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材料摆一摆、想一想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三篇)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个珠子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珠子摆出的不同的数。
2. 通过在数位表上小组合作摆3.4个珠子的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培养有序思考能力及建模思想。
3. 在经历猜测、观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个珠子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珠子摆出的不同的数。
【教学难点】:通过在数位表上小组合作摆3.4个珠子的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培养有序思考能力及建模思想。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神奇的小珠子(一)谈话引入新课师:看老师和你们手里都有一些小珠子和数位表,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两样东西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揭示课题:神奇的小珠子【设计意图】简明揭示本节课所用学具,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快速进入本节课教学。
(二)活动探究1.在操作中感受位置思想(1)用1个小珠子表示数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这1个小珠子在数位表中表示一个数吗?表示的是几?你怎么知道的?还能表示另外一个数吗?师:为什么同一个珠子表示出来不一样的数呢?【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在黑板上摆一摆,表示数。
【设计意图】用1个小珠子表示数,在学生摆和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值的重要性,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位值思想。
(2)用2个小珠子表示数师:老师摆了一个数,你们知道老师摆的是几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师:你们能挪一挪,表示一个比11大的数吗,这个数是几?师:刚才是11,怎么一挪就得到比11打的数了?师:你们能挪一挪,表示一个比11小的数吗?师:这个数是几?这回怎么一挪就比11小了呢?【学生活动】黑板演示,跟随老师问题,不断思考。
师:看来这个珠子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小珠子在数位表上挪来挪去,就表示了大小不同的3个数,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出示ppt) 【设计意图】学生在1个小珠子表示数时,对位值有了初步的感受,在用2个小珠子表示数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了位值思想的重要性,在一挪,一摆,一读的过程中体会小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得到的数就不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教案:《摆一摆,想一想》我是一名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摆一摆,想一想》这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第二节《摆一摆,想一想》。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
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物体和几何图形模型;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或生活用品,如积木、小球、瓶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摆一摆,看看能摆出哪些物体和几何图形。
2. 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具,讲解并示范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这是一个正方体,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自己手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彼此手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尝试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语言描述家中的一种物体或几何图形,并画出来。
答案:例如,“我家有一个圆形的桌子,它有四条腿,上面可以放东西。
”2. 作业题目:请试着用语言描述学校的一种物体或几何图形,并告诉同学。
答案:例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它有两层,里面有很多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以及是否能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将是评价本节课效果的重要标准。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试着用语言描述家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摆一摆想一想》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摆一摆想一想》优秀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摆一摆想一想》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
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
分别是3、12、21和30。
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中第四课时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模型。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名称。
2.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探究活动1.活动一:观察三角形和正方形(1)老师出示三角形和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三角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
2.活动二: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1)老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分成若干个长方形。
3.活动三:观察圆形和其他图形(1)老师出示圆形和其他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圆形和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圆形可以和其他图形组合成各种图案。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图形组合图案,让学生说出图案中包含哪些图形。
2.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组合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2.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组合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图形关系。
3.学生自由发挥,用平面图形创作有趣的图案。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主要涵盖第103页至第104页的“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
内容包括:了解不同物体的名称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物体的名称和特征,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例如,展示一个苹果,让学生说出苹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向学生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边长、角数和曲线等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同形状的物体。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有三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找出三个正方形。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例如,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相同形状的物体,并圈出来。
5. 小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小组,用学具中的卡片摆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互相交流分享。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圆形:一条曲线,没有角,中心点到边缘的距离都相等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笔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写一写该图形的特征。
答案:略2.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课本第104页的“做一做”题目。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摆一摆想一想”。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数字1到10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数字1到1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操作。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对数字1到10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点数操作。
难点是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小球、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些小球,让学生们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球。
2. 讲解知识点:然后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数字1到10,并解释每个数字的含义。
3.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一些例题来展示如何使用这些数字进行数数和点数操作。
4.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数字1到10的写法和含义,以及一些关键的点数和数数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数字卡片进行数数和点数操作,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答案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数字1到10的认识和运用,以及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
