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肠套叠的CT诊断
肠梗阻肠套叠X线表现医学影像学精品PPT课件
![肠梗阻肠套叠X线表现医学影像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4238c555270722182ef71f.png)
No Image
No Image
麻痹性梗阻
常见病因:急性腹膜炎、腹部术后、低钾症等 X线平片及CT平扫可见:腹部肠腔普遍性中等
度积气。立位平片见阶梯状气液面(透视下静止 液面) 鉴别诊断:由腹膜炎症所致的反射性肠郁张可 伴有
腹壁脂肪线模糊或消失 肠壁水肿增厚 透视下见液平为静止性 横膈运动减3天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 2、禁服含金属药物 3、禁食十小时以上 4、有幽门梗阻者先抽胃液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形态改变 a 位置 b 轮廓改变 c 黏膜皱襞改变 d 充盈缺损 e 龛影
2、功能改变
a 张力改变 b 蠕动改变 c 分泌
肠梗阻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梗阻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 套叠鞘之肠壁可呈弹簧弓样征象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绞窄性肠梗阻
常见病因:扭转、内疝、粘连等 扭转肠段>70cm时可出现下列征象:
“假肿瘤”征 “咖啡豆”征 空回肠扭转征 肠段排列异常
结肠梗阻
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可见腹部 固有结肠袋所致肠间隔
最常见为乙状结肠扭转
立位平片见“天平征”(即闭袢扩大伸长气 液面)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d031b7f8e9951e79b89277c.png)
有一定 特征性 , 能很好 地显示肠套 叠的套人部及 鞘部 , 结合 M R图像后处理技 术更佳 , 高肠套叠诊 断正确率 具有重 P 对提
要价值 。 【 关键词 】 肠套 叠;多层螺 旋 C T;图像重 建
[ 图分类 号 】 4 54 中 R 4 .
[ 献标 识码 】 文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0 — 2 — 2 2 9 — 6 6( 0 2) 4 1 1 0
原因, 占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的 8 %。动脉瘤 第 1 5 次破 裂出血后 死 亡 率为 3 %, 2次 出血后死 亡率 迅速 上升 到接近 7 %m。因 0 第 0 此 , 动 脉瘤破 裂 出血后 , 期检查 、 在 早 早期 诊断 、 早期 治疗 可 明 显 降低 其死亡率 , 改善 预后 。
12 方 法 .
状 结构 ; 中层 较厚 的软 组织 密度 层 , 越靠 近套 叠颈 部越 厚 ;内
层 多较 中层 薄 。其 中肠 系膜 最重要 的特征是 卷入 的肠 系膜 、 血
管 形成新月 形或半 月形 的脂 肪密度 透亮 区 , 临床影像 学上具 在 有很 高的诊断价 值。 诊 断肠套 叠 的 C T影像 学 征象分 为直 接征 象与 间接征 象 ,
C I E IIEA DP A M C 一l 斜 11 HN M D N N H R A Y十 药 警 2 A C
2 年 2 第 2 第 4 01 2 月 卷 期
・
影像与介入 ・
3 讨 论
颅 内动 脉瘤是 临床 上 引起 自发性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的 主要
化 。动脉瘤瘤 颈的宽窄 , 动脉 瘤与 载瘤动脉 的关 系与动 脉瘤 治 疗 方法 的 选择 以及 方 案 的制 定都 有 相 当重 要 的指 导 意义 , 在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45255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6.png)
肠套叠ct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通常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身上,但也有可能在成人中发生。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肠套叠可能导致肠壁组织坏死、出血甚至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诊断肠套叠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在CT图像上,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肠道的形态、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套叠部位,从而帮助确定诊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肠套叠CT诊断的标准,以便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诊断效率。
