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示踪剂以及免疫调节因子

合集下载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多功能的基因细胞类型,它们可以分化成多种不同的成体细胞类型,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

除了这些基本功能以外,MSCs还表现出了重要的移植和免疫活性,因此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就介绍一种关于MSCs的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1. MSCs的免疫学特性对于MSCs的免疫学特性,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方面,MSCs在诱导免疫抑制反应上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这一点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方面得到了证实。

MSCs可以抑制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的免疫反应,并且还可以产生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和间质细胞来源的生长因子-1等,以缓解炎症反应和促进胶原合成等。

另一方面,MSCs本身也存在着免疫反应。

MSCs表达有多种受体,如CD105、CD73和CD90等,同时不表达免疫原表面分子,如CD45、CD34、CD14或CD11b、CD79a或CD19或HLA-DR等,因此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然而,当MSCs 获得免疫激活性的信号,如干扰素-γ或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它们可以表达HLA-I和HLA-DR等抗原呈递分子,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2. MSCs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为了研究MSCs在免疫反应中的定位和免疫学特性,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对MSCs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MSCs培养和处理: MSCs在完全培养基下培养,处理方式因实验目的而异;(2)细胞固定:使用4%的聚甲醛对细胞进行固定处理,可以利用甲醛代替,但固定剂不能是乙醛,以免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3)细胞膜透性处理:使用0.1%的Triton X-100或其他细胞膜透性处理剂,使得抗体可以渗透到细胞内部,增强免疫荧光信号;(4)免疫反应和荧光标记:使用特异性抗体针对MSCs的表面标记,如CD105、CD73和CD90等,或染色体水平的标记,如Oct4或Nanog等,进行免疫反应,并用荧光标记二抗进行信号检测;(5)显微镜观察和成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等,观察MSCs标记的荧光信号,并进行成像和分析。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年第20卷第4期ChineseJournalofSpineandspi,埘Cord,2010,V01.20,No.4331懋■■■■●一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展王春源.冯世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300052天津市)doi:10.3969/j.issn.1004-406X.2010.04.16中图分类号:R445.9,R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06X(2009)一04—0331—03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高度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对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IllalTOWstemcells,BMSCs)移植成为治疗SCI的热点…。

由于BMSCs不仅可以表达腩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beriedneurotrophicfactors,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

NGF)等。

在损伤局部分化为特定神经细胞,促进SCI的功能恢复。

同时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可自体移植等优点,在SCI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BMSCs移植后.如何无创伤性地在活体内动态监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状况一直是困扰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难题。

随着纳米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gneticironoxidenanoparticles,SPION)作为一种新型的磁性标记物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SPl0N标记的BMSCs在治疗心、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得到了快速应用,现对其在修复SCI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lSPIoN的特性及标记作用SPION粒径小.穿透力及驰豫率强,对外加磁场具有高敏感性.在较弱的磁场中即可产生较大的磁性。

撤除外加磁场后磁性也迅速消失,即所谓的超顺磁性[21。

总体来说SPION具有以下几点作用13l:(1)磁性分离靶细胞和其他生物体;(2)作为MRI显像的对比增强剂;(3)具有靶向性呈递药物、基闪和放射性核素的作用;(4)磁性纳米粒子还可以在外磁场作用下进行定位能量传递.在癌组织的局部产生过热使癌细胞失活。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s a n n o fc l mir s o e. ma n tc e o a c i gn r u e o b e v a ee BMS i vto a tr c n i g c n o a c o c p g ei r s n n e ma ig we e s d t o s r e l b ld Cs n i f r e C u t rn t O c lu g wi FMNP .Re u t i h s s ls:F ACS a ay i h we h tt e e c lswe e p st e frma k r n lsss o d t a h s el r o ii r e sCD2 v o 9.CD90, CD s8 6 45 a 4. 9% .9 2 0. 8% a d 0. 2% .AL san n n i rd O ti ig i d c td t a n 7 P ti i g a d o l e sa n n n iae h tBMS r n u td Cswe e id c e it se b a t n dp s el .P u sa l e san n n o o to lssa d a io e c l s r sin b u ti i g,ls rs a ig c n o a n g ei e o a c ma i g a e c nnn o f c la d ma n t r s n n e i g n c
( MS s nvt .Meh d :B C r av s da d p r e rm rt y a h rn utr n h n B C B C )i i o r t o s MS sweeh ret n u f d f asb d ee tc l ea d te MS s e i i o u

