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个智慧的教师成尚荣

合集下载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道德智慧》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道德智慧》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的道德智慧》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转载于阜宁教育网)参加今天阜宁县教育系统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我有许多的感受和体会。

但我感受最强烈的是,我们阜宁县委、县政府如此关心教育,如此重视教育。

阜宁县委、县政府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哪里抓起?阜宁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思路非常明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要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而建设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又从哪里做起呢?刚才,蒋书记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暂时不去讨论“工程师”这个概念,但“人类灵魂”是非常正确的。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塑造自己,就像乌申斯基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教师首先要有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塑造。

人格的塑造又从哪里做起?首先从师德做起。

县委、县政府、教育事业发展指挥部目的是由讲师德来带动教风,由教风带动学风,进而来纯粹校风。

这种“讲师德、重品行、爱教育、争贡献”的主题教育活动很好,是一种智慧之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非常长远的战略眼光。

我感到十分高兴,很赞同,也很支持!实际上师德师风教育就是一种道德引导。

教师讲道德,教师又是道德教育的执行者;学生讲道德,学生又是接受道德教育的接受者。

道德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也可以说道德本身就是智慧,所以以智慧的方式来抓好道德教育,以智慧的道德来抓好师德师风教育,来促进教风,带动学风,纯粹校风,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因此,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教师的道德智慧”。

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教师?教师为什么要具有道德智慧呢?我想有4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教师本身是个道德体。

有一个德国的教育家叫赫尔巴特,他生前曾写过一本叫《教育学》的书,这本教育学是很不错的。

但是,赫尔巴特在世的时候,他的这本《教育学》始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所以他在临死之前哀叹:天啊,我的《教育学》始终没有发出它的生机。

但是,恰恰在他去世以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心得体会

《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心得体会

《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心得体会摘要:在党的十八法报告中,"立德树人"这一理念被首次提出,这是我党对以往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国教育教学界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

随着这一理念提出,对于该理念进行探究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对其研究进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真正对于该理念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的专著少之又少。

但成尚荣所著的《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对于"立德树人"进行了深度剖秀,这无疑是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立德树人;好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作者成尚荣,生于1941年是一位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教育专家,他做过小学语文教师,也做过小学校长,曾奋斗在省教育厅处长、主任等多个重要岗位上,如今是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

他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三大根本问题。

这三大问题,还蕴含着另外一个问题:谁来培养人。

我们的回答肯定是鲜明而坚定的: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培养时代新人。

"整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一章节一个主题,知识性、系统性很强,,每一章聚焦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整体上又连贯一体,前后呼应。

纵观全书,把握时代脉搏,站在教育前沿,将为"立德树人"分析的十分透彻。

我是从师范学校毕业,执教多年。

通过这次阅成尚荣所著的《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我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对于自身理想信念也更加坚。

日后必将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扎实学识,武装自己,用心用爱引导学生,努力成为一名家长喜爱、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读《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这本书,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即"立德树人"四个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理念和思想,让学生成为成绩优异的人,更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思想端正的人,及时学生成绩不够理想,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名家谈教育成尚荣:专业身份与名师成长

名家谈教育成尚荣:专业身份与名师成长

名家谈教育成尚荣:专业身份与名师成长2018-03-30 成尚荣悦读共同体成尚荣,1941年12月生,南通人。

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

做过小学语文教师,担任过小学校长,省教育厅处长、主任,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江苏教育研究》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执行主编。

第七届国家督学。

现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儿童文化、教师发展。

专业身份是名师成长研究的新视角、新命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出名师、大师的学校。

在校史馆里,有一份珍贵的史料:20世纪30年代左右,南师附中的教师每年必须到大学进修,进修的课程有严格的规定——首先选修与自己任教学科无关的课程,其次选修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联的课程,最后才选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课程。

这样的规定,已经对教师专业的理解有了超越,即超越了学科专业的范畴。

物理学家钱伟长对专业的理解则有了更大的超越。

他在回答别人关于专业问题时说:我没有专业,如果说我有专业的话,那就是服从祖国的需要。

毋庸置疑,钱伟长是有自己的专业的,不过,他对专业的理解有更广阔的视野,不妨说他有更“大”、更“高”的专业追求。

同样,学科专业是教师须臾不可缺的,也不可有丝毫的轻慢。

但是,审视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总觉得专业发展局限在学科专业上,一些地方在理解与把握上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存有狭隘的倾向。

的确,专业有层次性。

不过,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名师成长,应当确立超越的理念,在坚守学科专业的同时,超越学科专业,追求更“大”、更“高”的专业。

