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必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必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引言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悠久,早期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1. 封建制度在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中,封建制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等级、封地贸易和封建礼仪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等级制度:封建制度根据人们的身份和地位,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上至下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这种等级制度体现了社会的阶级差异。
•封地贸易:封建制度中,地主将土地分给佃农耕种,佃农则向地主交纳租税。
这种封地贸易制度保障了地主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限制了佃农的自由。
•封建礼仪:封建制度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包括君臣之间的礼仪、宗族之间的礼仪等。
这种封建礼仪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2. 君主专制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手中,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皇帝的权威: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享有无上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以神权来统治国家,宣称自己是上天派来的代表,所有人都必须顺从他的命令。
•官僚体制:君主专制制度下,官僚体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官僚体制包括各级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和官员的权力范围划分。
官僚体制确保了君主专制的顺利运行,同时也控制了君主的权力。
•礼乐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强调礼乐制度的重要性,包括宫廷礼仪、宴会仪式和崇拜祭祀等方面。
这种礼乐制度体现了君主的威严和国家的统一。
3. 官僚制度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是指政府机关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它是一种以官员为基础的制度。
官僚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科举制度:官僚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考试是乡试、会试和殿试。
科举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和透明,也提供了升迁通道。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
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
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
本课小结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 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奴隶主贵族)的森 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 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 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 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②受封者的权利——世袭统治权,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享有世袭统治权。①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⑤扩大统治区域(诸侯 有向异族地区扩张的权力)
评价 积极:政治(扩大—巩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文化(扩大传播—黄河中下游)
消极:后期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为分裂割据 创造条件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
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
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2018.4 浙江卷)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 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 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阶段二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朝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具有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概况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诸侯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初期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影响(1)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保持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点

③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具有神秘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封的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②分封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③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
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
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答案】C
【解析】宗族公产属于宗族所有,材料反映了政府立法保护宗族公产,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法律对盗卖宗族公产现象的打击,没有反映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故B项错误;法律保护宗族公产,宗族修订宗族法并报官备案,说明宗族有利于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族积极响应政府保护宗族公产的行为,而非唯官府马首是瞻,故D项错误。
6.(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
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答案】D
7.(2018安徽蚌埠质检)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 )
D.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
【答案】C
【解析】分封制是西周初年开始推行的制度,并非周公执政才推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周公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分封制并不是垂直管理,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周公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进行管理,可见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西周的政治中心在镐京,材料仅体现了周公东征后对所征服地区实行分封,不能说明政治中心已经迁移到东部,故D项错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0年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返回
2.分封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1)分封制影响着后世皇权专制和皇权至尊的皇族分封体制。 (2)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控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纽 带,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心理认同,从而进 一步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区域文化。如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来源于分封制下 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 (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 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等;战 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5)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 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 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6)宋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 相的军权。
(7)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地
分封制 具有重
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②……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 治秩序 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③,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 的稳定
要 的 历 决策下④,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 分封制
史意义 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⑤,进而演变成一 在民族
“宏观政 治决策” 说明分封
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⑥。……总 融合方 体来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 面起了 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⑦。 一定作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1-3复习提纲(精编版)

“选考”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历史)必修专题 内容 必考 加试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b(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 商朝的政治特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必修一 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b(2)唐朝三省六部制 b(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b(4)元朝行省制度 b(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c(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 d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发展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一)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必修一专题一: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9小题,共0分)1.(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1题)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嫡妻的地位日渐下降B、家庭成员关系已经平等C、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家庭内部的权力从材料看有两种,一是宗法礼制,一是家父长权,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可以得出宗法礼制具有控制权,而后庶子及非婚子参与财产继承权,说明宗法礼制权力下降,而家父长权巩固。
2.(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1题)2011年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开幕。
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第四次亲临“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江山。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发来贺词“两岸轻舟过万重”,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毛氏文化已将浙江江山与湖南韶山、江西吉水、浙江宁波、台湾、美国等地毛氏宗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胡适先生曾为江山毛氏祖宅题字(如图)。
近年来,像毛氏这样的认祖归宗现象数不胜数。
