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南京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

南京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

南京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领域:农业工程方向:农业机械化工程为促进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农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农业工程生产单位、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农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农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农业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业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

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前一年半内。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有关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2学分,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9门21学分)(1)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40学时(2)外国语基础部分3学分80学时专业部分2学分40学时(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学分40学时(4)数值分析(计算方法)2学分40学时(5)机械振动(或弹性力学)2学分40学时(6)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学分40学时(7)高等农业机械学2学分40学时(8)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2学分40学时(9)工程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40学时2、选修课程(5门11学分)(1)计算机应用技术2学分40学时(2)现代企业管理2学时40学时(3)经济法2学分40学时(4)农业机械与农机化研究新进展3学分60学时(5) CAD/CAM 2学分40学时3、必修环节(1)开题报告(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2)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第五学期初进行)五、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南农硕士毕业要求

南农硕士毕业要求

南农硕士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需要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南农硕士研究生需要修满至少32学分,其中包括学术课程、专业课程和研究生论文等。

2. 研究生论文:南农硕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论文应具有研究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并符合学位授予单位的要求。

研究生论文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获得学位。

3. 实习要求:南农硕士研究生需要按学校要求完成实习或实践环节,实习或实践内容应与所学专业相关,实习或实践时间不应少于规定的学时。

4. 学位授予要求:南农硕士研究生需要符合国家和学校的学位授予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学风建设等方面。

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以上是南农硕士毕业的基本要求,每年学校还会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及时进行调整,研究生需及时关注学校通知和要求。

- 1 -。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301)一、培养目标1.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2.农业经营管理3.资源环境4.区域经济5.农村发展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在考试中取得75分以上成绩(不计算学分)。

已修过并取得合格学分的课程可申请免修。

本课程体系适用于在职人员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士学位。

1.必修课(21学分)(1)9901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2)9901002自然辩证法概论 3学分(3)9902001外国语 6学分(4)1601001现代经济理论 3学分(5)1605001经济计量学 3学分(6)1601010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7)1601011 Seminar 2学分 2.专业选修课(至少选7学分)(1)1606005农业经济专题 2学分(2)1602002产业组织理论 2学分(3)1606006发展经济学专题 2学分(4)1606007资源经济学专题 2学分(5)1605009经济计量软件应用 1学分(6)1606008国际农业政策专题 2学分3.任选课(至少选4学分)(1)1604002管理学专题 2学分(2)1606009农产品营销专题 2学分(3)1605003高级技术经济学 2学分(4)1605006生产率及效率分析 2学分(5)1602005农业关联产业经济分析 2学分(6)1603002国际贸易专题 2学分(7)2001009公共经济学 2学分(8)1601002金融专题研讨 2学分(9)其它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目录(适用于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研究生)(1)微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3)农业经济学(4)发展经济学(5)计量经济学(6)农业政策学五、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时间和方式三、培养大纲1.基础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介绍农业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动态。

(2)农业生态学:深入了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3)农作物生理学: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机理。

(4)农业遗传学:了解农业物种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方法。

(5)农业经济学:分析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并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方法。

2.专业课程(1)农业技术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能,学习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创新。

(2)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生物技术:深入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4)农业信息技术:学习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5)农业政策与管理: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政策,掌握农业项目管理和决策方法。

3.科研实践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科研实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

学生需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写研究计划,并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最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进行学术报告。

四、评估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估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论文成绩等因素综合决定。

学生需通过所有的必修课程,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平均绩点要求方可毕业。

五、发展方向农业硕士毕业后可进入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农业科研和管理领域的专家。

六、总结农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级农业人才,他们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通过专业的培训,学生将能够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同时,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水平。

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目标定位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简而言之,我们要培养出能在农业领域独当一面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不可或缺。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态学等课程,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室实践、农场实习、企业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4.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如、大数据分析、生物技术等,以拓宽知识面。

三、师资队伍1.学术导师:选择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学术导师,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

