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肠套叠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肠梗阻肠套叠X线表现医学影像学精品PPT课件

肠梗阻肠套叠X线表现医学影像学精品PPT课件
卧位平片见“川字征”(充气之闭袢) 钡灌肠:鸟嘴征
No Image
No Image
麻痹性梗阻
常见病因:急性腹膜炎、腹部术后、低钾症等 X线平片及CT平扫可见:腹部肠腔普遍性中等
度积气。立位平片见阶梯状气液面(透视下静止 液面) 鉴别诊断:由腹膜炎症所致的反射性肠郁张可 伴有
腹壁脂肪线模糊或消失 肠壁水肿增厚 透视下见液平为静止性 横膈运动减3天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 2、禁服含金属药物 3、禁食十小时以上 4、有幽门梗阻者先抽胃液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形态改变 a 位置 b 轮廓改变 c 黏膜皱襞改变 d 充盈缺损 e 龛影
2、功能改变
a 张力改变 b 蠕动改变 c 分泌
肠梗阻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梗阻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 套叠鞘之肠壁可呈弹簧弓样征象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绞窄性肠梗阻
常见病因:扭转、内疝、粘连等 扭转肠段>70cm时可出现下列征象:
“假肿瘤”征 “咖啡豆”征 空回肠扭转征 肠段排列异常
结肠梗阻
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可见腹部 固有结肠袋所致肠间隔
最常见为乙状结肠扭转
立位平片见“天平征”(即闭袢扩大伸长气 液面)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有一定 特征性 , 能很好 地显示肠套 叠的套人部及 鞘部 , 结合 M R图像后处理技 术更佳 , 高肠套叠诊 断正确率 具有重 P 对提
要价值 。 【 关键词 】 肠套 叠;多层螺 旋 C T;图像重 建
[ 图分类 号 】 4 54 中 R 4 .
[ 献标 识码 】 文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0 — 2 — 2 2 9 — 6 6( 0 2) 4 1 1 0
原因, 占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的 8 %。动脉瘤 第 1 5 次破 裂出血后 死 亡 率为 3 %, 2次 出血后死 亡率 迅速 上升 到接近 7 %m。因 0 第 0 此 , 动 脉瘤破 裂 出血后 , 期检查 、 在 早 早期 诊断 、 早期 治疗 可 明 显 降低 其死亡率 , 改善 预后 。
12 方 法 .
状 结构 ; 中层 较厚 的软 组织 密度 层 , 越靠 近套 叠颈 部越 厚 ;内
层 多较 中层 薄 。其 中肠 系膜 最重要 的特征是 卷入 的肠 系膜 、 血
管 形成新月 形或半 月形 的脂 肪密度 透亮 区 , 临床影像 学上具 在 有很 高的诊断价 值。 诊 断肠套 叠 的 C T影像 学 征象分 为直 接征 象与 间接征 象 ,
C I E IIEA DP A M C 一l 斜 11 HN M D N N H R A Y十 药 警 2 A C
2 年 2 第 2 第 4 01 2 月 卷 期

影像与介入 ・
3 讨 论
颅 内动 脉瘤是 临床 上 引起 自发性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的 主要
化 。动脉瘤瘤 颈的宽窄 , 动脉 瘤与 载瘤动脉 的关 系与动 脉瘤 治 疗 方法 的 选择 以及 方 案 的制 定都 有 相 当重 要 的指 导 意义 , 在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通常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身上,但也有可能在成人中发生。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肠套叠可能导致肠壁组织坏死、出血甚至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诊断肠套叠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在CT图像上,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肠道的形态、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套叠部位,从而帮助确定诊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肠套叠CT诊断的标准,以便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诊断效率。

一、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肥厚:在CT图像上,肠管呈现肥厚、增粗,这是肠套叠的直接表现之一。

通常,肥厚的肠管与套叠部位相连,形成明显的肠壁厚实的“环形征”。

2. 肠套叠部位的闭塞征象:肠套叠引起的梗阻会导致套叠部位局部的闭塞,CT图像上可见该部位的肠管扩张,并出现积液或积气,形成“套叠征”。

3. 肠道血供减少:在CT血管造影后的图像上,套叠部位的肠壁会显示出血供减少的表现,表现为肠壁强化程度减弱,呈现为“充血性肠套叠”征象。

以上是肠套叠CT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通过观察这些征象,医生可以在图像上明确地看到肠套叠的存在,有助于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除了直接征象外,肠套叠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一些间接征象来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套叠CT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内积气:受到套叠部位阻塞的影响,患者肠道内的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在CT图像上显示为肠管内积气,呈现为“积气征”。

