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浅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电力能源紧缺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社会厦经济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应用对电力市场的调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结合文章工作实际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负荷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由于其不仅对提高电力工业效率、降低电价、减少电力系统投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我国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益以及环境保护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其在电力市场中突显出卓越的作用。
文章结合文章工作经验对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
1概述负荷管理(Load Management LM)是需求侧管理一个重要的手段,主要是电力公司通过需求侧管理技术来改变用户的用电行为从而改变负荷曲线的形状。
分为六种需求侧管理下的负荷改变目标:削峰,添谷,负荷转移,策略性节电,策略性负荷增长,柔性负荷。
DSM中的LM可以改善负荷曲线的形状,使之趋于平坦,更重要的是提供其它措施改变电力需求的绝对水平,包括:削峰、填谷、错峰以及战略节电、战略用电和提高用户控制能力;前三者为传统的LM的目标,后三者为其增加目标。
因此DSM中的LM与传统的LM有所不同,它不由电力公司(供方)单方面管理用户负荷,而是调动用户(需方)的积极性,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实现管理负荷的目标,即:①削峰。
以减少在峰荷时调用机组,减少备用容量,降低运行费用。
②填谷。
以提高低谷负荷,用峰谷电价刺激低谷时的用电需要,充分利用空闲机组、降低峰谷差,增加电力销售的收入。
③负荷转移。
将高峰负荷推移到非高峰阶段。
实施手段包括分时电价,对储热、储冷设备提供优惠电价,鼓励电力设备交换运行。
④节能。
鼓励用户采用新技术,以减少对电力电量的总需求,提高用电效率;灵活负荷为用户提供灵活的供电方式选择。
⑤战略负荷增长。
供电方利用空闲容量,鼓励用户实施新的电气技术,如用电瓶代替汽车的燃油。
浅析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看需求侧管理
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与需求侧管理
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与需求侧管理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正逐渐成为主流的电力供应方式。
然而,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与需求侧管理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管理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管理是指对系统发出的电能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电力负荷预测与平衡:准确预测电力负荷是电力负荷管理的基础。
可以借助历史数据、气象数据和用户用电习惯等信息,采用统计模型或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同时,合理调节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以确保光伏发电与负荷需求之间的平衡。
2. 负荷调度与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调度与控制是核心内容。
通过合理安排发电设备运行时间、功率输出等参数,使得光伏发电系统在不同负荷需求下都能保持稳定供电。
可以采用峰谷填平技术、电池储能等手段进行负荷调度与控制。
3. 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与电网进行连接,实现电力互补。
在并网应用中,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负荷管理需要考虑与电网的协调与交互。
例如,根据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峰谷电价差异,合理调整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光伏发电系统的需求侧管理光伏发电系统的需求侧管理是指对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有效调控,以减少负荷波动,优化系统性能。
以下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需求侧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1. 电能存储与调度:通过电能的存储与调度,可以在用电高峰期将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供给用电量增大的时刻使用。
电能存储技术如电池储能、超级电容等,可以在系统需求不高时存储电能,在需求高峰时释放电能,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 智能电器应用与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电器应用和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使用户用电与光伏发电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匹配。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558 更新时间:2006—1-18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规范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促进电力与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和《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客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第三条电网经营企业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主体,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保证电力供应和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各网省公司)。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标准、规划及政策,并组织实施;2.制定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制度,指导、监督检查各网省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3.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学术和经验交流,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六条网省公司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电网公司相关制度、办法,协助当地政府制定本地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标准、规划及政策;2。