2.实践导师:邀请农业企业、农场负责人等担任实践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3.国际导师:引进国际知名教授、学者,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

四、培养过程1.课程学习: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进入下一阶段。

2.实践环节:学生需参加实验室实践、农场实习等,以提升实践能力。

4.论文答辩:学生在完成学术论文后,需进行论文答辩,通过答辩后方可毕业。

五、质量保障1.教学评估: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2.学术监督:对学生的学术论文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论文质量。

3.实践考核: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效果。

4.毕业审核:对学生的毕业条件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培养质量。

六、就业指导1.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2.校企合作:与农业企业、农场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

3.创业支持:鼓励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服务。

4.就业跟踪: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了解就业情况,为培养方案改进提供依据。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农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类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领域名称(代码) 05020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特别是科技笔译方面的高水平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 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能,并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2.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3. 具有基本的科技专业知识,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4. 了解职业翻译工作的性质,熟悉翻译服务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对职场规则、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都有初步了解;5. 能够初步运用第二外国语;6. 了解学术规范,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科学研究能力。

二、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三、学习方式及年限(不填)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翻译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采取学分制,一般在第三学期修完所有课程,所修总学分达到32个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其他选修课3学分,实习6学分。

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不填)六、学位论文及答辩要求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修满32学分,并按规定完成论文写作,即可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1. 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2. 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3. 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学位论文在体例上应符合英美学界撰写学术论文的通用规范,具体规定见MTI中心制定的MTI学位论文格式。

在答辩前实行盲审制,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学位类别代码及名称:0852工程硕士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085210控制工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和科研院所等行业或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培养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拓宽口径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严谨的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备在控制领域的某个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模式识别的基础理论及其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运用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方法与技术、建立处理复杂系统信息的理论、算法和技术。

研究视频处理及其在森林火灾系统的应用。

研制和开发工业、农林业上的高性能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的智能系统或装置。

2、机器人与自动化控制主要研究过程工业机器人,农林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生产过程自动化及控制方法。

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各类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物流分拣和仓储码垛系统中的机器人与其它自动化设备的协同作业控制,工业机器人的离线编程和自动实时编程技术。

农林业耕作和管理机器人控制,防暴等特种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3、检测技术与嵌入式系统主要研究新型检测技术,并应用先进的控制理论和嵌入式控制技术实现自动化设备装置的生产自动化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按课程学习、实践及学位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实践教学与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代码及名称:0852 工程硕士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085204 材料工程为进一步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本类别(领域)全国教指委的相关要求和《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制定本类别(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为生物质材料、包装材料、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行业和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能在材料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本领域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培养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能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了解本行业(领域)发展前沿,掌握本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熟悉本行业(领域)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规范,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解决本行业(领域)工程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和实施、工程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行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领域方向1.生物质材料本领域方向是满足生物质材料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各种生物质材料(如木材、秸秆、竹材和其他生物质纤维材料)的性质、加工利用方法、制造工艺、材料性能、材料设计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2.包装材料与工程本领域方向是满足包装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包装新材料、包装新技术、功能包装材料、生物质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再利用、包装装备与新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3.功能材料本领域方向是满足功能材料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能源转换材料、功能配合物、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及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生物基复合材料等内容。

南林风景园林学硕士培养实施方案

南林风景园林学硕士培养实施方案

风景园林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34)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地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地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地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b5E2R。

2、拥护党地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地事业心和为风景园林科学事业献身地精神.3、在自然与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应用、园林工程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地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能及时了解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地动态与趋向,掌握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内坚实地理论基础和系统地专门知识,具有较好地理论研究能力、较为扎实地规划设计基础、较为全面和综合地知识结构,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及城市景观设计与单项设计,以及园林植物研究与应用等多方面地能力.p1Ean。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5、具有健康地体魄和良好地心理素质.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1)现代园林理论与思潮:本研究方向追踪当今园林设计理论研究热点:包括对当代最有影响地优秀设计师、各种艺术思潮以及理论倾向进行研究与介绍;对西方现代园林地产生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探讨;对现代园林所涉及地各种社会、文化、技术、美学、心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DXDiT。

