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4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53f0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9.png)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
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
(自由读)①、你知道了什么?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
(师生律动)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10、(齐读)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两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ec3b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d.png)
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 果。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 泼水节的内涵和意义,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容。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泼水节的多个 方面,但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 入。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 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课文,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和 泼水节的含义。
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 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 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 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两 篇
授课教师:
2023-12-29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师自我反思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一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二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意义。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文化 。
学生能够感受到泼水节的文化氛围和 民族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 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
教学内容与过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e1472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2.png)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泼水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课文内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泼水节习俗和文化意义;(2)运用汉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泼水节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2)引导学生谈论对泼水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泼水节习俗和文化意义。
3.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泼水节的理解和看法;(2)鼓励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泼水节的短文,内容包括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 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对于泼水节的看法和经历,并在课堂上分享;3. 设计一个泼水节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方式和时间等,并在课堂上展示。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泼水节现场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热闹的泼水节现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5db8c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4.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范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c396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9.png)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节日习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泼水节的热闹氛围;(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节日活动的态度;(3)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 描述泼水节习俗的英语句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意义和相关词汇;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泼水节习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节日。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展示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学生跟读,模仿发音;(3)教师讲解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用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创设泼水节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2)学生用英语描述泼水节习俗;(3)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巩固环节:(1)学生分组合作,用英语编写关于泼水节的短剧;(2)各组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泼水节的短文;3. 调查其他同学的泼水节经历,整理成报告。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3. 评价学生对泼水节历史背景、意义和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a214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9.png)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篇一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
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
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
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
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
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
值得学习、借鉴!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识字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时间:3月20日七、教学过程:一、导课: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2024年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024年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c4f2a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和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泼水节的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4. 泼水节活动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泼水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谈论对泼水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5.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泼水节相关活动,如制作泼水节贺卡、编排泼水节舞蹈等。
(2)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6.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通用5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bd30e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d.png)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通用5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1导入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学习四五自然段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
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
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a803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a.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15个生字,会写“忘、泼”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会用给定词语描绘描述情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出示图片: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教师口述: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体验一下吧!(板书:17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泼水节图文,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族踩”,翘舌音“驶容盛祝寿”前鼻音“民碗健”,后鼻音“康”。
②识记生字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泼、踩、敲、驶”。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74167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2.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师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和周总理的简单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傣族,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叫“泼水节”(板书)2、交流: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泼水节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泼水节,教师补充。
)3、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一起去和傣族人民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吧。
(师板书,加上“难忘的”三个字。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过渡语:为什么说“难忘的”呢?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思考,并且勾出自然段和生字。