常常去向李吉林老师请教,也常常和她聊天。

每次与她交谈,总是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她无意中所形成的“情境”里。

在这种自然的情境里,70多岁的李老师,仍是那么年轻,尤其是她的精神、她的思想、她的心灵。

我想,究竟是什么关键性的因素造就了这位名师?究竟在什么特定的情境里诞生了这位儿童教育家?于是,我留心观察。

发现是观察的目的。

成尚荣讲座观后感

成尚荣讲座观后感

成尚荣讲座观后感前几天听了成尚荣老先生的讲座,那感觉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坐过山车,刺激又充满惊喜。

一开场,成老先生那气场就把我给镇住了。

他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老船长,站在船头,准备带我们驶向教育智慧的神秘岛屿。

他说话的时候,那语速不快不慢,就像船桨划水的节奏,一下一下地把他的思想送进我们的脑海里。

他讲的那些关于教育的理念啊,真是让我这个对教育一知半解的人都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了。

他说教育可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就像不能把小树苗一股脑儿地用水泥浇灌起来,而是要像园丁一样,用心去呵护,给他们足够的阳光、空气和水。

这个比喻太形象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教育应该是一种有温度、有耐心的事业。

还有啊,成老先生谈到了创新教育。

他举了好多例子,那些成功的教育创新案例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每个都那么独特又迷人。

他告诉我们,教育不能总是守着老一套,就像不能总穿着古代的长袍去参加现代的马拉松比赛一样。

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要让学生们在创新的氛围中成长,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学的时候,有时候课堂就是那么枯燥乏味,如果当时有这样创新的教育方式,说不定我能成为一个超级学霸呢!讲座中,成尚荣先生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

他说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这让我想到,教师就像是导航仪,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

但是这个导航仪可不能是那种只会机械报路名的,得像个贴心的老司机,了解路况,还能给学生讲讲路上的风景和故事。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我发现成老先生特别善于和台下的观众互动。

他会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像个等待宝藏的探险家一样,充满期待地看着大家。

这时候,整个讲座现场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课堂,大家都积极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种互动让我觉得,教育真的是大家的事儿,不是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

听完这个讲座,我就像被打了一针教育的强心剂。

我觉得教育这个领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法盒子,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能发现无数的宝藏。

成尚荣语摘及感悟

成尚荣语摘及感悟

成尚荣语摘及感悟X注:成所长在课题开题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教育科研的基点和场域”。

● “教育科研给我们以温暖”——成尚荣感悟:教师的温暖一般都是给予,而不是被给予——给予学生,给予家人,给予同事……教师或许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感动、启迪,但一般不是温暖。

繁重的教学任务、频繁的检查评比以及沉重的思想压力似乎也不太可能带来温暖。

看来,也许真的可以如成所长所说,教育科研是带给我们温暖的一条途径。

● “教育科研的最高原则是道德” ——成尚荣感悟:不可否认,很多人的教育科研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功利目的。

在课题开题会议上,甚至也需要以此作为鼓动和推动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力。

我们所要做的,也许就是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尽量减少些功利和敷衍的成分,这样,也许就是“道德”的了吧。

● “教育的过程是充满道德的” ——成尚荣感悟:只要是教师,恐怕没人不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希望我们一要时刻将道德充满着教育的整个过程,二是希望也能以比较“道德”的方式来评价教育的结果。

● “对待孩子的尊严,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 ——成尚荣感悟:孩子=玫瑰花,孩子的尊严=玫瑰花上的露珠!非常的形象!成所长还有很多类似的语句:“爱,要从尊重学生做起”、“真正的尊重,就是把学生看做一个人!”、“只有更多的尊重学生才能更多的要求学生。

”都是这个意思。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真实的事件。

90年高一时我教过一个学生刘×,他大错误没有可小错误不断,学习成绩在班级自然也是十分靠后的,可是,这个孩子十分懂礼貌,他的品质并不坏。

高二分科后他学了文科,我也离开了那所学校。

后来他竟然因用刀砍班主任而被劳教!多年后,我在见到刘×后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每当他犯了错误后,班主任老师都让他到办公室里去,到了办公室后,班主任老师不是苦口婆心、耐心地批评教育,而是,每次都是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是让他在大庭广众下站着,过一、二个小时后,就用很厌恶的语气让他离开!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累积的怨恨使他做出了极不理智的事……● “‘基础’的内涵早就发生变化了!” ——成尚荣感悟:基础是早已发生了变化,“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变成了“三基”,又加了一个“基本思维”。

做个晚熟的班主任

做个晚熟的班主任

做个晚熟的班主任——读成尚荣的《上有灵魂的课》有感暑假读了成尚荣先生的《上有灵魂的课》,获益良多。

成尚荣先生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研究心得高度总结,凝练在薄薄的一本书中。

该书包括先生对于课程、课堂、学校、师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其中令我最为触动的是成先生在书中写到自己是个晚熟的人,永远的童心让其“不成熟”。