这种现象最早渊源于A.西周B.春秋C.秦朝D.汉朝【答案】A3.(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2题)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
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答案】D4.(2011年12月保定调研24题)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
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B.为了凝聚亲族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根据材料“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周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周礼等,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故A项正确;根据“……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可知B项错误;商周时期都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仍是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 2.(2017·黄山质检)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C[题干中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故B项错误;从题干给材料看,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都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C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 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 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分封制受到冲击C[“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中说“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2013浙江文综,14,4分)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D 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
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
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考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2011浙江文综,38,8分)(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8分)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回答第(1)问,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考点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6.(2009浙江文综,14,4分)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答案 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永州二模)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解析:选D。
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和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度下,方国首领臣服于商王,因而商王与方国首领的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商朝内外服制度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比较松散,中央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C项。
2.(2020·达州一诊)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 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解析:选C。
根据材料“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可知,西周初期统治者在设计分封制之时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故选C项。
3.(2020·百师联盟大联考全国Ⅰ卷)记述出处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史记·周本纪》于薊,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解析:选D。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52张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失
必修一
专题1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德礼为政教之本”,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 刑罚的本体,排除A项。“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 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项。“相须 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项。故选D 项。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二、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________上的矛盾。 2.实质:按照________分配政治权力,维护________,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必修一
专题1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内容 (1)核心是________。 (2)周天子以________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 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按血统关系的 亲疏,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 宗法等级。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 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必修一 专题1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秦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废除________ 制,实行________制。 4.郡县制的特点:郡县制形成了________的形式,郡县 长官一概由________任免调动,不得________,统治权牢牢掌 握在________一人手中。 5.郡县制的建立,是________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________政治取代________政治的重要标志。
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THANK结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意义
1 2 3
奠定中国政治制度基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发展为后续的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如封建制度、君主专制等。
促进社会稳定
早期的政治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安排,实现了 社会的有序管理。
推动文化传承
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礼乐制度、儒家思想等。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起源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早期政治制度的定义
早期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政治体制和制度,时间跨度 大致从夏朝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部族 联盟到封建制度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系。
宗法制
西周进一步发展宗法制,通过 严格的家族和血统关系来维护 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礼乐制度
西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 度,以规范社会行为和等级秩 序,强化统治者的权威。
0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 系为基础,调整家族内 部关系,维护宗族内部 稳定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 继承制,即由嫡长子继 承父亲的宗族地位和财 产。
世卿世禄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中的一种官员任用制度。
0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对后世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02
01
03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后 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形成了更加完善 的官僚体系和监察制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1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课件

2.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微点2集权于上——古代中国中枢管理体系的嬗变 1.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2.制约皇权的主要力量 (1)朝议(廷议)制度:指国家遇到重要事务,由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 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决断的制度。在保障决 策的合理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 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隋 唐
吏部 考核
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 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 等
宋 朝
“磨勘”
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察地方官
明 朝
考满和 考察
官员任职满3年称“初考”,满6年称“再考”,满9年 称“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 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2.古代地方治理的特点
3.古代地方治理的影响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 和租税,以及稳定地方的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 建经济的发展。 (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 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3)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和素质。要求监察官员既有刚正不阿的品质, 又有丰富的为官经验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并根据政绩对监察官员进行 考核。
(4)监察制度以小制大,以内制外。监察官员品级不高,但可“风闻 奏事”,凡属国家政事,无论大小均可监察,在执行监察时可不受任 何机构、官员的约束,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
(2)官僚制度:秦朝时期确立,官员有法律制度作为办事依据,有制 度赋予的权力,朝议制、三省六部制等;官僚制度制约皇权,一定程 度上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含答案)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早期国家形态(夏商周的国家制度)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阳城(今河南登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
禹死后,其子启强行夺取了王位,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二里头考古遗址被史学界普遍认为是夏王朝遗迹。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昏庸无道,于公元前1600年被商灭朝。
商: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首都为亳,后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商代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可惜纣王无道(助纣为虐),建鹿台、造酒池肉林、创炮烙之刑压制百姓,最终“武王伐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
西周:“凤鸣岐山,天命所归”,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在姜尚等人辅佐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都城镐(今陕西西安)。
并在后世君主努力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家体制,主要包含: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分封制A、周天子将王畿(即周天子自己管辖的土地)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做诸侯的制度。