一、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肥厚:在CT图像上,肠管呈现肥厚、增粗,这是肠套叠的直接表现之一。
通常,肥厚的肠管与套叠部位相连,形成明显的肠壁厚实的“环形征”。
2. 肠套叠部位的闭塞征象:肠套叠引起的梗阻会导致套叠部位局部的闭塞,CT图像上可见该部位的肠管扩张,并出现积液或积气,形成“套叠征”。
3. 肠道血供减少:在CT血管造影后的图像上,套叠部位的肠壁会显示出血供减少的表现,表现为肠壁强化程度减弱,呈现为“充血性肠套叠”征象。
以上是肠套叠CT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通过观察这些征象,医生可以在图像上明确地看到肠套叠的存在,有助于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除了直接征象外,肠套叠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一些间接征象来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套叠CT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内积气:受到套叠部位阻塞的影响,患者肠道内的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在CT图像上显示为肠管内积气,呈现为“积气征”。
2. 肠系膜肿块:肠套叠引起的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附近肠系膜的肿胀和增厚,CT图像上呈现为肠系膜的肿块,有助于诊断肠套叠的可能性。
3. 肠周积液:在肠套叠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肠管积液,这是肠套叠造成的肠内液体滞留的表现之一。
CT图像上可以看到肠周区域有一定程度的液体密度影像。
110例婴幼儿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分析
![110例婴幼儿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17a03a31126edb6f1a1022.png)
医学影像 ・
2 年 8 第 4 卷 第 2 期 01 1 月 9 2
1 例婴幼 套叠的 层螺 T 诊断 析 1 0 儿肠 多 旋c 的 分
何 忠威
( 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 童医院影像科, 浙江宁波 35 1 ) 102
【 摘要 】目的 探讨婴 幼儿肠套叠 的多层螺旋 c T特点及其应用 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我院 10例婴幼儿 肠套叠 的临床 1 症状 和多层螺旋 C T显像 的表现 , 总结其 临床症 状和 C T特点。结果 10 1 例多层螺旋 C T表 现中 , 同心 圆形 分层肿 块 6 例 , 7 弹簧样肿块 1 , 6例 香蕉样肿块 l , 7例 不规则肿 块 1 。无 一例漏诊 。经诊 断 , O例 患儿 发生不完全肠梗 阻 7 2例 , 完全肠梗 阻2 6例 , 肠道穿 孔 l 2例。所有患者都得 到有效治疗 。结 论 多层 螺旋 C T可很好 地判断婴幼儿肠 套叠现象 , 可弥补空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ul i s i e Sp r l CT n a no i f I a s I t s s e t 0 t - lc i a i Di g s s o nf nt n us u c p i n:A i i a Cln c l
A nal i 0 s ys s of11 Ca es
HE Z n we ho g i
D p r e t f a i o y N n b i me dC i rnHopt , h j n rv c , ig o3 5 1 , hn e at n R do g , ig 0 t Wo n n hl e s i l Z e a g o i e N n b 1 0 2 C ia m o l Cy a d a i P n
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b9e1b20cfc789eb172dc8ac.png)
征” “ 、 肾形” 1 , 例见“ 腊肠样影 ”2例见“ , 慧星尾征” 增强扫捕 时可见肠壁的各种形 态改变 , ; 诸如有无壁 内肿瘤 、 有无缺血水肿 、 死, 坏 并判定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征象 结论 C 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 的诊断价值 。
【 关键词】 成人肠套叠 ;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强扫描 增
o s Eih ainswt ugc l rci ial rv d A1weec le td fo J n  ̄ 2 0 oJ n 0 8 i u opt1 ltep t ns d g tp t t ih s rial o lncly po e r olce rm a ua e y 0 5 t u e 2 0 n o rh s ia.Al h ai t e
・
08 ・ 9
实用医学影 像杂志 2 1 0 0年第 l 卷第 2期 1
J MI2 1 , (! ! P ,00 v1 ! v 1 .
