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ERP等数据库系统常见的几种设计概要

合集下载

系统erp架构设计方案

系统erp架构设计方案

ERP系统架构设计方案2009 年5月版本控制一、前言二、架构设计架构分析架构定义架构说明软件逻辑结构三、具体功能简述自定义工作流解决方案多语言解决方案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报表&打印方案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五、系统网络结构六、开发管理层面一、前言一个企业级(de)商业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正常运行、易于维护、易于扩展,必须拥有一个良好(de)软件架构支撑.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构建一个企业级商业软件架构.二、架构设计架构分析企业级(de)商业软件架构在技术层面(de)要求主要体系在高性能、健壮性和低成本.高性能对于企业级商业软件来说,软件架构需要尽可能地使软件具有最高(de)性能,支持最大(de)并发性.健壮性企业级(de)商业软件要求软件是可靠(de)和无缺陷(de).现在(de)架构一般是,服务器模式(de).软件(de)可靠和健壮主要依赖与服务器.服务器(de)稳定通过良好(de)代码和完备(de)测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低成本企业级商业软件还有一个很重要(de)要求:低成本.软件架构要求简单、易掌握,复杂度低,易于维护和扩展,易于测试.架构定义本架构以XML 为整个系统(de)交互接口,包括系统架构内部和外部.整个系统分为界面展示层,流程控制层和数据存储层.架构说明 系统架构 图企业控制系统资源仓库安全服务适配器连通服务流程服务协作服务交互服务信息服务辅助工具运行管理工具报表配置&规则Web 客户端(b/s)智能客户端(c/s)Mobile功能服务Erp 架构中各核心服务之间满足松散耦合特性,具有定义良好(de)接口,可通过拆分与组合,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de)Erp 应用系统.2.3.1 适配器在集成环境中需要复用已有(de)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适配器可以将已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接入到ERP应用系统中.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已有资源与ERP系统中其它服务实现双向通讯和互相调用.首先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对已有资源(de)服务化封装,将已有资源封装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可以为ERP应用系统中(de)服务消费者提供业务和数据服务,其次通过适配器,也可以使已有资源可以消费ERP应用系统中(de)其它服务.2.3.2 资源仓库资源仓库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描述信息(de)存储、分类和查询功能.对于广义(de)资源仓库而言,除了提供服务类型(de)资源管理外,还需要提供对其它各种资源(de)管理能力,可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和权限信息、流程定义和描述、资源封装服务、服务实现代码、服务部署和打包内容、以及环境定义和描述信息.资源仓库首先需要提供服务描述能力,需要能够描述服务(de)各种属性特征,包括:服务(de)接口描述、服务(de)业务特性、服务(de)质量特征(如:安全、可靠和事务等)以及服务运行(de)QoS属性.2.3.3 连通服务连通服务是ERP基础技术平台中(de)一个重要核心服务,典型(de)连通服务就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它是服务之间互相通信和交互(de)骨干.连通服务(de)主要功能是通信代理,如服务消费(de)双向交互、代理之间(de)通信、代理之间(de)通信质量保障以及服务运行管理功能等.连通服务还需要保证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连通服务一般应用于连接一个自治域内部(de)各个服务,在自治域内部服务都是相对可控(de),所以连通服务更多应该考虑效率问题.2.3.4 流程服务流程服务是为业务流程(de)运行提供支撑(de)一组标准服务.业务流程是一组服务(de)集合,可以按照特定(de)顺序并使用一组特定(de)规则进行调用.业务流程可以由不同粒度(de)服务组成,其本身可视为服务.流程服务是业务流程(de)运行环境,提供流程驱动,服务调用,事务管理等功能.流程服务需要支持机器自动处理(de)流程,也需要支持人工干预(de)任务操作,它支持(de)业务流程主要适用于对运行处理时间要求不高(de),多方合作操作(de)业务过程.2.3.5 交互服务交互服务实现人与服务之间(de)交互功能.交互服务就是需要提供一组完整(de)功能,以实现人与服务(de)便捷交互,既能支持多种交互渠道(如浏览器方式,富客户端方式和移动接入方式等),也能支持多种交互能力(如单点登录、个性化、支持各种资源(de)统一内容管理等).2.3.6 协作服务协作服务用来解决自治域之间及自治域内部(de)交互通信.协作服务强调标准(de)采用,强调平等协作.具体实现技术时将更多(de)考虑采用WCF相关技术,以实现流程协同,服务交互,和各种质量属性管理(如事务管理、可靠传输和安全管理等).2.3.7 安全服务像ERP这样强调松散耦合(de)分布式集成系统,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有时被称为一种“事关全局(de)考虑”,是全方位(de)问题,它跨越ERP 参考架构模型(de)各个部分.安全服务向ERP参考架构模型中其他服务提供基本(de)安全服务功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和抗抵赖性,以及安全信任、身份联邦、安全会话、安全策略等.2.3.8 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特指为利用上述各种基本(de)核心服务提供信息管理和使用(de)服务.具体包括提供元数据管理功能,以一种统一(de)方式描述ERP 系统中所需要使用(de)各种信息数据.它也提供对各种类型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分布在不同地方(de)数据进行统一(de)访问管理.信息服务其目标是使应用系统能够统一、透明、高效地访问和操纵位于网络环境中(de)各种分布、异构(de)数据资源,为实现全局数据访问、加快应用开发、增强网络应用和方便系统管理提供支持.2.3.9 运行管理工具运行管理工具提供界面友好(de)图形化方式(de)监控和管理工具,提供对各种资源和服务对象(de)运行管理功能.监控管理工具需要管理核心服务,也需要管理应用服务.可以查看各个服务(de)运行状态和历史信息,也能对服务进行启动、停止、暂停、恢复、版本升级等管理控制操作,同时需要提供分析和统计功能,可以根据服务运行信息实现对系统(de)调整和优化操作.软件逻辑结构软件架构图框架从层次结构上分主要分为:表示层、服务层、业务层、数据层◆表示层表示层由UI(User Interface)和UI控制逻辑组成.c/s选用wpf+智能客户端,b/s选用 mvcWPF(de)出现解决了三个问题:(1)更快速(de)去开发更丰富(de)用户体验:使用WPF,可以在更加快速(de)时间内开发出来更加丰富(de)界面,满足用户(de)需求.WPF 借助 XAML 来利用标记而不是编程语言(如 C)来构造精美逼真(de)用户界面 (UI), 只要稍微具备一些HTML基础知识,就可以快速地掌握XAML中(de)大部分内容.(2)消除用户界面差异:wpf可以以IE为宿主(de).或Silverlight(3)软件开发团队(de)协作问题: 在软件团队中,我们比较熟悉Developer、DBA、Tester、IT Pro、Architect等.Designer可能往往被我们忽视,但实际上,Designer(de)工作成果才是与客户距离最近(de).而且Designer与Developer如何配合工作,是很多团队所头疼(de),而WPF正可以解决此问题.智能客户端(de)优势1)充分利用终端设备(de)优势2)能够调用wcf3)支持在线和离线两种状态4)能够如同Web应用程序一般简单方便(de)部署mvc内置AJAX支持.本身含(de)MVC(模型-视图-控制器)和本系统MVVM(Model-View-ViewModel)就是双胞胎,在demo里已经有很好(de)集成注:因xaml和html是标记语言,此层大部分可用代码生成器生成.