拓展延伸: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数字1到10的学生,我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高级的数数和点数操作,例如进行两位数的数数和点数。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创造一些有趣的数数和点数的游戏,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特别关注的部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7页至第40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其中,第37页的例题是关键,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数量关系,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的教具盒、小棒、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小棒、卡片、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出示教具盒,让学生观察盒内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数量关系。
2. 讲解例题:出示第37页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出示第38页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4. 讲解第39页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进行计算。
5. 随堂练习:出示第40页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物体数量关系:小棒+小棒小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41页的练习题。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较好地理解物体的数量关系,但在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我也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出示教具盒,让学生观察盒内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数量关系。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分类与比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乐于交流。同时,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分类时,对物体的特征区分不清晰,难以准确地进行分类。此外,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缺乏主动性。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类与比较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分类与比较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分类与比较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类与比较。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分类与比较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分类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图片,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被分类的。
简短介绍分类与比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分类与比较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2)数字与符号表示:学生需要学习使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例如,学生能够正确地用数字“3”表示三个苹果,用“+”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相加。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分类的方式,找出丢失的物体或完成特定的任务。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学生需要能够在小组中协作,共同完成分类任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 语言语调:我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会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调整语速、音量和语调,使讲解更具吸引力。
2. 时间分配:我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课堂提问:我在授课过程中善于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我会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4. 情景导入:我运用实物小棒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练习题,但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需要进一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合作环节能够更好地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正处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
我需要通过这个教案,帮助他们巩固对数字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四章“认识数字4、5、6”。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4、5、6的形状和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4、5、6的形状和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2023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数感:通过操作教具,让学生感知数的组成,提高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增强数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举例:如比较两组物体数量,一组有35个,另一组有28个,学生需能判断35>28。
(2)数的组成:通过操作教具,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
2.逻辑推理:学会运用比较符号,对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合作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升综合素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_人教新课标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教材《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
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用棋子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100以内的数,最基础的知识是数的顺序;要弄清楚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出来的数就不同;还要弄清楚一个数的组成,它可以分成两个不大于9的数(或两个数字)之和。
鉴于学生的年龄小,以上内容学起来较难理解,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使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领会、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得到美的感受。
这节课就是使抽象枯燥的数让学生“玩”出数学道理来。
教科书出示了活动的两个范例,学生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进行活动。
首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能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吗?”(由于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这里的数只指一位数和两位数。
)下面展示了四名学生小组活动的情景,其中三名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根据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数量说出摆出的数,例如,两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说明个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2;两个圆片都放在十位,说明十位上数字是2,个位数是0,这个数是20;十位和个位各放一个圆片,说明十位数和个位数都是1,这个数就是11。
另外一名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把这三种答案综合起来,表的左边是所用的圆片数,右边是摆出的三个数。
在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同时熟练掌握2的组成(和是2的加法):2=0+2,2=1+1,2=2+0,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说出所有答案。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
三名负责摆的同学已经摆出3、12、21这三个数,负责列表的同学已经把他们的答案都写在纸上,但认为还有没摆出来的数,提示学生思考除了上面这三个数,用3个●还能摆出什么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课件)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十位 个位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十位 个位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十位 个位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十位 个位
我们发现: 运用圆片个数3的组成 3=0+3 3=1+2 3=2+1 3=3+0 所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的数有
3、12、21、30
我们发现:用 摆出的数 的个数总比圆片的个数多1。
(1)(7、16、25、34、43、52、 □ 、70 )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精灵家的门牌号是9个圆片摆成的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你能找到 小精灵的家吗?
0123 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九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十位
个位 现在我
表示几?
1
现在我 表示几?