(2)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研究:从社会、历史与文化维度,结合留存下来地园林实物,对我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形态、意境结构以及理景手法方面所具有地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探讨,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园林传统奠定基础.RTCrp。

(3)国外传统园林研究:系统整理国外优秀园林地发展和成就,重点研究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园林流派地形成过程和造园特色.5PCzV。

(4)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城市绿地是人类生存地社会生态系统地一部分,是一种综合地社会场所,开展城市绿地与环境建设、社会心理、行为科学、社会目标地研究是本方向地重点.jLBHr。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培养具备深厚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扎实的农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农业科研或农业技术开发工作;2.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成果;3.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农业领域中担任领导职务;4.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三、培养内容1.核心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2)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作物学、养殖学、植物保护学等;(3)农业经济管理: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等;(4)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遥感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等。

2.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农业机械与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政策与规划等。

3.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将安排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实际农业生产、科研项目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学生农业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将由一名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个人发展指导,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3.学术交流学院将组织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五、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此外,学生还需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英语笔译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英语笔译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英语笔译)(2015版)类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领名称(代码) 055201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特别是科技笔译方面的高水平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能,并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2、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3、具有基本的科技专业知识,特别是农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4、了解职业翻译工作的性质,熟悉翻译服务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对职场规范、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都有初步了解;5、能够初步运用第二外国语;6、了解学术规范,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科学研究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考生参加每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择优录取,秋季入学。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全日制学习方式:2年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能申请硕士学位。

2、采用实践研讨式、职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可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口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式授课,将职业翻译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运用笔译实验室或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加强翻译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3、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400磁带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译员参加;可以实行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专业人员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设计的。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培养目标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高级农业专门人才:1.具备深厚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3.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和跨领域中开展工作。

三、培养内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科学基础、农业经济学、农业生态学等;2.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机械与自动化等;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教学等。

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科研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培养要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取得一定的学分;2.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实验课程、实习和科研项目,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3.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需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4.学术活动要求,学生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提升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六、总结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095131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095131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095131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一、培养目标农艺与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以及保护农作物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业力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农艺与种业理论基础、较高的农艺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农业硕士研究生,能够在农业科技研究、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养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研究生:1.具备较好的农艺与种业基础知识,熟悉农作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子繁育与保存、育种与选育、种植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研究,掌握现代农艺与种业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生物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认识和分析农业科技研究的前沿问题,具备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

5.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够领导和组织团队开展农艺与种业相关工作。

三、培养内容1.农艺与种业基础课程:农作物生理学、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农作物遗传育种学、农艺学、农业生态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种子繁育与保存、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营养与施肥、农作物品质形成与改良、农作物良种推广与应用等。

3.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农业科研方法与科学规范、农业科技写作与报告等。

4.实践教学:包括实验研究设计、农田调查与分析、实习实训等。

5.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讨论等。

四、培养方法1.采用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由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选课、研究方向选择、科研活动、学位论文等。

2.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主动申请科研项目并参与合作研究。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业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能力1.系统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备从事农业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良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3.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和相关 frontier 知识。

4.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7.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国际视野。

8.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内容和学分设置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等,不少于6学分。

2.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不少于10学分。

3.专业课:核心课、限选课、任选课,不少于40学分。

4.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等,不少于4学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培养条件具备完善的教学实训条件、科研平台和设施设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经费充足。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秋季班培养方案精品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秋季班培养方案精品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秋季班)培养方案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教学科研实力为依托。

面向二十一世纪,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部门培养掌握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德才兼备、学有专长、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基本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有关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发展动态以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社会职能发展形势。

(3)具有公共管理理论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熟练掌握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以及借助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制与学分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团队式指导。

