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浙江县域经济的投资领域多样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 服务业等。
民间投资活跃
浙江的民间资本非常活跃,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浙江县域经济消费投资结构的问题
消费与投资比例不协 调
浙江县域经济中,消费与投资比 例不太协调,投资所占比重过大 ,可能会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负 面影响。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 浙江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 浙江县域经济消费投资结构分析 • 浙江县域经济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推动经济 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转 型升级,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工业园区环保水平,改善 当地环境质量。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县域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各县域间发 展不平衡。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缺乏创新 和竞争力。
浙江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 现象。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交通和政策等因 素密切相关。
研究展望
加强县域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 体竞争力。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和竞争力。
浙江县域经济人力资源结构的问题
江浙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浙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江浙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趋势。
这一地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乡村环境,成为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热门地区之一。
然而,乡村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江浙乡村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江浙乡村产业的现状可以总结为多元发展。
农业仍然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民开始转向种植高品质农产品,如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
另外,养殖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特色农牧业、渔业和水产养殖等成为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柱。
此外,乡村旅游业也在江浙地区蓬勃发展,许多乡村都打造了独特的农家乐、民宿和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江浙乡村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乡村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虽然农业的发展表现出较好的趋势,但其他乡村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一些乡村缺乏多元化产业的引入,过于依赖传统农业产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此外,乡村产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许多农民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仍存在欠缺,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未来,江浙乡村产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乡村产业将进一步优化升级。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将成为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乡村产业将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技术的改进,提供更多绿色、有机、健康的产品。
其次,乡村旅游将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乡村旅游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出更多体验式的旅游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设施。
再次,农村电商将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销售逐渐由传统的实体市场向线上市场转移。
未来,乡村产业将借助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平台,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乡村产业发展还需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合格的乡村产业从业人员,将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浙江景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浙江景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个发达的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景宁县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文将对景宁县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景宁县目前的发展现状较为稳定。
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景宁县坐落在浙江西部,是浙江省的腹地。
该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净土”。
景宁县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等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景宁县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景宁县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包括雁荡山、百丈松、北界岩画等知名景点。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未来,景宁县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自然景观,推动旅游业的升级和创新,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更好的发展。
同时,景宁县在生态农业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增加,生态农业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景宁县的丰富自然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未来,景宁县可以进一步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景宁县还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县内有一些传统的产业,包括木材加工业、建筑材料业等。
未来,景宁县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其他相关产业,比如木制家具制造业、生态建材制造业等。
通过自身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景宁县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景宁县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不便于外部交流和市场的开拓。
其次,县域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短期内难以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相媲美。
再加上全球经济格局的不稳定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景宁县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浙江县域经济竞争力弱化的题与解
T hought 知·道浙江县域经济竞争力弱化的题与解作为先发地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其他地方县域发展具有极好的参考和启示。
文/ 孙 娜 蔡 蕙IC photo 22JUECE |决策 | 2020. 12县域长期以来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也是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的进程。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大都市区建设的背景下,浙江县域经济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同中心城市和市区相比,近些年浙江县域经济在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竞争力弱化趋势。
