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路广晁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_董振飞
摘 要: 自东汉张仲景创“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小陷胸汤”、“乌梅丸”等方剂以来,辛开苦降法已 在两千多年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本文介绍了路广晁教授行医 30 余年运用辛开苦降法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辛开苦降; 名医经验; 路广晁 中图分类号: R 249 R 256.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 0571( 2012) 05 - 0001 - 02
刘某某,男,38 岁,2011 年 7 月初诊。主诉: 上腹部疼痛、嘈杂反复发作 1 年,加重 20 d。患者 为出租车司机,平素饮食无规律,1 年前出现上腹 疼痛、嘈杂,餐后加重,空腹时减轻。胃镜检查示: 胃溃疡。近 20 d 来因饮食油腻、辛辣而诱发上腹 疼痛,嘈杂,灼热 泛酸,恶心,无呕吐,纳差,眠浅易 醒,大便黏腻不爽,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 数。处方: 半夏 9 g,黄连 9 g,黄芩 9 g,干姜 5 g, 党参 10 g,枳实 10 g,吴萸 3 g,竹茹 12 g,白芨 12 g,瓜蒌 24 g,蒲公英 30 g,甘草 6 g。7 剂,水煎 服。二诊: 药后上腹疼痛、恶心基本消失,大便较 前顺畅,仍有嘈杂,泛酸,舌红、苔腻稍黄,脉滑有 力。上方去瓜蒌,易党参为太子参 30 g,加乌贼骨 30 g,浙贝母 10 g。7 剂,水煎服。上方加减服 21 剂后,复查溃疡面已基本痊愈。
2012 年 09 月第 32 卷第 5 期 Sept. 2012 Vol. 32 No. 5
经验传承
现代中医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路广晁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 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董振飞1 指导: 路广晁2 (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 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辛开苦降法在痞证治疗中应用
使 用 S S 0 0统 计 软 件包 进 P S1 .
满 ” 伤寒论 》 1 1 : 脉浮 而紧 , 复下 之 , 。《 第 5条 “ 而 紧反 入里 , 则作 痞 , 之 自濡 , 气 痞耳 ” 按 但 。从痞 卦 布 局 可
以看 出 ,它 是 乾 天 在 上 ,坤 地 在 下 , 阳 主 升 ,阴 主 而
前病变 ) 中药 治 疗 观察 中 的疗 效标 准 。痊 愈 : 临床 症状消失 , 胃镜 检查活动性 炎症消失 。显效 : 经 临床症 状 基本 消失 或症状 改善 2个级 度 以上 。有效 : 临床症
状 减轻 , 时而复发 。无效 : 但 临床症状及 胃黏膜病变均 无 明显改善 。 22 疗 效 . 两组 经治 疗 一疗 程后 据 。P<0 0 采 检 . 5为有 显
降 ,阳即在上 ,阴即在下 , 去愈远 , 天地不交 而为 愈 故 痞 , 闭也 。成无 己解 释为 “ 痞 伤寒 下 后 , 阴邪传 里 , 留
2 1 疗 效判定标 准 .
参 照《 痞 ( 虚 慢性萎 缩性 胃炎 癌
12 治 疗 方 法 .
注 : 组 总有 效 率 经 统计 学 比较 P< . 5有 显 著差 异 性 。 两 00
3
讨 论
《 伤寒论 》 1 3条 “ 第 1 病发 于阴 , 而反 下之 , 因作 痞
也 。 第 1条 “ 浮 而 紧 , 复 下 之 , 反 人 里 , 作 ” 脉 而 紧 则 痞 ” 第 8条 “ 非结 热 , 以 胃中虚 , 邪 上逆 , 使 , 此 但 客 故
患者本 素 胃气素 虚 , 因误 治误下 , 复 不仅损伤脾 胃之 阳 气, 更能使 外邪 内陷 , 以致 于客邪逆 于心下 , 痞塞 于中 ,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机制初探
认 为五 脏发病 是 由于升 降 浮沉 的失 常 ,治 疗方 法 为
调节 脾 胃升 降【 叶天士 明确提 出 “ 1 ] 。 纳食 主 胃 . 运化 主 脾 。脾宜 升则 健 , 胃宜 降则 和” 的观点 , 为“ 胃之 认 脾
病 …… 其于 升 降二字 , 为紧要 。 尤 盖脾气 下 陷 固病 , 即使 不 陷 , 而但 不 健运 , 已病 矣 。 胃气上逆 固病 , 即不 上逆 , 不通 降 , 病炙 。”J 脾 胃升 降在疾 病发 但 亦 【 2 强调 生 中的 基础 作用 。王孟英 在 《 乱论 》 霍 中说 :脾 者土 “ 脏 , 中枢 而 主升 清降浊 之 司”在《 镇 ; 医述》 中说 :清气 “ 不升 , 浊气 不 降 , 下不 通 , 上 而郁 成 矣 ” 说 明若 清 阳 , 之气 不能敷 布 , 后天 之精 不 能归藏 。 饮食 清 气无 法进 入人 体 , 气废 物不 能排 出 , 会 变生各 种 病证 。因 浊 则 此 , 治脾 胃之 法 , 精 于升 降” 《 医汇讲 》 “ 莫 。( 吴 ) 因此 ,治疗 脾 胃病 自宜顺 应 脾 胃的这 种生 理特 征, 以纠正 病理 状态 , 复其正 常 的功 能 。诚如 罗浩 恢 《 医经 余论 》 说 :脾 以健而运 , 以通 为补 。 治脾 所 “ 胃 故 以燥 药 升之 , 谓 阳光 照之 也 ; 胃 以润 药 降之 , 所 治 所 谓 雨 露滋之 也 ” 。脾 胃之 治 , 降 为本 , 升 正如 《 临证 指