学习方式主要采取课程教学周末学习与分段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学习年限为三年。

培养采用学分制。

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

其中:核心课程不少于20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毕业论文不记学分。

三、研究方向(1)公共行政管理;(2)国土资源与环境管理;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学时学期A 核心核心必修课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2 32 1MPA英语 3 48 1 核心基政治学 3 48 1公共管理 3 48 1公共政策分析 3 48 2宪法与行政法 3 48 2课础课公共经济学 3 48 1 社会研究方法 2 32 2 行政伦理学 2 32 2 电子政务 2 32 2 公文写作 2 32 2B 专业必修课公共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 3 48 3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3 48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3 48 3领导科学与艺术 3 48 3 国土资源与环境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3 48 3土地法学与资源环境法学 3 48 3土地利用规划 3 48 3土地行政管理 3 48 3C公共选修课公共关系学 2 32 4管理心理学 2 32 4组织行为学 2 32 4社会学概论 2 32 4名家讲坛 2 32 1-4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与专题研讨 2 32 4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 2 32 4战略管理 2 32 4中国公务员制度 2 32 4危机管理 2 32 4沟通、交流与谈判 2 32 4社会保障专题 2 32 4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2 32 4 D培养环节开题报告 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社会实践(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

南农物流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南农物流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南农物流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南农物流工程专业硕士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领先的物流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将全面系统学习物流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既能在企业内部物流与仓储、供应链管理、采购和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以在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园企合作社、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大型生产企业、大型流通企业等单位从事管理和运营工作。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扎实的物流工程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2.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物流工程专业硕士人才。

3. 培养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人才。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物流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等。

(2)专业核心课程:现代物流技术、物流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物流工程概论、物流系统工程、物流管理案例分析等。

(3)选修课程:国际物流、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项目管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装备及自动化等。

2. 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需要在实践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实习,实践内容包括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大型生产企业、大型流通企业、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管理和运营工作。

(2)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硕士课程设计,包括结合实际案例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等。

3. 科研方向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科研方向,包括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物流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并完成一篇硕士论文。

四、培养成果1. 知识与技能:毕业生掌握扎实的物流工程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1 整体计划1.1 背景故事其实这很好理解,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于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制定了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领域的发展需要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

1.2 方案框架这个方案就像建一座高楼,首先要有坚实的基础,那就是扎实的理论课程;然后要有主体结构,就是实践环节和项目研究;最后要有漂亮的装饰,也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通过这样的框架,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农业领域的栋梁之才。

2 实施步骤2.1 启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完成招生和入学工作。

责任人: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

需要的能力:熟悉招生流程,有良好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时间节点:每年 3 月至 9 月。

2.2 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农业相关的基础课程。

责任人:专业授课教师。

需要的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时间节点:每年 9 月至次年 1 月。

2.3 实践环节阶段安排学生到农业企业、农场等地进行实习和实践。

责任人:实习导师。

需要的能力:了解农业实践操作,能够指导学生。

时间节点:次年 2 月至 6 月。

2.4 项目研究阶段学生选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责任人:指导教师。

需要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能指导学生完成研究。

时间节点:次年 7 月至 12 月。

2.5 毕业阶段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

责任人:论文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

需要的能力:具备专业的评审能力和判断能力。

时间节点:第三年 1 月至 6 月。

3 具体要求3.1 资源清单人员:专业授课教师 20 名、实习导师 10 名、指导教师 15 名、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 5 名、论文评审专家 10 名、答辩委员会成员 8 名。

设备:实验室设备若干、实践基地相关设施。

3.2 效果标准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平均分达到 70 分以上。

实践环节阶段: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践任务,并撰写实践报告。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本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农业高级人才,具备在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和农业企业管理等领域从事高层次的实践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1. 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2.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具备扎实的农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解决实际问题。

4.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团队完成任务。

5. 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三、课程设置
1. 必修课程:农业生态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经济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机械化等。