◆服务层采用微软(de)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CF)是Microsoft为构建面向服务(de)应用提供(de)分布式通信编程框架平台,是 Framework (de)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该框架,开发人员可以构建跨平台、安全、可靠和支持事务处理(de)企业级互联应用解决方案.WCF从一开始就是工程化(de),能够简化应用程序(de)开发与部署,降低开发成本.用于构建面向服务(de)应用程序,不管这些程序是独立(de)桌面应用程序,还是Web应用程序和服务,还是高端(de)企业应用程序.◆逻辑、业务层业务层封装了实际业务逻辑,包含数据验证,事物处理,权限处理等业务相关操作,是整个应用系统(de)核心.因此设计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实际需要(de)业务层是非常必要(de),我们将实际业务具体分为业务数据与业务操作两部分.业务数据Domain Model则是根据实际业务按照现实方式用OO思想建模,这样很适合业务复杂(de)系统.通常采用自定义数据实体(Custom Data Entity)方式表达.自定义数据实体,有着良好(de)性能,编译时(de)类型检查,数据表现方式非常直观符合实际业务(de)操作方式等优点,但需要自己定义维护类,在分布式环境下需要自己编写序列化方法.此阶段负责数据交换(传输)(de)业务实体被称之为DTO(Data Transfer Object).DTO要能够支持:数据绑定、数据验证、历史记录、级联触发、合并集合、序列化与反序列化,要实现一个大(de)递归,从其中(de)任何一个对象开始,能够找出整个传递(de)所有数据.(1)、数据(de)绑定支持.要实现IEditableObject接口,对于状态(de)变化要实现INotifyPropertyChanged接口,这样才能够实现数据(de)触发,这样就要实现一个对象能够找到其所有(de)集合,一个集合要能够其所有(de)对象,这样一样,就必须实现从对象、集合、对象(de)递归,再深入一点,就实现了数据(de)级联触发,实现了双向数据触发、绑定.数据源(de)每个属性变更,要能够在界面上反映出来,绑定界面(de)改变,能够记录到后台(de)数据源,并且要能够支持回滚.对于容纳这些数据(de)ObservableCollection集合也支持绑定处理.(2)、数据验证.实现IDataErrorInfo接口(3) 对于历史记录.当实现IEditableObject这个接口,则必然实现了历史记录.能够找到集合(de)所有更改(de)记录,包括删除(de)记录.对于单个对象而言是能够得到历史记录和当前数据,对于集合而言,则能够找出差异集,同时,集合也要具备集合回滚(de)功能.(4) 级联触发,则是在实现数据绑定(de)基础上(de),对于常见(de)主从结构,当从对象(de)一个属性改变了,要能够自动通知其所在(de)集合、集合再通知所在(de)对象数据改变了,如果是多层结构,则能够自动(de)从最底层开始一路通知到顶层.(5)合并集合、集合(de)处理.集合(de)处理与数据绑定是直接相当(de).数据源找出差异集之后,要对差异集进行处理,处理完之后,要对原始集合进行更进一步(de)处理,要把两个集合进行合并处理,主要是为了同步引用.(6)同时,另外要实现(de)就是Data与SDO之间(de)转换以及其他格式(de)数据与SDO、Data数据之间(de)数据转换,比如Binary/Xml/Text/Key/文件/等,最基本(de)是SDO与Data之间(de)转换,这些转换根据需要,有时候是单向(de),有时候是双向(de),根据业务需求而定.(7)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主要是涉及到Binary和XML序列化.业务操作业务操作负责对业务数据进行各种业务相关(de)处理,例如验证,流向,整合,事物,权限等,但它不负责有关对数据源(de)操作.采用整合业务数据与业务方式来操作,将业务数据与相关(de)业务操作封装在一起称为业务实体,业务实体作为统一(de)业务层为表示层提供服务,同时也负责作为DTO在各个层次间传输,这样完整(de)Domain Model设计方式,每个业务实体都可以做为一个单独组件形式存在,对于组件化复用有着莫大(de)好处.◆数据层数据层(de)宗旨就是为数据源提供一个可供外界访问(de)接口,我们应该选用一种能够提供数据源无关(de)抽象数据访问接口并通过在其下挂接各种不同(de)DataProviador来访问数据源(de)数据层组件,这样做便于移植到不同(de)数据源上.从纷繁芜杂(de)关系数据模型中抽象出概念模型.这样开发人员可以只需着眼概念模型,而不必要去关心纷繁芜杂(de)关系数据模型,从而提高开发效率.那么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答案就是:Linq 和 Entity FrameworkLINQ几乎支持你所期望(de)所有数据源:数据对象、SQL Server数据库、XML和数据集,当然也支持 Entity(LINQ to Entities),LINQ有如下优势:1、无需复杂学习过程即可上手下面我给出一个简单(de)C示例.String[] QueryString ={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要想查找其中长度大于3(de)字符串,你可以使用以下查询语句:var ThisQuery =from StringValuein QueryStringwhere > 3select StringValue;2、编写更少代码即可创建完整应用.3、更快开发错误更少(de)应用程序.4、无需求助奇怪(de)编程技巧就可合并数据源.5、让新开发者开发效率更高.Entity Framework包括1. 实体数据模型(Entity Data Model),开发人员通过EDM抽象出非常合适(de)模型.2. 非常强大(de)client-view/mappping引擎,用于映射数据关系3. Entity SQL语言和LINQ查询对EDM schemas(de)全面支持4. ojbect services layer供您选择以何种方式去处理查询结果.比如(行,列或作为对象).5. 提供一个开放(de)模型使 Entity Framework可以处理其他(de)数据存储.6. Entity Framework 实现了乐观(de)并发模式(Optimistic Concurrency Model)7. 事务处理三、具体功能简述工作流解决方案工作流引擎:该部分为工作流模型(de)核心部分,用于生成、管理、角度和监控工作流(de)各个活动执行情况,并实现相应(de)人机交互.由于采用XPDL等语言定义(de)工作流文件记载了相应(de)业务逻辑,隐藏工作流引擎通过解析该文件来了解业务流转(de)逻辑.然后依据某种运行模式按照解析出来(de)业务逻辑进行驱动,最终实现业务流程(de)流转.工作流定义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进行工作流程(de)分析、建模、描述和归档等工作,并将设计完毕(de)业务流程生成工作流引擎能够识别(de)语言.工作流客户接口:处理工作流运行过程中需要人为参与(de)操作.工作流调用应用程序接口:工作流引擎调用外部应用程序(de)规范.工作流引擎协作接口:不同工作流引擎之间(de)协作.工作流管理监控接口:监控和管理工作流所有实例状态.多语言&用户自定义标签方案数据库结构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使用WCF创建发布/订阅系统有多种不同(de)方式,(1)使用回调契约(de)发布/订阅系统(2)使用MSMQ实际通用组播(de)发布/订阅系统(3)使用流(de)发布/订阅系统方法1,2适合通知数据量较大并且发布频率比较低(de)应用场景.当通知(de)数据量较小而且发布频率又较高时,应该使用方法3.报表&打印方案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Wpf (UI)mvc(UI)ClickOnce(智能客户端.可自动升级,离线操作)Linq(借助于LINQ技术,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类似SQL(de)语法来查询任何形式(de)数据,普通开发人员不必学习MsSql, mysql, orcale, access等数据库语法,节省开发时间)Entity(让应用程序可以用完全对象化(de)方法连接与访问数据库, 修改Provider就可迁移到不同(de)数据库)IIS6或以上Windows server 2003或以上WCF(服务层)Unity(是微软模式与实践团队开发(de)一个轻量级、可扩展(de)依赖注入&反转控制容器)SQL Server Compact Edition(用作智能客户端离线操作)WF(Microsoft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是一个可扩展框架,用于在 Windows 平台上开发工作流解决方案)五、系统网络结构C/S数据库六、开发管理层面。