为此,浙江省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建议实施“强县”与“都市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强县治理现代化战略。
作为先发地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其他地方县域发展具有极好的参考和启示。
重要发展趋势县域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县域与市区在人口承载、综合发展水平、产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距,资源要素有进一步向市区集中的趋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县域是浙江人口承载的重要平台,但县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比重明显下降。
2019年浙江县域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53.5%,人口向市区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
同10年前相比,50%以上的县域常住人口明显较少。
当前县域人口密度仅为全省的70%、市区的40%。
县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发展阶段和综合发展水平与市区已形成一定差距。
与同阶段市区发展相比,县域呈现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2009年市区人均GDP为县域的1.25倍,而2019年已上升为1.49倍。
从浙江县(市、区)的排名亦可体现这一情况,2012年浙江县(市、区)GDP十强中有5个市、5个区,2018年全省县(市、区)GDP十强中有仅有3个市,其他均为区。
县域仍是浙江工业主战场,但县域与市区产业分工更加清晰。
2019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出市区6.3个百分点,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出县域10.2个百分点,逐步形成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市以服务为主和县域以生产为主的产业空间结构。
“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个区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占全国人口10.39%,但是,它的GDP和税收却约占全国的22%,进出口额占全国的35%,利用外资占全国的40%,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
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位列全国前茅,在2006年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评价中,上海市1个、江苏省21个,浙江省25个进入了前100名。
一、“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实力现状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显著增强。
据中国县域经济网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初全国县域人口平均规模为45.53万人,而江苏、浙江分别为94.06万人、54.16万人,分别是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2.07倍、1.19倍,在全国排第1、11位;同期全国县域平均生产总值(GDP)为32.04亿元,而江苏、浙江为123.20亿元和93.92亿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5倍、2.93倍,在全国排第1、2位;截至2004年初全国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平均为7037元,而江苏、浙江为14538元、16227元,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2.07倍和2.40倍,在全国排第4、2位;在对全国县域内地方财政收入比较中发现,全国县域内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1.21亿元,而江苏、浙江为7.13亿元、4.43亿元,分别是全国的5.89倍、3.66倍,在全国排第2、4位。
到2006年初,浙江省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县域平均值的 2.38倍,为全国各省区之最;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49.2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8.5亿,均为全国各省区之冠。
由此看出江苏、浙江县域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从第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选开始到第六届,在连续六届的全国百强县评比中,江苏和浙江进入百强县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其他省份,在第六届评选中,江苏占21席,其中7个县进入前十名;浙江占25席,其中3个进入前十名。
浙江省县域绿色发展水平及其路径研究
浙江省县域绿色发展水平及其路径研究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其县域绿色发展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浙江省县域绿色发展水平及其路径研究,对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浙江省县域绿色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一、浙江省县域绿色发展的现状浙江省县域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浙江省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受能力较弱,存在用地过度开发、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2.绿色产业发展不平衡。
浙江省县域内绿色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部分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绿色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3.环境治理亟待加强。
部分县域地区环境治理力度不够大,环境治理经验不足,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4.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县域绿色发展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升。
要实现浙江省县域绿色发展,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路径。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县域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并且配套完善政策执行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2.优化绿色产业结构。
在县域内,应当根据当地资源环境状况,优化绿色产业结构,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绿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化转型。
3.加强环境治理。
政府应当加大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环境问题。
5.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县域内,应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绿色产业,提高产业绿色化水平。
三、总结浙江省县域绿色发展水平及其路径研究,是全面推动浙江省县域绿色化发展的关键。
政府、企业、公众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浙江省县域的绿色发展水平,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希望浙江省在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市辖区与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第20卷第4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0 No.4浙江市辖区与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DOI: 10.13669/ki.33-1276/z.2020.066设区市与县在行政隶属上是上下级关系,从行政管辖范围来看市域包涵县域,但由于建国以来浙江“省管县”体制一直存在,因此市域和县域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在实践工作中,通常所谓王晓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摘 要] 在市域范围内,浙江市区和县域经济社会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但由于行政管辖范围及职责和权利方面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人口构成、发展阶段和产业分布等方面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些差异。
