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劳技
小学劳技课评课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评课。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小学劳技课的教学问题。
劳技课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劳技教师,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下面,我就本次劳技课的评课发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明确本次劳技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丰富本次劳技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
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本次劳技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本次劳技课的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使课堂氛围活跃。
在实践环节,教师耐心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劳动技能。
五、教学评价全面本次劳技课的教学评价全面,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六、教学反思及时本次劳技课的教学反思及时,教师能够在课后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这种反思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总之,本次劳技课的教学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此,我对本次劳技课的教学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最后,祝愿我们的劳技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精品 苏教版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 《手工制作》评课稿(2)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手工制作》评课稿(2)精品苏教版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手工制作》评课稿一、课堂概述本节课为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的《手工制作》单元。
本课旨在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制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二:知识讲解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图案设计、材料选择和工具使用等。
通过示范和说明,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步骤三:实践操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手工制作活动,如折纸、剪纸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引导他们按照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制作。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步骤四: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展示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手工制作的成果,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手工制作,以及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发挥创造力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展示评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但在课前的引入环节上还可以加入更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下次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更具挑战性的手工制作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此评课稿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评课稿土培吊兰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评课稿土培吊兰一、教材依据版本:《劳动技术》六年级(试用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花瓣造型的方法”是为《劳动技术》六年级(科教版)第1单元“纸艺——装饰花”中,技能体验2“康乃馨”的教学补充载体。
二、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劳动技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装饰花作品设计制作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设计愿望,但创新设计愿望应如何实现呢?“如何用纸质材料表达花瓣的造型”是学生实现创新设计愿望的关键。
本节课教与学的活动就围绕如何解决学生在实施设计方案时的关键问题,为学生设计创新提供了知识与技术的支持。
2、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花瓣的形状与造型特征;通过“花瓣内卷与外卷”、“花瓣表面多皱纹”、“花瓣勺形内卷”造型方法的探究,掌握常见的三种花瓣造型方法;通过归纳,花瓣造型特征、造型方法与应用之间内在的关系;初步形成仿真花卉设计的技术思维方式。
本节课设计可以克服“康乃馨”载体学习过程中的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事物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从而更好地揭示花卉造型技术的普遍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新的发现,进一步认识事件的本质。
通过分析、探究、归纳、应用与拓展的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了技术思想完善与形成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3、教材分析“纸艺——装饰花”单元共有三节。
其一,需求与设计;其二,加工与制作;其三,交流与评价。
本节课是为学习者能自己设计制作装饰花作技术的支持。
通过了解花瓣的形状与造型特征;花瓣造型的方法;花瓣造型技术的应用;使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价值不是技能的讲授与操作训练,而侧重于仿真花卉设计与制作技术思想的形成。
4、学情分析学生在纸质仿真花卉设计与制作的学习活动中,由于缺乏对花卉的相关知识了解,因此,在装饰花设计与制作的环节中,造成了设计思路的障碍。
劳动与技术评课稿
天台县小学劳动与技术骨干教师研修班研修活动课评课稿12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天台县小学劳动与技术骨干教师研修班第二期第一次研修活动,听到了三堂精彩的公开课。
分别是蒋嬉萍老师执教的《让灯泡亮起来》,潘丽丽老师执教的《环保小台灯的设计》,陈燕老师执教的《环保小台灯的制作》。
每一堂课都让我感觉到教学环节设计的精心,教师准备的用心,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三堂课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蒋老师通过“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这一主线,让学生在认识电器元件的基础上,顺利地点亮小灯泡,并对电路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正确认识。
尤其是她的新课导入从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生活用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下铺垫。
而在点亮小灯泡环节,蒋老师亲自示范,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反复尝试,最后把经过验证后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在一张纸上。
这样的方式给了学生一个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灯泡点亮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潘老师巧妙地利用了下课时间给学生播放了一则非常有意思的台灯动画,成功地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再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想不想自己设计一盏小台灯?”的问题,完美地完成了课程导入。
