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究竟为何而战 解读科索沃战争

合集下载

美国为何而战

美国为何而战


1971年8月15日,当
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宣布:美元跟黄金脱 钩。

于是美国政府就出钱让人去做 一个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黄 金非货币化的影响》出炉。研 究者的名字叫迈克尔· 赫德森, 他在报告中提醒美国政府,美 元跟黄金脱钩,在短时间内对 美国有好处,因为美国可以在 全世界还没回过神来时多印钞 票,用没有黄金储备的纸币去 占全世界的便宜。但长期看, 这对美国和全世界都决不 是 什么好事,尤其对美国,无疑 是饮鸩止渴。

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前,有关资料数据显示,大约
有7000多亿热钱在欧洲游荡,晃来晃去,找不到 投资的去向,因为此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一
旦战争打响,投资环境便会迅速恶化,你的投资
就可能面临颗粒无收血本无归。追求利润最大化 是所有投资者的信条,但同时既要获利,还要安 全的获利,如果不安全,宁可不投资,这也是投 资者的信条。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 叫做布雷顿森林的小镇上,盟国的财政 部长、央行行长和少量经济学家云集在 一起,经过几番激烈争吵,讨价还价, 商量出了一个世界货币体系,这个货币 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它的实质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全世 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 美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每35美元可以 兑换一盎司黄金,当时的美国有世界上 最大的黄金储备,世界上80%的黄金都 捏在美国人手里,与此同时,美国还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军事机器。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必须先了解美国的国 家生存方式

美国的国家战略构想背后,只 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美国 在这个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美国人极力要维护它的霸权? 为了延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 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因此,了解美国国家战略的最 好办法是要了解美国的生存方 式。

史料解读: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

史料解读: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

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1.科索沃战争材料一[美联社纽约1999年3月22日电]关于科索沃的一些重要资料:土地:科索沃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拥有1.1万平方公里土地。

该省毗邻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其腹地是首府普里什蒂纳及周围地区的低地,其它地方都是山地。

人口:科索沃约有220万人口,其中90%是阿族人,剩下10%的人口中大多数是塞族人。

历史:塞族人认为科索沃是塞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那里有很多塞族人的教堂和修道院。

1389年塞族人在科索沃同土耳其帝国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失败。

阿族人说他们是科索沃的第一代居住者、古老的伊里利亚人的后代。

政治:在共产党领导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

1974年科索沃省几乎得到了所有自治权。

但在1989年,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而且对那里进行实际上的军事管制。

阿族人的反应是成立了自己的政府,从事地下活动。

独立运动:大多数阿族人支持科索沃独立,但遭塞尔维亚拒绝。

一些大国因担心边境变化可能导致巴尔干地区出现更大的战争也反对科索沃独立。

因此他们依据美国的建议,提出了一项给予科索沃广泛自治权的和平协议。

暴力:为了消灭由科索沃分裂主义者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去年2月下令攻打科索沃。

据信从那时起,已有2 000人丧生,30万人流离失所。

──《参考消息》(1999年3月24日)材料二[路透社华盛顿1999年3月21日电]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今天离开美国前往南斯拉夫,向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发出最后警告:停止在科索沃的侵略,否则就将面对北约的军事行动。

[路透社普里什蒂纳1999年3月21日电]北约今天警告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说,他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接受科索沃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北约的军事打击。

由于塞尔维亚部队继续驱赶阿尔巴尼亚族人,一名北约官员说,北约盟军的飞机进行打击的警报时间已由48小时减少到“仅仅几个小时”。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标签:科索沃战争;美国;动机科索沃原是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黑山族等七八个民族占10%。

科索沃虽为弹丸之地,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内部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长期困扰着有关国家和民族的科索沃问题,阿、塞两族的矛盾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科索沃民族问题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袭,贝尔格莱德等8个城市及其附近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

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南联盟决定与北约进行停战谈判。

最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八国和俄罗斯共同提交的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草案,至此,北约宣布战争结束。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所发生的最大浩劫,也可以说是20世纪行将结束前人类文明社会中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一、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意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科索沃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企图运用军事手段干涉科索沃问题,并以此来推进实施整个欧洲战略。

