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浙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持续稳步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首先,从GDP增速来看,浙江省的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
水平。

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产业结构来看,浙江省已经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服务业占比也在不断增加,这为浙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其次,从外贸领域来看,浙江省一直拥有较为发达的外贸业务,出口额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浙江省外贸合作的潜力将得到更大的释放,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接着,从民营经济发展来看,浙江省一直是民营经济比重较高的地区,民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比如融资难、升级难、转型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最后,本报告也分析了浙江省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比如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

总的来说,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认真研究本报告,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推动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探析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探析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台州市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在新时代背景下,台州市民营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推动台州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台州市政府和民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台州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民营经济在台州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台州市经济的增长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台州市民营经济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进一步探索台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创新模式,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助推台州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台州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政府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政策效果,探讨民营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并提出推动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台州民营经济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指导意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2.1 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台州的民营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制造业仍然是台州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民营企业的不断创新,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也在快速发展,为台州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台州的民营企业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向高端制造业领域拓展,为台州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企业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台州的民营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摘要:中国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引擎,是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市场和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力量。

浙江民营企业逐步进入结构合理、发展效率更高的可持续发展经济阶段。

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将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融入世界经济主体的实现产生影响。

本文分析了浙江民营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民营经济在浙江举足轻重,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开始起步到迅速发展的过程,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逐步提高,为推动浙江由一个经济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十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份作为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打造了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民营经济成为浙江“重要窗口”的金名片。

浙江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82.6%的出口、87.5%的就业和92.5%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如今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共同富裕的主引擎。

一、“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1、规模越来越大浙江历来对民营经济厚爱三分,率先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首次以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为题开展省级地方性立法,从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到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推动和激励广大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新时代浙商精神在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民营经济增加值不断扩大。

2012年到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2万亿元提高到4.9万亿元(预计数),总量翻了一番多,平均增幅快于现价GDP增幅0.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63.8%提高到2021年的67.0%(预计数),重要性愈发凸显。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就业贡献超过80%。
民营上市公司
浙江拥有大量的民营上市公司,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A股上 市公司7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
占到80%以上。
行业分布与结构
传统产业
浙江的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鞋业 、玩具等。这些传统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浙江的支 柱产业,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这些产业面临着转型 升级的压力。
发展趋势
未来,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新兴产业将继续成为推动 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策法规的调整 ,浙江的民营经济也将继续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03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融资难与融资贵
融资难
浙江民营经济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许多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加强政府服务
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 ,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咨 询、信息共享等服务支持 。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浙江民营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对浙江省的GDP和就业做出了重大 贡献。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浙江民营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融资难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不足等。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政策、市场、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 手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研究展望
未来几年,浙江民营经济有望继续保 持稳定发展,但增速可能会放缓。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 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 平,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 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浙江民营经济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 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 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几年,浙江民营经济将面临更多 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把握好发展方向 和战略机遇,加强企业管理和创新,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浙江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浙江民营企业调查报告一、引言浙江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而稳定的发展,成为全国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报告对浙江省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浙江省各地的200家民营企业。

问卷内容包括企业的经营类型、发展规模、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本报告的结论。

三、浙江民营企业的经营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浙江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和贸易业。

其中制造业占比最大,达到60%以上,服务业和贸易业的比重分别为25%和15%。

这表明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

四、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浙江民营企业中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占比超过80%。

其中有5%左右的企业为大型企业,10%左右的企业为微型企业。

这说明浙江的民营企业整体发展规模较小,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五、浙江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浙江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为突出。

超过70%的企业表示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资源,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同时,一些企业还注重市场创新,通过不断研究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六、浙江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浙江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的企业表示在招聘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困难。

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员工培训不足等问题。

因此,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浙江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七、浙江民营企业的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浙江民营企业普遍面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约有50%的企业表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需求不稳定是最大的挑战。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表示经济形势的波动和政策变化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八、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通过加大投资和技术创新,引导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浙江品牌企业。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浙江民营经济[1]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转型升级阶段。