・
论 著・
C T在 成 人肠套 叠诊 断 中的价值
黄
(. 1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 四川
林 , 黄发基
成都 6 3 ;. 12 0 2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 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 1
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
![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9a8290fa58da0116d174959.png)
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肠梗阻。
依赖着影像学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迅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应用数字化影像学能早期诊断,还可以及时用于治疗,使绝大多数患儿在影像学监视下通过灌肠法整复成功,免受剖腹手术的创伤。
本文就影像学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Abstract]Intussuscep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children.Depending on imaging equipment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digital imaging can improv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st of the children can have successful taxis under imaging surveillance by enema method.The imaging in children intussuscep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Children intussusception;Imaging;diagnosis and treatment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婴幼儿急腹症之一,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1]。
由于肠套叠起病急,进展快,又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如延误治疗常引起肠坏死,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危及生命[2]。
依赖着影像学设备以及辅助设备的迅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患儿免受了剖腹手术治疗之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儿恢复顺利。
病例分析--肠套叠
![病例分析--肠套叠](https://img.taocdn.com/s3/m/a8f5730b3968011ca30091f8.png)
• 慢性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于成年人,较少发生血 便,常自行复位而又复发。
超声诊断要点
• 腹部包块特点:
• 横切面“同心圆”或 “靶环”征。
• 纵切面“套筒”或“假肾”征。
超声诊断要点
• 肠套叠声像图分型:
(1)回结型:多位于右上腹、右侧腹,“同心圆”外圆 直径较大。(3.7-6.4cm)
• (2)与正常胃腔及胃肠道肿瘤鉴别
• (3)寻找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发灶
肠套叠合并肾癌
临床病史
• 患者,男,60岁
• 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1周,停止排气排便1日。腹痛呈阵 发性,右下腹触痛明显
• 面容消瘦,近半年体重下降10kg
• 血常规:WBC:11.44×109/L,HB:158g/L,PLT: 236×109/L,N%:85.11%,L%:10.02%.
超声表现
纵切呈“同心圆征”
超声表现
纵切呈“套筒征”
超声表现
纵切呈“套筒征”
超声表现
CDFI:观察血运情况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Ca)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
其他检查及病理
CT:肠梗阻征象
CT:肠套叠征象
其他检查及病理
同一个患者,CT增强示:左肾占位
评述—疾病概述
(2)小肠型:多位于腹部除了右上腹、右侧腹以外的各 个部位,外圆直径较小(1.8-2.9cm)
超声诊断要点
• 肠套叠声像图分型:
(3)结结型:位于上腹部,外圆及中心圆直径均较大 (外径4.0-6.5cm,中心园径1.5-3.4cm)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表现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4af053b0b4c2e3f572763bb.png)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失 败 的小 儿 肠 套 叠 C T表 现具有特 征性 , 能 为 临 床 制 定 手 术 方 案
【 关键词】 & J L 肠套叠 ; 体层摄影术 , x线 计 算 机
中图分类号 : R 5 7 4 . 3 ; R 8 1 4 .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4 ) 0 2 — 0 2 5 4 - 0 3
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2 0 1 4年 第 2 4卷 第 2期 J Me d I ma g i n g Vo 1 . 2 4 No . 2 2 0 1 4
空气 灌 肠复 位 失败 的小儿 肠 套 叠 C T 表 现
张 爱伟 , 周 海 生 ,郑 汉 朋 , 王 军
