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表](https://img.taocdn.com/s3/m/1f05b3c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4.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表
①小语种(德语、法语、日语、俄语)单独开班。
②根据教育部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1学分的政治理论公共选修课,文
科选修《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科选修《自然辩证法》。
③一级学科基础课中的“中级随机过程”与统计学专业的“中级随机过程”相同课程号。
④根据学校要求,非经、法、管类学科的研究生,必选一门《“三导”课程》(包括《经济学导论》、《法学导论》、《管理学导论》);经、法、管类研究生可以选修一门非本学科门类的导论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eab6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2.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可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科技管理工作。
4.合格者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海量存储系统与云存储服务(2)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技术(3)多媒体计算与网络(4)多核与虚拟化技术(5)新型存储技术与器件(6)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2)高性能软件关键技术(3)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4)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5)移动实时计算(6)计算辅助设计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及应用(2)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3)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4)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5)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6)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生物信息技术)4.信息安全专业(1)密码理论与技术(2)计算机网络安全(3)信息系统安全(4)鉴别与授权管理(5)信息对抗(6)可信计算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全英语课程≥2学分,国际水平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学分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严格执行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相关规定。
2.每位研究生至少阅读与论文课题相关的外文文献10篇以上,国内文献20篇以上,并提交综述报告。
3.必须至少参与并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分配任务),提交源码及相关文档。
计算机一年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一年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0f95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3.png)
计算机科学硕士培养方案(一年级)
一、专业学位课程要求:
1、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计
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图形学原理、计算机视觉、在线识别等;
2、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网络安全、模式识别、计算机语言学、小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应用、人工
智能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数字表示和模拟系统、数据中心技术等;
3、科研训练课程: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文献检索、分析、实验设
计与测试设计、计算机编程等,以及计算机实验室设计、维护、使用等课程;
二、毕业要求:
1、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能深入系统地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
2、具备独立进行科研技术开发实验、指导计算机技术实施的能力;
3、熟悉和掌握现代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技术,具备基本实际应用经验;
4、具有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和实施可行性研究的能力;
5、有较强的沟通、协作和管理能力;。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河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机学院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河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机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21cd8f39a21614791611281b.png)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36 学时; 2 学分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软件体系结构(也称软件架构)的理论与实践近几年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成为软件工程中的一个新的及独立的领域,在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软件体系结构主要介绍软件体系结构和中间件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软件体系结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在软件工程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掌握软件分析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思想,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在完成本课程后,使学生能够掌握软件架构的原理, 方法及技巧,了解常见的架构模式以及它们在企业应用,能够对软件架构进行分析,撰写软件架构文档。
完成本课程的学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胜任软件设计师及初级软件架构师的工作。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预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分为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将在软件工程基本原理基础上,讨论软件架构及软件架构师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分析软件架构所要解决的软件工程中的问题,以及软件架构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及技能体系。
第二部分以架构设计的过程为主线,有序展开相应的方法论与实践:如何从需求向架构设计过渡、概念性架构设计、细化架构设计。
并强调非功能需求设计的方法与设计思想。
第三部分介绍常见的架构模式以及它们在企业应用,设计模式如何合理用于架构设计实践,如何设计Framework。
第一章引言1.1 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1.2 软件的工程规范1.3 软件体系结构概况第二章体系结构模式2.1 体系结构模式2.2 管道和滤波器2.3 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2.4 基于事件与隐含调用2.5 层次系统2.6 存储库2.7 中断2.8 过程控制2.9 其它类似结构2.10 不同种类的体系结构(多机系统)第三章用例研究3.1 文本中的关键字3.2 仪表化软件3.3 移动机器人3.4 巡回控制3.5 混合系统第四章共享信息系统4.1 共享信息系统4.2 数据库集成4.3 集成式软件开发环境4.4 集成构件设计4.5 共享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4.6 一些结论第五章软件体系结构设计5.1 用户界面体系结构5.2 限制设计空间第六章形式模式和规范6.1 体系结构形式化价值6.2 规范系统的形式化体系结构6.3 形式化体系结构模式6.4 形式化体系结构设计空间第七章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与测试7.1 体系结构的可靠性建模7.2 软件体系结构的可靠性风险分析7.3 基于体系结构描述的软件测试方法第八章软件体系结构评估8.1 体系结构评估概述8.2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主要方式8.3 ATAM评估方法8.4 SAAM评估方法学时分配计划四、教学方法及要求教学方式:本课程强调及兼顾理论体系的体系性及技术题材的实用性。
硕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硕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16914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2.png)
硕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专业。
本专业硕士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课程中,学生将深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组成结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网络通信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如何保障网络安全和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的毕业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网络通信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