塞、阿两族爆发流血冲突后,美国迅速做出反应,迫使南联盟让步并停止对阿族的武装入侵。

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

按照北约各国的解释是由于“它们对科索沃和平负有道义上的责任”[1],是“为了防止科索沃发生人道主义灾难。

”[2]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南联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作者:李宝宝来源:《学理论·下》2016年第05期摘要: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关键词:科索沃战争;美国;动机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157-02科索沃原是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黑山族等七八个民族占10%。

科索沃虽为弹丸之地,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内部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长期困扰着有关国家和民族的科索沃问题,阿、塞两族的矛盾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科索沃民族问题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袭,贝尔格莱德等8个城市及其附近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

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南联盟决定与北约进行停战谈判。

最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八国和俄罗斯共同提交的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草案,至此,北约宣布战争结束。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所发生的最大浩劫,也可以说是20世纪行将结束前人类文明社会中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一、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意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科索沃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企图运用军事手段干涉科索沃问题,并以此来推进实施整个欧洲战略。

塞、阿两族爆发流血冲突后,美国迅速做出反应,迫使南联盟让步并停止对阿族的武装入侵。

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

按照北约各国的解释是由于“它们对科索沃和平负有道义上的责任”[1],是“为了防止科索沃发生人道主义灾难。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分析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分析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秦思2011-2-24 22:50:38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3期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深入分析这场战争的历史根源和内外背景,认真总结战争的战略特点,正确评估其对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军事理论发展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科索沃战争的基本情况1999年北京时间3月25日至6月11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阿族的“人权”、制止所谓“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悍然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持续78天的侵略战争,开创了武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恶劣先例,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一)科索沃战争的由来科索沃问题由危机演变为战争,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复杂的内外背景。

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由科索沃地位引发的历史积怨和民族矛盾由来已久。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族人占90%,其余为塞族和黑山族。

14世纪之前,科索沃曾是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占领科索沃并在该地区推行伊斯兰化,大批塞族居民被迫离科北迁,阿族人逐渐取代塞族人成为科索沃的主体民族。

两次世界大战中,科索沃几易其主,但最终回归南联盟。

数百年间科索沃地位的变迁,使塞阿两族在谁是科主体民族和科归属等问题上形成尖锐矛盾,并结下了深深的历史积怨。

二是科索沃阿族与南联盟之间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持续已久。

进入20世纪40年代中期,阿族极端分子多次发动大规模武装暴乱。

1968年,阿族制造大规模骚乱,并第一次公开喊出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口号。

1981年,阿族暴力冲击政府机关,南被迫在科实行长达20个月的紧急状态。

原南联邦解体后,阿族分裂活动进一步加剧。

1991年10月,科索沃阿族通过“全民公决”宣布成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并于次年5月秘密选出了自己的总统。

美国究竟为何而战 解读科索沃战争

美国究竟为何而战 解读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一场典型的商业化战争科索沃战争的大背景是欧洲一体化,前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之间的咽喉要道,所以无论是谁,无论以何种形式,但凡打算统一欧洲,巴尔干半岛都必须拿下,所以这里就有了欧洲火药桶的称呼,谁都惦记这里。

战后的欧洲一体化,本质上是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德成了欧洲硕果仅存的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国,于是乎这两个国家试图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通过让度经济利益换取部分主权的方式,相对和缓地逐步实现欧洲的统一。

从煤铁协定到欧共体,再到后来的欧盟,如此一路走了下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一方面苏联解体使得大量东欧国家脱离了华约组织被收入西方阵营另一方面本土军事压力的骤减也使得西欧各国无需再过多地去看美国的脸色。

到1993年,欧洲一体化进入了关键阶段,即统一货币。

在法德两国的主导下欧元最终在1999年1月1日正式发行了。

就当是而言这等于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市场内部不再需要美元了,。

一直到现在为止,美元依旧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交易货币,这意味着发行它的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其实起了前面所说的银行的作用,通过美元美国事实上可以掌握他国的部分主权,所以欧元的诞生肯定不符合美元的利益。