负责编制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市场机制以及技术措施,逐步淡化行政措施,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3. 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宣传培训等工作;4。
负责对地市供电企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5. 负责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的跟踪及效果评价。
电力需求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2)探讨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如负荷控制系统、自动读表系统、以及适合于需求侧管理的公用事业网络的体系结构。
3)分析中心大城网供需关系紧张时需求侧的用电行为,以及中心大城网电压崩溃的潜在危机。研究实行“可削减负荷”、配置自动减负设备的必要性。
②国内外现状
电力需求侧管理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的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其概念最早于1981年由美国电力研究学院(EPRI)的副院长克拉克.W.盖林斯(Clark W.Gellings)提出[1]。一方面,当时的能源危机使电网公司发电成本大幅上涨,80年代初核电受到公众舆论谴责,环保标准更加严格又进一步恶化了电网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政府要求通过节电,提高用电效率来控制需求,尽量推迟装机时间,而用户也抱怨电费支出的增加,要求电网公司降低发电成本,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电力公司及其政府管制的机构纷纷开始研究和实施DSM。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要求不仅要管理好供应侧,还要管理好需求侧。因此,电力规划不再仅仅是电力工业的自身规划,而是包含供应侧、需求侧及其他因素的综合资源规划。
需求侧管理重在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善用电方式,提供节电资源,减少对供电的依赖。它是一种与不断发展着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可获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先进的资源规划方法和管理技术。70年代后期,世界性的能源短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了DSM工作的兴起。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美国相继出台了《公共电力公司管制法》和《国家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规。这时需求侧管理的最早应用。首先在电力、天然气这两个行业大规模采用新的节能技术设备,各州也都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DSM在美国广泛展开,在90年代初达到鼎盛期。据统计,1993年,美国用于DSM的费用达27.4亿美元,占全美公共事业收入的1%。1995年后,美国电力工业开始改革和重组,DSM工作一度受到影响。为继续推动DSM事业的发展,一些州相继建立了系统效益收费制度,将在电价中加收的1%~3%的费用,专门用于DSM工作。目前美国己有18个州实施了系统效益收费制度。例如,加州系统效益收费占电费收入的2%~3%,每年用于节电工作的投资约21.8亿美元;蒙大拿州系统效益收费占2.4%,缅因州占2%,俄勒冈州占3%,马萨诸塞州则高达3.7%。目前,美国的DSM工作有以下几类:
主要发达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践及启示
DOI: 10.14092/11-3956/c.2020.06.006主要发达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践及启示黄 韧,张素芳(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摘 要: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side Management, DSM )是指电力部门采取行政、经济及技术等综合措施,影响消费者用电行为,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电力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 DR )与能源效率管理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中国DSM 发展较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借鉴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国DSM 工作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分析了DSM 在美、英、德三个发达国家的实践,从发展DSM 的动因、政策法律体系、需求响应模式及能效管理措施几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在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议中国首先应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抓紧完善DSM 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与设备标准,同时加大对能源效率管理的支持力度并积极创新DSM 商业运作模式。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需求响应;能效管理中图分类号:F407.61;F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20)06-0047-09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side Management, DSM)最初由美国电力研究所的Clark Gellings 所提出,它是指电力部门采取行政、经济及技术等综合措施,影响消费者用电行为,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1]。
DSM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其意义与内涵也在不断深化:1970—1990年DSM 在全球主要体现为:紧急需求响应与简单的能效管理;1991—2008年随着各国法律制度与市场模式的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需求侧管理中来;2009年至今随着分布式电源、智能电表及相关技术规范的成熟,DSM 正向电力供需耦合发展过渡[2]。