3.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团队合作氛
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可以在IT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各类组织中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总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专业。
如果你对计算机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在这个领域深入学习和探索,那么本专业硕士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汕头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汕头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16fe06e284254b35effd3426.png)
48
3
所有
李新副教授
屈建勤副教授
考试
选
修
课
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2
48
3
所有
屈建勤副教授
李新副教授
考查
现代数据库理论
ModernDatabase Theory
3
48
3
所有
李新副教授
孙梅副教授
考查
嵌入式系统
Embedded Systems
2
48
3
所有
谷德权教授
36
2
所有
论文
学位论文
3
学位论文答辩
1
其它环节
教学实践
2
(由学科组织)
社会实践
1
(由导师组织)
听取学术报告及文献阅读
1
40
2
所有
社科部
考试
自然辩证法
Materialist Dialectics
2
40
2
所有
社科部
考试
英语
English
1,2
144
4
所有
外语系
考试
专业外语阅读
Professional English
3
18
1
所有
开题报告中完成
考查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
1,2
48
3
所有
数学系
考试
计算理论
蔡伟鸿教授
于津副教授
考查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2
48
所有
深圳大学 计算机视觉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 计算机视觉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fbb53ab90d6c85ec3ac6f3.png)
学
内
容
1、计算机视觉概述: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视觉的发展与方法。
3、射影几何的基本介绍及几何元素的数学表达方法。
4、各种摄像机模型与适用不同任务的摄像机定标方法。
5、立体视觉方法。使用双摄像机得到的图像恢复三维物体深度信息的方法。
6、运动分析问题的数学基础:运动与不确定性描述。
《计算机视觉-计算理论与算法基础》马颂德张正友
科学出版社1998
必
读
书
目
参
考
文
献
目
录
思
考
讨
论
题
教学方法及形式
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分配进度安排
每周三学时
教材(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Multiple View Geometry in Computer Vision》Richard Hartley
andAndrewZisserma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000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教师
汤建良
性别
男
职称
讲师
所在单位
理学院
授课对象
硕士研究生
授课名称
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
授课时数
60
课程类别
学位
考试方式
考试
课
程
目
标
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研究目标是使计算机具有通过二维图像认知三维环境信息的能力。计算机视觉是以图象处理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概率统计分析、计算几何、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理论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分析与处理视觉信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算法,具有初步设计、实现计算机视觉中比较简单的算法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计算机专业 研究生 课程
![计算机专业 研究生 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430025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4.png)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学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知识和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中的各个方向,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
在计算机系统方向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交互,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实现和优化技术。
学生将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验,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汇编语言和系统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优化。
在软件工程方向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这些课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使用各种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熟悉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团队项目和实践经验,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在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
学生将通过实际项目和案例分析,应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数据科学方向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学生将通过实际数据分析项目和实验,熟悉数据科学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在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向进行研究和创新工作。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9df5acb9b89680203d82577.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备注: A公共基础课B专业基础课C限选课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A类课程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共计7个学分;B类课程由学院根据教指委的要求设定,不少于13个学分;
A、B类课程为学位课,二者的总学分不低于20学分;C类为限选课,4个学分,要求学生听学术前沿讲座1个学分,专业文献阅读1个学分,另2个学分由各个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及要求自行设定;D类课为专业选修课,不低于8个学分,由各专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定,建议设置的门数与所选课程之间的比为2:1。
建议16学时/1学分。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备注: A公共基础课B专业基础课C限选课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A类课程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共计7个学分;B类课程由学院根据教指委的要求设定,不少于13个学分;
A、B类课程为学位课,二者的总学分不低于20学分;C类为限选课,4个学分,要求学生听学术前沿讲座1个学分,专业文献阅读1个学分,另2个学分由各个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及要求自行设定;D类课为专业选修课,不低于8个学分,由各专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定,建议设置的门数与所选课程之间的比为2:1。
建议16学时/1学分。
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表](https://img.taocdn.com/s3/m/6af52b6eb84ae45c3b358ce1.png)
求解NP难度问题的现代方法
(11-12,14-19周)C5-401
语义WEB与本体论
(1-8周)C5-403
数据开采中的高级论题
(12,14-20周)C5-403
多域安全互操作
(1-8周)C5-502
基于信任的分布式访问控制(10-12,14-18周)C5-502
晚上
9~10
项目管理(1-8周)C12-N502
信息隐藏(4-11周)C12-S410
并行处理(10-12,14-18周)C12-N502
数据库安全理论与技术(10-12,14-18周)C12-S408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10-12,14-18周)C12-N501
说明
1、需要临时调课的老师请提前填写“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调课申请表”并交至本人所在院系研究生科。
并行程序设计(12,14-20周)C12-S409
人工智能(10-12,14-18周)C12-S403
移动网络与普适计算(19-20周)C12-N501
晚上
