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川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川教版)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习与探究:P17了解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教学后记: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土蕃的关系

二、难点:1、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和、观点的理解

2、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讲解、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或朗诵有关文成公主的配乐诗,由此导入新课。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楚唐朝主要边疆民族的名称与分布。

(一)、唐朝与土蕃的关系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显示《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显示《步辇图》)

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量,要保证安宁,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但是几位年龄合适的公主都害怕到吐蕃吃苦,太宗很为难。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得知以后,很欣赏大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这句话,自愿前去。但是又怕边远地区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出了三个难题,如果使臣能够答上,她就自愿嫁到吐蕃。太宗非常高兴,封她为文成公主(显示《文成公主像》);禄东赞也接受了挑战,不仅顺利地解答了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示了吐蕃人的机智和能歌善舞。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出发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经过准备的三位学生分别讲述下面的故事)

学生甲:公主带着乳娘、宫女、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沛:有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学生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因为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继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思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南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公元8世纪蒙舍诏统一六诏更名为南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