自1990年代初引入DSM 后,由于电力市场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中国DSM 发展缓慢,一直处于紧急响应的初级阶段。
基于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城市的需求响应系统及机制研究
基于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城市的需求响应系统及机制研究作者:汪振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1期摘要:电力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企业高峰产能或高温气候的原因,常规时间只用到总容量的50%左右,存在巨大浪费。
因此,本文从用电侧着手,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需求响应技术在用电侧方面进行优化与调度管理,能够减缓电力系统的投资,节省的高峰负荷相当于新建发电厂与输配电设施,同时也能改善企业的能源管理,做到以负荷控制为基础的实时管控。
研究表明,采用需求响应技术能够在不影响正常生产情况下削减高峰负荷削减10%以上,也相当于企业获得10%的电力增容。
关键词:需求响应区域性负荷交易1. 引言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引入我国已有20多年,它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需求需求响应作为需求侧管理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1]。
需求响应是一种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包括云服务在内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有巨量用电单位集体参与的用电与供电之间双向互动的有计划的项目活动,其目的是实现用电高峰期区域电力最高负荷的削减。
需求响应本质上是一种用电负荷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负荷的使用情况、历史数据或即时数据以及企业用电模式等进行精细分析,在企业内部寻找在用电高峰期被浪费掉的、可以调控的、可以节省的的负荷,把这些负荷分门别类与调控模式联系起来、储备起来,在电力高峰时使用。
需求响应的作用取决于电力用户参与的规模。
与传统的有序用电管理相比,需求响应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的行动,客户参与的驱动力是公开、透明的政府的鼓励政策与激励办法。
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帮助电网削减了电力尖峰,维护了电网的稳定、节省了投资、节省了能源、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因而可以得到相应的、各种可能的回报。
国际上,美国加州及纽约通过十几年需求需求响应的实施,在不增加发电机组的情况下就满足的电力增长的要求,尤其是当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需求响应对电网稳定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
国家智慧电力政策
国家智慧电力政策国家智慧电力政策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过程。
为了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1.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
2.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效率和效果。
3.推广电能替代技术,鼓励用户使用高效用电设备和新能源。
4.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宣传培训,提高用户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二、电力负荷管理电力负荷管理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电力负荷进行合理调度和控制,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为了加强电力负荷管理,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1.制定电力负荷管理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电力负荷管理的范围和责任。
2.加强电力负荷管理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电力负荷管理水平和效率。
3.建立电力负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4.开展电力负荷管理宣传培训,提高用户对电力负荷管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三、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为了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1.制定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2.加强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营水平。
3.建立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网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共享。
4.加强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协调发展,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利用。
四、新能源消纳新能源消纳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接入电网,实现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为了推动新能源消纳,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1.制定新能源消纳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新能源消纳的目标和责任。
2.加强新能源并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新能源并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建立新能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新能源发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需求侧管理的概念