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交通便捷化、经济数字化和去周期化的大趋势下,市区与县域经济发展也各自面临着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市区与县域经济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必须从健全完善要素指标区域竞争性分配机制、加快建立产业链现代化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及着力构建县域经济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等三方面着手,实现市区与县域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关键词] 市区;县域;合作竞争;分配协调;防范化解;浙江[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0) 04-0054-06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in ZhejiangWANG Xiaom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322000, China)Abstract: Within the scope of municipal are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municipal districtsand county regions of Zhejiang are close, and they influenc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cope of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exist in population composition,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industry distribution, etc. Meanwhile, 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traffic convenience, economic digitization and de-periodizatio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are also faced with some new risks and problems respectivel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further facilitate 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it is required to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s improving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factors and indicators, acceler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s, and focusing on building a risk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economy in county regions to achieve the stead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Key words: Municipal districts; County region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Distribution and coordination;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Zhejiang的市域主要指设区市的市辖区(以下简称“市区”)范围①。
关于浙江的调研报告
关于浙江的调研报告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沿海省份,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临东海,南濒钱塘江,北界与上海、江苏、安徽接壤,西与福建毗连。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浙江省进行调研,对其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浙江省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状况1. 经济总体情况:浙江省经济总量较大,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GDP在全国各省份中居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2. 产业结构: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健全,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发展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3. 外贸出口: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出口产品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纺织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二、浙江省的文化传承与发展1. 文化传统: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如杭州、宁波等地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
2. 文化产业: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包括影视、媒体、旅游等领域,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3. 文化保护:浙江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修缮古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等举措得到实施。
三、浙江省的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环境状况:浙江省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山水资源丰富,同时也面临一定的环境保护压力,如水质污染、空气质量等问题。
2. 生态保护措施: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生态修复、提升环境监测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对浙江省的调研报告,简要介绍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希望该报告能对浙江省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启示。
浙江省经济发展分析
浙江省经济发展分析近年来,浙江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浙江省的经济现状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较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浙江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GDP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1 GDP和产业结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浙江省的GDP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速,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省份。
其产业结构较为均衡,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三大支柱产业相对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
1.2 对外贸易浙江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其出口量在全国占据较大比重,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
同时,浙江省积极推动进口贸易,加大进口力度,实现对外贸易的双向平衡发展。
1.3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浙江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这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原因2.1 政府政策的支持浙江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减税降费、简化行政手续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支持。
2.2 私营经济的崛起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私营经济的崛起。
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的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模式,大胆创新,逐渐壮大起来,并对整个浙江省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3 人力资源的优势浙江省人力资源充沛,教育水平较高。
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推动了浙江省各行各业的发展。
三、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3.1 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浙江省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优化、多元化发展。
3.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浙江省将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浙江县域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浙江县域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浙江省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究其原因,通常被归结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先行。
