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诗两首》观刈麦翻译与赏析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诗两首》观刈麦翻译与赏析 鄂教版

观刈麦白居易译文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

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

女人挑篮送饭菜,孩子提罐送浆汤。

相互跟随到麦田,男人割麦在南冈。

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

拼力枪收哪管热,只为珍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穷村妇,孩子抱到田垄旁。

右手不停拾麦穗,左臂挎着破竹筐。

村妇诉说一番话,众人听了都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拾点麦穗充饥肠”。

而今我有何功德,竟不种田与植桑,每年俸禄三百石,年底家里有于粮。

想到这些心暗愧,自责自律永不忘。

赏析这首讽喻诗的开头四句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下的四句,写妇女领着小孩到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的情景和他们的复杂的心里活动。

最后六句,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的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在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写出劳动人民之心,通过刻画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

《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矛盾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古诗词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古诗词

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古诗词第一单元龟虽寿(东汉末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第二单元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三单元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过零丁洋(北宋末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四单元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五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文18鱼我所欲也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文18鱼我所欲也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9.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10.提问:“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三、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讨论后归纳: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四、作业:1、完成《原创》前三题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人。

尔,助词。

【蹴尔】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

六斛(hú)四斗为一钟。

万钟:指很厚的俸禄。

【何加】 (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与:通“钦”,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乡,通“向”,以前。

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èi,介词。

第二个“为”,wéi,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

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二、齐读第二段。

三.研读本段、分析以下问题:1.课文第2段用的是一个典故。

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2.提问: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讨论并归纳:富贵不能淫。

高官厚禄诱惑不了。

3.提问: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

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

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醉翁亭记》原文和译文 鄂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醉翁亭记》原文和译文 鄂教版.doc

《醉翁亭记》原文和译文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

【高中古诗词阅读】鄂教版九级上课外古诗词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鄂教版九级上课外古诗词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鄂教版九级上课外古诗词翻译鄂教版九级上课外古诗词翻译观刈麦 ( 白居易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起,那小麦鄂教版九级上课外古诗词翻译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起,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在南冈操劳。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火似的太阳炙烤。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这漫长的夏日。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更有那些穷苦的妇人,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农家秋天收成全缴了税,拾点麦穗来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每都有三百石的碌米,一到头来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么也不能遗忘。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

鄂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理解记忆

鄂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理解记忆

初中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理解记忆课文默写【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老骥伏枥,_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__。

3、《龟虽寿》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龟虽寿》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与曹操的《龟虽寿》“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境相同。

6、由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会想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萧萧暮雨子规啼。

3、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表达他积极乐观人生态度,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郡邑浮前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汉江临眺》用动静错觉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鄂教版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

鄂教版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
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
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追求的东
西,大义,也是我追求的东西;(如果)这两样
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也是我追求的,但我追求的还有比生命
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也是我
厌恶的,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 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湖边鸥鸟,时 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 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香气浓烈,花叶茂 盛。有时大片的水汽雾霭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 照射着广阔无边的大地,浮动的月光闪耀着的金 光,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玉,渔夫的歌声互相 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这种时候登上这座楼, 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一切荣耀和屈辱都忘 掉,端着酒杯,对着湖风,就会高兴极了的种种 情怀啊。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当了 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过去 许多废弛了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于是他重新修 建岳阳楼,扩大了它从前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 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 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就在于洞庭湖。它 衔接远山,吞吐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 上阳光灿烂,傍晚暮色苍茫,景象变化无穷。这 就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 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向北通到巫峡,向 南直到潇水、湘水,降职的官史、失意的诗人, 往往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 能够没有不同吗?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却 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们蜀 国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 候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 有志的将士在边境舍生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 先帝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 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 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 向您忠诚进谏的道路啊!

鄂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书愤

鄂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书愤
2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 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 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 鲜明的例子。
3
检查预习:
1、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山阴(浙江绍兴) 人。 南宋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 剑南诗稿 》。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七律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 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6
解 题 • 书:写 • 愤:愤懑,悲愤
7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 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 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 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 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 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 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 了诗题中的“愤”字。
8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 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 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 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 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当时诗人才36岁。
3、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千载谁堪伯仲间
气:悲愤 渡: 渡口 伯仲: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4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 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 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 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 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 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鄂教版九上语文《公输》知识要点

鄂教版九上语文《公输》知识要点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公输》知识要点一、重点注释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2、请献十金请3、吾义固不杀人固4、子墨子起,再拜再5、不可谓智智6、不可谓强强7、胡不已乎胡 8、胡不见我于王见9、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褐 10、荆之地方五千里方11、公输盘诎诎12、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13、宋莫能守莫 1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15、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二、一词多义1、然:①然,胡不已乎②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2、方:①宋之地方五百里②方北面而驰其驾3、请:①请献十金②吾请无攻宋矣4、见:①见公输盘②胡不见我于王5、舍:①舍其文轩②屋舍俨然③便舍船三、古今异义1、胡不见我于王胡古义今义2、舍其文轩文古义今义四、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2、知而不争“争”通“”: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4、已持守圉之器“圉"通“”:五、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2、吾义固不杀人义: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4、犀兕麋鹿满之满:六、重点虚词1、之:①子墨子闻之②愿借子杀之③宋何罪之有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⑤公输盘之攻械尽⑥吾既已言之王矣⑦宋之地方五百里⑧犀兕麋鹿满之2、于: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荆国有余于地③胡不见我于王④今有人于此3、以:①将以攻宋②以牒为械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4、而:①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②宋无罪而攻之③义不杀少而杀众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5、为: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②必为有窃疾矣③子墨子解带为城④为与此同类七、特殊句式1、成,将以攻宋。