以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起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显著特色(一)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为全省创造强其中杭州的私人控股企业占全省的22.5%,宁波占19.9%,温州占12.6%,三个地区合计占全省一半以上。

二、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市场准入问题。

从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浙江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一些基础产业领域,国有资本依然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政企不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存在排斥和限制竞争等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

由于部门、行业、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间资本在这些行业很难进入,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交通、通信、能源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长期稳定收益的领域,这些领域基本由国有资本所控制,形成垄断行业。

尽管中央先后在2005年和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三十六条”),政府部门对开放的行业准入规范化管理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多数行业缺少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投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资源要素问题。

生产要素制约逐渐成为影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摘要】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之一,但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和政府支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等问题的也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仍然凸显,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改变,浙江民营企业将继续朝着更加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现状分析、影响因素、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政府支持、发展措施、凸显问题、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稳定器。

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于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学术界和实践界一直存在着诸多关注和研究。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形势,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立足于研究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探讨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也将重点关注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还能为其他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全面了解其发展情况,掌握其所处环境和面临挑战,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揭示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最新6篇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最新6篇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最新6篇民营企业现状调研报告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浙江省的GDP从从1978年的124亿元猛增到了20xx年的649亿元。

浙江省已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第一大省。

我们浙江大学“民营经济之旅”的营员调研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的两家民营企业。

它们分别是恒逸集团和东南网架两家企业。

恒逸集团是一家生产PTA、聚酯纺纤、化学加弹等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集团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甲。

东南网架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制造和安装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建筑钢架构企业,现也已发展成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从调研中,我们首先体会到了浙江省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家富有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恒逸集团原先是一家很小的织布厂,后来企业创办人敏锐地观察到国内PTA和化纤行业的巨大商机,逐步发展成为了行业的排头兵。

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

二、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行业的领先优势,其生产设备和技术有的已经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的最先进水平。

民营企业从过去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正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

企业在升级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积极推出新产品、新品牌。

在恒逸集团和东南网架两家厂区的参观,其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给我们营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有动力去引进先进设备和自我创新。

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浙江省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化。

在创业初期,企业家更多地利用自有资本进行融资。

随着企业的扩张,为突破资金瓶颈,企业向银行的借款也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股票筹资方式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筹资的一种方式。

比如,东南网架公司与萧山建设银行签订了年度授信协议,并且今年5月份刚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四、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积极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浙江本地市场。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一、引言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其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活力而闻名。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浙江民营经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分析1. 资金难题尽管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通常都依靠家族资金和银行贷款来支持,但随着业务的扩张和发展,资金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由于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上相对不利,很多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

2. 市场竞争压力浙江省的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市场竞争激烈。

一方面,这种竞争促使企业保持高度的创新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小型企业。

缺乏足够的资源和品牌优势,这些企业往往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

3. 创新能力不足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凭借其创新优势获得了成功,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渐下降。

缺乏有效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限制了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

4. 人才流失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也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薪酬待遇的不平衡,一些优秀的人才选择了国有企业或者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这对浙江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低息贷款或者资金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

2.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可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加强研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提供研发补贴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同时,建立跨界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4. 发展人力资源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留住优秀的人才。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推动模式创新
支持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 率和竞争力。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鼓励和支持浙江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企 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浙江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
02
浙江民营经济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江苏和广东的民营经济发展可 以看出,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 浙江民营经济需要加快产业转型 升级,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 的产业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
04
对外开放是重要机 遇
上海的总部经济和江苏省的国际化 发展给浙江民营经济带来了重要启 示。浙江应该加强对外开放,吸引 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和优秀企业入驻 ,提高制造业为主导,制造业占全省民 营经济的比重超过50%。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浙江民营经济在服务 业、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市场规模分析
浙江民营经济市场规模庞大,拥有众多中小 型企业。
浙江民营经济在资本市场活跃,不少优秀民 营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进一
研究方法和范围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综 合研究。
研究范围
主要针对浙江省内的民营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会涉及到其他地区的民营经 济发展情况。
02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总体发展状况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体,贡献了全省GDP的60%以上。
浙江民营经济在国内外市场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
投资环境优化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温州民营经济形成了“五个结合”的鲜明特点:一是与市场的培育和建设结合在一起。