干细胞示踪在疾病中的应用_杨晓青

干细胞示踪在疾病中的应用_杨晓青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N 53-1221/R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172~176干细胞示踪在疾病中的应用杨晓青,柯亭羽,杜娟(昆明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云南昆明650101)[摘要]干细胞(Stemcells)是一种增殖能力较强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特性的细胞.它能通过分化成多种细胞表型、提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抑制免疫反应、增强组织的再生从而来治疗各种疾病,因此在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干细胞体内移植后的归巢、迁移、分布、增殖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仍无法客观的动态监测.传统的研究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来进行评估,这种方法不适用于细胞在活体内的生物学行为监测.近年来,分子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干细胞移植提供无创、活体实时的评价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细胞示踪领域,从而有利于客观动态评价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行为.对干细胞示踪及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关键词]干细胞;示踪;荧光成像;生物发光成像[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10X(2014)11-0172-05ApplicationofStemCellsTracinginDiseasesYANGXiao-qing,KETing-yu,DUJuan(Dept.Endocrinology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101,China )[Abstract]Stemcellsareakindofundifferentiatedcellswithcapabilityofeasyexpanding,multi-directionaldifferentiationandself-renewal.Stemcellscandifferentiateintospecificcellsanddividetoyielddaughtercells,producecytokinesandchemokines,inhibitimmunoreaction,promotetissueregeneration,thuscanbeappliedintreatmentofvariousdiseases.Therefore,stemcellshavebeenpaidmuchattentioninclinicalstudyofdiseases.However,thebiologicalbehaviorsofstemcellsaftertransplantation,includinghoming,migration,distribution,proliferationanddifferentiation,can'tbemonitoreddynamically.Traditionalstudiesevaluatedthebiologicalbehaviorsofstemcellswithpathologicexamination,whichisnotsuitableforobjective,real-timeanddynamicmonitoringthebiologicalbehaviorsofstemcellsinvivo.Recently,versatileimagingmodalitieshavebeendevelopedandcarriedouttotrackthestemcellsnon-invasivelyinlivingsystems.With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moreandmoremolecularimagingtechnologieshavebeenappliedinthefieldofcellstracing,whichcanobjectivelyanddynamicallymonitorthebiologicalbehaviorsandthemechanismofactionofstemcellsintreatmentofdiseases.Inthisreview,wesummarizedtheapplicationofstemcellstracingandmolecularimagingindiseases.[Keywords]Stemcells;Tracing;Fluorescenceimaging;Bioluminescenceimagin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60223,81260229);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FB044)[作者简介]杨晓青(1989~),女,浙江杭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内分泌与代谢病临床工作.[通讯作者]柯亭羽.E-mail:ketingu@hotmail.com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类群.它能在体内分化成各种类型的靶向细胞[1],归巢至各种疾病引起的损伤部位,并在该部位分泌活性物质及调节其免疫反应[2],进而修复受损的组织、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3],实现其治疗潜能.因此,监测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分布、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对确定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4].分子影像技术为这些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其对细胞的示踪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实现:(1)利用化学合成的分子探针标记细胞[5];(2)借助病毒或非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在细胞内高表达报告基因[6];(3)利用商品化的纳米粒子化学修饰后标记干细胞[7].同时,根据成像手段的不同,细胞体内示踪由可分为:(1)生物发光成像示踪(Bioluminescenceimaging),(2)磁共振成像示踪(Magneticresonanceimaging),(3)荧光成像示踪(Fluorescenceimaging)等.本文就以上几种成像手段进行总结.1生物发光成像(Bioluminescenceimaging)生物荧光成像是一种利用来自荧光素酶与体内分子底物结合后,产生生物光进而来进行细胞示踪的成像手段.当体内或体外的荧光素在氧气和ATP条件下与荧光素酶发生反应,生成氧化荧光素,在发射波长560nm的激发下在活细胞内产生发光现象形成生物光,并且发光光强与标记细胞数目呈线性相关,进而能更灵敏地在体内或体外进行干细胞示踪.1.1生物发光成像的优缺点由于在体内的背景信号微弱,生物发光成像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同时,较低的标记成本和较高的标记效率使得这种成像技术在小动物模型的细胞示踪[8]和基因治疗[9]研究中成为首选的成像手段.这种成像技术随着细胞的分裂信号将不会有损失,并可以长期观测.但是,由于光的穿透力及分辨率较低,植入的外源性的报告基因需要的数量将比较大[10],标记过程中引入外源基因所造成的潜在致癌风险使生物发光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将受到限制.并且生物发光成像只能形成二维的成像,不能立体地观察细胞的分布情况.1.2生物发光成像示踪干细胞在疾病中的应用1.2.1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胚胎源干细胞在体内能直接分化成心肌细胞和血管细胞;成体干细胞能激活内源性心脏干细胞和分泌大量营养因子改善微环境,同时还能抑制大部分炎症细胞如树突细胞,中性粒细胞,抑制不成熟的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进而逆转心室重构、提高左心室功能,改善心脏功能,起到心脏修复的功能[11].而生物发光成像通过靶向细胞或疾病的分子途径不仅能在宏观上为心脏解剖及生理成像,还能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检测生物进程[12].BaiX等[13]指出示踪干细胞的存活和迁移是了解细胞治疗效果和相应机制的重要手段.该实验用慢病毒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干细胞,注射到梗死区域后通过生物发光成像直接监测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和增殖.同时体内荧光信号逐渐衰减证实供体细胞在缺血性和炎性环境中逐渐凋亡的现象.Huang等[14]在下肢缺血模型中,通过生物发光成像实时、活体地观察了胚胎干细胞在损伤区的细胞行为.这些结果证明生物发光成像能实时、非侵入性地观察细胞在体内的归巢、迁移、存活、分布的生物学特征.1.2.2在肾脏疾病方面的应用干细胞具有保护和改善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作用[15].例如在糖尿病肾病中,干细胞能通过复杂的旁分泌行为起到肾脏保护作用[16],促使肾脏巨噬细胞表达多种炎症免疫因子[17],其中IL-1通过提高肾小球上皮细胞中的ICAM-1、血管粘附分子-1的合成[18],在糖尿病肾病模型中能刺激增加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透明质酸[19].不仅如此,干细胞还能起到抗尿蛋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减少足突细胞的消失、阻止尿蛋白的发展和肾小球硬化症的发生[15],进而保护肾脏.Togel等[20]在肾脏疾病模型中运用生物发光成像监测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在正常老鼠和肾病老鼠的肾动脉注射luc/neo-MSC,通过生物发光成像分别观察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及不同老鼠体内的分布及存活情况,为干细胞治疗疾病提供安全有效的临床前试验.Gao等[21]在急性肾损伤模型中注射用荧光素酶基因及单体的红色荧光蛋白的基因标记干细胞,用生物发光成像来评估支架在急性缺血组织中改善微环境的作用.2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tom-ography)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MRI能通过软组织对比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三维的功能和组织信息,而避免了电离辐射,因此能允许纵向评估细胞的种植和迁移[22].临床中,通常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应用.2.1核磁共振成像的优缺点用MRI示踪的干细胞具有高空间分辨率、低毒性等优点,能确保干细胞的正确传递和提供可视的移植的最佳部位,同时以最佳剂量和时间窗口注射到病人体内,从而优化干细胞治疗体系[23].但是MRI的信号不能有效地反映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因为铁离子能在死亡的细胞内有残留,并且它能转移到邻近组织.核成像半衰期短,不能长时间监测,并且高剂量的放射性示踪剂对细胞的存活和分化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24].该成像很难评估初始的细胞存活或者细胞数量.此外,在MRI中应用的超顺磁性氧化铁是一个缺点,因为当被标记的细胞凋亡时,巨噬细胞可以吞没该微粒,导致了细胞存活的信号有误差[25].2.2核磁共振成像示踪干细胞在疾病中的应用2.2.1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有报道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的干细胞通过核磁173第11期杨晓青,等.干细胞示踪在疾病中的应用共振成像评估干细胞在该系统疾病中治疗的影响[26].Hoehn等[27]用SPIO标记干细胞,注射至脑缺血老鼠大脑的非缺血区域,运用MRI实时监测移植后的干细胞迁移、分化进程及其再生潜能.通过成像观察到细胞沿着胼胝体迁移,填充在缺血侧大脑半球的区域.Guzman等[28]通过MRI深入分析了人神经干细胞在受损大脑内的生物学行为.通过该成像技术能实时观察用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能分化成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并且用MRI动态监测在不成熟啮齿动物的大脑内用SPIO标记的干细胞能迁移到相应的部位,相反的,在成熟的大脑内只有在受损时才会发生相应的迁移.该研究还运用大脑皮质中风模型,用MRI观测神经干细胞经胼胝体的迁移及其存活.2.2.2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高分辨率的MRI观察磁性纳米粒子标记干细胞治疗评价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也通过磁性纳米粒子及MRI的检测的技术评价干细胞的移植疗效.连续的MRI允许示踪确定细胞移植的部位和其持久性[29].很多在心血管研究中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标记干细胞可行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认可.Kraitchman等[30]在心肌梗死模型中运用MRI无创地观察移植干细胞的数量及其植入部位,并且能用该成像技术客观评估心肌梗死的面积及局部心脏的功能.Terrovitis等[22]运用氧化铁粒子标记干细胞,通过MRI观察标记细胞的移植情况,并且验证了核磁共振成像的有效性是通过MRI的信号区分被标记细胞的存活来获得的.Wang等[31]更突破性地运用了MRI观察到注射后的干细胞在受损的心肌中能定向分化成为内皮细胞,进而促进干细胞修复心脏.该研究还通过该成像技术观察到注射后的干细胞仅能存活较短时间,但因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通过组织学的观察可验证其对受损心肌的修复能维持较长时间.3荧光成像(Fluorescenceimaging)荧光成像技术是利用荧光探针特异性标记细胞或者通过转染报告基因使细胞表达荧光蛋白,从而通过激发光激发而产生的发光成像的方法[32].目前,应用在细胞标记的荧光探针包括:量子点[33]、纳米粒子[34]、碳纳米管[34]、纳米纤维[35]和纳米基质[36]等,这些材料在干细胞示踪疾病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3.1荧光成像的优缺点荧光成像的分子材料能利用细胞表面特性来标记细胞[34],同时一些标记材料也能帮助提高干细胞体内移植后的细胞功能(如细胞迁移、旁分泌等)[37];增强干细胞在体内生存能力[38];活体实时及非侵入性地跟踪干细胞在体内的移植及分布情况[39];为干细胞的分化和移植提供共价固定生物活性分子;在干细胞分化中为细胞传递DNA、蛋白质、多肽和小分子化合物.但荧光分子成像材料(如纳米材料等)存在一些毒性能潜在的干扰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40];这些材料易随着干细胞的分裂荧光信号逐渐丢失,并且在荧光成像时会受背景荧光信号的干扰.3.2荧光成像示踪干细胞在疾病中的应用3.2.1在血管疾病方面目前的研究证明,由于移植后营养因子的表达不足以及细胞在体内的生存能力低等原因,不加修饰的干细胞在体内治疗中的效果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在一些研究中通过纳米粒子携带高表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标记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在下肢缺血模型中,被纳米粒子标记的干细胞在病灶内增加了VEGF的表达、细胞的生存能力和移植成活率,显著提高了损伤区新生血管的生成及保肢率.同时减少了肌肉组织的降解和纤维化.这些结果证明被纳米粒子修饰的干细胞能为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良好的手段[41].Zhao等[5]通过荧光传感器连接到干细胞表面,从而来观测细胞表面信号.并且这种荧光传感器连接有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荧光染料,通过荧光成像监测干细胞在血管内的生物学行为.3.2.2在肿瘤方面的应用传统治疗癌症的手段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而传统抗肿瘤药物的输运具有非特异性、靶向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及治疗指数低.而纳米粒子可以携带抗肿瘤药物,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并能靶向地进入肿瘤部位释放药物、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来治疗肿瘤[42].另外纳米粒子能通过改变它的表面性质如粒径大小、疏水性质等靶向进入需治疗的部位,如肝脏、脾脏、肺脏等.它还能通过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的特定抗原,从而到达目标肿瘤内形成示踪或治疗的目的[43].Vlashi等[44]研究了肿瘤干细胞在体内成像、示踪及定位.其中通过肿瘤干细胞结合荧光融合蛋白,利用荧光成像示踪干细胞进一步验证了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和体内能降低26S蛋白酶体的表达从而更易被识别、示踪.