2. 肠系膜肿块:肠套叠引起的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附近肠系膜的肿胀和增厚,CT图像上呈现为肠系膜的肿块,有助于诊断肠套叠的可能性。

3. 肠周积液:在肠套叠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肠管积液,这是肠套叠造成的肠内液体滞留的表现之一。

CT图像上可以看到肠周区域有一定程度的液体密度影像。

110例婴幼儿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分析

110例婴幼儿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分析

医学影像 ・
2 年 8 第 4 卷 第 2 期 01 1 月 9 2
1 例婴幼 套叠的 层螺 T 诊断 析 1 0 儿肠 多 旋c 的 分
何 忠威
( 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 童医院影像科, 浙江宁波 35 1 ) 102
【 摘要 】目的 探讨婴 幼儿肠套叠 的多层螺旋 c T特点及其应用 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我院 10例婴幼儿 肠套叠 的临床 1 症状 和多层螺旋 C T显像 的表现 , 总结其 临床症 状和 C T特点。结果 10 1 例多层螺旋 C T表 现中 , 同心 圆形 分层肿 块 6 例 , 7 弹簧样肿块 1 , 6例 香蕉样肿块 l , 7例 不规则肿 块 1 。无 一例漏诊 。经诊 断 , O例 患儿 发生不完全肠梗 阻 7 2例 , 完全肠梗 阻2 6例 , 肠道穿 孔 l 2例。所有患者都得 到有效治疗 。结 论 多层 螺旋 C T可很好 地判断婴幼儿肠 套叠现象 , 可弥补空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ul i s i e Sp r l CT n a no i f I a s I t s s e t 0 t - lc i a i Di g s s o nf nt n us u c p i n:A i i a Cln c l
A nal i 0 s ys s of11 Ca es
HE Z n we ho g i
D p r e t f a i o y N n b i me dC i rnHopt , h j n rv c , ig o3 5 1 , hn e at n R do g , ig 0 t Wo n n hl e s i l Z e a g o i e N n b 1 0 2 C ia m o l Cy a d a i P n

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8 c f i t mu a u r s h mi.e e ,a d n c o i a d c u ta s d nt y t e s v rt f t e v s u a o l a i n .Con l s o  ̄n e o n r a l r t mo ,ie e a d ma n e r ss n o h lo i e i h e e y o h a c lr c mp i t s f i c o cu i n
征” “ 、 肾形” 1 , 例见“ 腊肠样影 ”2例见“ , 慧星尾征” 增强扫捕 时可见肠壁的各种形 态改变 , ; 诸如有无壁 内肿瘤 、 有无缺血水肿 、 死, 坏 并判定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征象 结论 C 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 的诊断价值 。
【 关键词】 成人肠套叠 ;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强扫描 增
o s Eih ainswt ugc l rci ial rv d A1weec le td fo J n  ̄ 2 0 oJ n 0 8 i u opt1 ltep t ns d g tp t t ih s rial o lncly po e r olce rm a ua e y 0 5 t u e 2 0 n o rh s ia.Al h ai t e

08 ・ 9
实用医学影 像杂志 2 1 0 0年第 l 卷第 2期 1
J MI2 1 , (! ! P ,00 v1 ! v 1 .

论 著・
C T在 成 人肠套 叠诊 断 中的价值

(. 1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 四川
林 , 黄发基
成都 6 3 ;. 12 0 2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 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 1

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

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

小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治进展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肠梗阻。

依赖着影像学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迅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应用数字化影像学能早期诊断,还可以及时用于治疗,使绝大多数患儿在影像学监视下通过灌肠法整复成功,免受剖腹手术的创伤。

本文就影像学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Abstract]Intussuscep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children.Depending on imaging equipment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digital imaging can improv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st of the children can have successful taxis under imaging surveillance by enema method.The imaging in children intussuscep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Children intussusception;Imaging;diagnosis and treatment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婴幼儿急腹症之一,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1]。

由于肠套叠起病急,进展快,又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如延误治疗常引起肠坏死,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危及生命[2]。

依赖着影像学设备以及辅助设备的迅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患儿免受了剖腹手术治疗之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儿恢复顺利。

