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华夏族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族最终建立了商朝。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古代,山东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

目录

[隐藏]

∙ 1 先秦时代

o 1.1 考古发现

o 1.2 上古传说

o 1.3 虞夏商

o 1.4 周代

∙ 2 秦代

∙ 3 汉朝

∙ 4 唐朝

∙ 5 北宋

∙ 6 金元

∙7 明朝

∙8 清朝初期

∙9 晚清

∙10 中华民国

o10.1 民国初年

o10.2 南京十年

o10.3 抗日战争

o10.4 抗战胜利后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

o11.1 1950年代

o11.2 1960年代

o11.3 1970年代

o11.4 1980年代

o11.5 1990年代

∙12 参考

∙13 外部链接

[编辑]先秦时代

[编辑]考古发现

主条目:沂源人、新泰人、沂沭细石器文化、汶泗细石器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胶东原始文化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Mountain摄影

沂源县发现的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为直立人在中国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东境内发掘的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汉字的最早发掘品目前追溯到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片。

[编辑]上古传说

主条目: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

山东有很多古史传说,从地域上说,较早期的太昊、少昊等活跃在今鲁中南的丘陵地区;较晚期的蚩尤、颛顼、帝喾、虞舜、皋陶、伯益等活跃在鲁西北的平原地区及周边省份交界处。

太昊,风姓,东夷人的部落首领,太昊部落元活跃在鲁中南地区,后来少昊部落崛起,签到今河南淮阳一带(初秋时为陈国)。《左传》记载“大皞氏以龙为纪”,春秋时的任、宿、须句、颛臾等国为太昊后裔。

[编辑]虞夏商

夏朝建立后,今山东地区基本上由人方国(东夷族)控制,著名的部落有薛、蕃、有仍、有缗、三 顾、有莘、有穷、有鬲、过、寒、斟戈(灌)氏、斟寻氏、费氏、缯、杞氏、观氏等。[1]

商族早期曾以今山东西南部为活动中心。商的始祖契都于蕃(今滕州),相土东都在泰山下。以后势力向东发展,越过泗水,山东成为其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商初定都于亳(今属曹县),后有八次迁都,其中前两次在山东境内。第五次由西而东迁至庇(今郓城),第六次迁到奄(今曲阜)。商王朝的统治区域比夏代广阔,方国也进一步增多。今山东境内的方国主要有奄、薄姑、诸、莒、郯、逢、画、顾、蜀、黎、莱、杞、缯、莘、任等。[1]

[编辑]周代

齐国的刀币

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

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后辅佐周成王)则封于鲁。

齐国定都临淄,据《左传·僖公四年》,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与临朐交界处)、北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其疆域在《诗·鲁颂·宫》中描述为“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尊尊而亲亲”,农业发达,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鲁班、扁鹊……等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周公东征三年,扑灭纣王子武庚联合东夷的反叛,齐、鲁遂兼并奄、薄姑等国。姜太公又攻灭莱国,齐国势力扩张至胶东半岛。进入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占有。公元前249年,楚国攻占鲁国;公元前223年,秦国攻陷楚国。及至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中国首次实现统一,齐鲁之地从此成为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编辑]秦代

主条目:秦始皇东巡

参见:山东历史沿革#秦代

秦代位于今山东地区的郡

秦朝全国实行郡县制,今山东省境内和跨有山东境的郡主要有齐郡、琅邪郡、济北郡、胶东郡、薛郡等11个。加强对山东的统治,秦始皇下令将齐国旧贵族及豪富迁徙到咸阳、巴蜀等地,拆毁了齐长城,修筑了直通咸阳的驰道,促进了山东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一文字,齐国的古文字被废除,加快了山东语言文化与其他地区的趋同。

秦代初年,山东知识分子也多与秦王朝合作,如齐人淳于越、薛人孙叔通、孔子八世孙鲁人孙鲋等都在咸阳做了博士。但由于秦王朝主张法家,而齐鲁多是儒士,两者在思想和政治上存在巨大的分歧。由于秦始皇追求长生,燕、齐等地的方士也有很多在秦朝做官。“焚书坑儒”后,咸阳幸免于难的儒生、方士纷纷逃亡,其中如孙鲋、孙叔通等人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反抗秦朝暴政。

秦始皇曾五次出巡,其中三次到今山东地区。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到今山东地区,到泰山封禅,建筑了琅邪台;前218年,到芝罘、琅邪等地;前210年,再次到芝罘、琅邪等地,并在死在了归程。秦始皇多次出巡山东,说明了他对山东的重视及对长生的追求。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今属安徽省)爆发后,彭越在昌邑(今属菏泽巨野)起义反秦并迅速壮大,成为秦末的一直重要武装;刘邦自沛县(今属江苏徐州)起义,鲁南的一部也是他的活动范围。同时反秦的还有六国的旧贵族势力,田齐族人田儋自立为王,占领了原齐国地域。陈胜被杀失败后,秦军反扑,田儋被杀。

[编辑]汉朝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以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1700余万人、390余万户,接近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汉朝在今山东设2个州(一级行政区):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兖州。

及至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有所破坏。

[编辑]唐朝

至隋朝初年,山东地区的户数占全国总数的21%。到唐代,山东恢复发展。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今青州、济南)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至唐后期,战乱又起。

[编辑]北宋

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今山东属于京东路。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山东大部属于京东东路,鲁西南属于京东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