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2节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生物的基本特征”中,第2节“呼吸作用”的内容是本章的核心知识点。本节主要介绍了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生理过程,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呼吸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解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等。
2.详细讲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结合课本插图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运用生物学术语解释呼吸作用的关键概念,如细胞呼吸、线粒体等,并举例说明其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
2.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参与度
案例中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这些手段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的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问题导向,培养科学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实验方案。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学会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呼吸作用的相关概念,如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具体表现,如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产生等。
4.掌握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2呼吸作用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2呼吸作用教案北师大版

呼吸作用课题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第教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2、描述呼吸作用过程。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学会运用归纳方法归纳知识。

重、难点重点:1、呼吸作用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1、有机物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过去,我总认为只有人和动物才有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呼吸的,那你们的观点呢?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再就是,我们每天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是为了补充我们生长发育及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

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那么多的有机物,除了供给我们外,对于它自己来说,还有哪些用处呢?你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利用自己的感受、想法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师:你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植物体本身的组成成分离不开有机物。

学生1:比如我们吃的粮食像小麦、玉米、大米等种子中含有有机物淀粉。

学生2:我们吃的水果如苹果、梨、桃等中也含有有机物糖类。

学生3:我们吃的蔬菜如芹菜、油菜、菠菜等中富含有有机物——纤维素和维生素。

师:很好,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从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水平上来说明的。

而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那么你们能否再从微小的细胞水平上来分析一下?修改意见生: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等。

师:对,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包含有大量水、无机盐以外,主要的成分还是各种各样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构建植物体的基础。

那么有机物对于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来说,有哪些作用呢?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向学生质疑,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各项生命活动也同样需要能量,而这些能量来自哪呢?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一,并同时思考:为什么甲、乙两瓶中的温度不一样?甲瓶中的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怎样变化?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步步深入,得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来自于种子中贮藏的有机物的分解,有机物分解后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萌发,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使甲瓶温度升高的结论。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2 呼吸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2 呼吸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呼吸作用
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演示实验二:
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原理:植物体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种器官,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即然种子细胞时刻进行呼吸作用,构成其他植物器官的细胞是否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呢?
提示:1、萌发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请同学们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对总题作出合理的假。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2 呼吸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2 呼吸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
呼吸作用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课题
第五章 第二节 呼吸作用
授 课 人
主备人
教学内容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计划时,要先确定实验材料。
3、设计实验方案时,可参照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
4、实施你组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用新鲜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做实验材料时,都能观察到植物的呼吸现象,这表明:_______
呼吸作用的原理:
有机物 +氧气
(储存能量) 线粒体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原理:植物体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种器官,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即然种子细胞时刻进行呼吸作用,构成其他植物器官的细胞是否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呢?
提示:1、萌发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对总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前综艺: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
引入新课: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只有被分解后其中储存的能量才能被利用.有机物分解是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植物体的呼吸作用.

3.5.2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5.2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的定义、实质及表达式。
2.通过比较人体和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
3.提出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需要呼吸急促?”、“植物呼吸作用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和观点。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如运动后的呼吸急促、植物的生长过程等,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对比教学法:本案例通过对比人体和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呼吸作用知识的理解。对比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人体呼吸作用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呼吸作用的现象。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呼吸作用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回顾之前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5.多元化评价方式:本案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鼓励和赞赏为主,使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此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呼吸作用在人体和植物中的异同,并分享你们的发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2《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2《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设计一系列实用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我会使用人性化的语言,避免机械性的机器语言,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深入探索呼吸作用的奥秘。
2. 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引导 students 提出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寻找答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还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共同学习和进步。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呼吸作用的可能作用。例如,提问“呼吸作用在生物体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3.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让学生找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习呼吸作用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 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实质。使用清晰的PPT或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呼吸作用的相关概念。
5. 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和方式下学习和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实质,能够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 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5.2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2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教育学生关爱植物,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热爱。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呼吸作用等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家里的植物在夜间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并解释其原因。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在探究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接着,我会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获取能量,从而引入呼吸作用的概念。我会提出问题,如“植物在夜间是否进行呼吸作用?”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探究的兴趣。
此外,我还会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呼吸作用的过程。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作用现象,并记录数据。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意识。
最后,我会教育学生关爱植物,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讲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保护植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家中养护植物,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植物的理解和关爱。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动的语言、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
5.2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2呼吸作用”一节时,我以“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实践性强的生物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4.合作学习,提高交流能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帮助学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d.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提到学生在运动后为什么会感到呼吸急促,植物在夜间为什么会释放二氧化碳等,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思考。
2.通过展示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对呼吸作用产生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2.了解呼吸作用中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的原理。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运动后为什么会呼吸急促、为什么植物晚上会释放二氧化碳等。
4.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4.通过学习呼吸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关注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知识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环保和健康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2、能区别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不同点,找出它们的联系。

3、能说出呼吸作用和意义,分析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4.能通过观察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呼吸的现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1、以导学、自学、助学为基本模式的问题解决为主的参入式教学法。

2、以多媒体辅助的小组内观察、探究式学习法。

四、设计思路
呼吸作用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过程。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总体思路是以导学提纲导学,以提供给学生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材料让学生来实验为途径,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以多媒体辅助点拨,多而完成从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的过程。

在“导学、助学、自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