病例分析--肠套叠

病例分析--肠套叠
• 急性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亚急性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两者多见于2-3岁幼儿。
• 慢性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于成年人,较少发生血 便,常自行复位而又复发。
超声诊断要点
• 腹部包块特点:
• 横切面“同心圆”或 “靶环”征。
• 纵切面“套筒”或“假肾”征。
超声诊断要点
• 肠套叠声像图分型:
(1)回结型:多位于右上腹、右侧腹,“同心圆”外圆 直径较大。(3.7-6.4cm)
• (2)与正常胃腔及胃肠道肿瘤鉴别
• (3)寻找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发灶
肠套叠合并肾癌
临床病史
• 患者,男,60岁
• 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1周,停止排气排便1日。腹痛呈阵 发性,右下腹触痛明显
• 面容消瘦,近半年体重下降10kg
• 血常规:WBC:11.44×109/L,HB:158g/L,PLT: 236×109/L,N%:85.11%,L%:10.02%.
超声表现
纵切呈“同心圆征”
超声表现
纵切呈“套筒征”
超声表现
纵切呈“套筒征”
超声表现
CDFI:观察血运情况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Ca)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
其他检查及病理
CT:肠梗阻征象
CT:肠套叠征象
其他检查及病理
同一个患者,CT增强示:左肾占位
评述—疾病概述
(2)小肠型:多位于腹部除了右上腹、右侧腹以外的各 个部位,外圆直径较小(1.8-2.9cm)
超声诊断要点
• 肠套叠声像图分型:
(3)结结型:位于上腹部,外圆及中心圆直径均较大 (外径4.0-6.5cm,中心园径1.5-3.4cm)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表现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表现
提供 影 像 依 据 。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失 败 的小 儿 肠 套 叠 C T表 现具有特 征性 , 能 为 临 床 制 定 手 术 方 案
【 关键词】 & J L 肠套叠 ; 体层摄影术 , x线 计 算 机
中图分类号 : R 5 7 4 . 3 ; R 8 1 4 .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4 ) 0 2 — 0 2 5 4 - 0 3
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2 0 1 4年 第 2 4卷 第 2期 J Me d I ma g i n g Vo 1 . 2 4 No . 2 2 0 1 4
空气 灌 肠复 位 失败 的小儿 肠 套 叠 C T 表 现
张 爱伟 , 周 海 生 ,郑 汉 朋 , 王 军
( 温 卅I 医学 院 附 属 乐 清 医 院 ( 乐 清市 人 民 医 院 ) 放射科 浙江 乐清 3 2 5 6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空气 灌 肠 复位 治疗 失败 的 小 儿 肠 套 叠 C T特 点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1 6例 肠 套 叠 经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治疗 失 败 后 的 C T 表 现 。结 果 1 6例 中结 结 型 1例 , 回回型 1 例, 回 盲 型 3例 , 回结 型 5例 , 回 回结 型 6 例 。C T 表 现 为 套 叠长度 3 . O ~7 . 0 c m, 平均 4 . 2 c m; 套 叠部 位 呈 “ 肾形 ” 8 例, “ 靶 形” 5例 , “ 彗尾征 ” 2例 , “ 腊 肠样” 1例 ; 套鞘 肠壁增 厚 、 分 层 并 见 气体 影 6 例, 腹 腔 积 液 3例 。结 论
Fi nd i n g s of CT f o r t he f a i l u r e o f a i r e n e ma i n t h e i nt u s s u s c e pt i o nn i n c hi l d r e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半结肠)隆起 型中分化腺癌,侵 及管壁全层,伴坏死。
男 61岁 脐周闷痛数周。CT0326146A
肠腔腺上皮呈息肉样生长,粘膜下层见多量扩张血管、脂 肪组织及明显增生的平滑肌组织,符合错构瘤改变。
男 83岁反复便血1月余 CT0267725