( 温 卅I 医学 院 附 属 乐 清 医 院 ( 乐 清市 人 民 医 院 ) 放射科 浙江 乐清 3 2 5 6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空气 灌 肠 复位 治疗 失败 的 小 儿 肠 套 叠 C T特 点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1 6例 肠 套 叠 经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治疗 失 败 后 的 C T 表 现 。结 果 1 6例 中结 结 型 1例 , 回回型 1 例, 回 盲 型 3例 , 回结 型 5例 , 回 回结 型 6 例 。C T 表 现 为 套 叠长度 3 . O ~7 . 0 c m, 平均 4 . 2 c m; 套 叠部 位 呈 “ 肾形 ” 8 例, “ 靶 形” 5例 , “ 彗尾征 ” 2例 , “ 腊 肠样” 1例 ; 套鞘 肠壁增 厚 、 分 层 并 见 气体 影 6 例, 腹 腔 积 液 3例 。结 论
Fi nd i n g s of CT f o r t he f a i l u r e o f a i r e n e ma i n t h e i nt u s s u s c e pt i o nn i n c hi l d r e n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520b49351e79b8968022665.png)
时间较长, 套入部系膜血管受挤压时,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 套入部 肠壁充血 水肿、变硬, 形成不完全性肠梗阻, 套叠以上肠管 蠕动 增强, 可引起代 偿性肠管扩张肥厚, 并可见肠系膜连同其血管 纠 集、扭曲, 形成“漩涡征”。 3. 2 间接征象
成人肠套叠多由肠道器质性改变所致, 良、恶性肠套叠的 CT 直接征象 无明显差异, 但间接征象可帮助诊断, 如肠壁 不规则增 厚或见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影, 伴周围系膜及筋膜浸润、腹膜 后淋巴结增大, 则提示病因是恶性肿瘤。肿瘤所致肠壁水肿、坏 死与部分炎症引起的套叠无法明确区分, 肠壁及肠系膜血管有增 厚伴肠壁内气体影的征象可提示血运障碍。如 CT显示肠套叠直 接征象、并伴随近段肠梗阻征象, 则表示套入时间较长。如果套 入部肠 壁及鞘部组织发生水肿、变硬, 形成不完全性 肠梗阻, 套 叠以上肠管蠕动增强, 可引起代偿性肠管扩张肥厚[ 3]。 3. 3 原发病变的诊断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以及与其相连的肠系膜( 套入部) 被套入 与其相邻的一段肠管内, 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成人肠套叠较 罕见, 占 全部成人住院患者的 0. 1%, 临床上多表现为 慢性腹痛、 腹部包块[ 1] 。近年来, 随着 CT 的应用, 其诊 断准确性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肠套叠由套入部与鞘部组成。形成基础是肠套叠由 3 层肠壁 ( 外壁、最内壁、返折壁) 组成, 即外壁为鞘部, 套入部为最内壁和 返折壁及卷入的肠系膜、血管组成, 套入部前端称为头部。卷入 的肠系膜、血管形成新月形或半月形的脂肪密度透亮区, 是肠套 叠的重要征象之一[2] 。有时可见套入部呈舌状, 两侧均见透亮的 肠 系膜脂肪 影。远端 肠内的原 发肿瘤大 小不一, 多呈软组 织密 度, 如果由脂肪瘤诱发肠套叠则肿物呈负 CT值。( 1) 彗星尾征或肾 形征 : 即套叠 近端肠系 膜血管牵 拉聚拢 的征象。 从本组资 料观 察, 慧星尾征均与肾型肿块相伴出现。该肾形肿块为套鞘部游离 缘与套 入部近端肠管及肠 系膜的 CT 斜切面图像, 其 中游离的套 鞘呈 弧形围绕 套入部, 形 状若肾轮廓 外形, 而套 入部近端 肠管、 肠系膜形 状若肾蒂; 此时, 所谓慧星尾征的组成还应包括套入近 端肠管。( 2) 靶形征: 套叠的肠管与 CT扫描垂直, 则肿块影表现为 圆形或类似环形。通常在肿块内可分辨出层样结构, 推测可能是 继发于套入部和鞘部间的液体或是肠壁水肿造成密度对比, 类似 同心圆形, 称之为“靶征”。( 3) 漩涡征: 当套入部肠壁显著水肿坏 死或套入部肿瘤周围浸润累及肠系膜, 肠系膜血管及脂肪、套叠
肠套叠.PPT演示课件
![肠套叠.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303ed5c77da26924c5b067.png)
腹部包块:
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 “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 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 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在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 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手术治疗:
肠套叠晚期或经钡灌肠复位无效者,均应采取手术疗 法进行复位,避免延误时机,造成肠坏死或穿孔。术中发 现肠套叠部位后,可轻轻地、反复地由肠套迭远端向近端 挤压推出。切忌牵拉套迭肠管以免撕裂。
晚期肠套叠,常因肠管水肿不易复位,甚至有部分 发生坏死,可将坏死部分切除,然后作肠吻合术。
成人的肠套叠,由于肠道常同时存在肿瘤,息肉、 憩室等病变,一般宜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后作肠吻 合术。
病因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 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 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病理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近端套入远
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f10fe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d.png)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
肠套叠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也可见于成人。
它是一种疾病过程中出现一段肠管滑入另一段肠管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小肠和大肠交界处。
肠套叠的诊断需要仔细的鉴别,以便确定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以下是肠套叠的鉴别诊断要点:
##1. 体格检查腹部触诊: - 肠套叠时可出现压痛、脓性分泌物和腹围增大等症状。
- 注意检查腹壁是否紧张,有无腹部包块或腹部扭转等体征。