殊不知,这种先行正是通过县域经济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得以实现。
2000年,浙江省县域经济占GDP比重已达71。
从浙江省的实践看,县域经济有其重要的发展特点。
所谓县域经济是指在一个县级区域范围内各种不同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经济活动的总称。
县域经济的主要内涵是:在一个县级的行政区划内,以县城经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广阔农村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主体,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调控的要求,根据县域条件和优势,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多部门结构、多层隶属关系和多级生产力水平构成的地域性的综合经济体系。
它处在城市和乡村、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直接承担着农村现代化的重任,形成了明显的发展轨迹,也展示了县域经济应有的发展内涵:民众经济:群众首创精神和自主精神的发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县域经济处于社会经济的最基层,讲到底是广大民众的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
浙江省县域经济能取得率先发展,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中获得先发优势,与其说是来自于政府的较早地规划和积极引导,不如说得益于政府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较早地突破了对市场经济实践的各种限制。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中许多奇迹是难以用经济学理论完全诠释的。
嘉善县,地属于杭嘉湖平原,没有一片森林,却成了全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中心和中转中心;海宁市,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既没有牧场,也没有什么畜牧业,却成了全国最大的皮革制造中心和批发中心。
浙江省还有许多地方经济集散地和增长点的形成,也都类同。
显然,这种现象不可能靠政府规划出来,也难以用经济学论证得出。
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群众在市场经济中的创造、创新。
其源动力在于有创造力的千百万广大民众,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为获取市场信息而翻墙参加广交会的飞跃集团的邱继宝,修鞋匠出生的正泰集团的南存辉,2000元钱和三只染缸起步的传化集团的徐冠巨等等,都是千百万勇于创业民众的杰出代表,也正是这样的广大民众开创着市场经济的先河。
浙江江山的发展现状
浙江江山的发展现状
浙江江山的发展现状非常迅速。
作为浙江省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城市,江山市正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条件。
近年来,江山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涵盖机械、电子、建材、食品等多个领域。
一些重点企业不断壮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城市建设方面,江山市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以提升城市绿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园林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市区的街道整洁有序,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给人一种宜居宜业的感觉。
同时,江山市还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
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也成为当地的一张新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加强和改善。
江山市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了基础教育的水平。
医疗领域各级医疗机构设施完善,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文化设施日益完善,艺术和体育活动多元化。
总体来说,浙江江山在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
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县级城市,江山市正在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策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很多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开放性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产业、资源、环境、人才等方面探讨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一、产业浙江省是一片产业基础较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区域。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一方面,要梳理产业链条,做好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浙江省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化工等产业优势显著,一些县域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由经济类型的单一向高科技、绿色、智能发展的转型。
另一方面,要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正处于崛起期,这些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更具科技含量、创新性和发展前景。
因此,浙江省的县域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二、资源县域虽然面临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但也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资源。
一方面,要发掘自身资源。
有些县域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资源、农产品等,可以通过挖掘自身能源优势,实现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另一方面,浙江省不同县域之间资源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明显。
例如,东阳市和义乌市是全球钟表之都和全球小商品之都,两个城市可以通过互相合作、互补互利,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三、环境环境问题一直是县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特别是随着人口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县域需要开展环保和绿色发展。
在环保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在绿色发展方面,可能要减少一些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
四、人才人才是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省虽然人口总量不大,但拥有很多优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够培养出大量人才资源。
因此,县域可以通过发掘人才资源,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另外,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积极发展浙江县域经济
24 98 2 . 88 . 2 85 4 265 7 17 . 4 7 . % 68 0 83 . 4 2 .3 96 %
标 准差 / 均值 4 .2 2 % 0
数据来 源 :t : a . m . m c h p / ta r o . t / a c c n以及 自 整理计 算。 d 行
维普资讯
G V R M N 关注政府 ■■—- O E N E T・
文/ 张庆 伟
滕
帆
一
、
引 言
二 、 江 县 域 经 济 的 现 状 分 析 浙
县域经济是指县域 范围 内由各种经 济成份有机构成 的一 种
本文选取 了浙 江省的 2 2个县市作 为观察样本 ,包括义乌 、 慈溪 等经济强县 , 包括像龙泉 、 也 奉化 这样 的经 济欠发 达县 。 选 取 的统计 指标为 2 0 0 2年末 各县市的 国内生产总值 、 当年实际使 用 外资金额 、 口总额 、 出 基本 建设投 资完成额 、 更新 改造投 资完
县域经 济的协 调发 展
为了更 为深入地探讨影 响浙江县域经济发展 的因素 ,我们 在对上述指标进行计 量分析 。 本文选取 g p的对 数作为因变量 , a 其他 指标 的对数为 自变量进行 回归分析 。我们进 行上 述对数化 处理 , 主要是 因为本文数据 为截 面数据极易出现异方差 问题 , 而 对指标进行对数化处 理不但可 以消除量纲 ,而且 也可 以减轻异 方差的影响 , 另外也使得 自变量 系数的经济含义更 为明确 , 为因 变量对 自变量 的弹性 。 同时本文在估计 时所 选择的方法为 Wht i e 消除异方差法 ,这样也可 以进一步保证 模型不存在异方差从 而
结果如表所示 。
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场 54 ,其 中超 十亿 元 市 场 13个 ,超 百亿 元市 场 1 7个 3。 5 个 ,市场成 交 总额 、单 个 市场 成交 额 连续 1 7年居 全 国第
一
。
市场建 设对 浙江 区 域 经 济发 展 的作 用 是 大 的 ,成
2 浙江 区域经 济协调 发展 未 来趋 势
济协 调发 展是整 个 国民经 济发展 的重要 条件 。只有 发挥各
级示 范 区试 点单位 ,加快 形成 产 业 集 群 的 “ 头 企 业 带 龙