温州的经济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经济。

不小市场本身就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创办的,市场的经营者主要也是民营企业,而每一个市场的背后,又是成千上万的民营生产企业。

早在改革开放初的家庭工业发展时期,温州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十大专业市场。

当时为家庭企业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的农民购销员有10多万人,把温州的商品推向全国各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专业市场与市场网络并举、本地市场与在外市场并存、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重的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

二是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

温州经济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区域经济。

改革初期,温州10万推销大军架通了温州产品与各地市场的桥梁,现在160多万在全国各地、10多万在港澳台地区、30多万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大部分从事营销活动。

全国县以上的地方几乎都有温州人在做生意。

温州市场网络的“节点”多,覆盖面广,运作迅速,触角敏锐,成本低廉,竞争力非常强。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温州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就业和下岗再就业问题。

三是与“块状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温州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

目前,柳市电器、桥头纽扣、永中阀门、塘下汽车配件以及市区服装、打火机、灯具、鞋革等产品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形成了块状经济。

这种区域性规模经济,使温州民营企业下仅具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四是与温州小城镇发展结合在一起。

温州民营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温州农村小城镇的崛.1978年温州只有18个建造镇,目前已发展到140多个。

1984年苍南县农民在鳌江口几个渔村的基础上建成了“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镇,被誉为改革开放的一大奇迹。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兴起的民营经济发展地区之一。

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小作坊到规模企业的转变,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

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由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民营企业逐渐取代了国有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温州的民营企业主要以小作坊形式存在,以小商品生产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温州的民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涉足更多的产业领域,如轻工业、纺织、制造业等。

温州的民营企业家们以他们勤劳务实的精神,迅速积累财富并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进入90年代以来,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完善,温州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同时,温州的民营企业也逐渐实现了从私人企业到集体企业再到大规模企业的转变,民营企业成为了温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目前,温州的民营经济已经涉及多个领域。

温州在轻纺、服装、鞋业、眼镜、电器、汽摩配件、化学纤维等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一些企业已经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

温州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除了传统产业,温州的民营经济还在不断发展新兴产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温州的民营企业逐渐涉足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

许多温州的企业家通过创办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企业等方式,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温州的民营企业大多数还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规模较小,面临着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另一方面,温州的民营企业在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也还不够充分,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温州的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温州的民营企业家以其创业精神和勤劳务实的态度,积极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民营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_问题与趋势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_问题与趋势

商业经济评论经济导刊702011 / 01改革开放30年,浙江发展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强省。

浙江民营企业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家》中,连续12次位居全国之首,2010年有180家进入榜单。

而且浙江民营企业占全省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总量的90%以上。

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发现其发展的问题及趋势,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也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首先,浙江精神是原动力。

“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是浙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自古以来,浙江地区一方面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则具有丰富的事功文化传统,从而塑造了浙江人艰苦创业、大胆务实的企业家精神。

其次,解放思想是引动力。

浙江精神的实践化,即浙江民营经济真正的发展,始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该理论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创新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搞“成份论”,主动给个私经济“松绑放权”,从而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浙江人外出务工经商的现实和历史传统,浙江各级政府积极培育各种专业市场的成立;20世纪80年代末浙江许多地方政府使民营企业“挂户经营”而获得生存机会;20世纪90年代鼓励和扶持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与外商办等多种企业形式,使民间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

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创新政府体制和提高服务效能,积极促进浙江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体制创新是保障力。

浙江民营经济的体制创新和完善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市场改革取向。

改革开放初,浙江以放权让利、开放搞活为目标,实施政府放权、无为而治,较早地摆脱了社会主义姓“资”姓“社”的争论,保护了民营经济茁壮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又率先推动“国退民进”改革,给浙江民营经济留下发展空间。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探析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探析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探析一、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台州市的民营经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据统计,台州市民营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总产值和利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利润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台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营企业家的勤奋努力。