而在研究台灯的组成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得出了台灯的稳定性受材料和形状的影响,为学生的选材和形状设计提供了方向。
还让学生以贴苹果的方式给予成果展示评价,让学生有了课堂主人翁意识,热情高涨。
但我想,如果能让展示的学生说说设计的理念就更好了。
陈燕老师的《环保小台灯的制作》我觉得是三堂课中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接触到用电器,对电路进行连接,即学生需要动手的课。
她在学生动手之前先明确了安全要点,再自己亲自示范,一边示范一边说注意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生实验前又再次提醒,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用电安全问题。
总之,三位老师都可以说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求知探索氛围。
鼓励学生发现。
给学生更广阔动手实践的空间。
劳技课评课稿
劳技课评课稿篇一:劳动技术课说课稿劳动技术课说课稿——日光灯的安装浠水县白莲中学占友华一、教学情况分析(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常规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已成为家庭的常用设备。
人类对电的依耐性,几乎达到了不可缺少的程度。
因此,照明电路安装成为当代中学生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生活用电的安装与维护,懂得安全用电,我校在初中八年级开设《电子·电工》。
《日光灯的安装》是其中的第5章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安全用电常识,掌握了常用电工工具及仪表的使用知识和导线绝缘层剥削方法,学会了《白炽灯的安装》后的一堂操作技术课。
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
它不但是研究和发展电子专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采取“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通过日光灯的安装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日光灯的主要部件的作用,熟悉电路安装方法,熟悉安装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能使用各种工具和仪器,能安装镇流器式日光灯,能对电路进行检测。
情感目标:1.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2.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操作技能的团结协作精神。
激励学生好学向上、追求科学、树立理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光灯电路的连接与检测。
难点:日光灯各元件的作用以及连接时的技术工艺。
二、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电子·电工》是八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劳技课,它为学生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自开学至今,学生们已了解了一些电的基础知识,如安全用电常识,电气事故的紧急处理等;掌握了一些电子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良好的操作习惯。
从本节课开始对日光灯的的安装,对学生只能从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重在技能掌握。
小学劳动课评课稿范文
小学劳动课评课稿范文今天有幸听了[老师姓名]老师的小学劳动课,那感觉就像是在劳动的乐园里畅游了一番,特别有意思,现在我就来唠唠这堂课。
一、教学目标。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像明亮的灯塔,给整堂课指引了清晰的方向。
老师想要让孩子们学会[具体劳动技能,比如制作简易纸灯笼],还能了解劳动的价值和乐趣。
你看,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孩子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真的掌握了这个技能,而且那小脸蛋上都洋溢着一种成就感,这就说明教学目标是实实在在达成了的。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像一桌丰盛的菜肴,丰富又可口。
老师先从一个特别有趣的生活小场景引入,就说过年的时候,张灯结彩的,那些漂亮的灯笼都是人们用双手做出来的。
一下子就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然后一步一步地教孩子们怎么折纸、怎么粘贴、怎么装饰。
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细致入微,而且还不是干巴巴地讲,中间穿插了好多小窍门,像怎么折纸才能让灯笼更有型,那真的是满满的干货啊。
不过呢,我觉得如果能再加点关于灯笼文化的小知识就更完美了,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还能涨涨文化知识。
三、教学方法。
老师的教学方法就像魔法棒一样神奇。
在课堂上,老师主要采用了示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示范的时候,那动作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每一个步骤都展示得清清楚楚,孩子们的小眼睛都紧紧盯着老师的手呢。
小组合作这个环节也特别棒,孩子们立马就热闹起来,互相帮忙,你递纸,我拿剪刀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不过呢,我发现有个别小组有点“失控”,光顾着聊天了,老师可能得再加强一下小组合作时的管理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一场精彩的旅行。
开头的导入就像出发前的动员,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热情点燃了。
然后进入正题,就像在旅途中一步步探索新的风景。
老师教得很有节奏,从简单的步骤到复杂的步骤,循序渐进。
但是在中间,有个小插曲,有个孩子不小心把纸弄破了,这时候老师的处理特别机智,不仅安慰了孩子,还把这个变成了一个教学的小例子,告诉大家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劳技教案的评语
劳技教案的评语
评语:劳技教案的评语
1. 教案目标明确:该教案清晰地阐述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
的目标。
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本次课程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案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有助于
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劳技技能。
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实际需求。
3.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该教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践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案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
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4. 学习活动设计有趣有益:教案中设计的学习活动既有趣又有益于学生的劳技
发展。
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实际动
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评估方式科学合理:教案中明确了评估方式和评价标准,能够客观地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既包括对知识技能的考察,也包括对学生态度和价值
观的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6.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案中合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
实验器材等,能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
同时,教案也鼓励学生主
动寻找和利用相关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该劳技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