动作 用 明显 的 集 聚优 势 、配 套 协作 紧 密 的 产 业 链 优 势 、 持续 创新 的技 术 领 先 优 势 、公 共 服 务 平 台 的支 撑 优 势 、
市快 速发展 。2 0 0 8年浙 江省 县域经 济 G P为 1 3 54 D 2 . 2亿 1 元 , 占全省 G P的 5 . % , 次 产业 结构 比为 7 2: 7 6 D 27 . 5. : 52 3 . ,与全省 5 1:5 . 4 . 3 9: 1比较 ,第 一 产业 过 高 ,第
区域 经 济
中国市场 21 年 第4 期 ( 01 8 总第69期) 5
浙 江 区 域 经 济 的 特 点 与 发 展 趋 势 分 析
袁 丽
( 浙江 商 业 职 业 技术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0 5 ) I 10 3
[ 摘 要 ]对 浙 江 区域 经济的特 点在 于块状 经 济、专业 市场 、县域 经济 的发 展 ,在 结合 《 中共 中央 关 于制 定 国民经
丁程 ,鼓励欠 发 达 县 市 充分 发 挥 后 发 优 势 和 生 态 资 源 优
1 浙 江 区域 经济 特点
绍兴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绍兴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绍兴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绍兴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绍兴经济发展的现状。
绍兴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体。
传统的特色产业如纺织、丝绸和茶叶等在绍兴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近年来,绍兴经济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如电子商务、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绍兴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就业增长和经济创新。
绍兴的经济发展还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部分,绍兴处于上海、杭州和宁波之间的黄金地带,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这使得绍兴成为了许多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的投资热点,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绍兴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统产业仍然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和技术的进步,一些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不再突出,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此外,资源环境压力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绍兴地区的资源相对有限,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考虑到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展望绍兴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首先,绍兴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
通过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绍兴将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智能化改进,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迈进。
其次,绍兴将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绍兴将抓住新机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绍兴将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和政策支持,绍兴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起来,绍兴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绍兴将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加可持续的成就。
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绍兴将在未来迈向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的经济模式。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引言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浙江省地处江南,拥有丰富的农业、工业和旅游资源,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然而,省内各县市之间发展差异依然较大,有的县市经济发展飞速,有的县市仍然处于落后状态。
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制定出有效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各县市的发展水平,是我们亟需探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主要制约因素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发展战略,以期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二、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浙江省县域经济总体表现浙江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019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十的县市依次为杭州市、温州市、宁波市、金华市、绍兴市、台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丽水市、衢州市。
这十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到3.47万亿元,占全省的70.77%。
而排名前十之外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仅为1.43万亿元,占全省的29.23%。
2、浙江省主要制约因素和挑战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以下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
很多县市的经济主要依托传统产业,如纺织、鞋业、家具、服装等。
这些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逐渐饱和,产值增速逐渐放缓,这就导致了这些县市经济增速的下降。
(2)资源禀赋差异。
浙江省各县市的资源禀赋不尽相同,有些县市拥有了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其他优势资源,可以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开展相关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而有些县市虽然也有资源,但缺乏开发能力,导致资源浪费。
(3)人力资源流失。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很多有才华的人都选择到市区或发达的城市工作,这就导致了很多县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利用。
(4)支持不充分。
的制定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执行部门缺乏专业性和综合性,这就导致了一些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1、构建新型产业链县域经济应该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新型产业。
浙江 县域发展现状
浙江县域发展现状浙江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锋,县域发展在浙江省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浙江省下辖了11个地级市和90个县级行政区域,各个县域的发展现状也各异。
首先,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突出。
杭州市本身经济实力雄厚,多个县域受益于其辐射效应。
例如,萧山区作为杭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发展速度迅猛,成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
此外,余杭区、富阳区等县域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另外,宁波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港口城市,也在县域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慈溪市、奉化区等县域因为临近宁波港口而受益,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特区和外贸出口基地。
同时,宁海县等县域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除此之外,温州市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县域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温州市下辖的瑞安市、乐清市等县域发展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和贸易市场。
特别是瑞安市的"蒙牛效应",通过引进蒙牛乳业和其他大企业,带动了当地乳制品和食品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
