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防控措施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578b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0.png)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麻疹的全面防控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控制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 制定并广泛宣传麻疹的预防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
- 对于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和未接种疫苗者,加强宣传麻疹疫苗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接种信息。
2. 推行疫苗接种- 强制执行麻疹疫苗的接种计划,包括推广疫苗接种服务、提供免费疫苗,并加强对疫苗供应的监测和管理。
- 持续开展麻疹疫苗扩大接种活动,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或人群集中的场所。
3. 提高疾病监测和报告能力- 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 加强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作,提高其对麻疹病例的诊断和报告能力。
4. 加强疫情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出现麻疹疫情时能够迅速响应和采取控制措施。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态势和采取应对措施。
5. 持续监测和评估- 建立完善的麻疹疫情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防控效果。
- 根据疫情变化和科学研究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
实施计划1. 制定防控方案,并确保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参与和合作。
2. 将防控方案广泛宣传,提升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行动力。
3. 加强疫苗接种计划的推行和监测,确保疫苗供应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4. 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能力,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扩散。
5.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采取控制措施。
6. 持续监测和评估防控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防疫策略。
预算本方案的预算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包括疫苗接种费用、宣传费用、疫情监测费用等。
风险和挑战1. 疫苗供应不足可能导致接种计划的困难。
2. 公众对接种疫苗的意愿和信任度可能存在差异。
3. 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接种错误的情况。
结论通过全面实施麻疹的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和扩散,并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81e4f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0.png)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
麻疹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为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蔓延暴发,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全院应对突发麻疹疫情和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
(二)临床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熟练掌握《麻疹诊断及治疗规范》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负责麻疹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时、准确、规范地上报医疗救治进展情况,负责麻疹相关诊疗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三)感染控制、疫情报告组组长:成员:职责:熟练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负责麻疹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24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二、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应对麻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目标,从预案下发起立即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随时准备开展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要求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如因信息不畅通造成的损失及后果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演练和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麻疹相关防控知识、诊疗方案、处置原则、工作流程等。
加强麻疹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学》中规定的“普通麻疹临床症状消失,出疹后5天,均可以出院。
三篇关于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三篇关于麻疹防控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d01602c8d376eeafaa31e0.png)
三篇关于麻疹防控工作方案篇一:麻疹防控工作方案*****中医医院加强麻疹防控工作方案为了确保完成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院特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各科室及门诊务必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麻疹病例网络报告和监测。
请各科室及门诊要严格执行对麻疹病例的报告制度,对初诊的未经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麻疹病例〞应先以“疑似病例〞,立即通知预防保健科,应立即报告疾控中心,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详细记录每个病人现居地址和联系,对学生或托幼儿童还要记录学校〔托幼机构〕名称。
二、强化麻疹病人分级管理。
医院在预检分诊发现发热伴出疹等疑心麻疹病人的,要转诊到县人民医院就诊。
三、标准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
我院按要求开设发热呼吸道门诊,对发热伴出疹病人实行预检分诊,统一集中到发热呼吸道门诊诊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并在门诊诊疗区尤其是挂号区设立醒目的标识,指导病人按规定流程就医。
个体医疗机构不得接诊发热伴出疹的病人。
四、严格落实麻疹防控责任制。
我院要充分认识当前麻疹疫情的严峻形势和消除麻疹工作目标的差距,要严格按照消除麻疹工作有关文件、会议要求,逐级落实责任制。
加大我院麻疹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强对麻疹病例的诊治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对因工作不力,工作措施不落实导致疫情高发、疫情爆发流行、传染病院内传播扩散的,依法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积极防控,加强疫点处臵。
〔一〕一旦出现麻疹病例,应根据病人的活动情况〔如根据麻疹病例出疹前后两周内活动范围和接触的人群〕确定疫点,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切实管理好传染源,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活动场所进行消毒;保护易感人群,对疫点范围内15岁以下儿童进行环形应急接种,接种范围规定原那么是社区100户以下时,查找未接种儿童进行应急接种;社区100户以上时,在疫点周围500米环形范围查找未接种儿童进行应急接种。
必要时,可扩大至40岁年龄段,严格控制二代病例出现,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校园预防麻疹应急预案
![校园预防麻疹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7e46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5.png)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校园内的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及校园内发生的麻疹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麻疹疫情分级根据麻疹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麻疹疫情分为以下三级:1. 一般疫情:麻疹病例数量较少,未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2. 较大疫情:麻疹病例数量较多,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3. 重大疫情:麻疹病例数量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并可能对周边社区造成影响。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 做好日常卫生工作: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定期消毒,保持卫生整洁。
3.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做好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免疫水平。