劳技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教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
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制作灯笼劳动课评课稿范文
制作灯笼劳动课评课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
本次劳动课我们做的活动是制作灯笼。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第一,我们学习了灯笼的基本构成。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灯笼主要有底板、纸张、笼骨等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的作用都很清楚,这样能好制作灯笼。
第二,我们学会了打造纸张的正确方法。
老师讲解应从中间开始折叠,边缘对齐,这样更整洁美观。
我按老师的方法进行,效果很好。
第三,我们掌握了笼骨的安装技巧。
老师示范应该从下往上挨个装入,中间弯曲固定牢靠。
我按步骤操作,笼骨终于安装好了。
第四,我们学习了灯笼的点缀方法。
老师展示应该利用五彩纸或贴花,让灯笼更漂亮活泼。
我尝试创新,效果很不错。
通过这次活动,我掌握了灯笼制作的基本流程,打破了自己的成见。
同学们也很认真操作,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希望老师下次还能安排这样有趣又实用的课程,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
谢谢老师的指导!
以上就是本次评课稿的内容。
希望能帮老师汇报活动情况。
如果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指出,我会改进。
多谢!。
劳动教育实践课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劳动教育实践课,并担任评课人。
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见证了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成长的点点滴滴。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劳动教育实践课进行评析。
一、课程设计1. 主题明确,目标清晰本次劳动教育实践课以“体验劳动,感悟生活”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明确,符合劳动教育的宗旨。
2.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程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既有手工制作、烹饪,也有打扫卫生、绿化美化校园等。
形式多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劳动技能。
3. 注重实践,强调体验本次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劳动的过程。
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对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1. 组织有序,纪律严明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组织有序,纪律严明。
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以及同学们对劳动的热爱。
2. 教学方法灵活,注重互动任课老师采用讲解、示范、指导、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老师还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劳动心得,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3.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课程中,老师关注到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老师给予更多的挑战;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老师则耐心指导,让他们逐步提高。
三、劳动成果1. 劳动技能得到提升通过本次劳动教育实践课,同学们的劳动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在手工制作、烹饪、打扫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 劳动意识得到增强同学们在劳动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劳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他们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努力成为一名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人。
小学劳动课评课稿范文
小学劳动课评课稿范文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我有幸聆听了一节小学劳动课,深受启发,现将评课意见分享如下:一、课程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明确且恰当,教师能够紧密围绕小学劳动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需求,设定了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某种劳动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等。
这些目标既关注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和育人价值。
二、教学内容1、贴近生活教学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师以学生常见的劳动场景或任务为切入点,如整理书包、打扫教室卫生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丰富多样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劳动的多个方面,不仅有劳动技能的训练,还有劳动观念的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劳动的过程和方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
3、难易适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得当,既不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过于复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教学方法1、示范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示范指导,亲自演示劳动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从而更好地模仿和学习。
例如,在教授整理书包的方法时,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要点,如分类整理、合理摆放等,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整理书包的技巧。
2、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如打扫教室卫生。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劳技课评课稿8篇
劳技课评课稿8篇劳技课评课稿(一)《编织小挂件》评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你们好!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学校在除了“信息与技术”教育开展的比较正常外,包括“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还处于空白的状态。
所以我们非常感谢县教师发展中心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相信这必将对我个人及丁老师乃至我们学校对今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