但是成先生认为: “童心本身就是不成熟的,本身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童心就是创造之心。

”在成先生看来做个晚熟的人就是要保留一颗童心,一颗创造之心。

一、做个晚熟的人,育人信念在童心中。

还记得初入职场的时候,我极力想要摆脱学生气,想要迅速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

我会时常提醒自己要成熟,要有老师的样子。

我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并且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管理好一群小孩子,才能在学生当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让自己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游刃有余。

虽然班级纪律还行,但是我明显发现学生跟我之间隔着一堵墙,班级活动组织起来很被动,学生的思想工作也流于表层的信息沟通。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没有真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

初中生是一群天真浪漫的青少年,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鬼灵精怪。

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呢?读了成先生的书,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做个晚熟的人。

做个晚熟的人意味着保留自己的童心,而童心就代表着同理心,代表着一颗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心。

有了童心才能真正站在学生角度去认识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最终尊重他们的想法。

有了童心才能跨越师生之间的鸿沟,让学生卸下盔甲,打开心扉,沟通交流。

有了童心才能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

成先生认为童心也是创造之心。

保留童心的班主任就好像搭乘时光机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个有着奇思妙想的阶段。

创造之心和奇思妙想不单单能够使得课堂妙趣横生,而且也能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班会课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放课件、看视频、流于形式,而是能够开展得多姿多彩。

成尚荣教学律令心得体会

成尚荣教学律令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学律令的重要性。

成尚荣教授的《教学律令》一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使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阅读此书后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律令的内涵《教学律令》一书提出了“教学律令”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教学律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规律:教学律令以教育规律为基础,强调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2. 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律令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3.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律令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律令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律令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 关注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律令》强调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律令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律令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潜能。

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成长教学律令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一颗教育的种子落在中国大地上--读成尚荣《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有感

一颗教育的种子落在中国大地上--读成尚荣《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有感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 学教师,高级教师)
作 者:成尚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8
《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延续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尚荣老 师一贯的教育美文格调,风行水上,横无际涯。 其开阔的学术视野,深邃的人文哲思,诗一般的 灵动语言,让人如沐春风,启迪良多。
这是一本责任担当者之作。在居家战“疫” 的日子里,早已退休的成老师依然醉心于推动 教育事业的发展,用一支笔“在春天到来之前”, 写下“师者,仁心”的教育故事。他在既有文章 汇编的基础上,又补写了十几篇文章,形成了 6 个篇章共 43 篇文章 31.6 万字的全书规模。终 身从教的师者,以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辈感 动之余也多了一份深深的思索:人,究竟应该以 怎样的姿态活着?师者,当以怎样的精神状态 面对日常工作?成老师以其老骥伏枥、老而弥 坚的长者风范,引领我们前行于教书育人的艰
这是一份中国好教师的研究样本。其一, 这是一本研究成尚荣老师及其教师教育思想的 好文献。在这本书中,有成老师的成长叙事,书 中《追随时代,写出自己的地平线报告》一文最 为翔实,有情有境的教育故事勾勒出成老师“赤 子之心永不改变,浪花永远在大海之上欢跃”的 奋进者形象。李吉林老师说自己愿做一名“竞 走 运 动 员 ”,脚 踏 实 地 、永 不 停 步 。 成 老 师 说 : “路还在脚下,我向着前方的那条地平线走去。” 不同的表述却是同样的境界——永无止境地攀 登,把一生奉献给教育。这本书让我们更加确 证成老师的教育家风范,即“做学者型的教师, 以研究的方式做教师,以研究的方式做事”。其 二,书中有许多涉及教育大家的学术评论,为深 化教育家研究提供了“巨人的肩膀”。其三,《教 师发展新论域》等专题文章,为探求中国教师教 育振兴的有效途径贡献了智慧之火。星星之 火,定会照亮新时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 原野。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是多方面的, 必将随着更多阅读者的研读、吸收、实践,谱写 出新时代教师发展的动人旋律。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道德智慧》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道德智慧》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的道德智慧》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转载于阜宁教育网)参加今天阜宁县教育系统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我有许多的感受和体会。

但我感受最强烈的是,我们阜宁县委、县政府如此关心教育,如此重视教育。

阜宁县委、县政府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哪里抓起?阜宁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思路非常明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要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而建设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又从哪里做起呢?刚才,蒋书记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暂时不去讨论“工程师”这个概念,但“人类灵魂”是非常正确的。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塑造自己,就像乌申斯基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教师首先要有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塑造。