ERP(SAP)的设计模型解析

ERP(SAP)的设计模型解析

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ERP的管理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RP是ERP的核心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RPⅡ是ERP的重要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二、业务流程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流程重组的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流程重组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面向企业流程--BPR的要点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面向顾客与信息技术--BPR的要点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BPR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BPR失败的原因和忠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BPR固有的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三、采购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MRPⅡ/ERP系统对降低采购成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重组同供货商的业务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MRPⅡ/ERP对采购管理职能带来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四、销售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销售订单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销售统计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销售管理与其它功能模块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五、生产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完整的应用组织构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综合性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跨公司业务流程的事务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六、人力资源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招聘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工资核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工时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差旅核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新技术与人力资源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七、财务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财务系统在ERP中的演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财务系统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财务系统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八、成本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成本管理涉及的主要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九、供应链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游戏规则的不断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十、客户关系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CRM方案的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共同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企业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CRM方案的渐进式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十一、知识链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什幺是知识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知识管理的内容及企业知识链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十二、风险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ERP项目的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风险管理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风险管理的基本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十三、实施ERP系统的风险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一、软件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二、实施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三、转变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十四、ERP系统的用户化和二次开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十五、ERP实施方法和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十六、ERP中的隐含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一、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二、集成和测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三、资料转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四、资料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五、谨慎聘用你的顾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十七、ERP项目的实施监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十八、ERP实施评价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巨大的风险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项目评价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项目评价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项目总评的指针体系及其量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一、ERP的管理思想MRP是ERP的核心功能只要是"制造业",就必然要从供应方买来原材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制造出产品,销售给需求方,这也是制造业区别于金融业、商业、采掘业(石油、矿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

