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高中课件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地理课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 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 生产环境(经济环境)要素
? 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战争、行政、传统文 化)
4、水对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 水的作用:生命之源,聚落形成、发展的 必要条件
? 选择的区位: 接近水源地,以获得生产、生活用水 河、胡、泉附近的向阳高地、台地,以
城市规模 城市等级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中国人口:13亿 中国
100万人以 50~100
上
万人
20万~ 50万人
6万~20 万人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 50万人
2.5万~ 2500~ 10万人 2.5万人
背景知识:城市规模及其划分
? 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 用地规模,其中经济规模所涉及的指 标众多,因此一般用城市人口规模来 衡量城市规模。一个人口密度很小的 国家与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城 市规模的划分不可能使用同等标准; 而城市化过程中,同一地区的城市规 模划分标准也会随时间变化。
小结:
?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 1.聚落的概念、功能和组成 ? 2.乡村聚落的概念、组成、特点、类型 ? 3.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因素 ? 4.水、食物和社会因素和影响 ? 5.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乡村聚落
作业: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乡村 聚落
形态
平原上密 集型乡村 聚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置
特点
自然 环境 生产 方式
村落的分布是跟当地的自然 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P4活动题
1、图1.6体现的是流动式的牧场,牧民住宅是易 拆装的蒙古包;图1.7体现的是美国中西部平 原地区的大农场,村落稀疏而分散。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PPT2 人教课标版

2.分类:
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 为主的聚落,规模较 小 。
城市:以 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是一定地域范围 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环渤海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保定、 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辽中南城市群—— 沈阳、抚顺、鞍山、大连、锦州、朝阳。鲁东、鲁北城市群——济 南、淄博、潍坊、东营、烟台、青岛、日照。 ①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 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 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②发展目标: 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 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 员集中的优势,进一 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 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 经济联系,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 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 分工、优势互补,联合 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 形成原因
2、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 的主要特征
4、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课件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32))主地要域(沿dì重yù要)发的展 ____交____通____线________。分布。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 _____政__治__色___彩。
第十页,共49页。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shèhuì),我国城市呈 __畸__形__(_j_īxín
城市形成的阶段
原因
随着早期农耕的发展,从事农耕生产的人口
开始定居下来,出现相对稳定的聚落 相对稳定的聚落 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一些聚落有了提供交
换的场所,形成集市,这是城市的萌芽状态 集市 进入奴隶社会后,商品生产逐渐繁荣起来,
手工业和商业的 聚集区
集市形成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聚集区 出于军事、政治、宗教等目的,人们在手工 业和商业的聚集区四周修筑城墙、开凿护城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shēngchǎn)设施。既是人们
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
生产(shēngchǎn)的场所。
第十二页,共49页。
2.分类(fēn lèi)
(1)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2)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 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wénhuà)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 市聚落,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
2.聚落的分类:分为③______乡__村__和④_______城__市_两大类 型。
第二页,共49页。
二、乡村聚落(jùluò)及其分布 1.乡村聚落的概念:乡村聚落是⑤__________环境中农的居业(nóngyè)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4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32张PPT)

最理想的地形 高原山区 热带地区
平原
多分布在山间 的盆地和谷地
多分布在高原 地势较高的地方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而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限度,一旦人 类活动超越这一限度,就可能会造成生 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不尽 相同的,即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在城 市和乡村两类聚落地区,环境问题的表 现有何不同。
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 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
夏季风 冬季风
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
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
分为三姑干流引入城中, 再分多股支渠流流贯大街 小巷。
青藏高 原
丽江
案例三: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山地
绿洲 山前塔冲克积拉扇玛 干 沙 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 人类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包括房屋建
筑的集合体,
云南吊脚楼
以及与人们 生产生活相 皖南民居
关的各种设
施。 练一练:以下事物属于聚落组成部分的是( )
①房屋 ②工厂 ③公园 ④商店
客家民居土楼 ⑤道路
⑥教堂
⑦广场
窑洞(地坑院)
半坡原始村落
河谷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 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选择理由:
河谷阶地 河漫滩
接近水源 不会被洪水淹没 地形相对平坦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可以利用水运
课后探究
作为13朝古都,相对于更加平坦开阔的郑 州刘邦最终为什么选择定都长安?