十位
1
个位
0
1个 可以摆成:
十 位 个 位 摆出的数
1
1个
可以摆成:
十位 个 位
摆出的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数的分解与组合概念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展示环节,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强调数的分解与组合在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数的分解与组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数的分解与组合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推荐阅读:《数学乐园》等数学故事书籍,让学生在趣味故事中了解数学知识。
-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在家与家长一起玩“数的分解与组合”游戏,如使用扑克牌进行数的组合等。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的分解与组合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
-准备实物模型或教具,如计数棒、数字卡片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3.实验器材:
-准备足够的学具,如计数棒、数字卡片、磁性小白板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
-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原理的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计数器、数位表、磁力扣、圆片。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1个圆片和数位表。
师:把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和十位上各表示什么?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得出:把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
师:把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表示不同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用2个圆片摆一摆,想一想。
(1)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另一人记录在数位表上,看看哪些同学能够很快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交流整理。
①把2个圆片同时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得到2;把2个圆片同时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得到20;把2个圆片个位、十位各放一个,表示1个十和1个一,得到11。
②还可以根据和是2的加法来摆圆片,和是2的加法有3个:0+2=2,1+1=2,2+0=2,相应的数有3个。
同桌合作,用2个圆片摆数,了解用2个圆片摆出的数的个数,为总结规律奠定基础。
2.用3个圆片摆一摆,想一想。
(1)同桌合作完成学习。
(2)交流整理:①把3个圆片同时摆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得到3;把3个圆片同时摆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得到30;把个位上放2个圆片,十位上放1个圆片,表示1个十和2个一,得到12;把个位上放1个圆片,十位上放2个圆片,表示2个十和1个一,得到2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3)-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3)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3)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3课“☆摆一摆,想一想”。
主要学习利用数珠、计数器等工具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数珠、计数器等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珠、计数器等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珠、计数器、教学卡片、黑板。
学具:数珠、计数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数珠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珠操作,用数珠表示100以内的数,并进行互相交流。
3. 计数器使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计数器,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4. 教学卡片:出示教学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卡片游戏,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5. 例题讲解:利用数珠和计数器,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进行数珠和计数器的操作,完成一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答案:1. 数珠或计数器表示的数:23颗数珠、57颗数珠、88颗数珠、120颗数珠。
2. 完成的加减法运算:35+27=62、8934=55、10055=4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珠和计数器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摆一摆,想一想》的内容。
教材中通过让学生摆放小棒、方块等教具,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基本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数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的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棒、方块、数字卡片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小棒或方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套小棒或方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顺序。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继续按照这个顺序摆放,下一个应该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数的排列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示范给学生看。
例如,教师可以摆放一组小棒,第一个是1根,第二个是2根,第三个是3根,以此类推。
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3. 学生操作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每组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摆放小棒或方块,并观察和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排列规律进行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排列着5个小棒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2 3 4 5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 3 4 52. 请用小棒或方块,摆放出一个你自己的数列,并写出它的规律。
答案:1. 摆放出的数列如下:1 2 3 4 52. 示例:摆放出的数列如下:1 3 5 7 9规律: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多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拓展延伸部分,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摆放出数列,并写出它的规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21)-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21)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章“有趣的数字”,具体是第21课“☆摆一摆,想一想(2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数字3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数字3的组成和分解;2. 能够用语言描述数字3的组成和分解的过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3的组成和分解的过程及意义;难点:用语言描述数字3的组成和分解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星星贴纸;学具:每人一套数字卡片(110)、小星星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用数字卡片组成数字3。
2. 讲解示范:教师用数字卡片组成数字3,并解释数字3的意义,即数字3由一个1和一个2组成。
3. 学生操作:让学生自己用数字卡片组成数字3,并用小星星贴纸贴在数字3上。