经典ERP设计图表汇总

经典ERP设计图表汇总

经典ERP设计图表汇总1. 引言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是一种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它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实时的、准确的管理信息,帮助企业高效地运作。

在ERP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图表设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经典ERP系统中常见的设计图表进行汇总和介绍,以期为读者了解和应用ERP系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2. 汇总在经典ERP系统中,常见的设计图表主要包括下述几类:2.1 流程图流程图是用来展示某一企业流程的图表,通过简单直观的图示方式,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企业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之间的关系。

在ERP系统中,流程图被广泛应用于业务流程的呈现、分析与改进。

例如,销售流程图,采购流程图等。

示例流程图:销售流程图销售流程图2.2 时序图时序图用来展示事务在一定时间内的顺序发生,图表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事务,通过不同的符号和连接线清晰地展示事务之间的时间先后关系。

在ERP系统中,时序图常被用于展示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时序关系,并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和资源。

示例时序图:订单处理时序图订单处理时序图2.3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展示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过程的图表,它通过圆形、箭头和线段等符号来表示数据的来源、流向和处理,帮助用户了解数据在系统中的流转过程。

在ERP系统中,数据流图常用于展示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流动情况,并辅助设计和优化流程。

示例数据流图:采购流程数据流图采购流程数据流图2.4 关系图关系图是用来展示多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的图表,通过节点和连线表示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联或依赖关系。

在ERP系统中,关系图主要分为组织结构图和数据关系图两类。

组织结构图展示了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的隶属关系,数据关系图则展示了系统中数据表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示例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2.5 报表报表是用来展示系统中各种数据和信息的图表,通过表格、图形和文字等方式清晰地呈现数据和信息,帮助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数据库设计中使用的十个设计模式

数据库设计中使用的十个设计模式

数据库设计中使用的十个设计模式数据库是一个信息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直接负责着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运用数据库这个工具,设计模式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常用的十个数据库设计模式。

一、单例模式单例模式是指在整个程序中只有一个实例存在。

在数据库设计中,单例模式可以用于实现一个全局只有一个的数据管理类,可以避免多个实例之间的数据冲突,同时也可以节省内存空间。

二、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指通过一个工厂类创建出所需的对象。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将每个数据库表看作一个工厂类,然后根据数据需求创建出对应的对象,可以提高数据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三、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指通过定义一系列算法来解决问题,然后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算法进行处理。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数据冗余、数据更新等问题,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效率。

四、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指将一个对象的状态变化告诉其他对象,使得这些对象能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利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数据的联动更新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五、模板方法模式模板方法模式是指在一个抽象类中定义一个模板方法,然后提供一些抽象方法和钩子方法,在子类中具体实现这些方法。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利用模板方法模式来实现数据处理的流程规范化和优化。

六、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装饰器对象来实现功能的扩展。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利用装饰器模式来实现数据的加密、数据的缓存等额外功能。

七、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是指通过一个代理对象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可以实现对对象的保护和控制。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使用代理模式来实现数据的权限控制和数据的安全性保证。

八、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利用适配器模式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和数据共享。

九、命令模式命令模式是指将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使得可以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数据仓库概要设计

数据仓库概要设计

数据仓库概要设计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指把企业分散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统一整合到一个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和管理,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的一种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对内部外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和利用最有效的平台之一。

因此,进行数据仓库的概要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数据仓库概述数据仓库,是一个能够存储大量历史数据的集合体,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地进行数据分析、查询和决策。

数据仓库通常包括存储、管理和查询技术。

数据仓库的设计是基于自底向上的过程,通过收集各种应用中的数据来建立。

数据仓库的需求分析是设计的第一个步骤,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把握到数据的来源、数据的主要特征、数据的处理方法、数据的处理效果等。

2.数据仓库的工作过程a.数据的收集数据收集的目的是获取各个分散在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源,并把这些数据源整合成数据集。

数据收集包括了跟踪源数据、数据的标准化、数据的清洗、数据的转换等。

b.数据的整合数据整合意味着将不同的数据源集成到一起,通常是通过ETL工具来实现。

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工具的主要功能是提取、转换和加载。

c.数据的存储数据仓库的存储方式一般有两种: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d.数据的查询与分析数据仓库的用户可以通过BI工具(Business Intelligence)来进行数据的查询、分析和报表生成。

3.数据仓库的概要设计步骤a.数据仓库设计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数据仓库的目标、范围和需求。

需求分析应该包括数据仓库的使用者、数据仓库所需数据的类型、数据的来源、数据的质量要求等。

b.数据仓库的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数据仓库的抽象模型的设计。

概念设计包括了数据仓库的模型设计、元数据的设计等。

c.数据仓库的逻辑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数据仓库的逻辑结构的设计。

erp系统建设方案

erp系统建设方案

erp系统建设方案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一种集成应用软件,能够管理企业内所有部门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ERP系统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就ERP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一、需求分析ERP系统建设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来进行分析和设计,以满足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互相协作和信息共享的要求。

具体的需求如下:1.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原料采购、质检、生产过程跟踪和库存管理等全流程管理。

2.销售管理:实现客户管理、订单管理、发货管理和收款管理等全流程管理。

3.采购管理:实现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采购订单、收货管理和付款管理等全流程管理。

4.财务管理:实现财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统计报表等全流程管理。

5.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员工信息管理、薪酬管理、考勤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全流程管理。

二、系统设计ERP系统设计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并设计出完整的系统架构和实施方案。

1.软件选择:ERP系统软件应具备多种功能、易于操作、数据安全可靠、扩展性强和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高等特点。

可选择SAP、Oracle、Kingdee等市场上流行的软件。

2.硬件设备:要求服务器性能较高,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数据共享的需求,同时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系统的灵活性等。