需求侧管理的概念需求侧管理(Demand-Side Management,DSM)是指在实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对需求的管理来实现电力系统优化的一种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从能源用户角度出发,采用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能源的消费,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需求侧管理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能源消费不断增长,传统的供给侧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对未来能源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需求侧管理已经成为促进电力系统升级和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需求侧管理主要包括投资建设节能工程、发展节能服务、采用低碳技术和改善用户习惯等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采用智能电表实现精确计量和信息共享智能电表可以实现对用电量的精确计量,并可以与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监测使用情况。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表实时了解用电情况,以此来规划合理的用电计划。
二、促进能源需求平衡电力系统的负荷均衡是电力运营的重要指标,通过通过时间差、空间差和品质差三个维度来平衡能源需求。
其中时间差指的是通过峰谷分时电价来鼓励用户在峰时段减少用电;空间差是指通过地区分时电价来鼓励用户减少用电量,并在能源需求相对较小的地区适度增加用电量;品质差是指通过电能质量的管理,降低电力系统损耗和安全问题。
三、推广新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提倡使用新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也是一种需求侧管理的手段。
例如,太阳能、风力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及LED照明、节能电器等高效设备,都可以降低能源消费,实现节能减排。
四、改善用户用电习惯用户习惯也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
通过宣传教育、推广低碳生活等方式,鼓励用户节约用电、积极参与需求侧管理。
总之,需求侧管理是一种通过从能源用户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费,实现节能减排的新型管理方式。
它既有利于电力系统升级和改革,也符合环保理念,逐渐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简述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
的 资询 公 司结 合各 企 业 的 实 际情 况 , 用 户 提供 能 源 效 率 分 析 、 询 、 为 咨 近年 来 部 分 省 市 出现 l电 力 紧缺 的 局 面 , r ; 侧 管 理成 为缓 解 电 蔷求 设 计 、 训 、 备维 护 及 能效 果 临测 服 务 , 询 费用 同用 户 节 能 收 益 培 设 咨 力 紧 缺 、 障经 济发 展 和社 会稳 定 的 重 要 措 施 , 到 社 会各 界 的充 分 保 受 挂 钩 。 这 样 由专 、 询公 司对 各 企 业 加 大 电 力需 求 侧 管 理 力 度 , 化 咨 细 肯定 措 施 , 好 落 实 , 导 电 用 户 采用 科 学 的用 电 方式 和 先 进 的 用 电 技 抓 引 J 近年 来 各 地供 电部 ¨ 为 了应 对 电力 的 短 缺 、 拓展 国 际一 流 企 业 优 术 。 样做 , 这 不但 将 电力 需 求侧 管 理 真 【 到 了实 处 , 且还 大 大 减 轻 E落 而 质 服 务 的 内涵 、 促进 社 会 经 济 的 町持 续 发 展 , 年 均 编制 《 网错 峰 用 每 电 了电 网 公 司的 压 力 和 负担 。 电计 划 》 并将 该 计划 的 布 置 、 施 贯 穿 在 供 电 部 门 的需 求 侧 管 理 全 年 , 实 23 尽快 落 实 电 价 联 动 . 以调 动 积 极 陀 工作 中 。 原 电 网公 司 建 议 在 电价 中纳 入需 求 删管 理 的 争项 资 金 , 在 节 约 但 用 电管 理 办法 初 稿 征求 财 政 部门 的 意 见 时被 否定 了 。 因此 , 家 应 尽 国 1 电力 需 求侧 管 理 现状 快 建立 和完 善 电 力 需求 侧 管 理 电 价机 制 , 括 建 市 电 网 企 业 执行 分 时 包 电 价 等各 种 需 求 侧 管理 电价 时 的 盈 亏处 理 机 制 , 除 电 网 企 业执 行 各 消 管理 ” 指 通过 采 取 各 种 有效 的措 施 , 导 电 力 用户 改 变 用 电方 式 , 足 引 提 类 需求 侧 管 理 电 价 的 阻 力 高终 端 用 电效 率 , 化 电 力 资源 配 置 , 现最 小 成本 电 力 服 务 所 进 行 优 实 中 圈实 施 峰 嵛 分时 电价 和 季 性 电 价 已实 施 二 多 年 厂, 到 目 但 的用 电 管理 活 动 前 为止 , 于 峰 谷 分 时 电价 、 峰 电价 、 报 差 距 等 问 题 还 没 有 真 科 对 避 倒 电力需求侧管理 白 2 0世 纪 9 O年 代 初 传 人 中国 在 政 府 的 倡 导 学、 合理 的落 实 , 键在 于 发 、 、 电价 没 有 联 动 , 网 公 司按平 均 电 关 输 配 电 F, 力企 业 及 电 力 用 户做 J大量 I , : 峰 、 峰 和 负 荷控 制 , 电 如 错 作 避 采 价 购 电 , 峰 符分 时 电 价 售 L 低 谷 电 用 得 越 多 , 电平 均 电价 越 低 , 用 U, 售 用 托 大 峰符 电 价 筹 实行 可 中断 负荷 电价 等 措 施 , 导用 户 调 整 牛产 亏损 越 严 重 。 引 运行方式 , 采用 冰 蓄 冷 宅 调 , 热 式 电 锅 炉 等 , 广 节 能 没备 等 , 蓄 推 应该 电 网公 司 作 为 电力 需 求 侧 管理 的 主体 . 大 的 问 题 足 如何 均 衡 满 最 说取 得 r不 错 的 成 绩 、特 别 是 在 当 前 经济 发 展 新 形 式 下 , 国 各地 都 全 足 供 电与 销 售 效 益 之问 的 矛 盾 关 系 . 网企 业 均 价 销 售 的 利 益 由 于实 电 在 积 极 推动 电 需 求 侧管 理 , 紧 密结 合 本 地 实 际 , 极 探 索 和实 践 。 施 分 时 电价 可 能 会受 到 一 定损 失 并 积
精细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精细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一、引言电力负荷管理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供需平衡与能源效率已经成为全球能源问题的焦点。
为了实现高效的电力供应和利用,精细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管理以及系统优化等方面,探讨并介绍精细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二、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改变用户的用电行为,合理安排电力负荷,以达到提高能源效率的目的。
精细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分析和监控,实现对用户的电力需求进行调度和控制。