综上所述,再生医学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干细胞治疗疾病仍处于初级阶段.临床前研究有助于理解干细胞治疗各种疾病的机制及生物学行为.分子成像则能实时动态地评估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为干细胞治疗疾病提供良好的平台.即使分子影像包括荧光成像、生物发光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潜在成瘤性、细胞毒性等,但是越来越多的无创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在干细第35卷174昆明医科大学学报175第11期杨晓青,等.干细胞示踪在疾病中的应用胞示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有利于客观动态评价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行为.[参考文献][1]PEARLJI,LEEAS,LEVESON-GOWERDB,etal.Short-termimmunosuppressionpromotesengraftmentofembryonicand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J].Cellstemcell,2011,8(3):309-317.[2]LAIRC,ARSLANF,LEEMM,etal.ExosomesecretedbyMSCreduces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J].Stemcellresearch,2010,4(3):214-222.[3]KARPJM,LENGTEOGS.Mesenchymalstemcellhomi-ng:thedevilisinthedetails[J].Cellstemcell,2009,4(3):206-216.[4]NGUYENPK,NAGD,WUJC.Methodstoassessstemcelllineage,fateandfunction[J].Advanceddrugdeliveryreviews,2010,62(12):1175-1186.[5]ZHAOW,SCHAFERS,CHOIJ,etal.Cell-surfacesensorsforreal-timeprobingofcellularenvironments[J].Naturenanotechnology,2011,6(8):524-531.[6]WEISSLEDERR,MAHMOODU.Molecularimaging[J].RADIOLOGY-OAKBROOKIL,2001,219(2):316-333.[7]YANGQ,PENGJ,GUOQ,etal.AcartilageECM-derived3-DporousacellularmatrixscaffoldforinvivocartilagetissueengineeringwithPKH26-labeledchondrogenic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J].Biomaterials,2008,29(15):2378-2387.[8]VANDERBOGTKE,SHEIKHAY,SCHREPFERS,etal.Comparisonofdifferentadultstemcelltypesfortreatmentofmyocardialischemia[J].Circulation,2008,118(14suppl1):S121-S129.[9]HUANGM,CHENZ,HUS,etal.Novelminicirclevectorforgenetherapyinmurinemyocardialinfarction[J].Circulation,2009,120(11suppl1):S230-S237.[10]SADIKOTRT,BLACKWELLTS.Bioluminescenceima-ging[J].ProceedingsoftheAmericanThoracicSociety,2005,2(6):537.[11]WILLIAMSAR,HAREJM.Mesenchymalstemcellsbi-ology,pathophysiology,translationalfindings,andtherape-uticimplicationsforcardiacdisease[J].CircRes,2011,109(8):923-940.[12]SANZJ,FAYADZA.Imagingof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J].Nature,2008,451(7181):953-957.[13]BAIX,YANY,SONGYH,etal.Bothculturedandfreshlyisolatedadiposetissue-derivedstemcellsenhancecardiacfunction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EurHeartJ,2010,31(4):489-501.[14]HUANGNF,NIIYAMAH,PETERC,etal.Embryonicst-emcellderivedendothelialcellsengraftintotheischemichindlimbandrestoreperfusion[J].ArteriosclerThrombVacBiol,2010,30(5):984-991.[15]WANGS,LIY,ZHAOJ,etal.Mesenchymalstemcellsa-melioratepodocyteinjuryandproteinuriainatype1diabeticnephropathyratmodel[J].BiolBloodMarrowTransplant,2013,19(4):538-546.[16]TGELF,HUZ,WEISSK,etal.Administeredmesenchy-malstemcellsprotectagainstischemicacuterenalfailurethroughdifferentiation-independentmechanisms[J].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RenalPhysiology,2005,289(1):F31-F42.[17]EZQUERF,EZQUERM,SIMONV,etal.Endovenousad-ministrationofbonemarrow-derivedmultipotentmesenchymalstromalcellspreventsrenalfailureindiabeticmice[J].BiolBloodMarrowTransplant,2009,15(11):1354-1365.[18]NAVARRO-GONZLEZJF,MORA-FERNNDEZC.Theroleofinflammatorycytokinesindiabeticnephropathy[J].JAmSocNephrol,2008,19(3):433-442.[19]JONESS,JONESS,PHILLIPSAO.Regulationofrenalproximaltubularepithelialcellhyaluronangeneration:implicationsfordiabeticnephropathy[J].KidneyInt,2001,59(5):1739-1749.[20]TGELF,YANGY,ZHANGP,etal.Bioluminescenceim-agingtomonitortheinvivodistributionofadministeredmesenchymalstemcellsinacutekidneyinjury[J].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RenalPhysiology,2008,295(1):F315-F321.[21]GAOJ,LIUR,WUJ,etal.Theuseofchitosanbasedhy-drogelforenhancingthetherapeuticbenefitsofadi-pose-derivedMSCsforacutekidneyinjury[J].Biomateri-als,2012,33(14):3673-3681.[22]TERROVITISJ,STUBERM,YOUSSEFA,et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verestimatesferumoxide-labeledstemcellsurvivalaftertransplantationintheheart[J].Circula-tion,2008,117(12):1555-1562.[23]KRAITCHMANDL,BULTEJW.ImagingofstemcellsusingMRI[J].BasicResCardiol,2008,103(2):105-113.[24]ALTE,PINKERNELLK,SCHARLAUM,etal.Effectoffreshlyisolatedautologoustissueresidentstromalcellsoncardiacfunctionandperfusionfollowing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IntJCardiol,2010,144(1):26-35.[25]LIZ,SUZUKIY,HUANGM,etal.Comparisonofreportergeneandironparticlelabelingfortrackingfateofhumanembryonicstemcellsanddifferentiatedendothelialcellsinlivingsubjects[J].StemCells,2008,26(4):864-873.[26]ZHUJ,ZHOUL,XINGWUF.Trackingneuralstemcellsinpatientswithbraintrauma[J].NEnglJMed,2006,355(22):2376-2378.[27]HOEHNM,KSTERMANNE,BLUNKJ,etal.Monitoringofimplantedstemcellmigrationinvivo:ahighlyresolvedinvivo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vestigationofexperi-mentalstrokeinrat[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02,99(25):16267-16272.[28]GUZMANR,UCHIDAN,BLISSTM,etal.Long-termm-onitoringoftransplantedhumanneuralstemcellsindevel-opmentalandpathologicalcontextswithMRI[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07,104(24):10211-10216.[29]KSTERMANNE,ROELLW,BREITBACHM,etal.Stemcellimplantationinischemicmouseheart:a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vestigation[J].NMRBiomed,2005,18(6):362-370.[30]KRAITCHMANDL,HELDMANAW,ATALARE,etal.!!!!!!!!!!!!!!!!!!!!!!!!!!!!!!!!!!!!!!!!!!!!!!!!!!!!!!!!!!!!!!!!!!!!!!!!!!!!!!!!!!!!!!!!!!!!!!!!!(上接第168页)少术中出血和周围组织损伤是评价手术质量和衡量手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罗平县板桥中心卫生院院为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各种条件有限,为避免术中因缺乏相关解剖知识必须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手术.腹盆腔巨大包块(子宫巨大肌瘤?),施行手术为剖腹探查术,麻醉后开腹前由泌尿外科医师经尿道输尿管镜行双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术中发现肿物巨大,位置较深,突入右侧阔韧带,底部深达前穹窿处,右附件及部分瘤体与右侧盆壁粘连,右输尿管与瘤体之粘连致输尿管走行改变.整个手术过程难度大,能顺利进行了子宫和肌瘤切除,无副损伤和大量出血,术后病人痊愈出院,完全得于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3.3术后总结(1)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手术风险大;(2)术前讨论、制定正确手术方案是手术成败的关键;(3)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和预测手术副损伤,并做好防范措施是避免并发症发生有效方法;(4)避免副损伤和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两个重要方面.[参考文献][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8-400.[2]王淑贞.实用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42-643.[3]庄会坤,杨娜,李春芳,等.36例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原位旋切剔除的手术体会[J].当代医学,2013,29(2):88-89.[4]张西琴.巨大子宫肌瘤合并原发性输卵管癌1例[J].中国保健,2008,16(25):870.[5]张建萍,卢丹,王维.妇科腹腔镜术与剖腹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0(5):39-40.[6]董素云,张璐芳,杜晓辉,等.巨大子宫肌瘤99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6(4):698-699.(2014-09-10收稿)第35卷176昆明医科大学学报Invivo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fmesenchymalstemcellsinmyocardialinfarction[J].Circulation,2003,107(18):2290-2293.[31]WANGJ,NAJJARA,ZHANGS,etal.Molecularimagingofmesenchymalstemcellmechanisticinsightintocardiacrepairafterexperimentalmyocardialinfarction[J].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Imaging,2012,5(1):94-101.[32]NTZIACHRISTOSV.Fluorescencemolecularimaging[J].AnnuRevBiomedEng,2006,8:1-33.[33]EVANSCM,EVANSME,KRAUSSTD.MysteriesofTOPSerevealed:insightsintoquantumdotnucleation[J].JAmChemSoc,2010,132(32):10973-10975.[34]ZHANGL,WEBSTERTJ.Nanotechnologyandnanomate-rials:promisesforimprovedtissueregeneration[J].NanoToday,2009,4(1):66-80.[35]DRESSELHAUSMS,JORIOA,HOFMANNM,etal.Pe-rspectivesoncarbonnanotubesandgrapheneRamanspec-troscopy[J].Nanoletters,2010,10(3):751-758.[36]JAYAKUMARR,PRABAHARANM,NAIRS,etal.No-velchitinandchitosannanofibersinbiomedicalapplica-tions[J].BiotechnologyAdvances,2010,28(1):142-150.[37]DETCHEVERRYFA,LIUG,NEALEYPF,etal.Inter-polationinthedirectedassemblyofblockcopolymersonnanopatternedsubstrates:simulationandexperiments[J].Macromolecules,2010,43(7):3446-3454.[38]TAUTZENBERGERA,LORENZS,KREJAL,etal.Effectoffunctionalisedfluorescence-labellednanoparticlesonmesenchymalstemcelldifferentiation[J].Biomaterials,2010,31(8):2064-2071.[39]CHATTERJEEDK,RUFAIHAHAJ,ZHANGY.Upcon-versionfluorescenceimagingofcellsandsmallanimalsus-inglanthanidedopednanocrystals[J].Biomaterials,2008,29(7):937-943.[40]FERREIRAL,KARPJM,NOBREL,etal.Newopportu-nities:theuseofnanotechnologiestomanipulateandtrackstemcells[J].CellStem,2008,3(2):136-146.[41]YANGF,CHOSW,SONSM,etal.Geneticengineeringofhumanstemcellsforenhancedangiogenesisusingbiodegradablepolymericnanoparticle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10,107(8):3317-3322.[42]CHOK,WANGX,NIES,etal.Therapeuticnanoparticlesfordrugdeliveryincancer[J].ClinCancerRes,2008,14(5):1310-1316.[43]BRANNON-PEPPASL,BLANCHETTEJO.Nanoparticleandtargetedsystemsforcancertherapy[J].AdvancedDrugDeliveryReviews,2012,64:206-212.[44]VLASHIE,KIMK,LAGADECC,etal.Invivoimaging,tracking,andtargetingofcancerstemcells[J].JNatlCancerInst,2009,101(5):350-359.(2014-10-03收稿)。

