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高一+中国书法艺术
高中书法教案模板美术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美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风格和特点,提高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学习基本的书法工具和技法,掌握毛笔书写的正确姿势和基本笔画。
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2. 掌握毛笔书写的正确姿势和基本笔画。
教学难点:1. 毛笔书写的正确姿势和基本笔画的练习。
2. 对书法作品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
2. 分析各字体的特点,如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庄重、篆书的圆润、隶书的雄浑等。
3. 介绍书法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三、书法欣赏1. 展示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
2. 引导学生从线条、结构、布局等方面欣赏和分析书法作品。
四、书法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毛笔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2. 强调毛笔书写的正确姿势和基本笔画的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二、书法练习1. 学生继续练习毛笔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
2. 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书法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书法创作。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2. 学生在书法练习中掌握了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提高了书写水平。
高中鉴赏美术书法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基本特点及其在美术领域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
2. 书法作品的基本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2. 如何将书法艺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书法作品图片、书法名家介绍、书法欣赏指南。
2. 学生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艺术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课讲授1. 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a. 介绍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
b. 分析各个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2. 书法作品的基本特点:a. 线条美:讲解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浓淡等变化,以及线条所传达的情感。
b. 结构美:分析书法作品中的字形、字距、行距等结构安排,以及整体布局的和谐性。
c. 气韵美:探讨书法作品中的气息、韵味,以及如何通过书法作品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三、书法作品鉴赏1. 教师展示书法名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评价。
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基本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书法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基本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书法作品,介绍作品及其作者。
二、书法创作体验1. 教师讲解书法创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
2. 学生分组进行书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书法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书法艺术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的艺术特点。
2.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特点。
2. 提问:这幅作品属于哪种书法风格?书法艺术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书法是一种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a. 汉字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阶段。
b. 书法艺术的发展:从东汉时期开始,书法艺术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了众多书法流派和书法家。
3. 书法艺术的艺术特点:a. 线条美:书法艺术强调线条的流畅、刚劲、柔美。
b. 结构美:书法艺术注重汉字结构的平衡、对称、和谐。
c. 节奏美:书法艺术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节奏感。
d. 神韵美:书法艺术追求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书法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书法艺术知识。
2. 拓展: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之美。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书法创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书法艺术。
高中书法教案模板美术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 掌握基本的书法技法,如执笔、运笔、结构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
2. 书法技法的掌握。
3. 书法作品的鉴赏。
教学难点:1. 书法技法的运用。
2. 书法作品的鉴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书法艺术发展历程、技法演示、作品欣赏等)。
2. 书法作品图片或实物。
3. 毛笔、毛边纸、墨、砚台等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书法?书法有什么样的魅力?1.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介绍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
-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字体的特点。
2. 书法技法讲解:- 执笔方法:介绍正确的执笔姿势,强调指、腕、肘的协调运用。
- 运笔方法:讲解起笔、转笔、收笔等基本技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运用。
- 结构方法:分析汉字结构,强调平衡、对称、对比等审美原则。
三、实践1. 学生分组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喜”等。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技法讲解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教师点评。
二、新授1. 书法作品的鉴赏:- 介绍几幅著名的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
-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如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等。
2. 学生尝试分析一幅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1. 学生继续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尝试书写较为复杂的汉字,如诗词、对联等。
高中生美术课书法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行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行书的审美能力,提高书法艺术鉴赏水平。
3. 掌握行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学会书写行书作品。
4.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行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行书书写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行书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2. 行书作品的整体布局和章法。
教学准备:1. 书法教材及教学视频。
2. 美术课教室布置,如书法作品展示、笔墨纸砚等。
3. 学生每人一套书法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行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行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行书作品有哪些特点?”二、基本笔画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行书的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等,并示范书写。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观察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三、结构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行书的结构特点,如字的重心、笔画间的间距等。
2. 教师示范书写一个完整的字,强调结构的重要性。
四、书写技巧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行书书写的基本技巧,如握笔姿势、运笔方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掌握书写技巧。
五、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书写心得。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行书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七、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行书书写的关键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行书,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行书的基本笔画、结构和书写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书法学习中取得进步。
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鉴赏水平。
高中美术讲课模板书法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基本的书法工具和材料,学会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
