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剖析错题 避开误区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问题详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问题详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问题详解)1、如图1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______;______;(2)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3)当水温升高到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当时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4)根据下表数据请在图3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5)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①沸腾是液体表面和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前4分钟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你还能总结出的结论有:______.(6)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1)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适当的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及给烧杯加盖子等;(2)图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3)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98℃低于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4)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5)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还可知水的沸点为98℃;(6)由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不断吸热,所以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故答案为:(1)给烧杯加盖子;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换用火焰更大的酒精灯);②乙;(3)98;小于;(4)见上图;(5)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6)不能;不断吸热且温度达到水的沸点.2、如图所示,是小明做完了“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做出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水的初温为92℃;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沸点为98℃;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放着盛有80摄氏度热水的大试管,当对大烧杯里的水加热时试管里的水很快就会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了的水将会()A.升到100摄氏度而沸腾B..升到100摄氏度不能沸腾C.试管水温保持80摄氏度不变D.无法确定选择B.因为烧杯的水最高就为100,当试管的水与烧杯达到同一温度后,试管将无法从烧杯吸热,而沸腾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只会达到100度,4、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小明通过描点画出下图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左右. (2)根据如上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 (2)温度较高时,温度随时间下降较快,当温度接近室温时,温度下降越来越慢(合理即可)5、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蒸发性能强D.较易流动答案B解析:冬天,东北地区夜间气温很低,汽车水箱中的冷却液很容易凝固,因此需选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冷却液,水的凝固点是0℃,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所以把它们混合后就得到凝固点较低的液体.6、把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A.也大部分熔化B.全部熔化C.刚开始熔化D.不熔化答案D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能够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小试管中的冰块温度可以上升到熔点0℃,但达到熔点0℃时,它周围环境温度为冰水混合物,即为0℃,它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量,因此不熔化.7、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蜂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______;②______.(2)利用图示装置给试管的海波和蜂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______是晶体,其凝固点为______℃.(4)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______.(5)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6)在探究过程中,小丽发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7)如图2中,能正确描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______.(1)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2)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海波和蜂蜡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波不断吸热,开始温度不断升高,后来温度保持在48℃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再升高,由此可见海波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8℃.(4)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因此固体颗粒小一点好.(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6)∵Q吸=cm△t,∴由△t=Q吸cm可知,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烧杯中水的质量m 越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7)蜂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蜂蜡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由图2所示图象可知,图象C符合蜂蜡凝固的特点.故答案为:(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2)慢;(3)海波;48;(4)小一点好;(5)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6)烧杯中水太多;(7)C.8、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km/h?从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到距离为1400km)1马赫=340m/s,也等于340m/s×3600=1224km/h.到1400km,不考虑飞机起降时间等因数,飞行时间约1400÷(1224×2.6)≈0.44小时.9、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做测温物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测疑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2) 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原理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而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I上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________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而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______ (填“大”或“小”).(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而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6)实验中测得路程s’上的平均速度为X,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比,路程s$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v,、%、v,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选填〉、V、二)【来源】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第二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秒表v=-时间大大变速<t【解析】【分析】(1)公式丄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实验t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英平均速度越大.【详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要测岀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故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为v=-:t(3)斜而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而坡度应小些:(4)斜而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而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而底端的速度越来越大,故是变速直线运动.(6)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5cmIs =5cm/s ,度居中,因此V2<V3.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而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人、8、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而坡度较(填“陡”或“缓”)些。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错误剖析与纠正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错误剖析与纠正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错误剖析与纠正方法常见错误: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常常出现以下几类错误:
错误一:死记硬背,不理解概念。

错误原因: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记忆阶段,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例题等方式探究物理规律,培养逻辑思维,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实际应用。

错误二:概念混淆,难以区分相似概念。

错误原因:学生对物理概念不够清晰,容易将相似的概念混淆,导致答题错误。

纠正方法: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物理概念的异同,加深对各概念的理解,并强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错误三:过于迷信公式,忽略逻辑思考。

错误原因:学生缺乏深入思考,过分依赖公式记忆,而不是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含义,培养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错误四:不注重实践,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