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及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干细胞的一种,因能分化为间质组织而得名,具有亚全能分化潜能,在特定的体内外环境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共性,即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的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神经、心脏、肝脏、骨、软骨、肌腱、脂肪、上皮等多种细胞。

这种多向分化的能力给人类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分布于胎儿和成体的骨髓、骨膜、松骨质、脂肪、滑膜、骨骼肌、胎肝、乳牙、脐带、脐带血中,其中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质量高、纯净、数量多。

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以下特性:1)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不仅可分化为造血细胞,还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

2)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

3)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的特性。

正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所具备的这些免疫学特性,使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各种替代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自体移植可以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1.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前景以组织工程学为手段可望解决的问题几乎涉及人类面临的大多数医学难属,如烧伤、放射损伤等患者的植皮;肌肉、骨及软骨缺损的修补;髋、膝等关节的替换;血管疾病或损伤后的血管替代;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植入;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替代、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癌症患者手术切除后组织或器官的替代;放射损伤及大剂量放疗、化疗后的造血与免疫重建;肝、肾等重要脏器因损伤或功能衰竭的置换;部分遗传缺陷性疾病的治疗等。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心脏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活体磁共振示踪的实验研究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心脏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活体磁共振示踪的实验研究

种 无 创 的 手段 来 示 踪 体 内干 细 胞 的 迁移 及 转 归 。
关 键 词 骨 髓 细 胞 : 间 质 干 细 胞 ; 磁 共 振 成 像 ; 超 顺 磁 性 氧 化 铁 纳 米 粒 子 ; 示 踪
La lng bei m e e h s nc ym al t c ls n he sem el i t he r wih s at t upe pa am ag tc r n o de r r ne i i o xi na nopa tce i vto nd r i ls n i a r
【 bt c】 0 jc v T p r w e e spra m gnt o x ennprc sSI )cn e s s A s at r bet e o xl e ht rue r aaeein i aoa ie(PO a e a a i e o h p a i r od tl bud
t crfr rc igtei lne sn h ma tm el( Cs n teifrt od rzn n e r e o a kn mpa td me e c y l e c l MS )i h nac r e o eu d rMRIsa nn . eh d a t h s s b c n ig M to s
0 Itra Me i n , hnh i ihPo l s si l S ag a 2 0 3 , hn 厂 nenl dc e S ag a Sx epe pt , hn h 0 2 3 C i i t Ho a i a
Core po dig t r r s n n auho :WE1Men g E— i l m r e @m e ma Zc r .n ma : we i d i.o c n