人格的塑造又从哪里做起?首先从师德做起。

县委、县政府、教育事业发展指挥部目的是由讲师德来带动教风,由教风带动学风,进而来纯粹校风。

这种“讲师德、重品行、爱教育、争贡献”的主题教育活动很好,是一种智慧之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非常长远的战略眼光。

我感到十分高兴,很赞同,也很支持!实际上师德师风教育就是一种道德引导。

教师讲道德,教师又是道德教育的执行者;学生讲道德,学生又是接受道德教育的接受者。

道德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也可以说道德本身就是智慧,所以以智慧的方式来抓好道德教育,以智慧的道德来抓好师德师风教育,来促进教风,带动学风,纯粹校风,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因此,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教师的道德智慧”。

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教师?教师为什么要具有道德智慧呢?我想有4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教师本身是个道德体。

有一个德国的教育家叫赫尔巴特,他生前曾写过一本叫《教育学》的书,这本教育学是很不错的。

但是,赫尔巴特在世的时候,他的这本《教育学》始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所以他在临死之前哀叹:天啊,我的《教育学》始终没有发出它的生机。

但是,恰恰在他去世以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题目是:遇见美好,收获芬芳——听成尚荣老师讲座有感

题目是:遇见美好,收获芬芳——听成尚荣老师讲座有感

题目是:遇见美好,收获芬芳——听成尚荣老师讲座有感近几年,本人参加了不少培训,听了无数场专家的讲座,但能像成老师这样让我内心震撼的讲座,似乎是鲜尔有之。

好的讲座,如盏明灯一般,照亮了心灵,也指明了方向。

我悉心收藏,准备隔段时间就复听之……一、成老师头发已白,但精神气质极佳,脱稿激情讲座,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声音铿锵顿挫有力,站在那儿,已经是一个语文老师最佳的榜样了,我倾慕他的满腹诗书,出口成章,旁征博引,自然幽默,风趣又深刻,内外才兼具,真是妙绝!二、这场讲座相信对在座的老师影响深远,是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

要想当一名好教师,就必需超脱浮躁喧嚣的风气,静心阅读,寻找另一个丰盈的世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阅读,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沉寂我们的内心,成就一个自信而丰富的自己!没有贮备一桶水的功力,我们如何给学生每人一瓢水呢?!学生永远是与时俱进,活力聪慧的,教师自然也不能让岁月留痕、慵懒自己,而应该以阅读酿就、沉香自己才是。

三、当好老师光靠激情与爱心还不够,还需智慧与方法。

如成老师在夸于漪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细节,通过引导孩子们在太阳光下观察描红的汉字,实现传递汉字最美母语最亲的爱国教育情怀。

中职语文教育,更应该注重对中职生的知识、人文与价值观的教育。

乡村职校青春期的孩子,文化基础薄弱,家庭教育脱节,个性自我意识又强,而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肩负重任,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都是我与学生沟通交流、教育互动的契机。

在备课时,我会细心挖掘,让我的语文课鲜活地植入学生的心坎上去。

如我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我会和学生谈人生无常与中年人可能面对的种种人生压力。

引导学生去领悟文本中情景交融的文字美,也教育学生学会用散步、写作或听歌等排遣生活中不如意的心情。

《第六玫戒指》一文,我会引导学生在谈论中领会职场中临难不乱、温暖处世,得饶人处且饶人的胸怀与办事艺术。

总之,每一篇课文都蕴藏着教育的智慧,我们要学会去品味与挖掘,引导与分享。

成尚荣教学风格追求心得体会

成尚荣教学风格追求心得体会

成尚荣教学风格追求心得体会第1篇:成尚荣: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成尚荣: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人民教育力作2010年23期《人民教育》发表了成尚荣的文章《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文章对目前的“有效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凤凰教育网在此转载,推荐的理由就不说了,让我们看看《人民教育》编辑的导读吧,一切尽在不言中。

【导读】“有效教学”近年来广泛流行并深入人心,成为许多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

这是一个好事,说明大家已经在关注质量、关注效率。

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随之流行的还有“高效”一词。

高效课堂、高效教学已然成为一些学校的旗帜,带来的结果却是教学模式的高度统一、教学个性和风格的消解;学校收获了高分数,失去的却是学生的兴趣、激情、创造力。

一句话,“有效教学”异化的背后是价值的搁置,是技术化、工具化。

因此,“有效教学”很值得重新审视!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现状很值得反思!成尚荣先生深有感触: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绝不能以有效教学替代整个教学改革。

他说,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是“让学”。

而其主要方向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说,当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营造“半肯”的教学文化,为独特的精彩观念的诞生提供机会。