错误原因: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忽略实验实践,无法将所学理论
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纠正方法:强调物理学习的实践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模拟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对常见错误的剖析与纠正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在初中
物理学习中避免这些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
理解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1.夏天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时,它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2.(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很烫,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冰棒“冒烟”的原因是,当我们从冷柜中拿出冷冻品(比如冰糕)时,它们的温度非常低,与它们表面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微小水滴,呈现出雾状,就像冒烟一样。

因此,“冒烟”的并不热,而是一种物态变化——液化现象。

2)冰箱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会直接凝华成霜。

3.为了能够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该是90cm。

4.小张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

他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上。

为了验证两人的结论,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首先在室温下称量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的质量m1,然后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放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再次称量矿泉水的质量m2.如果m1>m2,则说明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1=m2,则说明小吴是正确的。

5.这是一个模型照相机,由纸筒A和纸筒B组成。

纸筒A的一端覆盖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入了一个凸透镜。

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图像,需要调整A、B之间的距离,并将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

此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像是倒立的实像。

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是一个三棱体,横截面呈圆弧形。

在读数时,沿A、B方向观察,沿A方向观察更容易读数。

这是因为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7.在一个古寺里,小明发现了一个变音钟。

随着香火的燃烧,敲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高亢。

这是因为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的振动频率改变。

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解析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知识点中的常见错误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我们将对每个错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 重力概念的误解在初中物理中,重力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然而,许多学生在理解重力时常常存在误解。

他们认为重力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错误解析:这种误解可能导致学生在解决与重力相关的题目时,只考虑物体的质量,而忽视了其他影响重力的因素,如高度和纬度等。

正确解题思路:重力是一个物体受到地球或其他天体吸引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和纬度有关。

在解决重力问题时,学生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公式计算重力的大小。

2. 速度和加速度的混淆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两个重要物理量。

然而,许多学生在解决与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题目时,常常混淆这两个概念。

错误解析:学生可能将速度和加速度混为一谈,认为它们表示同一物理量。

这种混淆可能导致他们在解题时使用错误的公式或概念。

正确解题思路: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在解决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时,学生应明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并使用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

3. 欧姆定律的误用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然而,许多学生在解决与欧姆定律相关的题目时,常常误用这个定律。

错误解析:学生可能错误地认为欧姆定律适用于所有电路情况,而忽略了电路中的其他因素,如电容和电感等。

正确解题思路: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只有电阻元件。

在解决欧姆定律问题时,学生应首先判断电路是否为纯电阻电路,然后才能使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如果电路中存在电容或电感等元件,学生应使用相应的公式和概念来解决问题。

4. 能量守恒定律的误解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易错点例题全攻破(期末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易错点例题全攻破(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易错点例题全攻破由于物理是八年级的一门新课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还比较薄弱,常常会对一些物理概念及其应用方法模糊不清。

在平时学习中,要先深刻理解知识点,再结合练习,从中总结知识点的应用方法。

为了帮助同学们避免在做题中出错,特总结了八年级上册物理中的易错点,以总结和例题解析的方式来为大家理清思路和正确理解相关知识。

一、误差定义:在测量各种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我们从定义可以看出,无论多么精密的仪器,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所以误差不像错误一样可以避免,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例题.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分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醒:切记任何情况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二、参照物定义: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注意点:(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研究对象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如树木、建筑物、高山)作为参照物.(3)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所以在物理学研究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相对于参照物判断。

例题: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分析: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静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分析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分析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分析三篇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

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分析三篇。

【篇一:10个必考易错知识点】1.受力分析时,要防止多力!方法是寻找施力物体,若找不到施力物体则此力不存在!比如说"上冲力"、"上滑力"、"下滑力",这些所谓的"力"都找不到施力物体,因此是不存在的。

2.重力方向有两种描述: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不可说垂直向下!浮力方向有两种描述:竖直向上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上。

不可说垂直向上! 3.遇到摩擦力一定先要区分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其大小应该利用受力平衡来解答,初中物理遇到的一般是二力平衡,此时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外界拉力或者推力,若拉力或者推力大小发生变化,则静摩擦力也随之而变化。