《2024年雷公藤甲素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及其机制初探》范文

《2024年雷公藤甲素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及其机制初探》范文

《雷公藤甲素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及其机制初探》篇一一、引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其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和再生修复能力,在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中备受关注。

近年来,雷公藤甲素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雷公藤甲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经组织培养技术分离纯化;雷公藤甲素购自Sigma公司。

2. 方法(1)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处理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和扩增间充质干细胞。

采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处理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生长情况及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

(2)免疫抑制功能检测通过共培养实验,检测雷公藤甲素处理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反应的影响。

(3)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雷公藤甲素处理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免疫调节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三、实验结果1. 雷公藤甲素对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当浓度下,雷公藤甲素能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提高其活性。

过高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则会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2. 雷公藤甲素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经雷公藤甲素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抑制T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因子如IFN-γ、IL-2等的分泌,从而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

3. 分子机制探讨通过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发现,雷公藤甲素处理后,间充质干细胞中相关免疫调节基因(如TGF-β、IDO等)的表达上调,同时检测到相关免疫调节蛋白(如PD-L1等)的表达增加。

这些基因和蛋白的改变可能参与了雷公藤甲素增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过程。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能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

isct_间充质干细胞_鉴定标准_理论说明

isct_间充质干细胞_鉴定标准_理论说明

isct 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间充质干细胞(ISCT)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资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ISCT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组织修复的能力,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干细胞来源。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和规范的鉴定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ISCT进行深入探讨,并重点介绍其鉴定标准的理论说明。

文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ISCT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理论说明、实践应用与挑战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关于ISCT鉴定标准的理论知识,并探讨该领域面临的实践应用和挑战。

通过对ISCT表面标记物使用、功能性特征评估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应用等方面原理的介绍,希望能够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的理论基础,并展望ISCT鉴定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对于临床转化前景展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等方面也将进行讨论。

以上是本文“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该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并介绍了本文的结构。

接下来将继续展开描述ISCT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标准相关内容。

2. ISCT间充质干细胞2.1 定义与特征ISCT(国际干细胞治疗学会)定义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类多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这些细胞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得,包括骨髓、脐带血、脂肪组织等。

ISCT认为,MSCs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标准:1) 在培养条件下,MSCs应具备黏附能力;2) MSCs应表达特定的表面标记物,如CD73、CD90和CD105,并且在同时应该缺乏(或仅有极低水平)CD34、CD45、HLA-DR等造血和免疫相关标记物;3) MSCs应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不同种类的细胞。

此外,ISCT提出了额外的功能性特点来进一步确认MSCs。

这些功能性特点包括:1) 免疫调节作用:MSCs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并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来达到免疫调节作用;2) 细胞迁移能力:MSCs具有从注射部位向受损组织迁移的能力;3) 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MSCs可以产生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对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浅析帕金森病及其康复治疗

浅析帕金森病及其康复治疗

浅析帕金森病及其康复治疗河北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声明中文内容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难题。

主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和运动迟缓,对患者的生活有着程度不一的影响。

除了一般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康复在帕金森病治疗的过程中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运动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于帕金森病以及其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利于增强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和对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帕金森病;康复治疗;运动障碍AbstractParkinson's disease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aged, which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neuroscience research. The main symptoms are quiescent tremor, increased muscle tension, postural balance disorder and motor retardation, which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impact on patients' lives. In addition to general medic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in the course of Parkinson's treatmen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atient's motor disorder and quality of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rkinson and its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the past 20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Parkinson and look forward to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Parkins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cinesipathy目录1.研究方法 (4)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4)3.国内外研究现状 (5)3.1国内研究现状 (5)3.2国外研究现状 (5)4.研究内容 (5)4.1帕金森病的病因以及病理变化 (5)4.2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 (6)4.3流行病学 (6)4.4帕金森病的诊断 (6)4.5帕金森病的治疗 (6)5.康复治疗 (7)5.1运动功能康复 (7)5.1.1躯体运动功能的康复 (7)5.1.2言语功能训练 (8)5.1.3吞咽功能康复 (8)5.1.4运动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8)5.2非运动功能康复 (8)5.2.1认识功能康复 (8)5.2.2情绪康复 (8)5.2.3睡眠康复 (9)5.2.4疼痛康复 (9)5.2.5泌尿功能康复 (9)5.2.6直肠功能康复 (9)5.2.7体位性低血压 (9)5.2.8疲劳康复 (9)5.3其他康复技术 (9)5.3.1神经调控治疗 (9)5.3.3传统中医疗法 (9)5.3.4综合管理康复 (9)6.康复评定 (9)6.1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定 (10)6.2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10)6.2.1躯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10)6.2.2言语障碍的评定 (10)6.3非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10)6.3.1认知功能障碍 (10)6.3.2情绪障碍 (10)6.3.3睡眠障碍 (10)6.3.4疼痛 (10)6.3.5体位性低血压 (10)6.3.6疲劳评定 (10)6.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1)6.5参与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定 (11)7.结论 (11)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国内外近几年来研究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主要研究成果,通过查阅图书和计算机检索等方式,对国内外近20年来与帕金森病康复治疗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加以分析和研究,更加了解了帕金森病及其康复治疗,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启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间充质细胞汇总

间充质细胞汇总

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摘要】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源于中胚层的早期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支持造血,具备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活性,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医学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免疫调节、应用1 引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就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成体间叶组织(如骨髓基质、脂肪、胎盘和脐带等)中留存下来未分化的原始细胞。

MSCs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中含量最为丰富,少量存在于血液及其他组织中。

MSCs承担着支持造血系统细胞的使命,为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自我更新提供重要的微环境,还能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

此外,MSCs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

MSCs来源方便,易于分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

MSCs的这些特性,使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 MSCs的来源最常见的MSCs来源是骨髓。

外周血、脂肪和胎盘等组织也可进行MSCs提取。

此外,越来越多新的MSCs来源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如图1,为MSCs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供体。

a b图1.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a :骨髓MSCs的提取;b :MSCs的新来源骨髓来源的MSCs来源方便,易于分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干细胞特性,无免疫排斥,体外基因转染率高并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且能最终分化成骨、软骨和神经等组织。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脐血能分离得到MSCs。

脐血MSCs的形态、免疫表型和生长方式等生物学特征与其他来源的MSCs大致类似[1]。

Cheng等从十字交叉韧带中发现了MSCs,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细胞等。

临床研究用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分期检测项目对照表

临床研究用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分期检测项目对照表

临床研究用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分期检测项目对照表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来源方便、相对较好的安全性等优点,目前比其他干细胞产品的研发发展更加迅猛。

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药品监管机构已批准了超过4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制剂作为药物上市,国内也有数家公司正在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的注册申报工作,目前有3家获批IND。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跨胚层的多向分化潜能,表现为向骨、软骨、脂肪、肌、神经等细胞分化的能力,而且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特性,在临床研究中主要用于治疗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GVHD)、骨关节炎、肝纤维化、糖尿病、结肠炎和红斑狼疮等疾病。

然而,作为细胞治疗产品,间充质干细胞从获取、扩增、体外复杂操作、冻存、使用等不同环节,都可能存在外在和内在的风险因素。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等体外操作过程尚缺乏标准化规程,导致不同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之间的特性,特别是生物学效应差异性较大。

为了更有效地对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我们结合深圳市地方标准《临床研究用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规范》的指导下,整理出了全面的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检验方法。

