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说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说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说课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课程概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电子邮件的使用等。

3、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

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操作系统部分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工具;办公软件部分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等的使用;计算机网络部分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信息安全部分涉及网络安全和防范措施。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操作练习,以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可以通过课外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等;期末考试则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六、教师角色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学习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

为了学生适应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本课程从应用出发,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办公自动化套件,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

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学会制作实用高效的电子报表和制作幻灯片,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并具有使用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种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力5.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基本能力。

6.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7.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和广度本课程重点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DO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能够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

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安全使用的知识。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2.教材皆秀玲《计算机应用基础》出版社:电子出版社2002年版3.参考书曾秀玲《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第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典型材料,考试改革,用于以CA1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全校公共必修课,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通识课。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性强、涉及面广。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的主要操作技能、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文字编辑与排版、数据统计与分析、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初步运用计算机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化办公问题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重难点
五、教学方式与方法
六、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八、参考资料
1.参考书目
(1)姜永生.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2013)[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2)姜永生.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3)姜永生.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2.网络资源
(1).193
制定者签名:姜永生
审定者签名:陈强
批准者签名:牟来彦
校对者签名:周如旗
制定日期:2014年5月31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一章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一章
Android
基于Linux的移动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智 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操作系统的功能
资源管理
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资 源,如CPU、内存、磁盘空间等。
用户界面
操作系统提供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 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任务调度
操作系统根据任务优先级和系统负载 情况,合理分配CPU时间,确保任务 高效执行。
THANKS
感谢观看
03
Excel
学习电子表格的制作,掌握单元 格的编辑、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02
Word
掌握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和 打印等操作,学习使用样式、表
格、图片、超链接等功能。
04
PowerPoint
了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掌握幻灯 片的编辑、动画效果和放映设置
等操作。
操作系统的维护
总结词
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计算 机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操作系统
Windows
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桌面操作系统,广泛应用 于个人和商业领域。
Mac OS
苹果公司开发的专有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苹 果设备。
Linux
开源的操作系统,适用于服务器、桌面和移 动设备,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计算机体系结构、操 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 法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 成和功能。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编程语 言和开发工具。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02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最基本课程,是大学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计算机基础课程如同数学、外语一样,其教学内容不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而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和应用。

它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了在高等学校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将其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入门课的指导意见。

从“计算机文化基础”到“大学计算机基础”,不是简单的课程更名,而是一项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熟练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系统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四个领域的概念性基础层次的内容。

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信息的表示与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等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72学时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72学时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学时/学分:72/4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全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开课教研室:计算机公共课程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属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各领域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内容,以及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同时兼顾介绍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包括理论课和上机课。

本课程理论课时为:36学时。

本课程上机课时为:36学时。

考核形式:闭卷、上机考试。

上机考试题的总分为100分。

本科生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10% +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70%;专科生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定。

三、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按照以下几个部分组织:(一)计算机系统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2.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3)计算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4.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5.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存储方式※6.信息安全(二)操作系统基础1.操作系统的发展及分类2.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接口管理)※3.文件、目录与路径的概念※4.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及基本操作※5.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6.其它几种常用操作系统简介(包括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三)Word文字处理软件1.Word工作界面及基本操作2.文字的录入和编辑※3.文档的格式设置和排版※4.表格的制作和处理※5.对文档进行图文混排6.打印输出及其它功能(四)Excel电子表格软件1.Excel工作界面及基本操作※2.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工作表的格式设置※4.公式和函数的使用※5.图表的制作※6.数据分析7.工作表的打印输出(五)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1. PowerPoint的工作界面及基本操作※2.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3.在演示文稿中加入各种对象※4.对幻灯片进行格式设置※5.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6.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和交互功能7.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六)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及INTERNET应用1.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概述※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4.接入INTERNET※5.域名管理系统与IP地址※6.INTERNET应用(包括网络信息搜索与下载、文献查阅、电子邮箱申请及收发电子邮件等)(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2.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3.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4.常用多媒体素材处理软件(八)数据库技术基础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2.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四、学时分配表理论部分: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5版)》,主编:龚沛曾,杨志强;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7。

