清顺治乙未年(1655)生,康熙戊戌年(1718)卒,子从此居住崇义县扬眉寺罗屋坝。
罗邺后裔现在散居在信丰、龙南、全南、赣县、崇义和南康、等五县二市,分支为崇仙、江、南门、龙下、安西、西乡等六大房,人口近四千人,繁衍最快的芳字辈,已是罗邺的第四十九代,崇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言清,是罗邺的第四十二代、扬眉寺罗氏开基祖罗华的第九代。
新喻、崇仁、金溪、赣县等地罗氏新喻(余)罗氏的始祖是唐代庐江的罗垧,左迁京兆时,与其子罗让途经新喻,纵观林壑,顿生退隐之心,于是解绶去官,在此安家。
罗让累官观察使,宋代子多进士(《新喻志》按:《唐书·循吏传》载罗垧是会稽人)。
崇仁罗氏系宋代罗兴由豫章迁至崇仁的高垧,罗琢又迁至五星源,他的子是端明学士签枢密院事文恭公罗点(据袁燮《絮斋集·罗公行状》)。
金溪罗氏,宋代有罗达观,庆历二十八年捐2500斛粟赈饥,诏赐县三十一都佃田200顷。
熙宁八年,由金溪迁往,号“罗舍居士”,在住舍西边抚大河畔修建渡口,名为“罗舍渡”(据《府志》)。
赣县罗氏,其先世随从明太祖朱元璋征伐,因隶卫籍为赣人,定居在赣城东坊天竺山下,七世同居(据世宁《罗贯墓志》、《罗槐堂墓志》)。
进贤罗氏,宋代建炎初年有一位罗俊臣,是少保岳飞帐下的保义郎。
他就是直宝章阁罗必元的祖先(据克庄《直宝章阁罗必元墓志》)。
乐安大井罗氏,迁自吉水湖西。
明代有侍御罗德润(据材《罗氏谱》)。
兴国罗氏,元代有罗斗明,善为文章,宋濂为他的文章作序,说他的文章“明以缜,温以达,束规矩而不轻纵”。
其他各地的罗氏,出现在省志列传及“选举表”上的,还有丰城、新建、高安、新昌、上高、、、万安、、广昌、南丰、乐平、雩(于)都、瑞金等支。
罗姓省內分布概述至于罗姓在各县的具体分布情况,在民国时期所编《通志稿》,其中曾列有专门篇幅,介绍“各县著姓及代表人物”,以及“较次姓”和“稀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