听了丁老师的《编织小挂件》这节原汁原味的劳技课,我感到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我个人的启发和大家汇报一下。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觉得在课堂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首先体现在在课堂一开始,丁老师就给学生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小挂件,真漂亮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感光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出示了玲玲同学的挂件设计图后,丁老师提问:你了解到玲玲的挂件是怎么样的?需要什么材料?通过这些提问,丁老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浓烈的探究兴趣;而在学生的作品展示环节,除了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秀作品从而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外,丁老师还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编织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体现了丁老师在教学时除了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还很关注学生对于劳动与技术这一学科的可持续教育,因为这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对学生技能形成的一种反思,这样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是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的。
二、注重学生基础第二方面,我觉得丁老师在本节课中是非常注重学生基础的。
三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节课,学生能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精心选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在学生欣赏了小挂件后,提问:这些挂件有什么用呢?你想把它挂在哪?我们七小的学生基本上都见过这些小挂件,因为我们校门口经常有很多在做这种挂件,这样提问就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事物做深入思考。
劳技课《风力车》评课稿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劳技课《风力车》评课稿劳技课《风力车》评课稿劳技课在许多学校是不被重视的,然而我们的学校却是有专职的老师,特地的劳技室。
给同学供应了很好学习的平台。
这次很兴奋有机会听许老师的劳技课,这是一堂轻松的课,课堂的轻松来自于许老师平常的课堂常规训练和细心预备。
1、这是一节有想法的课许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很有想法,原本这个内容是四班级上册的内容,许老师却考虑到同学的年龄特点,将它移到下册来上,体现了许老师以同学为本的教学理念。
许老师敢于挑战教材,对教材提出质疑,提出教材上一些不足的地方,并自己做了各种尝试、讨论,最终找到最适合材料来做风力车。
许老师这种仔细钻研的精神特殊值得我学习。
2、这是一节开放的课许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开放不等于一味的放开,课堂上一些开放的内容,其实都是许老师课前预设好的,许老师预设到位。
对于制作风车的难点,许老师不是采纳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同学在制作过程中,发觉问题,通过尝试,找到缘由,接着解决问题。
培育了同学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3、这是一节轻松的课本节虽然是一节手工制作课,但是课堂纪律依旧井然有序。
许第1页/共2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老师能用简洁的语言很轻松地把握好课堂纪律,这些都源自于许老师平常的课堂常规训练的到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总之这个节课给人一种很轻松的感受,老师上得轻松,同学学得轻松。
这节风力车的制作课,我把我自己当一名同学来听,发觉自己对风力车的制作过程还是有一点点模糊,可能是许老师在展现台上展现制作过程的时候,不是特殊清楚,我们看的不清晰。
在这方面还要留意一下,或许学习效果会更好。
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下载使用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感谢阅读!第2页/共2页。
七年级上册劳动课评课稿
七年级上册劳动课评课稿
一、课程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实用
本次七年级上册劳动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丰富实用的教学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相关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参与度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劳动技能。
同时,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注重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四、课堂管理有序,教学效果显著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合理,巩固所学知识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综上所述,本次七年级上册劳动课的教学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继续注重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加强课堂管理和作业布置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
海燕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剪纸教案评课稿
海燕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剪纸教案评课稿海燕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剪纸教案评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一名三年级班主任,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所教授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剪纸教案。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剪纸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等。
首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整节课的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剪纸作品,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此外,我还通过讲解和展示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展示,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制作出了精美的剪纸作品。
他们在剪纸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提高了观察力和耐心。
同时,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剪纸的技巧,还了解了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我对这节课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认为可以增加一些与剪纸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剪纸比赛、剪纸展览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剪纸艺术家或剪纸传承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们亲眼见到剪纸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最后,可以将剪纸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如语文、美术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合理,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劳动教案评课稿模板范文
---一、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对本次劳动教案进行评课,希望通过我的点评,能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以下是对本次劳动教案的评析。