他说,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是教学模式,但更应视其为可以适时调整的教学策略。

一起来读这篇批判性的力作吧。

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一、对有效教学的追问——走向教学的根本性变革。

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

尽管作为概念,有效教学于20 世纪上半叶才出现,事实上,有效教学始终伴随着教学而存在。

比如,课程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无限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课程好比是凹凸镜,聚焦在对最有价值知识的选取和组织安排上,为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班级授课制的诞生,更是为了追求教学的效益。

所以,有效教学是个古老的话题。

成尚荣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听后感

成尚荣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听后感

成尚荣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听后感
听完成尚荣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后令我感慨万分,下面便是我对此的理解与总结。

新时代大先生,是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的中国好教师,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是新时代大先生的特质,也是大先生的时代特征,大先生之“大”的内涵也因此发生变化,更丰富,也更深刻。

新时代大先生,用立德树人来统领,诸多视角得以提升,闪耀时代的光彩。

大先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自觉实践、深入探索、科学研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为他们创设了专业发展更广阔的时空结构,提供了更宏大的平台。

立德树人绝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而且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

立德首先立师德,育人先育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立德树人光照耀下,尤显崇高,也尤显重大与急迫。

师德是立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已经涵盖了大德、公德与私德,涵盖了中华文化所规定和倡导的美德。

大先生,立德的明师,要率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师虽不是圣人,但在立德上、精神上需要“再圣化”。

大先生是做人的示范,是学生学习的楷模,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深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发扬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做一个
永远爱国者、终身学习者、育人的能者、智慧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育己是育人的前提,育己在于胜己,胜人者为英,胜己者为雄。

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理想、品格、能力,担当起中国梦实现的时代重任。

这就是大先生崇高的使命、终身的追求,在立德、立功、立言中唱响新时代教师之歌。

成尚荣讲座心得(通用5篇)

成尚荣讲座心得(通用5篇)

成尚荣讲座心得(通用5篇),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成尚荣讲座心得在这次成尚荣讲座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首先,成尚荣讲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他还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其次,成尚荣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他指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他还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交流机会。

最后,成尚荣讲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指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和人文关怀。

他还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健康保障和幸福感。

总之,成尚荣讲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这些经验和知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成尚荣讲座心得篇2讲座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成尚荣讲座心得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成尚荣讲座。

在这次讲座中,成尚荣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在讲座中,成尚荣教授首先介绍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品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他还提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在教学方法方面,成尚荣教授提到了“翻转课堂”和“项目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成尚荣|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成尚荣|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成尚荣|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成尚荣,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原创2015-11-13林茶居大夏书系成尚荣国家督学,教育部课程标准审议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主要关注和研究课程教学、儿童文化。

读报与写作“成老师你好~退休这些年,你的思考、写作,一直没有停歇,创作力很旺盛,感觉还是原来那种节奏。

更主要的是,关注的主题、内容基本不重复——可能有一个大主题,比如儿童研究,在这个大主题下不断深入、推进。

你能不能谈谈你的退休生活是怎么安排的,没有什么刻意安排,我每天都要看报纸,看杂志,看书,如果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或者不用开会、不必出差——我尽管退休了,但依旧有这些事务——我都坐在书桌前。

这一切都是自发的,自觉的。

我订了很多报刊,《光明日报》、《文汇报》、《新华文摘》等等,另外还有好多人家赠送的报刊。

我主要看文化版、学术版、人物版。

《光明日报》过去是知识分子办的,现在办得比较杂,总体上我不喜欢,但它也有好的版面,像“光明论坛”、“学术”、“理论”。

我觉得好的地方就看,因为好的地方值得学习。

有人说看报纸是为了休闲,我不是,我是为了从中发现最新的思想动态以及最前沿的学术走向。

杂志方面,除了教育类的《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我还非常看重《新华文摘》,它可谓包罗万象,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艺学、美学、哲学,非常丰富,非常有品位。

还有《读书》。

当然,我不是每篇都读,是有选择地读。

另外说到写作,我想我还是比较勤奋的。

有的人写作,属于有感而发。

我觉得有感而发体现了对事物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的智慧的反映,这不是坏事情。

但如果你说我的写作只是有感而发,那肯定不完全对。

总之呢,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时,就会提醒自己,我应该做的是系统思考,深入思考。

记忆是一种能力“江苏我是经常来的。

跟江苏的老师接触,有时候说到你,总会听人家说到一个细节:成尚荣的记忆力不是一般地好。

从心理学、从记忆的规律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的道德智慧》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的道德智慧》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的道德智慧》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转载于阜宁教育网)参加今天阜宁县教育系统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我有许多的感受和体会。