1、师范读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了吧,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3、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周总理”并交流介绍周总理的一些简单资料。
4、学生学(1)出示本课生字: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鲜柏恩龙敬凤凰脚泼特度(2)请同学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读3遍)(3)介绍你的识字方法(4)齐读(5)在词中学:出示生词卡(指名读生字卡片)(6)识字小游戏“收信”: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按顺序读老师所指生字,读对了其他同学说:对对对,快收信。
读错了说:错错错,没人收。
(7)指导书写本节课涉及的1-3自然段中的6个生字生观察最后一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7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1175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3.png)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7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恩来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恩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恩来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随机板书: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生词的正音。
(2)课文段落正音纠错,指导读通,读顺。
(3)难句提示指导:①周恩来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恩来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写人的文章学会“什么时候谁和谁做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三、写字指导。
1、书写生字“历、敬、度、赶”2、学生书写生字。
3、点评书写。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恩来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
二、读中理解,体会感悟。
1、围绕“为什么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忘?”这个问题,读书理解。
A、算一算,这个泼水节过去了多少年?2007-1961=46B、46年过去了,这个泼水节在傣族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哪些了什么?提示:难忘的原因之一: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8faa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e.png)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泼、水、节”等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的背景。
(2)采用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趣味性。
(3)运用角色扮演、朗读、背诵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的情感。
(2)激发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3)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你们对泼水节有什么了解?”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解决生字问题。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让学生正确认读,并组内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分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5.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朗读,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比喻句,了解泼水节的来历。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你们对泼水节有什么了解?”第二步: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解决生字问题。
第三步: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让学生正确认读,并组内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精选7篇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059af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2.png)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精选7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5103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4.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愿意吗?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识字:⑴充分自读,边读边悟: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⑵自主识字,交流方法:①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优秀8篇
![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3d07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9.png)
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优秀8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快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对最后一乐句中的节奏掌握。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因此,教师要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分析歌曲,完整地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感受到美得熏陶。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欢迎走进解老师的音乐课堂,你们喜欢音乐吗?你认识哪些乐器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乐器,想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演奏一曲。
(你知道刚才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介绍曲子以及演奏乐器)引入傣族的泼水节。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呢?(放泼水节传说ppt)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泼水节?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进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
泼水节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新歌《快乐的泼水节》(放泼水节课件,师板书课题)二、出示课题,感受《快乐的泼水节》观看视频《快乐的泼水节》。
看完视频之后,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三、学唱歌曲1、完整聆听歌曲(教师范唱)师:听完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2、打节拍再次聆听歌曲。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重点节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f9b4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e.png)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1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1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促成的词。
2.看图学文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沉感情。
3.学惯用“祖先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沉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识字〔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浩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3〕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二、合作交流1、认读生字词语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快乐,//因为/亲爱的____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 优质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e0c2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7.png)
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语言运用: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审美创造: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课前解析】《难忘的泼水节》讲述了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本课教学重点在是引导学生练习借助具体事物复述场景。
关注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可先适当向学生作一些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总理的身份和他百忙之中抽时间与傣族人民过节,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和幸福。
学习第3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语句,然后抓住“赶来、洒满”等词语体会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通过“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对比,体会龙船花炮之多,欢迎场面之热烈,最后通过朗读体会当日的盛况,感受傣族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
第4-6自然段,教学时要图文对照,体会情感。
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喜同乐的心情,体会心心相印的深厚情意。
第7、8自然段,连用两个感叹句,反复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引导学生读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8个字,包含独体字、左右、上下、半包围4种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归类学习,整体把握。
其中“泼”要强调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令”要重点提醒不要丢了最后一笔点,和“今”区分清楚。
关注词语:“难忘、泼水节、一年一度、四面八方、龙船、花炮、欢呼、人群、欢乐、开始、柏树枝、多么”。
提醒学生读好“一年一度”中“一”的变调。
借助图片读词语“龙船、花炮、柏树枝”,随文识记巩固“难忘、泼水节、一年一度、四面八方、欢呼、人群、欢乐、多么”。
【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21a7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a.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并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的,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2、教师介绍傣族泼水节3、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这就是与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有关。