4. 加强病例监测: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立即报告上级卫生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
5. 做好信息报告: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麻疹疫情信息。
五、应急处理1. 确诊病例处理(1)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密切接触者追踪: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2. 较大疫情处理(1)成立应急处理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班主任、校医等组成。
(2)实施临时性隔离措施: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加强消毒工作:对校园内重点区域进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3. 重大疫情处理(1)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加强部门协作:与上级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应对疫情。
(3)做好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地向师生员工及家长发布疫情信息,消除恐慌情绪。
医院预防麻疹应急预案
![医院预防麻疹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87b7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9.png)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麻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医院麻疹防控领导小组,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设立麻疹防控办公室,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3.各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开展麻疹防控工作,指导医务人员正确诊断、治疗和报告麻疹病例。
(2)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麻疹防控知识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3)感染管理科: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消毒等工作。
(4)预防保健科:负责麻疹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四、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麻疹防控知识,提高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
2.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麻疹诊疗知识培训,提高麻疹诊断能力。
3.病例报告: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及时隔离治疗。
4.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5.消毒工作: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疗区域、病房、卫生间等进行消毒。
6.疫苗接种:积极宣传麻疹疫苗接种政策,提高疫苗接种率。
五、应急响应1.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疑似病例送至发热门诊或隔离病室。
2.确诊病例: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通知其密切接触者。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4.病例报告:按要求及时报告上级疾控部门。
5.信息发布:通过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麻疹防控信息。
六、总结与评估1.定期总结麻疹防控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根据疫情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c0d7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7.png)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引言概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近年来麻疹疫情的爆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应对麻疹疫情的突发情况,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麻疹疫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措施。
一、麻疹疫情监测与报告1.1 麻疹疫情监测体系的建立- 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学校等单位的参与。
- 定期开展麻疹疫情监测,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1.2 麻疹疫情报告机制的建立- 建立麻疹疫情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发现麻疹病例后立即报告。
- 疾控中心应及时对接收到的麻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和统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1.3 麻疹疫情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麻疹疫情预警机制,通过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提前判断疫情发展趋势。
- 根据疫情预警结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二、麻疹疫苗接种与疫苗供应保障2.1 麻疹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 制定全面的麻疹疫苗接种计划,明确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接种剂次。
- 宣传麻疹疫苗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接种意识和参与度。
2.2 麻疹疫苗供应保障- 加强与麻疹疫苗生产企业的合作,确保疫苗的生产和供应。
- 建立麻疹疫苗库存管理机制,及时调配疫苗资源,满足疫苗接种需求。
2.3 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监测- 建立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监测系统,对接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估。
-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接种策略,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
三、麻疹疫情防控措施3.1 麻疹病例的隔离和治疗- 对麻疹病例进行及时隔离,减少病毒的传播。
-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
3.2 高风险人群的防护措施- 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加强宣传教育,提醒他们采取防护措施。
- 鼓励高风险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提高免疫力。
3.3 疫情暴发区域的封控措施- 对疫情暴发区域进行封控,限制人员流动,遏制疫情的蔓延。
-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清除病毒的传播源。
2024年麻疹防治预案范文(2篇)
![2024年麻疹防治预案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63b15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7.png)
2024年麻疹防治预案范文一、背景介绍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广泛的流行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有效防治麻疹,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二、目标1.大力宣传普及麻疹的相关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加强对麻疹病例的及时发现、报告,追踪密切接触者,确保病例的及时隔离和控制。
3.提高疫苗接种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免疫力,达到控制麻疹传播的目标。
三、预案内容及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1)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发布麻疹防控常识和预防措施。
(2)学校、幼儿园、社区等场所进行麻疹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学生、儿童和家长的教育。
(3)设立麻疹防控宣传日,组织各类形式的宣传活动。
2.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1)建立麻疹病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加强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病例的判断和诊断能力。
(3)强化病例报告制度,确保病例信息的快速上报和有效传递。
3.加强疫苗接种(1)完善疫苗供应体系,保障麻疹疫苗的充足供应。
(2)明确疫苗接种对象和接种年龄段,确保重点人群的免疫需求。
(3)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提高接种率。
加强对留守儿童、外来人员、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4.加强疫情控制(1)及时隔离和治疗发现的麻疹病例,阻断传播链条。
(2)对麻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加强健康监测和隔离观察。