台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简化审批手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税费负担等,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与此台州市的民营企业家们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他们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不断推动企业创新、提高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台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台州市的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涵盖家电、塑料、机械等多个行业。

台州市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是本地企业家,热爱家乡、热爱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台州市的民营经济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还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对外贸易出口量一直居全国前列。

台州市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其积累的成功经验。

台州市政府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台州市的民营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方面也具有独到之处。

他们注重提高员工素质,打造企业文化,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台州市的民营企业家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台州市的民营经济还在市场拓展、品牌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

众所周知,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在市场拓展方面,台州市的民营企业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产品质量、拓宽营销渠道等方式,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台州市的民营企业还重视品牌建设,注重产品品质和企业形象,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台州市的民营企业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4年09期总第748期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姻邵慰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摘要:经过35年改革发展的砥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然而面对着2012年初以来的国际市场快速萎缩和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快速攀升,浙江经济已经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历史选择。

唯有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在总结浙江民营经济的新特点和地位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浙江民营经济面临着全球经济疲软;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匮乏;研发队伍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企业家二代接班等诸多问题的挑战,最后提出促进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民营经济一、浙江民营经济面临的形势与挑战1.全球经济疲软世界经济尚未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就遭遇了2011年的欧债危机的打击,受此影响,全球经济疲软。

浙江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了60%以上。

世界经济的低迷,对浙江民营企业从事的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影响较大。

一方面受欧债危机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外贸订单锐减;另一方面,国内的购买力不如往年旺盛,两方面因素对进出口业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较明显的是,2012年上半年浙江对欧盟出口出现了持续负增长,出口248.1亿美元,同比下降6.8%。

对美国、东盟、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13.6%、10.4%和14.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6.2个百分点。

这样不断趋缓的增速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善,也令浙江民营企业感觉到生意越来越难做。

2.产业结构不合理浙江省民营企业呈现产业分布多元化的特点,产业涉及制造业、餐饮业、零售业、重工业、金融业、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公用事业和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重点集中在制造业,比重超过四成,达40.12%[3](根据《2012浙江省非国有经济年鉴》统计资料计算所得)。

浙江民营经济产业一般是国民经济中的非主导产业,多为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的产业。

台州民营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台州民营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台州民营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民营经济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民营企业在推动就业增长、创新驱动和经济结构升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以台州地区为例,分析台州民营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台州民营发展现状1. 总体概况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据统计,台州地区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收益。

这些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

同时,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 制造业发展台州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

在这个领域,民营企业的发展集中在轻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例如,台州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五金制品、塑料制品等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 服务业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台州地区服务业成为了民营发展新的增长点。

以餐饮、旅游、金融、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快速崛起,为台州地区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4. 创新能力提升台州地区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多家民营企业将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并加大研发投入。

例如,一些台州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内拥有领先地位,推动了台州地区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二、台州民营发展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台州地区民营企业在制造业方面拥有坚实的基础,未来将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这包括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升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提高竞争力。

2. 创新驱动为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台州地区的民营企业必须加大创新力度。

政府应继续提供创新政策的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型企业联盟,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3. 服务业发展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将成为台州地区民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政府可以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提高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4. 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台州地区民营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浙江非公有制经济

浙江非公有制经济

一、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近二十多年来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是非公有制经济恢复和初创时期。

建国以来尤其是对私营工商业改造之后,在越“大”越“公”越好的“左”的思想影响下,我国实施并强化了单一的国家所有制的产权制度,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被作为“资本主义势力”受到打击而濒于消灭。

到1978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约为7亿元,只相当于1952年水平的43%,其占全省GDP的比重仅为5.7%。

当时非公有制经济大部分局限于农业中的“自留地”生产,工业领域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几乎为零。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政策的松动,出于谋生和致富的渴望,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一些地方的城乡居民,开始了兴办个体和小型私营企业的活动。

不过就全省来说,这一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主要在于发展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还相当小。

以工业为例,1984年,全省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国有企业;1987年,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比重占到2/3。