(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4、小声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出示周恩来的,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6457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f.png)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
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
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f6e3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张伟二、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泼水节的来历、习俗以及作者在泼水节期间的一些趣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泼水节的习俗。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课文内容的理解。
难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泼水节的热闹与快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泼水节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氛围。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泼水节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泼水节的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的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热闹与快乐。
3. 课堂练习(1)学生发挥想象,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泼水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谈一谈对泼水节的喜爱。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五)17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识记“泼、族”等17个生字,会写“忘、穿、令”3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导入1.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忘,请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欢迎总理1.过渡:得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高兴极了,请你用横线划出他们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同桌交流一下)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预设(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一个“赶”字可以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把体会到的再来读一读。
预设(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撒满了凤凰花花瓣”:花瓣多而美,特别隆重。
②换词比较。
“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哪个好?为什么?“一条条”和“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闹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了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周总理而准备的。
3.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
(1)补充材料: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非常繁忙。
为了和傣族人民一起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了傣族人民的中间。
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2)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中间,人们怎么能不欢呼呢?自由读,指名读——此时,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傣族同胞,你此刻什么心情?(激动、兴奋、急切:盼望早点亲眼见到周总理)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3)整读第三自然段。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已经被傣族人民的热情感染了,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重现当时的情景吧,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欢呼吧。
边体会边试着读一读。
生试读,指名生读。
以游戏的形式男女生合作读。
指导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来。
【设计意图】抓住欢迎的场面,通过观看图片、换词等方法,感受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热情相迎及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之尊贵。
(二)共度节日,互相祝福1.认识总理。
(1)过渡:在欢呼声中,敬爱的周总理来到人群中,(请看大屏幕)来,认识一下他。
(2)品读句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图文对照,说一说周总理的打扮。
只见他上身穿着对襟白褂,下身穿着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水红色头巾。
这和傣族人民是一样的打扮,真亲切啊!②看他的表情,文中有一个词语用得非常好,看谁的眼睛亮,一下子就能找出来。
(笑容满面)说明:周总理和蔼可亲。
③指导朗读。
周总理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带着这一体会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泼水祝福。
(1)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不知不觉中,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呢?用直线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预设1: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预设2: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2)拓展想象,丰富场面。
在讲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青年身上,祝愿他们——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孩子身上,祝愿他们——在想象后,不仅丰富了场面的内容,学生更加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
(3)提炼词语,练习说话。
出示“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四个词。
借助这四个重点词,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先在小组中交流说,再进行展示。
3.整读这部分内容。
总理的祝福温暖着傣族人民的心,他们也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敬爱的周总理,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把祝福送给他。
(三)情感升华1.相隔遥远的时空,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幸福,那份快乐,那么作为和周总理欢度泼水节的傣族人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把情感抒发出来吧。
(请看大屏幕)生齐读。
2.创设语境,深情朗读。
(1)多么____________,敬爱的周总理!多么____________,傣族的泼水节!多么____________,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2)全班深情朗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此时的情感。
(幸福、难忘、激动……)(朗读时几个感叹句,一句比一句语调高)3. 齐读课题。
(1)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吗?(周总理来到傣族村寨,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傣族人民,傣族人民也永远都忘不了这一天。
)(2)师生再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课文插图,结合外貌描写的词句,感受总理的和蔼可亲、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
通过描写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语句进行想象表达练习,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三、指导书写,巩固练习(一)观察字形,总结规律1.写前观察,发现规律。
先认真观察“忘、穿、令”字形结构和关键笔画的占格。
再交流总结规律:2.范写“忘”,描一个写一个。
3.展示评价。
4.组词运用。
(二)运用规律,独立书写1.运用规律,学生独立书写“穿、令”。
2. 大家互评,夸夸他哪儿写得好?或纠正没写好的地方,再写一遍,争取越写越好。
3.组词运用。
四、整读课文,拓展延伸泼水节已渐渐地落下帷幕,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也即将结束,花香怡人,鼓声悦耳,这真是难忘的一节课。
1.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他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2.教师读第一个故事。
学生大致了解内容。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个故事。
根据重点词语的提示,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者家人听。
重点词:经常、着急、笑了笑、疲劳、热乎乎。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总理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周总理精神的伟大。
通过阅读方法的巩固,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精神。
今天,我们和周总理、傣族人民一起欢度难忘的那次泼水节。
我们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
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他。
板书设计:附:资料拓展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为了祖国的建设,人民的幸福,他孜孜不倦地工作。
1966年邢台发生大地震,68岁的周总理乘飞机从北京赶到石家庄。
在地震中心——隆尧县余震不断,非常危险,大家劝周总理休息一夜,明天再去。
周总理说,“那里的群众受了那么大的灾,作为共和国的总理,我不在第一时间去看望他们,怎么能行呢?”当天下午,周总理的飞机落在村子的晒谷场上。
群众非常激动,2000多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欢呼声掌声淹没了飞机螺旋桨的轰鸣声。
“周总理来了,我们就有救了!”呼声震天动地。
周总理就是这样,他关心人民总是比关心自己多得多。
周总理理发的故事北京饭店理发部,有个李师傅。
李师傅经常给周总理理发。
有一次,由于总理有外事活动,需要去迎接外宾,所以打电话让李师傅来家理发。
李师傅给总理理完发后,就开始刮脸了,可是,刮到下颏时,总理突然咳嗽,一下子碰在刀刃上,脸给划出了一个大口子。
李师傅见此情况,很着急,脸都红了,忙说:“总理……我,真对不起您!”周总理笑了笑,扯住李师傅的胳膊说:“老李啊,这怎么能怪你呢?都怪我咳嗽没跟你打招呼嘛!”说着,总理和李师傅都笑了。
又过了一个月,总理亲自到理发部理发了。
这天,李师傅见总理眼睛里挂着红丝,知道他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实在太疲劳了,赶忙把躺椅放平,让总理躺下,一边理发,一边让总理休息。
李师傅心里想:“就是睡上一小会也好啊!”李师傅轻轻地、慢慢地理呀理呀,突然,总理醒了。
总理看了一下挂钟,催促李师傅说:“快点,该收摊子了!”李师傅以为总理有急事,就问:“怎么,总理还有外事活动吗?“不,不!”总理笑了笑,却用手指着李师傅的肚子说:“你该去吃饭了,你看,时间不是到了吗?”总理的话,说得李师傅心里热乎乎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3《鸟的天堂》人教(部编版)23鸟的天堂导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