再往远看一点,欧元进一步做大做强,甚至有取代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潜在可能,事实上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当时的萨达姆政权企图在石油贸易中,将支付货币由美元改成欧元。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欧洲国家(准确地说,当时主要的推手是德国)就开始了对前南地区的分化瓦解。

1996年起,科索沃独立势力就开始成了气候,在西方国家的资助下迅速壮大。

从这里开始,西欧国家就几次三番要求美国出兵,以北约的名义动武,彻底解决掉南联盟。

当时,俄罗斯依旧在前南地区拥有者深厚的影响力,而俄罗斯本身虽然被国内的动荡折腾得七荤八素,但终归还是握着上万枚核弹的大块头。

单凭西欧的武装力量,是无法对阵俄国人的,所以必须把美国也拉进来。

科索沃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科索沃战争简介

科索沃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科索沃战争简介

科索沃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科索沃战争简介本文导读: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东欧原有势力圈。

战争背景1980年,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981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许多塞族人和黑山族人被迫撤离科索沃。

1989年,科索沃塞阿两族紧张关系升级。

米洛舍维奇命令部队和警察进入科索沃恢复社会秩序。

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尔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迅速解体。

阿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联邦独立;10月15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

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易卜拉欣·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北约对南联盟实施79天的“联盟力量”行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媒体的炒作、国人的关注,似乎远没有结束。

特别是“5、8”事件中国使馆被炸和近期台海对侍的紧张局势,一下子拉近了中国人与战争的距离。

人们在思索:世纪之交,经历了太多战争的本世纪本该以和平拥抱下个世纪,然尔战事却不期而遇。

据记载,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1964年的4264年间,地球上共发生大大小小战争和军事冲突14513次,和平期只有329年。

如果我们把四千多年当作24个小时来计,则一天23个小时都在打仗。

二战以来共引发了近180场局部战争,1000万人死于战火,把近百个国家卷进了战争的旋涡。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就发生9场局部战争和冲突,遗憾的是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无法阻止战争疯子们一次又一次刮起的战争风暴。

科索沃战争被称为世纪末之战,其牵动面之广、世人之关注、战事发展之难测,都超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历次军事冲突。

战事的进程和结局,更让人留下诸多的遐想和思索,剖析这场战争也许会对我们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加强人防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一、“五维”战争,“五线”攻击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尔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

这样,分布在广阔空间的多种类型的武器装备,可在特定空间内,形成瞬时巨大毁灭性的打击力。

同时,全新空间又引入了高科技对抗,例如:计算机对抗在“网络空间”中展开、电子战在“电磁空间”里角逐、新概念武器(隐形、生物兵器,集束、贫铀、石墨炸弹)在无形空间中逞威等等。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科索沃战争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科索沃战争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科索沃战争
1、背景:
(1)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美国为了独霸世界,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别国内政。

如利用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2、原因(分析):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的干涉。

3、简单经过: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介入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冲突,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战,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

4、影响:⑴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
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5、启示:⑴科索沃战争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⑵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⑶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长宁区民防办公室姚志民北约对南联盟实施79天的“联盟力量”行动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媒体的炒作、国人的关注,似乎远没有结束。

特别是“5.8”事件中国使馆被炸和近期台海对峙的紧张局势,一下子拉近了中国人与战争的距离。

人们在思索:新世纪之初,经历了太多战争的上个世纪本该以和平拥抱新世纪,然而战事却不期而遇。

据记载,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1964年的4264年间,地球上共发生大大小小战争和军事冲突14513次,和平期只有329年。

如果我们把四千多年当作24个小时来计,则一天23个小时都在打仗。

二战以来共引发了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近180场,1000万人死于战火,把近百个国家卷进了战争的漩涡。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就发生9场局部战争和冲突,遗憾的是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无法阻止战争疯子们一次又一次刮起的战争风暴。

科索沃战争被称为世纪末之战,其牵动面之广、世人之关注、战事发展之难测,都超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历次军事冲突。

战事的进程和结局,更让人留下诸多的遐想和思索,剖析这场战争也许会对我们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加强人防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一、“五维”战争,“五线”攻击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而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