但直到1990年,在非国有工业增加值中,城乡集体工业占90.3%,城乡个体私营和外商及港澳台等非公有制工业仅占9.7%。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还受到很大限制,不少私营企业出于尚未解决合法生存的疑虑,或者为了少惹麻烦,迫不得已戴上了集体所有制的“红帽子”。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全省掀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高潮。

1997年与1991年相比,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由100.3万户和1.1万家增至153.2万户和9.2万家,从业人员由155.8万人和16.9万人增至256.4万人和135.5万人,注册资金由40亿元和7.3亿元增至219.9亿元和470.6亿元,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奇特项目和协议外资金额也分别由1370个和3.2亿美元增至1.46万个和70.4亿美元。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政策体系
浙江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优化政策环境
浙江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 低企业运营成本,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浙江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模式与经验
模式
浙江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 :一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国际市场; 二是通过在国外设立实体店或办事处的形 式开展国际贸易;三是通过与国际知名品 牌合作,以贴牌或代工的形式进入国际市 场;四是通过参加国际展览会、贸易洽谈 会等途径拓展国际市场。
VS
经验
浙江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 下几点:一是注重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 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注重产品质量, 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三是注重 市场营销,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和渠道;四 是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 型。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国际化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提高 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加强对国际规则和文化 的了解,规避和应对国际风险。
06
浙江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与环境建设
浙江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
浙江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国际化人才和团队,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 变化和需求;二是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难以在 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三是缺乏国际品牌和营销 网络,难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缺乏对 国际规则和文化的了解,难以有效规避和应对国际风 险。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持续高速增长,民营经济已成浙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引擎。

“十五”期间,全省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4 5%以上。

今年以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均每天增长235家和1 064户,持续保持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

目前,全省有个体工商户1 76.9万户,私营企业38.6万家,个私企业注册资本金达6728.7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8.9%、108.4%和324%。

去年,全省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6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50%以上;外贸出口765亿美元中个私经济约占36%。

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四项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二、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民营经济市场竞争能力大幅提高。

目前,全省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为3.28万元,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达159.4万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79.3%和121.5%。

全省注册资本金超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达9.2万家,总资产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111家,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15.6倍;私营企业集团928家,同比增长3.5倍。

去年,年产值或销售总额超亿元的私营企业有132 0家,同比增长7.2倍。

在最新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省有188家企业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3席,民营企业品牌最具竞争潜力100家企业,浙江争得37个席位。

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入围“门槛”从去年18.2亿元的销售额跃至今年的22.5亿元,增长23.6%,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256亿元拔得头筹,共有31家企业销售额超过50亿元,增长24%。

三、市场拓展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

走南闯北经商、漂洋过海创业的基因使得浙商群体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制造商”。

浙江人、浙江企业、浙江资本的外拓、外扩已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突出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浙江民营经济[1]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转型升级阶段。

以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起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显着特色(一)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为全省创造了60%的税收、76%的出口,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2。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测算,2008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30年的发展成绩辉煌。

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浙江省较早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尤其是商品市场体系,促使国有企业较早地走向市场,较早地进行改革,同时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创造了有利于资产流动重组和吸纳安置下岗职工的外部条件。

同时,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农民从土地上不断地解放出来,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

从全国范围看,浙江民营经济在全国也是处于领先的地位,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录,浙江上榜企业171席,上榜企业总数已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1.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至2008年末,浙江私人控股企业达万个,占全部企业的%;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企业的%;2008年全年营业收入53680亿元,占全部企业的%;企业总资产49773亿元,占全部企业的%。

2.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私人控股企业吸纳了万人就业,占全省企业总就业人数的%,成为就业主渠道。

其中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为万人,占私人控股企业就业人员的%,占全省企业总就业人数的%,私营企业包容了全省超过一半的企业就业总人数。

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对比,2008年全省企业新增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的就业岗位是减少的,而私营企业提供了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占全省新增就业岗位的%。

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民营经济在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营经济呈现块状经济特色民营经济主要集聚在杭宁温地区。

从民营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杭、甬、温地区,其中杭州的私人控股企业占全省的%,宁波占%,温州占%,三个地区合计占全省一半以上。