其他部位触诊: - 注意检查肛门直肠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
- 注意检查腹股沟区域是否有明显疼痛或包块。
##2.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 肠套叠常表现为空气水平肠管内可见“鱼饼样”或“浓缩咖啡样”病灶。
-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肠套叠引起的胆气扩张和液平面。
超声检查: - 腹部超声可以明确观察到肠套叠的情况,并帮助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 - 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炎症可能存在。
- 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检查有助于评估体内炎症水平。
尿液检查: - 尿液分析可排除泌尿系统问题对腹痛的影响。
##4. 其他检查胃镜检查: - 对于怀疑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的患者,胃镜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胃肠问题。
CT扫描: -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肠套叠诊断信息。
综上所述,对于疑似肠套叠的患者,医生应该综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确保做出准确的诊断。
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肠套叠引起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价值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5aa3a7902768e9951e738b4.png)
关键词 诊断; 层摄影术; 体 X线 计算 机 ; 套 叠 ; 年人 肠 成
中 图分 类号 :5 43 R 7-
M SCT i nos c w o th fi us u c pto i a t
C e u u , i e gD p r e tfr ioy te o r opt hj g po i e Hagh u 1 0 2 C ia h nZ h a YuR s n ( eat n o a o g,h f u hhsil o Z e ̄ r n , nzo , 0 0 , hn) h m dl t a f " . vc 3
Ab ta tObe t eT x lr T da n s ctew r fitsuc p o i d ls t o sC nfs f1 ae nu ss e t n src j ci oe poeC ig ot h ot o u sse t n na ut. h d T ma i t 5 c ssitsu c p o v i h n i Me e o i
成 人 肠 套 叠 的 原 因 分 别 为 : 性病 变包 括 结 肠 癌 3例 。 巴瘤 2例 , 移 瘤 l例 , 6例 (/5 ; 恶 淋 转 共 61 ) 良性 病 变 包 括 血管 瘤 2例 , 膜 粘
下 脂 肪 瘤 4例 , 滑肌 瘤 2例 , 肠 息 肉 l , 9例 (/5 。 现 为小 肠一 肠 套 叠 5例 , 肠 型肠 套 叠 3例 , 肠 一 肠型 肠 套 平 结 例 共 91 ) 表 结 小 结 结
肠套叠-影像学ppt课件
![肠套叠-影像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f42067915f804d2b16c183.png)
其它疼痛表现: 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肠套叠-影像学
12
临床表现
2. 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 3. 便血: 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
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肛门指检对早期 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肠套叠-影像学
7
肠套叠-影像学
8
肠套叠的类型: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后再套入结肠内
肠套叠-影像学
9
较少见
极少见
很少见肠套叠-影像学
10
肠套叠-影像学
11
临床表现
1. 阵发性腹痛:
14
临床表现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 的症状: 肠梗阻是多为不完全性,肠坏死发生较迟。 症状常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能明显 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便血,约占 40%,呕吐亦不多见。
肠套叠-影像学
15
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
✓ 有以上1-2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3个可确诊。
肠套叠-影像学
1
定义(Definition)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 入 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
肠套叠-影像学
2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小儿:低于2岁,尤其是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 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 20%。
成人: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居多。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81162fd647d27284a73516a.png)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发表时间:2010-08-19T14:17:18.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刘新武[导读] 一段肠管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管内称为肠套叠。