但我感受最强烈的是,我们阜宁县委、县政府如此关心教育,如此重视教育。

阜宁县委、县政府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哪里抓起?阜宁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思路非常明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要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而建设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又从哪里做起呢?刚才,蒋书记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暂时不去讨论“工程师”这个概念,但“人类灵魂”是非常正确的。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塑造自己,就像乌申斯基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教师首先要有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塑造。

人格的塑造又从哪里做起?首先从师德做起。

县委、县政府、教育事业发展指挥部目的是由讲师德来带动教风,由教风带动学风,进而来纯粹校风。

这种“讲师德、重品行、爱教育、争贡献”的主题教育活动很好,是一种智慧之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非常长远的战略眼光。

我感到十分高兴,很赞同,也很支持!实际上师德师风教育就是一种道德引导。

教师讲道德,教师又是道德教育的执行者;学生讲道德,学生又是接受道德教育的接受者。

道德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也可以说道德本身就是智慧,所以以智慧的方式来抓好道德教育,以智慧的道德来抓好师德师风教育,来促进教风,带动学风,纯粹校风,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因此,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教师的道德智慧”。

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教师?教师为什么要具有道德智慧呢?我想有4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教师本身是个道德体。

有一个德国的教育家叫赫尔巴特,他生前曾写过一本叫《教育学》的书,这本教育学是很不错的。

但是,赫尔巴特在世的时候,他的这本《教育学》始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所以他在临死之前哀叹:天啊,我的《教育学》始终没有发出它的生机。

但是,恰恰在他去世以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听成尚荣师德讲座有感

听成尚荣师德讲座有感

听成尚荣师德讲座有感5月14日下午,荣幸地听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一位智慧老人——成尚荣所长,他向我们畅谈了关于师德的专题讲座——《母爱、童心“师德的灵魂与境界”》,给我这个刚刚走上教育科研之路的学习者以很多的启迪和思考。

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反思一下,究竟什么是教育?所谓的道德教师,就是你在学科教育过程中,还担负着道德教育的任务。

记住,永远做一个平凡的人;但是,要让自己平凡的心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

第二个问题,爱是师德的灵魂,把爱安顿好?“爱的教育”,是有道德智慧的教育,让爱走在教育的前面。

第三个问题,追寻师德的最高境界?教育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儿童立场的核心: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儿童在本义上是自由者和探索者;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童心:儿童发展的密码;童年永远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我豁然开朗,真是如此啊!教育是对他人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

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心灵,而且破坏了自己施加教育的影响力。

一个团结向上的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是充盈着民主尊重的氛围;一个受到学生爱戴的"一呼百应"的老师,一定是真诚地爱着学生,用尊重树立起自己高大形象的老师。

我发现成人少有童心,而很多的孩子在成人的引导下也逐渐地失去了童真,变得少年老成、世故精明;而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对这个世界缺乏好奇心,对许多应该引起注意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只是沉溺在所谓的学习里一点点的把不该消磨的东西消磨掉了,留下了一堆没有用处的东西。

成所长用诗情画意的语言诠释了“智慧”的内涵,他说,智慧是有表情的,是快乐和幸福的表情,智慧让孩子快乐起来,让老师快乐起来,快乐的人生长了自己的智慧,而没有幸福感的人是没有智慧的;智慧的载体是能力,有能力的人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生长智慧首先要有道德,还要在情境中诞生,是对情境的认知、辨别和顿悟;真正的智慧是真实的、机智的、不张扬的、是为了别人的、是体现在细节上的细腻的;做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要从容潇洒、轻松幽默,而不是紧张急躁、毫无情趣、啰嗦重复、颠三倒四……课堂是为了学生智慧的生长,同时也在帮助教师。

学做一个智慧的教师成尚荣

学做一个智慧的教师成尚荣

学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听成尚荣督学讲座有感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聆听了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先生的讲座。

当我知道成尚荣老先生是国家督学时,立即对的讲座肃然起劲,试想知识要多么渊博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督学呀!成老师讲座的主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台阶及其跨越”,整个讲座由成老对雨外小老师“年轻、颜色、激情”展开,由智慧教师一定是道德教师收尾。

听了讲座之后,更加感到讲座的深刻及时,高屋建瓴。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只单纯的埋头教课,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显得非常重要,那什么是教育智慧呢?首先要知道什么事是智慧,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他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现在他的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准确评价、他对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体现在他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

曾有幸阅读过朱永新教授的《朱永新教育文集》,其中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

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那智慧哪里来?一、从学习中来。

苏格拉底——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教育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而必须在此同时注重自身的学习。