---二、教案亮点1.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劳动教案明确了教学目标,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又注重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 教学内容丰富:教案内容涵盖了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扫地、拖地、整理教室等,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合理:教案中的教学步骤清晰,时间分配合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掌握劳动技能。
---三、教学建议1. 加强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注重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关注学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劳动技能。
4. 结合实际生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总结本次劳动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显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祝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以上是一篇劳动教案评课稿的模板范文,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教案评课稿范文模板
---标题:对《XX劳动技能培养》教案的评析摘要:本文对《XX劳动技能培养》教案进行了详细的评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的教案《XX劳动技能培养》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是对该教案的评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劳动技能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评析: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学习。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XX劳动技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评析: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劳动技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XX劳动技能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操作方法。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操作经验。
评析: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劳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讲解XX劳动技能的理论知识。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操作步骤。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评析: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逻辑清晰,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总结性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劳技课评课稿
劳技课评课稿第一篇:劳技课评课稿听《翻盖垃圾桶》随感推荐《翻盖垃圾桶》同题开课,三堂课同一内容不同人执教,最能平行比较教师教学的成效。
三堂课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细细分析,可吸取借鉴之处颇多:1、巧用放大教具,凸现教学重点。
每位老师都用了放大的实物教具,都通过拆的方法,分解作品,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目了然的掌握了翻盖垃圾筒的组成部分。
利用分解的实物板书翻盖垃圾桶的结构,整体板书效果简洁、合理,凸现主题。
2、针对难点清晰示范,精讲精练。
本堂劳技课中,教师通过学生自学确定疑惑点(即难点),通过录像或示范演示清晰讲解,让学生清晰过程,规范操作。
演示中有老师还运用了错误零件的比较,通过辨析让学生更明确目标,短时高效的掌握方法。
还有老师把制作难点的操作单独提练出,让全班跟着老师做。
通过模仿制作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这个环节很实用。
每堂劳技课中都有必要的技能,每个同学都应该学习和掌握。
如果说通过合作减少了学生必要的技能练习,那么制作的“成果”只是锻炼了个别学生,另外更需要锻炼的学生作了陪练,合作形式只是“做秀”。
3、内涵丰富,注重评价。
三位老师在上《翻盖垃圾桶》时,从环保角度,都不同程度的进行扩展。
这体现了劳技课程的丰富内涵,劳技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
每位老师都有教学的评价,注重师生的互评,有评价成功,也有评价不足,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评价中有谈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把不足的作品进行“修理”的方式,让调整作品,改进作品质量。
这个细节值得我们教师重视。
劳技学习掌握方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一撮而就,学生遇到问题,制作不完美很正常,关键还要学会调整。
学会观察、掌握要领来调整作品达到最佳效果。
给学生时间、允许学生出错才能更显教育引导的本色。
4、打开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生成。
教学临近尾深,有两位老师都让学生思考了还能利用其他什么材料制作翻盖垃圾桶,还可以设计什么样的翻盖垃圾筒的问题。
通过实物,形象的展示,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劳动与科技评课稿
小学劳动与科技评课稿小学劳动与科技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劳动与科技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劳动与科技评课稿篇1活动时间一个上午,共有四位教师展示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劳技课程四位教师精心准备,为与会者展示了精彩的、难得一见的小学劳技课。
四节课的共同特点是上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张老师的《杯垫》一课,在发现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卢老师的《塑丝鸡毛毽子》一课,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倪侠老师的《制作涤纶彩球》课,在节日布置教室中,冯老师的《心锁环》一课,在魔术的奥秘中。
学生对于有这样的作品都非常的期待,产生的浓厚的学习欲望。
接下来就是对制作步骤的学习,学生对学习制作步骤观察很仔细,详细了解了制作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较难的步骤给予了很大的关注,通过教师示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寻求解决的办法。
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认真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我觉得这四节课的亮点是四位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制作的技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更是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环境教育和安全教育进行了很好的关注,劳技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大特点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使用一些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就会出现一些潜在的危险和产生一些垃圾。
四位教师对这些细节的关注正是体现她们对劳技课程的深度把握和对学生的关爱。
最后在作品展示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都想比一比高下,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听了四位老师的展示课,使我对劳技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收获颇多!小学劳动与科技评课稿篇2今天听了许一森老师的一堂生动而实用的劳技课感受颇深,作为主评,我从以下四点进行了分析:一、从教学目标来看,许老师在本课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实践学习的活动中落实的很到位,包括知识目标:了解风力的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看出此环节的具体展现。