同时,全新空间又引入了高科技对抗,计算机、电子战、新概念武器等新装备和新战法在这次战争中被广泛运用。

纵观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全维战贯穿始终,其基本程式是:空中侦察开场,50颗卫星为其服务;电子干扰介入,使南联盟信息遮蔽,无法有效组织指挥;接着巡航制导、远程打击、战机凌空、轮番轰炸。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四、战争影响
1.科索沃: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 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 达2000亿美元。 2.战略格局: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 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 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 安全机制组织;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 “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 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3.军事理论:科索沃战争作战行动呈现战场空间扩大、持续时间压缩、人力 密度减小、战略指导直接等新特点;以及突然性、集中火力、精确行动、 联合作战等作战原则;要求军队战斗力战场感知力要强、作战指挥效率要 高、战场生存力要强、后勤保障能力要强,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发展。
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 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 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三、战争过程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 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最后外 交努力”失败,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 空袭行动。 1999年3月28日,北约开始了第二阶段空袭,目标转为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 斯拉夫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南的战争机器,迫 使南屈服。 1999年4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扩大 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 1999年6月,北约组织授权北约秘书长哈维尔· 索拉纳批准对南斯拉夫实施空 袭以迫使南总统米洛舍维奇就范。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 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 此作了具体规定。 1999年6月3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接受上述协议的决议。 1999年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 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

你所不知的科索沃战争

你所不知的科索沃战争

你所不知的科索沃战争事实上早在1996年,导致后来科索沃战争的导火索就已经点燃—“科索沃解放军“成立,而科索沃独立的幌子也堂而皇之的打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所谓”科索沃解放军“是在美元、法郎、英镑和马克的支持下迅速壮大—否则,这群乌合之众早就在南斯拉夫军队的打击下烟消云散。

以英法德为核心的欧盟,更准确的说是以法德为核心的未来欧元区支持科索沃独立,旨在肢解南斯拉夫,将俄罗斯的势力彻底驱逐出巴尔干半岛。

因此,欧盟屡次恳求美军领导北约,打垮南斯拉夫,拔掉这个巴尔干最后的钉子,从而为欧洲政治、经济、军事全面整合打下基础。

(巴尔干半岛之于欧洲,犹如中原之于华夏;得中原者得华夏,得巴尔干者得欧洲。

)然而,美国人深知其中奥妙。

故而,无论欧洲人如何低声下气地恳求,美国就是不打科索沃战争这张牌。

这张王牌,留着重用—美国人要在欧元诞生之日的打出来的。

1999年1月1日,欧元区成立,欧元—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诞生了,欧洲的经济整合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美国人则看到了欧洲摆脱美国经济控制的步伐,越走越快。

时机成熟,美国人毫不犹豫的打出王牌:3月24日,欧洲腹地的巴尔干半岛上,科索沃战争打响。

正如美国人所料:当美国主导的战争在欧洲心脏打响,欧洲动荡不已。

没有人会对动荡时局中的生意充满信心,于是大量资金流出欧洲,径直流入美国。

为什么资金流出欧洲,不去别的地方,却流入美国呢?因为美国人洞悉资本流动的奥秘,资本有两大喜好:1、低风险;2、高收益。

反过来说资本厌恶两种情况:1、高风险;2、低收益。

这一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回到1999年,我们会发现,但是全球经济,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日本正在“失去的十年”中苦苦煎熬;东南亚经济危机余波未平;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先后陷入金融动荡;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中。

而美国正处于“知识经济”的神圣光环下,大力的推进“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就是现在的IT经济。

投资者犹如看到到黑暗中的明灯,争相抛出欧元,买入美元。

科索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那么你知道科索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科索沃战争的起因,希望能帮到你。

科索沃战争的起因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

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

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

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

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科索沃战争的过程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但双方对这个方案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