首先,系统需要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包括用电量、用电时间和电力负荷曲线等。
其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出高峰负荷期和低负荷期,进而向用户发送能源消费行为建议,引导用户在低负荷时段使用电力设备。
最后,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响应情况,动态调整能源消费建议,以实现最优负荷分配。
三、供给侧管理供给侧管理是指通过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和调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精细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监控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电力市场情况,实现对供电能力的实时监测和调度。
系统需要实时获取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如负荷功率、发电效率和燃料消耗等。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系统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电力需求,并合理安排发电机组的运行模式和负荷分配。
同时,系统还可以结合电力市场的价格和供需情况,进行电力采购和出售的优化决策,以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系统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系统优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精细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优化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电力损耗和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等。
首先,系统可以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电力需求,以避免能源浪费。
其次,系统还可以通过动态调度发电机组的负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运行模式,以减少电力损耗和排放。
此外,系统的响应速度对于实现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和实时数据处理技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快速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与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与管理技术研究进展电能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其计量与管理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经济效率和用户体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与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能计量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机械式电能表来实现。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精度较低、易受干扰、维护困难等问题。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式电能表逐渐取代了机械式电能表。
电子式电能表采用了高精度的电子元件和数字处理技术,能够实现更精确的电能计量。
其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而且,电子式电能表还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如电能质量监测、分时计量、远程抄表等。
近年来,智能电能表的出现更是将电能计量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智能电能表不仅具备了电子式电能表的所有功能,还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它可以与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进行连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通过智能电能表,电力公司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用电情况,实现精细化的电力管理和需求响应。
在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传感器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霍尔传感器、罗氏线圈等新型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电能计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电能管理技术的发展电能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旨在通过引导用户合理用电,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采用分时电价、尖峰平谷电价等措施,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用电,减少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从而平衡电力供需,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
2、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随着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网中的电压、电流、频率、谐波等参数,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
同时,通过采用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等技术手段,可以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3、电力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随着智能电能表和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力数据。
阐述供电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
少用的电能。它要依靠调整经济结构 、生产力合理布局 、节约原材料 、
提高产品质量 。最终产 品的节约利用 、增加高能耗产品的进 口等等 的经
济管理来实现。 ( 三 )加强 电力需求侧 管理工作的立法保障
法律措施是 电 力需求侧管理健康发展的保 障。从世界范 围来看 ,电
应方最合适 的替代资源这样一个新概念 ,对资源配置及管理产生 了变革