历 代 医家十分 重 视脾 胃气机 升 降在脾 胃生理 和 病 理 中的作用 。李 东垣 在 《 胃论 》 脾 中说:盖 胃为 水 “
胃脘痛 、 吐 、 呕 痢疾 、 腹痛 等脾 胃病 , 每获 良效 。
2 治 脾 以升 。 胃 以降 治
路广晁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路广晁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董振飞;路广晁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2012(32)5
【摘要】自东汉张仲景创"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小陷胸汤"、"乌梅丸"等方剂以来,辛开苦降法已在两千多年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本文介绍了路广晁教授行医30余年运用辛开苦降法的临床经验。
【总页数】2页(P1-2)
【关键词】辛开苦降;名医经验;路广晁
【作者】董振飞;路广晁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R256.3
【相关文献】
1.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病举隅 [J], 方约生
2.朱章志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验案一则 [J], 刘温华;邓斌;朱章志
3.刘铁军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验案3则 [J], 徐娇娇;聂雷钢;曹欣欣;刘铁军
4.辛开苦降法治疗消化系统肿瘤验案举隅 [J], 郭婷婷;杨准;胡陵静
5.辛开苦降法应用验案举隅 [J], 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蔡妙珊辨治脾胃病八法
蔡妙珊教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
笔者跟随蔡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脾胃病辨治的常用八法总结如下。
1 健脾益气法用于脾胃气虚证。
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及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化裁治疗脾胃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凡五脏六腑之有余不足,或泻或补,益脾胃之药为切,治本之一也[1]。
若兼有痰湿所致呕吐、哕逆、腹胀纳呆、恶心等,可选用六君子汤以增和胃降逆、燥湿化痰之功;若胃胀痛明显者,则用香砂六君子汤,取行气止痛之效;若伴有肝郁如左关脉弦而右关沉弱者,则选柴芍六君汤;若气虚甚者,则伍用黄芪、淮山药等补益之品。
蔡教授指出运用四君子汤尤注重“参”的种类及剂量的选择,目前临床使用四君子汤多以党参代替人参,以致疗效不佳,蔡教授强调治疗急危重患者甚至气脱者须重用人参以复脉固脱,若偏气阴亏虚者可选用太子参、西洋参,若兼阳气虚者则选用红参。
蔡教授曾会诊一高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在用药基础上,嘱家属另用西洋参5 g、红参3~5 g煲水饮以共奏益气养阴之效。
补中益气汤为升阳举陷之代表方,所治脾胃气虚证,当与四君子汤类同,惟其虚之更甚[2],如治胃下垂、脱肛、久泻久痢等症。
2 温阳健脾法用于脾胃虚寒证,代表方为小建中汤和理中丸。
临床上小建中汤多用于中焦虚寒,土虚木乘所致脘腹部疼痛,表现为脘腹疼痛,喜温喜按,伴疲乏无力,纳呆,舌淡苔白,脉弱。
此方温中补虚与缓急止痛并重,故在桂枝汤基础上重用白芍、饴糖,取其柔肝缓急止痛之功。
若脾胃虚寒兼气虚甚者,则选用黄芪建中汤。
蔡教授指出小建中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均用于治疗以脘腹痛为主要表现者,然小建中汤以温中补虚,柔肝缓急止痛为主,香砂六君子汤则以行气补虚为主,用于气虚兼气滞所致胃脘疼痛。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同是温中祛寒之剂,理中丸纯用温补,方用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干姜温脾暖胃,和以炙甘草。
本方与四君子汤仅一药之别,即干姜与茯苓之别,故临床应用以理中丸性温于四君子汤来把握,蔡教授强调临床运用理中丸应严格遵《伤寒论》中理中丸条文之煎服法,注重丸剂服用频度以取得持续药力。
吴新欲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240 ) 10 1
【 分类号 】 15 ;26 0 ; 4. 【 中图 1 5R5. 5R 22 文献标识码】 A 【 2 3 2 文章编号 】 1 2 21( 1) —70 0 0 — 692 01 1 —2 0 0 2 7
作 者 简 介 : 虹 ( 95 ) 女 , 治 中医 师 , 士 。从 事 中 医 心 内 唐 17 一 , 主 硕 科 临 床工 作 。
・ ◆ -. _¨ 一 + _ . _◆ … ◆ ◆ + 一- -- . ● _◆ -. _ - ・ _. _・ ● ● _. _◆
气机不宣 , 胃气郁滞 , 而证见心 下痞满不 痛 , 呕吐 , 鸣下 肠
20 0 0 8— 9—1 三诊 , 出 , 温 降至正 常 , 1 汗 体 右侧 眼 睑麻 痹 亦 有好转 。后经调理 , 住院 1 痊愈 出院。 4d
减轻 , 大便 已行 ; 4剂药量减半 , 6剂诸症悉除 。 服 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1 上热下寒证 . 黄连汤加减 。 2 2 寒热错杂证 .