3.系统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将系统分为数据存储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并确定各层之间的数据流向和交互方式。

4.实施方案:ERP系统的实施方案应该包括预备和实施两个阶段。

预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需求分析、软件选择、硬件设备的确定和系统架构的设计等。

实施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系统安装、设置和数据的迁移等。

三、系统实施ERP系统实施需要有严格的计划和安排,确保系统的顺利上线和稳定运行。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建立项目团队,并进行项目评估。

2.需求确认:与业务部门沟通,对需求进行确认和调整。

析解ERPSAP的设计模型

析解ERPSAP的设计模型

析解ERPSAP的设计模型ERPSA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for 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软件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设计模型。

下面将对ERPSAP的设计模型进行详细的分析解释。

ERPSAP的设计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组织模型。

数据模型是ERPSAP设计的基础,它定义了系统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对象、属性和关系。

数据模型通常采用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进行描述。

在ERPSAP中,数据模型涉及到的主要对象包括供应商、客户、产品、订单、库存等。

这些对象之间通过关系进行连接,例如供应商和产品之间存在供应关系,客户和订单之间存在购买关系,订单和库存之间存在库存关系等。

数据模型的设计要满足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要求,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功能模型是ERPSAP设计中的核心,它描述了系统的各项功能和业务流程。

ERPSAP的功能模型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模块。

每个功能模块都包含了一系列的业务流程,通过各种功能来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

例如,在采购管理模块中,可以实现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订单的生成和跟踪、供应链的管理等功能。

在销售管理模块中,可以实现客户的选择、销售订单的管理、发货和收款等功能。

功能模型的设计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满足业务流程的要求,并且保证功能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

组织模型是ERPSAP中的另一个重要设计模型,它定义了系统中的组织结构和用户角色。

在组织模型中,通常包括公司、部门、岗位和用户等级。

公司是最顶层的组织单位,可以包含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可以包含多个岗位,每个岗位可以有多个用户。

用户根据其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职责来使用ERPSAP系统。

erp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erp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erp数据库的设计方法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集成管理软件系统,旨在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而ERP数据库设计方法则是指在建立和使用ERP系统时,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和管理的方法。

ERP数据库设计方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库结构,以支持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ERP数据库设计方法。

第一,需求分析。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具体业务需求,包括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各个环节。

通过与部门经理和员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数据输入和输出的要求,以及对数据的查询和分析需求。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数据库的主要表和字段。

第二,实体关系图设计。

在ERP数据库设计中,实体关系图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通过实体关系图,可以清晰地描述各个实体(如客户、产品、订单)之间的关系。

在实体关系图中,每个实体对应一个表,实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来表示。

通过实体关系图的设计,可以确保数据库的结构合理、完整。

第三,表设计。

在进行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扩展性。

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是准确、完整和唯一的。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以使用约束(如主键、唯一键、外键)来限制数据的输入。

可扩展性是指数据库的结构应该能够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可以使用分表、分区等技术来减少数据库的负担。

第四,索引设计。

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索引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的查询需求,在查询频率较高的字段上创建索引。

同时,还需要考虑索引的选择性,选择性越高的字段越适合创建索引。

在创建索引时,还需要注意索引的大小和维护成本,以避免对数据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安全性设计。

在ERP数据库设计中,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数据库中的数据往往包含着企业的核心资产和商业机密,需要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erp高分详细方案

erp高分详细方案

erp高分详细方案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是一种通过整合各个部门的信息流,实现高效运营和管理的业务软件。

一套高分详细的ERP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并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高分的ERP方案。

整体架构一个高分的ERP方案应该具备清晰的整体架构,包含以下几个核心模块:1. 采购管理: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采购订单等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合理的采购安排和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成本。

2. 生产管理:涵盖生产计划、工单管理、物料需求等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库存管理:包括物料入库、出库、盘点等管理功能,通过准确统计库存情况,帮助企业实现库存控制和库存周转率的提升。

4. 销售管理:涵盖销售订单、客户管理、销售报价等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销售流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

5. 财务管理:包括应收应付、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等模块,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数据的准确记录和财务状况的实时监控。

6. 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员工档案、考勤管理、绩效评估等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系统实施步骤一个高分的ERP方案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调研:与企业的各个部门沟通,详细了解他们的业务流程和需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数据模型设计、工作流程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3. 开发与测试:根据系统设计的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和功能测试,并与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联调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培训与上线:在系统开发和测试完成后,进行培训,并逐步上线各个模块,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熟悉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5. 运维与优化:系统上线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日常运维和性能优化,及时修复系统bug,并根据企业的反馈进行功能的优化升级。

ERP系统中的主要计算机技术分析

ERP系统中的主要计算机技术分析

ERP系统中的主要计算机技术分析ERP系统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它主要由以下计算机技术支持实现:1. 数据库技术ERP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因此数据库技术是ERP系统的基础。

ERP系统需要应用数据库来存储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销售、采购、库存、生产、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MySQL等。

2. 分布式计算技术ERP系统通常是一个分布式应用程序,它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执行。

分布式技术具有高可用性和高响应性的优点,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3.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ERP系统实现分布式计算的关键。

ERP系统需要使用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数据交换和分布式计算,并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性。

常见的网络技术包括:局域网、广域网、VPN等。

4. 安全技术ERP系统包含企业的核心数据,数据的安全性是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

ERP系统需要使用各种安全技术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例如: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

5. 程序设计技术ERP系统的各个模块需要进行程序开发,而程序设计技术是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ERP系统的程序需要使用各种语言和开发工具来实现,如Java、C++、.NET等。

6. 网页设计技术ERP系统通常需要用户通过Web页面进行访问和操作,因此Web页面的设计和开发也是ERP系统的必要技术,主要涉及HTML、CSS和JavaScript等相关技术。