B、诸侯的义务和权利:义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权利:在自己的封国范围之内拥有绝对实权。
(再分封、征兵、征税、行政等实权,分封制下,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实际上是诸多几乎独立的小国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史学界最多的说法就是“天下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C、分封制的评价:分封制实行初期,可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扩大周朝的疆域。
但由于诸侯权利太大,当诸侯和周天子的实力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国家分裂,这是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政治根源。
宗法制A、按照血缘关系来确立政治等级、财产分割等的制度。
(保留明显的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痕迹)B、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周天子→嫡长子庶子诸侯→嫡长子庶子卿大夫→嫡长子庶子士→嫡长子庶子平民C、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D、宗法观念影响国人甚深。
[精品]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学案
![[精品]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396dd2fab069dc5022017a.png)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点1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1.(2018年3月宁波适应)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分封的对象和封国都有其政治目的,选C。
答案 C2.某学者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其为周王室子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作为分封的诸侯国其是拱卫王室的诸侯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在周幽王之乱,即西周结束时期,其版图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幽王为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分封制的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解析第三种情况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开辟荒地”,只有D符合。
答案 D4.《墨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此材料表明( )A.天子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地方权力已开始向天子集中C.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居大宗地位D.诸侯要向天子提供军赋力役解析根据所学,地方权力开始向天子集中是在秦朝以后,故排除B;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涉及的是宗法制,故排除C;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相应的义务,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诸侯不对周王履行相应的义务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说明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故A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三、教学过程: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略讲)(一)国家的出现1、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氏族:按血缘关系结成的集团部落:若干氏族组成部落2、出现的时间:5000年前3、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和礼制的初步形成(二)早期政治领袖——“王”的出现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早期的政治领袖兼有军事首长的身份(三)城的出现1、军事防御功能和权力、地位象征 2、反映阶级对立尖锐化(四)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反映社会权力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集合(五)社会不平等现象1、贫富分化的出现贫富分化与产品积累、交换扩大有直接关系2、政治压迫的加重(六)“帝”的传说——神话的史料价值值得重视二、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首先,请同学们看这段材料: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
[叫一个学生翻译]。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远古社会(原始社会)中,部落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有着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
正所谓“大同之世”】老师: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同学们都不会陌生。
那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为公的大禹。
由于他的德高望重,根据传统的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大禹。
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却不给伯益实权。
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这时的大禹还会是以前的那个大禹吗?学生:(回答)老师:这时的大禹因为自己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继承父亲的位置。
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部落,最后得到了各部落的承认。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王朝的建立、禅让制的废除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大事件,它标志着氏族公社制的瓦解,从“天下为公,选贤为能”的“大同”社会进入“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
[也就是阶级社会]】夏朝建立后,原来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王位的继承不再是“选贤为能”而是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位”被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只有王室家族的人才有王位的继承权,不管这个继承者是否有德、有能;而非王室成员,不管是否有能力,是否受人爱戴,也不能继承王位。
原始社会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商代政治的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2)神权何王权紧密结合三、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时间始于周武王时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那么,何谓“分封制”呢?封:“圭”指“分茅裂土”。
指分封时给诸侯一块土地加一把茅草,表示这块土地上的所有都归诸侯所有。
周初统治者在军事上征服了广大地区后,派遣自己的亲姻兄弟或异姓贵族勋戚,或臣服的异族首领,带着武装家臣和俘虏,到指定地点去进行统治,把那里的土地和人民赐给他们,建立西周的属国,统辖当地的部落和人民。
这些受封地区的统治者就叫诸侯。
诸侯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
卿大夫再把所封采邑的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士,作为“食地”。
这就是西周的大分封,即所谓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史称“封藩建卫”。
自西周建国开始,裂土分封就没停止过。
但是大规模的实行分封,是在武王克周后和周公摄政期间。
周武王死后,在周初的大分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周公。
史称周公“立七十一国”,其中本家姬姓五十三,奠定了西周的政治格局。
【对照地图】当时主要的封国有: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
以奄(曲阜)为中心,统治“商奄之民”(当地土著)和“殷民六族”。
晋: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
统治夏墟之地,以唐(今山西翼城、曲沃二县交界处)为中心,控制夏遗民“怀胜九宗”。
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
统治以原商都为中心,包括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地区,管辖“殷民七族”。
齐:周王的舅舅姜氏师尚父的封国。
都营丘(今山东临淄),统治原薄姑的土地和人民(进山东半岛)。
燕:文王庶子召公世的封国。
都蓟(ji)(今北京附近),统治河北北部地区。
吴:相传是周王季历之兄太伯、仲雍奔吴所建国家。
以姑苏(今江苏苏州)为中心,统治当地土著居民。
受封的大小诸侯,关系有亲有疏,爵位高低不等,疆域大小不一,军队多寡有别,表现了等级隶属关系。
分封诸侯并非仅是周初的权宜之策,而是西周的一贯制度。
到西周中晚期的时候,周王室还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
如周宣王时期分封的申国和郑国等。
西周的“封建”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这里的封建:即“封国土,建诸侯”。
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封制,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他们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
秦废封建,置郡县。
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分封制的内容【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授民授疆土。
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ji),由周王直接统治。
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如果诸侯间发生了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解和处理。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对于不尽义务或反抗的诸侯,周王有权进行处罚乃至征讨。
同时,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不仅仅是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封其子孙或其他贵族为卿大夫,给予一定的土地;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也要分封,封其后代为士,分给采邑;士以下不再分封。
分封制有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分封制在当时是进步的。
首先,经过大分封,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
由于层层分封所确立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因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集中,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它是我国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必经历史阶段。
其次,经过大分封,西周的疆域比商代大有扩展。
迄今所知,北从辽西,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到滨海的广大领土都发现了西周遗址和西周铜器。
西周的统辖范围和政治经济文化影响都要比商朝广阔。
不过,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它们的相对独立性也比较大,书上就说到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老师:西周后期,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学生:(回答)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间力量的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力量强大的诸侯国。
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
而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则跃跃欲试,力图争当霸主。
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
社会的发展变化冲击着旧有的政治制度。
周王分封命令诸侯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四、西周的宗法制1.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夏”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一个部落,就是由一群互相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
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到西周时才最后形成为严密的政治制度。
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称为庶子。
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承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前者是针对嫡子而言,后者是针对众子而言。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