(3)加强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环境消毒工作,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5.加强国际合作(1)积极参与国际麻疹防控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2)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防联控合作,形成合力应对麻疹的传播风险。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1.制定麻疹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
【时间:2024年1月】2.开展麻疹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和防范能力。
【时间:2024年2月-2024年12月】3.健全麻疹病例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和传递。
幼儿园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幼儿园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371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2.png)
幼儿园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幼儿园作为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麻疹的传播风险较高。
因此,制定幼儿园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预防麻疹病毒在幼儿园的传播。
2.提高师生和家长的防控意识,促进健康教育与宣传。
3.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三、具体措施1.健康宣传与教育(1)在入园时向家长宣导预防麻疹的相关知识,并要求提供幼儿的疫苗接种记录。
(2)组织开展麻疹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和家长的防控意识。
(3)制作宣传海报、展板等宣传材料,张贴在幼儿园内。
2.幼儿健康管理(1)加强对幼儿的健康监测,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等麻疹症状。
(2)定期检查幼儿的疫苗接种情况,确保接种麻疹疫苗。
(3)遇到疑似麻疹病例,立即隔离病人,并报告相关部门。
3.环境卫生管理(1)加强对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卫生提醒标识的设置。
(2)定期对幼儿园进行病媒生物灭鼠蚊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4.疫情报告与隔离措施(1)一旦发现麻疹疑似病例,立即上报当地卫生部门,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隔离处理。
(2)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观察工作,确保病毒不进一步传播。
5.家长配合(1)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向幼儿园报告幼儿患病情况。
(2)要求家长按照规定时间给幼儿接种麻疹疫苗,确保幼儿的免疫力。
四、应急预案1.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通知家长和卫生部门。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观察,定期监测体温和麻疹症状。
3.在疫情出现后,暂停班级和园内活动,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
4.制定健康教育和宣传措施,加强对师生和家长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普及。
五、监督与评估1.指定专人负责幼儿园麻疹防控工作,加强工作组织与协调。
2.定期对幼儿园进行防控工作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高风险区域的幼儿园要加强卫生部门的监督,确保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学校幼儿园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幼儿园麻疹防控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36b9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4.png)
学校幼儿园麻疹防控应急预案一、麻疹基本情况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与人之间易发生感染。
首次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力,一般不再感染。
麻疹的潜伏期通常为7-14天,发病初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随后,患者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眼眶浮肿、乳糜尿等特征性的病症。
麻疹疫苗是预防此病的主要手段。
二、麻疹防控应急预案制定的目的和原则目的:建立对麻疹感染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则:1.领导重视: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麻疹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并要求相关领导层关注此类疫情的传播风险和防控措施的制定。
2.预防为主:推进麻疹疫苗的规范接种,确保幼儿园内部人员、幼儿及其家长具备免疫力。
3.严格管理:健全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幼儿的健康档案完整。
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关隔离措施。
4.合理安排:避免幼儿密集聚集,合理派遣教职员工,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三、麻疹防控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1.应急预案责任分工:(1)负责项目的组织和执行的相关部门成立应急小组,由该部门负责人挂帅,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2)对于预防工作缺失或传播发生后,相关部门一线人员要对于具体工作进行整改和补救。
2.麻疹防控宣传:(1)加强家长和幼儿的麻疹防控知识宣传,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免疫意识。
3.麻疹防控的健康档案管理:(1)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幼儿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幼儿的健康档案完整。
(2)幼儿的家庭需要提供完整的接种证明,包括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4.感染病例的发现和隔离措施:(1)幼儿园各班级要加强幼儿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幼儿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隔离。
(2)确诊麻疹的病例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配合进行家庭和幼儿园的隔离措施。
5.疫情扩散的控制:(2)停课制度:对于与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的幼儿,暂时停止上课,直到卫生部门宣布能够正常上课。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4bef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4.png)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途径传播,并在传播期间通过过敏反应引起发热、皮疹、病毒感染等症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制定麻疹防控工作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以下是一份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一、防控原则(一)全面覆盖麻疹疫苗接种人群,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确保覆盖率达到或超过区域或国家标准要求。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在第一时间控制疫情扩散。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麻疹疫苗的认知度和接种意愿,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疫苗供应保障,提高疫苗安全性和质量,确保提供稳定的疫苗供应。
(五)强化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知识和技能,提高疫苗接种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防疫要点(一)加强疫苗接种管理1.全面做好麻疹疫苗冷链管理,建立完善的冷链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存储和运输符合要求,保证疫苗质量。
2.开展儿童疫苗接种工作,把握好疫苗接种时机,确保接种量和接种率。
3.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工作,积极维护成人疫苗接种工作,包括借助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进行接种。
4.加强疫苗接种后的监测和跟踪,关注接种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1. 建立病例上报和监测机制,加强对定点发热门诊和重点医院的监测,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2.对有麻疹症状的病人及时报告,开展追踪和隔离措施,确保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和隔离。
3.加强疫情预警和信息发布,及时发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加强对潜在风险区的监测和预警。
(三)加大宣传力度1.通过大众媒体、教育卫生宣传、社区巡回宣传等方式宣传麻疹疫苗的知识和接种意义,提高群众对接种疫苗的知晓率和接种意愿。
2.在全社会鼓励并普及正确和良好的疫苗接种习惯和观念,提高接种疫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知识和技能1.培训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知识和技能,开展疫苗接种管理方案经验交流会议。