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则只需要考虑影响其大小的两个因素即可,此两个因素即:"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要这两个因素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则其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无关,也与其受力面积无关,不管物体正放、侧放、立放,都无法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质量有关,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看到惯性,应该立刻想到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任何量无关;而且,在利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时,决不允许出现"惯性力"、"受到惯性"、"惯性作用"这样的字眼,只要出现就是错的!惯性只能用"由于惯性"、"具有惯性"、"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来形容。

5.看到"匀速"、"静止"、"缓慢"这样的关键词要立刻想到"受力平衡",然后立刻想到"合力为零"!要注意的是,物理中的"静止状态"是指"受力平衡状态",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并不能直接得出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比如竖直上抛的物体运动到点时,速度为零,但是其所受到的合力并不为零,因此并不是真正的静止!6.看到液体和柱体,要求其压力和压强时,应该立刻想到p=&rho;gh,此公式解答柱体问题时有奇效!7.看到气压计应该注意,由于瓶内气压大于外压,所以液柱会上升,当物体位置越高,外界气压越低时,液柱的液面也越高!也就是说其刻度值是自下往上减小的!由此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瓶内气压小于外压,液柱会下降!竖直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低于瓶内液面!这两种情况下的液柱都有一种效果,那就是其产生压强的大小正可以弥补瓶内外气体的压强差!8."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这一知识点可以有很多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和考查方式,但是不管哪一种,只要是凸起的位置,流体流速就会变大,压强就会变小,从而形成从其他位置指向凸起位置处的压强差!形成通道风!作为常例,飞机升力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可以从飞机无风飞、逆风飞、顺风飞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另外也可以对飞机进行"风洞"实验,即飞机不动,从飞机的正面吹风!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使飞机获得相对于空气的速度越大,其获得的升力也就越大!再比如说,汽车也会受到空气流速影响,由于汽车几乎都是上方凸起,下方平直,和飞机的机翼形状类似,因此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导致形成了向上的压力差,类似于飞机所受到的升力!因此,无风时,运动的车受到的地面支持力小于重力,静止的车受到的地面支持力等于重力。

浮力问题的常见错误及剖析

浮力问题的常见错误及剖析

浮力问题的常见错误及剖析浮力是初中物理学中较难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浮沉条件等难度较大,不好掌握。

下面是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的一些常见的误区,结合典型的例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误区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错因及突破:不明确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上下表面不同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

由此可知只有F向上>F向下时,物体才受浮力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物体不一定受浮力的作用。

例题:一个圆柱形桥墩的总体积为11.8m3,浸在水中的部分体积为5m3,则桥墩所受到的浮力是N。

分析:本题易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即: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m3=5×104N,该解法错误的原因是不明确浮力产生的原因。

只有物体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时,液体对物体才有浮力作用。

本题中桥墩深入河底泥土中,底部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即:F向上=0。

桥墩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即:桥墩所受浮力为0。

当物体与容器的底部紧密接触时也不受浮力作用。

误区二: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小错因及突破:不明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关系。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作用时,当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当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

由此可知,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浮沉(运动状态)无关。

例题: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

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

大石块下沉,所受浮力较大的物体是()A、小木块B、大石块C、一样大D、无法确定分析:本题易错选A原因是不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无关。