既有 口干 1苦 , : 3 胃脘痞满 , 嘈杂 心烦,
舌红泛酸 , 又见大便溏 薄 , 甚或 完谷不化 , 小便 清长 , 方予 因表 证误下后 , 邪热 内陷 , 寒热互结 ,
能开气宣浊” 拓宽了辛开苦 降法 的临床使用范 围, , 并广泛
及“ 上热下寒 ” , 表方 剂半夏 泻心汤 、 子泻心 汤 、 证 代 附 黄 连汤等 。温病学大 师 叶天士 师古 而不泥 古 , 发挥前 人 经
验, 《 在 临证指南 医案》 中指出“ 辛以开之 , 苦以降之” “ , 微
伤寒杂病论辛开苦降法辨治运用
病例
患者 , 王某 , ,O岁 , 民。 04年 6 2 女 4 农 20 月 6日
就诊 。1年 前 因 和 家 人 生 气 , 志 不 遂 , 之 自觉 咽 喉 不 情 继 适 , 道 天 突 穴处 有 物 阻 塞 , 似 有 肿 瘤 , 情 更 加 忧郁 。 食 疑 心
经某 医院检查排除肿瘤 , 找中医诊之。经查 : 精神抑郁 , 胸
拒按 , 大便秘结 不下 , 昏谵语 , 焦黑起芒刺 , 神 舌 脉沉迟有
力 。治 宜 苦寒 攻 下 , 气导 滞 用 灭 承气 汤 。方 中 大黄 苦 行
2 辛开昔降和解少 阳
《 伤寒 论》 中少 阳病 , 为邪人
寒泻热导滞 , 芒硝软 坚散结 , 枳实 , 厚朴辛苦并备 , 行气消
满 , 大黄芒硝通下大便除满。 助 病例 刘 某 ,O岁 , 民 。2 0 年 6 4 农 02 月就 诊 。在 家 盖
的 目的 , 这种 治 法 称 和 解 法 。小 柴 胡 汤 是 和 法 的 代 表 方 ,
剂, 二便通利诸症告愈 。
5 辛 开 苦 降活 血 消 症 化 瘀 安 神 仲 景 每 用 辛 开 苦
不仅 可以和解半 表半 里之邪 , 而且 寒热并使 , 降散泄 , 升
攻 补 兼 施 , 达 和 解 之用 。 以
实 证 。由 于 胃肠 燥 屎 内 结 , 气 不 通 , 腑 出现 腹 部胀 满 疼 痛
热并用 , 辛开苦泄 , 胃降逆 。半夏 泻心汤加 味 : 和 半夏 、 党
参各 10g 黄 芩 、 连 、 , 黄 干姜 各 6g 炙 甘 草 5g 生 姜 1 , , , 5g 大枣 3 。 日 1 , 枚 每 剂 水煎 服 , 2剂 后 , 症减 轻 , 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服 病 继 剂 痊愈 。
浅析辛开苦降法
1 辛开苦 降理 论的历 史渊 源和发 展
成 无 己 、尤 在泾 等 曾在 诠 释半 夏 泻 心汤 时对 辛
《内经》对于脏腑功能失调 、胃肠寒热错杂的病 开苦降进行过论述。李东垣则充实了辛开苦降,并
证早有明确的论述,《灵枢 ·师传》日:“胃中寒 ,肠 中 创立了补脾 胃泻阴火升阳汤 、升阳益胃汤、枳实消痞 热 ,则胀 而且泄 ;胃中热 ,肠 中寒 ,则疾 饥 ,小腹 痛 丸等辛开苦降方 ,独创 了以诸 风药升发阳气 。张秉
(收稿 日期 :2010-09.13 责任编辑 :蒋力生)
· 6 ·
江西 中医药 2010年 10月第 l0期总 4l卷第 334期
治疗 湿 热病 证 用 药 规 律 体 现 了辛 苦 、寒 温 、轻 厚 并 (甘 ),以甘 缓 之 ,以辛 散 之 ”,“阳 明 之 复 ,治 以辛
用 ,芳 香 、甘 淡 为 主 ,以 开 上 、畅 中 、渗 下 的治 疗 原 温 ,佐 以苦 甘 ,以 苦 泄 之 ,以 苦 下 之 ”。 张 仲 景 则 遵 则 。Ⅲ3 吴 鞠通认 为 “非 苦无 能胜 湿 ,非 辛 无 能 通 利邪 《内经》的理 论原则 ,谨 守病 机 ,各 司其 属 ,集 辛 热 的
关 键 词 :辛 开苦 降 ;脾 胃病
中图分类号 :R 242 文献标识码 :A
“辛开苦降”法又称“辛苦通降”法 ,属 中医学八 等病证 。其病机 特点 多为寒 热错 杂 、虚实互见 ,病位
法中的“和法”范畴 ,是将辛热 (温 )和苦寒 (凉 )两 多以脾胃为主。《伤寒论》中体现辛 开苦 降法的方
胀”;“胃欲寒饮 ,肠欲热饮 ,两者相逆 ”。《素问 ·至 承 明确指 出“半夏 泻心 汤 ”中“黄芩 、黄 连与 干姜 ”的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于胃肠道内黏膜屏障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和胆汁反流至胃腔,引发胃炎的一种疾病。
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亚型,其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本文旨在通过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
辛开苦降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主要通过辛味药物开窍,舒肝通胆,疏风理气,降逆除湿的作用来治疗湿热胆结、痞满、嗳气等消化道疾病。
本次观察选取了连续入院的50例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
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35-65岁。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辛开苦降法治疗,并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体质特点,调整了不同剂量和治疗周期。
治疗过程中,观察了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变化。
治疗结束后,通过复诊和询问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包括症状缓解程度和胃黏膜病理学指标变化。
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如疼痛减轻,胃脘胀闷感减轻,嗳气和恶心减少等。
其中22例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无明显不适。
在复诊时,通过胃镜检查,发现50例患者中,胃黏膜病理学指标有所改善。
其中38例患者的胃黏膜病理学指标明显改善,炎症程度减轻,组织修复较好。
12例患者的病理学指标无明显改变。
辛开苦降法对于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辛开苦降法能够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如胃脘胀闷感,疼痛,嗳气和恶心等。