2.引导医务人员充分运用“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个人接种疫苗数据的及时记录和查询。
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f062b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3.png)
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麻疹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麻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病毒具有高度感染性,潜伏期约为10-12天。
麻疹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数小时,对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具有较强的威胁。
因此,对于医院而言,麻疹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麻疹爆发或疫情蔓延的紧急情况,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本文将从预案制定、麻疹病例的报告和隔离、医务人员的培训等方面介绍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
二、预案制定2.1 预案编制组织医院应成立专门的麻疹防控应急预案编制组,由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相关专家组成。
编制组应明确成员责任分工和任务,确保预案的制定高效有序。
2.2 预案制定目标预案的制定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麻疹防控工作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麻疹疫情的传播、蔓延和对医院人员和患者的危害。
2.3 预案内容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麻疹的定义和诊断标准;2.麻疹病例的报告和监测;3.麻疹病例的隔离和治疗;4.医务人员的培训和防护措施;5.麻疹疫苗的接种和宣传。
三、麻疹病例的报告和隔离3.1 报告机制医院应建立麻疹病例的报告机制,对于发现的疑似麻疹病例,立即上报所在部门,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3.2 隔离措施对于确诊的麻疹病例,医院应立即将患者隔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医院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对病例进行合理的警戒区域划分、病房消毒和个人防护。
四、医务人员的培训与防护措施4.1 培训内容医院应定期组织麻疹知识培训,包括麻疹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对麻疹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4.2 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诊疑似或确诊麻疹病例时,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包括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和排泄物。
医务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医疗废物的处置。
五、麻疹疫苗的接种和宣传5.1 接种疫苗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3a32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6.png)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麻疹,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忧虑的疾病,如今依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制定一个既科学又有效的防控实施方案呢?让我来试试。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麻疹疫情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局部地区疫情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麻疹防控水平,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人群1.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学生;2.麻疹易感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等;3.医务人员、幼儿园和学校工作人员等。
三、防控措施1.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确保麻疹疫苗的供应和接种质量,提高疫苗接种率。
(1)完善疫苗接种策略。
对目标人群进行分类,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2)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报纸等,普及疫苗接种知识,提高群众接种意愿。
(3)优化疫苗接种服务。
简化接种流程,提高接种效率,减少群众等待时间。
2.强化疫情监测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监测。
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
(2)完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确保疫情信息准确、及时地上报至卫生健康部门。
3.落实防控措施(1)隔离治疗患者。
对麻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2)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减少病毒滋生环境。
4.提高公众防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麻疹防护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1)开展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宣传麻疹防护知识。
四、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等要明确职责,协同作战。
3.落实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麻疹防控工作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920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c.png)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一、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为了有效应对麻疹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对麻疹疫情的策略、措施和责任,为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 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病例报告,确保病例信息准确、完整。
2. 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
同时,做好病例隔离、消毒工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预防措施1.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对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接种,确保疫苗覆盖率达到预期水平。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3.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四、应急响应1. 各级政府应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2.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医疗资源,保障疫情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传播途径。
4.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五、医疗救治1.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麻疹病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观察期间如出现症状,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和治疗。
3.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病毒在医院内传播。
同时,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4. 对重症病例应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减轻其心理负担。
六、社会支持与保障1. 政府应加大对麻疹疫情防控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同时,加强物资储备和调配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供应。
麻疹预防和措施PPT
![麻疹预防和措施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e326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9.png)
预防麻疹的措施
避免近距离接触:与麻疹患者 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他 们咳嗽或打喷嚏时。麻疹可通 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避免共用物品:不与麻疹患者 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物品 ,以免感染病毒。
预防麻疹的措施
加强卫生消毒:定期清洁和消 毒常用物品和表面,特别是公 共场所和家庭中的常用物品。
麻疹的症状和 处理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早期症状:麻疹的早期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打喷嚏、眼红、流泪等 。一旦有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