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7易错题解析.doc

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7易错题解析.doc

易错题解析【例1]如图4-4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的温度是,4它的正确读法是•错解分析有的学生在读数前没有弄清温度计上的刻度意义和每小格表示多少度,误把每小格当作1°C读数,有的学生不分示数是在零上还是零下,一律按零上读数而出错.正确思路仔细观察,可知该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每小格表示2°C,由于液柱上表面指在0°C的下方,故读数应为负的.答案一6°C负六摄氏度(或零下六摄氏度)【例2]把一块0°C的冰投入0°C的水里,在0°C的房间里放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水凝固成冰,冰增多B.有冰熔化成水,水增多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错解分析选A项片面认为水到达凝固点一定会结冰;B 项片面认为冰达到熔点时一定会熔化;D项对熔化和凝固条件没弄清楚,认为A、B、C项都有可能.正确思路晶体熔化要具备两个条件:①吸收热量;②达到熔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也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放出热量.把0°C的冰投入0°C的水里,在0°C 的房间里放一段时间,由于冰的温度跟房间里的温度相同,尽管冰达到熔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冰不能熔化而质量不变,由于0°C 的水在0°C的房间不能放出热量,所以尽管水达到了凝固点也不能结冰,冰的量也不会增多,水的量也不会变化,故答案应选C.答案C【例3]如图4-5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 )A. B. C. D .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向外抽气时,瓶内水面水重新沸腾起来,它说明液体的沸点随气压故此题答案应选C 项.气压升高,气压降低,气压降低,气压升高,错解分析曷是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学生没有记住 这个演示实验或这个演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也没有认真分析 向外抽气时水面上气压的变化和气压变化对水的沸点的影 响,从而选错答案.正确思路上的气压减小, 的减小而降低, 答案 C【例4】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 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错解分析 该题错误地选择了 A 项的原因是忽视了晶体 物质的熔化过程和水等物质的沸腾过程.晶体物质达到熔点, 再吸收热量全部用来熔化,而固液并存态晶体的温度不变, 也就是说,晶体的熔化过程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水达 到沸点后并不一定沸腾,要想沸腾则需吸热,沸腾的过程虽 然吸热而温度不变.答案 D【例5】冬天的北方,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 和的房间时,眼镜片上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是为什么?如 果不去擦它,经过一段时•间,这层雾会自动消失,这又是为 什么?错解分析有的学生对“水雾”的形成分析不清楚,不 能推断出提供低温的物体和形成“水雾”的原因,有的学生 把“空气”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混为一谈,认为“水雾” 是由空气形成的,不少学生把“水雾”消失看成“水雾”自 动散开,没有把它跟物质的状态变化联系起来.正确思路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的房间,意味着镜 片的温度较低,房间内的温度较高,房间里空气中的水蒸气 温度也较高,这时镜片提供了低温环境,空气提供了水蒸气, 水蒸气遇上冷的镜片而液化成水雾.若人在室内停留较长时 间,镜片温度上升到室温,水雾就会蒸发掉,使镜片清晰.答案 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房间时,房间暖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就形成 了水雾,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蒸发,镜片上的小水珠又变成 水蒸气,这层雾就自动消失了.水温升高 水温升高 水的沸点降低水的沸点降低【例6]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B.夏天湿衣服晾干C.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D.吃冰棒解热错解分析学生错选B项是不知道蒸发和液化的区别,错选C 项是把凝华当液化,错选D项是分不清熔化和液化现象,不选A 项的原因是认为它是汽化现象,没有认识到“白气”不是气体.正确思路液化是由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烧开水冒出的“白气”是由于开水上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而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湿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了,它是汽化现象.霜是固体,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冰棒解热是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它是熔化现象.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 项.答案A【例7】下列各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C.春天早晨出现浓雾D.冬天早晨草上面结了一层霜错解分析部分学生由于不知道什么是升华现象,也不能从各种现象中分析出物质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所以,在选择答案时出现错误.正确思路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因为冰变成了水蒸气,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粘附在浮尘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霜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结果,它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本题答案应选A项.答案A。

