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中的道德
经济3班:周凡,陈萍真,陈晗,易真希
纵览人类历史,无论哪个时代,战争总是如影随行。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 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 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这是一个多么震惊的数字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只有这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是和平的。
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 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 000~5 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战争带给我们的是痛苦与灾难。它带走了多少的生命,又造成了多少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是,不得不说,它也还是对科技方面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影响战争的因素有很多,古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中间就包含了3个因素,还有武器装备,士兵的数量。有时,战争中的道德问题也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
我们自古就流传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就如孔老夫子说的温良恭谨让,从小我们便是听着各种道德故事长大的,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守道德,因此我们要学会变得善良,谦让,诚信。一个理想的社会,一定是人人讲道德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准则,就像大同社会里描述的那样,人们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各得其所,各司其分,令人向往。然而,在战场上,若还是束缚在道德的十字架上,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情操,不懂得变通,那么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失败了。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楚汉争霸时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这中间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这本事一个好主意,在今天看来,如果这主意被采纳了的话,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但是赵国大将陈余不听,觉得这不是一个君子所应该做的事情,为君子者,应该坦坦荡荡,不搞这些歪门邪道。因此,他希望仗着兵力优势,与汉军正面作战,并消灭了对方。而反观韩信,当他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非常高兴,想出了一个也许在陈余看来是不道德的主意。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
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从现在看来,陈与应该是我们眼中的君子了,他可以为了道德,而放弃了一次绝好的取胜机会。再看韩信,和君子相反,他就应该是小人了。欺骗了对方,还偷偷摸摸地做些小动作,这些都是常人眼中不诚信的表现。但是,结果却是小人赢得了这场战争。陈余为了他的道德,却让他的国家人民沦为了亡国奴,自己也成为了罪人,不得不说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因此,战场之上,对待敌人并没有什么道德可讲,要有的应该是能战胜对手的绝妙主意。如果不懂得变通,收获的也只能是失败了。历史上的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大多采用的是“阴险”的方法,正所谓兵不厌诈。
战场上,对待敌人我们不必有着道德的负担,但战争结束以后,获胜的一方依然还是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的。项羽,当世大豪杰也,他的一生行军打战无数,几乎没有败绩,巨鹿之战,敌强我弱,但他却敢破釜沉舟,三日之内拿下了巨鹿。但最终他却没能得天下,其中缘由我们也许可以在他每一次胜利后的表现中略知一二。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项羽将诸侯兵四十余万,行略地,西至于河南。”这是公元前206年10月,收复了六国旧地的项羽,率领大军开始向秦地进发。在这支进攻泰朝大本营的军队里,刚打赢了秦国本不可一世的大将军章邯,收编了刚刚投降的20万秦兵。当部队行至新安古城安营扎寨时,在军营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引发了旷古罕闻的大屠杀。距离新安古城百余公里的山西晋城高平西北隅,是秦兵和赵军大战的遗址,那里是秦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地方。而在相隔54年后,新安古城却上演了另外一场惊天悲剧。只不过这次施暴者是首经遭受秦兵奴役的六国兵士,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把秦军当年的暴虐还给了秦军。我相信当队伍走到新安古城,眼看马上就要西出函谷关时,秦军将士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
《史记.项羽本纪》描述这段历史时说,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太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他们自己成为引狼入室的秦奸:又担心项羽失败,秦朝会把他们的父母妻儿全部杀掉,所以抱怨自己的主将是难免的。但是这些悄声的议论,并没有逃过楚军的耳目。《史记·项羽本纪》说:“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据说向项羽报告秦兵降卒动态的是九江王黥布,关于这点史书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如果是真的,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这种小道消息,会给20万秦军降卒带来如此惨重的杀身大祸。项羽得到报告后,就跟黥布、蒲将军商议,最后3人拿出意见,认为“军队里秦兵众多,如果入关后不听指挥,或者临阵倒戈,那么取胜就非常困难,不如及早杀掉,以免后患”。于是,“楚军夜间突然动手坑杀秦卒20余万人于新安城南。”20万人,当时的人口密度和现在相比,是少太多了,20万已经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了,但项羽却丝毫不顾这些,为了满足他的那颗好杀戮的心,竟在一夜之间坑杀了他们。如果他