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

美国人打科索沃战争实际上是打击欧元的货币战争

美国人打科索沃战争实际上是打击欧元的货币战争
美国要开发研发全球快速打击系统,这个系统要求三天打遍全球到24小时打遍全球,到6小时打遍全球,到3小时,最后到1小时,现在美国人自称他们可以28分钟打遍全球,这个速度是干什么的呢?这个速度足以跟上资本流动的速度,这个导弹落下去,就改变了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就迫使投资者们迅速的把这个资金撤离这个地区,那么撤离这个地区能够去什么地方,一定是去最安全的地方,哪个地方最安全,谁的拳头大就最安全,所以说美国今天的军事力量是完全为它的金融体系服务。
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欧元,一个庞大的欧盟经济体从此以后不再让美国人用美元去征税,这对美国来讲这种打击怎么能够容忍呢?这个时候的欧盟经济体达到了26万亿美元的一个庞大经济体,比北美经济体24万多亿美元的经济体还要庞大,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从此不再用美元结算,这对于美元霸权两讲毫无疑问是一个打击,是一个挑战。所以说美国人即使不是意欲除之而后快,也一定要打击,所以科索沃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该妥协的焙蛲仔 糜驳氖焙虮匦胗玻 蝗荒愕睦 嬉 艿骄薮笏鹗АH绻 颐堑氖侄蔚玫保 颐堑淖酱氲玫保 颐堑牟呗缘玫保 绕涫俏颐堑恼铰缘玫保 颐怯Ω媚芄欢裙 蠢凑舛渭枘训恼舛嗡暝拢 褪俏蠢吹?到10年,甚至15年,能够度过这一段。我相信中国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战胜,今天我先讲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提问,谢谢大家。
有人说美国的航母到中国的近海会怎么样,中国首先不会去侵略美国,如果中国去侵略美国,到美国的沿海去打仗,有可能我们会输,但是如果美国的航母到中国的近海不会占到便宜,12个航母就是12个机场,中国沿海有10多个机场,我的空中优势并不弱于你,而且我还有其它的设施,所以航母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而且过去美国总统世界上一发生事情的时候第一反映是我的航母在哪里,现在已经不是这种反映了,因为美国总统这个时候对它的军队的要求是快速、迅速的研发全球快速打击系统。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5
战术
6
第二阶段------北约的疯狂
打击基础设施,妇产医院,医疗中心,德国的力量 德国空军的旋风式战机参与了北约对南联的空袭,并在执行任务 中使用武器。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空军首次开火。 贝尔格莱德大轰炸,人道主义大灾难 第三阶段:24小时不间断打击 贫铀弹,集束炸弹,石墨炸弹
7
俄罗斯制约------旁观者
中国?
俄罗斯表明立场,游行,象征性的核导弹 瞄准 • 1999年5月8日,北约战机使用导弹,从不 同方向悍然袭击了协议 • 在北约空袭的巨大压力下,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 奇接受了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 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 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 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 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 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 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 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 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 至此落下帷幕。 •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 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东欧原有势 力圈
10
谢谢
11
9
战后反思
• 如果说海湾战争是最后一次工业化时代的战争,这次是可 称得上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时代的战争。其对世 界各国未来军事战略、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都将产 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未来战争中,空袭不仅是战争初期的首要作战样式,而且 还将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甚至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战争 模式。 • 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巨大作用昭示着,它将成为21世纪各国 军队竞相争夺的制高点。 • 巴尔干的战火虽然现在已硝烟散去,但它留给人们的是更 多地思考。世界要和平,人类要生存,但仅靠外交谈判是 挡不住侵略者的坚船利炮的,还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 后盾。我们既要会文攻,更要有武攻。

科索沃战争——精选推荐

科索沃战争——精选推荐

信息化条件下的空军作战——科索沃战争感受科索沃战争,爆发于世纪之交,一场经典的非对称战争,为这个充满战争的20世纪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美军先进的战争理念配合着他们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他们强大的国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下,对南联盟进行了残酷的打击。

空袭78天的高密度空中打击,向我们展示了信息化条件下的空军作战方式,上演了“空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进行了43天,其中多国部队38天高强度的空袭不仅彻底摧毁了伊军的防空体系,而且瘫痪了伊军的作战能力,为最后100个小时的地面进攻全歼伊军精锐创造了良好条件。