八年级上册物理错题解析【最新资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错题解析【最新资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错题解析1、下表是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而图(a)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介质真空空气水玻璃光速/m•S-13×108 2.99×108 2.25×1082×108(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填“相同”或“不同”)(2)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填“<”、“>”或“=”)(3)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填“<”、“>”或“=”)(4)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如图(b)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O点的左侧(填“左侧”或“右侧”)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折射规律.专题:推理法.分析:(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情况;(2)由图a看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的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3)由表中数据知道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依据(2)中结论得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4)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声波由空气进入人体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入射点应在O点左侧.注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同;(2)v真空<v空气、v空气>v水、v空气>v玻璃,由图a得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得: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由表中数据知道,v水>v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由于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超声波进入人体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要使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O点的左侧.故答案为:(1)不同;(2)<;(3)小于;(4)左侧.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能从表中数据和折射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3、汽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是你知道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不竖直安装呢?有人说,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减少行车阻力,使车身造型美观,其实从行车安全来讲,倾斜安装还有重要作用,你能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来分析吗?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简答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可知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使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成像,反映到司机的视野里,使司机分辨不清前方景物的虚实.解答:答:晚上行车需要开前大灯,这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灯光会被迎面驶来汽车的挡风玻璃反射回来,耀眼的光亮将使司机睁不开眼;如果后面有车赶上来,那么后面车上的灯光也会通过竖直安装的挡风玻璃形成明亮的虚像,妨碍司机的观察;车内开灯照明时,来自车内人、物的光线都会通过挡风玻璃反射到司机的视野里,使司机分辨不清前方的景物.可见,竖直安装的挡风玻璃,在晚间行车时会使反射光严重地干扰司机观察,以致酿成车祸.为此,汽车的设计师们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巧妙地将挡风玻璃倾斜安装,使各种反射光旁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能.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4、一艘潜艇静止在水面下.当潜艇发现正前方5km 处有一艘航空母舰正以30km/h 的速度向潜艇驶来时,马上向航空母舰发射了一枚速度为110km/h 的鱼雷,多长时间后鱼雷可能命中航空母舰?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此题类似于汽车的相遇问题,航空母舰以30km/h 的速度与速度为110km/h 的鱼雷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行使了5km .解答:解:s=5km ,v 舰=30km/h ,v 雷=110km/h ,由v =s/t得:s 舰=v 舰t ,s l 雷=v 雷t ,s=s 舰+s 雷=v 舰t+v 雷t=5km ,即t=s/v 舰+v 雷=5Km/30Km/h+110Km/h=0.o36h=129.6s答:129.6s 后鱼雷可能命中航空母舰.点评:“相遇问题”在解题时应当注意画图分析.5、S 鱼雷=S+S 航 V 鱼T+V 航T=8KM6暑假到了,住在北京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济南的奶奶家去,王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王强看不懂,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佳的车次,并计算这次列车从来.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1)北京天坛回音壁的建造原理是什么?(2)天坛的圜丘,人站在中央台上说话,为什么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3)举例说明回声带来的不利影响.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对给出的题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得出答案.解答:解:(1)天坛的回音壁,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附近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所以北京天坛同音壁的建造原理是:声音的反射;(2)人站在天坛的圜丘中央台上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的原因是: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分辨不开,使原声加强、延长,因而感觉到声音格外响亮;(3)例如:利用录音机录音时回声使声音不够清晰;体育馆内由于回声过分嘈杂;电影院、剧院墙壁处理不好,产生回音,影响音响效果等等…点评:此题属于信息题,要对文章中给出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和问题相一致的答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是中考的常见题型.8 2009•潍坊)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实验题;答案开放型.分析: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平”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解答:解:①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故答案为: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点评:“光屏”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材,只有明确了它的作用,我们才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9 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分析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只有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我们才能看到它C.光照到衣服上时会发生漫反射D.当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后,其反射光线将不再平行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实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镜面反射是将光朝同一方向反射,漫反射是将光朝各个方向反射.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③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解答: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本选项错误;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它,故本选项错误;C、室内的石灰墙壁、白色的衣服、以及投影的幕布都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故本选项正确.D、当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后,其反射光线将仍然平行射出,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注意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 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A B C D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反射光线.