的节 电调峰的作用 。因此 , 本文从介绍概念人手 ,到介绍问题、提 出部
分措施 。并展示管理 的效益。
二、需求侧管理概念
电力需求侧管理 ( 简称 D S M) , 根据这个意义 ,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
对用 电一方实施的管理 ,是电力公司采取有效 的激励和诱导措施以及适
宜的运作方式 ,与用户协力改变用 电方式、高终端用电效率 ,为减少 系
适 的措施和定价原则 ,缓解 当前的电力紧缺压力 ,大力推荐需求侧管理
1 . 电力 系统的负荷特性 电力系统 的负荷特性 与一系列因素有关 ,主要取决于电网所在地区 的经济结构和用户的生产特点 。当地 的气候条件 、生活水平 、风俗习惯 以及电网规模等许多因素。对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电网来讲 ,电力系统 的负荷方式主要是 由终端用电方式决定 的,要改变电力系统 的负荷方式 就要改变终端用 电方式。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素质 不断提 高 ,电网负荷 的峰谷差还会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2 . 负荷整形技术 改变用户的用 电方式是通过负荷管理技术来实现 的,负荷管理技术 就是负荷整形技术。它是根据 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以某种方式将用户
电力需求侧管理PPT课件
电气工程学院
• 当今,由于电能具有便于传输和分配、便于清 洁地转化为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等优点,人们 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然而,电能的产生要消耗巨量的一 次能源,主要发电形式火力发电消耗的都是不 可再生的资源,产生的烟尘和CO2、 SO2等有 害气体,对环境也有很大污染。
电气工程学院
补偿方式主要有:
补偿 方式
个别 补偿 (随 机补 偿)
分组 补偿
具体方法
把电容器直接接到单台用电设 备的同一电气回路,随用电设
备同时投运或断开
将补偿电容器分组安装在电感 性负荷比较集中或高低压母线 上,形成多组分散补偿方式
集中 把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变电站 补偿 的二次侧的母线上或配电变压
• 采用无功功率补偿技术。对于大功率用电设 各采用无功功率补偿,提高功率因数,达到 节能效果。
电气工程学院
• 推行热处理、电镀、铸锻、制氧等工艺的专 业化生产。
• 推广热泵、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 推广远红外、微波加热技术。 • 推广应用蓄冷、蓄热技术。在实行峰谷峰时
电价的地区推广使用蓄冷、蓄热、蓄电技术. 节约能源,提高整体能源效率。 • 推广用电设备经济运行方式。
➢如全球温室效应气体的50%来 自能源利用,其中大部分来自电 力行业,同时酸雨的形成也和电 力行业直接相关。 ➢如何合理科学地利用电能成为 许多国家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又一 新问题,电力需求侧管理(DSM) 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 首先提出并实施。
电气工程学院
(2)工作内容
• 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内容包括:调查资源,选 择管理对象。设置管理目标,制定政策、法规、 标准,选择管理手段,制订管理计划,组织顶 目实施,评估项目实施效果等。开展电力需求 侧管理活动,需要政府、电力企业、客户、用 电设施研发制造单位和有关中间服务共同参与, 共同完成。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电力需求侧管理指的是为了在减少用电消耗和实际电力需求的同时,满足用电功能的各项需求,所采取的一些提升终端用电效率与优化用电方式构建出一套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
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通过对收集的原始数据的分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当地的电力需求信息,并利用系统来帮助电网企业进行优化,主要包括对电网未来的发展,电力市场的足球状况以及电力负荷的优化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系统1引言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任务就是解决电网缺电时如何做到电力需平衡。
但不局限于当电网电力供应不足时做到供需动态平衡,通过研究负荷侧实时的用电负荷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供电和发电两侧的5年发展规划提供更加详细的电网运行原始数据,使供需平衡点由静态平衡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2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2.1系统需求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是在营销运行的基础上,将系统的用电监控与负荷需求侧综合分析综合为一体化的综合应用平台。
要求保证供电局其他系统上线的基础性业务正常运行上线的前提下,为营销部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并且通过将供电局众多独立的单个子系统整合成系统,达到数据资源最大程度优化和数据共享;制定统一标准的营销业务流程。
2.2系统的功能需求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主动采集负荷侧电能参数、实时抄表、准确掌握用户负荷侧的数据变化趋势、用户负荷管理和控制、用电负荷侧数据突变和实时监测分析、多线路线损并行计算分析等多种功能。
因此系统要求具有高冗余度和可靠性,确保收集到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完整。
从系统的硬件角度上,系统在CPU、RAM和硬盘存储硬件设备等主要硬件方面留有足够的发展升级空间。
从软件设计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原始数据的收集、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用户负荷控制管理、用电数据突变异常、多路线损计算与综合分析、电能数据报表的及时生成和打印、系统本身管理等几大模块。
2.3总体设计系统框架结构如下图:地区电力调度系统地区电力营销系统市95598客服负荷控制系统地市公司PIMS主站低压用户变电站地方电厂高压用户配变图2-1系统框架结构如图2-1电网的需求侧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结构所示系统主要建立在地市电厂、关口电表、主要枢纽配电所、配变终端和用户负荷侧等关键电能量采集点的基础之上的,在供、售、购电三个关键环节点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将用电负荷终端数据集中存储分析;并且构建出电能量采集一体化系统,对电厂、各级配变终端、用户负荷侧等电能量数据实现实时采集。
电力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研究
[ 3 】曾鸣 , 沈 又幸 , 卢键明 , 李娜 , 魏 阳 .面 向 智 能 电网的 需求 侧管 理 决策 支持 系统 【 J ] .华 东电力 , 2 0 1 1 .