以下是临床研究用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分期检测项目对照表:项目分类 | 检测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段 | 检验类型 |研发阶段 | HBsAg(ELISA法) | HBsAg阴性 | 是 | 出厂检验 |HBcAb(ELISA法) | HBcAb阴性 | 是 | 出厂检验 |HBV-DNA(PCR法) | HBV-DNA阴性 | 是 | 出厂检验 |HCVAb(ELISA法) | HCVAb阴性 | 否 | 既往病史(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筛查 |HCV-RNA(PCR法) | HCV-RNA阴性 | 否 | 既往病史(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筛查 |HIV(Ⅰ+Ⅱ)Ab(ELISA法) | HIV(Ⅰ+Ⅱ)Ab阴性 |否 | 既往病史(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筛查 |HIV-1 RNA(PCR法) | HIV-1 RNA阴性 | 否 | 既往病史(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筛查 |CMV-IgM(ELISA法) | CMV-IgM阴性 | 否 | 既往病史(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筛查 |Anti-TP(TRUST或TPPA法) | Anti-TP阴性 | 否 | 既往病史(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筛查 |EBV-IGM(ELISA法) | EBV-IGM阴性 | 否 | 既往病史(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筛查 |HTLV | HTLV阴性 | 否 | 既往病史(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筛查 |生产制备阶段 | ALT | 0—40U/L | 否 | 出厂检验 |间充质干细胞 | 2500到5800 | 是 | 出厂检验 |乳白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肉眼可见异物,如沉淀、絮状物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特性的研究_施小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特性的研究_施小凤
264
江苏医药杂志 2004 年 4 月第 30 卷第 4 期 Jiangsu M ed J , A pril 2004, V ol 30, N o.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特性 张勇 张晓慧
骨髓基质细胞包括单 核内皮 细胞及 纤维母 细胞等 多种 细胞成份组成, 并组成造血微环境, 产生造血干/ 祖细 胞自我 更新、增殖及分化所必需的细胞因子, 维持正常的造血功 能。 业已证实, 骨髓基质有 起源于 间充质 的干细 胞, 该 类细 胞除 可组成造血微环境外, 尚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本研究 观察了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 胞( M SC) 体外生 长特性 及归巢 骨髓 的能力。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 贫血的治疗
干细胞移植
吴汉新 李建勇 任志宏 钱思轩
患者男, 23 岁。因不 明原 因头 昏、乏力、牙 龈出 血 2 周 于 2002 年 8 月 2 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毒小三阳史, 5 年前 在外院行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入院后查: 重度 贫血貌, 巩膜无黄染, 口腔 黏膜血泡 , 牙 龈出 血, 四 肢皮 肤较 密集出血点, 淋巴结无 肿大, 心肺无 异常, 肝 脾肋下 未扪 及。 血 WBC0 8 109 / L , 中性粒细胞 绝对值( AN C) 0 1 109 / L , Hb33g / L, BPC8 109/ L , 网织 红细 胞 ( Ret) 计 数 0 05% ; 抗 核抗体( AN A) (- ) , Ham s 试验 (- ) ; 乙肝 病 毒小 三阳, HBVDNA(- ) , 丙肝抗 体(- ) ; 骨 髓细 胞学 涂片 及病 理学 活检 均为 再生障碍 性贫 血( A A) 。临床 诊断重 型 A A( SAA) 。8 月 17 日行 HLA 匹配患 者胞 姐外 周血 干细 胞( P BSC) 移植。A BO 血型受者 O 型, 供者 B 型。预 处理方案为 环磷酰胺 50 mg kg-1 d-1 连用 4 d。输注供者单核细胞( M NC) 2 9 108/ kg 和 CD34+ 细胞 3 3 106 / kg。用 环 孢素 A ( CsA ) 、短程 甲 氨蝶 呤、霉酚酸 酯( M M F ) 预防 移植 物抗 宿主 病( GVH D) 。 移植 后 2 个月内无发热、GVHD 等, 但 Hb 在 40~ 50 g / L , Ret 为 0, WBC 及 BPC 正 常。+ 11 d AN C> 0 5 109/ L, + 21 d BPC> 20 109 / L 。+ 40 d 检查患 者血型 由 O 转 为 B 型, 抗 B 凝集素测不出, + 58 d 染 色体 核型复 查仍 完全为 供者 型。 + 14 d 起 4 次骨髓 检查均示粒 系、巨 核系增生活 跃, 红 系缺 如。诊断为 移植后纯红细胞 AA ( PRCA ) 。于 + 65 d 予 大剂 量丙种 球 蛋白 ( 500 mg kg-1 d-1 ) 连 用 5 d, + 73 d Ret 为 5 0% , Hb72 g/ L , + 78 d Hb126 g/ L。+ 80 d 患者因 恐 CsA 对肝功能有损, 自行停 服 CsA 和 M M F, + 96 d 因 发生 爆发 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患者家属拒绝行血浆置换等治疗 并自动 出院, 出院时血常规正常。

不同培养基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不同培养基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不同培养基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作者:王丽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7期王丽娟(赤峰学院医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比较不同密度下DMEM-LG培养基、DMEM-HG培养基、IMDM培养基、α-MEM培养基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发现应用IMDM培养基以2.0×106个细胞/ml的密度接种在培养瓶底可以完全铺层,而且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可以显著加快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伸展和铺层的速度.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生长过程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1)07-0037-02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MSC)存在于身体的很多部位,骨髓和脐血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主要来源.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而对人脐血中的MSC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培养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培养的方案也各不相同.本试验分别应用DMEM-LG培养基、DMEM-HG培养基、IMDM培养基、α-MEM培养基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比较不同细胞密度下各种培养基培养脐血MSC的效果,并对培养出的脐血MSC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脐血新鲜脐血由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提供.在征得产妇同意后,无菌条件下采集新生儿脐血,用肝素抗凝.1.2 脐血MSC的分离和培养取血后12h内,用Ficoll-Hypaque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MNC),并用PBS培养液洗涤3次,然后分别用含20%的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和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IMDM 完全培养基、含10%的胎牛血清和20μg/L的bFGF的DMEM-LG培养基、含10%的胎牛血清和20μg/L的bFGF的DMEM-HG培养基、含10%的胎牛血清和20μg/L的bFGF的α-MEM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每种培养基各自调整的密度分别为0.6、0.7、0.8、0.9、1.0、2.0、3.0、4.0、5.0、6.0×106/ml,种植于培养瓶中,然后于5%CO2、37℃、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 结果2.1 不同培养条件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生长的影响在使用同一批号血清的情况下,几种培养基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情况如下:DMEM-LG 培养基和DMEM-HG培养基有大量的细胞贴壁,但贴壁的细胞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不规则形状,生长缓慢,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贴壁的细胞都脱落下来.α-MEM培养基仅有少量的细胞贴壁,且贴壁的细胞是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的,几乎无生长,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也都脱落下来.IMDM培养基培养出的细胞呈纤维状,形成克隆,并逐渐扩张.2.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最适接种密度细胞以不同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各个密度下,DMEM-LG培养基、DMEM-HG培养基和α-MEM培养基均没有完全铺层,20天后都脱落下来.而应用IMDE培养基,以0.6~0.9×106个细胞/ml的密度接种后,细胞贴壁稀疏甚至不贴,间距大,生长缓慢,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贴壁的细胞也都从瓶底脱落下来.以密度为2.0×106个细胞/ml接种时,细胞活性好,生长旺盛,形态为有规则的束状.密度在4×106/ml及其以上时,细胞生长拥挤,培养基消耗快,短时间内变黄,虽有大量细胞贴壁,但细胞贴壁不牢固.经过3次换液后,大部分贴壁细胞又都脱落下来.由此可见,最适合细胞贴壁的接种密度在2.0×106个细胞/ml左右.密度高于或低于2.0×106个细胞/ml,细胞不贴壁或贴壁状态不好.2.3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过程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定期显微镜观察:24h可见细胞贴壁,最初细胞为圆形或不规则散在分布,有时与破骨细胞混杂存在.48h可见贴壁细胞增多,细胞周边开始伸出小突起,细胞呈条形或多角形(图A).72h更多的细胞伸出突起,且细胞突起变长变大,折光性强,为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细胞,少数细胞可见微绒毛(图B).1周可见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细胞更多,有的细胞开始接触(图C).2周可见细胞集落融合成片,细胞排列有一定的方向性,呈漩涡状生长(图D).3 讨论目前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脐血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本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但是脐血中的MSC的量要小于骨髓中的MSC的量,而且也并不是每份脐带血中都能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条件各家实验室的报到也不尽相同.本实验在加入同一批次的胎牛血清和20μg/L的bFGF的条件下比较了DMEM-LG培养基、DMEM-HG培养基、IMDM培养基、α-MEM培养基培养脐血MSC的效果,发现IMD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能够伸展且在培养瓶底部形成一层同源的纤维细胞层,可见本试验条件下IMDM培养基效果较好.不同的培养密度对细胞的生长也有影响,密度过低,细胞相互作用较少,联系少,细胞很难生长;密度过高,细胞过于拥挤,接触抑制,也很难生长,且培养基中的营养很快被消耗掉,为补充营养需频繁换液,细胞未牢固贴壁就掉下来,更不利于细胞的生长.本试验在贴壁较好的IMDM培养基的条件下2.0×106个细胞/ml是最适合细胞贴壁的接种密度.本试验培养基中加入了20μg/L的bFGF,从培养结果发现加入bFGF后比未加任何外源性生长因子[1]培养的脐血MSC贴壁要早,伸展的也要早,且能提前2周在培养瓶底完全铺层,这结果也与俞猛等报到的bFGF能够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的结果一致[2].这一试验对脐血MSC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至于脐血MSC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分化、分化机制和分化后移植效果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王丽娟,张叶萍,王金福,等.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26(2):65-68.〔2〕俞猛,夏仁云,高飙,等.bFGF和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6,21(1):12-15.。