给予适当治疗:麻疹的治疗主要是 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开具相应的药 物治疗方案。
麻疹预防和措 施PPT
目录 简介 预防麻疹的措施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注意事项和建议
简介
简介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 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并发症甚至死 亡。预防麻疹非常重要,以下是一 些预防和措施的建议。
预防麻疹的措 施
预防麻疹的措施
接种疫苗:麻疹疫苗是预防麻 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医 生建议,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 麻疹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隔离患者:麻疹患者应进行隔 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 的隔离措施。
注意事项和建 议
注意事项和建议
遵循医嘱:听从医生的建议和 指导,按时接种疫苗,持续进 行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 洗手等。
提高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 ,促进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以减少疾病传播。
注意事项和建议
及时报告病例:如发现麻疹病 例,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 告,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学校麻疹的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麻疹的防控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d4b3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2.png)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麻疹的传播风险较高。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学校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师生对麻疹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3.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麻疹在学校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和指导麻疹防控工作。
2. 设立麻疹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四、防控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分析和上报疫情信息。
(2)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照规定采取隔离措施。
2. 疫苗接种(1)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宣传,提高师生接种率。
(2)配合卫生部门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按时接种。
3. 防控知识宣传(1)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普及麻疹防控知识。
(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对麻疹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环境卫生与消毒(1)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5. 隔离与治疗(1)对确诊病例实施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6.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麻疹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疫情的能力。
五、应急响应1. 发生麻疹疫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
2. 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疫情。
3. 保障防控物资供应,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防控需求,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学校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我校将切实加强麻疹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9834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e.png)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它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爆发和流行。
为了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麻疹防控的策略和措施,以及如何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一、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特点: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将病毒释放到空气中。
其他人接触被感染空气中的病毒后,几乎100%会感染麻疹。
麻疹的潜伏期约为10-14天,感染者在发病前4天和发病后的4天内最具传染性。
二、麻疹的临床表现和传染期:麻疹通常表现为高热、皮疹、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
感染者通常在出现皮疹之前1-2天开始有高热和一些非特异性症状。
皮疹在感染后的第3-5天出现,起初为斑丘疹,之后逐渐扩散并变为结节痂皮疹。
感染者的传染性在皮疹出现前3天至发病后4天最高。
三、麻疹防控工作策略和措施:1.加强监测和报告体系:建立麻疹的监测和报告体系,确保发现疑似病例能够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及时报告疑似病例,同时要加强对麻疹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2.病例追踪:对已经发现的麻疹病例进行有效的追踪和随访工作,并对接触者进行密切监测。
同时要做好追踪疫情的相关信息,了解疫情传播的趋势和规律。
3.健康宣教和媒体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达关于麻疹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利用媒体平台宣传麻疹的预防措施和重要意义,引导公众正确对待麻疹疫情,避免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4.加强社区防控:社区是麻疹传播的重要场所,应加强社区防控措施。
加强社区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
组织居民参与有关麻疹防控的宣传和咨询工作,开展麻疹病例的登记和检疫工作,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5.疫苗接种:麻疹病毒高度传染,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对于儿童,应采取麻疹疫苗联合疫苗接种的策略,确保儿童在规定的年龄接种相应的疫苗。
对于成年人和高危人群,可以根据疫情情况和国家公共卫生政策推出相应的接种计划。
学校麻疹暴发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麻疹暴发防控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ac314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b.png)
学校麻疹暴发防控应急预案一、编制依据为预防、控制和消除麻疹在学校内的发生、流行、蔓延和爆发,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麻疹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 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完善麻疹防控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4. 减少麻疹疫情对师生健康和教学秩序的影响,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麻疹防控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建立健全麻疹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3. 快速反应,措施果断:一旦发现麻疹疫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蔓延。
4. 科学防控,加强合作:结合实际,科学制定防控措施,加强与卫生、疾控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麻疹防控工作。
四、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卫生保健老师等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2. 设立麻疹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层级的防控网络,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反馈。
五、防控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等形式,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 健康监测:定期开展师生健康检查,特别是对新入学的学生和教职工,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3. 疫情报告:建立麻疹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鼓励师生及时报告疑似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4. 隔离治疗:对确诊麻疹患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5. 疫苗接种:积极推广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师生员工的免疫力。