1 乍 者单位
国 网 山 东章 丘 市 供 电公 司 山 东省 章丘 市 2 5 0 2 0 0
参考文献
[ 1 ]陈书 波 .智 能 电网需 求侧 管理 系统分 析 【 J ] .科 协 论 坛 ( 下半月 ) , 2 0 1 0 ( 0 2 ) . [ 2 ] 唐瑜 , 李扬 .电力需求侧 管理 决策支持 系 统 中数 据 仓 库 的 设 计 与 实现 [ J 】 .电 力 需
圄
图2 :D S M决策 支持 系统业务逻辑
1 D S M 决策支持系统框架设计 分析
D S M 决 策 支 持 系 统 属 于 一 种 交互 式 的 计
算机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相 关的数据 、 模 型 等 加 以利 用 而 为 需 求侧 管理 工作 人 员在 决 策时提供帮助。该系统可结合 DS S( 决策 支持 系 统 )与 DS M ,为 相 关 人 员 在 DS M 工作 或是 相关的项 目中提供 决策帮助 。 从图 1 可 看 出,DS M 决 策支持系 统在基 于数 据仓 库基 础而 建立起 来 的。可借 由 E T L ( 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工具而对 数据进行载 入、转换 以及抽 取等处理 ,进 而成为 DS M 决 策支 持系 统 的数据 来源 ,在 此基 础上 ,还可 进 一 步 展 开 数 据 挖 掘 处 理 以 及 多 维 统 计 分 析 ( OL AP ) 。 此 外 ,该 系 统 具 有 多 种 优 势 ,例 如形式多样 、装配灵活、可拓展等,就分析预 测与决策而建立起的模型库,对 于决策人 员进 行决策时,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
什么是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来源:互联网时间:2007-12-1 8:43:35DSM是英文“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的简称,中文为“电力需求侧管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下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煤电油运有关工作的消息中提到,当前重点要做好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工作。
“需求侧管理”是英文“demand side management”的翻译,缩写为DSM,根据这个意义,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对用电一方实施的管理。
这种管理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引导用户高峰时少用电,低谷时多用电,提高供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的办法。
这样可以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从而缓解缺电压力,降低供电成本和用电成本。
使供电和用电双方得到实惠。
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远目的。
从我国近年来的电力持续负荷统计来看,全国95%以上的高峰负荷年累计持续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采用增加调峰发电装机的方法来满足这部分高峰负荷很不经济。
如果采用需求侧管理的方法削减这部分高峰负荷,则可以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压力。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应把需求侧管理工作纳入能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
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
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筹集必要的资金,积极支持需求侧管理工作。
研究建立有关电价的联动机制,通过经济杠杆调节用电需求。
开发新技术,大力采用新设备,为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电力需求侧管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国。
在政府的倡导下,电力公司及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
如采用拉大峰谷电价,实行可中断负荷电价等措施,引导用户调整生产运行方式,采用冰蓄冷空调,蓄热式电锅炉等。
同时还采取一些激励政策及措施,推广节能灯、变频调速电动机及水泵、高效变压器等节能设备。
据介绍,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一支庞大的队伍从事需求侧管理工作。
仅2000年,美国投入约15.6亿美元实施需求侧管理工作,节电537亿千瓦时,减少高峰负荷2200万千瓦。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客户服务中的应用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客户服务中的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来优化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和运营,以达到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电力成本和改善电力服务品质的目的。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电力需求侧管理已经成为电力领域内的一项重要技术和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力客户服务中,以下是其应用的主要方面。
1. 提高能源效率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帮助电力客户有效地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客户用电数据的监测、分析和优化,将供电与用电进行有效匹配和平衡,降低能源的浪费程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在建筑物中安装高效节能的照明、恒温器和热水器等设备,达到减少能源浪费的目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降低能源成本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帮助电力客户有效地降低能源成本,让用电更加经济。
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侧管理,实现供需匹配,调整用电负荷,并采用节能技术,降低用电峰谷差,降低电力成本。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按需供电,使得用电峰谷变小,从而降低用电成本。
3. 提高用电服务品质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帮助电力客户提高用电服务品质,提升用户满意度。
通过在客户的建筑物中建立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用电负荷的实时监测、管理和优化。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用电故障和停电,而且还可提高用电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用电服务品质。
4. 实现电力市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帮助电力客户实现电力市场化,提高其在电力市场中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采取各种市场化的手段和技术,如电力需求侧响应、能源管理合同等,实现自主管理、灵活运营和优化调控,提高客户的市场竞争力。
5. 落实智能电力网络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帮助电力客户落实智能电力网络,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智能控制、反馈和调节,将电力供给和用电需求进行协调和平衡,实现电力行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化,从而提高电力客户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电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电力市场中的负荷和需求侧管理
电力市场中的负荷和需求侧管理【摘要】为了科学引导用户用电,减少能源消耗,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同时也在各地电网中配备了负荷管理系统。