影响聚落的分布除了地形还有什么其他因素, 如何影响?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答案:(1)东 平原 三 中低 降水 气温 河 流 航运 水源
这些地区首先出现城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连 天津 青岛 上海 (3)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4)西藏 海南省 宁波 福州 广州
栏 目 链 接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栏 目 链 接
(1)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丰富,便于______和为城市提供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自北 向南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沿长江干流两岸,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自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 (2)从上图分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诞生在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人教版地理课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思考: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至象山、金虹山
丽江古 城远景
狮 子 山
山:抵御西北风 海拔:海拔高,夏无酷暑
思考:塔里木盆地 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原因是什么?
多数的聚落都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平原上 因为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特别是有相对丰富 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极地地区的冰屋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小区内学校A和学校B相 比,学校________选址不恰
当,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阿拉伯村庄
傣家竹楼
新疆土坯房 极地地区的冰屋
非洲的农村
毡房
蒙古包
竹楼
思考:导致图中聚落形态不同的主要自然原
因是什非么洲?的农村
蒙古包
思考:嘉裕关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思考:拉萨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株洲的城市发展 “火车拉来的城市”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世界主要聚落密集区
城乡密集区
1、世界聚落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2、地球上有哪些地方聚落稀疏,其原因是什么?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候
的
河流
影
响
自然资源
因 素
社会经济 因素
交通 政治、军事等
聚
位置
落
分布
的
形态
特
规模
征
图A、B哪个是南方丘陵的聚落,哪个是
北方平原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提示:从分布 、规模、形态等方面考虑)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件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一、聚落1、聚落的概念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判断正误: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聚落是人类各种聚居地的总称,2.聚落的分类:乡村与城市乡村城市主要产业活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三产业人口类型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规模较小较大居民流动性小大联系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1、概念乡村聚落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
在我国有集镇和村落两种类型。
2、特点:乡村聚落规模小,功能简单,聚落内居民流动性3、乡村聚落形成、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周围自然环境因素有社会因素两大类,两者中周围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围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社会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4、乡村聚落分布的形态一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地理环境平原特点规模大,人口多,房屋密集形态特点团状丘陵狭长山区分散,规模小,具有流动性农耕条件优越, 开发历史悠久带状、地形比较平坦,串珠状水源充沛分散型目于生产、生活干旱区规模小而集状、带状泉水和河流附近湿润区规模小而分分散型便于排灌,就近管理交通狭长•沿交通发达区商贸繁荣区线延伸规模较大带状便利的交通条件商贸活动对人口的吸引分布平原及湿润盆地内部坡麓地区山间谷地和盆地1沙漠边缘绿洲水稻种植区临近交通线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分散型的乡村聚落分散型的乡村聚落瑞士山村分散型乡村聚落多出现在水稻种植区和山区J考查目标: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案例1】读两个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示意图,回答问题。
特点,则甲地区 ________ ,乙地区 为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区或山区中的河谷等 ___________ 0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两地区的乡村多分别出现在我(3)根据上面设问,可以归纳出村落的形成、形态与 地理环境 关系密切。
国的一北 _方和方。
(1)根据乡村聚落形态, 般可以推测出两个地区地理环境的 kira =|1=甲乙•"乡村聚落三、城市聚落概念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课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张

第三十五页,共40页。
真题 1(2010·河南禹城检测) 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 四种平面形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山地 平原 (2)丁 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水源 充足,有便利的灌溉和水运条件 (3)交通条件 带状 (4)甲 (5)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
。小
3、乡村聚落形成、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
周围自然环境因素有
大类,两者中
周围自然环因境素的影响较大。
社因会素两
周围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社会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第十八页,共40页。
2.聚落的分类:乡村(xiāngcūn)与城市
主要产业活动 人口类型 规模 居民流动性 联系
毡房 (zhā n fánɡ)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蒙古包
欧洲(ōu zhōu)古老村落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法国(fǎ ɡuó)乡村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Ø盆地(pé ndì)中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第三十页,共40页。
草原(cǎoyuán)地区的 蒙古包
思考(sīkǎo)这些乡 村聚落的分布特征 及形成原因?