4. 例题讲解:教师出一道例题,如“1+2=?”让学生回答,并用数字卡片和小星星贴纸展示答案。
5. 随堂练习:教师出一道类似的题目,如“2+1=?”让学生回答,并用数字卡片和小星星贴纸展示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3的组成和分解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用数字卡片组成数字3,并用小星星贴纸贴在数字3上。
然后用语言描述数字3的组成和分解的过程。
答案:数字3由一个1和一个2组成,或者由两个1和一个2组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数字卡片组成其他数字,并描述其组成和分解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字3的组成和分解,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通过实际操作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数字的组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4)-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4)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4)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47页至第4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对称性。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辨别物体的对称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对称性。
3. 能够通过摆放和操作几何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卡片。
2. 一些具有对称性的物体,如剪纸、图片等。
3. 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性的物体,如剪纸、图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吗?”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通过实物或图形卡片进行展示和讲解。
3.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并能够辨别物体的对称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摆放和操作几何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课堂练习:通过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对称性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圆形:一条曲线,中心点到各个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
对称性:物体中心对称或轴对称。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观察和描述它的对称性。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剪出一个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并观察和描述它的对称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7)-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7)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7)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7章节,"☆摆一摆,想一想"。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1.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排列和组合;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和发现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3. 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描述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排列和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星星贴纸学具:每人一套卡片(包含不同数量的星星卡片)、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排列和组合的图片,让学生们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排列和组合产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用卡片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自己尝试不同的排列和组合,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解答,然后我来讲解答案和思路。
4. 随堂练习:给每组学生发放一套卡片,让他们自己尝试做一些排列和组合的练习,然后互相展示和解释。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今天的主题:"☆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旁边列出我们学到的一些排列和组合的例子,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的学习内容。
七、作业设计1. 用铅笔和橡皮摆出自己的名字,并尝试不同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2. 请用语言描述出你摆放的铅笔和橡皮的特点,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实际操作方法。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会考虑在课后给他们一些额外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尝试不同的排列和组合,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圆片、记录单、百数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演示铺垫(一)激趣引思。
1.同学们喜欢变魔术吗?今天啊,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变变数学魔术,你们想玩吗?2.呈现魔术道具:数位表与小圆片。
你们想知道今天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吗?(二)演示铺垫。
1.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个位上,问学生:这是多少?2.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上,问学生:这又是多少?4.师:神奇吗?(2)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小圆片,却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来呢?引导学生回答:把圆片摆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让学生初步感受:把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5.你们也想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动动小手“摆一摆,动动大脑,想一想”一起来探寻数中的小秘密吧。
我们先来看看用2个●可以在个位和十位上摆出什么数?谁来试着摆一摆?(出示两颗小珠子,请3位同学上黑板摆一摆)(5)师追问:指着其中的一个记录单,如表一: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的?②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11的?③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0的?④从“2”到“11”你是怎么变化的?⑤从“11”到“20”你又是怎么操作的?2.小结:这个魔术很神奇吧?看来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放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把珠子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数。
【设计意图:由于用两个小圆片摆数难度不是太大,再加上有了前面教师所提供的引领与示范,学生应该都能顺利完成。
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呈现两种有序的摆数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位值制思想的同时,也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探寻方法。
1.用3个小圆片摆数:(1)同伴互助,合作完成:教师说明分工合作的要求,一人摆数,一人记录,最好是能按一定的顺序摆。
在学生合作过程,教师巡视,加以引导。
(2)小组汇报:选取两组有序摆放的小组汇报,边汇报边摆数,并读出自己摆的数,展示其记录表。
(3)汇报完成后,共同呈现两组记录单:2.观察比较:这两组同学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1)相同点:这两种摆法都是先把所有的珠子都放在一个数位上,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往另一个数位上移动。