本文在对传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几点措施,同时对面向需求侧管理的负荷管理系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负荷管理;需求侧管理;电力市场【Abstract】In order to reasonably lead the power utilization an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the demand side management (DSM)is currently executed in China,and a lot of relevant load management system will be equipped soon afterwards.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load management,the main measures of DSM,the DSM oriented load management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expounded and discussed.【Key words】Load management;Demand side management;Electricity market0.引言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不管是从装机容量、发电量还是联网规模等方面来看,都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除了人均装机用电量之外,发电煤耗以及输配电网损耗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电能耗还需要进一步的降低。
国家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电力工业装机容量也应当要实现900GW的目标,但是必须要控制好用电能耗,这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一基础上便提出了用电负荷的管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电力需求侧管理指的是为了在减少用电消耗和实际电力需求的同时,满足用电功能的各项需求,所采取的一些提升终端用电效率与优化用电方式构建出一套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
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通过对收集的原始数据的分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当地的电力需求信息,并利用系统来帮助电网企业进行优化,主要包括对电网未来的发展,电力市场的足球状况以及电力负荷的优化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系统
1 引言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任务就是解决电网缺电时如何做到电力需平衡。
但不局限于当电网电力供应不足时做到供需动态平衡,通过研究负荷侧实时的用电负荷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供电和发电两侧的5年发展规划提供更加详细的电网运行原始数据,使供需平衡点由静态平衡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2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是在营销运行的基础上,将系统的用电监控与负荷需求侧综合分析综合为一体化的综合应用平台。
要求保证供电局其他系统上线的基础性业务正常运行上线的前提下,为营销部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并且通过将供电局众多独立的单个子系统整合成系统,达到数据资源最大程度优化和数据共享;制定统一标准的营销业务流程。
2.2 系统的功能需求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主动采集负荷侧电能参数、实时抄表、准确掌握用户负荷侧的数据变化趋势、用户负荷管理和控制、用电负荷侧数据突变和实时监测分析、多线路线损并行计算分析等多种功能。
因此系统要求具有高冗余度和可靠性,确保收集到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完整。
从系统的硬件角度上,系统在cpu、ram和硬盘存储硬件设备等主要硬件方面留有足够的发展升级空间。
从软件设计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原始数据的收集、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用户负荷控制管理、用电数据突变异常、多路线损计算与综合分析、电能数据报表的及时生成和打印、系统本身管理等几大模块。
2.3 总体设计系统框架结构如下图:
如图2-1电网的需求侧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结构所示系统主要建立在地市电厂、关口电表、主要枢纽配电所、配变终端和用户负荷侧等关键电能量采集点的基础之上的,在供、售、购电三个关键环节点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将用电负荷终端数据集中存储分析;并且构建出电能量采集一体化系统,对电厂、各级配变终端、用户负荷侧等电能量数据实现实时采集。
3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3.1 主机系统设计在建设思路上,这次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规划将数据库的服务器与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进行了一体化,但是有两台pc的配置。
3.2 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设计采用三层分层分布式数据结构后,
底层数据库及应用层数据库服务器承担着相应电力系统企业营销业务线数据逻辑处理分析及运算的主要任务。
3.3 前置服务器设计前置服务器主要完成整个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通信、逻辑数据解析,实现用户侧终端数据及配变电能数据采集与系统终端数据联系控制管理功能,应采用两台主备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linux系统构成双机主备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
3.4 备份系统设计
3.4.1 备份系统需求分析。
首先,我们分析由于硬件故障、应用程序出错、病毒入侵等多种可能导致业务系统功能中断的原因,因此需要做好多种预防和解决各类系统缺陷故障的手段。
对于系统硬件的故障,我们采用硬件备份的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应用程序故障,采用三层分布式数据结构和多线程处理应用解决应用程序上的故障。
但是对于自然灾害导致的需求侧管理系统瘫痪,为了在故障来临时恢复原始数据,需要构建统一的备份中心来保护这些系统的数据,可通过异地数据恢复,将因系统无法自动恢复所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3.4.2 备份系统组成。
备份系统是由备份系统管理软件,备份管理后备服务器以及硬件构成的。
4 总结
本文对整个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开发。
构建出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对硬件平台及软件平台设计及开发详细的介绍。
电力需求侧系统将在电力企业与用电
客户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直接为电力部门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研究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磊.新型需求侧管理系统特点解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9(01).
[2]郑峰崖.当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广东电力,2007(06).
[3]胡江溢,王鹤,周昭茂.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网技术,2007(18).
[4]杨林.电力需求侧管理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8(04).
[5]张省.国外电力需求侧管理经验[j].农电管理,2008(03).
[6]赵静.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建议[j].国家电网,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