7. 云计算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云计算来部署ERP系统。

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ERP系统的快速部署、便捷升级和高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IT成本和管理难度。

综上所述,ERP系统的核心技术涉及数据库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程序设计技术、网页设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技术共同支持了ERP 系统的实现和运行,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仓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企业仓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企业仓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企业仓库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管理、优化流程和提高运作效率的在线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一般用于大型仓库、生产线或制造中心的管理,它可以通过整合人员、资产、设备或其他运输工具来确保所有物品的安全存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有许多针对企业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涌现出来。

1. 系统概述本文中的企业仓库管理系统是一款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由用户在基于浏览器的设备上使用,包括PC、手机和平板电脑等。

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仓库管理人员、物流操作者和企业管理部门打造的,旨在优化提供物流和库存管理策略的整体流程。

本系统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在开发时,遵循了VUE.js(视图层)和Express.js(服务器层)框架,MySQL实现数据存储。

2.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企业仓库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管理仓库中的所有存货,包括基本信息、数量、价格和存储位置等。

生产厂商、经销商和仓库管理员等用户可以方便地查询和更新货物的相关信息,以达到高效管理库存的目的。

库存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1)创建库存目录:管理和保存库存货物的关键信息,包括存货名称、SKU代码、数量、货物重量、净重、货物位置等。

(2)批量上传、编辑和删除库存记录: 为快速添加和更新许多库存记录提供了方便。

(3)货位管理:提供对货物位置进行管理的功能,如查询货物所处的货架、行和列。

(4)库存报告:可生成以不同方式分组和排序的库存报告,并支持将报告导出为PDF或Excel。

3.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为了解决仓库中物资进出、转储和仓库物品分发等工作的,其主要任务是提供物流管理的完整平台功能,关注物流信息的流程,为企业的仓库物流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保障。

物流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1)物流分配: 为用户提供多种物流分配模式,包括直接分配、最优化分配等,以确保物资的正常流动。

(2)物流操作:可以对物资进行入库、出库、转储等操作,并且操作步骤自动更新成最新状态。

ERP系统的架构和实现方法

ERP系统的架构和实现方法

ERP系统的架构和实现方法一、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于管理和控制流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ERP系统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阐述ERP系统的架构和实现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ERP系统。

二、ERP系统的架构ERP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应用系统、数据中心和应用集成层。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三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都可以独立运行,同时又可以与其他子系统实现数据的交互。

应用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业务流程,需要在系统设计的初期就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进行系统的测试和验收。

2.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ERP系统的数据管理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数据中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数据的准确性:采集的数据应该准确无误。

(2)数据的完整性:采集的数据应该完整,不能有遗漏。

(3)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存储应该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3.应用集成层应用集成层是ERP系统的应用集成部分,主要负责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通过应用集成层,可以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提高企业的信息共享效率。

三、ERP系统的实现方法1.ERP系统的引进和定制化ERP系统的引进方式有两种:自主开发和第三方引进。

自主开发的方式适合具备自主技术能力和大量IT经验的企业,可以针对企业的特点进行定制化开发;第三方引进的方式则适合普通企业,可以通过与IT服务提供商合作,引进成熟的ERP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进ERP系统的同时,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定制化工作,以满足企业的具体需求。

2.ERP系统的运维和升级在ERP系统投入使用后,需要对系统进行运维和升级。

运维主要包括系统的监控、故障排查、性能优化、数据备份等工作。

升级主要是针对现有问题的修复和新功能的添加,确保ERP系统始终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和目标来构建数据库系统的过程,包括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以及数据模型的选择等。

一个好的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支持数据管理和检索,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步骤,并探讨一些常见的数据库系统设计技术。

一、数据库系统设计概述数据库系统设计是指根据某个应用系统的需求设计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方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通常采用数据模型来描述;物理结构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包括磁盘布局、索引结构等。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数据的可管理性。

它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恢复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需兼顾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二、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1.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目标,明确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数据的来源和去向。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概念设计,即确定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3. 逻辑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对数据库模式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实体-关系图的设计、关系模式的设计和数据的规范化等。

4. 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括数据的存储布局、索引的选择和存取方法的设计等。

5. 数据库实施与测试:根据物理设计的结果,实施数据库系统,并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6. 数据库运维与维护:数据库系统设计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它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性能监控和优化等。

三、常见的数据库系统设计技术1. 数据库规范化:数据库规范化是一种将数据库设计转化为满足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数据库模式的技术。

它通过分解关系模式和消除冗余数据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ERP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技巧

ERP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技巧

ERP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技巧一、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中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 图来描述。

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

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是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

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

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

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至少应该包含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在每个表内的主外键)。

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取值含义,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数据结构描述={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或数据结构}}数据流描述={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组成:{数据结构},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数据存储描述={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流入的数据流,流出的数据流,组成:{数据结构},数据量,存取方式}处理过程描述={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处理:{简要说明}}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大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优化

大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优化

大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优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资源。

大量数据需要存储、管理和分析,其中,数据库系统是最重要的一环。

设计和优化一个高效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需要开发人员不断地追求和创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大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优化的相关问题。

1. 数据库系统基础架构数据库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MS)、操作系统以及物理存储设备。

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DMS负责处理数据库的各种请求,包括读写请求,安全性请求等等。

因此,在设计一个大型数据库系统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款高性能且稳定的DMS。

例如,Oracle、MySQL、PostgreSQL等都是市面上常用的高性能DMS。

此外,运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成为一个趋势,这样可以满足数据安全性和高可用性的需求。

2. 数据建模数据建模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建立稳定的基础。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数据进行梳理和组织。