1995年,北约对波黑塞族武装10天的空中打击,迫使塞族被迫按照北约的要求撤出了瓦尔特曾经拼死保卫过的萨拉热窝。

1998年,4天的“沙漠之狐”行动使伊拉克仅存的一点战略基础设施遭到了进一步的毁灭性打击。

两个多月来,南斯拉夫在北约不间断的空袭下,大量战略和基础设施被摧毁。

外电甚至形容凶残的北约要把这个本来就不太富有的巴尔干国家“炸回到石器时代”。

这些战争和军事行动表明,未来战争中,空袭不仅是战争初期的首要作战样式,而且还将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甚至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战争模式。

从此次北约军事行动可以看出,较之工业时代的战争,空袭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精确打击武器为核心的现代高新空中兵器具备了精确点杀伤能力,可对目标实施命中精度达10米级甚至米级的精确打击,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地面近距炮火的作用。

二是打击范围广,不受传统意义上的前沿和后方限制,直接对敌各种战略重心发动致命性的攻击,瘫痪其发动战争的能力。

三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快节奏、机动灵活的优势,作战速度之快,远程攻击与近程打击手段运用之灵活,是地面部队难以比拟的。

四是具有多维作战能力,可充分利用空、地、海、天四维空间优势,对敌发动多维同时攻击。

这些特点,势必会成为未来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力争获取的优势,也必将成为其军队未来优先发展的重点。

复燃的巴尔干火药桶——科索沃战争

复燃的巴尔干火药桶——科索沃战争

● 科索沃地形图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的一个自治省,南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简称阿族),其余为塞尔维亚族人(简称塞族)等。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利用科索沃的民族问题对南联盟发动了一场历时78天的空中战争。

一、科索沃战争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动因科索沃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

14世纪之前,塞阿两族和平地共同居住在科索沃。

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科索沃后,采取民族分化政策,致使塞阿两族之间出现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实行大塞尔维亚主义,对阿族采取了歧视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族迎合德国和意大利、迫害和驱赶塞族的行径使塞阿两族之间旧恨未消而又添新仇。

二战后期,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反对科索沃进行民族自决和与阿尔巴尼亚合并,并镇压了科索沃爆发的叛乱。

1945年7月,科索沃的地位问题尘埃落定,科索沃—梅托希亚地区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

1974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修改宪法,将自治区复燃的巴尔干火药桶 ——科索沃战争■ 吴 鑫升格为自治省,赋予它自治权。

这导致科索沃迅速阿尔巴尼亚化。

1980年在各民族中享有崇高声望的铁托去世后,科索沃的民族对立愈发严重,塞族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日益增长。

1987年4月24日,塞尔维亚共盟(1952年11月,南斯拉夫共产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联盟”,简称“共盟”)中央主席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发表公开讲话斥责阿族分裂主义,这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导人在科索沃问题上趋于强硬的转折点。

1990年后,南联邦走向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于1992年4月27日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在此期间,科索沃的民族独立愈演愈烈。

1990年7月,科索沃阿族成立了“科索沃民主联盟”,易卜拉欣·鲁戈瓦当选为主席;1991年9月,科索沃举行全民公决,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选举鲁戈瓦为“总统”,致使塞尔维亚委派的权力机构在科索沃无法行使职权;1994年阿族组建了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简称“科解”),坚持以武装斗争方式解决科索沃问题。

重大事件背后的美国秘密

重大事件背后的美国秘密

重大事件背后的美国秘密冷战期间和冷战以后,世界放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直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重要变化。

日本经济崩溃、苏联大厦垮塌以及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战争和叙利亚问题,无一不是美国黑手操纵。

美国是世界霸主,而美元是美国霸主地位的唯一支撑。

因此,美国不惜为美元而战,以确保美元的霸权来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回溯历史时不难透视,这就是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

一、催生泡沫,击溃了后发至上的日本经济二战后日本在美国政策的绥靖下,以模仿西方产品设计起家,开发自己的实用技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以廉价的、适合大众消费的、性能卓越产品优势击败欧美产品,最后反过来占领欧美市场。

上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美国的8缸耗油轿车在与日本物美价廉的省油车竞争中劣势明显,而丧失大部分市场。