3. 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风格、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书法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及使用方法。
3. 基本的执笔和书写姿势。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风格和书体的区分与欣赏。
2. 学生书法作品的创作与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 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讲解书法艺术的分类: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等。
三、书法工具和材料1. 介绍书法工具:毛笔、墨、纸、砚等。
2. 讲解书法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四、执笔和书写姿势1. 介绍正确的执笔方法。
2. 讲解书写姿势,包括坐姿、握笔姿势等。
五、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
2. 学生尝试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简单的汉字。
六、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材料、执笔和书写姿势。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书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书法艺术基本概念、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二、书法风格和书体欣赏1. 介绍不同书体的特点: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等。
2. 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三、书法创作1. 讲解书法创作的步骤:构思、构图、书写、调整等。
2. 学生分组进行书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艺术风格和书体的欣赏、书法创作的步骤。
高中中国书法教案范文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基本风格。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尝试进行简单的书法创作。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基本风格。
2. 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2. 如何运用书法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介绍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过程。
- 讲解各个字体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和特点。
2.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法:- 笔法:讲解提按、顿挫、转折等笔法,以及它们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
- 结体:讲解字体的结构、比例、平衡等,以及它们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
- 章法:讲解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和呼应,以及它们在书法作品中的表现。
- 墨法:讲解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它们在书法作品中的运用。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示范书法创作,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技法特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字体,尝试进行简单的书法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总结书法创作的经验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练习情况。
2. 书法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在技法、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表现。
3. 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1. 书法作品图片或实物。
2. 书法教学视频。
3. 毛笔、墨、纸等书法用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基本技法,使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中国书法艺术》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种书体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践技能。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 各种书体的特点和代表人物4. 书法的审美原则和欣赏方法5. 书法实践技能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概念、术语、书体特点、审美原则等。
2. 示范法:展示书法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技法和神韵。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培养书法实践技能。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书法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术语、书体特点、代表作品等。
2. 书法教材或参考资料: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3. 毛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供学生实践使用。
4. 经典书法作品:供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术语、书体特点、审美原则等。
3. 示范:展示经典书法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技法和神韵。
4. 实践:让学生动手书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欣赏: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书法练习和心得体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书法作品:定期收集学生的书法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书法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书法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参观书法展览: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拓宽视野,提升审美水平。
3. 邀请书法家讲座:邀请书法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书法艺术。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范文书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认识书法中的各种字体(如楷书、行书、隶书等)及其书写技法。
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4. 学会运用书法艺术进行简单的创作和练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书法中的各种字体及其书写技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和欣赏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2. 书法创作和练习中的技巧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教材、书法作品图片、书法示范视频、书法练习纸、毛笔、墨、砚台等。
2. 学生准备:毛笔、毛边纸、墨、砚台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书法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书法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书法?书法有哪些种类?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地位?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介绍书法中的各种字体(如楷书、行书、隶书等)及其书写技法。
3. 通过视频展示书法家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书法的美感。
三、实践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书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字体和书写技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书法艺术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书法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书法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尝试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可以是楷书、行书或隶书等。
3. 收集书法作品图片或视频,与其他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书法创作。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书法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七、板书设计```高中美术教案:书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高中美术《书为心画-中国书法》教案
高中美术《书为心画-中国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书法艺术的表现语言,掌握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几个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能够结合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体会作者思想。
过程与方法:观察书法作品当中单个文字的笔法、结体,欣赏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作品,从整体上分析章法和墨法,并结合资料从内容和背景深入了解书法作品深层次的意蕴,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更加热爱书法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书法作品中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多个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理解“书为心法”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趣味情境导入出示不同书体的“书法”二字,提出问题:①你在图中都看到了哪两个字?(书法)②分别是用哪种书体进行书写的?(隶书、篆书、楷书、草书、行书)教师总结:从最早的甲骨文到之后的秦统一文字为篆书再到我们所知道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些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慢慢从最初的记录功能转向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那么不同书体的美感又是如何体现,我们又该如何去欣赏呢?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近千年的书法艺术。