该疗法也能够改善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促进组织修复。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本研究没有设置对照组,无法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观察时间较短,治疗效果的持久性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由于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辛开苦降法在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能够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的炎症修复。
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结合对照研究设计,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浅析
2 脾 胃 的 生 理 、 理 特 点 病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3 R 5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生 理上 , 胃为后 天 之本 , 与 胃纳运 相 协 , 脾 脾 升 降相 因 , 燥湿 相 济 。脾 胃之气 , 升一 降 , 一 相反相 成 ,
从 而 保 证 了 纳 运 功 能 的 正 常 进 行 。 故 《 证 指 南 医 临
辛开 苦 降法是 在 中药理 论指 导下 , 用辛 温 、 运 苦 寒 两类药 物组 方 , 以调 理脏腑 气 机 , 其是 斡旋 脾 胃 尤
气机 , 疗 寒 热错 杂 、 实 并 见之 证 的 一种 治 法 , 治 虚 属
应 。三 寓反 佐从 治 , 用 大剂 量 的辛 温 药 或苦 寒 药 若 治疗 寒证 或 热证 , 人 不 能 受 纳 药 物 而 发 生格 拒 情 病 况 时 , 按 “ 治 ” , 佐 少 许 寒 药 或 热 药 , 为 可 从 意 反 作
引导 。
1 2 组 方 首创 于《 寒论 》 . 伤
辛开 苦 降法 是 《 伤寒 论 》 疗 脾 胃病 的治 法 之 治
一
。
以半 夏泻 心汤 为代 表 , 中干姜 、 夏辛开 以散 方 半
结气 , 芩 、 连 苦 降泄 热 , 参 、 枣 、 甘 草 甘平 黄 黄 人 大 炙 补 中 以 补 脾 胃之 虚 。脾 升 胃降 , 机 调 畅 , 气 胃痞 自
痞 ; 主 降泄 , 苦 能泄 痞 健 胃。辛 苦 同用 , 开 泄痞塞 , 有 调 节升 降 , 疏利 脾 胃气 机 的作用 。二 可互 相制 约 , 辛 温 太过 有伤 阴之 弊 , 以 苦寒 之 品可 免 辛 燥 助 热 生 配 火 , 阴 阳 协调 , 热 并 除 ; 寒 太 过 , 损脾 阳 , 使 寒 苦 易 配 以辛温 , 防 寒 凉 偏 胜 , 之 发 挥 其 应 有 的 治 疗 效 可 使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由于胆汁反流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其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寒邪犯胃,常见于寒凉季节,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寒热错杂、恶心呕吐、腹胀等。
目前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较多,包括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其中,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耐用性好、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本文介绍一例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患者李某,女,35岁,因胃部不适、寒热错杂、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辛开苦降法治疗方案如下:辛夷、生姜各15g,苦参、黄柏、黄连各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针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整,忌烟酒与辣、咸、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
治疗3天后,患者主诉症状明显减轻,寒热错杂减轻,恶心食欲有所改善。
治疗7天后,患者胃部症状明显缓解,胃肠功能有所恢复,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治疗14天后,患者完全恢复了正常的饮食和生活状态,体重稳定,胃肠功能正常。
本例患者经过辛开苦降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辛夷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胃部寒热错杂的症状;苦参、黄柏、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抑制幽门螺杆菌等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生姜具有祛寒暖胃、促进消化的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
因此,辛开苦降法具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总之,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提醒广大患者平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胆汁逆流进入胃部,导致胃黏膜受损,出现炎症和症状。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胃灼热感、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辛开苦降法是一种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
该方法以辛凉药物和苦味药物为主要治疗药物,通过调理胃气、清热解毒、引导胆汁流向等作用,达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
本观察旨在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60例,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
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