(2)不同点:第一种是从个位移到十位,表示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二种是从十位移到个位,表示的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3.小结:(1)像这样摆数有什么好处?你更喜欢哪种摆法?(2)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是有价值的,都要给予肯定。
(3)如果有学生能发现利用圆片个数3的组成来摆圆片,就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参照记录表进行引导:即利用3=0+3、3=1+2、3=2+1、3=3+0,就能又对又快地摆出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操作与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位值,感受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思考,发现又对又快的方法。
】二、摆棋探秘1.初次摆──交代做法。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下面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的2个圆片,试着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且把摆出的数填在实验报告单上。
2.交流摆法。
生1:我摆出了2、20、11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生1: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最后十位上放一个、个位上放一个,就得到数11。
师:请这位同学上台摆给大家看一看,一边摆,一边把摆的数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生2:我摆出了20、11、2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生2:我是先摆十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1,再从十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
(教师继续请同学上台摆给大家看。
一边摆,一边把摆出的数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师:这位同学是从哪位摆起的?生:从十位摆起。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生3: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又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得到数11,最后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就得到数20。
3.小结摆法。
4.师:拿3颗棋子,在你的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摆一个,记录一个数。
比一比,看谁最会动脑筋,摆的最快。
(学生摆,教师观察。
)师:摆好的小朋友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师:谁来说说你摆出了哪些数?生:3、12、21、30。
师:有不同摆法吗?生:12、21、30、3。
[小精灵儿童网站]师:比较黑板上2位小朋友的摆法,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为什么?生:第一种好。
因为他摆得有顺序……生:后面一种好。
师:还有意见不同的小朋友吗?师:是呀,我们小朋友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啊,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思考,这样你摆出的数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如果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啊,你可能会重复或遗漏了。
(电脑演示:摆3颗棋子的过程。
)你看,就象我们刚才摆3颗棋子的时候,可以先把所有棋子都放在个位上,表示3;接着从个位上挪一个过去在十位,就表示12;再挪一个给十位,表示21;最后当所有棋子都挪到了十位,就表示30。
2.再次摆──熟悉方法。
师: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继续玩啊?生:(高兴地)想!师:请小朋友拿出4颗或5颗棋子在数位表中摆一摆,可以摆出哪些数?(你怎么没有动手摆啊?遇到什么问题了?)只有3颗棋子!!!怎么办?谁来想个好办法帮助大家完成这个任务?哎,哪个小朋友最遵守纪律,能够听清楚老师的要求:首先同桌先商量好摆4颗还是5颗,然后一人摆,一人做记录。
明白了吗?看一看,哪一组同桌合作得最成功!(学生摆,教师观察。
)师:摆好了的小朋友请举手!师:你们选择摆几颗的?生:4颗。
师:摆出了哪些数?生:4、13、22、31、40。
师:谁也是摆4颗的?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师:这样的方法好吗?师:介绍一下经验,你是怎么摆的?生:把所有棋子放在个位……(学生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演示。
)师:那摆5颗的呢?可以摆哪些数?生:5、14、23、32、41、50。
(黑板上直接板书)三、勇于想象,探索规律1.猜想6、7、8颗棋子可以摆几个数?师:看来这些还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有个机会让大家当回小小猜想家,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能不能在脑子里用想摆棋子的方法,猜一猜摆6颗、7颗、8颗棋子可以摆几个数?生:6颗可以摆7个数。
生:7颗摆8个数。
生:8颗摆9个数。
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生:6颗可以摆7个数。
生:7颗摆8个数。
生:8颗摆9个数。
师:你们是怎么猜的?猜想也得有依据的哦!生:摆几个数比棋子的颗数多1。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1颗摆2个,2颗摆3个,3颗摆4个……,6颗就摆7个。
师:(鼓励:哦,你观察得真仔细啊,竟然有那么大的发现啊!连老师也佩服你!)是的,“摆出的数的个数”比“棋子颗数”多1。
(作手势,慢慢说。
)师:那老师想,用6颗棋子可以摆出这些数:6、15、24、34、42、51、60。
你们觉得老师写对了吗?生:不对。
34写错了。
师:为什么?生:34是7颗棋子。
师:那应该是多少?生:应该是33。
师:多仔细啊,帮助老师发现了错误,真能干!(随手在黑板上改正这个数。
)师:那7颗棋子可以摆哪些数?你能把他在纸上写下来吗?师:你说!生:7、16、25、34、43、52、61、70。
(黑板表格上板书)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生:同意。
师:夏老师看到这些数,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想听吗?我的一个外甥女和你们的年龄差不多,刚巧,她的年龄和她妈妈的年龄都可以用这7颗棋子摆出的数表示,你猜我的外甥女和她妈妈的年龄分别是多少?生:外甥女7岁,妈妈43岁。
(板书这些数)生:妈妈70岁,女儿7岁。
(全场大笑,老师摸摸脸,笑弯腰说:你那么大,你妈妈的年龄有70岁那么老吗?不过,说的数是在这些数里边的。
)生:女儿7岁,妈妈34岁。
(板书这些数)师:大家认为哪一组比较合适?师:那8颗、9颗可以摆那些数?你们能直接说吗?生:8颗:8、17、26、35、44、53、62、71、809颗:9、18、27、36、45、54、63、72、81、90师:这么快的速度就能把他们说完整,用的是什么好方法啊?生: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加9;竖的一列列都是一个一个多起来的;……师:(鼓励)这是你的发现呀!真会观察呀!3.总结:那么,一节课下来,你学会了什么吗?你是怎么来学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发现规律,使我们的学习能提高效率四、课外延伸(电脑显示:想一想,假如摆10颗、11颗、12颗甚至更多,棋子的时候,它会不会也是这样的规律呢?)师:想一想,假如摆10颗、11颗、12颗甚至更多,棋子的时候,它会不会也是这样的规律呢?分别能摆出几个数呢?生:分别能摆出11、12、13、……个数。
师:真的吗?生:一定是的。
师:很遗憾告诉大家你们的猜测错误!有时规律是不变的,有时规律只适合某一段,到了另一阶段规律就会发生变化。
师:至于用10颗以上的棋能摆出多少个数,留给大家课后去证明。
(二)拓展提高,能力提升。
1.用19个圆片能摆一个两位数吗?为什么?2.(出示8、17、26、35、44、53、62、71、80)你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得到的吗?。
3.(出示9、18、27、36、45、54、□、72、81、90)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4.小精灵家的门牌号是7个圆片摆成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你能找到小精灵的家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制成百数表(0—99),再通过适当的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摆出的各组数之间的存在规律,更深刻地了解100以内数的特点。
】三、回顾总结,适当延伸(一)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发现了奇妙的规律。
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积极动脑,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藏着数学的奥秘。
(二)知识延伸。
1.你能用1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吗?2.虽然我们用19个圆片摆不出一个两位数,但我们能用19个圆片摆出一个更大的数,你想试试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