解答:解:如图,当两块平面镜互相垂直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OM⊥ON,所以∠OBC+∠OCB=90°,因此∠ABM+∠DCN=90°所以∠ABC+∠BCD=180°-∠ABM-∠OBC+180°-∠OCB-∠DCN=360°-180°=180°所以AB∥CD.因此若平行光照射到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上时,将反向射回.则司机便可以知道前面有自行车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故选B.点评:自行车上包含了众多的物理知识,并且自行车离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所以相关的题目页比较多.自行车的尾灯本身并不发光,但是它能够将光线“反向射回”,会引起司机的注意,避免事故的发生.11 有一种设计巧妙的自行车尾灯,车身并不发光,但当来自自行车后面的汽车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将光线“反向射回”,明亮耀眼,其结构如图所示,是一些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的,请回答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反向射回”的效果(间述理由,画出反向射回的光路)考点:光的反射.专题:作图题;简答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反射光线.解答:解:通过作图知,平面镜互相垂直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即光线从哪里来,还反射到哪里去,即产生“反向射回”的效果,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自行车的尾灯还是红色的,反射回去的光变为红色,更加醒目,且红光的波长长,能够透过雾,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此题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很具有实际意义.12 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一叶遮目不见泰山B.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C.日食、月食现象D.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声与光.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与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眼睛就看不见后面的泰山了.这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之所以能挡住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了解词语意思,二是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13 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A.日食和月食B.影的形成C.小孔成像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比声速快分析.解答:解:A、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影的形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是由于光速比声速快造成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和利用光速比声速快解释现象.14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C.日食和月食的成因D.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色散.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来分析后,选择正确答案.解答: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所以B、C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是因为物体的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选项D也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所以选项A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我们要能够判断出哪些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6(2011•哈尔滨)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可知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对光有会聚作用,请将该元件画在方框内.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专题:作图题.分析:先分析光线是被会聚了还是被发散了,再确定光学元件的类型.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光线水平射入,经某一光学元件后向中间靠拢,所以该光学元件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答案为:会聚,点评:在判断光线是否被会聚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出射光线的外面,则光线被会聚了.17 一束光线经某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方框内画出你所学过的两种光学元件.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答案开放型.分析:有以下几种可能:(1)可以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凸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3)凸透镜的过焦点的光线和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和折射光线;(4)凹透镜通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和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和折射光线.解答:解:若用平面镜或凸面镜,光路如图:若用凸透镜,光路如图:若用凹透镜,光路如图:故答案为以上任意两图均可.点评:本题主要抓住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来分析,而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使光的方向发生改变,故有6种可能情况.18 (2005•资阳)如图所示,根据光线的传播路线在方框内画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找到入射点,将两个入射点连接就会得到镜面.解答:解:分别延长入射光线并反向延长反射光线,相交于两点,即入射点,把两个入射点连接起来,从而确定镜面的位置.故作图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有关定律的内容要牢记,同时会灵活的运用,本题运用了数学上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19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噪声源和阻断噪声的传播.男女生说话的声音较容易区别,是因为他们说话时的音色不同.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电磁波交谈,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某人看到闪电后2S听到回声,那么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人680m.吹口哨的声音是靠空气振动而发声的,流水的声音是靠水振动而发声的.比较牛和蚊子的声音,牛的声音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在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中,在声源处减弱效果最明显.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OdB是人们刚刚听到的最弱声,为保证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噪声源和控制噪声的传播;(3)响度是指声的大小,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4)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5)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噪声等级用分贝表示;(6)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s=vt可求出路程.解答:解:(1)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噪声源和控制噪声的传播.(2)不同人的声音音色不同,男女生说话的声音较容易区别,就是因为他们说话时的音色不同;(3)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电磁波交谈;(4)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人的距离:s=vt=340m/s×2S=680m.(5)吹口哨的声音是靠空气振动而发声的,流水的声音是靠水振动而发声的.(6)比较牛和蚊子的声音,牛的声音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7)在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中,不让噪声发出最好,所以在声源处减弱效果最明显;(8)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9)OdB不是没有声音,而是人们刚刚听到的最弱声,为保证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故答案为:空气传播;控制;控制;音色;电磁波;真空;680;空气;水;牛;蚊子;声源处;20Hz--20000Hz;刚刚听到的最弱声;70d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有关内容,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顶岗实习总结专题13篇第一篇:顶岗实习总结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学校的计划要求,本人进行了为期个月的顶岗实习。