()译:2、胡不见我于王?()译:3、必为有窃疾矣。

()译:4、宋何罪之有?()译: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

鄂教版九(上)古诗词【简洁版】

鄂教版九(上)古诗词【简洁版】

鄂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简化版】1、龟虽寿[东汉] 曹操Array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介绍】陵墓:高陵政权:曹魏外貌:身长七尺余,约合现今1.68米,细眼长髯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

官至太尉。

【创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品评】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鄂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1]

鄂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1]

《孟子二章》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向为身死而不受(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4.然后..知生于忧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6.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7. 于是.人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三.辨析下列多义词士:①管夷吾举于士()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征于色,发于声()拂:①行拂乱其所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呼尔而与之()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四、解释下列加点的用法特别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公输》原文和译文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公输》原文和译文鄂教版

《公输》原文和译文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

老师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凭借您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诵读赏析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诵读赏析

(第六单元诗词诵读)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赏析《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

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

“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颔联两句“映阶”,映照着台阶。

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

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

鄂教版古诗词赏析九年级

鄂教版古诗词赏析九年级

九年级古诗词九上: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壮志豪情。

2、浣溪沙北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从山川景物着笔,意在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情绪。

3、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背景:雄浑壮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近景:波澜壮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抒情:热爱)表达了诗人对汉江之景、襄阳风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

“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4、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新淡远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幽静闲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反用典,喜归)此诗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恬静悠闲的心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5、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译文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译文 鄂教版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译文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标题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做,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善用比喻说理。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jí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称之为“亚圣”。

他主张行仁政,希望君主“以民为贵”。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①环:围。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①池:护城河。

②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胄zhîu,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补充注释——是:指示代词,这。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①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②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zhân慑shâ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补充注释——以:凭借,依靠。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①至:极点。

②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③畔:通“叛”。

补充注释——道:王道,仁政。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①顺,归顺,服从。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补充注释——有:或,或者,要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fù说yuâ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ã举于鱼盐之中,舜从田野中发迹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筑:捣土用的杵。

补充注释——于:从。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④任:责任,使命。

补充注释——①市:集市。

②大任:重大的责任。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人,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①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②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③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补充注释——①是:这,这样。

②苦、劳、饿、空乏:都为使动用法,使…苦;……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①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②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补充:动:使……惊动;忍:使……坚韧。

)③曾益:增加。

“曾“通“增”。

(补充:益,增加。

增益,同义词复用。

)补充注释——所以:通过这样的途径,用来。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①恒过:常常犯错误。

②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③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④征于色: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⑤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⑥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补充注释——①恒:常常,经常。

②过:过失,错误。

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③征:征验,验证,表现。

④喻:了解,明白。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hãng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①入:指在国内。

②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bì”,辅佐。

③出:指在国外。

④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⑤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补充:生,生存发展)①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19 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拿走攻打宋国。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赶到达郢都了,见公输盘。

去拜见公输盘。

【云梯:古代用来攻城的器械;起:出发,动身;】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焉为:表疑问语气】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墨子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

”【侮:欺侮;愿:希望;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公输盘不说。

公输盘不高兴。

【说:通“悦”,高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金:古:二十两为一金;今:黄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决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义:坚守道义】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墨子站了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几句话。

我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的是土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不能说是聪明;宋国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而不据理力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

自己说讲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再:两次;说:解说;杀不足而争.所有余:争夺;仁:对人亲善、友爱;知:明白,懂得;知而不争.:通“诤”,谏诤;强:坚强;义:以…为义;知类:明白事理】公输盘服。

公输盘被说服了。

【服:被说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墨子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呢?”【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说:“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已:已经】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见(xiàn):引见;】公输盘曰:“诺。

”公输盘说:“好吧。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看到邻人有破车便想去偷;抛掉自己的锦绣衣裳,见邻人有粗布衣服就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想去偷,抛掉自己的白米肥肉,看见邻人有糠糟就想去偷——这是怎样的人?”【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敝舆(yú):破车;褐:粗布衣服;粱肉:好饭好菜;】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害了偷窃病了。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只有五百里。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旧的车子相比。

楚国有云梦泽,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那里满是犀兕(sì)麋鹿之类,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yuán)鼍(tuï)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是天下最富足的,宋国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

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这就像白米肥肉和糠糟相比。

可是宋国却没有松、梓、楩、楠、樟,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这些大树就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

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为与此同类。

”正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

”【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说:“对呀!虽然是这样,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我一定要打下宋国。

”【虽:虽然;然:这样;取:攻下;】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

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当作为器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一次又一次设下了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了他。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用:以;牒:木片;九:多次;距:通“拒”,抵御,防御;圉:通“御”,抵挡】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