移植后细胞示踪的研究进展

移植后细胞示踪的研究进展
satellite cells
LEE
carl
M,YABIDNKA spontaneously
Cell
REUVENI Z.
Skeletal muscle
tive 5
enter an
altema-
injuries and
mesenchynml
pathway【J].J
Sci,2004,117(pt 22):
H.HUARD tissue
J.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muscle and
jury[J].Cochrane
CD004713.
Database
Syst
Rev,2005,19(4):
connective
diseases[J].Curt
Opin
Pharmacol,2003,3
(3):329—333.
[10]赵斌,田惠林,刘玉倩.电针对肌肉损伤修复作用的形态学 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 [11]HUARD J,u
trends
in Y,FU F H.Muscle Bone 044—3 044. repair:CUiTen|
[20]
SHEFER
G,WLEKUNSKI
SHAVLAKADZE T,DAVIES eration of whole sion oflGF一1 them
M,WHITE J smft8 is
D,et a1.Early regen-
[6]
JARVINEN
M,LEHTO agents
M,SORVARI
on
T,et a1.Effect

CM-DIL和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M-DIL和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M-DIL和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商青青;李凯;周建业;胡盛寿【摘要】背景:在有关“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中,细胞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

CM-DIL与DAPI是细胞标记实验中常用的荧光染料,目前两者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

<br> 目的:从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两方面,探讨两种荧光染料CM-DIL与DAPI在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面的差异。

<br> 方法:用贴壁培养法获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CM-DIL与DAPI进行标记,锥虫蓝计数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力;MTS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并绘制增殖曲线;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标记后1,2,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荧光衰减情况。

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肌梗死。

1周后于心肌梗死边缘处注射CM-DIL与DAPI标记的细胞,细胞移植后3 d取材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情况。

<br> 结果与结论:体外实验中,CM-DIL与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两者的早期增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两种染料标记后的第1代细胞的荧光阳性率均为100%,但DAPI标记后的第3代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体内实验中,CM-DIL组与DAPI组心肌组织冰冻与石蜡切片均检测到集中分布的荧光;CM-DIL组冰冻切片红色荧光比DAPI组的蓝色荧光边界清晰并且背景低;CM-DIL组还可以通过含细胞核染色的封片剂封片排除荧光假阳性。

可见,CM-DIL染料比DAPI更适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内示踪。

%BACKGROUND:cellmarker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studies concerning celltransplantation. Chlormethylbenzamido-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mine (CM-DIL) and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 are commonly used for labeling cells. To our knowledge,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comparing the two fluorescentdyes. <br>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CM-DIL and DAPI on label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br> METHODS:Isolation and expans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attachment culture. The cells were labeled by CM-DIL and DAPI, respectively. cellviability was assessed via trypan blue exclusion assay. Growth curves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depicted using MTS assay. The reduction of fluorescent intensity was observed under an inverted fluorescent contrast phase microscope from passage 1 to passage 3 after label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induced by left anterior artery ligation in Sprague-Dawley rats. One week later,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abeled by CM-DIL or DAPI were injected randomly into the border area of infarct myocardium. After 3 days, transplanted celldistribution was examined under the fluorescent microscope through paraffin sections and frozen sections respectively. <br> RESULTS AND CONCLUSION:In vitro,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abeled by both CM-DIL and DAPI showed decreased cellproliferation during the early period;the percentage of fluorescent-positive cells&nbsp;was approximately 100%in the two groups;however,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passage 1 to passage 3 i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abeled by DAPI. In vivo, the transplanted cells were detected in a concentrated way both on the paraffin sections and frozen ones;the background color of frozen sections was lower in the CM-DIL group than in the DAPI group;false positive results of fluorescentexpression could be eliminated in the CM-DIL group by using fluorescent mounting medium with the fluorescence of DNA staining. These data indicates that CM-DIL is more appropriate to in vivo tracing cells than DAPI.【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3(000)045【总页数】6页(P7855-7860)【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CM-DIL;DAPI;荧光染料;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活力;细胞增殖;心肌梗死;荧光表达;干细胞图片文章【作者】商青青;李凯;周建业;胡盛寿【作者单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市 10003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市10003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市 10003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市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0 引言 Introduction在有关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中,细胞标记技术被用来追踪干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去向和命运。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多向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免疫表型是指干细胞在表面表达的免疫相关标记物。

BM-MSCs通常被认为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特性,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调节免疫应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标记物:
1. 表面标记物CD73(5'-核苷酸酶)和CD105(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1):它们是BM-MSCs的特异标记物,用于鉴定和区分BM-MSCs。

2. 克隆标记物CD90(Thy-1):它是一种早期表型和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常用于标记BM-MSCs。