八年级物理易错题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易错题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易错题及解析以下是一些八年级物理中容易出错的题目以及详细解析:1.问题:哪个选项描述了力的正确性质?A.力是物体的性质B.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产生声音的原因解析:正确答案是C。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选项A错误,因为力不是物体的性质;选项B错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选项D错误,因为力与声音没有直接关系。

2.问题: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压强的正确概念?A.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B.压强是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C.压强是物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D.压强是单位长度上受到的拉力的大小解析:正确答案是A。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它与力和面积的比值有关。

选项B是密度的定义;选项C是压力的定义;选项D是张力的定义。

3.问题: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电流的正确特征?A.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速度B.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C.电流是电荷的能量损失D.电流是电荷通过横截面的单位时间内的数量解析:正确答案是D。

电流是电荷通过横截面的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它与电荷的移动速度和电荷数量有关。

选项A错误,因为电流不是电荷的移动速度;选项B 错误,因为电流不仅与电荷数量有关,还与时间有关;选项C错误,因为电流与电荷的能量损失无关。

4.问题: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电阻的正确性质?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B.电阻是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的乘积C.电阻是导体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值变化D.电阻是导体的电荷量除以电压解析:正确答案是A。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它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选项B是电阻的定义;选项C是电阻温度系数的描述;选项D是欧姆定律中的公式。

5.问题: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电能的正确概念?A.电能是电荷的移动速度B.电能是电荷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磁场C.电能是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力的大小D.电能是电荷具有的能量形式解析:正确答案是D。

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分析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分析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分析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分析技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错题分析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

通过错题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和思维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知识点,探讨错题分析技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错题分析技巧1.分类整理错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将错题按照知识点、题型或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例如,将力学、热学、电学等知识点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

同时,对同类题型进行总结,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有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2.深入分析错误原因在分析错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1)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对于错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应回顾教材,确保理解透彻。

(2)审题不仔细:培养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捕捉关键信息的习惯。

(3)概念混淆:区分相近或易混淆的概念,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计算失误: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逻辑推理错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物理规律。

3.举一反三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错题中发现规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题目中。

例如,对于一道力学题,学生可以尝试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其他类似的力学问题。

4.定期复习教师应提醒学生定期复习错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错题本,让学生将错题收录其中,以便随时查阅和复习。

错题分析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都应给予足够重视。

通过以上错题分析技巧,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错题分析技巧”的详细教育文档示例,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课程设计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一课为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初中物理容易理解错误的知识点,京航教育物理老师直言一定要避开

初中物理容易理解错误的知识点,京航教育物理老师直言一定要避开

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6.1质量-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易混易错练习精编(人教版)(解析版)

6.1质量-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易混易错练习精编(人教版)(解析版)

6.1质量(解析版)一、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二、知识梳理1.质量(m):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kg ;其他有: t、 g 、mg换算:1吨= 103 千克= 106 克= 109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4.质量测量工具:天平、杆秤、磅秤和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秤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三、题目辨析易错点辨识一: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对于物体质量的理解应注重质量的内涵,物体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特别要注意与物体体积的区分,所含有的物质较多说明物体的质量较大,对于气体来说,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是体积是可以增大和减小的。

1、一下说法中能使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B、将它轧成薄铁片C、将它切掉一个角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答案】C【解析】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状态、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而变化;将铁块切掉一个角,组成铁块的物质减少,其质量减小;故选C。

2、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B、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D、1千克的铁与1千克的棉花质量一样大【答案】B【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错题避开误区
知识学得不踏实就容易犯错,从这个角度说,这与知识难不难没有太大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本章各知识的例题错解,希望同学们不要在这些地方犯类似的错误。

一、长度的测量
例1 一名同学先后四次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测得的数值分别为18.03cm,18 .02cm,18.11 cm,18.04cm为了减小误差,测量结果应取()
A. 18.03 cm
B. 18.02 cm
C. 18.05cm
D. 18.04cm
错解C。

错因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比较好的方法之一。

此题易选C的原因是忽略了题目中错误的测量结果,直接按测得的数值计算平均值,即L=(L1+L2+L3+L4)/4=(18.03cm+18.02cm+18.11cm+18.04cm)/4=18.05cm,实际上在四个测量数值中,18.11cm是一个错误的测量结果,在计算平均值时应该把它排除掉,那么,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该是另外三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即:
L=(L1+L2+L3)/3=(18.03cm+18.02cm+18.04cm)/3=18.03cm
正解A。