第三十六页,共40页。
(1)、河流,有利于获得(huòdé)生产和生活用 水;条带状; (2)、交通便利; (3)B和D
第三十七页,共40页。
(1)东 平原 三 中低 降水 气温 河流 航运( 水源 (2)大连 天津 青岛 上海 宁波 福州 广州 (3)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4)西藏 海南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4)图中村落在未来最难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 (5)如果未来丁形成城市,则其形成城市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
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 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1. 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乡村——耕种,城市——上班 2、建筑等人文景观: 乡村——土屋,城市——钢筋水泥房 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乡村——差,城市——好。 4、其他……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中国
100万人以上
50~100万 人
20万~50 万人
6万~20万 人
中国人口:13亿
山间谷地和盆 地
干旱区 规模小而集中 点状、带状 泉水和河流附近 沙漠边缘绿洲
湿润区 规模小而分散
分散型
便于排灌,就近 管理
水稻种植区
交通发达 狭长,沿交通线
区
延伸
带状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临近交通线
商贸繁荣 区
规模较大
团状
商贸活动对人口 经济发达、交
的吸引
通便利地区
典例2 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50 2.5万~10 2500~2.5
万人
万人
万人
集市——城市
阅读:《我国早期的“村落”和“城市”》
城市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课本中提到 的只是一方面,答案应该是多方面的,应 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古代城市规模小,四周多有城墙, 形态比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 主要职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64张PPT)

(3)采猎文明时期,_山__林__ 、河湖沿岸、_海__滨__等地因 为接近天然的“食物仓库”,成为早期乡村聚落较 理想的场所.农业文明时期,便于耕作的__平__原__地区, 因适宜耕作而形成了更多的乡村聚落. (4)_战__争___ 、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对乡 村聚落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如传统的家族观念,导 致我国农村形成许多__同__姓__相__聚__的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的形成条件
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 的根本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 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 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思考 1.平原旱作农业的聚落与丘陵地区的聚落形态上 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平原旱作农业区聚落多形成团状,这是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乡村可向各个方向发展; 而丘陵地区,聚落多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成带状.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非农业
经济
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进步
乡村
集市
思考 2.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吗? 【提示】 商品经济导致集市贸易,集市的扩大和 发展形成城市,即集市说.早期城市大多是集市发展 而来的,但结合教材图1.11知道,城市的形成至少还 有其他三种可能,即防御说、地利说(靠有利的自然 条件和自然资源)和阶级说(阶级社会的产物).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21/8/112021/8/112021/8/11
人教版地理选修4《聚落的形成和发展》ppt

乡村聚落的特点
小
规 模
农
简
乡村 聚落
高
小
P2阅读我国乡村聚落的类型
类型 分类
地位
集镇
中心集镇 一般集镇
大多是乡政府所在地
介于乡村 和城市之
位于若干中心村的中心 间的过渡 性聚落
中心村 村落
自然村
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背景知识
点状聚落(散村)
乡 按形态
村
线状聚落(路村、街村)
聚
落
块状聚落(集村)
(
农 业
内部道路、对外道路
公共活动场所 广场、公园
水源地 聚落内土地
池塘、河沟、井泉 空闲地、菜地、果园、林地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 它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 焦地,主要分2种:集镇 和村落。
乡村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集镇