一个教人学习的人,自己却不爱学习,是难以取信于人的。

”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是不可忽视的“源头活水”,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更新观念,才能用新鲜的血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再说,“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凯勒”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个顾问呢?教师的学习应当是持续的学习。

为智慧的生长而教成尚荣

为智慧的生长而教成尚荣

为智慧的生长而教成尚荣一、课堂:从知识走向智慧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极为密切。

我国古代,只有“知识”的“知”字,而无“智慧”的“智”字,“知”与“智”为同一字,“知”与“智”是相通的。

对“知”的解释是:一个人像飞矢一样去快速地获取知识。

但后来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以知识取代了智慧,智被界定为:智即知,智者即无所不知的人。

古代的这种知识观或智慧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课堂上注重的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最终只有知识,而无智慧。

因而,今天的教育实质是知识教育,是“塑造知识人”的教育(鲁洁,《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教育研究》)。

你看,课程给的是知识,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当然还是知识。

智慧到哪里去了?不是智慧逃遁了,而是智慧被淹没在知识的大海里,智慧被知识挤压了、吞噬了、赶走了。

学生为知识而奋斗而生存,而实质是为考试和分数奋斗生存,分数攀升了,结果,知识堆砌,而智慧贫乏,教育成了考试的附庸,学生成了分数的奴仆。

教师和学生如此的生存何其痛苦,又何其不合理。

循着知识教育一直走下去,课堂教学改革有何出路?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期盼又在哪里?其实,智慧与知识有很大的差异性。

其一,智慧需要知识,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

正像丘成桐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所追捧的奥赛,赛的是知识,是解题的技巧,而不是智慧,更不是发现和创新。

其二,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是知识生成智慧要有条件。

条件一要看什么知识。

儒家学说认为,关于现象背后之根据的特殊知识可以产生智慧,产生大智慧,而关于物体、事件的一般性知识产生智慧则是很困难的。

条件二要看用什么样的方法。

用机械训练、灌输的方法知识产生不了智慧。

其三,知识只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知识而接近智慧,获得智慧。

但是,……知识只不过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品和部分产品,还不是智慧本身”(胡军,《生活的艺术》,《中国教育报》)。

努力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努力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努力做一个智慧的教师作者: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3年第11期完成“哈尔滨市香安小学宋月娥教学风格”之际,回顾近二十年来,本刊总结报道的十余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发现努力做个智慧的教师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智慧的教师首先能全面深入地研究自己。

沐浴着晨光,走在上班的路上,智慧的教师不再硬着头皮,没有抑郁烦闷,更没有“干一行恨一行”的抱怨。

清楚周遭的工作环境,不把全部希望寄托于体制的重大变革,机制的喜人变化,而多了些对自己的反观,知道只有自己改变,“离不开她就爱上她”,才能体会到职业的快乐。

行走于校园,智慧的教师神情中没有妄自尊大,深知自己的学识起点,知晓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还欠缺什么,更明白只有发展自己才能成就学生。

智慧的教师脑海中清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阶段目标”特别清晰,“远景规划”具体实际。

于是,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培训,眼神中总有渴求;书架上曾被遗忘的书籍,又被重新拿起。

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知不觉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变得积极,言谈举止透着书卷气,气质魅力让学生着迷,智慧劳作为了谁的问题越来越清晰。

智慧的教师能准确地认识学生的特点。

推开教室的门,智慧的教师眼中是一个个有灵魂、有思想的精灵,为他们服务,培养他们成人备感荣幸,教他们先做人,再为学,牢记这古训。

拿起书本走在学生中间,发现教学设计不新奇,学生的眼神便迷离,呵护他们的兴致,重于苦学那一点点书本上的知识。

那一点点书本上的知识已不是教学的唯一,学生学得不快乐,那知识里便充满怨气,久了,便成情殇;更重要的是习惯良好,这知识才会铭记。

看着他们撒欢式地跑到操场,嘴角露出微笑,思忖“再让他们有点野性” 。

课下与学生谈心,知道这是在怎样的地域差别、家境区别以及怎样的社会氛围之中进行的,不会有纯粹的批评,而是智慧地洞察他们的言行,屏蔽他们的矫情,开启他们的心智,令他们的心房窗明几净。

铃声响起,看着他们走进教室,脑海中在为他们勾勒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愿景,于是更加清楚,今天该如何为其奠基。

成尚荣:做一个发声者

成尚荣:做一个发声者

成尚荣:做一个发声者拥有国家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等众多头衔的成尚荣,在公众眼中,更是一位敏锐、睿智而极具亲和力的教育学者。