实验组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辛开苦降法治疗,包括中药复方制剂口服和中药外敷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标准治疗,不接受辛开苦降法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
观察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胃部超声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和检查结果,评估辛开苦降法对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辛开苦降法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胃灼热感明显减轻,恶心和呕吐症状减轻。
而对照组患者在标准治疗后症状改善不如实验组显著。
胃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减轻,胃壁水肿程度减轻,反流胆汁的迹象减少。
而对照组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减轻和胃壁水肿程度减轻较实验组为低。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
辛开苦降法能有效改善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和胃壁水肿,降低胃部炎症反应。
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仅包括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故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和研究其他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以验证辛开苦降法的疗效。
辛开苦降法与消化系统疾病
2 8 ・ 14
光明中医2 1 0 0年 1 2月 第 2 5卷 第 1 2期
C G M D c m e 0 0 V l 5 1 J MC ee b r 1 . o 2 . 2 2
辛 开 苦 降 法 与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白晓莉 宋清 江 刘红 燕 河北省保 定市 第一 中医院( 定 0 1 0 ) 保 7 0 0 关键词: 张仲景; 辛开苦降法; 脾胃病; 中医药疗法
d i1 . 9 9 ji n 1 0 — 1 . 0 0 1 . 1 o :0 3 6 / .s . 0 38 4 2 1 .2 0 7 s 9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0 一 . 1 40 10 . 4 2 1 )1 28 - 9 2 2
张 仲景 的 《 寒 杂 病 论 》 伤 以六 经 论 伤 寒 , 以脏 腑 论 杂 病 , 是 我 国 医学 史 上 第 一 部 理 、 、 、 比较 完 备 的 医 学 专 著 , 中 法 方 药 是
人参 、 大枣 、 甘 草 甘温 补 中 , 炙 炙甘 草并 调 和 诸 药 , 为 佐 使 药 。 共
在上 , 则生 膜 胀 。 如 脾 主 升清 和 胃 主降 浊 功 能 同 时 异 常 则 可 出 ”
现 气 机 阻 滞 于 中焦 的心 下 痞 满 或 痞 硬 , 胃 脘 疼 痛 。 因此 可 以 或 概 括 地 说 , 胃疾 病 的病 机 不 外 乎 脾 胃升 清 降 浊 的 失 常 , l 脾 其临 床 表 现 是 以恶 心 呕 吐 、 泻 下 利 和 ( 下 ) 满 或 痞 硬 为 主 的症 泄 心 痞
畅, 这是 一 个 问题 的 两 个 方 面 , 因此 二 者 是 密 切 相 关 的 。 假 如 脾 不 能 正 常 升清 , 谷 不 能 正 常 化 生 精 微 并 上 输 一 、 、 目, 水 l t 肺 头 , 则 可 出 现泄 泻 , 腹胀 , 疲 乏 力 , 晕 目眩 等 ; 神 头 胃不 能 正 常 降 浊 甚则 胃气 上 逆 则 可 出 现 恶 心 , 吐 , 气 , 腹 痞 闷 , 秘 等 。 呕 暖 脘 便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引言部分提供了背景信息,阐述了研究目的并确定研究对象。
在分别论述了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疗效观察方法,并对临床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治疗机制。
结论部分总结了辛开苦降法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疗效,并提出了展望和建议,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辛开苦降法在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辛开苦降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 寒热错杂型, 疗效观察, 理论基础, 应用, 临床结果, 治疗机制, 疗效评估, 展望, 建议, 研究总结.1. 引言1.1 背景信息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胃黏膜受损、胆汁反流、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抗酸药物、胃粘膜保护剂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症状,但对于寒热错杂型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
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病例进行辛开苦降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探讨其在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推动辛开苦降法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辛开苦降法在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疗效和机制。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胃痛、胃灼热、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多为抗酸药物,但疗效有限且易反复。
辛开苦降法是中医药中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等方式来治疗胃部疾病。