劳动最光荣评课稿
劳动最光荣评课稿劳动最光荣评课稿(通用5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劳动最光荣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劳动最光荣评课稿篇1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经验,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关注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来组织教学,以学定教,是我听课后最大的感悟。
陈老师执教的《劳动最光荣》,针对中班幼儿的数学理解和操作能力的差异,进行了假设性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陈微老师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做到随机指导。
在摆弄操作材料时,验证自己的估测,在小组操作中尝试不同层次要求的操作练习,体验成果,迁移经验。
高质量的教材,教师适当的引导,精炼的语言,使孩子们的语言和思维同步,让孩子们的自然测量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实施《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这一点在陈微老师的数学活动《劳动最光荣》中就从分的体现了出来。
活动中陈老师特别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指导幼儿操作过程中陈老师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操作要求,对于操作掌握熟练地幼儿,陈老师要求进行换位再操作。
其实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
所以陈老师对于这整节课的把握是非常好的。
劳动最光荣评课稿篇2一、这堂课我觉得贺老师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这单元主题是劳动最光荣,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让学生感受科学发明带来的变化,第二部分为实践活动。
贺老师把这节课定位为:1、学习袁隆平、比尔盖茨等故事,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知识带来技术革新,改变我们的生活,提高劳动效率,创造社会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翻盖垃圾桶》随感推荐《翻盖垃圾桶》同题开课,三堂课同一内容不同人执教,最能平行比较教师教学的成效。
三堂课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细细分析,可吸取借鉴之处颇多:1、巧用放大教具,凸现教学重点。
每位老师都用了放大的实物教具,都通过拆的方法,分解作品,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目了然的掌握了翻盖垃圾筒的组成部分。
利用分解的实物板书翻盖垃圾桶的结构,整体板书效果简洁、合理,凸现主题。
2、针对难点清晰示范,精讲精练。
本堂劳技课中,教师通过学生自学确定疑惑点(即难点),通过录像或示范演示清晰讲解,让学生清晰过程,规范操作。
演示中有老师还运用了错误零件的比较,通过辨析让学生更明确目标,短时高效的掌握方法。
还有老师把制作难点的操作单独提练出,让全班跟着老师做。
通过模仿制作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这个环节很实用。
每堂劳技课中都有必要的技能,每个同学都应该学习和掌握。
如果说通过合作减少了学生必要的技能练习,那么制作的“成果”只是锻炼了个别学生,另外更需要锻炼的学生作了陪练,合作形式只是“做秀”。
3、内涵丰富,注重评价。
三位老师在上《翻盖垃圾桶》时,从环保角度,都不同程度的进行扩展。
这体现了劳技课程的丰富内涵,劳技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
每位老师都有教学的评价,注重师生的互评,有评价成功,也有评价不足,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评价中有谈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把不足的作品进行“修理”的方式,让调整作品,改进作品质量。
这个细节值得我们教师重视。
劳技学习掌握方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一撮而就,学生遇到问题,制作不完美很正常,关键还要学会调整。
学会观察、掌握要领来调整作品达到最佳效果。
给学生时间、允许学生出错才能更显教育引导的本色。
4、打开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生成。
教学临近尾深,有两位老师都让学生思考了还能利用其他什么材料制作翻盖垃圾桶,还可以设计什么样的翻盖垃圾筒的问题。
通过实物,形象的展示,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特别是谈老师的新结构垃圾桶,学生更是兴趣浓厚,课后的生成、探索更是丰富多彩。
虚称是“学生的作品”其实是老师的精心设计作品,这是教师深入教学,精心研究,实践探索制作的结果,这更需要我们劳技教师做个有心人观察生活,沉于研究,更要埋头实践。
关于中小学技术学习领域改进上课的建议推荐本学习领域包括信息科技和劳动技术学科。
教学内容与技术实践的统一性是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学过程要以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技术学习领域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技术实践素养本学习领域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特别重视过程与方法维度所提出的要求,以具体任务或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实践为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素养。
教师要运用项目任务和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学生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学习进程中,实现能力的循序渐进、知识的逐步积累、技能的日益娴熟。
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比例,尽可能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积极、生动、活泼、有意义的学习;要增加师生的教学互动,通过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寻找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同时,技术教学不能使学生单纯从活动到活动、从问题到问题,而忽视深入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解决问题之后,体验并总结各种方法和原理,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
如信息科技学科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揭示信息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指导中学生在小学信息科技学习的基础上,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构建成前后连贯的、灵活的、具有较高迁移价值的知识体系。
二、技术学习领域教学要努力探究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基础方法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项目和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逐步形成知识间的关联、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逐步加深对信息科技的理解和兴趣,内化知识与技能,正确判断各种信息来源。
为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让学生进行积极深入的思维,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不能让学生如何努力也无法找出答案也不能让其不经思索就得出结论,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获得答案。
教师还要提倡探究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在项目或活动学习中,通过主动的探究,逐步加深对技术要素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对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在认识技术基本特征、把握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如劳技学科的设计要求主要是指对作品的外观、形态、风格、功能、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或创新。