3. 免疫抑制相关标记物CD44(提供细胞-细胞相互作用)、CD29(β1整合素)和CD166(启动细胞化学)、HLA-ABC(人类白细胞抗原A、B和C)等。

4. 免疫抑制相关分子HLA-G(人类白细胞抗原G):它是一种非经典的类I型MHC分子,在免疫耐受和抗炎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BM-MSCs的免疫表型标记物可能因不同来源、培养条件和实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研究和应用BM-MSCs时,需要结合多个标记物来评估其特性和免疫功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其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使其在免疫治疗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再生医学治疗新选择: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再生医学治疗新选择: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再生医学治疗新选择: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高坤;朱文秀;刘伟东;余伟吉;王立新;曹亚飞【摘要】背景:近期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的直接治疗作用存在局限性,而其分泌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外泌体是细胞内部的胞内体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是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是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再生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方法:以“exosomes,extravesicles,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regenerative medicine”为英文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与Embase数据库;以“再生医学,组织修复,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近10年内文献,纳入描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特性及修复作用的文章,排除个例报道、回复信、会议摘要及国内外灰色文献、研究质量较低的文章.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总体含量很低,存活时间很短,往往达不到起效的时间.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含有遗传信息,能够远距离长时间运输,具有作用于靶细胞的能力,其在保护和营养神经组织、血管再生的调控、内脏疾病组织修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骨骼及软骨的再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9(023)013【总页数】6页(P2107-2112)【关键词】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修复;再生医学;血管再生;干细胞外泌体;靶细胞;干细胞【作者】高坤;朱文秀;刘伟东;余伟吉;王立新;曹亚飞【作者单位】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00;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省深圳市518100;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R394.2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外泌体:在人体体液中广泛存在,由细胞分泌的一类特殊的胞外囊泡,其直径为40-150 nm,密度为1.09-1.18 g/mL。

DAPI联合PKH26标记骨髓干细胞在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小鼠肝内迁移的示踪作用

DAPI联合PKH26标记骨髓干细胞在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小鼠肝内迁移的示踪作用

DAPI联合PKH26标记骨髓干细胞在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小鼠肝内迁移的示踪作用班翔;金世柱;韩明子;刘冰熔;曲波;宋吉涛;褚艳杰;赵瑞波;黄褀【摘要】目的探讨PKH26和DAPI联合标记骨髓干细胞在肝脏组织内迁移过程中的示踪作用.方法用PKH26和DAPI联合标记从Balb/c小鼠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干细胞,用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后,将标记的BMMC经尾静脉移植入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磷酸盐缓冲液(PBS).移植2周后取肝脏组织,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骨髓干细胞向肝脏内迁移的情况.结果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肝脏组织内可发现DAPI和PKH26双重标记的骨髓干细胞.结论 PKH26 和DAPI可以联合标记向急性肝损伤模型肝组织迁移的骨髓干细胞,为体内示踪骨髓干细胞脑内迁移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方法.%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acing effect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double-labeled by DAPI combined PKH26 in mice model of acute liver failure induced by CC14 administration. Methods BMSCs were harvested from BALB/c mice and then double-labeled by PKH26 and DAPI. The labeled cells were subsequently infused into the tail veins of mice in which acute liver injured model had been induced by CC14 administration. 14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migration status of the cells wa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Results Positive cells pre-labeled by DAPI combined PKH26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hepatic tissues. Conclusion BMSC double-labeled by DAPI combined PKH26 in mice present well tracing effect.【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021)011【总页数】4页(P1043-1046)【关键词】DAPI;PKH26;骨髓干细胞【作者】班翔;金世柱;韩明子;刘冰熔;曲波;宋吉涛;褚艳杰;赵瑞波;黄褀【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5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快速进展为急慢性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1-2]。

纳米粒制剂研究进展

纳米粒制剂研究进展
忻志鸣, 叶根深
(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纳米粒制剂所应具备的要求 、 特点及影响因素, 概述了壳聚糖纳米粒 、 磁性纳米粒 、 长循环纳米粒等的研究进展, 还 介绍了纳米粒在肿瘤诊治 、 制备智能化药物和中药开发中的应用等, 以资纳米粒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 关键词: 纳米粒; 壳聚糖纳米粒; 磁性纳米粒; 长循环纳米粒; 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44.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4931 ( 2010 ) 16 - 0015 - 03
动物长期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证实硅纳米颗粒对小鼠生长和生殖无毒性作用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的安伞载体从而提高基因治疗的疗效1612纳米中药的特点纳米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密切结合的高新技术如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等17i
20论
纳米粒制剂研究进展
本栏目由
重庆市康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协 办
中国药业 China Pharmaceuticals
·15·
药学专论
后, 其理化性质和疗效发生了很大变化, 并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 [ 10 ] 。 缓释 、 控释作用: 药物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 分散于纳米粒内 部或吸附于纳米粒表面, 其中吸附于表面的药物释放较快, 而分散 于基质中的药物会通过基质材料的小孔或随着基质的降解达到缓 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 因此, 借助高分子纳米粒作为载体等技术手 段, 可实现中药的缓释 、 控释, 如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固体纳米 脂质粒就有良好的缓释 、 控释作用 。 改善吸收: 纳米中药具有黏附性, 可提高药物口服吸收的生物 利用度 。 纳米中药还可改变膜运转机制, 增加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 性, 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与细胞内药效发挥 。 纳米化矿物类中药材 ( 如钙 、 ) 铁、 锌制剂 的口服吸收率大幅提高, 可达 98% [ 10 ] 。 增加新功能: 将中药加工至纳米量级时, 其物理 、 化学特性的 改变可使中药呈现出新功能, 从而拓宽了原药适应证 [ 11 ] 。 防止水解: 将中药制成纳米颗粒剂后, 可防止其在胃酸条件下 水解, 降低其与胃蛋白酶等消化酶接触的机会, 从而提高药物在胃 “乳化 - 低温固化 ” 陈大兵等 [ 12 ] 采用 法制备紫杉 肠道中的稳定性 。 醇长循环固态脂质纳米粒, 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 3 纳米粒性质的影响因素 3. 1 表面电荷 纳米粒的表面电荷会影响其与体内物质 ( 如调理素等 ) 的静电 作用力, 故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时, 一般选用非离子性表面活性 剂。 由于体内的因素较为复杂, 应用经典胶体科学中的扩散双电层 理论很难描述纳米粒与体内物质的吸引与排斥 。 较一致的看法是, 负电荷表面往往使纳米粒相对于正电荷或中性表面在体内更易被 清除, 而中性表面最适合用于延长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 13 ] 。 3. 2 粒径 纳米粒的粒径是决定药物载体输送系统亚微粒体内过程的重 要因素之一 。 在构建体内长循环纳米粒时, 较好的粒径范围为 50 ~ 粒径大小与靶向有关, 大于 5 μm 的粒子可被肺的毛细血 200 nm。 管床捕获, 小粒子被 RES 吞噬, 小于 150 nm 的纳米粒靶向骨髓, 小 于 250 nm 的纳米粒靶向体循环, 大于 250 nm 的纳米粒靶向脾 。 由 于载药纳米粒的黏附性及小的粒径, 既有利于局部用药时滞留性 的增加, 也有利于药物与肠壁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 从而提高药 物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 。 3. 3 表面修饰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非生物降解的纳米粒, 近年则关注于可 生物降解纳米粒的表面修饰 。 在纳米粒中加入磁性物质, 通过外加 磁场将其导向靶位, 对于浅部位病灶或外加磁场容易触及的部位 4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常用的纳米粒制剂 4.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细胞生物学的进步,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疗法或新药物登上历史舞台,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疾病取得了显著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释放细胞因子和外泌体,可以调控免疫系统、定向迁移至受损组织并起到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目前在肠炎、糖尿病以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克隆形成能力、能够多向分化并贴壁生长的细胞,至少具备三大分化能力,即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分布在人体组织中,其中胎盘、脐带是间充质干细胞最理想的来源,在采集过程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不存在伦理问题,并且获取到的干细胞数量大。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越来越丰富,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必然存在差异,早在2007年Friedman等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否影响临床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MSCs的分离与培养:
▲目前较常用Percoll(参考:1.073g/ml)液和Ficoll(参考:1.077g/ml)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这种方法分离培养的MSCs大小均匀,纯度较高,因此被广泛采用。

▲也有贴壁筛选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等
常用的MSCs标志物:
MSCs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额,目前对于MSCs的鉴定也主要是根据它的形态、功能等,且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也不尽相同。

但有一个共识是MSCs不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