这就要求开发人员在设计数据库时,要对业务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基于业务需求开展数据建模和逻辑建模的工作。

数据建模能够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建模语言有ER图、UML等。

3. 数据存储优化数据存储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重要手段,常用的优化手段有以下几种:(1)数据分区数据分区是将数据库划分为若干个子集,以提高查询速度和数据管理效率。

根据业务特点,可以将数据分区划分到不同的硬件设备上,从而加速数据读取和写入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数据分区会根据日期、区域、关键字等进行划分。

(2)索引优化索引是加速查询的最常用的方式。

对于大型数据库而言,索引是非常重要的。

索引的设计不但要满足查询速度的要求,而且还需要考虑维护成本。

常见的索引方式有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

(3)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提高数据库存储效率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减少存储空间占用,降低读写成本。

在数据库运行时间越长,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压缩技术是非常有用的。

数据库四种设计模式

数据库四种设计模式

数据库四种设计模式数据库设计模式是一种在数据库设计和应用中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

它们以一种可重用的方式解决了常见的数据库设计问题,并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

在本文中,将讨论四种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模式,包括实体-属性-值(EAV)模式、事务模式、层次模式和数据仓库模式。

实体-属性-值(EAV)模式是用于模拟具有不确定数量属性的实体的一种灵活的设计模式。

在EAV模式中,数据被存储为实体-属性-值的三元组,其中实体表示具有相同属性的一组对象,而属性-值对表示对象的具体属性和属性值。

这种模式适用于具有可变数量属性的实体,如产品属性、用户配置和元数据存储。

然而,EAV模式的一个缺点是查询和分析数据变得困难,因为数据被存储为扁平的结构。

事务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确保数据库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它使用事务来将一组操作分组为一个原子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在事务模式中,数据库事务具有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确保数据在并发操作和系统故障下的一致性。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应用,如银行交易和订单处理。

层次模式是一种用于建模具有层级关系的数据的设计模式。

在层次模式中,数据被组织成树形结构,其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父节点和零个或多个子节点。

这种模式适用于表示具有层级结构的数据,如组织结构、分类系统和文件系统。

然而,层次模式的一个缺点是查询和更新数据变得复杂,因为需要使用递归算法来处理树形结构。

数据仓库模式是一种用于支持决策支持系统(DSS)的设计模式。

数据仓库模式使用事实表和维度表来存储和分析大量历史数据。

在数据仓库模式中,事实表包含用于分析的事实数据,而维度表包含用于筛选和分组事实数据的维度属性。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查询和分析的应用,如企业报表和市场调研。

总结起来,数据库设计模式是一种用于解决常见数据库设计问题的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四种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模式,包括实体-属性-值(EAV)模式、事务模式、层次模式和数据仓库模式。

erp系统建设方案

erp系统建设方案

erp系统建设方案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是一种集成化软件体系,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和协调各个业务流程,包括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

ERP系统建设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的必要手段。

但是,ERP系统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和规划,本文将介绍ERP系统建设的方案设计。

一、ERP系统建设方案的基础准备在ERP系统建设之前,企业需要进行一些基础准备工作。

首先,企业应该明确ERP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范围。

建设目标是指ERP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财务管理精细化等方面。

建设范围是指ERP系统应当覆盖的业务流程,包括采购、生产、物流、财务、销售、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

其次,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以确定ERP系统的实施方案。

企业需要了解自身的业务流程特点和管理需求,确定ERP系统的功能和模块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对ERP系统实施的预算和时间进行评估,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

最后,企业需要确定ERP系统建设的实施团队和项目经理。

实施团队应包括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确保ERP系统建设过程中技术支持和业务支持的有效协调和沟通。

二、ERP系统建设方案的设计ERP系统建设方案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设计。

具体而言,ERP系统建设方案应当包含以下方面:1. 系统规划。

ERP系统的规划是ERP建设的第一步,通过ERP系统的规划,企业可以明确ERP的目标和范围,确定ERP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实施计划。

2. 系统分析。

ERP系统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进行资产清查,包括财务数据、生产数据、库存数据等。

通过系统分析,可以明确ERP系统实施前的业务流程和产生的数据,为ERP系统实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3. 系统设计。

ERP系统设计主要是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需求,对ERP系统进行设计。

具体而言,需要对ERP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报表等方面进行设计。

4. 系统实施。

ERP系统实施是ERP建设的重要阶段,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数据迁移、系统培训等步骤,确保ERP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ERP系统的框架及流程

ERP系统的框架及流程

ERP系统的框架及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是一种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协调。

它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业务的高效运作。

本文将介绍ERP系统的框架和流程,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ERP系统的框架1.数据库层:ERP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它存储了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包括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产品信息、销售数据等。

数据库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应用层:应用层是ERP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各种业务功能模块,如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

每个模块实现了相应的业务逻辑和流程,并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完成数据的录入、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3.界面层:界面层是用户与ERP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通常采用图形界面的形式,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系统。

界面层提供了各种菜单、按钮和表单等控件,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控件完成各种业务操作。

4.集成层:集成层是ERP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业务流程整合的接口。

它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如与供应商系统进行采购订单的传送、与客户系统进行销售订单的传送等。

集成层还负责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开发和维护。

二、ERP系统的流程1.需求分析和规划:在实施ERP系统之前,企业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实施目标和范围。

通过与各个部门的沟通和调研,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和业务流程,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2.系统建设:系统建设是ERP系统实施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库的建设、业务功能模块的开发和界面的设计等。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结构、业务逻辑和界面布局,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和流程。

3.数据迁移和测试:在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将企业的历史数据迁移到ERP系统中,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数据迁移是将企业现有的数据导入ERP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测试是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发现并修正系统中的错误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增长 primary key
采用自增长 primary key主要是性能。