本病是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诊,成人较少见刘新武(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125-02 【关键词】肠套叠影像诊断肠套叠是一段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绝大多数原发性肠套叠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患者,急性成人肠套叠是少见的急腹症类型,多继发于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感染等。
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故易漏、误诊。
有临床症状者大多需手术治疗。
及时、准确诊断急性成人肠套叠对其治疗、预后均有很大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治的肠套叠患者60例,男66例,女26例,年龄最小20d,最大6岁。
发病时间小于48小时的52人,42~72小时的5人,超过72小时的3人。
全部均有阵发性腹痛(或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其中伴有血便或腹部包块者23人。
1.2 临床表现一段肠管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管内称为肠套叠。
本病是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诊,成人较少见。
一般为近侧肠管套入远侧肠管,远侧套入近侧者罕见。
套叠处形成三层肠壁:外壁称鞘部;套入部由反折壁与最内壁组成。
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前端为顶部。
套入的肠管常因血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至坏死。
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是肠套叠的主要临床表现。
腹痛为突然发生,间歇性反复发作,发作时常呕吐。
发作数小时内多数排果酱样粘液便。
体检时腹部可扪到活动的包块。
肠套叠发病一天后多数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2 影像诊断 2.1 X线表现平片腹部立卧位平片示肠腔扩张,并见“阶梯”状液平等梗阻征象,也可无阳性表现。
肠套叠.ppt
![肠套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06dbcec1c708a1284a447c.png)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 有疾病,一岁以内多件,占60%— 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 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5 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 为2.3:1。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 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 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 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6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THANKS
感谢观看 一起奋斗吧!
分 型
小肠型 小肠套入小肠,少见 回盲型
回盲瓣是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 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 此型最常见,约占总数的50%—60%
回肠从具回盲瓣几厘米处起 ,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 盲瓣进入结肠,约占30%
回结型
分型
结肠型 结肠套入结肠,少见
复杂性或复套型
常见为回回结型 占10%—15%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 伴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 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便血:
为肠套迭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 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直肠指诊指套上可染 血迹,有时可触到套迭之头部。
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分析
![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2fb0c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7.png)
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分析杨璐;乔英;李建丁【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以提高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形成基础.结果:32例中小肠型肠套叠9例,回结肠型8例,结肠型15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包括:慢性阑尾炎(4例),肠道腺瘤样息肉(9例),胃肠道间质瘤(8例),错构瘤(2例),脂肪瘤(3例),肠憩室(5例),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1例).直接征象:靶征32例,伴肾形征16例、彗星尾征15例、双肠管征7例.间接征象:32例套叠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其中,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3例,后腹膜淋巴结影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 表现,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指导作用.