引出课题《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二)作品内容识读笔法(1)请学生尝试选择一种书体在宣纸上摹写,思考问题:在行笔过程中,主要产生了哪几种笔法?(平动、提按、绞转)总结:毛笔笔毫柔软,所以行笔的速度、力量不同会产生线条丰富的变化。
笔法可以分为平动、提按、绞转三种。
平动,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
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
绞转指书写时,笔在纸面旋转运动。
(2)展示篆书“南”、隶书“中”、楷书“唐”、行书“增”、草书“亭”五个字,提出问题:①五个字分别对应了哪一种书体?(篆书“南”、隶书“中”、楷书“唐”、行书“增”、草书“亭”)②字中的线条分别对应了哪些笔法?教师总结:不同的字体在书写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用笔也会发生变化,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笔锋处于笔画的中间部位,其笔法以平动为上。
《中国书法艺术》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种书体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2. 书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3. 各种书体的特点与欣赏4. 书法名家的作品欣赏与分析5. 书法创作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各种书体的特点、书法创作技巧。
2. 难点:书法技巧的掌握、书法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书体特点等。
2. 示范法:展示书法名家作品,分析书法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提高创作能力。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欣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各种书体特点、书法名家作品等。
2. 书法教材或参考资料。
3. 毛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
4.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书法的名家作品,引起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各种书体特点以及书法的基本技巧。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书法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法的魅力。
4. 练习: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欣赏与分析:展示书法名家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6. 创作与实践:让学生进行书法创作,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选择一种书体,回家后练习书法,提高书法技巧。
2. 课堂作业:欣赏并分析一幅书法作品,写一篇赏析文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书法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书法技巧进步。
2. 学生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赏析,评估学生的欣赏水平。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分析,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高中书法艺术欣赏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 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2. 学生的书法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法作品图片、书法作品实物、毛笔、墨、纸等。
2. 学生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报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的发展过程。
2. 分析不同字体的特点,如篆书的圆润、隶书的刚劲、草书的飘逸等。
3. 讲解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2. 学生尝试书写毛笔字,体会书法艺术的韵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欣赏书法作品,提高自己的书法审美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感受和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书法艺术的工具与材料,如毛笔、墨、纸等。
2. 讲解书法艺术的创作方法,如临摹、创作等。
3. 分析书法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书法作品装饰、书法教育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创作手法和工具材料。
2. 学生尝试创作书法作品,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价值。
2.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与书法活动,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
美术说课教案中国书法艺术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本课内容出自高一美术教材第九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休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中国书法艺术》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提高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指导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范,提高书法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2. 书法的基本种类与特点3. 书法家的生平与作品4. 书法的基本技巧与书写规范5. 书法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书法的基本种类与特点,书法家的生平与作品,书法的基本技巧与书写规范。
2. 教学难点:书法的审美特点,书法家的创作风格,书法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分析书法家的作品。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3.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书法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书法的基本种类与特点,示范书法技巧,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3.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分析书法家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理解书法的审美特点。
4. 实践练习:学生自主进行书法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书法家前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3. 开展书法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书法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2. 书法作品: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关注其书写规范、字形结构和审美效果。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使之更公平、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一美术《中国书法艺术》教案
高一美术《中国书法艺术》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以中国书法艺术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认识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法,探索书法艺术在当代的表现和创新,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认识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现力,通过创作实践来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掌握书法基本概念和技法。
3.进行创作实践,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对书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2.如何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国书法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
2.分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第二课书法基本概念和技法1.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线条、笔画等。
第三课书法艺术的表现和创新1.学习书法艺术在当代的表现和创新,如书法艺术家的作品、书法艺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等。
2.开展创作实践,运用所学的书法技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1.讲授和演示相结合。
对于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法,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讲解,并通过演示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书法技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先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分析和比较,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然后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六、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我们将使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平时考评分:我们将评估学生的作业、项目等,评定其完成情况、质量、创新能力等。
这将占总分的50%。
2.期末考评分: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考察,以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高中美术书法课堂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材:《中国书法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掌握基本的书法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的历史与种类。
2. 书法的基本书写技巧。