_“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_“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1.课程编码:18012625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课程负责人:郭松涛2.学时学分: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32/2学时),2.5学分3、适用专业:大学本科各专业4.预修课程:无5.内容简介:该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1+X体系)基本要求而设立的大学本科各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在原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以及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和水平,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做了重大的修改。

该课程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后继计算机课程的选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软件系统、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信息表示、运算基础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概述、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模块、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及使用方法和Linux 操作系统简介等;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和系统构成、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MS-Office中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等、国产WPS Office特点及功能等);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概念、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程序设计基本思想等);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知识、关系模型基础、SQL语言简介等);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和Internet的使用、Internet信息检索及软件使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等);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与流媒体概述、多媒体系统的硬件构成、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环境、数据压缩与存储知识、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等);信息安全与社会社会责任知识(包括:信息安全及网络攻击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备份、防火墙技术、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

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

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如网络搜索、邮件收发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数制与编码,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 ASCII 码、汉字编码等。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磁盘管理、控制面板的使用等。

3、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图片插入等。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涵盖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数据图表的制作等。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如幻灯片的设计、动画效果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等。

4、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网络协议,重点介绍 TCP/IP 协议。

网络连接方式,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设置。

网络应用,如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等。

5、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的概念、类型(音频、视频、图像等)。

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及处理软件。

6、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治信息安全的概念、重要性及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防治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2.课程学时与学分:48学时,2学分3.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各专业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而设置。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使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Internet基本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及应用。

课程内容以计算机基本操作为基础,重点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应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和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一)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熟悉计算机的典型应用领域。

(二)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三)熟练掌握中文、英文(键盘)输入方法。

(四)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五)熟悉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应用。

(六)了解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性能及其应用领域2.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和数据的基本单位3.计算机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基础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5.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6.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和软件层次关系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Windows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3.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4.程序管理、磁盘管理和控制面板第三章Word字处理软件【教学内容】1.Word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文档的编辑和排版3.表格的制作和修改4.文档的图文混排5.页面设置与打印第四章Excel电子表格软件【教学内容】1.Excel工作界面和相关基本概念2.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3.数据的输入和编辑4.工作表的格式化5.公式与函数的使用6.数据的图表化7.数据管理与分析8.工作表的打印第五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教学内容】1.PowerPoint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演示文稿外观的设计3.幻灯片的制作4.演示文稿动画效果的设置5.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与打印第六章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局域网的基础知识3.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4.网络安全基本常识5.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内容】1.多媒体的基础知识2.数字图像技术3.数字音频技术4.数字视频技术5.数据压缩技术五、学习过程设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设计“学前操作水平摸底测试—因材施教,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夯实基础、典型应用案例驱动—实践并解决问题,课后自主完成综合设计—提高能力”的学习过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_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_教案

教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通信等;3. 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和分代、信息技术的特点;2.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应用;3. 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文件管理、常用软件的使用;4. 计算机编程: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程方法和技巧;5.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网络协议、互联网的应用。

教学安排:共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PPT展示和板书演示,讲解计算机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计算机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1 计算机的发展1.1.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1.2 计算机的分类和分代1.1.3 信息技术的特点1.2 信息技术概述1.2.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1.2.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3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1.3.1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1.3.2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二章:计算机系统2.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2.1.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1.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2.2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应用2.2.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2.2.2 常用操作系统的应用第三章:计算机操作3.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3.1.1 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3.1.2 鼠标和键盘的操作3.1.3 桌面和界面的操作3.2 文件管理3.2.1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3.2.2 文件管理的常用操作3.3 常用软件的使用3.3.1 办公软件的使用3.3.2 网络通信软件的使用第四章:计算机编程4.1 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4.1.1 编程语言的分类和发展4.1.2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应用4.2 算法和数据结构4.2.1 算法的概念和特点4.2.2 数据结构的基本类型4.3 编程方法和技巧4.3.1 编程规范和习惯4.3.2 编程思路和技巧第五章:计算机网络5.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5.1.1 网络硬件设备的组成5.1.2 网络软件和协议5.2 互联网的应用5.2.1 浏览器的使用5.2.2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使用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2. 实践成绩:上机操作练习、实验报告;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编程题。