二、参照物的选取
例 2 小虎和小轩来到了过山车乐园,准备做过山车体会一下忽上忽下
的刺激。

今天旅游点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渡,小轩走到
高高的过山车旁抬头一望,惊呼过山车在摇晃倒塌!小虎一把拉着小轩狂奔
而去,站在远处一看,嘿!纯属虚惊一场,过山车仍牢牢地矗立在一片空旷
的场地上(如图1),造成小轩错觉是因为他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
A.地面
B.过山车
C.蓝天
D.飞渡的白云
错解A。

错因分析:许多同学认为过山车要倒下的错觉是选择地面或蓝天为参照物,造成错解。

错解的原因是对参照物的选择没有搞清楚。

这类题目中,错觉的产生一般都是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合适,使判断的结果出现偏差。

天气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渡,以地面或过山车为参照物,白云是运动的,以白云为参照物,则过山车是运动的。

小轩抬头一望,感觉过山车好像要倒塌过来,他这是以白云为参照物而认为过山车在运动所引起的错觉。

正解D。

三、速度
例3在田径赛中,运动员可在10s内跑完100m的路程;城市马路上汽车的速度是30km/h;非洲羚羊的奔跑速度可达20m/s。

这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羚羊、运动员、汽车 D.羚羊、汽车、运动员
错解:A。

错因分析:错误的原因是部分同学误认为km/h 较大的单位,利用错误的关系式1km/h=3.6m/s ,得出汽车的速度大于羚羊的速度大于运动员的速度的错误结果。

本题应先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时间和路程,求出运动员的速度。

然后再把运动员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和羚羊的速度统一单位,比较速度的大小。

运动员的速度为:s m s
m t s v /10101001===
; 汽车的速度为:s m s m h km v /3.8/6.3130/302=⨯==; 羚羊的速度为:s m v /203=;所以213v v v >>,故选项C 正确。

正解:C 。

点评:比较任何一个物理量的大小都要统一单位,才能比较大小。

例 4 小宇想估测自己上楼的速度,他没有手表,但他灵机一动,用脉搏的跳动测时间,他的脉搏在平静时每分钟跳动72次,他从教学楼2层正常走到4层,数出自己的脉搏跳动80次。

每层楼高3.3m ,两层楼之间的楼梯长度是8米,试求小宇运动上楼的平均速度。

错解:由题意可知 6.6m 3.3m 2S =⨯=,.7s 6660s 7280t =⨯=,由t
s =v 得:t s =v 66.7s
m 6.6=0.099m/s =。

错因分析:错解的根本原因是“误认为楼高是路程”,正确的路程应该是16m 8m 2S =⨯=。

平均速度公式t s =
v 中的s 是指实际经过的路程,t 是指与这段路程对应的时间。

正解:由t s =v 得:t s =v 66.7s
8m 2⨯=0.24m/s =。

四、匀速直线运动
例5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图2所示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错解:D
错因分析:错误的原因是部分同学误认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而错选D 。

A 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B 图象表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C 图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
题意;D 图象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正解:A 。

五、计算平均速度
例6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它每隔0.02 s 打一次点.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某变速直线运动,他每隔两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纸带。

试求:从第1个点至第5个点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错解:由题意可知总路程为S=13.48cm ,经历的时间t=4×0.02 s=0.08s ,所以由速度公式t s =v 得:t s =v 0.08s
13.48m =168.5m/s =。

错因分析:本题中的错解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忽视了单位的换算,二是时间计算错误。

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抓住:① 纸带记录的是物体的运动位置;② 每隔0.02 s 打一次点 ③每隔两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即图中每两个计数点间有两个点未标出,所以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0.06 s 。

正解:由题意可知总路程为S=13.48cm=0.1348m ,经历的时间t=4×3×0.02 s=0.24s ,所以由速度公式t s =
v 得:t s =v 0.56m/s 0.24s
0.1348m ≈=。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