三、技术学习领域教学要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完善学习方式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保障。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讨论、做计划、绘草图、技能操作、作品制作、拓展练习等多种学习方法,主动地发现技术操作行为中一些可迁移的因素,把握技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
而学生通过信息化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能自觉遵守团队合作的规则,愿意沟通和交流,明确并自觉履行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适宜于合作的活动或项目,鼓励协作思维,指导学生规范合作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在信息化环境中合作学习、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要强化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并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合理更换个人的角色,根据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再落实到小组与个人,达到既使学生体验完整的过程又合理分工与合作的目标。
四、技术学习领域教学要充分体现技术要素与内容教学的统一劳技学科教学过程要注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适时、适量、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通过应用实体设计(CAXA)软件,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劳动技术教师应增强信息意识,积极开发教学课件,不断提高自身驾驭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和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科技学科则要结合具有项目学习任务掌握相应技术,包括结合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任务和以任务驱动来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科基础性学习任务。
所以,教师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技术体验和实践感悟,使讲授和实践体验可以融合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具体的技术操作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分散练习,逐步提高。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激趣“五法”转载推荐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激趣“五法”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索。
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与幸福。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这门课程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往往因为比较抽象或一时不容易被感知,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劳技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探究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情景激趣法“情景”即具体场合的情景、景象。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可感的操作对象”。
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分析、思考,激发兴趣,产生一种急迫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泥巴》这部分内容时,一开始,伴着古典的民族音乐,配着解说,我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现了各种各样的陶瓷物品,当学生喜形于色,惊叹于这些物品的色彩和谐、外形美观时,我相机问道:“同学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是泥巴,我接着又问:“是呀,泥巴怎么就成了这些美观的物品了呢?”学生也感到奇怪,这时,我巧妙引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神奇的泥巴,了解它,用用它,好吗?”学生兴趣顿生。
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可感的操作对象的真实情景中,在问题的分析、思考中,自然地诱发了实践探究的兴趣。
当然,情景激趣的方法很多,除了画面、音乐情景外,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设游戏、模拟比赛等不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景的时间也可视需要安排。
二、实践激趣法“动手与动脑结合”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又一主要特征。
《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也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讲解上,学生定会感到空洞、乏味。
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教学过程中的现场实践,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处于一种高度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
例如,教学《当好小小采购员》一课,我课前和家长联系,给每位学生20元钱,然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购物或买菜。
学生第一次“掌握经济大权”,独立当家购物,兴趣特浓,等学生有了这样一次“小小采购员”的实践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中谈购物的经历、收获、体会。
这样,基于实践后的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便于学生从购物的比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这样根据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远比在课堂上的纸上谈兵式的学习兴趣要浓得多。
当然,实践除了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既可以是集体进行的,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进行的;既可以是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也可以是在家长配合下进行的。
只要教师安排得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造激趣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一件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火花,善于抓住学生的创造亮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像教学《编小鹿》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只编单只小鹿呢?可以编各种不同姿势的小鹿,然后合在一起,画上些花草、房屋等,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呀!”学生的独特想法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大胆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意,以小鹿为主要“人物”,设计主题,构成画面,要求展示时配以恰当的画面解说。
学生兴致盎然。
展示时,有的小组主题为“鹿的聚会”,展现了千姿百态的鹿,展现了聚会上鹿的各种不同姿态,多么欢快;有的小组主题为“母爱”,一只母鹿正在喂养几只刚出生的小鹿,多么温馨;有的小组主题为“救救我们”,几只瘦骨嶙峋的鹿眼看着没有了食物,发出了痛苦的呼救,多么可怜……望着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我看到兴趣驱动下学生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才能!四、成果激趣法“成果”是物化的外显,它往往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