%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T features of adult intussusception,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iagnosis. Methods: CT features and formation basis of 32 cases with adult intussusception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9 cases of small bowel intussusceptions, 8 cases of ileocolonic intussusception and 15 cases of colocolonic intussusception. The causes included chronic appendicitis(n = 4) , adenomatous polyp(n = 9),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n = 8) , hamartoma(n= 2), lipoma(n = 3) , diverticulum(n= 5) and Peutz-Jeghers Syndrome(n=1). Direct signs:"target sign"32 cases, with "kidney sign" 16 cases, "comet-tail sign" 15 cases, "double intestines sign" 7 cases. Indirect signs: all of the 32 cases with increased bowel wall thickness, in which, mesentery infiltration were observed in 3 cases and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in 1 case. Conclusion:The adult intussusception has characteristic CT features, so CT is useful for gui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 intussusception.【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3(011)001【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肠套叠;成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杨璐;乔英;李建丁【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574.3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远端或近端的肠管腔内,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病理因素以及肠能失调、蠕动异常有关。
成人肠套叠的MDCT特征与病因分析
![成人肠套叠的MDCT特征与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34545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5.png)
成人肠套叠的MDCT特征与病因分析
李依明;郑吟诗;黄文起;潘翔珍;隋愿;李玉舟;刘佩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22(32)3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MDCT征象及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3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CT征象及病因、术后病理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肠套叠在MDCT图像上具有环靶征、肾形、慧星尾征、双管征等特征性表现;其中胃-小肠型1例,小肠型肠套叠14例,回-结肠型19例,结肠型4例;18例(47.4%)肠套叠患者为恶性肿瘤所致,交界性肿瘤占2.6%;脂肪瘤占13.2%;阑尾炎占7.9%;术后粘连占5.6%;先天性解剖异常占13.2%;单纯套叠占10.5%。
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继发于器质性病变,MDCT图像有其特征性。
【总页数】4页(P465-468)
【作者】李依明;郑吟诗;黄文起;潘翔珍;隋愿;李玉舟;刘佩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商丘临床学院影像中心;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商丘临床学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3;R814.42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病因分析
2.成人肠套叠31例CT 诊断病因分析
3.MSCT对成人肠套叠病因学的诊断分析
4.MSCT对成人肠套叠病因学的诊断分析
5.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与声像图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套叠
![肠套叠](https://img.taocdn.com/s3/m/d00fd98b8762caaedd33d490.png)
2010-07-25 15:31 病程记录
术后第2天,一般状态尚好,自述切口疼痛,未排气、排便,无腹痛,略腹胀,无咳嗽、咳痰。查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3次/分,切口敷料清洁,包扎完好,更换敷料,见切口无红肿及渗出。腹腔引流通畅,引出20毫升淡血性液体。嘱病人下床活动,继续禁食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临床诊断
肠套叠
肝囊肿
左肾囊肿
诊断依据
1、发现右中腹部包块10天。