9~1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7-8班(2-7周)C12-N401、N409
网络安全(9,10,12,14-18周)C12-N501
11~12
面向对象方法学(1-8周)C12-N501
晚上
9~10
流媒体技术(1-8周)C12-N501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1-8周)C12-N502
网络安全(10-12,14-18周)C12-N501
11~12
可计算与计算复杂性理论(1-12周)C12-S411
星
期
五
上
午
1~2
现代计算机网络(1-8周)C12-N501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计算智能与应用课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计算智能与应用课](https://img.taocdn.com/s3/m/8203e6aff705cc1754270927.png)
自学报告题目
1. 遗传规划 2. 免疫计算 3. 协同进化 4. 蚁群算法 5. 粒子群计算
二次报告题目
1. 遗传算法的编码与适 应度函数及其改进
2. 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 及其改进
1. 完成文献综述报告(5000字左右); 2. 交纳电子文档(报告与讲稿)和纸质报告书; 3. 口头报告时间20-40分钟,讨论时间10分。
考核方法与内容(2)
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并口头发表(50%) 内容:遗传进化算法及其在概念、思想和原
理上的综述和改进;并对所有改进及其实例 做出作者的评价。 要求:
3. 遗传算法的交叉算子 及其改进
4. 遗传算法的变异算子 及其改进
5. 遗传算内容与上课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共48学时 讲授:1、计算智能导论 8学时 2、计算智能与应用 20学时 自学:分组分专题自学一类进化智能 方法与理论 6学时 讨论:分专题中心发言并讨论 6学时 课程设计: 8学时
参考书目
1、计算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 —— 丁永生编著,科学出版社;
2、计算智能中的仿生学:理论与算法, —— 徐宗本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3、模糊控制、神经控制与智能控制论, —— 李仕勇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法与内容(1)
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并口头发表(50%) 内容:一种计算智能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
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特点;以及方法 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最新研究动向;方 法的应用实例和作者的评价。 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工大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工大计算机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cf980b08647d27284b735136.png)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6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号:0812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培养目标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素质,是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和政府领导人的后备人才。
二、研究方向1.高可靠计算与容错计算2.移动计算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4.海量数据计算5.数字媒体与人机交互6.自然语言计算技术7.企业计算与服务计算8.生物计算与生物信息技术9.多智能体机器人技术10.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11.信息融合技术与应用12. 计算理论13. 社会计算14. 机器学习三、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原则上为二年。
对于学术研究型(以下简称系列1)的硕士生,重点培养其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攻读博士学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系列1硕士生原则上应以推荐攻博的方式取得攻读本学科博士学位的资格。
对于应用研究型(以下简称系列2)的硕士生,重点培养其计算机及应用工程实践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系列2研究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课题,其学位论文阶段可以根据课题情况及学生意愿在相关企业中完成,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在延长期间,学校不收取学费,生活费由相关企业或导师及学生共同负担。
华科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科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91ad2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8.png)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 085211 ,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2. 掌握计算机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及实现能力;3.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4.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5. 可胜任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复杂软件设计与实现;2.并行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技术;3. 多核、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技术;4.现代存储理论与技术;5. 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6.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7.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8.多媒体计算技术;9. 数据管理与数据工程; 10.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11. 大数据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计算机技术专业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强系统工程能力、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19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8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 ≥37学分修课 学 分 ≥19学分校级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英语2学分,思政类2、数学3专业领域基础课≥3学分(必修)专业选修课≥6 学分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3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 究环 节 ≥18学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实践环节≥4学分 专业实训(含报告) 4专业综合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必修开(选)题报告 1 必修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必修专业学位论文 8 必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 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18学分 公共课程≥ 7学分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 外语学院 必修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 马院 011.700 应用高等工程数学48 3 秋 数学学院 专业 领域 基础课≥3学分 210.501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2 现代计算机网络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3 并行处理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4 现代数据管理理论与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5 多媒体基础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7 密码学与访问控制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专业 选修课 限定选修≥6学分方向任选一210.562 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3数据集成与服务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4大数据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5嵌入式多媒体系统软件设计与优化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6数据中心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7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8搜索引擎原理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9Hadoop/MapReduce 