麻疹的防控措施
![麻疹的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e64abc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6.png)
麻疹的防控措施麻疹的防控措施(一)、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
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
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
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
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
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
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
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
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
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
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
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
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
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
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
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
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
学校麻疹的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麻疹的防控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1ec5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a.png)
学校麻疹的防控应急预案1. 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在学校中,由于人口密度较大,麻疹的传播风险增加。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安全,学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应急预案,旨在帮助学校在出现麻疹爆发时做出及时、合理的应对措施。
2. 预案制定的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尽早发现麻疹病例,并隔离患者,减少传播机会与范围;•提供相关信息和培训,增加学生和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协调学校和相关卫生部门的合作,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
2.2 原则•快速响应: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全面群体:全校范围内进行防控措施,不局限于病例发现的班级或区域;•信息公开:及时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发布疫情信息,防止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3. 预案实施步骤3.1 预案制定和宣传学校应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麻疹防控应急预案,并向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宣传。
预案内容应包括症状识别、报告机制、隔离措施、教育宣传、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内容。
3.2 病例发现和报告一旦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学校应立即通知相关卫生部门,并配合其进行调查和确认。
同时,学校应依据预案确定的流程进行内部通报,报告给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家长,使相关人员能够了解疫情信息。
3.3 患者隔离和疫情控制确定麻疹病例后,学校应将患者隔离,并及时向学生和教职工宣传麻疹的防控知识,告知有关人群进行观察和报告。
同班级或同住宿区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并配合相关卫生部门进行病例调查和追踪。
3.4 教育宣传和防护措施学校应加强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学生和教职工提供相关麻疹的预防知识。
这包括正确的手卫生、咳嗽和打喷嚏礼仪、日常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学校还应推行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学生和教职工获得有效的麻疹疫苗注射。
3.5 协调和合作学校应建立与卫生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卫生部门的沟通和合作。
学校应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疫情监测、调查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a3f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6.png)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的传播速度快,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麻疹防控实施方案,对于控制麻疹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麻疹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麻疹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同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加强对麻疹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们正确对待麻疹疫情,避免出现恐慌情绪。
二、加强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政府应加大对麻疹疫苗的供应和推广力度,确保全民都能够接种到麻疹疫苗。
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组织麻疹疫苗接种活动,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和孕妇,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确保他们及时接种疫苗。
三、加强疫情监测。
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疫情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各级疾控部门应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同时,要加强对疫情的信息发布和公开透明,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四、加强医疗救治。
对于确诊的麻疹患者,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医疗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要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加强国际合作。
麻疹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共同研究麻疹病毒的变异情况,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共同应对麻疹疫情的挑战。
总之,麻疹防控实施方案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疫情监测、医疗救治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健康。
希望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预防麻疹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
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
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
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
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
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
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
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
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
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
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
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
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
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
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
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
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
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
免疫有效期3-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