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教案培养审美得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就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得一般过程与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得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得方法,培养学生“审美得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得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得重要价值与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得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得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得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就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得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得概念与美术鉴赏得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法国雕塑家罗丹得一句话“生活中不就是没有美,而就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得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得概念⑴从“美术鉴赏”得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瞧。
“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得概念:运用我们得视觉感知、视觉经验与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与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就是一个综合得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得一般过程与方法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学习提示:观瞧两幅作品《捣练图》与《拾穗》(哪种美术?画得就是?她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您什么不一样得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得一般过程与方法。
在美术鉴赏中,“鉴”就是手段、就是基础,“赏”才就是目得,“鉴”就是为“赏”服务得。
3、瞧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得分类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得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1、美术鉴赏的概念2、美术的分类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分组: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形式上对比分析:《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目录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当代艺术(116)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当代美术(134)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研究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首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高中人美版美术教案

高中人美版美术教案标题:高中人美版美术教案-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简介:本文旨在为高中人美版美术教学提供教案,以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技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1. 课程导入本课程建议以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引入,例如名画欣赏、当代艺术作品或学生自己的作品展示。
着重让学生对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力有个初步了解。
2. 提倡观察力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用丰富的词汇描述和表达他们的发现。
教师可以使用观察练习,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物体,描述不同的颜色、阴影和纹理。
这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3. 鼓励创造力通过开展创造性绘画、设计和手工艺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主题,例如“梦想”、“环境保护”或“未来的城市”,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融入到艺术作品中。
4. 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研讨,让学生就某一艺术家或艺术运动进行讨论和分析。
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作品。
5. 综合应用与评估鼓励学生将所学技巧和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任务或项目,例如创作一个主题画集、设计一个展览或制作一个艺术品。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结语:通过以上教案建议,高中人美版美术教学可以提供一个有益于学生艺术发展的平台。
通过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这一教案旨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并提供他们尝试不同艺术形式的机会。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第一章:美术鉴赏基础1.1 课程导入介绍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和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1.2 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讲解各个元素的运用和效果1.3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练习使用专业术语和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1.4 美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风格和流派分析经典作品,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特点第二章:中国美术鉴赏2.1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分析中国古代美术的特点和风格2.2 中国近现代美术鉴赏介绍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变革和发展分析近现代中国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3 中国当代美术鉴赏介绍当代中国美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分析当代中国美术作品的前瞻性和实验性第三章:西方美术鉴赏3.1 西方古代美术鉴赏介绍古希腊、罗马等古代西方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分析古代西方美术对后世的影响3.2 西方近现代美术鉴赏介绍近现代西方美术的流派和代表作品分析近现代西方美术的创新和变革3.3 西方当代美术鉴赏介绍当代西方美术的前沿动态和代表作品分析当代西方美术的多元化和跨学科性第四章:现代媒体艺术鉴赏4.1 现代媒体艺术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现代媒体艺术的定义和范围分析现代媒体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4.2 现代媒体艺术鉴赏方法介绍适用于现代媒体艺术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练习分析和评价现代媒体艺术作品4.3 现代媒体艺术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概念和意图第五章:美术鉴赏的实践与拓展5.1 参观美术展览和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和博物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5.2 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所学知识和技巧分析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5.3 参加美术鉴赏讲座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美术鉴赏讲座和活动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加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和热情第六章:摄影艺术鉴赏6.1 摄影艺术概述介绍摄影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摄影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独特性6.2 摄影艺术鉴赏要点讲解摄影构图、光线、色彩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鉴赏摄影作品6.3 摄影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摄影家及其作品讨论摄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第七章:建筑设计鉴赏7.1 建筑艺术概述介绍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建筑艺术与人类社会、文化、自然的相互关系7.2 建筑艺术鉴赏要点讲解建筑设计的空间、结构、功能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从审美、技术、功能等多角度鉴赏建筑作品7.3 建筑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经典建筑作品探讨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第八章:雕塑艺术鉴赏8.1 雕塑艺术概述介绍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雕塑艺术在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表现力8.2 雕塑艺术鉴赏要点讲解雕塑作品的造型、线条、质感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形式、内容、技艺等多方面鉴赏雕塑作品8.3 雕塑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雕塑家及其作品探讨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工艺美术鉴赏9.1 工艺美术概述介绍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工艺美术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9.2 工艺美术鉴赏要点讲解工艺美术的设计、制作、材质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技艺、美学、文化等多角度鉴赏工艺美术作品9.3 工艺美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工艺美术作品探讨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传承问题第十章:美术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组织美术鉴赏活动安排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交流、思考来提升鉴赏能力10.2 开展美术鉴赏主题讨论针对特定美术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10.3 完成美术鉴赏报告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10.4 举办美术鉴赏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报告等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重点解析本教案全面涵盖了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中国美术、西方美术、现代媒体艺术、摄影艺术、建筑设计、雕塑艺术、工艺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综合实践等内容。
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