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电子工业突飞猛进,索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三下五除二就掌握了除中央处理器之外的几乎所有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芯片的制造技术,一度美国几乎人人相信,东芝,日立收购IBM和英特尔只是时间问题。

随后几年,日本购买了美国10%的不动产。

在洛杉矶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落到日本人手里,最著名的是三菱地产公司1989年斥巨资13.73亿美元收购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拥有洛克菲勒中心约80%股份。

正当日本举国沉浸在一片“日本可以说不”的欢欣之时,美国阴谋策划了对盟国日本的一场金融绞杀战。

1985年9月,美国拉拢英、德、法三国逼迫日本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让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在美欧帝国的高压下,几个月之内日元对美元汇率就由250:1上升到149:1。

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货币兑换发生的这种激烈变化,把日本出口生产商打得元气大伤。

为了弥补由于日元升值所导致得出口下降得亏空,企业纷纷从银行低息借贷炒股票,日本银行隔夜拆借市场迅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得中心,到1988年,日本得金融系统已经到了岌岌可危得地步。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据中国国防报报道,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参战国之多、战况之激烈、作战进程之迅猛以及双方损失之悬殊为世人所瞩目,更因其大量使用了当代尖端武器装备,使战场条件、作战手段以及对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揭开了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对南联盟发动的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远程和高空精确打击为主的“非接触性战争”。这场战争自始至终表现为一场大规模空袭与反空袭战役,以完全独立的空中战役达成了战略目的,标志着空中作战的地位空前上升。
第二,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
背景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三十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美国战争

美国战争

美国战争的深层理解“绿纸”掠夺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完成了历史上最强势的帝国崛起,但与史上所有帝国不同的是这个新兴帝国没有走其他帝国通过侵占别国领土、掠夺别国资源以及奴役别国人民的方式来积累财富的老路,而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更具体来说——就是向世界输出美元,让财富流向美国。

这种新型金融殖民方式,远比老牌殖民帝国那种赤裸裸的掠夺来得更为隐蔽,也更符合美国向全世界标榜的自由、民主形象。

而要想使这一体系良好运转,只需要一个必要条件——美元霸权地位的稳固。

美元霸权的确立,始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达成。

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以黄金为锚,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同时,也就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清算支付手段。

这一体系赋予了美元基准货币和主权货币的双重身份,作为世界的基准货币,美国有义务控制美元的发行,保持美元汇率稳定;而作为主权货币,当美国的经济遭遇困难时,会很自然的超发货币,使美元贬值,将风险转嫁给世界。

这一“一主二仆”的悖论式货币特性,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被富有远见的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所发现,并因此被称作“特里芬难题”,这一难题日后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同时又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麻烦。

此时还没有被世人充分认知,因为此时,黄金还可以对美元这艘大船发挥锚定作用,美国人还没有获得随意印刷美元的权利,黄金还在制约美元:每印刷35美元,必须有一盎司的黄金储备。

情况在1971年8月15日这一天发生了变化,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实际上宣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然后,美元的印刷如脱缰野马,开始了其疯狂奔跑的历程。

美国政府无节制地开动印刷机,用没有黄金背书的纸币占尽了全世界的便宜。

美国政府当然明白,超量印钞就是自掘坟墓。

当美元一文不值时,整个美国将陷入崩溃。

但美国政府同样认定,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和军事实力,仍然可以保证美元的信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索沃:一场典型的商业化战争
科索沃战争的大背景是欧洲一体化,前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之间的咽喉要道,所以无论是谁,无论以何种形式,但凡打算统一欧洲,巴尔干半岛都必须拿下,所以这里就有了欧洲火药桶的称呼,谁都惦记这里。

战后的欧洲一体化,本质上是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德成了欧洲硕果仅存的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国,于是乎这两个国家试图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通过让度经济利益换取部分主权的方式,相对和缓地逐步实现欧洲的统一。

从煤铁协定到欧共体,再到后来的欧盟,如此一路走了下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大大加速了这
一进程,一方面苏联解体使得大量东欧国家脱离了华约组织被收入西方阵营另一方面本土军事压力的骤减也使得西欧
各国无需再过多地去看美国的脸色。