2、乡村聚落的概念与组成
项目 概念
内容 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
组成
包括房屋、道路、设施和周围的土地
上
万人
20万~ 50万人
6万~20 万人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 50万人
2.5万~ 10万人
2500~ 2.5万人
背景知识:城市规模及其划分
• 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 用地规模,其中经济规模所涉及的指 标众多,因此一般用城市人口规模来 衡量城市规模。一个人口密度很小的 国家与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城 市规模的划分不可能使用同等标准; 而城市化过程中,同一地区的城市规 模划分标准也会随时间变化。
思考罗1马、古2城、3
• 3、最早可能是为了防御自然灾害, 如抵御野兽的侵袭等。后来因为 经常发生部落和地区战争,城墙 成了抵御敌人进攻、保护自身利 益的必备工事。因此,早期的城 市多建有城墙。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3

2.(2)黄河流域 (3)“丝绸之路” 扬州 苏州 杭州
重点突破 1.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历史阶 段
城市发 展早期 中世纪 时期
工业革 命后
时代背景
城市特点
社会 制度
生产力状况
职能
规模
形态结构
奴隶 农业、手工 行政、
社会 业
军事
很小
四周城墙圈围
封建 农业、手工 贸易职 较 以教堂或广场 社会 业、商业 能增强 大 为中心
(3)山林 海滨 平原 (4)战争 行政 同姓相聚
重点突破 1.图解人类聚落形态的发展历程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地理 环境
平原
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态特 点
成因
分布
规模大,人口 多,房屋密集
团状
农耕条件优越, 平原及湿润 开发历史悠久 盆地内部
丘陵
狭长
带状、 地形比较平 串珠状 坦,水源充沛
2.中国城市的发展
(1)受政治环境影响大。
(2)地域发展不平衡。唐宋以前,中国城市的重心在 ________,受战乱的影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 方的开发,南方城市开始兴盛。
(3)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如敦煌、楼兰、高昌 兴起在________沿线,而运河沿岸则形成了______、 ______、________等城市。
坡麓地区
山区
分具散有,流规动模性小,分散型
便于生产、生活
山间谷地和 盆地
干旱区
规模小而集中
团状、 带状
泉水和河流附近
沙漠边缘绿 洲
地理 环境
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节聚式的形战鸟安展
聚落分类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丄原上密集型的乡村部落"^羸边缘的乡村聚落水稻区的分散型乡村聚落
3•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因素
1)地形:山区的乡村呈半聚集型或分散型的特点, 规模也较小;
2)气候:气候条件严酷的地方聚落稀疏;
3)水文:缺水的地方,村落多布局在供水方便且充足的地方;多水的地言,乡村聚落集中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或彫般水上村落;
4)生产方式:瀝牧出啟活动性的乡村聚落。
5)交通运输;乡村聚落与交通运输之间相互促进;
6)商业贸易:乡村聚落与商业贸易之间相互促进;
7)其他:宗教活动地、旅游地、家族祠堂所在地, 有助于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是
一
口
,
非
人
的聚。
市
到人模以业口主民地 城达定规并农为居居
城市规模:
ks5u精品课件
世界城市的发展
公元前3000・
公元前1500 年,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和黄河■长江流域,分别诞生了早期的城市。
札
亚
9
L
脉
3
JE 尼
flf
、述
阿也伯涉澳
靱利亚杪m
1BT \ JtvTVei u *f?
农对蜡忡
古不迭米亚地公斤紳4千圮睾时公无利&3P年、
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
历5 城T
期
中
屮
中国城市的发展
我国古代城市自夏、商开始兴起,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受政治环境影响大。
(2)地域发展不平衡。
(3)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城布
东部地区
市
城
布
城
、
分
集
大
多
肝
密
丘
风
件
丰
,
低
季
条
源
展
、
属
水
水
发
洲
•
,
降
,
业
角
平
量
多
农
住
三
低
热
众
于
居
、
为
,
湖
利
类
原
较
区
河
有
人
平
势
候
;。
于
多
地
气
好
富
适
市
通
经
城
交
,
;
路
高
集
、
值
密
zk>
产
乔
;
业
分
久
农
,
悠
、
多
史
工。
众
历
•
,
达
口
展
利
发
人
发
便
济
市
多
较
城
较
布
中
大
比
分
集
中
部地区
较
较
往
带
史
平
通
地
历
水
是
纽
展
济
,
枢
发
经
达
的
市
;
发
区
城
富
通
地
,
丰
苑
部
多
源
上
西
众
资
路
和
口
;
;
部
人
早
高
东
土
候
,
为
气
显
原
风
明
平
季
较
、
属
性
原
•
,
陆
高
坦
大
中
以
平
但
适
形
为
,
水
地
较
区
降
西部地区
数
,
稀
市
少
布
城
量
分
疏
西
南
条
•
,
西
然
原
,
自
K>
候
谢
応
高
气
形
较
地
区
地
异
山
地
区
差
多
北
地
件
密
较
I
口
济
人
经
K,
佟
地
不
远
通
偏
交
r
辰
于
较
落
位
度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