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教案标题: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人物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表达方式;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的构图与比例关系;2. 人物的线条表现与造型塑造;3. 人物的色彩运用与表达;4. 人物的表情、动作与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课:人物构图与比例关系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人物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2. 讲解人物构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头部、身体、四肢的比例关系。
3. 给予学生绘制人物基本形状的练习,引导他们注意比例关系的准确性。
4. 学生进行实践绘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第二课:人物的线条表现与造型塑造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线条表现作品,让学生了解线条对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2. 讲解线条表现的基本技巧,如轻重、粗细、曲直等。
3. 引导学生进行线条练习,让他们感受线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4. 学生进行实践绘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第三课:人物的色彩运用与表达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运用色彩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色彩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2. 讲解色彩运用的基本原则,如明暗对比、色彩搭配等。
3. 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让他们掌握色彩对人物形象的表现能力。
4. 学生进行实践绘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第四课:人物的表情、动作与情感表达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人物表情、动作作品,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2. 讲解人物表情、动作的基本特点,如眼神、手势等。
3. 引导学生进行表情、动作练习,让他们掌握人物情感表达的技巧。
4. 学生进行实践绘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教学评估:1. 学生绘制的人物作品评价,包括构图准确性、线条表现、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十五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教案)

《校园博物馆古陶瓷鉴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人美版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内容,有3个课时,结合全国首家校园古陶瓷博物馆落户佛山二中,故选取陶瓷鉴赏作为本节课的内容,(也就是选了这节课的第二学时),在人美版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古陶瓷鉴赏》的基础上参考参考湖美版教材14课《走进博物馆》内容以及充分利用校本校园博物馆的古陶瓷藏品的,定为《校园博物馆中国古陶瓷鉴赏》。
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上充分使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引入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的素材与视频,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
学习目标1、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与遗产方面所具的有的独特价值。
特别是在保护传统文化的独特意义。
2、学会利用博物馆来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史和获取与美术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审美规律与特点,拓展延申到其它美术形式的表现。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里程碑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艺术风格。
难点:通过鉴赏工艺品陶瓷的造型、纹饰,收藏价值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陶瓷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学情分析具统计,学生观博物馆只是看热闹,怎样参观?参观时应该怎样从博物馆获取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含糊。
对古代陶瓷工艺品的认识只停留在价值认知上,对于古代陶艺的历史发展有了解但不深刻,在鉴赏古代陶瓷工艺品呈现的审美特点、审美规律只停留在很表面的形式。
教学策略:打破传统美术鉴赏课没有或少量实物鉴赏的局限,走进博物馆引上美术课,通过和校园博物馆古陶瓷藏品近距离和零距离的接触,激发学生对鉴赏古陶瓷的兴趣,综合历史、文学、美学、科技等学科知识,从多方面的知识重新认识陶瓷工艺品。
在佛山二中“导-学-展-评-延”新五步教学范式探究精神的指导下,学生课前分组学习课本的内容与校园博物馆的解说词。
在校园博物馆内学生变成了生动、大方、阳光、自信的博物馆讲解员与专心聆听、细心欣赏的观众,整节课在知识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

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篇一: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12345【篇二: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
“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
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
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
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
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
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