对于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这种病情复杂的类型,辛开苦降法的疗效尚未被充分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评估辛开苦降法在治疗寒热错杂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实际疗效,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
1517利福平0.45g,每日1次,饭前2小时顿服,乙胺丁醇0.75g、异烟肼0.3g,每日1次,顿服,联合用药,并对症保肝,采用短程疗法6个月(治疗过程中监测肝功、血常规、血沉、X线胸片等),配合中药养阴清热,解毒活络散结法,用自拟方:玄参20g,地龙15g,丹皮15g,赤芍15g,生牡蛎20g,浙贝15g,丝瓜络15g,忍冬藤25g,黄柏15g,牛膝15g,夏枯草20g,连翘20g,威灵仙15g,蝉蜕15g,甘草10g,日1剂,水煎服。
结核菌非相关的患者单纯口服中药,症状消失后停中药。
全部患者疗程结束后继续观察满1年。
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2个月内症状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疗程结束后一年无复发,有效:2个月内症状消失,6个月内偶有复发,疗程结束后一年内有复发,经中药治疗后症状消失,无效:2个月内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停药一年内反复发作。
4治疗结果治愈26例,占86.7%;好转3例,占10%;无效1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7%。
病案举例:李某,女,37岁,患双下肢胫前结节红斑19年,伴时有低热,T:37.0℃左右,经中西药治疗(包括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青霉素及中药)病情反复发作,查PPD 试验呈强阳性,伴局部瘙痒和水疱,X线胸片未见异常,血沉38mm/h,血常规轻度贫血,尿常规正常,ANA(-),DSDNA(-),A NCA(-),考虑该患者的结节红斑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给予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联合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以上述中药汤剂加地骨皮20g,功劳叶15g,生地15g,百合20g,加强养阴清热之功,日1剂水煎服。
一个半月后结节红斑完全消退,停服中药,继续抗结核治疗满6个月,其间结节红斑无再发,停药后观察1年仍无复发,病情治愈。
小结:结节红斑临床上可分为:①急性单纯型:本型多见于青少年,复发偶见,发病初起往往先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头痛、咽痛、伴有肌肉和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
刘沈林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刘沈林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作者:周红光王瑞平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06期关键词:名医经验;刘沈林;辛开苦降法;消化系统疾病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34中图分类号:R2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79-02刘沈林教授师承吴门医派,兼蓄孟河余韵,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造诣颇深。
刘师临证善用经方、圆机活法,多方组合、多法组方,如常用酸甘化阴法、辛凉濡润法、辛开苦降法等精心配伍,病证结合,屡起沉疴顽疾。
吾有幸师从刘教授,受益匪浅。
现将刘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寒热错杂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痞胀,伴有恶心呕吐,或肠鸣泄泻,口渴而冷饮不舒,苔白罩黄或边尖露红,脉细弦。
治当清胃泄热、温中散寒。
临证可用半夏泻心汤合乌梅丸。
半夏泻心汤集辛开苦降、寒热补泻于一体,方中半夏、干姜味辛性温,行走散通,可助脾气上升,相须为君,以辛助辛,辟阴通阳,开泄湿浊,通畅气机;辅以黄芩、黄连苦寒沉降,下气燥湿,两药寒凉,既可遏制辛燥之品化热之势,又可救弊于已成,清泻湿热内蕴中焦之证,且黄连配干姜能泻能开,黄连清泻邪热为主,配干姜直入中焦,于清泻中卫护中阳,且又借宣开湿邪之机达热于外,使热从中散,胃阳旋转而无助湿留热之弊,如叶天士所谓“湿热非苦辛寒不解”。
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四药相合,辛开苦降,燥湿和胃,协同燮理中焦。
且在重剂祛邪的同时,兼以扶正补虚、顾护胃气,即以人参、甘草、大枣为佐使,补中和胃健脾,恢复受损之胃气。
全方配伍,辛开苦降甘调,泻不伤正,补不滞中,可使气机通畅,升降复其司职,清浊归还本位。
案例1:患者,女,42岁,2009年7月1日初诊。
胃脘部嘈杂不适,返酸,嗳气,心下胀满,多食及食冷后腹胀明显,睡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濡。
辨证为寒热错杂,治拟降逆和胃、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辛升苦降的原理
辛升苦降的原理
辛升苦降法是中医治疗中的一种用药原则,基于中药的性味特点,通过运用辛味药物的发散、行气作用和苦味药物的降泄、通下作用,达到调整气机、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一法则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理论。
辛开苦降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辛味药物的发散作用:辛味药物具有发散的特性,能够扩散阳气,促使气机上升。
这有助于改善气机升降的平衡,激发机体的阳气活力,增强脏腑功能。
2苦味药物的降泄作用:苦味药物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能够清泄阴邪、降低阴寒湿浊之气。
这有助于平衡阳气的升发,同时清泄邪浊,维持阴阳平衡。
3温清并用:辛味药物多半具有温热的性质,苦味药物则多半寒凉。