(乙状结肠)隆起型高-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肠套叠的CT诊断
定义(definition)
Ø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以及与其相连的肠系 膜(套入部)被套入与其相邻的一段肠管内 (鞘部),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绝大多 数为顺行性。
Ø95%的肠套叠发生于儿童,以4个月-2岁小 儿多见;成人型仅占5%。
Ø小儿肠梗阻中约有15%-20%由肠套叠引起。
成人仅1%。 2/10
病因
Ø原发型:病因不明 a:占小儿肠套叠95%,可能与饮食改变、 回盲部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痉挛及自 主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b:仅占成人肠套叠的10%-15%。
Ø继发型:有明确病因;成人多为慢性、继 发性肠套叠(70%-90%)。
Ø文献统计发生于 结肠的成人肠套叠 多由恶性病变继发; 小肠肠套叠多为良 性病变伴发。
其他征象
Ø近侧肠管扩张 Ø肠梗阻:不完全或完全性 Ø肠壁水肿增厚及气体影:提示血运障碍或
肿瘤浸润 Ø肠间积液及积气 Ø腹水 Ø肠系膜:血管扭转或充血、脂肪间隙模糊 Ø肠穿孔 Ø增强扫描:环状强化的鞘部及部分强化的
肠系膜血管
原发病灶:由于成人型肠套叠多为继发性,因
此仅仅诊断肠套叠是不够的, 尚须寻找隐匿
影像学检查
Ø超声检查:靶征或同心圆征,小儿常用。 Ø平片: Ø胃肠道气钡造影 ØMRI:对分辨水肿肠壁优于CT。 ØCT检查:成人首选。明确诊断及套叠位置,
确认肠梗阻的程度,寻找病因,评估肠管 血运状况。
直接征象
Ø靶环征(target-sign) Ø腊肠征(sausage-pattern) Ø肾形征(reniform-pattern) Ø伴有肠系膜脂肪及血管的卷入
原发性与继发性肠套叠的鉴别有助于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原发性与继发性肠梗阻的鉴别要点
分型 性
原发性
继发
病因
不明
有原发病灶
持续时间 短暂,可自我缓 解
发生率 小儿常见
长,易复发 成人常见
肠梗阻 少见
常见
手术治疗 通常不需要
需要
肠套叠的构成:通常由套入部及鞘部、 套入的肠 系膜、异常肠系膜血管和/或病变肠壁形成肿块。
男 59岁 腹痛数天
小结
肠套叠CT诊断: Ø 是否有肠套叠:靶环征/腊肠征/肾形征:
伴有肠系膜脂肪及血管的卷入。 Ø 类型 Ø 原发性or特发性:寻找病因。 Ø 肠壁血运情况:肠管形态、肠壁厚度、受
累肠管的强化方式、肠系膜血管和脂肪间 隙,腹水。 Ø 肠梗阻
41
男 34岁发现右下腹部肿物20余天 。CT0330762
(升结肠)非霍奇金 淋巴瘤,结合免疫组 化结果,考虑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肿瘤 侵及肠壁全层。
女 58岁右上腹闷痛1周。CT0350753
22001122-0-042-1-294
男 11岁反复腹痛半年余,加重两个月。CT0313107
肠套叠
类型(按部位)
回-回肠型
小肠型
空-空肠型
回-结肠型
空-回肠型
回盲型 结肠型 复杂型
结-结肠型 乙状结肠-直肠型
多发型 7/10
复杂型
病理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套入部肠管出现充血、水 肿、发紫并发生坏死;套鞘部易发生动脉性坏死。
临床表现
Ø腹痛:最常见,最早;阵发性哭闹。 Ø恶心、呕吐 Ø血便:肠管血运障碍 Ø腹部肿块 Ø原发肿瘤症状:贫血、体重下降等
的原发病灶,一般在套叠头部。 Ø肠壁不规则增厚 Ø密度不均或均匀的肿块:软组织密度或脂肪
密度 Ø周围肠系膜的浸润 Ø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
女 2岁 呕吐2天,便血1天
术中诊断:美克尔憩室-回 肠-回肠套叠;
病理:(美克尔憩室)镜下 见肠壁粘膜坏死伴出血及急 慢性炎症细描垂体,则肿 块影像表现为圆形或 类似环形。
腊肠征:当套叠的肠管长轴与CT扫描平面平行, 由于肠系膜脂肪间隙与肠管内液体、气 体或对比剂形成的高低密度相间的腊肠 样软组织肿块。
肾形征:肿块呈假肾形,为套鞘部游离缘与套 入部近端肠管及肠系膜的斜切面图像,其中游 离的套鞘呈弧形围绕套入部,状若肾轮廓外形, 而套入部近端肠管、 肠系膜状若肾蒂。
女 37岁 右下腹痛 CT0224899
回盲部纤维血管脂肪瘤
男 61岁
腹泻3天,排血便1天 CT0354272
• (回盲部及肿物)镜下见肿物主要位于粘膜下层, 无包膜,肿物内见脂肪组织及增生的血管,伴炎细 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考虑粘膜下脂肪瘤伴肌层 浸润。
男 61岁 排便次数增加3个月,排血便伴腹痛10天。 CT273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