此外,绍兴市、湖州市、嘉兴市等地的县域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
绍兴市下辖的诸暨市、嵊州市等县域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主导,发展迅猛。
湖州市下辖的长兴县以及嘉兴市下辖的海宁市、海盐县等县域也因为临近太湖和长江口,发展旅游业和跨境贸易等产业。
总体来说,浙江省的县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不同地区依托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通过制造业升级、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这些县域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其他地区也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
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统计学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一、前言部分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
其核心地区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城市,属长江三角洲最繁华的地带之一。
未来10年内,长江三角洲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近年来浙江省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政策,使其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跃居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着手深入地研究并努力使其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并通过良好的带动作用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个行业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长期以来浙江省各行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
本文考察浙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收集各项指标体系,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一个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浙江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得各地区的经济可以均衡的发展,为浙江经济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有关概念:主成分分析[1]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也称主分量分析, 是由Ho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利用降低维度的思想,在损失很少的信息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
一般情况下,将转化后生成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其中每一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且各个主成分之间是线性无关的,这样就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更优越的性能,这样就使得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可以只考虑少数几个主要成分而不至于损失太多的信息,从而更容易抓住主要的矛盾,揭示事物内部变量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同时将问题得到简化,提高分析的效率。
发展山区经济重在扶持欠发达县
及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 , 可能有 比较好 的 前景 ; 临安以青山湖科技城作依托发 展成 浙江的硅谷也不是没有希望 , 如此等等 。
地处交通要冲 , 而经济欠发达 的山区县交
— —
发 展 多 元 贸易 主体 。浙 江 贸易 主
体以 民营企业为主 , 而民营企业 L I 产品
技术含量较低 , 对 相关产业 的推 动力 相对
预警平 台 , 在需要时及时寻求有关机构的
帮助及政策支持。
浙江经济 Z HE J I AN G E C 0N 0MY
1 0 N o v e mb e r 2 O 1 3
企业应坚持创新发 展的思路 , 创建商 品和 服务 品牌 , 积极 开拓新 兴市场 , 以跨 国购 并代替单 纯的对外 接单 , 将产 品 口与承 揽海 外 I 程项 目相 结合 。推进技 术创新 , 量廉 价资 源型产 品和传统 劳动密集 型产
品输 的低 层 次 格 局 。
方面 , 要 加 快 卅 口产 业 升 级 , 改 变 以劳 动
较 弱 。在 发 展 民营 出 口企 业 的 同 时 , 应 注
—
—
加大对 中小企 业政 策支持 。 目
于不均衡复苏状态 , 市 场需求 总体依 然低 重 吸引外 资 , 注重产业群 的集 聚 、 辐 射作
用, 充分发挥外资等外生因素对外贸发展 的积极作用 , 提高 出口产品 的附加值和技 术含量, 以促进外贸出口多元化持续发展 。
R e g i o n I区域
发 展 山区经 济重 在 扶 持欠 发 达 县
浙江 山区县域经济分化 明显 , 多 数仍明显低 于全省平均水平 。欠发达 山区县需 要借鉴发展水平较高的山区县的经验做法 , 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问题研究[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点击数:更新时间:2011-8-26 录入:何冰]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县域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前茅,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位次名列全国前茅(一)县域经济长足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978年,浙江县域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只有98.94亿元、18.31亿元、37.49亿元和5.43亿元;粮食、水果、肉类和水产品总产量为1435.29万吨、13.93万吨、42.27万吨(全省数)和85.93万吨;全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65元;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更少,全年出口总额仅0.52亿美元(全省数)。
经过25年的发展,到2003年,浙江县域创造生产总值62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达2462.60亿元、1833.82亿元和3505.42亿元;粮食、水果、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为671.43万吨、419.57万吨、124.97万吨和361.07万吨,除粮食外,分别比1978年增长29.1倍、2.0倍和3.2倍;全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431元,比1978年增长32倍,翻了5番,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6%。
(二)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2003年,浙江县域行政区域总土地面积8912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87.6%;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939.2万亩,占全省81.2%;年末人口总数341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1.5万人,分别占全省的75%和52.8%;实现生产总值6295亿元,占全省的63.1%,其中第一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614.9元,占全省的80.3%,粮食、水果、肉类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84.6%、73.8%、81.2%和74.8%。
第二产业增加值3632.78亿元,占全省的65.9%。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加值达2047.29亿元,占全省的55.4%。
浙江县域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构成为9.8:57.7:32.5。
县域财政总收入达651.13亿元,占全省的44.3%;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为305.70亿元,占全省的43.3%;全年出口总额202.62亿美元,占全省的48.7%。
从经济总量来看,县域经济已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其他一些重要指标也均占全省的较大比重,县域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浙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浙江县域经济能取得快速发展,关键是浙江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发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总结浙江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七个坚持”。
(一)坚持改革发展,县域经济率先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化水平明显高于大中城市浙江县域经济率先打破“惟成分论”,放手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使个体私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浙江农民以率先闯市场闻名于世。