辛温和苦寒药物的结合使用,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温清并用的效果。
这种和解的方法能够调和药性,减轻单一性味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增加治疗的灵活性。
4恢复脾胃升降机能: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升降的枢纽。
辛开苦降法通过调整脾胃的升降机能,使得气机能够顺畅升降。
这对于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和防治疾病至关重要。
5临床应用:辛升苦降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治疗胃肠寒热错杂证的泻心方面,如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创立的经方。
通过这一法则,中医医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调整患者体内的气机,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之,辛升苦降法是中医治疗中的一种重要原则,它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阴阳平衡理论和药物的辨证运用。
在实践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合理运用辛味和苦味药物,以调整气机、促使人体恢复平衡。
香砂六君汤法和辛开苦降法在临床脾胃病论治中的价值分析
香砂六君汤法和辛开苦降法在临床脾胃病论治中的价值分析许亚嫔;洪炳根【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24(18)2【摘要】目的分析香砂六君汤法和辛开苦降法在临床脾胃病论治中的价值。
方法62例脾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香砂组和辛开组,各31例。
香砂组以香砂六君汤法治疗,辛开组以辛开苦降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后的胃胀嗳气、口干口苦、代谢障碍、腹部胀痛评分及总分,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治疗后,香砂组胃胀嗳气、口干口苦、代谢障碍、腹部胀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1.96±1.55)、(20.36±2.77)、(20.05±3.96)、(21.34±1.95)、(83.76±2.95)分,较本组治疗前(8.52±2.43)、(9.96±1.51)、(11.13±2.68)、(8.05±1.55)、(37.17±2.96)分升高;治疗后,辛开组胃胀嗳气、口干口苦、代谢障碍、腹部胀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1.50±1.96)、(20.20±2.62)、(19.95±3.36)、(21.22±2.11)、(82.87±2.76)分,较本组治疗前(8.67±2.55)、(10.04±1.34)、(10.96±2.71)、(7.10±5.43)、(37.38±3.15)分升高,两组患者组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香砂六君汤法和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患者疗效相当,均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均为脾胃病治疗中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总页数】3页(P138-140)【作者】许亚嫔;洪炳根【作者单位】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探析辛开苦降法治疗对改善脾胃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2.路波以辛开苦降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胃热脾困证临床经验3.辛开苦降法与临床脾胃病证治特点辨析4.“半夏泻心汤法”和“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论治上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5.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30例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薛西林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
薛西林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
张贵荣;薛西林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8(30)2
【摘要】辛开苦降法是指辛味药与苦味药并用,以达到恢复脾胃升降、寒热平调的作用,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而致寒热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广泛用于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
从辛开苦降法的学术源流脾胃病的立法依据及应用要点等方面阐明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240-242)
【关键词】脾胃病;辛开苦降;应用要点;半夏泻心汤
【作者】张贵荣;薛西林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验案3则 [J], 顾珈裔;赵鹏程;魏玮
2.辛开苦降法治疗内伤脾胃病临床观察 [J], 张笋
3.周天寒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J], 孙景环; 黄姗; 朱佳琪
4.辛开苦降法治疗内伤脾胃病临床疗效观察 [J], 田娜
5.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研究 [J], 袁奕清[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7-01