到1993年,欧洲一体化进入了关键阶段,即统一货币。

在法德两国的主导下欧元最终在1999年1月1日正式
发行了。

就当是而言这等于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市场内部不再需要美元了,。

一直到现在为止,美元依旧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交易货币,这意味着发行它的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其实起了前面所说的银行的作用,通过美元美国事实上可以掌握他国的部分主权,所以欧元的诞生肯定不符合美元的利益。

再往远看一点,欧元进一步做大做强,甚至有取代美元世界
货币地位的潜在可能,事实上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当时的萨达姆政权企图在石油贸易中,将支付货币由美元改成欧元。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欧洲国家(准确地说,当时主要的推手是德国)就开始了对前南地区的分化瓦解。

1996年起,科索沃独立势力就开始成了气候,在西方国家的资助下迅速壮大。

从这里开始,西欧国家就几次三番要求美国出兵,以北约的名义动武,彻底解决掉南联盟。

当时,俄罗斯依旧在前南地区拥有者深厚的影响力,而俄罗斯本身虽然被国内的动荡折腾得七荤八素,但终归还是握着上万枚核弹的大块头。

单凭西欧的武装力量,是无法对阵俄国人的,所以必须把美国也拉进来。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为了收购一大块超过自身实力的优质资产,拉了一个原本和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大公司来一起玩,这其中的潜在危险是不言而喻的。

而更要命的是,这个联合收购的主导权还不在自己手里。

美国当时显得非常沉得住气,整整等了两年多,直到欧元诞生。

从钱的问题上说,1998年下半年开始科索沃的局势开始迅速恶化,此时欧元正呼之欲出。

1999年1月1日起欧元开始正式发行,同年3月27日科索沃战争爆发。

随着巴尔干战火的燃起,西欧在太平了七八年后再次被推倒了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当时人们对冷战的恐怖记忆还没有忘却。

一旦战争打响,投资环境便会迅速恶化,人们的投资就可能面临颗粒无收血本无归。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所有投资者的信条,但同时既要获利,还要安全的获利,如果不安全,宁可不投资,这也是投资者的信条。

于是潜在的风险造成了大量资本外逃,欧元与美元汇率从最初的1.1:1一直跌到0.9:1,截止2000年3月份,共计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逃离欧洲进入美国资本市场。

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在那时纳斯达克的信息产业泡沫中被蒸发掉了,剩下的则最终成就了微软\IBM等一批美国高科技企业。

可以说战争的结果直接支持了美国已经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

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漫长的经济增长期。

战争期间美方几次拒绝法德提出的投入地面进攻的建议,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因此不紧不慢地持续了长达78天,而从后来的统计数字看,轰炸的效果其实并不怎么好,南军的主力在战争结束后依然基本完整。

从军事逻辑上这显然是说不通的,但是从商业逻辑上这就说得通——你必须让恐慌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好让尽可能多的资本流入纽约。

最终在1999年6月2日,时任南总统的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美
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定,这意味着南斯拉夫屈服了,而事情到此却没完。

6月12日凌晨,事情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转:俄空降兵近卫76师的260名士
兵乘着夜色,赶在北约部队之前抢占了普里什蒂纳机场。

这等于欧盟国家以1万亿美元为代价拔出来的钉子,最后又被钉回去了截。

在当时,原本计划要进驻普里什蒂纳机场的英军行动异常迟缓,而在波黑边境地区的美军在撞见俄军之后也没有任何反应,当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一定是英美在故意放水。

但在事后,美国对俄罗斯的这一行动确实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相反在7月11日美军还主动把科索沃东部的部分防区移交给了俄军。

继续以企业收购的例子来打比方,这等于欧盟这家企业在付给自己的合作伙伴一大笔佣金之后,最终自己日思夜想的收购案还被这个伙伴给搅黄了。

美国看似打了一场自己拿不到好处的战争,但是最后得到实惠最多的恰恰就是美国,只不过这笔钱不是来自挨打的南联盟,而是来自欧元区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