年逾古稀的他,常常笑言自己是“70后”,虽满头银发,谈笑间依然声音洪亮、思维活跃。

他的书桌和书架上,堆放着几十种长年固定阅读的报刊,在大量的阅读、行走与思考中,他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对教育改革前沿的热切关注,触摸着一个时代教育脉搏的跳动。

谈及当前教育领域的种种话题,他更是如数家珍,旁征博引,字字珠玑,博雅从容的气度令人叹服。

他用阅读和思考所赋予的力量,在这个时代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人是意义的创造者”自2002年从省教科所退休至今,成尚荣从未停止过读书和研究的脚步。

在外出公务、讲学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里,家里的那张书桌是他永恒的一方天地。

“对我来说,只有坐在书桌前,才能追寻到人生的意义。

”成尚荣说。

“书桌”是成尚荣不断学习的外在表征,而追溯他的轨迹可以发现,其实从他的教育人生伊始,这张“书桌”就与之相伴,不离左右。

“我非常坦率地说,我是中师毕业生。

”成尚荣从不讳言自己学历起点不算高。

1962年,21岁的他从南通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担任语文教师。

进校第一年,校长便安排他教六年级。

至今回想起来,成尚荣都觉得那是一种难得的锻炼。

在通师二附小的23年中,成尚荣先后担任学校的副教导主任、副校长,后来又做了校长。

他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李吉林老师的引领和帮助下学会了研究。

“我向李吉林老师学习了很多,尤其是她‘把工作当作研究来做’的品质。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而是一个真正的儿童研究者,不断地在寻找教育的规律。

”20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成尚荣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他被调到省教育厅,任初教处副处长。

到省教育厅工作以后,他得知南京师范大学正在筹备举办大学本科函授班,便打算应考。

“那段时间,我拼命地读了很多书,大学语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天道酬勤,最终他考取了南师大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听成尚荣督学讲座有感
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聆听了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先生的讲座。

当我知道成尚荣老先生是国家督学时,立即对的讲座肃然起劲,试想知识要多么渊博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督学呀!
成老师讲座的主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台阶及其跨越”,整个讲座由成老对雨外小老师“年轻、颜色、激情”展开,由智慧教师一定是道德教师收尾。

听了讲座之后,更加感到讲座的深刻及时,高屋建瓴。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只单纯的埋头教课,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显得非常重要,那什么是教育智慧呢?首先要知道什么事是智慧,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他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现在他的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准确评价、他对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体现在他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

曾有幸阅读过朱永新教授的《朱永新教育文集》,其中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

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那智慧哪里来?
一、从学习中来。

苏格拉底——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教育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而必须在此同时注重自身的学习。

一个教人学习的人,自己却不爱学习,是难以取信于人的。

”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是不可忽视的“源头活水”,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更新观念,才能用新鲜的血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再说,“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凯勒”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个顾问呢?教师的学习应当是持续的学习。

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

学习要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任何长进的。

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坚持根据计划的要求将之落到实处。

二、从工作实践中来。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人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的话,那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教师获取智慧的必要载体和重要通道。

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教师的发展与智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一个教师学习的成果和效益,不能在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只是停留在你的学习笔记本上时,对你的学习就会形成消极的负面影响,你就会把学习看作是应对检查的。

反之,一
旦学习的成果和效益,能很快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中得反映和体现,你就会增强实践的决心和信心,进而形成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

正如每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每人就同时拥有多种思想。

只要我们相互之间多交流,多探讨,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和许多的教育大家一样的成就.
三、从反思中来。

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飞跃的过程。

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实践而没有反思,那是很难有进步与发展的,更别说能体现教育教学智慧了。

一个要想有所成就、有所发展的教师,就不能不十分重视对自已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行持续不断地自我反思。

四、从写作中来。

有学者研究认为,教师的写作既是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基本能力,又是教师履行角色职能的一种辅助方式,还是教师释放自身潜能的一种重要载体。

正因为如此,教师的写作既是对自己学习体会的整理,又是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是对自己反思成果的提炼,它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当然,学习、实践、反思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写作又是学习、实践、反思的继续和延伸。

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但是光有前者而没有后者,实在是一大遗憾、一大损失。

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应该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

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

如果写作完全脱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写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不仅无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完善,而且也不利于写作的坚持和提高,进而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谁都可以做,对每天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进行一番思考加以记录,定期进行提升,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这就是课题研究——专家称之为行动研究。

我们每天的学习、实践、反思、写作就是在做研究,就是在进行着新教育实验。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并善于反思,坚持写作,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也一定能成为智慧型的老师。

季羡林说过:“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言有物,心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我很喜欢这句话,反复读过后,能使我在这繁忙工作中产生的焦急、烦躁的心态恢复平静,能使我找到自己还要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