第1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概述

第1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概述

• 讲解程序设计基本思想 • 提升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力
章节安排
第九章:程序设计 第十章:计算机发展前沿技术
培养计算机前沿技术与专业应用 结合的能力: •人机交互 •高性能计算 •人工智能
在遣词造字时所赋予的涵义 古人云:人言务经自心悟之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开篇课程中 努力在学以致用的同时积淀信息基础
4.适用面宽
• 结合技术与应用需求和学生认知特点 • 采用导论型结构便于讲述原理方法 • 实践指导适合自学练习 • 适用于大学本科一年级计算机基础课教材 • 亦可用作计算机爱好者自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
1.主教材
• 以计算思维方法培养为导向 • 侧重讲述原理、概念和方法
• 采用导论型结构便于讲述原理方法; 2.辅教材
一、 计算与计算思维
1.计算的含义
1.2逻辑与计算
逻辑学创始人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 工具,提出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由 此可把推理看成是对符号的操作,即符号演算。
布尔提出了逻辑代数:符号语言与运算可用来表 示任何事物,使逻辑学由哲学变成了数学。利用数学方 法研究逻辑推理的规律称为数理数辑,其中的命题演算 与谓词演算在计算科学中有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数理逻辑研究成果应用于计算科学,计算科学深 入研究推动数理逻辑的发展。
一、 计算与计算思维
1.计算的含义
1.3.算法与计算
算法是一组确定的、有效的、有限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 《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 “术”的概念,即 算法。 • 《九章算术》中给出了四则运算、最大公约数、最 小公倍数、开平方根、开立方根、求素数等各种算法。 • 英文Algorithm来源于公元9世纪的“波斯教科 书”(Persian Textbook)

大学计算机基础(人文艺术类)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人文艺术类)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大学一年级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在未来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的操作系统及其应用,了解微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了解多媒体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了解常用绘画软件的使用方法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计算机课程奠定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Foundation of Computer》is a required fundamental course for all specialty students of class one in college. Its aid is help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application ability of computer which are necessary in their career. 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computer, the application of O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of PC,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he fundamental technology of multimedia, th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and foundation of program design. Understand common painting the use of the software, etc., broaden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basic computer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futur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Write:Auditing:Authorizer:《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课程内容: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基础知识1.1 信息技术概述1.2 计算机的概念、发展简史、分类、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1.3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1.4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补码▲)1.5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1.6 网络应用基础1.7 信息安全教学难点:各种数制间的转换,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的编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编码:18012625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课程负责人:郭松涛
2.学时学分: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32/2学时),2.5学分
3、适用专业:大学本科各专业
4.预修课程:无
5.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1+X体系)基本要求而设立的大学本科各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在原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以及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和水平,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做了重大的修改。

该课程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后继计算机课程的选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软件系统、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信息表示、运算基础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概述、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模块、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及使用方法和Linux 操作系统简介等;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和系统构成、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MS-Office中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等、国产WPS Office特点及功能等);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概念、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程序设计基本思想等);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知识、关系模型基础、SQL语言简介等);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和Internet的使用、Internet信息检索及软件使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等);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与流媒体概述、多媒体系统的硬件构成、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环境、数据压缩与存储知识、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等);信息安全与社会社会责任知识(包括:信息安全及网络攻击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备份、防火墙技术、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等)。

该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是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系列”的第一门必修课程。