2. 选修课程:农业保护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四、实践教学
1. 实习: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需求,安排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
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践能力。

2. 实验:开设相关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3. 科研:开展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毕业要求
1.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2.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3.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团队完成任务。

4. 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南农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农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3、“三农”法制建设4、乡村旅游管理六、开题报告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学科内公开进行。

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原则上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其中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半年方可申请答辩。

七、中期考核硕士生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根据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其具体要求依据《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

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不仅要重视研究生的业务知识、工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要重视不畏艰难的科学作风、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求新探异的创新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品格、合作沟通的团队精神等诸方面素质的培养。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及研究生社团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导师要从思想、学风等各方面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到教书育人、严格要求。

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301)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2.农业经营管理
3.资源环境
4.区域经济
5.农村发展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在考试中取得75分以上成绩(不计算学分)。

已修过并取得合格学分的课程可申请免修。

本课程体系适用于在职人员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士学位。

1.必修课(21学分)
(1)9901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2)9901002自然辩证法概论3学分
(3)9902001外国语6学分
(4)1601001现代经济理论3学分
(5)1605001经济计量学3学分
(6)1601010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2学分
(7)1601011 Seminar 2学分2.专业选修课(至少选7学分)
(1)1606005农业经济专题2学分
(2)1602002产业组织理论2学分
(3)1606006发展经济学专题2学分
(4)1606007资源经济学专题2学分
(5)1605009经济计量软件应用1学分
(6)1606008国际农业政策专题2学分3.任选课(至少选4学分)
(1)1604002管理学专题2学分
(2)1606009农产品营销专题2学分
(3)1605003高级技术经济学2学分
(4)1605006生产率及效率分析2学分
(5)1602005农业关联产业经济分析2学分
(6)1603002国际贸易专题2学分
(7)2001009公共经济学2学分
(8)1601002金融专题研讨2学分
(9)其它
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目录(适用于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研究生)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农业经济学
(4)发展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
(6)农业政策学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建立以导师为主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要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2.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并取得学分。

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选修数门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

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导师安排硕士研究生参加本学科本科生的课程或实验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有导师或相关教师的点评。

4.硕士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般可利用假期或结合本专业工作进行,累计时间在三周以上。

实践结束后,要求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一份。

工作一年以上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免。

5.硕一博连读研究生在入学后的前2年完成32学分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并通过博士生外语入学考试,合格者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未通过者,按照硕士生要求继续培养。

6.提前转博限于经济管理类统招硕士生,要求已完成硕士阶段的必修课程。

六、考核方式
1.研究生的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记分采用百分制,考查记分采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和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但考查课程不超过1/3。

课程考试成绩应当由多次多种检测手段来完成,包括研读文献资料、实验报告、课堂讨论、期末考试或论文等等。

2.研究生的课程外考核分第一学年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

第一学年年度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重点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课程学习情况,评选品学兼优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四学期进行,由学科点的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第一年试验研究)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对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优先考虑作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选;毕业考核
在毕业前进行,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学院共同对研究生在校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评选优秀毕业生。

七、学位论文
1.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硕士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科研任务,选择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

2.实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度,一般安排在课程阶段结束后进行。

开题报告应说明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况、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工作进度、预期成果等,供专家组和导师评议审核。

导师和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加强对论文协作的指导和监督。

如研究内容改变,与开题报告不符或改动很大,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并相应推迟论文答辩。

3.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的3—5个月,应组织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审查其学位论文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对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的,应建议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4.硕士研究生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在一年半左右,不记学分。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按照南京农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研究生应根据评审和答辩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形成正式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各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

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

文章应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硕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在导师为第一作者时该硕±生可以为第二作者)。

九、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各学院不仅要重视研究生的业务知识、工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要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风、纪律与团结合作精神等诸方面的培养。

建立健全各项研究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本学院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

导师要从思想、学风等各个方面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到教书育人、严格要求。

学生要积极参加规定的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