编程模型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0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1软件逆向分析技术及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2 基于GPU 的程序设计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2数据库安全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开)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7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81 深度学习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33 项目管理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3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必修) 1 计算机学院 210.574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必修)1 计算机学院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 ≥3学分 210.575实验 2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必选) 210.576 设计 2 计算机学院 210.577项目或工程的调查分析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 (必选) 210.578 行业(专业)发展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非学补修课 210.579 计算机组成原理322计算机学院 本科非计算位课 程210.580 数据结构 32 2 计算机学院机类的硕士生必修实践研究环节≥18学分 650.705 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二选一(必选)计算机学院 实践环节必修学分≥4 650.706 专业实训(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650.707 专业综合实习(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8 开(选)题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9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硕)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10 专业学位论文(硕) 8 计算机学院 必修六、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描述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指的是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就其研究方向的某一个问题就其研究结果做学术报告,分析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向,并尽可能地给出自己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回答质询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756e25580216fc710afd11.png)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1203)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专门人才。
适合软件开发及应用部门的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内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开发工作,并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
3.具备相应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1)具有动态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能力;2)具备独立撰写中、英文科技文章的能力;3)具备较好的中、英文学术交流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科研协作精神。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2.智能信息检索3.生物信息学4.信息安全5.化学计算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
允许研究生提前毕业(不超过一年),提前毕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并至少在SCI(E)刊物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1篇,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且导师为第1或通讯作者。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0学分。
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研究生导师组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体培养优势。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2.教学方式研究生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倡采用教师主讲结合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考核方式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均采用闭卷考试;专业方向课可采用闭卷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考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2023dcbe284ac850ac024201.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硕士二级学科。
培养单位包括计算机学院、通信技术研究所和信息中心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实验室是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信息产业部科研计划项目等纵向科研任务50余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30多名。
聘请中国科学院沈绪榜院士为特聘教授。
近年来出版教材18部,专著译著11部。
发表学术论文 426篇,其中被EI、SCI、ISTP收录26篇。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与VLSI、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软件设计与测试、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通信、面向服务的计算、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
本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达姆斯达特应用科学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维多利亚分校、美国蒙默斯大学等开展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
二、培养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4.较全世界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独立的科研开发能力,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能在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等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数据并行程序设计 3.3 函数并行程序设计 3.4 消息传递 3.5 并行控制和任务调度 3.6 并行 I/O 机制 4 向量并行程序设计(讲授 4 学时) 4.1 向量计算机系统 4.2 数组相关性分析 4.3 向量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4.4 常用向量化方法 5 并行程序设计实例(讲授 4 学时) 5.1 矩阵乘法 5.2 求π值
先修课程要求:数据结构,计算机年 龄
学术专长
李胜利
教授
计算机 55
计算机软件
章勤
教授
计算机 50
计算机应用技术
郑然
讲师、博士 计算机 3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邵志远
副教授 计算机 3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概述(讲授 6 学时) 1.1 并行计算机系统 1.2 并行编程模型与并行语言 1.3 并行算法 1.4 并行程序设计方法 2 并行程序设计环境(讲授 6 学时) 2.1 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2.2 PVM 和 MPI 2.3 MPI 并行程序设计 2.3.1 MPI 程序实例 2.3.2 MPI 预定义数据类型 2.3.3 MPI 数据类型匹配与数据转换 2.3.4 MPI 消息通信 2.3.5 MPI 安装和运行 3 基于消息通信的并行程序设计方法(讲授 12 学时) 3.1 概述
教材: 陆金达译 并行程序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都志辉 高性能计算之并行编程技术—MPI 并行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陈国良 并行计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学院
硕士 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并行程序设计
课程代码:210.520
英文名称:Parallel Programming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方式:授课
适用专业:理、工科
适用层次: 硕士 √
博士 □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 32 / 32 学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