二、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市场准入问题。

从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浙江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一些基础产业领域,国有资本依然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政企不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存在排斥和限制竞争等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

由于部门、行业、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间资本在这些行业很难进入,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交通、通信、能源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长期稳定收益的领域,这些领域基本由国有资本所控制,形成垄断行业。

尽管中央先后在2005年和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三十六条”),政府部门对开放的行业准入规范化管理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多数行业缺少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投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资源要素问题。

生产要素制约逐渐成为影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

随着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落实,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土地使用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二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长期以来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从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

除少数大企业集团外,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融资渠道不多,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度很低。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难,在基层落实难。

三是用工成本上升。

民营经济吸纳了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与企业不断提升的对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需求产生了结构性的矛盾。

近年来浙江频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一方面大量未经职业培训的劳动力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对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这部分工人的用工价格提高,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一些服务性行业也存在季节性的用工荒问题。

劳动力流动性加大,价格上升,那些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弱。

3.民间投资问题。

近年来,由于资源要素的制约,浙江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出现从制造业逐步撤离的趋势。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重头。

2009年度浙江百强民营企业中,超过七成的企业涉足房地产业。

民间资金炒楼、民营企业造楼,已经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巨大收益的来源。

过度热衷于房地产等短期投资,将导致浙江投资环境欠佳、制造业竞争力削弱、产业升级缓慢,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4.自主创新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小企业,大中型企业比例很低。

小企业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都不如大型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能力较低;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少,主要靠向别人购买专利生产产品,贴牌生产企业较为普遍。

多数企业无意创新,仅以维持生存为目标。

首先,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自主创新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一旦创新失败,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其次,创新投入不足。

多数民营企业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又由于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也相当困难,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也很小,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寻求利息很高的民间借贷,从而影响到企业在创新活动上的投入力度。

第三,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从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浙江私人控股企业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具有初级、中级、高级技术职称的就业人员分别占%、%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只占%、%和%。

偏小的企业规模、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计划,民营企业普遍感到严重缺乏创新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也会面临人才流失。

5.管理机制问题。

首先是企业产权制度问题,企业产权往往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

其次是管理制度问题,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

第三是企业家素质问题,浙江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家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民营企业家素质不高,眼光不够长远,不能充分认识到信誉与企业命运的关系,企业员工也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不重视处理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不重视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育等,使有才能的员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

三、促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放宽市场准入。

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清理现行的与市场经济规则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民营经济投资法律环境,建立公开统一的市场准入法规、符合市场规则的投资服务体系,以及公正的、有效保护合法财产的法制环境。

加快制定和实施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和“新三十六条”的配套政策,放开投资领域准入限制。

除了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行业实行专营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取消行政垄断,让民营资本进入,由企业自主判断投资风险、项目收益。

应该明确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行业目录,防止其他行业以涉及国家利益为借口阻止民间资本进入。

对城市建设、电力生产等成本高、规模生产效益高的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相应改革,采取不同的规制措施,放开经营权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些行业。

对于目前仍然由国有企业控制的传统垄断性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适当方法允许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都应当对民营企业开放,允许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享有国民待遇。

对竞争性行业,为了保证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按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空间布局规划要求执行市场准入标准,以保证产业布局的科学合理和整体协调及城市规划井然有序;严格按行业准入的技术标准执行,如环保标准、安全生产标准、能耗水耗标准、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等,并通过立法、执法等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来保证这些标准的实施,保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并防止企业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以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强化市场服务。

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

首先,服务体系要健全。

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大力鼓励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规范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实现民营经济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

其次,服务秩序要规范。

社会化服务要合法、合理服务,合法指的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合理指的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服务秩序的规范化,需要法制的规范,要把握好法制的空间和约束,处理好合理化竞争与合法合理经营的关系。

第三,服务环境要和谐。

要竖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部门要充分运用自身的经济职能,完善和调整民营经济融资体系,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建立一系列制度来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构建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推动居民储蓄投向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保险机构实施或由地方财政出资并及时进行补偿,以保持担保基金金额的动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