早期的数据库系统,经常采用某种编号,比如身份证号码,公司编号等等作为数据库表的 primary key。

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其中的不利之处。

比如早期的医院管理系统,用身份证号码作为病人表的 primary key。

然而,第一,不是每个人都有身份证;第二,对于国外来的病人,不同国家的病人的证件号码并不见得没有重复。

因此,用身份证号码作为病人表的 primary key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设计。

考虑到没有医生或者护士会刻意去记这些号码,使用自增长 primary key是更好的设计。

公司编号采用某种特定的编码方法,这也是早期的数据库系统常见的做法。

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很容易出现像千年虫的软件问题,因为当初设计数据库表的时候设计的位数太短,导致系统使用几年后不能满足要求,只有修改程序才能继续使用。

问题在于,任何人设计系统的时候,在预计某某编号多少位可以够用的时候,都存在预计不准的风险。

而采用自增长primary key 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同样的道理,没有人可以去记这些号码。

使用自增长 primary key另外一个原因是性能问题。

略有编程常识的人都知道,数字大小比较比字符串大小比较要快得多。

使用自增长 primary key可以大大地提高数据查找速度。

2. 避免用复合主键 (compound primary key
这主要还是因为性能问题。

数据检索是要用到大量的 primary key 值比较,只比较一个字段比比较多个字段快很多。

使用单个 primary key 从编程的角度也很有好处, sql 语句中 where 条件可以写更少的代码,这意味着出错的机会大大减少。

3. 双主键
双主键是指数据库表有两个字段,这两个字段独立成为主键,但又同时存在。

数据库系统的双主键最早用在用户管理模块。

最早的来源可能是参照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模块。

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有两个独立的主键:操作系统自己自动生成的随机 ID (Linux, windows 的 SID, login id。

这两个 ID 都必须是唯一的,不同的是,删除用户test 然后增加一个用户 test, SID 不同,login id 相同。

采用双主键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删除后增加同样的 login id 造成的混乱。

比如销售经理 hellen 本机共享文件给总经理 peter, 一年后总经理离开公司,进来一个普通员工 peter ,两个peter 用同样的login id, 如果只用 login id 作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主键,则存在漏洞:普通员工 peter 可以访问原来只有总经理才能看的文件。

操作系统自己自动生成的随机 ID 一般情况下面用户是看不到的。

双主键现在已经广泛用在各种数据库系统中,不限于用户管理系统。

4. 以固定的数据库、表应付变化的客户需求
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的考虑:
4.1 大型 EPR 系统的正常使用、维护需要软件厂商及其众多的合作伙伴共同给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包括大量的二次开发。

如果用户在软件正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新的表或者数据库,将给软件厂商及其众多的合作伙伴带来难题。

4.2 软件升级的需要。

没有一个软件能够让客户使用几十上百年不用升级的。

软件升级往往涉及数据库表结构的改变。

软件厂商会做额外的程序将早期版本软件的数据库数据升级到新的版本,但是对于用户使用过程中生成的表进行处理就比较为难。

4.3 软件开发的需要。

使用固定的数据库库表从开发、二次开发来说,更加容易。

对于用户使用过程中生成的表,每次查找数据时都要先查表名,再找数据,比较麻烦。

举例来说,早期的用友财务软件用 Access 作数据库,每年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

很快,用户和用友公司都发现,跨年度数据分析很难做。

因此这是一个不好的设计。

在 ERP 中,很少有不同的年度数据单独分开。

一般来说,所有年份的数据都在同一个表中。

对于跨国公司甚至整个集团公司都用同一个 ERP 系统的时候,所有公司的数据都在一起。

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分析比较容易做。

现在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都能做到在常数时间内返回一定量的数据。

比如,Oracle 数据库中,根据 primary key 在 100万条数据中取 10 条数据,与在1 亿条数据中取 10 条数据,时间相差并不多。

5. 避免一次取数据库大量数据,取大量数据一定要用分页。

这基本上是现在很多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守则。

ERP 系统中超过 100万条
数据的表很多,对于很多表中的任何一个,一次取所有的会导致数据库服务器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并且影响其它在线用户的系统响应速度。

一般来说,日常操作,在分页显示的情况下面,每次取得数据在 1-100 之间,系统响应速度足够快,客户端基本没有特别长的停顿。

这是比较理想的设计。

这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往往用 ODBC, ADO 等等通用的数据库联接组件而不用特定的速度较快的专用数据库联接组件的原因。

因为系统瓶颈在于数据库( Database 方面(数据量大,而不在于客户端(客户端每次只取少量数据。

在 B/S 数据库系统中,分页非常普遍。

早期的数据库系统经常有客户端程序中一次性取大量数据做缓冲。

现在已经不是特别需要了,主要原因有:
5.1 数据库本身的缓冲技术大大提高。

大部分数据库都会自动将常用的数据自动放在内存中缓冲,以提高性能。

5.2 数据库联接组件的缓冲技术也在提高。

包括 ADO 在内的一些数据库联接组件都会自动对数据结果集(result set进行缓冲,并且效果不错。

比较新颖的数据库联接组件,比如 Hibernate 也加入了一些数据结果集缓冲功能。

当然,也有一些数据库联接组件没有对数据结果集进行缓冲,比如 JDBC Driver,不过几年之内情况应该有所改观。

也有些不太成功的数据缓冲,比如 EJB 中的实体Bean,性能就不尽如人意,实体Bean数据也是放在内存中,可能是因为占用内存过多的缘故。

相对来说,今天的程序员写客户端数据缓冲,能够超过以上两个缓冲效果的,已经比较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