2、专科情况: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右侧中腹部可触及一10.0*8.0厘米大小的肿物,肿物边界不清,表面光滑,触痛阳性,活动度差,未闻及血管杂音。余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均未触及,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肾区无叩痛。听诊肠鸣音3-5次/分。
腹部包块(肠套叠)
1
病程记录
李树新,男,59岁。该患以发现右中腹部包块10天于2010年07月22日入院。
该病例特点
1、中年男性,起病较急。
2、该患缘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中腹部自行可触及一手拳样大小的肿物,伴右中上腹部隐痛,无腰背部及肩部放散痛,偶有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时有果酱样便。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黄染,无尿频、尿急、尿痛,曾于2010年07月21日双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腹部包块,考虑肠套叠可能性大。患病以来,未经任何治疗。今为明确诊治,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部包块收入院。患病以来,睡眠不良,食欲欠佳,小便正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步诊断
腹部包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半结肠)隆起 型中分化腺癌,侵 及管壁全层,伴坏死。
男 61岁 脐周闷痛数周。CT0326146A
肠腔腺上皮呈息肉样生长,粘膜下层见多量扩张血管、脂 肪组织及明显增生的平滑肌组织,符合错构瘤改变。
男 83岁反复便血1月余 CT0267725
(乙状结肠)隆起型高-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肠套叠的CT诊断
定义(definition)
Ø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以及与其相连的肠系 膜(套入部)被套入与其相邻的一段肠管内 (鞘部),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绝大多 数为顺行性。
Ø95%的肠套叠发生于儿童,以4个月-2岁小 儿多见;成人型仅占5%。
Ø小儿肠梗阻中约有15%-20%由肠套叠引起。
成人仅1%。 2/10
病因
Ø原发型:病因不明 a:占小儿肠套叠95%,可能与饮食改变、 回盲部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痉挛及自 主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b:仅占成人肠套叠的10%-15%。
Ø继发型:有明确病因;成人多为慢性、继 发性肠套叠(70%-90%)。
Ø文献统计发生于 结肠的成人肠套叠 多由恶性病变继发; 小肠肠套叠多为良 性病变伴发。
其他征象
Ø近侧肠管扩张 Ø肠梗阻:不完全或完全性 Ø肠壁水肿增厚及气体影:提示血运障碍或
肿瘤浸润 Ø肠间积液及积气 Ø腹水 Ø肠系膜:血管扭转或充血、脂肪间隙模糊 Ø肠穿孔 Ø增强扫描:环状强化的鞘部及部分强化的
肠系膜血管
原发病灶:由于成人型肠套叠多为继发性,因
此仅仅诊断肠套叠是不够的, 尚须寻找隐匿
影像学检查
Ø超声检查:靶征或同心圆征,小儿常用。 Ø平片: Ø胃肠道气钡造影 ØMRI:对分辨水肿肠壁优于CT。 ØCT检查:成人首选。明确诊断及套叠位置,
确认肠梗阻的程度,寻找病因,评估肠管 血运状况。
直接征象
Ø靶环征(target-sign) Ø腊肠征(sausage-pattern) Ø肾形征(reniform-pattern) Ø伴有肠系膜脂肪及血管的卷入
原发性与继发性肠套叠的鉴别有助于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原发性与继发性肠梗阻的鉴别要点
分型 性
原发性
继发
病因
不明
有原发病灶
持续时间 短暂,可自我缓 解
发生率 小儿常见
长,易复发 成人常见
肠梗阻 少见
常见
手术治疗 通常不需要
需要
肠套叠的构成:通常由套入部及鞘部、 套入的肠 系膜、异常肠系膜血管和/或病变肠壁形成肿块。
男 59岁 腹痛数天
小结
肠套叠CT诊断: Ø 是否有肠套叠:靶环征/腊肠征/肾形征:
伴有肠系膜脂肪及血管的卷入。 Ø 类型 Ø 原发性or特发性:寻找病因。 Ø 肠壁血运情况:肠管形态、肠壁厚度、受
累肠管的强化方式、肠系膜血管和脂肪间 隙,腹水。 Ø 肠梗阻
41
男 34岁发现右下腹部肿物20余天 。CT0330762
(升结肠)非霍奇金 淋巴瘤,结合免疫组 化结果,考虑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肿瘤 侵及肠壁全层。
女 58岁右上腹闷痛1周。CT0350753
22001122-0-042-1-294
男 11岁反复腹痛半年余,加重两个月。CT0313107
肠套叠
类型(按部位)
回-回肠型
小肠型
空-空肠型
回-结肠型
空-回肠型
回盲型 结肠型 复杂型
结-结肠型 乙状结肠-直肠型
多发型 7/10
复杂型
病理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套入部肠管出现充血、水 肿、发紫并发生坏死;套鞘部易发生动脉性坏死。
临床表现
Ø腹痛:最常见,最早;阵发性哭闹。 Ø恶心、呕吐 Ø血便:肠管血运障碍 Ø腹部肿块 Ø原发肿瘤症状:贫血、体重下降等
的原发病灶,一般在套叠头部。 Ø肠壁不规则增厚 Ø密度不均或均匀的肿块:软组织密度或脂肪
密度 Ø周围肠系膜的浸润 Ø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
女 2岁 呕吐2天,便血1天
术中诊断:美克尔憩室-回 肠-回肠套叠;
病理:(美克尔憩室)镜下 见肠壁粘膜坏死伴出血及急 慢性炎症细描垂体,则肿 块影像表现为圆形或 类似环形。
腊肠征:当套叠的肠管长轴与CT扫描平面平行, 由于肠系膜脂肪间隙与肠管内液体、气 体或对比剂形成的高低密度相间的腊肠 样软组织肿块。
肾形征:肿块呈假肾形,为套鞘部游离缘与套 入部近端肠管及肠系膜的斜切面图像,其中游 离的套鞘呈弧形围绕套入部,状若肾轮廓外形, 而套入部近端肠管、 肠系膜状若肾蒂。
女 37岁 右下腹痛 CT0224899
回盲部纤维血管脂肪瘤
男 61岁
腹泻3天,排血便1天 CT0354272
• (回盲部及肿物)镜下见肿物主要位于粘膜下层, 无包膜,肿物内见脂肪组织及增生的血管,伴炎细 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考虑粘膜下脂肪瘤伴肌层 浸润。
男 61岁 排便次数增加3个月,排血便伴腹痛10天。 CT27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