80年代初,温台地区和浙中地区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品市场,经过90年代的发展和提高,目前已形成以消费品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特色、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使浙江成为全国闻名的“市场大省”。
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资讯行情论坛)、绍兴柯桥轻纺城(资讯行情论坛)、萧山市商业城(资讯行情论坛)、永康市科技五金城、余姚市中国塑料城、海宁中国皮革城等都已是全国闻名的大市场。
浙江县域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搞活了产品的流通,促进了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市场机制向各个经济领域的渗透,走出了从商品市场到生产要素市场,从传统的摊位市场到现代网络市场的发展路子。
“建一个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各地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市场的不断出现和壮大,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财政体制方面,浙江省实行“省管县”体制。
除计划单列市宁波外,浙江其他县的财政直接由省管理,预算内的县财政直接与省财政结算,只有预算外的各种“费”与市结算。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浙江还不断调整和完善现行财政体制。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浙江省先后制定了“亿元县上台阶”、“两保两挂”、“两保两联”、“三保三联(挂)”等政策。
从2003年1月1日起,除宁波市及其所辖县(市)外,采取了按行业税种以及按比例分享等规范办法,进一步划清省与市、县(市)政府收入来源,明确分成办法,同时实行“两保两挂”、“两保一挂”财政政策。
同时根据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调动县域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避免了市对县财政的截留,实现了增强省级财力与壮大市县财政的目标,使县域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例大大增加,尤其是有效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的财政状况,逐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了全省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同时,浙江在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不断演进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使浙江县域经济率先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机制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县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远远高于大中城市,从而为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制和体制上的优势。
(二)坚持因势利导,政府推动,积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浙江省各级政府在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坚持因势利导的政策,努力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为此,省委省政府专门提出了“三个允许”、“五个不”,即允许试、允许闯、甚至允许犯错误,不争论、不攀比、不张扬、不气馁、不动摇,坚定、清醒、有作为的工作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经商办企业的积极性,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加快推进城市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动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实施以“六个一千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打造“信用浙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
近几年又提出了全面实施“五大百亿”工程,培育“五个一批”企业,推进“八八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坚持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浙江的乡镇企业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各项主要指标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
由于浙江农村相对灵活的投资环境,农村改革先于城市的有利时机和一些优惠政策,民营资本和创业者从最小的、最不起眼的小商品生产开始了起步,继而发展到了各个行业。
1990年至1995年,全省乡镇企业数和吸收劳动力人数分别由49.4万个、495.5万人增加到90.2万个、795.7万人。
2000年,乡镇企业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在发展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组织形式,进一步激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
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税金、利润等项指标都跃居全国第一。
2003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000多万人,实现产值22062亿元,实交税金678亿元。
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财富,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出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建设,是浙江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四)坚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从多样化转向特色化,块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浙江县域经济产业发展从多样化转向特色化,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
多样化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浙江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起步阶段的特色。
九十年代以后,浙江把小城镇建设与专业市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企业群和特色产业集聚区,有效地促进了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
这种区域块状经济以主导产品、骨干企业、大型市场为龙头,以众多的家庭工业、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走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路子,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和“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从这几年的情况可以看出,浙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往往区域特色块状经济优势比较明显。
如浙江萧山,因纺织印染、机械汽配、服装羽绒、建材钢构、电子电器、精细化工等的发展优势,使其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第七位;浙江诸暨市依托大唐袜业、店口五金、山下湖珍珠、枫桥衬衫、三都贡缎等产业基地,带动三产发展,推进了全市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诸暨市的综合实力在全国的排位在近三年来前移了34位。
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孕育了相应的专业市场,达到了贸工一体化发展,以工兴贸、以场兴块,推进了二次创业的良好局面。
各地具有特色的块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坚持开放战略,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浙江县域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
2003年,浙江县域出口总额达202.62亿美元,占全省的48.7%,涉及各行各业,有机械设备、五金、服装、农产品(资讯行情论坛)等。
同时,积极引进外资,通过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展魅力工程,吸引外商投资;通过开展居家工程,留住外商长期创业。
2003年,县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30.22亿元,占全省的近40%。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
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专业市场的兴起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的发展,浙江县域劳动力对外交往不断扩大,跨出家门搞营销、办企业、开市场、包工程、搞基建、跑运输;外出引进项目、技术、资金、管理等。
据统计,目前全省范围有300多万农民活跃在全国各地,其中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就有100万人,跨出国门的有100万人。
浙江农民外出发展,引进了外资,开拓了市场,带回了经验,创造了财富,打响了品牌,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