中医理论认为中焦脾胃有着脾升胃降的生理特点,因此脾胃病常常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相兼、升降失常的病机特点,而辛开苦降法一法中寄开于泄,寓通于降,平衡阴阳,调理气机,恰好针对脾胃病的病机特点而治,故堪称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则之一。
“辛开苦降法”源自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首先提出了“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又指出治则:“清气在下,则生餮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由此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指出辛苦两类不同性质的药物可以合理配伍,为后世依据药性气味遣药组方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仲景遵《内经》之原则,集辛热的半夏、干姜和苦寒的黄连、黄芩等药于一方,创立了“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开创“辛开苦降”之先河,成为为辛开苦降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
由药性的分析可见:升浮药多具辛、甘味以及温热之性;沉降药多具苦、酸、涩味以及寒凉之性。
辛温之品多能发散行气、行水蠲饮、温中散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且有辛辣之味,也能刺激食欲;苦寒药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坚阴止利,并有健胃作用。
辛味属阳;苦味属阴。
辛苦药味相伍,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升一降,一开一泄,用以调畅气机、调和阴阳、平调寒热,分解湿热;能斡旋中焦、调理气机、升清降浊、疏通胃肠、增进食欲,且辛散无动阴之弊,苦寒无碍阳之害,相得益彰,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
能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保证气机在人体内按照中医医理正常的循环。
因此常奏效于脾胃病中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湿热相混之病机,目的在于调和胃肠、肝胆气机,所以,也属于和解法。
因于“辛开苦降法”特别适用于脾胃病中错杂的病机,因此“泻心汤”辈被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后世,成无己、尤在泾等对辛开苦降的论述有进一步的发挥。
再以本人的病例举例:
华××,女,48岁。
感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泛酸反复两年。
曾检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萎缩性+。
hp:(-)。
西医就诊后给予多种胃肠动力药及制酸药物,症情未见明显好转。
此次就诊时,患者嗳气泛酸明显,食欲减退,餐后饱胀,上腹隐痛,大便不畅而质溏,一日三、四行。
因反复发病,还伴有失眠、焦虑、烦躁、心慌等情绪不安症状。
查体:中脘部按压时有轻微疼痛,舌质淡红,舌尖较红,舌苔薄黄,脉细弦。
辩其证型为脾气虚弱,肝脾不和。
治则为健脾疏肝和胃。
处方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
用药:半夏9克,黄芩9克,干姜3克,黄连3克,党参9克,
大枣3枚,炙甘草3克,淡竹叶9克。
14贴。
水煎服,日二剂。
二诊:上腹饱胀感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解便较前通畅,尚未成形。
嗳气泛酸仍有,焦虑缓解,寐尚欠安。
查: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细。
治则不变。
处方:原方加茯苓神各10克,白术15克。
14贴。
水煎服,日二剂。
三诊:胃部症状已明显好转,仅余大便欠实。
夜寐安。
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
治则改变为理气健脾。
处方以六君汤善后。
用药:桔皮9克,半夏9克,炒党参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莪术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红枣3只,生姜2片。
水煎服,日二剂。
药用三月后,复查胃镜:浅表性胃炎。
分析:此患者的症状应属于张仲景所谓的“心下痞”,为胸腹间,气机阻塞的一种自觉症状。
由于脾胃互为表里,同处中焦,发病时相互影响,脾湿易侵及于胃,胃热易淫于脾,造成脾为湿困,胃为热扰,脾胃湿热胶结难解的病理状态。
表现为胃强脾虚,胃强则纳食增多,脾虚则运化不及,食滞胃脘,郁遏脾气,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湿浊壅滞中焦,进一步加重了脾虚,半夏泻心汤之“辛开苦降”治法,具有和胃降逆,散痞开结的效能,是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
本方立意,在于治胃脘疾病,即寒热之气,互结而成之痞,用药所以要寒热并用,辛苦甘共进,苦寒泻心,辛温散痞,甘则和中补虚。
故辛温之半夏健胃消痞,且和胃降逆而止呕,为君药,配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通痞,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补益中气,为佐药;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为使药。
综观全方,寒热互用,攻补兼施,故能散寒热互结的“心下痞”,达到“泻心”的目的
从病机分析: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常,气机郁滞,湿热之邪蕴结于中焦。
辛则升清,苦则降浊,辛开苦降调畅中焦之气,宣畅三焦气机,解除脾气郁遏,恢复脾之健运功能,清除中焦湿热蕴结,恢复脾胃功能,因此辛开苦降法是一种顺应脾胃生理特性,通过调节脾胃气机升降而恢复脾胃功能的一种治法,有因势利导力拔千钧之功。
由此思路拓展开来,在中医治疗中体现“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的治法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实用,本文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