教学难点:1. 书法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2. 书法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准备:1. 书法教材、课件。
2.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等书写工具。
3. 书法名作图片、书法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播放书法名作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之美。
二、新课讲解1. 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过程进行讲解。
2. 分析书法作品的种类,如楷书、行书、草书等,并举例说明。
三、书法书写技巧讲解1. 讲解书法的基本书写姿势和工具使用方法。
2. 讲解书法的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
3. 讲解书法作品的布局和章法。
四、书法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笔画。
2. 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喜”等。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的基本书写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展示自己书写的汉字,教师点评。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二、书法欣赏与评价1. 教师展示书法名作,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对书法作品进行评价。
三、书法创作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进行书法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书为心画—中国书法》教案
高中美术《书为心画—中国书法》教案
这些碑文的结体有何特点?(都是楷书,结体端庄稳健,
笔画匀称有力)
2)请学生选择一幅书法作品,观察并描述其结体特点。
总结:结体是指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的排列方式和形态,它与笔画、章法、墨法等紧密相关。
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结体特点,楷书的结体端庄稳健,草书的结体则更加随意自由。
2.章法
1)教师展示《千字文》《兰亭序》《九品芝麻官》等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的章法有何特点?(章法严谨有序,布局
合理,字体大小间距适宜)
2)请学生选择一幅书法作品,观察并描述其章法特点。
总结:章法是指汉字在版面上的排列方式和布局,它是整幅作品的基础和骨架。
章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效果,好的章法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序美观。
3.墨法
1)教师展示《兰亭集序》《蘅塘退士集》等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的墨法有何特点?(墨法浑厚有力,墨色浓淡变
化丰富,墨迹流畅)
2)请学生选择一幅书法作品,观察并描述其墨法特点。
总结:墨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墨色的运用和表现方式,好的墨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墨法的运用需要考虑墨色的浓淡变化、墨迹的流畅程度等因素。
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古人曾说过,“书,心画也”,我们今天也应该牢记这句话,用自己的笔来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
为了更好地体会今天的艺术家在书法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去美术馆观看一场书法展。
在那里,我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并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心声”。
书法高中美术教案
书法高中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高中美术课程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2. 提高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书法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楷书、行书、草书等;2. 分析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如结构、笔画、布局等;3. 介绍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等;4. 展示并解读一些经典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书法的美与艺术价值。
第三步:示范与实践(30分钟)1. 示范基本的毛笔握法和书写技巧;2. 给学生分发毛笔、宣纸等书法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书法的写作过程;3. 引导学生练习基本的笔画和字体,如横、竖、撇、捺等;4. 指导学生书写简单的汉字和短句,如“山水”、“禅意”等。
第四步:创作与评价(25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创作一幅书法作品;2.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书法的知识和技巧;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学习成果;3. 引导学生思考书法对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作用。
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经典作品;2. 书法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墨汁等;3. 学生作品展示区:用于学生展示和欣赏作品。
评估方式:1. 学生书法作品的评价:包括笔画准确性、字体工整性、布局合理性等;2. 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包括对书法艺术特点的理解、对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能力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书法家讲座,拓宽对书法的了解和欣赏;2. 组织书法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3. 引导学生通过书法创作表达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观点。
高中美术书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及其美学价值。
2. 掌握毛笔书法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书写规范。
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毛笔书法的基本使用方法、书写规范和基本技法。
2. 教学难点:书法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评价。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报纸、书法作品图片、书法教材、书法教学视频。
2. 学生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毛刷、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书法艺术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二)新授1. 介绍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
2. 讲解毛笔书法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握笔、运笔、调墨等。
3. 讲解书写规范,如笔画顺序、字间距、行间距等。
4. 讲解基本技法,如点画、横画、竖画、撇画、捺画等。
(三)实践1. 学生练习书写基本笔画,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汉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生分组进行书法创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欣赏与评价1.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书法作品的美学价值。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书法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练习书写一幅书法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欣赏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掌握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书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美术教案]高一中国书法艺术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1节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为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练习。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自己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作品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姿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的第8课我们曾经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2)今文字(在讲授之前请学生说一下自己对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认识?自己都见过哪些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后者气象挥弘,郁勃纵横,体格凝重,雄浑遒密是方笔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书成就最高故名)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高简、清雅秀丽,《颜氏家庙》骨力遒劲、庄严端悫、静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课本还选取了“草圣”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县诗卷》,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创新的大书法家,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故名。以上所讲的几种字体均属于古文字系统,是一个以象形为主的初级的书法阶段。狂草(连绵草)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几种是今文字系统的典范(请学生自己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4、简单的点画练习: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3字以上)。
作业要求:
1、从线的力度,2、字的结体,3、墨的浓淡干湿,4、字间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临摹。练习以前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并侧重于前两项的要求,学生明白作业要求以后再进行作业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