它既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又面向计算机的操作应用。

使学生进入大学,就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体系,以便后继相关课程的选课和学习。

从09级开始,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

基础班针对计算机知识基础薄弱或中学没有学习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提高班针对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或具有了操作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学生,通过开学分级测试分班。

提高班课程内容在以基础班课程知识点为主线,加强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强度并开展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的主题研讨活动。

理论方面:加强计算机硬件的最新技术和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的知识;加强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与操作应用的结合,掌握软件运行的进程、线程与内存分配知识,掌握图形界面与命令行关系,掌握Windows系统使用,了解Linux发展趋势及流行的主要版本和基本应用以及Linux对我国操作发展的影响;加强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较深入理解程序设计过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思想的相关知识;较深入理解数据库技术在各行业应用的重要性,掌握桌面数据库Access 基本操作和应用,较深入理解关系模型和SQL语言等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组网,拓扑结构,常用网络协议,IP地址规划、Internet常用信息服务,各种信息检索方法,网站设计、建立方法,静态、动态网页的区别,电子商务应用等;加强多媒体、流媒体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多媒体硬件、软件系统为专业服务能力。

加强网络攻击防范和病毒防范的各种知识,较深入理解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的概念以及应用领域,较全面掌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

实践方面:加强Windows操作系统的系统性练习(多种安装方法、系统备份方法、文件系统的整理、五大功能对应的应用等),增加Linux操作系统的练习(Ubuntu 8.10及后续更新版本),Linux下的应用软件安装设置等;加强办公常用软件多案例的练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科技文章编排、目录结构设置、壁报编排等;Excel各类表格图表计算、编排设置;PPT会议、报告、专题演示文稿设计等);熟练掌握VC++6.0程序设计软件环境的设置和使用、简单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运行;熟悉Access桌面数据库常规应用:建立数据表、数据表查询设计、简单SQL命令使用等;电脑网络协议设置、资源共享及访问权限设置、熟练掌握多种浏览器的使用、熟练应用搜索引擎查询信息的方法、各种网络应用软件安装设置及使用(FTP、Email、BT、Emule、迅雷等)、网站建立基本方法、电子商务网上操作过程等;熟练掌握各种媒体(图片、声音、视频)的播放、格式转换、各种压缩标准的应用等;熟悉计算机防攻击的一般方法、计算机安全保护、文件的加密压缩等操作。

主题研讨:分组团队合作,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在教师、助教引导下,自选与信息技术(IT)密切相关的、前沿最新技术、产品等主题进行研讨(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演讲稿,演讲、提问相结合的研讨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主动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课程教材:
基础班:
[1] 郭松涛、洪汝渝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9
[2] 郭松涛、洪汝渝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9
提高班:
[1] 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7+Linux)》,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2] 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Windows7+Linux)》,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7.参考书:
[1] 洪汝渝、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
[2] 郭松涛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
[3] 郭松涛、潭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4] 洪汝渝、郭松涛主编.计算机文化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
[5] J.Glenn Brookshear.计算机科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6] Timothy J.O’Leary.计算机科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7]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8] 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6
[9] 张尧学、史美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
[10] 赵元哲.办公自动化技术及应用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8
[11] Matthias Felleisen编著.黄林鹂、朱崇恺译.How To Design Programs(程序设计方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2] 王行言、乔林、黄维通等编著.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 徐士良编著.实用数据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5] 梁光春、曾一、熊壮编著.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16] 熊壮等编著.程序设计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17] 孙家骕、欧阳民、陈文科编著.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8] 张海藩编著.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9]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20] 庄成三、洪孜、杨秋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1
[21] 邹显春、陈策主编.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
[2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23] Andrew S. Tanenbaum著、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24] 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中心.网络组建与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1
[25] 鲁宏伟、汪厚祥主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26] 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
8.选课对象: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
7.开课单位:计算机学院基础系
简介制订者:郭松涛(stguo@)
简介审定者:曾一(zyjckxx@)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基础系2012年9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